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红霞 田小兰 +5 位作者 江薇 李文丽 刘青艳 彭清林 王国春 卢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89-995,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yositis specific antibodies,MSAs)类型的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ies,IMNM)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从中日友好医院2008—2018年住院期间所有行肌肉活检的特发性炎... 目的:比较不同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yositis specific antibodies,MSAs)类型的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ies,IMNM)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从中日友好医院2008—2018年住院期间所有行肌肉活检的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中选取符合以下任一条件的IMNM患者104例:(1)抗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抗体阳性;(2)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抗体阳性;(3)血清MSAs阴性且病理符合2004年欧洲神经肌肉病中心定义的IMNM病理诊断标准。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肌肉病理等信息,比较各组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所有104例IMNM患者中,肌无力(92.3%)、肌酸激酶升高(92.3%)是IMNM的最常见临床表现,此外,33.7%的IMNM患者合并吞咽困难,46.5%的患者合并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ILD)。抗HMGCR阳性患者较抗SRP阳性和MSAs阴性患者更容易出现V形疹(30.4%vs.4.3%和5.9%,P<0.01),抗SRP阳性患者合并ILD发生率高于抗HMGCR阳性和MSAs阴性患者(64.4%vs.34.8%和29.0%,P<0.01),MSAs阴性患者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更多见(32.4%vs.8.5%和4.3%,P<0.01)。3组IMNM患者肌肉病理中均可见肌细胞坏死(94.2%)、吞噬(65.4%)和再生(67.3%),肌细胞膜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分子上调(78.8%),肌内膜CD4+T细胞(68.3%)和CD68+巨噬细胞(65.7%)浸润。结论:抗SRP抗体阳性、抗HMGCR抗体阳性和MSAs阴性的IMNM患者存在异质性,在临床上开展MSAs检测和肌肉病理检查对区分不同类型的IMNM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炎 自身免疫病 信号识别颗粒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 病理学
下载PDF
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肌病八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璐 张巍 +3 位作者 郝洪军 洪道俊 高枫 袁云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93-595,F0003,共4页
目的总结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肌病患者的临床和骨骼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选择8例患者采取免疫印迹法测定血清肌炎抗体谱并进行肌肉活检,肌肉标本进行组织学、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第一抗体为鼠抗人CD8、CD2... 目的总结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肌病患者的临床和骨骼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选择8例患者采取免疫印迹法测定血清肌炎抗体谱并进行肌肉活检,肌肉标本进行组织学、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第一抗体为鼠抗人CD8、CD20、CD68单克隆抗体,分别标记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单克隆抗体标记肌纤维膜,CD31单克隆抗体标记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结果8例患者血清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均为强阳性,其中3例伴随R0-52抗体阳性。8例患者骨骼肌出现肌纤维坏死、再生以及巨噬细胞浸润,2例患者伴随肌纤维肥大和间质增生,2例伴随少数T细胞浸润。存在部分MHC.I阳性肌纤维,毛细血管密度正常。结论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肌病以缓慢发病的肢体无力为主要表现,可伴肺部病变。肌纤维坏死、再生为其主要病理改变。可以类似肌营养不良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识别颗粒 肌炎 生物医学研究
原文传递
原核生物信号识别颗粒(SRP)介导蛋白识别转运途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郑静 董惠钧 +2 位作者 王春霞 管文军 李永泉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74-977,共4页
