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花苜蓿-根瘤菌高效共生体筛选及田间作用效果 被引量:41
1
作者 曾昭海 隋新华 +3 位作者 胡跃高 陈丹明 陈文新 郜瑞路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95-100,共6页
从中国农业大学根瘤菌菌种保藏中心筛选出19株紫花苜蓿根瘤菌,利用河北吴桥的土壤,经温室盆栽试验筛选出适合Vector紫花苜蓿品种的3株高效根瘤菌CCBAU30138,CCBAUN210及CCBAUN96077。并将3株菌进行田间接种效果验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接... 从中国农业大学根瘤菌菌种保藏中心筛选出19株紫花苜蓿根瘤菌,利用河北吴桥的土壤,经温室盆栽试验筛选出适合Vector紫花苜蓿品种的3株高效根瘤菌CCBAU30138,CCBAUN210及CCBAUN96077。并将3株菌进行田间接种效果验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接种CCBAU30138,CCBAUN210和CCBAUN96077后,全年干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1.9%,10.2%和13.7%,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比对照增产19.63%,15.63%和13.59%。上述结果说明,通过土壤筛选的高效根瘤菌可以应用到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紫花苜蓿 筛选 田间效果
下载PDF
GFP标记溶磷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及其定殖 被引量:16
2
作者 任嘉红 刘辉 +3 位作者 姜楠 魏玉宏 张冰 王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9,I0001,共7页
【目的】为有效利用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菌株,对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菌株在南方红豆杉根际及其根部的定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修改的反复冻融转化方法,将穿梭载体p GFP4412质粒转化进入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细胞,对该菌... 【目的】为有效利用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菌株,对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菌株在南方红豆杉根际及其根部的定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修改的反复冻融转化方法,将穿梭载体p GFP4412质粒转化进入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细胞,对该菌株进行GFP标记,筛选荧光表达强烈且稳定遗传的转化子,对转化子的细胞及菌落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采用钼锑抗比色法对其溶磷能力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以GFP基因标记和抗性标记作为示踪手段,将GFP标记的CHW10B菌株接种到南方红豆杉1年生盆栽实生苗根表面,借助荧光显微镜及稀释涂布技术,对根际土壤中GFP标记菌株进行定期回收检测。【结果】成功获得CHW10B菌株荧光表达强烈且稳定遗传的GFP转化子,该转化子及野生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G-),短杆菌,但二者在LB固体平板上的菌落形态有一定差别。野生菌株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表面湿润黏稠,为乳白色;而标记菌株CHW10B-GFP2菌落表面为浅棕色,其他一致;标记菌株溶磷能力与野生菌株接近,发酵液上清液中可溶性磷含量分别为639.12和656.57 mg·L-1。GFP标记菌株在南方红豆杉根际的数量变化幅度较大,接种1天根际土壤中CHW10B转化子菌数为6.08×107cfu·g-1,随后细菌数量迅速减少,15天后标记细菌数量开始增多,25~40天菌体数量升高并呈平稳趋势。用荧光显微镜对接种40天后南方红豆杉的根部进行观察,发现在根系表面及其内部有大量发绿色荧光的GFP标记细胞存在。【结论】GFP基因标记的CHW10B菌株在南方红豆杉幼苗根际土壤中具有持久性定殖的能力;另外,该标记菌株能在根表面和内部定殖,具有内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草木樨中华根瘤菌 定殖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下载PDF
利用Tn5-1063转座诱变法分离苜蓿中华根瘤菌042BM noeB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杜秉海 李小红 +2 位作者 林榕姗 王磊 杨苏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6-209,共4页
