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P-HPLC法测定罗汉果鲜果及甜甙中总黄酮含量 被引量:54
1
作者 陈全斌 杨瑞云 +1 位作者 义祥辉 余丽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3-135,共3页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保留时间定性,证实了罗汉果中含有黄酮甙元山奈酚,并首次发现含有黄酮甙元槲皮素。利用外标法定量,测得罗汉果鲜果中总黄酮含量为5~10mg/个,甜甙中总黄酮含量为1.42%。
关键词 测定 罗汉果 甜甙 总黄酮含量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用价值
下载PDF
罗汉果中甘露醇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24
2
作者 徐位坤 孟丽珊 李仲瑶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54-255,共2页
从罗汉果的新鲜果实中提取分离出一种非三萜葡萄糖甙的甜味成分,经化学和光谱测定鉴定为D-甘露醇。
关键词 罗汉果 甘露醇
下载PDF
罗汉果嫩果中一个苦味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21
3
作者 徐位坤 孟丽珊 李仲瑶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36-138,共3页
从新鲜的罗汉果嫩果实中分离出一个苦味成分,经化学和光谱测定其结构为罗汉果甙元一3,24一二一氧一β一葡萄糖甙。此成分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得到。
关键词 罗汉果 三萜 苦味成分
下载PDF
山柰苷的人肠内细菌生物转化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杨秀伟 张建业 +2 位作者 徐嵬 李军 张蔚青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17-721,共5页
目的探讨人肠内细菌对中药罗汉果中山柰苷的生物转化。方法采用人肠内细菌与山柰苷共温孵培养的方法,通过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转化产物,应用谱学技术确定转化产物的结构。结果人肠内细菌转化山柰苷产生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阿福豆苷... 目的探讨人肠内细菌对中药罗汉果中山柰苷的生物转化。方法采用人肠内细菌与山柰苷共温孵培养的方法,通过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转化产物,应用谱学技术确定转化产物的结构。结果人肠内细菌转化山柰苷产生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阿福豆苷)、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山柰酚和对羟基苯甲酸。结论山柰苷可被人肠内细菌进行生物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山柰苷 人肠内细菌 生物转化
下载PDF
天然甜味剂罗汉果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6
5
作者 陈迪华 斯建勇 +2 位作者 常琪 李从军 沈连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2年第1期72-77,共6页
本文综述了广西特产药用植物罗汉果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其甜味成分的甜度与结构关系及提取分离方法和应用。
关键词 罗汉果 天然甜味剂 葫芦科
下载PDF
广西罗汉果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20
6
作者 林纬 黎起秦 +3 位作者 莫娜 黄永兵 彭好文 廖锦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30,共4页
2002年对广西5个县9个乡(镇)74309株罗汉果病害调查明确,传统种植的罗汉果病毒病发病率平均为52.8%,严重的达100%;采用组培苗种植的病毒病发病率平均为13.9%,重病的达63.0%。传统的种薯种植,品种退化,人工抹芽、授粉,蚜虫传毒,以及... 2002年对广西5个县9个乡(镇)74309株罗汉果病害调查明确,传统种植的罗汉果病毒病发病率平均为52.8%,严重的达100%;采用组培苗种植的病毒病发病率平均为13.9%,重病的达63.0%。传统的种薯种植,品种退化,人工抹芽、授粉,蚜虫传毒,以及果园附近插花种植病毒寄主植物,是广西罗汉果种植区罗汉果病毒病发生严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罗汉果 病毒病 发生 发病率 品种 危害
下载PDF
胖大海 金银花 罗汉果复合保健饮料研制 被引量:16
7
作者 程玉江 唐海皇 +4 位作者 吴晓霞 李建科 刘建书 韩婷婷 雒少辉 《农产品加工》 2015年第2期18-21,共4页
以胖大海、金银花和罗汉果等为原料,研制一种具有清热凉血、清热润肺、止咳化痰功效的复合保健饮料。通过试验确定每种原料的浸提水量,通过正交试验及极差分析,确定该饮品的最佳调配比例,通过试验确定白砂糖的用量和最佳稳定剂种类及其... 以胖大海、金银花和罗汉果等为原料,研制一种具有清热凉血、清热润肺、止咳化痰功效的复合保健饮料。通过试验确定每种原料的浸提水量,通过正交试验及极差分析,确定该饮品的最佳调配比例,通过试验确定白砂糖的用量和最佳稳定剂种类及其用量。结果表明,胖大海的最佳浸提水量为60倍,金银花的最佳浸提水量为100倍,罗汉果的最佳浸提水量为200倍。该饮品的原料汁最佳调配比例为1∶1∶1,白砂糖的最佳用量为0.06%,稳定剂最佳用量为0.15%的果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胖大海 金银花 罗汉果 保健饮料
下载PDF
罗汉果茎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凯 朱志仁 +3 位作者 潘英明 王恒山 侯美珍 雷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58,62,共3页
采用磷钼酸盐法,对罗汉果茎水提取物(WE)、乙醇提取物(EE)、乙酸乙酯提取物(EAE)和氯仿提取物(CE)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并与BHT、芦丁的抗氧化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四种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且比相同浓度的BHT强,但弱于相... 采用磷钼酸盐法,对罗汉果茎水提取物(WE)、乙醇提取物(EE)、乙酸乙酯提取物(EAE)和氯仿提取物(CE)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并与BHT、芦丁的抗氧化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四种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且比相同浓度的BHT强,但弱于相同浓度的芦丁;抗氧化活性强弱顺序依次为:芦丁>CE>EAE>EE>WE>BHT,即随着所用提取溶剂极性的降低,其对应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随之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提取物 抗氧化性