SRP介导的蛋白识别转运过程首先在真核细胞中发现,作用机制已经研究清楚;而SRP在原核细胞中的发现较晚,虽然该途径主要功能蛋白的序列同真核细胞相似,进化上比较保守,但作用机制还未完全揭示,而且SRP体系在原核生物物种间有一定差别,预... SRP介导的蛋白识别转运过程首先在真核细胞中发现,作用机制已经研究清楚;而SRP在原核细胞中的发现较晚,虽然该途径主要功能蛋白的序列同真核细胞相似,进化上比较保守,但作用机制还未完全揭示,而且SRP体系在原核生物物种间有一定差别,预示着其机制既有统一性,又具有物种特异性。目前原核生物SRP途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Ffh、FtsY和4.5SRNA结构与功能,以及这一过程中能量物质GTP的代谢和作用;文章以此为着眼点,概括总结了原核生物中SRP介导蛋白识别转运的研究进展,同时简单介绍了链霉菌中SRP介导蛋白识别转运的研究近况。希望通过链霉菌的相关研究,从进化角度完善和统一原核生物SRP途径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核生物 SRP 蛋白识别和转运
下载PDF
免疫性坏死性肌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毅 付俊 +5 位作者 孟令超 张巍 王朝霞 吕鹤 左越焕 袁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689-695,共7页
目的 探讨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方法 共107例坏死性肌病患者,采用2004年欧洲神经肌肉病中心公布的特发性炎性肌病分类标准中免疫性坏死性肌病诊断标准,57例明确诊断为免疫性坏死性肌病,回顾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 目的 探讨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方法 共107例坏死性肌病患者,采用2004年欧洲神经肌肉病中心公布的特发性炎性肌病分类标准中免疫性坏死性肌病诊断标准,57例明确诊断为免疫性坏死性肌病,回顾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肌电图、骨骼肌MRI和肌肉病理学特点。结果 57例患者中女性患者比例略高于男性(男女比例1.00∶1.59),高峰发病年龄40-59岁(43.86%,25/57);临床分型包括特发性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结缔组织病相关性免疫性坏死性肌病、他汀相关性免疫性坏死性肌病、肿瘤相关性免疫性坏死性肌病;临床症状均以近端肌无力为主,可同时出现远端肌无力(28.07%,16/57);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420-15 320 U/L);血清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率较高(54.55%,24/44);肌电图呈现肌源性损害(91.11%,41/45)和自发性电位(33.33%,15/45);大腿肌肉MRI可见肌肉水肿(92.59%,25/27)和脂肪浸润(59.26%,16/27);肌肉病理学除坏死肌纤维外,亦可见肌纤维膜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1阳性(98.25%,56/57)和毛细血管壁膜攻击复合物沉积(92.98%,53/57)。结论 免疫性坏死性肌病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为40-59岁,特发性免疫性坏死性肌病为最常见的临床亚型,临床主要表现为近端或远近端肌无力,骨骼肌以外系统受累少见,血清抗SRP抗体阳性率较高,大腿肌肉MRI以肌肉水肿改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炎 自身免疫疾病 信号识别颗粒 肌电描记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的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的临床、肌肉影像及病理特点分析
5
作者 李诗瑶 瞿千千 +8 位作者 郑献召 马晓丽 崔文豪 李丹 吕正 赵炯博 王佳璇 胡聪 吕海东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0-1008,共9页
目的:分析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的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SRP-IMNM)患者的临床、肌肉影像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肌肉病中心、经骨骼肌病理和肌炎特异性抗体(MSAs)确诊的9例SRP-IMNM患者的... 目的:分析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的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SRP-IMNM)患者的临床、肌肉影像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肌肉病中心、经骨骼肌病理和肌炎特异性抗体(MSAs)确诊的9例SRP-IMN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肌肉影像学及肌肉病理学特点。结果:9例患者中女性7例,男性2例,起病年龄为18~59岁。9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四肢近端肌无力,7例伴颈肌无力,5例有吞咽困难。9例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1 866~6 725 U/L)。其中4例合并间质性肺病,3例合并心脏受累。抗体检测9例患者除SRP抗体阳性以外,有8例合并其他抗体阳性,7例合并抗Ro-52抗体阳性,4例为单纯合并抗Ro-52抗体阳性,3例同时合并3种以上抗体阳性。其中出现间质性肺病和心脏受累的患者均合并其他抗体阳性。7例患者行大腿肌肉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可见弥漫性骨骼肌水肿,部分肌肉萎缩及脂肪化,病变主要累及大腿后侧肌群。有2例患者行小腿肌肉MRI,可见比目鱼肌受累较明显,1例有胫骨前肌、腓肠肌受累。