采用三亲本杂交方法将带有Tn5 10 6 3(含luxAB)的质粒pRL10 6 3a导入苜蓿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meliloti) 0 4 2BM ,进行转座子插入诱变 ,在含有氯霉素、卡那霉素的TY平板上筛选接合子。通过结瘤试验 ,从 10 0 0个突变株中 ,筛选... 采用三亲本杂交方法将带有Tn5 10 6 3(含luxAB)的质粒pRL10 6 3a导入苜蓿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meliloti) 0 4 2BM ,进行转座子插入诱变 ,在含有氯霉素、卡那霉素的TY平板上筛选接合子。通过结瘤试验 ,从 10 0 0个突变株中 ,筛选到 3个结瘤突变株 0 4 2BMR5、0 4 2BMR11和 0 4 2BRM2 9。它们都表现出发光酶活性 ,表明转座子正向插入到基因组中的某个启动子下游。Southern杂交结果证实 ,转座子均为单一位点插入。对 0 4 2BMR5突变株基因组进行反向PCR ,扩增位于Tn5 10 6 3两端的侧翼序列。测序结果表明 ,转座子插入到苜蓿中华根瘤菌的共生质粒pSymAnoeB基因内。根据基因组中noeB上游和下游序列扩增出 0 4 2BMnoeB ,其与苜蓿中华根瘤菌 10 2 1noeB的同源性为 98% ,而与NoeB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 95 %。疏水性分析发现 ,NoeB是一个跨膜蛋白 ,在N末端有 4个跨膜区 ,其中包含 3个初级螺旋和 1个次级螺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豆科植物 基因 共生作用 苜蓿 结瘤突变株 发光酶活性 转座子 氨基酸序列
下载PDF
铜胁迫对苜蓿中华根瘤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占强 赵龙飞 +2 位作者 王莉 李哲斐 韦革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58-1063,共6页
探讨铜胁迫对苜蓿中华根瘤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揭示苜蓿中华根瘤菌对铜的生理抗性机制。以铜抗性菌株Sinorhizobium meliloti CCNWSX0020和铜敏感性S.meliloti CCNWSX0018为材料,测定其对铜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和最大耐受浓度(MTC)及不... 探讨铜胁迫对苜蓿中华根瘤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揭示苜蓿中华根瘤菌对铜的生理抗性机制。以铜抗性菌株Sinorhizobium meliloti CCNWSX0020和铜敏感性S.meliloti CCNWSX0018为材料,测定其对铜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和最大耐受浓度(MTC)及不同铜浓度对其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YMA固体培养基上,S.meliloti CCNWSX0020和S.melilotiCCNWSX0018的MIC分别为0.5mmol·L-1和0.2mmol·L-1Cu2+,MTC分别为1.8mmol·L-1和0.8mmol·L-1Cu2+。(2)Cu2+浓度≤0.4mmol·L-1时,S.meliloti CCNWSX0020菌体内的SOD、CAT和GPX活性变化不显著;S.meliloti CCNWSX0018菌体内的SOD、CAT和GPX活性显著升高;Cu2+浓度为0.6mmol·L-1和0.8mmol·L-1时,前者SOD、CAT和GPX活性显著升高,后者保护酶活性开始降低。随着Cu2+浓度升高,S.meliloti CCNWSX0020的GR活性增强,与对照相比,Cu2+浓度为0.8mmol·L-1时GR活性提高了110.51%;而S.meliloti CCNWSX0018的GR活性则反之。(3)在Cu2+浓度≤0.8mmol·L-1胁迫下,抗性菌株S.meliloti CCNWSX0020可通过提高SOD、CAT、GPX、GR的活性以降低Cu2+的毒害效应,为丰富根瘤菌抗铜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中华根瘤菌 铜胁迫 抗氧化酶
下载PDF
转座子挽救法对苜蓿中华根瘤菌与耐盐有关基因的定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小红 杜秉海 +2 位作者 章晓庆 王磊 杨苏声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96,共6页
用含Tn5转座子的质粒pRL10 6 3a诱变苜蓿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meliloti) 0 4 2BM ,得到盐敏感突变株0 4 2BML 2。采用转座子挽救法对Tn5插入位点两边的序列进行克隆与测序 ,获得了 1179bp的转座子插入位点侧翼DNA序列。在GenBank... 用含Tn5转座子的质粒pRL10 6 3a诱变苜蓿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meliloti) 0 4 2BM ,得到盐敏感突变株0 4 2BML 2。采用转座子挽救法对Tn5插入位点两边的序列进行克隆与测序 ,获得了 1179bp的转座子插入位点侧翼DNA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序列同源性和基因定位分析 ,结果表明 :转座子插入在一个功能未知的基因内部 ,此基因长 6 2 70bp。研究证明 :该基因与 0 4 2BM的耐盐性有关 ,并定名为rtsC。氨基酸疏水性分析表明 ,在RtsC蛋白的N端有两个跨膜区 ,该蛋白与细菌趋化性相关蛋白的功能域有同源性。并对RtsC蛋白在苜蓿中华根瘤菌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中华根瘤菌 耐盐 转座子挽救法 跨膜蛋白 RtsC
下载PDF
