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林烨澎 何志明 +2 位作者 汪志中 罗晓东 王斌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6年第3期152-157,共6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广东佛山三水区人民医院行跟骨骨折治疗的116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 目的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广东佛山三水区人民医院行跟骨骨折治疗的116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内固定。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Kofoed评分、Maryland评分、影像学Gissane角和Bohler角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各关节功能评分和影像学参数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AOFA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跗骨窦小切口和传统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前者在减轻手术创伤、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早期功能锻炼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跗骨窦入路 外侧入路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37
2
作者 李来峰 王辉 +5 位作者 赵仪云 阮洪江 谢新敏 刘华水 李强 赵学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850-1853,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跗骨窦切口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32例,根据术前、术后及随访的X线片分析比较手术前...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跗骨窦切口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32例,根据术前、术后及随访的X线片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改变,并于随访时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切口边缘皮肤坏死、血肿、明显的骨折再移位、腓骨肌腱炎、神经炎等并发症。术后Bohler、Gissane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ryland足功能评分显示该方法治疗跟骨骨折优良率为90.6%。[结论]跗骨窦切口联合经皮置钉术具有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少、复位固定可靠的优点,可用于治疗SandersⅢ型复杂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切口 经皮置钉技术 微创治疗 跟骨骨折
原文传递
跗骨窦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36
3
作者 沈杰 姜雪峰 +1 位作者 黄国伟 徐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0-544,共5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联合微创钢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8年1月,对123例(137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行跗骨窦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其中Ⅱ型95足,Ⅲ型42足。观察术后跟骨骨折复位、腓肠神经损伤...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联合微创钢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8年1月,对123例(137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行跗骨窦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其中Ⅱ型95足,Ⅲ型42足。观察术后跟骨骨折复位、腓肠神经损伤和伤口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指数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跟骨均恢复解剖形态。1例深部感染,10例腓肠神经损伤。术后随访12~96(39.8±11.3)月。22例(25足)获得5年以上随访,AOFAS评分(83.5±12.1)分;46例(50足)获得3~5年随访,AOFAS评分(86.4±9.1)分;55例(62足)获得1~3年随访,AOFAS评分(87.9±7.3)分。共62例(67足)术后12~51(20.7±8.5)月行内固定取出,1例腓肠神经损伤,无伤口感染。结论经跗骨窦入路联合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手术入路 微创钢板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赵星 祝少博 +2 位作者 余黎 邓宇 邓玲珑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经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EMbase、Central、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经跗骨窦切口(试验组)和外侧L形切口(对... 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经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EMbase、Central、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经跗骨窦切口(试验组)和外侧L形切口(对照组)内固定治疗Sander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3篇,观察性研究8篇;共1 224例,试验组604例,对照组6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Gissane角恢复更为满意,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更高,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边缘坏死、腓肠神经损伤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可以缩短术前等待时间及手术时间,缩短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早期切口并发症,而且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更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外侧L形切口 经跗骨窦切口 内固定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及对距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28
5
作者 戴鹏 孙劲 +3 位作者 黄晖 付纳新 刘鹏宇 叶俊刚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4期285-288,共4页
背景:跟骨是骨折常见部位,解剖学结构复杂,复位难度较大。手术是关节内骨折治疗的主要策略,既可恢复骨折部位形态,又可达到关节面重建的效果。目前选择何种入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在Sa... 背景:跟骨是骨折常见部位,解剖学结构复杂,复位难度较大。手术是关节内骨折治疗的主要策略,既可恢复骨折部位形态,又可达到关节面重建的效果。目前选择何种入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在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对距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接受跗骨窦间隙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6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治疗情况(观察组),收集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VAS评分),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的跟骨长、宽、高度及B?hler和Gissane角,采用Maryland评分及AOFAS评分评价术后6个月的恢复情况,Morrey法评价术后6个月的距下关节活动度并记录末次随访的并发症情况。选取同期的28例接受"L"形外侧扩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及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跟骨长、宽、高度及B?hler和Gissane角均优于术前,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Maryland评分和AOF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距下关节的重度受限率及评分均较低,而轻度受限率较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间隙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较好,促进术后恢复并减少对距下关节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间隙入路 “L”形外侧扩大入路 内固定 跟骨关节内骨折 距下关节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插入钢板与经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27
6