9例患者肌肉病理均可见有不同程度的肌纤维变性、坏死和再生,1例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4例患者可见管柱状毛细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8例患者坏死肌纤维内有少量CD68阳性淋巴细胞,5例患者可见肌纤维膜上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表达上调,6例患者非坏死肌纤维和毛细血管上可见膜攻击复合物(C5b-9)沉积,6例患者行P62染色均可见部分肌纤维内有均质的细颗粒样物质沉积。结论:SRP-IMNM患者除肢体近端肌无力外,常伴有颈肌无力和吞咽困难,合并多种抗体阳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间质性肺病和心脏受累。SRP-IMNM患者受累肌肉呈弥漫性水肿,大腿后侧肌群更易发生萎缩和脂肪化。C5b-9沉积和管柱状毛细血管是SRP-IMNM的重要病理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识别颗粒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 磁共振成像 肌肉病理
原文传递
伴周围神经损害的抗SRP抗体及抗GT1a抗体双阳性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1例报告
6
作者 张忠胜 黄嘉星 孔学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60-562,共3页
抗信号识别颗粒(SRP)坏死性肌病属于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NM)的一种类型。该病临床少见,起病隐袭,进展较快,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四肢近端无力及肌酸激酶显著升高。本文报道1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血清抗SRP抗体及抗GT1a抗体双阳性患者,分... 抗信号识别颗粒(SRP)坏死性肌病属于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NM)的一种类型。该病临床少见,起病隐袭,进展较快,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四肢近端无力及肌酸激酶显著升高。本文报道1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血清抗SRP抗体及抗GT1a抗体双阳性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识别颗粒 坏死性肌病 肢体乏力
下载PDF
信号识别颗粒调控蛋白转运系统 被引量:3
7
作者 崔艳艳 张士彬 +2 位作者 谢能中 张同存 张大伟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58-1365,共8页
蛋白质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在蛋白质转运系统中,很多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然后通过内质网或质膜的转运到达相应的细胞器发挥生物学功能。蛋白质的分泌表达途径总共分为三类,分别为Sec分泌途径、双精氨酸途径和信号识别颗粒转运系... 蛋白质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在蛋白质转运系统中,很多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然后通过内质网或质膜的转运到达相应的细胞器发挥生物学功能。蛋白质的分泌表达途径总共分为三类,分别为Sec分泌途径、双精氨酸途径和信号识别颗粒转运系统。本文简要介绍蛋白质的基本转运途径,主要介绍由信号识别颗粒所介导的蛋白质转运。分别概述信号识别颗粒及其受体的组成与功能,并对其调控途径做简要的介绍;同时也简单介绍与其相关的Yid C膜蛋白家族;对信号识别颗粒蛋白调控系统存在的必需性提出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识别颗粒 信号识别颗粒受体 蛋白转运系统 YidC/Oxa/Alb膜蛋白家族
原文传递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患者临床、股部磁共振及电生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乔凌亚 石强 +3 位作者 蔺颖 刘孟洋 陈娟 蒲传强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44-1151,共8页
目的总结归纳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NM)患者3个临床亚组的临床、股部磁共振(tMRI)及肌电图特点。方法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确诊IMNM患者32例,分为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SRP^(+))组、抗3-羟基-3-... 目的总结归纳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NM)患者3个临床亚组的临床、股部磁共振(tMRI)及肌电图特点。方法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确诊IMNM患者32例,分为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SRP^(+))组、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抗体阳性组(HMGCR^(+))和血清抗体阴性(SN)组,分析3组间的性别、年龄、病程、合并肌炎抗体、肌外表现、肌电图等临床资料,tMRI炎性水肿和脂肪浸润评分评估骨骼肌受累特征。应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Chi-square检验对比3组间不同临床特征以及tMRI评分的差异,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时,其中两组间比较应用Bonferroni法校正。结果(1)32例患者中女性20例(62.5%),起病年龄为18~76(47±14)岁,25例(78.1%)患者呈现急性或亚急性病程,SRP^(+)组17例(53.1%),HMGCR^(+)组8例(25.0%),SN组7例(21.9%)。抗Ro52抗体是最常见的合并抗体(12/32,37.5%),其中SRP^(+)组10例。