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的耐酸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学军 张磊 +6 位作者 张琴 石杰 曹良元 代先祝 魏世清 李艳宾 苏海锋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97,共7页
用来自酸性土壤上紫花苜蓿根瘤中分离得到的3株能在pH=4.8的YMA固体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的根瘤菌进行回接试验和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证明,菌株91532耐酸能力高于其余菌珠,并高于国内外已报道过的苜蓿根瘤菌.91532经16SrRNA分析和扫描电子显... 用来自酸性土壤上紫花苜蓿根瘤中分离得到的3株能在pH=4.8的YMA固体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的根瘤菌进行回接试验和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证明,菌株91532耐酸能力高于其余菌珠,并高于国内外已报道过的苜蓿根瘤菌.91532经16SrRNA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鉴定为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pH=4.0的质子通量试验中,与酸敏感菌株相比,91532细胞膜具有较强的阻挡质子能力,细胞具有较高的存活率,耐酸能力具有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中华根瘤菌 耐酸 16SrRNA 扫描电子显微镜 质子通量
下载PDF
苜蓿中华根瘤菌与耐盐有关的DNA片段的克隆 被引量:5
7
作者 陈雪松 张海瑜 +3 位作者 高为民 朱坤 阚凤玲 杨苏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89-494,共6页
以耐盐的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042B为材料,制备其总DNA,经过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的部分酶解,利用电洗脱方法回收15 ~25kb 大小的DNA 片段。以碱法制备载体质粒pLA... 以耐盐的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042B为材料,制备其总DNA,经过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的部分酶解,利用电洗脱方法回收15 ~25kb 大小的DNA 片段。以碱法制备载体质粒pLAFRⅠ,用EcoRⅠ将其切成线状,然后用T4DNA 连接酶将回收片段与线状载体连接,利用包装蛋白进行包装后,感染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S171,构建了042B的基因文库。以固体亚硝基胍作为诱变剂处理出发菌株,在05mol/LNaCl 的条件下,从2000 个菌落中筛选得到12 株042B的盐敏感突变株,以其中稳定的盐敏突变株GZ17 为受体菌,利用两亲本杂交将含有042B的DNA 片段的pLAFRⅠ重组质粒转移到GZ17 中,在含有四环素和05mol/LNaCl 的基本培养基上筛选出能够耐盐的阳性克隆,获得了与耐盐有关的7kb 长的DNA片段。对该片段进行亚克隆,最终获得了4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中华根瘤菌 耐盐 基因文库 亚克隆
下载PDF
耐酸耐铝毒苜蓿根瘤菌的筛选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卢生 江杨 肖书磊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27-830,共4页
从紫花苜蓿、天蓝苜蓿和南苜蓿植株上分离获得的22株根瘤菌菌株中筛选出5株耐酸较好的苜蓿根瘤菌菌株,分别为S0710、S0713、L0701、L0702和P0701,这5株菌株在pH值5的酸性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菌株S0713和P0701甚至能在pH值4的酸性条件下... 从紫花苜蓿、天蓝苜蓿和南苜蓿植株上分离获得的22株根瘤菌菌株中筛选出5株耐酸较好的苜蓿根瘤菌菌株,分别为S0710、S0713、L0701、L0702和P0701,这5株菌株在pH值5的酸性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菌株S0713和P0701甚至能在pH值4的酸性条件下生长。酸性条件下菌株L0701和P0701对Al3+有较好的耐受性,而菌株S0710则对Al3+极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根瘤菌 耐酸耐铝毒 筛选
下载PDF
苜蓿根瘤菌对不同形态磷利用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卢生 玉永雄 +3 位作者 郭蕾 胡艳 周磊 王荣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0-67,共8页
