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写作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高旭国 闫慧霞 《唐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71-75,108,共6页
1980年代开始的生态写作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此前的几次大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如"五四"时期的"人"性写作,1930-1940年代的阶级性写作,1950-1960年代的政党性写作和"文革"时期的领袖——集团性写作,... 1980年代开始的生态写作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此前的几次大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如"五四"时期的"人"性写作,1930-1940年代的阶级性写作,1950-1960年代的政党性写作和"文革"时期的领袖——集团性写作,其思维模式和表现视阈都没有跳出"人与社会"的樊篱;此后以"人与自然"为反思和表现对象的生态写作,与前几次大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比较,是一次最富有新质、最没有重复性和最具有开拓性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写作 非生态写作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人生隐喻与语言维度的生成——论“诗化小说”的语言形态及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席建彬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6-71,共6页
"诗化小说"构建了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符号系统,其内在的价值规约在于诗性的人生意义,形态上则表现为歌唱性的语言节奏、意象性的空间想象、超越性的隐喻意义等多元旨向。一定程度上,这形成了小说语言向深层意义运动和达成诗... "诗化小说"构建了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符号系统,其内在的价值规约在于诗性的人生意义,形态上则表现为歌唱性的语言节奏、意象性的空间想象、超越性的隐喻意义等多元旨向。一定程度上,这形成了小说语言向深层意义运动和达成诗学机制,而探讨、辨识这一问题,对于认清"诗化小说"乃至现代小说语言的维度,深化、丰富现代小说形式研究的人文深广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化小说 语言维度 诗性人生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论冯骥才小说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勇 《云梦学刊》 201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冯骥才的小说创作包含了独特的中国文学现代性意义,是新时期文学回归和复兴"五四"文学精神的表征,也是冯骥才文化精英意识的体现。但冯骥才小说的民间文化定位表明了他对中国文学更深远的文化传统的回归,冯骥才的这种小说创... 冯骥才的小说创作包含了独特的中国文学现代性意义,是新时期文学回归和复兴"五四"文学精神的表征,也是冯骥才文化精英意识的体现。但冯骥才小说的民间文化定位表明了他对中国文学更深远的文化传统的回归,冯骥才的这种小说创作道路极具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骥才 现代性 民间文化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茅维生平与文学活动及其意义
4
作者 赵红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9-27,共9页
茅维的一生是极其悲剧的一生。名家之裔,自负才高,力求出生平筹划以匡济时艰,结果却怀才不遇,科举与仕进均无任何突破,甚至还被搅进党争,入狱破家,如此等等,深刻地折射出晚明社会现实的黑暗。然而,茅维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理想抱负和对... 茅维的一生是极其悲剧的一生。名家之裔,自负才高,力求出生平筹划以匡济时艰,结果却怀才不遇,科举与仕进均无任何突破,甚至还被搅进党争,入狱破家,如此等等,深刻地折射出晚明社会现实的黑暗。然而,茅维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理想抱负和对黑暗现实的愤懑发之于诗文戏剧,其作品写实而果敢,从而成就了他在晚明文学史上的非凡意义。因为细节丰满,态度鲜明,他的诗文戏剧令人着迷,引人入胜,可为晚明文人的生态史和心灵史研究提供最生动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维 生平 文学活动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城南旧事》再解读 被引量:4
5
作者 邱域埕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88-92,共5页
一直以来,《城南旧事》被认为是一部带有作者强烈自传色彩的怀乡小说。林海音在《城南旧事》用自己饱含深情的文字表达了浓烈的怀乡情绪,同时也记叙了北平人们的生活,对生活在北平的底层人的生活境遇进行了关注。这就使得《城南旧事》... 一直以来,《城南旧事》被认为是一部带有作者强烈自传色彩的怀乡小说。林海音在《城南旧事》用自己饱含深情的文字表达了浓烈的怀乡情绪,同时也记叙了北平人们的生活,对生活在北平的底层人的生活境遇进行了关注。这就使得《城南旧事》不仅是一部怀乡小说,如果将其置于台湾文学史甚至是整个汉语文学史当中重新审视,它还重新延续了五四新文学对人进行关注的文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南旧事 人性 苦难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中国古代释家文学刍议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舜臣 童尚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83,共12页
