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司马迁与班固眼中的司马相如——两汉文人的价值观演化之管窥
被引量:
6
1
作者
蒋方
张忠智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0-53,共4页
从《史记》与《汉书》中关于司马相如的记载来看,班固作《司马相如传》虽然基本上是《史记》的照录,但他对相如的评价与司马迁并不相同。司马迁认为相如赋虽多虚辞滥说,但功在讽谏,合于《诗》道;班固则否认相如赋的讽谏功用,尽管如此,...
从《史记》与《汉书》中关于司马相如的记载来看,班固作《司马相如传》虽然基本上是《史记》的照录,但他对相如的评价与司马迁并不相同。司马迁认为相如赋虽多虚辞滥说,但功在讽谏,合于《诗》道;班固则否认相如赋的讽谏功用,尽管如此,他却认为靡丽文章也有传名后世的价值。两人对相如的不同评价反映了两汉文人价值观念的演化。《史记·司马相如传》是第一篇以辞赋作品为主体的史传,而将司马相如视为文学家而立传者则是班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班固
司马相如
文人价值观
汉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子虚》《上林》的创作背景与体制特征
2
作者
谭淑娟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67-68,83,共3页
汉大赋一向以“劝百讽一”的矛盾结构存在被人批评 ,然而汉大赋的典范《子虚》《上林》的形成却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创作背景 ,它是作者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本身并没有多少“劝”与“讽”的矛盾。
关键词
汉大赋
创作背景
矛盾结构
典范
作者
时代潮流
特定
顺应
特征
社会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玉《讽赋》、《登徒子好色赋》与司马相如《美人赋》比较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刘刚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9-57,共9页
宋玉《讽赋》、《登徒子好色赋》与司马相如《美人赋》 ,结构雷同 ,内容相近。因此 ,在宋玉作品真伪的研究中 ,三篇赋的承继问题便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焦点。有人认为宋玉的两篇赋是后人抄袭《美人赋》的伪托之作 ,更有人认为司马相如《美...
宋玉《讽赋》、《登徒子好色赋》与司马相如《美人赋》 ,结构雷同 ,内容相近。因此 ,在宋玉作品真伪的研究中 ,三篇赋的承继问题便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焦点。有人认为宋玉的两篇赋是后人抄袭《美人赋》的伪托之作 ,更有人认为司马相如《美人赋》是模仿宋玉两篇赋的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我们详细地分析研究了这三篇赋的结构、内容、艺术表现、文化环境和散文赋体的“借用”、“模拟”现象 ,认为《讽赋》、《登徒子好色赋》在艺术上较之《美人赋》显得稚嫩 ,在文化信息方面符合战国末期的文化环境 ,应当是宋玉的作品 ;《美人赋》较之宋玉的两篇赋在艺术上更为成熟 ,在文化方面符合西汉的文化环境 ,应当是晚于宋玉时代的作品 ;《美人赋》与宋玉两篇赋结构雷同、内容相近 ,是散文赋体创作中“借用”、“模拟”现象的具体反映 ,司马相如“模拟”和“借用”宋玉赋创作《美人赋》 ,是赋家创作中的正常的不必惊怪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讽赋》
《登徒子好色赋》
司马相如
《美人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梁苑辞赋集团简论
被引量:
3
4
作者
余江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36-42,共7页
汉初,“辞赋盛于藩国”,梁孝王门下的“梁苑集团”就是一个以辞赋创作为主的文学集团,它曾引发了辞赋史上的第一个创作高潮,为汉初辞赋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梁孝王携诸文士入朝及司马相如游梁的时间,就是梁苑集团定型的时间。
关键词
游历活动
梁苑集团
司马相如
《子虚赋》
《天子游猎赋》
西汉
辞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主文讽刺 匪直匪愚——浅谈司马相如辞赋的讽谏艺术
5
作者
方向红
《平原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69-71,共3页
司马相如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赋颂模式。在夸扬歌颂的同时,将讽喻意图巧妙隐藏在多种艺术手法之中,其高超的讽谏艺术值得关注研究。本文从讽谏方法入手探讨司马相如辞赋中的讽谏艺术。
关键词
司马相如
辞赋
讽谏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司马相如文章家身份意义
6
作者
孔德明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29-33,共5页
由于汉武帝对司马相如辞赋的赏识,使其由一个落魄的卖酒郎而一跃成为皇帝的宠臣。在当时引起极大的反响,刮起一股司马相如赋传播的旋风。从而形成了强烈的司马相如效应:时人或向其求取赋作、讨问作赋之法、模拟仿习、作赋或托其名;后人...