为研究酸性土地区耐酸苜蓿根瘤菌对难溶性磷的利用,采用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方法在含不同形态磷(酵母膏有机磷、无机可溶性磷、磷酸钙、磷酸铝和磷酸铁),初始pH分别为4.1,7.0和9.0的培养基中进行了苜蓿根瘤菌的培养,观察并测定了不同固... 为研究酸性土地区耐酸苜蓿根瘤菌对难溶性磷的利用,采用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方法在含不同形态磷(酵母膏有机磷、无机可溶性磷、磷酸钙、磷酸铝和磷酸铁),初始pH分别为4.1,7.0和9.0的培养基中进行了苜蓿根瘤菌的培养,观察并测定了不同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和大小,液体培养基中根瘤菌的吸光度、培养液中有效磷含量和培养液pH。结果显示,在各pH条件下,无磷对照CK中的根瘤菌生长最差,其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显著低于酵母膏有机磷对照(CKYE-P)和无机磷对照(CKP),同时,无磷对照液体培养中根瘤菌吸光度也远低于CKYE-P和CKP,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有效磷是影响根瘤菌生长的关键因素。固体培养基上4个不同难溶性磷处理中,植酸磷处理(TPhy-P)菌落直径在各pH条件下皆为最大,磷酸钙处理(TCa-P)次之,而磷酸铝处理(TAl-P)和磷酸铁处理(TFe-P)在各条件下的菌落直径都较小。根瘤菌经液体培养后,TPhy-P和TCa-P的培养液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有效磷含量和根瘤菌吸光度较高,但碱性条件下则较低;TAl-P和TFe-P在各pH条件下的有效磷含量和根瘤菌吸光度皆较低。根瘤菌的接种培养使所有处理的pH下降,其中中性和酸性条件下的TCa-P以及中性条件下的TPhy-P培养液pH变化相对较小。未接种对照中,TPhy-P和TCa-P的有效磷含量在酸性条件下最大,随pH值升高而迅速降低,碱性条件下植酸钙镁几乎不溶;TAl-P和TFe-P在3种pH条件下的有效磷没有明显变化。与未接种对照比,除酸性条件下的TPhy-P和TCa-P外,其他接种处理的有效磷含量皆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碱性处理的升高幅度最大。苜蓿根瘤菌能较有效的利用植酸钙镁和磷酸钙中的磷,但在碱性条件下,对二者的利用大幅下降;根瘤菌很难利用磷酸铝和磷酸铁中的磷。培养液pH对植酸钙镁和磷酸钙的有效性影响较大,而对磷酸铝和磷酸铁影响较小。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根瘤菌 利用
下载PDF
地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接种处理对苜蓿根瘤菌的定殖、结瘤和固氮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热比姑丽.热合曼 郭海玉 +3 位作者 李卫军 罗明 皇甫彩娟 韩剑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9-487,共9页
在苜蓿地下滴灌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处理接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的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XGL026菌株在苜蓿根际的定殖、结瘤动态和固氮性能。结果表明:拌种接菌(B)在第1茬苜蓿根际根瘤菌的定殖密度、... 在苜蓿地下滴灌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处理接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的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XGL026菌株在苜蓿根际的定殖、结瘤动态和固氮性能。结果表明:拌种接菌(B)在第1茬苜蓿根际根瘤菌的定殖密度、结瘤数和占瘤率最高,第2、3茬苜蓿则明显降低。第1茬苜蓿刈割后滴施1次根瘤菌(D),拌种结合第1茬刈割后滴施1次根瘤菌(B+D1),拌种结合第1、2茬刈割后滴施2次根瘤菌(B+D2),拌种结合第1茬刈割后滴施1次根瘤菌并增施1次氮肥(B+D1+N1),拌种结合第1、2茬刈割后滴施2次根瘤菌并增施2次氮肥(B+D2+N2)处理,根瘤菌的定殖水平持续稳定,显著高于B处理。B+D1、B+D2、B+D1+N1和B+D2+N2处理均能显著增加苜蓿结瘤数,提高占瘤率(P<0.05),其中B+D1+N1和B+D2+N2接种效果最优。地下滴灌模式有利于苜蓿侧根形成根瘤。采用15 N天然丰度法测定不同接种处理的固氮效率,结果显示,接种处理在苜蓿一年生长期中的固氮率和固氮量分别为54.52%~76.80%和43.00~183.39kg·hm^(-2),较未接种对照提高3.35%~40.41%和13.56~83.86kg·hm^(-2)。B处理在第1茬苜蓿的固氮效率最突出,之后明显下降。B+D1+N1、B+D2+N2处理分别在第2、第3茬苜蓿上具有最高的固氮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拌种结合滴施根瘤菌同时加施少量氮肥可以显著提高根瘤菌的定殖、结瘤和固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滴灌 苜蓿中华根瘤菌 定殖 固氮效率 15 N天然丰度法
下载PDF
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LuxR家族转录因子ExpR调节motC操纵子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利 刘芳华 +1 位作者 朱家壁 俞冠翘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4-477,共4页