释家文学与佛教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从学理上说,二者是不同属性的概念。释家文学文献类型多样,分布零散,遍及内典和外典。释家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羽翼和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释家文学研究的旨趣和思路... 释家文学与佛教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从学理上说,二者是不同属性的概念。释家文学文献类型多样,分布零散,遍及内典和外典。释家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羽翼和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释家文学研究的旨趣和思路,既要贴近特定的历史语境,更应立足于佛教制度和佛教精神去观照释子的生活史、心态史和精神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家文学 佛教文学 文献类型 文学史意义 研究旨趣
下载PDF
商代青铜器铭文的体式与功能——兼论文学视野下的铭文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姚苏杰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7-120,共14页
文学研究不仅要注意观念的中西差异,更要重视古今差异。青铜器铭文应视为商代最具有文学性的文类。商代铭文内容规整且结构精致,具有文学发展早期的核心特征。其主要体式可分为游离式、主干式、因果式三大类,各大类下又可区分出若干小... 文学研究不仅要注意观念的中西差异,更要重视古今差异。青铜器铭文应视为商代最具有文学性的文类。商代铭文内容规整且结构精致,具有文学发展早期的核心特征。其主要体式可分为游离式、主干式、因果式三大类,各大类下又可区分出若干小类。不同体式、类型的铭文其特点和功能各不相同,它们由简而繁的演变,展现了商代铭文的规则化以及商人铭文功能观的变化过程。商代铭文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叙事文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具有特殊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铭文 体式与功能 规则化 文学史意义
原文传递
黄羊、白麦、芦酒:杜诗西北名物书写及其文学史意义
8
作者 郝润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6,共9页
杜甫边塞诗中对河西名物的书写具体而微,形象而确,有的名物仅杜甫一人使用过;有的在其后虽偶有出现,但在之前却找不到例证,语典也并非来自当时通行文献。汉代文献中出现的“黄羊”,其实是家养黄狗;芦酒,一作“虏酒”,或是西北草原民族... 杜甫边塞诗中对河西名物的书写具体而微,形象而确,有的名物仅杜甫一人使用过;有的在其后虽偶有出现,但在之前却找不到例证,语典也并非来自当时通行文献。汉代文献中出现的“黄羊”,其实是家养黄狗;芦酒,一作“虏酒”,或是西北草原民族常喝的马奶酒。杜甫边塞诗中西北名物的特别书写,与唐代类书编纂之风及博物学、医学发达等文化环境不无关联。杜诗中三种名物的书写,不仅丰富了诗歌内涵,反映了时代地域特征,成就了杜诗“体物写志”的艺术贡献,影响及于后来,更重要的是:它也是唐诗史中盛唐气象的最后展示,随着安史之乱后帝国版图的南扩,杜甫及其以后文人的文学书写视野亦随之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西北 名物 文学史意义 盛唐气象
下载PDF
写作的叛徒——论夏宇诗歌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金城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86,共10页
从1984年诗集《备忘录》至2013年《88首自选》,夏宇的现代汉诗写作一直在随心所欲地背叛既有的诗学理论和美学规范,肆无忌惮地挑战读者的阅读经验和接受极限,天马行空地拓展诗歌写作的边界以及探求诗歌艺术的多种可能性,在破坏中重构现... 从1984年诗集《备忘录》至2013年《88首自选》,夏宇的现代汉诗写作一直在随心所欲地背叛既有的诗学理论和美学规范,肆无忌惮地挑战读者的阅读经验和接受极限,天马行空地拓展诗歌写作的边界以及探求诗歌艺术的多种可能性,在破坏中重构现代汉诗新的美学原则和逻辑秩序,以其智性游戏的艺术精神建起了个人的诗歌王国。本文以夏宇30年的整体诗歌写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对夏宇诗歌内在的创造精神、外在的形式革命及其文学史意义进行诠释与"破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宇诗歌 创造精神 文体革命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一个文化事件与一场文学运动——“黄牡丹状元”事件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丽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7-93,共7页
明崇祯十三年(1640)发生在扬州的"黄牡丹状元"评选是明代末年一场引人注目、影响深远的文化事件:岭南举子黎遂球途经扬州,参加影园牡丹诗会而夺得"黄牡丹状元"的桂冠。以此为契机,岭南诗坛逐渐引起主流文坛的重视,... 明崇祯十三年(1640)发生在扬州的"黄牡丹状元"评选是明代末年一场引人注目、影响深远的文化事件:岭南举子黎遂球途经扬州,参加影园牡丹诗会而夺得"黄牡丹状元"的桂冠。以此为契机,岭南诗坛逐渐引起主流文坛的重视,开始平视中原、傲视江南,在其后的诗史中逐渐引领诗坛。扬州牡丹状元文化事件之所以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原因在于:首先,它第一次颠覆了历史上视岭南为文化荒漠的传统识见,岭南诗坛获得了空前的诗学自信;其次,牡丹状元黎遂球因抵抗清军而壮烈殉国,其节烈精神一直鼓舞后世;再次,扬州以南北交通咽喉和财富渊薮吸引着天下文士精英,各路名士所参与的黄牡丹诗会及其所产生的影响传播到琼海与塞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牡丹状元 文化事件 文学史意义 扬州 岭南
原文传递
《女神》文学史意义新识——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种发展走向考察郭沫若的文学史行为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江 《甘肃高师学报》 2017年第8期7-11,共5页