(2)所有患者肌酸激酶值均升高,峰值中位数为5948(4229,7664)U/L,徒手肌力评定法(MMT)评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肢体近端低于远端(P<0.01),中轴肌低于肢体远端(P<0.05)。(3)HMGCR^(+)组肌外表现显著少于其余两组(12.5%比71.4%和76.5%,P<0.017),抗SRP抗体合并Ro52抗体阳性患者皮疹(60.0%比14.3%,P<0.05)和间质性肺病(70.0%比14.3%,P<0.05)均多于单纯SRP^(+)者。SN组合并结缔组织病最多见(57.1%比11.8%和0,P<0.017)。(4)tMRI示SN组的筋膜水肿比其他两组更明显(P<0.017),脂肪浸润和肌肉水肿程度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SRP^(+)组有更多的病例早期即出现脂肪化。(5)HMGCR^(+)组中肌强直电位(25%比0和0,P<0.017)和复合重复放电(CRDs)(50.0%比5.9%和0,P<0.017)均明显多于其余两组,蛋白组学分析发现有上述自发电位患者的肌肉组织中细胞骨架、细胞连接和细胞外基质等相关蛋白表达上调。结论单纯SRP^(+)和HMGCR^(+)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炎 自身抗体 信号识别颗粒 肌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耐酸相关基因ffh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敏 张志民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25-228,共4页
耐酸性被认为是致龋菌在牙的生物膜上生存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目前已分离、测序并克隆了几个相关基因。本文主要对 ffh耐酸相关基因的结构、功能和可能的作用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耐酸相关基因ffh 信号识别颗粒 耐酸性
下载PDF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预后的影响因素综述
10
作者 朱春燕 谈颂 《华西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743-748,共6页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 IMNM)是一类较为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根据肌炎特异性抗体的不同,可分为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IMNM、抗3-羟基-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抗体阳性IMNM以及血清抗体阴...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 IMNM)是一类较为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根据肌炎特异性抗体的不同,可分为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IMNM、抗3-羟基-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抗体阳性IMNM以及血清抗体阴性IMNM三种类型。该病预后较大多数其他类型的肌炎更差,目前国内外对IMNM的预后因素研究存在差异,缺乏大样本量临床研究,该文将对IMNM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 信号识别颗粒 3-羟基-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的皮肌炎/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祝雪晴 薛珂 +6 位作者 阮叶平 刁立诚 赵肖庆 杜联军 黎皓 曹华 郑捷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96-800,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抗信号识别颗粒(SRP)抗体阳性的皮肌炎/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DM/CAD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病房收治的90例DM/CADM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抗... 目的分析血清抗信号识别颗粒(SRP)抗体阳性的皮肌炎/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DM/CAD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病房收治的90例DM/CADM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抗SRP抗体.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0例DM/CADM患者中11例(12.2%)血清抗SRP抗体阳性,其中6例DM,5例CADM.82例成人DM/CADM患者中,抗SRP抗体阳性合并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抗SRP抗体阴性患者[7/9比31.5%(23/73),χ^2=7.394,P=0.006].11例抗SRP抗体阳性患者均有DM典型皮疹,DM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为18.1±2.9.抗SRP抗体阳性患者翼状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抗体阴性患者[7/11比29.9%(20/67),Fisher精确检验,P=0.028].抗SRP抗体阳性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抗体阴性患者[4/8比16.7%(13/78),χ^2=6.053,P=0.014].10例抗SRP抗体阳性患者(6例DM和4例CADM)行双大腿肌肉磁共振检查,其中8例肌群内信号异常,肌群肿胀2例,皮下水肿2例,肌筋膜肿胀1例,仅2例无异常.抗SRP抗体阳性患者均无肺间质病变和心肌受累.结论抗SRP抗体阳性DM/CADM患者躯干翼状征发生率高,合并恶性肿瘤的风险显著增加.DM/CADM患者在病程早期检测抗SRP抗体水平有助于预测恶性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信号识别颗粒 皮肤表现