目前已知苜蓿中华根瘤菌(S.meliloti)Rm1021 ExpR+突变导致胞外多糖Ⅱ(EPSⅡ)的过量表达,而胞外多糖是根瘤菌成功侵染宿主植物形成有效根瘤必需的物质。软琼脂板实验发现ExpR+突变株运动能力有缺陷。但是鞭毛染色实验并没有检测到突变... 目前已知苜蓿中华根瘤菌(S.meliloti)Rm1021 ExpR+突变导致胞外多糖Ⅱ(EPSⅡ)的过量表达,而胞外多糖是根瘤菌成功侵染宿主植物形成有效根瘤必需的物质。软琼脂板实验发现ExpR+突变株运动能力有缺陷。但是鞭毛染色实验并没有检测到突变株的鞭毛与野生型有什么不同。通过启动子-lacZ融合子进一步研究突变株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发现,ExpR以细胞密度依赖的方式调节motC操纵子的表达。由此可见,在苜蓿中华根瘤菌中,ExpR同时参与了胞外多糖Ⅱ的合成和细胞运动能力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orhizobium meliloti ExpR β-galactosidase Motility
下载PDF
中华根瘤菌自体诱导物合成酶基因的筛选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汪洋 郑会明 +2 位作者 杨梦华 钟增涛 朱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8-842,共5页
通过携带有mariner转座子的质粒pJZ290随机插入诱变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建立突变子文库,并从中筛选到自体诱导物(autoinducer,AI)部分缺失突变株YW1。Arbitrary PCR扩增、DNA测序得到YW1基因组DNA中mariner转座子两端侧... 通过携带有mariner转座子的质粒pJZ290随机插入诱变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建立突变子文库,并从中筛选到自体诱导物(autoinducer,AI)部分缺失突变株YW1。Arbitrary PCR扩增、DNA测序得到YW1基因组DNA中mariner转座子两端侧翼序列,经DNA序列拼接在GenBank上进行同源性分析后获得一个621bp的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该ORF编码的酶具有206个氨基酸,与草木樨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dicae)WSM419的LuxI类自体诱导物合成酶(autoinducer synthase)TraI的同源性高达99%。因此,也将该基因命名为traⅠ。将该基因克隆到广宿主范围表达载体pYC12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DH5α中成功表达,C18反相薄层层析(TLC)在阳性重组子培养上清中检测到四种自体诱导物分子,其中的两种正是AI缺失突变株YW1所缺失的AI,这些结果表明该traⅠ基因在苜蓿中华根瘤菌负责合成两种自体诱导物分子,为进一步研究其群体感应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orhizobium meliloti 群体感应 自体诱导物合成酶 mariner转座子
下载PDF
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溶磷特性及其对南方红豆杉的促生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云玲 侯沁文 +2 位作者 刘瑞祥 任嘉红 张易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1-758,共8页
[目的]探讨南方红豆杉根际微生物草木樨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CHW10B的溶磷特性及促生作用。[方法]利用液体发酵试验比较不同时间、碳源、氮源、碳氮比、培养温度等条件下CHW10B菌株的溶磷量,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该菌株对... [目的]探讨南方红豆杉根际微生物草木樨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CHW10B的溶磷特性及促生作用。[方法]利用液体发酵试验比较不同时间、碳源、氮源、碳氮比、培养温度等条件下CHW10B菌株的溶磷量,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该菌株对南方红豆杉生长的影响,并分析该菌株产嗜铁素、精氨酸脱羧酶、ACC脱氨酶及有机酸等成分的能力。[结果]该菌株分别在培养时间4 d、磷酸钙5.00 g·L^(-1)、初始p H值7.0、装液量1/2、NaCl为0.0 g·L^(-1)、温度30℃、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碳氮比100∶1时溶磷能力最强。将该菌株接种于1年生南方红豆杉实生苗360 d后,苗木的地径、苗高、生物量比对照分别增长了19.53%、20.14%、25.39%。该菌株能够产嗜铁素、精氨酸脱羧酶、ACC脱氨酶(0.922 U·mg^(-1))和IAA(8.908 mg·m L^(-1)),并可分泌大量有机酸—葡萄糖酸(5 704.92μg·L^(-1))。[结论]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溶磷能力强,对南方红豆杉促生作用显著,适用于多种不同酸碱性土壤,可高效应用于南方红豆杉的人工栽培,具有被开发为生物肥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木樨中华根瘤菌 南方红豆杉 溶磷 促生作用
下载PDF
导入detABD和nifA基因对苜蓿中华根瘤菌共生固氮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宫世勇 孙淑荣 周俊初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8-541,共4页