下载PDF
罗汉果在酸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卜春文 孙金凤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2-74,共3页
罗汉果营养丰富,有一定的药效保健功能和较高的甜度。经过适当破碎后采用微波法和70℃热水二次浸提得原液,发酵乳酸菌杆、球菌比例1∶4,选用合适的增稠、增粘的复合稳定剂,对配料比例作正交优化,基本按常规操作生产,可取代蔗糖制得搅拌... 罗汉果营养丰富,有一定的药效保健功能和较高的甜度。经过适当破碎后采用微波法和70℃热水二次浸提得原液,发酵乳酸菌杆、球菌比例1∶4,选用合适的增稠、增粘的复合稳定剂,对配料比例作正交优化,基本按常规操作生产,可取代蔗糖制得搅拌酸奶。其口感、风味、稳定性均取得满意效果,适应了低糖、低热饮食的消费群体的需求;罗汉果还可应用于系列酸乳产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浸提 乳酸菌 搅拌酸奶
原文传递
罗汉果提取物在丙纶滤棒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绍华 黄泰松 +8 位作者 邹克兴 李桂湘 潘艳坤 李日南 胡志忠 胡中军 莫官林 韦祎 卢健萍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7-21,共5页
以干罗汉果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一种新型丙纶滤棒添加剂,添加到丙纶滤棒中,具有显著降低丙纶滤咀卷烟在口腔和喉部出现的灼热感和刺辣感,降低杂气,提升烟香等功效。以Hypersil ODS C18柱(250mm×2.1mm,5μm)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 以干罗汉果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一种新型丙纶滤棒添加剂,添加到丙纶滤棒中,具有显著降低丙纶滤咀卷烟在口腔和喉部出现的灼热感和刺辣感,降低杂气,提升烟香等功效。以Hypersil ODS C18柱(250mm×2.1mm,5μm)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法分别对新型丙纶滤咀和新型丙纶滤咀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中的有效成分罗汉果苷V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新型丙纶滤棒添加剂中有效成分罗汉果苷V在滤咀中的含量为0.786μg/支(RSD,3.32%),在卷烟的吸食过程中向主流烟气中转移了0.298μg/支(RSD,2.81%),转移率是:37.95%±4.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纶滤棒 罗汉果 罗汉果苷V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 烟气粒相物
下载PDF
罗汉果白酒调味液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佳 赵华 李燕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8年第1期153-158,共6页
以罗汉果为原料,采用冷凝回流浸提工艺生产罗汉果白酒调味液。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料液比、酒精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罗汉果甜苷提取效果的影响,获得最佳罗汉果白酒调味液的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酒精浓度为6... 以罗汉果为原料,采用冷凝回流浸提工艺生产罗汉果白酒调味液。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料液比、酒精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罗汉果甜苷提取效果的影响,获得最佳罗汉果白酒调味液的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酒精浓度为65%,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3h。最佳工艺条件下生产的罗汉果白酒调味液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43种香气成分,主要的香气成分是亚油酸、棕榈酸和亚油酸甲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白酒调味液 浸提工艺 香气成分
下载PDF
罗汉果在乳酸菌发酵食品泡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林燕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0-221,224,共3页
以包心芥菜和胡萝卜为原料,两者比为3∶2,添加罗汉果水煎汁,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制作泡菜,并结合泡菜中乳酸菌数及维持高含菌量的时间,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罗汉果汁量4%、盐浓度4%、糖浓度1%、接种量3%、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d。根据此条... 以包心芥菜和胡萝卜为原料,两者比为3∶2,添加罗汉果水煎汁,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制作泡菜,并结合泡菜中乳酸菌数及维持高含菌量的时间,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罗汉果汁量4%、盐浓度4%、糖浓度1%、接种量3%、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d。根据此条件,开发出了具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等功效的新型泡菜保健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乳酸菌 泡菜 保健食品 发酵
下载PDF
罗汉果双受精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薛妙男 杨小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58-362,共5页
罗汉果(Siraitiagrosvenori(Swingle)C.Jemey)双受精过程属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授粉后24~48h,花粉管进入胚囊,穿过一个助细胞,放出两个精子。雌雄核融合和雄核与次生核融合同时发生... 罗汉果(Siraitiagrosvenori(Swingle)C.Jemey)双受精过程属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授粉后24~48h,花粉管进入胚囊,穿过一个助细胞,放出两个精子。雌雄核融合和雄核与次生核融合同时发生在授粉后62~72,雄核与次生核融合速度快于配子融合,72h后即可见到初生胚乳核分裂。合子中的雌雄核仁在授粉后第5~6d融合,授粉后8~9d合成分裂形成二细胞胚。在双受精过程中,多次观察到有多条花粉管进入胚囊和多精入极核现象。原胚期有附加花粉管从珠孔进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双受精 细胞学 葫芦科