由于汉武帝对司马相如辞赋的赏识,使其由一个落魄的卖酒郎而一跃成为皇帝的宠臣。在当时引起极大的反响,刮起一股司马相如赋传播的旋风。从而形成了强烈的司马相如效应:时人或向其求取赋作、讨问作赋之法、模拟仿习、作赋或托其名;后人或褒贬其赋作、以其赋作为模范等。并都以文章家来定位他,皇帝以文章家蓄之身边,史家以文章家为其立传,使得司马相如成为"文章祖",也使得文章成为一门独立之学。司马相如效应使后人对其"为文章倡始"给与认可,文章便由此慢慢独立成长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司马相如
文章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诗典故中的司马相如与唐诗人慕才心理
7
作者
刘希林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6期55-57,共3页
唐诗人将历史人物典故写入诗歌的情况比比皆是,司马相如作为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频频出现在唐诗人笔下。他们对司马相如的描写,主要集中在文才冠世、政治际遇、婚恋爱情三方面。其背后所反映的慕"相如才"心理,是唐诗人...
唐诗人将历史人物典故写入诗歌的情况比比皆是,司马相如作为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频频出现在唐诗人笔下。他们对司马相如的描写,主要集中在文才冠世、政治际遇、婚恋爱情三方面。其背后所反映的慕"相如才"心理,是唐诗人共同的心灵写照,对了解有唐一代诗人的心态变化过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典故
司马相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司马相如与长安文化
8
作者
高萍
《唐都学刊》
2009年第3期17-20,共4页
被誉为辞宗、赋圣的司马相如与长安文化呈现双向互动性。一方面长安文化玉成了司马相如,使他从纵横之士转变为辞赋之士,创作意识发生了转变;同时使其赋作具有儒家一统、帝王独尊的思想主题;长安文化的审美观念也使其赋作展现出一种大汉...
被誉为辞宗、赋圣的司马相如与长安文化呈现双向互动性。一方面长安文化玉成了司马相如,使他从纵横之士转变为辞赋之士,创作意识发生了转变;同时使其赋作具有儒家一统、帝王独尊的思想主题;长安文化的审美观念也使其赋作展现出一种大汉气象和大美风范。另一方面司马相如推动了长安文化的发展,他从长安文化的接受者转为传播者,扩大了长安文化的影响;赋作的重一统天下、重宏博气象进一步丰富了长安文化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长安文化
汉大赋
双向互动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校读
9
作者
张晓凤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2-14,18,共4页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班固言"文章西汉两司马",鲁迅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明人王世贞更誉之为"赋圣"。其作品历来为学者所重视,然《难蜀父老》很少人对其深入研究,《难...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班固言"文章西汉两司马",鲁迅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明人王世贞更誉之为"赋圣"。其作品历来为学者所重视,然《难蜀父老》很少人对其深入研究,《难蜀父老》在《史记》、《汉书》、《文选》均载录,但文字间多有异处,《史记》、《汉书》各注本、近年出版的《司马相如集校注》也大都提到《难蜀父老》诸本文字间的差异,但未加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
文体
校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司马相如《子虚赋》与《天子游猎赋》辨
被引量:
3
10
作者
鲁红平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30,共5页
《文选》将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分为《子虚赋》、《上林赋》 ,一直沿用到现在。这使后人错误地把《文选》中分出的《子虚赋》当作游梁时所作。本文主要从司马相如本人以及《文选》分出《子虚赋》入手 ,与枚乘的《七发》进行比较 ,...