将克隆有四碳二羧酸转移酶基因dctABD、nifA基因和发光酶基因luxAB的重组质粒pHN307经三亲本杂交分别导入苜蓿根瘤菌HNM1、HNM2、HNM4和1021中得到HNM1(pHN307)等4个转移接合子,进一步比较研究了pHN307在自生培养条件下传代的稳定性,并... 将克隆有四碳二羧酸转移酶基因dctABD、nifA基因和发光酶基因luxAB的重组质粒pHN307经三亲本杂交分别导入苜蓿根瘤菌HNM1、HNM2、HNM4和1021中得到HNM1(pHN307)等4个转移接合子,进一步比较研究了pHN307在自生培养条件下传代的稳定性,并采用本室改进的双层钵无菌砂培盆栽法,分别将4个转移接合子和出发菌接种到苜蓿品种草原1号,公农1号和图牧2号。结果表明,只有用转移接合子HNM4(pHN307)和1021(pHN307)接种到草原1号和图牧2号的植株鲜重和干重明显优于出发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tA BD NIFA luxAB 苜蓿中华根瘤菌 共生固氮效率
下载PDF
Photosynthetic and Molecular Markers of CO_2-mediated Photosynthetic Downregulation in Nodulated Alfalfa 被引量:3
15
作者 Alvaro Sanz-Sez Gorka Erice +5 位作者 Iker Aranjuelo Ricardo Aroca Juan Manuel Ruíz-Lozano Jone Aguirreolea Juan Jos Irigoyen Manuel Sanchez-Diaz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8期721-734,共14页
Elevated CO2 leads to a decrease in potential net photosynthesis in long-term experiments and thus to a reduction in potential growth. This process is known as photosynthetic downregulation. There is no agreement on t... Elevated CO2 leads to a decrease in potential net photosynthesis in long-term experiments and thus to a reduction in potential growth. This process is known as photosynthetic downregulation. There is no agreement on the definition of which parameters are the most sensitive for detecting CO2 acclimation.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most sensitive photosynthetic and molecular markers of CO2 acclimation, the effects of elevated CO2, and associated elevated temperature were analyzed in alfalfa plants inoculated with different Sinorhizobium meliloti strains. Plants (Medicago sativa L. cv. Aragon) were grown in summer or autumn in temperature gradient greenhouses (TGG).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all plants showed acclimation in both seasons, especially under elevated summer temperatures. This was probably due to the lower nitrogen (N) availability caused by decreased N2-fixation under higher temperatures. Photosynthesis measured at growth CO2 concentration, rubisco in vitro activity and maximum rate of carboxylation were the most sensitive parameters for detecting downregulation. Severe acclimation was also related with decreases in leaf nitrogen content associated with declines in rubisco content (large and small subunits) and activity that resulted in a drop in photosynthesis. Despite the sensitivity of rubisco content as a marker of acclimation, it was not coordinated with gene expression, possibly due to a lag between gene transcription and protein trans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dioxide Medicago sativa (alfalfa) photosynthetic downregulation RbcL and RbcS sinorhizobium meliloti.