自"五四"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新时期文学诞生之前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就是政治倾向文学向政治斗争文学发展的历史。从这一发展走向着眼,考察郭沫若上世纪前期出版的《女神》可以发现,它不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 自"五四"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新时期文学诞生之前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就是政治倾向文学向政治斗争文学发展的历史。从这一发展走向着眼,考察郭沫若上世纪前期出版的《女神》可以发现,它不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新诗集,也是第一部革命浪漫主义诗作,更是无产阶级政治斗争文学的启动器,是连接政治倾向文学和政治斗争文学的桥梁。总观郭沫若的文学史行为,其文学史意义都体现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神 郭沫若 文学史意义 文学史行为 政治倾向文学
下载PDF
跨越时空的背影——浅析《背影》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子嫣 《萍乡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66-69,共4页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自发表以来不断被人们关注、研究。不论从时代白话散文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父子亲情这一人类永恒母题的内容上看,《背影》都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 《背影》 朱自清 文学史意义 白话散文 父子亲情
下载PDF
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农民形象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江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84-92,共9页
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农民形象,应该把他们置于整个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格局中加以多方面的考察。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阿Q、闰土、祥林嫂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展示国民性弱点的农民形象;朱老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 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农民形象,应该把他们置于整个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格局中加以多方面的考察。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阿Q、闰土、祥林嫂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展示国民性弱点的农民形象;朱老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农民英雄典型;梁三老汉、严志和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体现社会变革时期农民犹豫、纠结心态的典型;李双双、张腊月、吴淑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农民妇女主人翁形象。这些农民形象都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但又栩栩如生,这是由作家的创作思想和生活体验所造成的。这些农民形象绝不仅仅是文学形象本身,而且还是中国现当代作家心智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农民形象 性格核心 文化内涵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孙犁抗日小说思想的现代性呈现 被引量:2
14
作者 闫玮 《保定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8-11,共4页
孙犁的抗日小说呈现出浓郁的现代性特质,它体现出作者对国民思想现代性更深入的思考,完成了现代文学从人的自我实现到强健的民族精神重建的思想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孙犁小说的思想现代性,不是建立在对民族传统的颠覆或对立立场上实现的... 孙犁的抗日小说呈现出浓郁的现代性特质,它体现出作者对国民思想现代性更深入的思考,完成了现代文学从人的自我实现到强健的民族精神重建的思想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孙犁小说的思想现代性,不是建立在对民族传统的颠覆或对立立场上实现的。在现实化的过程中固守着传统中的优良质素,在对传统的坚守中汲取现代的文明因子。孙犁就在这样的反传统和现实化的过程中达成了思想的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理想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抗日小说 现代性 民族精神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论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神性”艺术精神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翔宇 蒋招宾 《阴山学刊》 2007年第3期42-45,共4页
“神性”作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生命意识范畴的支柱之一,是沈从文极力推崇和书写的艺术精神。“自然神”和“巫神”两位一体的神性空间使湘西世界成为一个“泛神”的世界。它的产生既是湘西“地域边缘”的自觉体认,也是“文化边缘”者生... “神性”作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生命意识范畴的支柱之一,是沈从文极力推崇和书写的艺术精神。“自然神”和“巫神”两位一体的神性空间使湘西世界成为一个“泛神”的世界。它的产生既是湘西“地域边缘”的自觉体认,也是“文化边缘”者生命理想的主观流露,彰显出对民族国家建构的想象和探索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神性 艺术精神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重庆抗战时期文学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易光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49-56,共8页