原文传递
依赖SRP对大肠杆菌膜蛋白定位的研究
12
作者 崔博显 赵留群 +3 位作者 赵胜 杨建德 刘燕霏 张大伟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61-64,共4页
大肠杆菌中,信号肽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识别并绑定核糖体正在翻译的信号肽,引导新生肽链到细胞膜上。根据靶向膜蛋白生物素酰化原理,本研究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对构建的HDB51菌株及野生型菌株MG1655进行大肠杆... 大肠杆菌中,信号肽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识别并绑定核糖体正在翻译的信号肽,引导新生肽链到细胞膜上。根据靶向膜蛋白生物素酰化原理,本研究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对构建的HDB51菌株及野生型菌株MG1655进行大肠杆菌膜蛋白定位研究。对比不同菌株中是否含有SRP,结果发现,在缺失SRP的HDB51菌株中检测到依赖SRP的底物蛋白FtsQ的定位,缺失SRP明显影响了FtsQ的定位,SRP具有辅助膜蛋白定位的功能,从而为研究依赖SRP性大肠杆菌膜蛋白定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信号肽识别颗粒 膜蛋白定位 FtsQ
下载PDF
信号识别颗粒(SRP)在膜蛋白定位中的作用
13
作者 赵留群 张大伟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769-4780,共12页
依赖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的共翻译转运是所有生命体中的一个保守途径,它将新生肽链的翻译与转运耦联在一起。超过30%的新合成的多肽链被SRP转运到正确位置。最近的研究表明,大肠杆菌中SRP抑制子可以规避SRP... 依赖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的共翻译转运是所有生命体中的一个保守途径,它将新生肽链的翻译与转运耦联在一起。超过30%的新合成的多肽链被SRP转运到正确位置。最近的研究表明,大肠杆菌中SRP抑制子可以规避SRP的需求。当SRP缺失时,翻译控制在介导膜蛋白定位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本综述总结了SRP底物如何在存在或缺失SRP的情况下转运到适当的位置以及翻译速率降低如何补偿SRP的缺失。我们还讨论了不同蛋白质对SRP的依赖程度。这一回顾将为进一步研究SRP功能及膜蛋白定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肽识别颗粒 翻译调控 膜蛋白 共翻译转运途径
原文传递
猪附红细胞体SRP54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质粒的构建
14
作者 邢莹 贾立军 张守发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7-40,共4页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猪附红细胞体全基因组序列(登录号:NC_015153.1),针对其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基因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方法扩增猪附红细胞体信号识别颗粒54(SRP54)基因片段,克隆至pMD18-T simple载体上,经PCR、酶切初...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猪附红细胞体全基因组序列(登录号:NC_015153.1),针对其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基因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方法扩增猪附红细胞体信号识别颗粒54(SRP54)基因片段,克隆至pMD18-T simple载体上,经PCR、酶切初步鉴定正确后进行测序,对所克隆片段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SRP54。结果显示,克隆的SRP54基因片段大小为1 164bp,与GenBank中参考序列的同源性为97%;该基因编码381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等电点为6.51,无跨膜区;重组表达质粒pGEX-SRP54构建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附红细胞体 信号识别颗粒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质粒
下载PDF
基于SVD和MPSO-SVM的光纤周界振动信号识别 被引量:15
15
作者 马愈昭 王强强 +1 位作者 王瑞松 熊兴隆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52-1661,共10页
针对光纤振动信号有噪声干扰、识别信号类型准确率不高且识别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和改进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modifi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MPSO-S... 针对光纤振动信号有噪声干扰、识别信号类型准确率不高且识别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和改进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modifi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MPSO-SVM)的识别方法。首先,采用SVD对信号去噪,根据奇异值序列二阶差分谱单边极小值原则确定信号重构秩阶次。其次,提取振动信号特征,利用串行特征融合(serial feature fusion,SFF)方法组建特征向量组。最后,利用MPSO-SVM进行分类识别,提高识别精度和算法效率。采用实测信号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信噪比有明显提升,信号平均识别率较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PSO-SVM)提升5%。该方法较传统神经网络识别方法有较好的效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信号识别 奇异值分解 支持向量机 粒子群优化算法