作者 夏胜利 王秀会 +2 位作者 陆耀刚 王惠中 王子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8期701-704,共4页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插入钢板内固定与经外侧L形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11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被随机分为微创及常规治疗组,微创治疗组59例(64足)采用经跗骨窦切口插入钢板内固定,常规治疗组49例(53足)...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插入钢板内固定与经外侧L形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11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被随机分为微创及常规治疗组,微创治疗组59例(64足)采用经跗骨窦切口插入钢板内固定,常规治疗组49例(53足)采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均获随访8~28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两组跟骨高度、宽度、长度、Bohlers及Gissanes角均获满意矫正;常规治疗组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8足,而微创治疗组没有发生;Maryland足部评分显示微创治疗组优49足,良11足,可4足,优良率93.8%;常规治疗组优31足,良15足,可7足,优良率86.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常规手术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比较,采用经跗骨窦切口插入钢板内固定治疗不仅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获得满意的疗效,而且能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关节内骨折 经跗骨窦切口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经跗骨窦入路和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26
7
作者 罗兵 杨家福 +4 位作者 瞿刚波 郝攀登 曾智江 袁俊 袁毅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3期443-446,共4页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入路和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跟骨骨折患者分别行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微创组,50例)和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传统组,46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影像...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入路和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跟骨骨折患者分别行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微创组,50例)和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传统组,46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参数。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得随访,微创组随访12~18(14.52±2.56)个月,传统组随访12~20(15.58±3.54)个月。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少(P<0.001),术后住院时间短(P<0.001);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微创组为8.00%,明显低于传统组的26.09%(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B?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踝-后足评分及优良率微创组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相比于外侧L形切口入路,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更好,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内固定术 跗骨窦入路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联合微型锁定钢板结合排钉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伟康 周业金 胡星月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2期277-281,共5页
目的:讨论经跗骨窦入路有限切开联合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排钉技术"固定距下关节面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6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Sand... 目的:讨论经跗骨窦入路有限切开联合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排钉技术"固定距下关节面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6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Sanders分型:Ⅱ型35足,Ⅲ型28足),经跗骨窦切口置入微型锁定钢板以及螺钉的内固定方法,距下关节面采用"排钉技术"固定来治疗跟骨关节内的骨折,通过对比手术前后跟骨的高度、宽度以及B?hler角的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来确定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0~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8.7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末次随访时跟骨的宽度由术前(39.75±5.58)mm恢复至(37.04±5.83)mm,跟骨高度由术前(38.75±5.38)mm恢复至(41.46±5.68)mm,跟骨B?hler角由术前平均11.07°±13.39°,恢复至末次随访时30.6°±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优23足,良32足,可8足,优良率为87.3%;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9.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联合微型钢板,结合"排钉技术"固定距下关节面用以治疗跟骨关节内的骨折复位效果较满意,可以有效维持骨折复位,并且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软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微型钢板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入路治疗成人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邓纯博 刘学勇 +2 位作者 阿良 李洪秋 赵忠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8-823,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跗骨窦入路和外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收集跗骨窦入路... 目的系统评价跗骨窦入路和外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收集跗骨窦入路和外侧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提取有效数据,应用Rev 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共873足,其中跗骨窦入路397足,外侧入路476足。meta分析结果显示,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外侧入路(OR=0.19,95%CI:0.10~0.34,P<0.001),SF-36评分优于外侧入路(MD=1.01,95%CI:0.70~1.33,P<0.01),手术时间低于外侧入路(SMD=-1.66,95%CI:-1.97^-1.35,P<0.001)。2种入路在术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Maryland评分、AOFAS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现有研究结果显示跗骨窦入路术后切口并发症较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跗骨窦入路 外侧入路 META分析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21
10
作者 赵训明 廖全明 +3 位作者 王克军 裴洪 陈顺广 刘盖为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39-41,46,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Sanders II、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3例病例资料。其中,Sanders II型15...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Sanders II、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3例病例资料。其中,Sanders II型15例,SandersⅢ型8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4.2岁。记录术后软组织情况,测量跟骨术前、术后及随访X线片的B?hler角、Gissane角、骨折复位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测量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于末次随访时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经过10~13个月(平均11.8个月)随访。术后所有跟骨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乎解剖复位,且均无切口边缘皮肤坏死、血肿形成。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4个月。术后B?hler、Gissane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根据Maryland评分,优13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2例有腓肠神经损伤表现。结论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术具有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少、复位固定可靠的优点,可用于治疗Sanders II、Ⅲ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经皮置钉技术 微创治疗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的体会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大保 毛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2-244,248,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51例55足跟骨粉碎骨折的临床资料,Sanders分型Ⅱ型15足,Ⅲ型40足。通过跗骨窦入路行跟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结果 51例均获随访,时间6~3... 目的探讨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51例55足跟骨粉碎骨折的临床资料,Sanders分型Ⅱ型15足,Ⅲ型40足。通过跗骨窦入路行跟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结果 51例均获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15.7月。采用Maryland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43足,良好7足,中4足,差1足。优良率90.9%(50/55)。术后跟骨宽度、Bhler角及Gissane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0)。结论跗骨窦入路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简单、安全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入路 跟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下载PDF