重庆抗战时期文学既是重庆文学最为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时期。战时重庆特殊的政治环境与文化环境,重庆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是战时重庆文学所凭借的重要文学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文学资源,成就了战时重庆文学的繁... 重庆抗战时期文学既是重庆文学最为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时期。战时重庆特殊的政治环境与文化环境,重庆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是战时重庆文学所凭借的重要文学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文学资源,成就了战时重庆文学的繁荣,也给文学史留下深长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抗战文学 文学资源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论现代文学“以文见史”写作传统的表征及其意义
17
作者 王寰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41,共10页
“以文见史”是现代文学写作的一种初始状态,也是跨越百年自成格局的文学传统。较能体现此传统延续性、稳定性的元素是话语体系,在比喻性话语中交错出现隐喻、反讽、替换、转喻等话语范式,在非比喻性话语中则主要有显喻、直陈的话语形... “以文见史”是现代文学写作的一种初始状态,也是跨越百年自成格局的文学传统。较能体现此传统延续性、稳定性的元素是话语体系,在比喻性话语中交错出现隐喻、反讽、替换、转喻等话语范式,在非比喻性话语中则主要有显喻、直陈的话语形式。百年中国文学中的现实话语与历史话语相互激发,既借历史语义进行现实言说,又用现实言说来激活历史语义;历史、现实、未来始终处于同一个话语结构之中。对上述传统的认知可以促成文学史研究由创作方法、作家作品、思潮流派史向更根本性的“写作史”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见史 写作传统 表征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论宋代文人的结盟风气及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再林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5期80-89,共10页
文人尚统结盟并蔚然成风,是宋代文坛独具特色的现象之一。文人结盟属于文学人类学范畴,是一个包含了盟主、盟员、盟事、盟情等多重维度在内的综合性、宏观性概念。宋代的文人结盟在总体上呈现出系列性、文学性、自觉性、开放性、平等性... 文人尚统结盟并蔚然成风,是宋代文坛独具特色的现象之一。文人结盟属于文学人类学范畴,是一个包含了盟主、盟员、盟事、盟情等多重维度在内的综合性、宏观性概念。宋代的文人结盟在总体上呈现出系列性、文学性、自觉性、开放性、平等性等五个方面的特点。文人的结盟风气促进了宋代文事活动的发达、文人集团的形成、文学群体风格和流派的产生以及文学风气的变革和文学创作的繁荣,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文学史意义。宋代文人的结盟风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元、明、清各代均出现了大量模仿和沿袭宋代文人结盟的群体性文学活动。文人结盟也有其消极甚至负面的作用和影响,结盟风气的盛行容易导致作家个性化的缺失和门户之见,妨碍不同集团文人之间的正常交流。多层次、多维度地探寻这种文学和文化现象的文学史意义,可以为当今细密和成熟的宋代文学研究开拓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文人结盟 风气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曹丕“文气说”文学史意义的历史透视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振龙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5-110,共6页
曹丕"文以气为主"观点的提出,既是对建安之前文人以"气"阐释文学艺术传统的继承,又是对前代文人对"气"与文学艺术关系认识的总结,也是对建安时代文人文学创作风习和评论文学风习中"气"与文学... 曹丕"文以气为主"观点的提出,既是对建安之前文人以"气"阐释文学艺术传统的继承,又是对前代文人对"气"与文学艺术关系认识的总结,也是对建安时代文人文学创作风习和评论文学风习中"气"与文学艺术关系认识的概括。它不仅表明了曹丕在建构理论形态的文学观念上所达到的新的理论高度,并且还蕴含着他对以前文学观念承继基础上的创新,开启了以文学本身的价值来评价文学的新风尚,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丕 “文气说”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鲽砚庐联吟集》的夫妻情意及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骆新泉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61-68,共8页
沈秉成、严永华是晚清诗人,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对以"联吟"结集的夫妻诗人。沈、严夫妻联吟诗共29题82首,皆以时间为序录入《鲽砚庐联吟集》,自然形成情感有别的四个时段:新婚燕尔的旖旎情怀、婚后十年的聚少离多、十年... 沈秉成、严永华是晚清诗人,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对以"联吟"结集的夫妻诗人。沈、严夫妻联吟诗共29题82首,皆以时间为序录入《鲽砚庐联吟集》,自然形成情感有别的四个时段:新婚燕尔的旖旎情怀、婚后十年的聚少离多、十年耦园的共居时光和随夫六年的游宦生涯。古代夫妻联吟多为酬唱赠和,而沈、严夫妻联吟除了唱和之外,还有联句和同作,尤显难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秉成 严永华 《鲽砚庐联吟集》 夫妻情意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