下载PDF
基于PSO-DBSCAN和SCGAN的未知雷达信号处理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曹鹏宇 杨承志 +1 位作者 石礼盟 吴宏超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58-1165,共8页
针对雷达实际侦察过程中会侦收到大量样本库中所没有的未知雷达信号,设计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具有噪声的密度聚类算法和半监督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单脉冲未知雷达信号处理方法。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到具有噪声的密度聚类算法的最优... 针对雷达实际侦察过程中会侦收到大量样本库中所没有的未知雷达信号,设计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具有噪声的密度聚类算法和半监督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单脉冲未知雷达信号处理方法。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到具有噪声的密度聚类算法的最优输入参数后,对未知雷达信号进行聚类,在聚类算法输出的簇中采用距离筛选算法筛选出更为可信的样本将其扩展到雷达样本库中。当加入的未知雷达信号的种类过多时,需对特征提取网络进行扩展训练,而样本库中数据量较小,难以支持特征提取网络进行有效扩展训练。因此,借鉴了半监督条件生成对抗网络实现小样本情况下未知信号的训练和分类识别。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未知雷达信号识别效果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知雷达信号识别 粒子群优化 具有噪声的密度聚类算法 距离筛选算法 半监督条件生成对抗网络
下载PDF
免疫介导性坏死性肌肉病四例临床病理分析及随访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英爽 孙阿萍 +3 位作者 陈璐 董荣芳 钟延丰 樊东升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 总结免疫介导性坏死性肌肉病(IMNM)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和骨骼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的4例IMNM患者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及肌肉、皮肤活检的病理特点和治疗、随访情况.结果 4例患者... 目的 总结免疫介导性坏死性肌肉病(IMNM)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和骨骼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的4例IMNM患者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及肌肉、皮肤活检的病理特点和治疗、随访情况.结果 4例患者中男女各2例,发病年龄37~58岁(平均47.5岁),病程1~60个月(平均17.8个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者2例,慢性起病者2例.4例患者均出现四肢近端力弱,3例颈屈肌受累,1例呼吸肌受累起病且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合并间质性肺病.4例患者信号识别颗粒(SRP)抗体强阳性;1例出现成组分布的变性坏死和再生肌纤维,3例仅出现少量散在分布的变性坏死和再生肌纤维;4例患者均可见肌纤维肥大、萎缩,伴随结缔组织轻~中度增生;部分病例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1例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及3例患者糖皮质激素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均有效.结论 IMNM临床相呈异质性,发病速度快慢不一,病情轻重不一,受累肌群分布不一;但骨骼肌病理改变相似,主要表现为:肌纤维变性、坏死、再生,无炎性细胞或很少炎性细胞浸润;糖皮质激素或联用免疫抑制剂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疾病 免疫介导性坏死性肌肉病 信号识别颗粒抗体 肌肉活检
原文传递
信号识别颗粒14调控肝细胞癌进程并影响患者预后
18
作者 田慧敏 唐冬梅 +1 位作者 马美琳 傅湘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0-471,共12页