下载PDF
罗汉果组培苗病毒病流行因子的调查 被引量:6
14
作者 梁惠凌 蒋水元 李虹 《特产研究》 2008年第2期50-52,57,共4页
就罗汉果组培苗病毒病在桂林发生的症状及危害、影响发病流行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病毒病的发生流行与品种、气候、管理关系密切,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罗汉果 病毒病 流行因子
下载PDF
山奈酚与肽聚糖联合对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柯飞燕 伍志伟 +2 位作者 何玉林 顾超豪 陈根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3年第7期543-549,共7页
目的:探讨罗汉果山奈酚(kaempferol,KF)联合枯草芽胞杆菌肽聚糖(peptidoglycan,PG)对肝癌细胞HepG2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两因素(KF和PG)六水平(0、10、20、40、60、80μmol/L)设计KF和PG正交实验,采用MTT法筛选出抑制HepG2增殖的最... 目的:探讨罗汉果山奈酚(kaempferol,KF)联合枯草芽胞杆菌肽聚糖(peptidoglycan,PG)对肝癌细胞HepG2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两因素(KF和PG)六水平(0、10、20、40、60、80μmol/L)设计KF和PG正交实验,采用MTT法筛选出抑制HepG2增殖的最佳KF和PG组合浓度。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PG组(40μg/mL)、KF组(40μmol/L)、联合组(40μg/mL PG+40μmol/L KF),分别干预48 h后,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与分布;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率;通过流式细胞实验检测HepG2细胞凋亡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epG2细胞的Bax、Bcl-2、Akt和p-Akt水平;qPCR检测Bax和Bcl-2 mRNA水平。结果: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随PG和KF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P<0.05),二者最佳组合浓度为40μg/mL+40μmol/L;在此浓度作用下,与PG组和KF组相比,联合用药对HepG2细胞增殖呈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细胞形态逐渐皱缩,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Bcl-2、p-Akt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Bax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Bcl-2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KF与PG联合能有效增强单独应用KF或PG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凋亡效果,其机制可能与调节Bax、Bcl-2、p-Akt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山奈酚 枯草芽胞杆菌 肽聚糖 HEPG2 凋亡
原文传递
罗汉果内生菌中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昌志 范彩琴 +2 位作者 龙楚媚 付强 赵丰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102,共6页
从罗汉果内生菌中筛选高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利用CGTase快速筛选法从罗汉果内生菌中筛选获得一株高产CGTase的菌株,编号为ND-6,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为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 从罗汉果内生菌中筛选高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利用CGTase快速筛选法从罗汉果内生菌中筛选获得一株高产CGTase的菌株,编号为ND-6,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为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其产CGTase条件为1.0%环糊精作碳源,1.0%蛋白胨作氮源,初始p H值为8.0,装液量70 m L/250 m L,发酵温度40℃。在此优化条件下,菌株所产CGTase酶活达到9 753 U/m L,是优化前的1.4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内生菌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产酶条件 优化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罗汉果茶中山奈素的含量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江涛 廖强 《今日药学》 CAS 2011年第8期491-493,共3页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汉果茶中山奈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修订并提高罗汉果茶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含0.4%三乙胺)(54∶46);流速:...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汉果茶中山奈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修订并提高罗汉果茶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含0.4%三乙胺)(54∶46);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64 nm。结果山奈素在0.030 57~0.305 7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0%,RSD为0.80%。结论 HPLC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罗汉果茶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茶 HPLC 山奈素:含量测定