原文传递
苜蓿中华根瘤菌fabA和fabB基因功能的鉴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喆 马金成 +1 位作者 蒋晶晶 王海洪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48-1159,共12页
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脂肪酸合成酶体系中,fabA基因编码有双功能的3-羟基脂酰ACP脱水异构酶,其异构产物能被fabB基因编码的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Ⅰ延伸,合成不饱和脂肪酸,该FabA-FabB途径被认为是缺氧条件下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 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脂肪酸合成酶体系中,fabA基因编码有双功能的3-羟基脂酰ACP脱水异构酶,其异构产物能被fabB基因编码的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Ⅰ延伸,合成不饱和脂肪酸,该FabA-FabB途径被认为是缺氧条件下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经典途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的SmFabA与EcFabA相似性达到60.6%,具有相同的保守活性位点和两个保守的α螺旋结构;SmFabB与EcFabB相似性达到61.1%,具有相同的Cys-His-His活性中心.用携带SmfabA和SmfabB的质粒载体遗传互补大肠杆菌温度敏感突变株CY57和CY242,在添加三氯森(TCL)抑制烯脂酰ACP还原酶活性的条件下,转化子能在42℃恢复生长,且放射性薄层层析能检测到转化子中不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Δ9C16:1)和十八碳烯酸(Δ11C18:1)的合成.体外重建脂肪酸合成反应表明,SmFabA能催化羟脂酰ACP的脱水反应且能够使反-2-癸烯酰ACP异构化,SmFabB能催化不同链长的脂酰ACP和丙二酸单酰ACP的聚合反应.另外,未得到SmFabA和SmFabB的突变株,表明SmFabA和SmFabB可能是苜蓿中华根瘤菌脂肪酸合成酶系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蛋白.上述结果证实了苜蓿中华根瘤菌fabA和fabB两个基因在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中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中华根瘤菌 细菌脂肪酸合成 3-羟基脂酰ACP脱水异构酶 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Ⅰ
下载PDF
产锰过氧化物酶细菌的筛选及其对孔雀石绿脱色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晔 李国辉 +4 位作者 高剑平 丁重阳 顾正华 张梁 石贵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80-1183,共4页
从无锡某木材厂的腐木及腐殖土的表层土样中筛选分离得到6株产锰过氧化物酶的细菌,其中产酶最优的一株菌J09经鉴定为草木犀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在优化的条件下,该菌株发酵72 h锰过氧化物酶产量达到最高值,为607.7 U/L。... 从无锡某木材厂的腐木及腐殖土的表层土样中筛选分离得到6株产锰过氧化物酶的细菌,其中产酶最优的一株菌J09经鉴定为草木犀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在优化的条件下,该菌株发酵72 h锰过氧化物酶产量达到最高值,为607.7 U/L。利用粗酶液和发酵培养液对15 mg/L的孔雀石绿进行脱色处理3 h,脱色率分别达到78.5%和89.8%,好氧条件下的脱色率高于厌氧条件的脱色率,孔雀石绿对该菌具有一定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过氧化物酶 草木犀中华根瘤菌 染料脱色 孔雀石绿
下载PDF
紫花苜蓿与根瘤菌共生过程中固氮效率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陆保福 康文娟 +2 位作者 师尚礼 关键 景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8,共13页
为明晰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系统固氮能力的动态变化及高效固氮的发生阶段,提高苜蓿对氮素的转化与利用。以甘农9号紫花苜蓿和苜蓿中华根瘤菌菌株LL11共生组合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接种根瘤菌后紫花苜蓿生长42 d内不同共生阶段的根瘤形态... 为明晰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系统固氮能力的动态变化及高效固氮的发生阶段,提高苜蓿对氮素的转化与利用。以甘农9号紫花苜蓿和苜蓿中华根瘤菌菌株LL11共生组合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接种根瘤菌后紫花苜蓿生长42 d内不同共生阶段的根瘤形态结构、固氮能力、植物表型、可溶性物质含量、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等指标的动态变化,采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探寻共生过程中高效固氮的发生阶段。结果表明:(1)随着共生天数的增加,有效根瘤数、根瘤直径和根瘤重逐渐增大,42 dpi(接种后天数)有效根瘤数(9.3个)、根瘤重(0.0309 g)和根瘤直径(1.43 mm)达到最大;而根瘤内部被侵染的根瘤细胞数目呈先增后减的趋势,35 dpi根瘤内部被侵染的根瘤细胞数目最多(992个);(2)35 dpi的固氮酶活性[0.9619μmol/(g·h)]、豆血红蛋白含量(2.6081 mg/g)、单株固氮潜力(0.0283μmol/h)均显著高于其他共生时期(P<0.05);(3)接种根瘤菌菌株LL11后,甘农9号紫花苜蓿的株高、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均显著提升,并在21 dpi或35 dpi出现了增幅高峰(与对照组相比较),在42 dpi达到最大值;(4)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最高值和最大增幅发生在21 dpi,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值和最大增幅发生在42 dpi;叶片和根系中的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这4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均在35 dpi显著高于其他共生阶段(P<0.05)。通过熵权TOPSIS综合评价分析得出,35 dpi为高效固氮发生阶段,之后固氮效率开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苜蓿中华根瘤菌 根瘤 固氮动态 氮代谢关键酶