目的:探究信号识别颗粒14(SRP14)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等明确SRP14在HCC中的表达;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SRP14 mRNA表达变化与HCC... 目的:探究信号识别颗粒14(SRP14)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等明确SRP14在HCC中的表达;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SRP14 mRNA表达变化与HCC患者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及疾病特异性生存期的相关性;通过5-乙基-2′-94脱氧尿苷(EdU)染色、MTS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等探索SRP14对HC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以及qRT-PCR初探SRP14在HCC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在GSE14520数据集、TNMplot数据库和临床标本中,与配对癌旁组织、非配对癌旁组织或正常组织比较,HCC组织的SPR14 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均P<0.05)。在临床标本中,与配对癌旁组织比较,HCC组织的SPR14蛋白表达上调(P<0.05)。SRP14表达上调的HCC患者具有更长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及疾病特异性生存期(均P<0.05)。细胞实验结果显示,SRP14能抑制HCC细胞的体外增殖和迁移。KEGG和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HCC中,与SRP14共表达的基因主要调控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等相关细胞活动或功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HCC中,与SRP14共表达的基因主要调控MAPK、cAMP、PI3K-Akt、Wnt等多条信号传导通路。SRP14抑制HCC细胞中已知抑癌基因GPRC5A的mRNA表达(P<0.05)。结论:SRP14可能调控HCC进程并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信号识别颗粒14 G蛋白偶联受体C类组5成员A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预后
下载PDF
早期血浆置换与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抗SRP抗体阳性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的疗效初探
19
作者 成纳川 朱鑫方 +2 位作者 朱雯华 赵重波 赵彦胤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4年第5期502-506,共5页
目的探究抗信号识别颗粒(SRP)抗体阳性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NM)初治患者早期运用血浆置换(TPE)与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例初治抗SRP抗体阳性IMNM患者予TPE治疗,术后静脉输注利妥昔单抗100 mg(第1天)+500 mg(第2天)并予激... 目的探究抗信号识别颗粒(SRP)抗体阳性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NM)初治患者早期运用血浆置换(TPE)与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例初治抗SRP抗体阳性IMNM患者予TPE治疗,术后静脉输注利妥昔单抗100 mg(第1天)+500 mg(第2天)并予激素小剂量(<0.75 mg·kg^(-1)·d^(-1))口服,激素阶梯减量。在患者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后第1、3、6个月采集徒手肌力检查(MMT)评分(MMT-8及MMT-26)、健康评估问卷的残疾指数(DI)、血清肌酸激酶(CK)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7.3岁,平均病程11.3个月,确诊抗SRP抗体阳性IMNM前均未接受免疫治疗,治疗前四肢近端肌力2~3级,MMT-8平均59/80分,DI平均1.5分;血清CK平均值3391 U·L^(-1),经TPE与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后患者激素顺利阶梯减量,血清CK呈逐月下降趋势;运动功能第6个月四肢近端肌力3~4级,MMT-8平均71/80分,DI平均0.3分,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对初治抗SRP抗体阳性IMNM患者采用早期TPE与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能快速缓解肌肉炎症活动,并可维持较长时间的免疫抑制作用,避免大剂量激素应用及激素减量过程中的炎症再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 坏死性肌炎 血浆置换 利妥昔单抗 抗信号识别颗粒 血清肌酸激酶
原文传递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林天昌 朱春燕 谈颂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35-41,共7页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NM)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尚不明确。本文首先从自身抗原致病性、特异性抗体致病性、补体及其激活途径、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等方面介绍了免疫因素的重要作用,然后从遗传易感性、他汀药物、...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NM)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尚不明确。本文首先从自身抗原致病性、特异性抗体致病性、补体及其激活途径、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等方面介绍了免疫因素的重要作用,然后从遗传易感性、他汀药物、内质网应激与自噬等讨论了非免疫因素对IMNM发病机制的影响,以期提高对本病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并为临床治疗决策及药物研发等提供一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 抗3-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抗信号识别颗粒 发病机制 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