《文选》将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分为《子虚赋》、《上林赋》 ,一直沿用到现在。这使后人错误地把《文选》中分出的《子虚赋》当作游梁时所作。本文主要从司马相如本人以及《文选》分出《子虚赋》入手 ,与枚乘的《七发》进行比较 ,认为《文选》所分出的《子虚赋》只能作于武帝时。而将本来是一个整体的《天子游猎赋》分为两篇是不科学的 ,主张恢复《史记》《汉书》里面的称呼———《天子游猎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子虚赋》
《天子游猎赋》
枚乘
《七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司马迁与班固眼中的司马相如——两汉文人的价值观演化之管窥
被引量:
6
1
作者
蒋方
张忠智
机构
湖北大学人文学院
台湾远东技术学院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0-53,共4页
文摘
从《史记》与《汉书》中关于司马相如的记载来看,班固作《司马相如传》虽然基本上是《史记》的照录,但他对相如的评价与司马迁并不相同。司马迁认为相如赋虽多虚辞滥说,但功在讽谏,合于《诗》道;班固则否认相如赋的讽谏功用,尽管如此,他却认为靡丽文章也有传名后世的价值。两人对相如的不同评价反映了两汉文人价值观念的演化。《史记·司马相如传》是第一篇以辞赋作品为主体的史传,而将司马相如视为文学家而立传者则是班固。
关键词
司马迁
班固
司马相如
文人价值观
汉代
Keywords
sima
-qian
Ban
Gu
sima
-
xiang
ru
the
scholar-officials
valuable-point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子虚》《上林》的创作背景与体制特征
2
作者
谭淑娟
机构
贵阳学院
出处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67-68,83,共3页
文摘
汉大赋一向以“劝百讽一”的矛盾结构存在被人批评 ,然而汉大赋的典范《子虚》《上林》的形成却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创作背景 ,它是作者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本身并没有多少“劝”与“讽”的矛盾。
关键词
汉大赋
创作背景
矛盾结构
典范
作者
时代潮流
特定
顺应
特征
社会文化
Keywords
elaborate,
disciple,
sima
-
xiang
ru
,
politic
literary.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玉《讽赋》、《登徒子好色赋》与司马相如《美人赋》比较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刘刚
机构
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9-57,共9页
文摘
宋玉《讽赋》、《登徒子好色赋》与司马相如《美人赋》 ,结构雷同 ,内容相近。因此 ,在宋玉作品真伪的研究中 ,三篇赋的承继问题便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焦点。有人认为宋玉的两篇赋是后人抄袭《美人赋》的伪托之作 ,更有人认为司马相如《美人赋》是模仿宋玉两篇赋的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我们详细地分析研究了这三篇赋的结构、内容、艺术表现、文化环境和散文赋体的“借用”、“模拟”现象 ,认为《讽赋》、《登徒子好色赋》在艺术上较之《美人赋》显得稚嫩 ,在文化信息方面符合战国末期的文化环境 ,应当是宋玉的作品 ;《美人赋》较之宋玉的两篇赋在艺术上更为成熟 ,在文化方面符合西汉的文化环境 ,应当是晚于宋玉时代的作品 ;《美人赋》与宋玉两篇赋结构雷同、内容相近 ,是散文赋体创作中“借用”、“模拟”现象的具体反映 ,司马相如“模拟”和“借用”宋玉赋创作《美人赋》 ,是赋家创作中的正常的不必惊怪的现象。
关键词
宋玉
《讽赋》
《登徒子好色赋》
司马相如
《美人赋》
Keywords
Song
Yu
On
Satire
On
Deng
Tuzi's
lubricity
sima
xiang
-
ru
Ode
to
the
Beauty
Comparative
stud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梁苑辞赋集团简论
被引量:
3
4
作者
余江
机构
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36-42,共7页
文摘
汉初,“辞赋盛于藩国”,梁孝王门下的“梁苑集团”就是一个以辞赋创作为主的文学集团,它曾引发了辞赋史上的第一个创作高潮,为汉初辞赋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梁孝王携诸文士入朝及司马相如游梁的时间,就是梁苑集团定型的时间。
关键词
游历活动
梁苑集团
司马相如
《子虚赋》
《天子游猎赋》
西汉
辞赋
Keywords
Liang
Yuan
Group
sima
xiang
ru
roving
around
Liang
Country
Zi
Xu
FU
Emperor
Hunting
FU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I206.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文讽刺 匪直匪愚——浅谈司马相如辞赋的讽谏艺术
5
作者
方向红
机构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平原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69-71,共3页
文摘
司马相如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赋颂模式。在夸扬歌颂的同时,将讽喻意图巧妙隐藏在多种艺术手法之中,其高超的讽谏艺术值得关注研究。本文从讽谏方法入手探讨司马相如辞赋中的讽谏艺术。
关键词
司马相如
辞赋
讽谏艺术
Keywords
sima
xiang
-
ru
prose
poems
allegorical
art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司马相如文章家身份意义
6
作者
孔德明
机构
昆明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29-33,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二十五史<艺文志>著录小说集解"(编号:11AZD062)成果之一
文摘