下载PDF
Functional difference between Sinorhizobium meliloti NifA and Enterobacter cloacae NifA 被引量:2
19
作者 YANG Chengtao YU Guanqiao +1 位作者 SHEN Shanjiong(San Chiun Shen) ZHU Jiabi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4年第1期44-51,共8页
The nifA gene is an important regulatory gene and its product, NifA protein, 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many nif genes involved in the nitrogen fixation process. We introduced multiple copies of the constitutively ex... The nifA gene is an important regulatory gene and its product, NifA protein, 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many nif genes involved in the nitrogen fixation process. We introduced multiple copies of the constitutively expressed Sinorhizobium meliloti (Sm) or Enterobacter cloacae (Ec) nifA gene into both the nifA mutant strain SmY and the wild-type strain Sm1021. Root nodules produced by SmY containing a constitutively expressed Sm nifA gene were capable of fixing nitrogen, while nodules produced by SmY containing the Ec nifA gene remained unable to fix nitrogen, as is the case for SmY itself. However, transfer of an additional Sm nifA gene into Sm1021 improved the nitrogen-fixing efficiency of root nodules to a greater extent than that observed upon transfer of the Ec nifA gene into Sm102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mino acid sequences between Sm NifA and Ec NifA showed that the N-terminal domain was the least similar, but this domain is indispensable for complementation of the Fix? phenotype of SmY by Sm NifA. We conclude that more than one domain is involved in determining func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Sm NifA and Ec Ni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orhizobium meliloti Enterobacter cloacae NifA protein.
原文传递
苜蓿中华根瘤菌与耐盐有关DNA片段的亚克隆和测序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葛世超 樊振川 +1 位作者 陈雪松 杨苏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5,共7页
将苜蓿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meliloti) 0 4 2B与耐盐有关的 4kbClaⅠDNA片段克隆在 pML1 2 2上 ,用HindⅢ酶切下其 2 4kbDNA片段 ,回收后与 pBBR1 MCS2连接 ,然后转化大肠杆菌 (Escherichiacoli)DH5α,筛选到转化子GS2。将残留在... 将苜蓿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meliloti) 0 4 2B与耐盐有关的 4kbClaⅠDNA片段克隆在 pML1 2 2上 ,用HindⅢ酶切下其 2 4kbDNA片段 ,回收后与 pBBR1 MCS2连接 ,然后转化大肠杆菌 (Escherichiacoli)DH5α,筛选到转化子GS2。将残留在 pML1 2 2上 1 6kbClaⅠ HindⅢDNA片段连同质粒一起回收 ,让其自连 ,转化大肠杆菌S1 7- 1 ,得到转化子GS0。以GS0为供体 ,0 4 2B的盐敏感突变株GZ1 7为受体 ,进行二亲本杂交 ,没有得到接合子。以GS2为供体 ,GZ1 7为受体 ,在辅助质粒pRK2 0 1 3的协助下 ,进行三亲本杂交 ,筛选到接合子GG2 ,获得 2 4kbHindⅢ与耐盐有关的DNA片段。将此片段连接到测序载体 pGEM 7Zf(+)上进行测序。测序结果表明 ,该 2 4kbHindⅢDNA片段含有 3个开放阅读框 (ORF)。在此基础上再一次亚克隆 ,获得 1 9kb与耐盐有关的DNA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中华根瘤菌 耐盐 亚克隆 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