下载PDF
罗汉果对乳酸菌生长及保存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燕文 陈晓芸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0-153,共4页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罗汉果对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嗜热链球菌的生长及保存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水煎煮法制备的罗汉果汁浓度在0.05~0.5 g/mL范围内对3种受试乳酸菌的生长及活力保存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因...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罗汉果对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嗜热链球菌的生长及保存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水煎煮法制备的罗汉果汁浓度在0.05~0.5 g/mL范围内对3种受试乳酸菌的生长及活力保存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因此可考虑将罗汉果汁适当添加到含有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嗜热链球菌的食品中,用以促进菌体的生长及保存活力,还可考虑利用罗汉果制微生态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乳酸菌 生长 保存 影响
原文传递
镉胁迫对罗汉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韦颖 石贵玉 李佳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7,5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Cd胁迫对罗汉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不同浓度Cd处理的罗汉果幼苗细胞膜透性,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随着Cd浓度升高,细胞膜透性逐...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Cd胁迫对罗汉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不同浓度Cd处理的罗汉果幼苗细胞膜透性,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随着Cd浓度升高,细胞膜透性逐渐增大;在相对低浓度Cd(10mg/kg)处理下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少于对照,而后随着Cd浓度的升高而明显上升;在较低Cd浓度胁迫条件下,SOD、POD、CAT活性变化不明显,但随着Cd浓度的升高,SOD、POD、CAT活性逐渐升高,然后又降低。[结论]高浓度Cd胁迫加重了叶片氧化程度并对罗汉果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SOD、POD、CAT活性的提高与维持是罗汉果耐Cd胁迫的物质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Regeneration of Lo Han Kuo (Siraitia grosvenori) in vitro by Direct Organogenesis
20
作者 LU Hongyu LIU Jingmei +1 位作者 ZHANG Haichao GAO Shanli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1年第2期18-23,共6页
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 for asexual propagation of Siraitia grosvenori in vitro is adopted widely by pressing the vine, which has a high risk of carrying viral diseases and limits the production of promoted cultivar... 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 for asexual propagation of Siraitia grosvenori in vitro is adopted widely by pressing the vine, which has a high risk of carrying viral diseases and limits the production of promoted cultivars. So this paper reported in vitro regeneration of S. grosvenori by testing for shoot induction from various explant sources such as leaf, petiole and stem. Several phytohormone combinations of TDZ, BA and IAA were examined for shoot regeneration and NAA or IBA for rooting. The highest shoot induction rate (100% of regeneration frequency and 15.3 shoots per explant) in leaf was obtained by incubation on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0.5 mg·L^-1 TDZ, 2.0 mg·L^-1 BA and 0.5 mg·L^-1 IAA; unlike shoot regeneration in leaves, the most efficient bud inductions in petiole and stem explants were initiated on MS medium containing 0.2 mg·L^-1 TDZ, 2.0mg·L^-1 BA and 0.5 mg·L^-1 IAA, in addition, adventitious buds in petiole and stem explants needed to be transformed to MS medium for development; optimal root was obtained when shoots were cultured on 1/2MS medum supplemented with 0.5 mg·L^-1 NAA or 0.5 mg·L^-1 I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 shoot regeneration PHYTOHORMONE siraitia grosvenori TDZ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