由于汉武帝对司马相如辞赋的赏识,使其由一个落魄的卖酒郎而一跃成为皇帝的宠臣。在当时引起极大的反响,刮起一股司马相如赋传播的旋风。从而形成了强烈的司马相如效应:时人或向其求取赋作、讨问作赋之法、模拟仿习、作赋或托其名;后人或褒贬其赋作、以其赋作为模范等。并都以文章家来定位他,皇帝以文章家蓄之身边,史家以文章家为其立传,使得司马相如成为"文章祖",也使得文章成为一门独立之学。司马相如效应使后人对其"为文章倡始"给与认可,文章便由此慢慢独立成长起来。
关键词
汉赋
司马相如
文章家
Keywords
Han
Lyric
sima
xiang
-
ru
essayist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诗典故中的司马相如与唐诗人慕才心理
7
作者
刘希林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
出处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6期55-57,共3页
文摘
唐诗人将历史人物典故写入诗歌的情况比比皆是,司马相如作为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频频出现在唐诗人笔下。他们对司马相如的描写,主要集中在文才冠世、政治际遇、婚恋爱情三方面。其背后所反映的慕"相如才"心理,是唐诗人共同的心灵写照,对了解有唐一代诗人的心态变化过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唐诗
典故
司马相如
Keywords
the
Tang
dynasty
allusions
sima
xiang
-
ru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司马相如与长安文化
8
作者
高萍
机构
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
出处
《唐都学刊》
2009年第3期17-20,共4页
基金
西安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08
08L31)
文摘
被誉为辞宗、赋圣的司马相如与长安文化呈现双向互动性。一方面长安文化玉成了司马相如,使他从纵横之士转变为辞赋之士,创作意识发生了转变;同时使其赋作具有儒家一统、帝王独尊的思想主题;长安文化的审美观念也使其赋作展现出一种大汉气象和大美风范。另一方面司马相如推动了长安文化的发展,他从长安文化的接受者转为传播者,扩大了长安文化的影响;赋作的重一统天下、重宏博气象进一步丰富了长安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
司马相如
长安文化
汉大赋
双向互动性
Keywords
sima
xiang
-
ru
culture
of
ancient
Chang'
an
poetic
prose
in
Han
Dynasty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校读
9
作者
张晓凤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
出处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2-14,18,共4页
文摘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班固言"文章西汉两司马",鲁迅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明人王世贞更誉之为"赋圣"。其作品历来为学者所重视,然《难蜀父老》很少人对其深入研究,《难蜀父老》在《史记》、《汉书》、《文选》均载录,但文字间多有异处,《史记》、《汉书》各注本、近年出版的《司马相如集校注》也大都提到《难蜀父老》诸本文字间的差异,但未加以解释。
关键词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
文体
校读
Keywords
sima
xiang
-
ru
Difficult
to
Shu
Elder
style
proof
reading
分类号
I222.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司马相如《子虚赋》与《天子游猎赋》辨
被引量:
3
10
作者
鲁红平
机构
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30,共5页
文摘
《文选》将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分为《子虚赋》、《上林赋》 ,一直沿用到现在。这使后人错误地把《文选》中分出的《子虚赋》当作游梁时所作。本文主要从司马相如本人以及《文选》分出《子虚赋》入手 ,与枚乘的《七发》进行比较 ,认为《文选》所分出的《子虚赋》只能作于武帝时。而将本来是一个整体的《天子游猎赋》分为两篇是不科学的 ,主张恢复《史记》《汉书》里面的称呼———《天子游猎赋》。
关键词
司马相如
《子虚赋》
《天子游猎赋》
枚乘
《七发》
Keywords
sima
xiang
-
ru
Zi
Xu
Fu
Tian
Zi
You
Lie
Fu
Mei
Cheng
Qi
Fa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司马迁与班固眼中的司马相如——两汉文人的价值观演化之管窥
蒋方
张忠智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子虚》《上林》的创作背景与体制特征
谭淑娟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宋玉《讽赋》、《登徒子好色赋》与司马相如《美人赋》比较研究
刘刚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梁苑辞赋集团简论
余江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主文讽刺 匪直匪愚——浅谈司马相如辞赋的讽谏艺术
方向红
《平原大学学报》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司马相如文章家身份意义
孔德明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唐诗典故中的司马相如与唐诗人慕才心理
刘希林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司马相如与长安文化
高萍
《唐都学刊》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校读
张晓凤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司马相如《子虚赋》与《天子游猎赋》辨
鲁红平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