改良跟骨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19
12
作者 黄国伟 姜雪峰 +1 位作者 周小建 韦山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38-1042,共5页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跟骨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改良跟骨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20例24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男16例19足,女4例5足;年龄18 ~58岁,平均36.5岁.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跟骨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改良跟骨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20例24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男16例19足,女4例5足;年龄18 ~58岁,平均36.5岁.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5足,Ⅲ型9足;根据Esses-Lopresti分型:舌型骨折10足,中央塌陷型骨折14足.术后观察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的改善情况,并应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20例24足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2.3个月)随访.术后未出现明显伤口并发症.X线检查示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基本恢复正常,随访过程中无复位丢失.按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术后功能:SandersⅡ型15足,优10足,良4足,中1足;SandersⅢ型9足,优4足,良3足,中2足.舌型骨折10足,优7足,良3足;中央塌陷型骨折14足,优7足,良4足,中3足.结论 改良跟骨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具有显露及复位满意、伤口并发症少和固定可靠等优点,长期疗效仍有待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跗骨窦切口
原文传递
跗骨窦切口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肖国栋 刘国辉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10期783-785,共3页
目的总结跗骨窦切口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Sand-ers Ⅰ~Ⅲ型跟骨骨折患者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32.5岁。均采用跗骨窦切口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根据 Sanders 分类,其中Ⅰ型... 目的总结跗骨窦切口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Sand-ers Ⅰ~Ⅲ型跟骨骨折患者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32.5岁。均采用跗骨窦切口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根据 Sanders 分类,其中Ⅰ型6例,Ⅱ型12例,Ⅲ型10例。根据术前、术后及随访的 X 线片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跟骨 Bohler 角、Gissane 角改变,并于随访时按照 Maryland 足部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4~20个月,平均15.5个月,按照 Maryland 足部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价,术后拍片显示,所有患者均恢复了解剖位置或近乎解剖位置,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4~7个月,平均5.3个月,均未发生感染、坏死及骨不连。根据 Maryland 评分,优16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2.8%。结论跗骨窦切口经皮置入接骨板和螺钉进行固定,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少,复位固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闭合复位 跗骨窦切口 微创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内侧撑开技术联合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18
14
作者 周海超 任昊旸 +2 位作者 李兵 于涛 杨云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30-835,共6页
目的比较内侧撑开技术联合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2014年11月采用内侧撑开技术联合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21例患者资料(微创组),并与2012年6月-2014年9月采用外侧扩大... 目的比较内侧撑开技术联合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2014年11月采用内侧撑开技术联合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21例患者资料(微创组),并与2012年6月-2014年9月采用外侧扩大L形切口治疗的3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切开组)进行对照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伤后至手术时间及术前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内翻角、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伤口并发症及骨愈合时间。手术前后采用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VAS评分评价疗效。于X线片上测量B?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内翻角,并计算手术前后改善值。结果术后共39例患者获随访,微创组16例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5个月;切开组23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9,P=0.796)。微创组术后未出现伤口裂开、感染等并发症;切开组3例患者出现伤口周围皮缘坏死,经换药3周后治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或复位丢失。微创组1例出现距下关节活动僵硬,切开组4例出现不同程度距下关节活动僵硬、1例出现内固定不适,均未行二期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获骨性愈合,微创组及切开组愈合时间分别为(9.9±0.8)周和(10.1±0.7)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3,P=0.84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内翻角、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内翻角改善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切口 外侧扩大切口 微创手术 跟骨关节内骨折
原文传递
跗骨窦联合外侧纵形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吴荣 闵继康 +3 位作者 黄曙峰 朱建祥 李强 马炬雷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11期834-839,共6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联合外侧纵形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探讨更为合理有效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5年1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SandersⅡ型单侧闭合性跟骨骨折患... 目的比较跗骨窦联合外侧纵形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探讨更为合理有效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5年1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SandersⅡ型单侧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根据切口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联合外侧纵形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外侧L型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坠落高度、伤后至手术时间,以及跟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B9hler角和Gissane角,并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年龄、坠落高度、伤后至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3.4±2.0)个月,均未出现相关切口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4.3±2.4)个月,早期出现皮缘坏死及切口红肿渗出各1例;两组末次随访时均获得临床骨性愈合。两组术后B9hler角和Gissane角同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Maryland评分、SF-36评分为(82.6±11.8)、(82.6±7.2)分,对照组为(81.1±12.9)、(79.7±8.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联合外侧纵形切口可以取得同外侧L型切口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其对切口软组织保护较好,且发生距下关节僵硬的概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 入路 固定术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结合空心螺钉固定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17
16
作者 余斌 刘德印 +1 位作者 杜晓龙 童兴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6期746-749,共4页
目的评估跗骨窦入路结合空心螺钉固定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闭合性骨折采用跗骨窦入路结合空心螺钉固定植骨治疗。测量手术前后B9hler角及Gissane角,按照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 目的评估跗骨窦入路结合空心螺钉固定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闭合性骨折采用跗骨窦入路结合空心螺钉固定植骨治疗。测量手术前后B9hler角及Gissane角,按照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29例获得随访,时间12~14个月;4例失访。随访患者均骨性愈合,时间为2~4个月。B9hler角及Gissane角:术后及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64~96分,其中优19例,良7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为89.66%(26/29)。结论跗骨窦入路结合空心螺钉固定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可靠,且具有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短、软组织损伤小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跗骨窦入路 空心螺钉固定
下载PDF
经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近期疗效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保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2期235-236,共2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31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跟骨高度、宽度、长度、Bhler角、Gissane角。采用足功能Maryland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31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跟骨高度、宽度、长度、Bhler角、Gissane角。采用足功能Maryland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切口边缘皮肤坏死。33足跟骨长度、宽度均恢复满意。术后6个月Bhler角、Gissane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疗效:优24足,良8足,可1足,优良率为96. 97%。结论经跗骨窦入路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距下关节面与跟骰关节暴露充分等优点,近期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微创切口 跗骨窦切口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朝晖 罗永 +3 位作者 刘建伟 秦振书 唐艳平 吴石华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分析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经跗骨窦入路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联合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11例(12足),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16~61岁,平均42.3岁。骨折根据Sand... 目的分析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经跗骨窦入路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联合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11例(12足),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16~61岁,平均42.3岁。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7足,Ⅲ型4足,IV型1足。比较手术前后跟骨B9hler角、Gissane角,并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伤后3~6d手术,平均4.5d,均获得随访,时间5~16个月,平均11.4个月。术后无内固定失败、感染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2.6周。B9hler角由术前平均7.2°提高至术后平均32.3°;Gissane角由术前平均104.3°提高至术后平均131.6°。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11足,可1足。结论跗骨窦入路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理想方法,微创,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 入路 内固定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吴本文 朱聪 +3 位作者 江惠祥 高明明 丁真奇 黄国锋 《骨科》 CAS 2020年第5期372-375,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通过跗骨窦小切口MIPPO技术治疗...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通过跗骨窦小切口MIPPO技术治疗的32例Sanders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为(39.29±9.7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26例,交通事故伤6例。SandersⅢ型21例,SandersⅣ型11例。比较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三个时间点的Böhler角及Gissane角,应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评价术后功能。结果所有病人均于伤后3~5 d完成手术,未见软组织并发症。术后即刻Böhler角为32.54°±2.76°,Gissane角为121.56°±4.98°;术后1年Böhler角为31.72°±2.54°,Gissane角为120.50°±6.03°,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的Böhler角及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1年Maryland足功能评分为(78.69±6.19)分。结论跗骨窦小切口MIPPO技术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办法,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入路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延长的跗骨窦切口置入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14
20
作者 徐谦 何健飞 +2 位作者 王强茂 陈先伟 孙卫国 《骨科》 CAS 2017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经延长的跗骨窦切口置入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我院在原跗骨窦入路基础上采用切口延长的办法,置入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9例(37足),其中男21例,女8例;年龄... 目的探讨经延长的跗骨窦切口置入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我院在原跗骨窦入路基础上采用切口延长的办法,置入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9例(37足),其中男21例,女8例;年龄为19~55岁,平均30.3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26足,Ⅲ型11足。根据Essex-Lopresti分型,均为伴有明显移位的跟骨关节外骨折。将手术前后的跟骨高度、宽度、长度、B?hler角和Gissanes角进行比较,术后半年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本组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8.2个月。术后无切口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3个月。本组37足术前的跟骨高度、宽度、长度、B?hler角以及Gissanes角分别为(34.7±3.4)mm、(38.7±4.6)mm、(65.1±3.7)mm、20.9°±7.5°、99.5°±10.6°;术后1周时的各项数值分别为(38.1±2.2)mm、(33.4±2.7)mm、(67.8±4.5)mm、29.8°±4.7°、119.4°±8.4°;手术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半年随访时,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足功能进行评价:优25足,良9足,可3足,优良率为91.9%。结论对于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特别是合并跟骨关节外明显移位的骨折,经延长的跗骨窦切口置入跟骨钢板的内固定手术不仅可以获得充分的显露,准确的复位与固定,而且可早期手术并避免切口并发症,弥补了传统手术入路的不足,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关节内骨折 经跗骨窦切口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