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辽宁双台河口保护区黑嘴鸥(Larus saundersi)食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玄 江红星 +3 位作者 张亚楠 陈丽霞 宋常站 李玉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96-1804,共9页
稳定同位素分析是开展濒危鸟类食性研究的现代化手段,该方法避免了传统食性研究只能反映鸟类瞬时取食的弊端,而反映鸟类长时间取食的同化比例。2014年6月收集了辽宁双台河口黑嘴鸥6种潜在食源213份样品,幼鸟血样10份,幼鸟羽毛27份,成鸟... 稳定同位素分析是开展濒危鸟类食性研究的现代化手段,该方法避免了传统食性研究只能反映鸟类瞬时取食的弊端,而反映鸟类长时间取食的同化比例。2014年6月收集了辽宁双台河口黑嘴鸥6种潜在食源213份样品,幼鸟血样10份,幼鸟羽毛27份,成鸟羽毛17份。稳定碳氮(δ^(13)C和δ^(15)N)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1)成、幼鸟羽毛稳定碳同位素(δ^(13)C)差异显著,表明幼鸟与成鸟羽毛反映的食性信息不同。(2)疾病和死亡幼鸟羽毛的稳定碳氮同位素值与健康幼鸟均无显著性差异,幼鸟血液和羽毛同位素值之间也无显著差异;表明利用疾病和死亡幼鸟的羽毛样品可以替代损伤性采集血液样品,开展稳定同位素分析。(3)幼鸟血液和羽毛样品反映黑嘴鸥食性信息基本一致。其中泥螺(Bullacta exarata)和沙蚕(Nereis succinea)是其主要食源,各自贡献率均超过31.20%;其次为矛尾刺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12.86%、14.49%)、宽身大眼蟹(Macrophthalmus dilatatum)(9.19%、8.08%)和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7.48%、6.00%)。在天然湿地持续减少和退化条件下,研究结果为黑嘴鸥繁殖的人工湿地中食源物种构建、恢复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嘴鸥 稳定同位素分析 食性 血液 羽毛 双台河口保护区
下载PDF
辽宁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繁殖生境变化及其繁殖容量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胡远满 舒莹 +3 位作者 李秀珍 王凌 李玉祥 杨玉成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2,共6页
运用面积转换矩阵和景观指数对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繁殖生境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该地区丹顶鹤繁殖生境的面积不断减小 ,景观异质性和破碎化程度不断增强 ,生境质量不断下降。生境质量的变化将直接引起在该地区丹顶鹤繁殖数... 运用面积转换矩阵和景观指数对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繁殖生境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该地区丹顶鹤繁殖生境的面积不断减小 ,景观异质性和破碎化程度不断增强 ,生境质量不断下降。生境质量的变化将直接引起在该地区丹顶鹤繁殖数量的变化 ,从 1989~1998年 ,在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繁殖的丹顶鹤数量逐年下降 ,丹顶鹤的繁殖容量日益减小 ,原因是道路和油井开发强度的不断增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繁殖生境 繁殖容量 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丹顶鹤春迁期觅食栖息地多尺度选择——以双台河口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21
3
作者 吴庆明 邹红菲 +1 位作者 金洪阳 马建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6470-6477,共8页
双台河口保护区是世界濒危鸟类丹顶鹤大陆种群西线群体不同生活史阶段的重要栖息地。2008—2010年每年的3—4月,采用定点观察法、二维坐标法、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保护区内春迁期丹顶鹤觅食栖息地的多尺度选择进行了监测分析。... 双台河口保护区是世界濒危鸟类丹顶鹤大陆种群西线群体不同生活史阶段的重要栖息地。2008—2010年每年的3—4月,采用定点观察法、二维坐标法、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保护区内春迁期丹顶鹤觅食栖息地的多尺度选择进行了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春迁期,该保护区丹顶鹤觅食栖息地选择包括2个尺度3个选择,即大生境尺度内觅食生境类型选择和小生境尺度内觅食区选择、觅食微生境选择;(2)觅食生境类型偏好选择芦苇沼泽(90.00%),也偶选玉米地、泥滩、草甸等生境;(3)觅食区选择通过宏生境因子和干扰因子来判定,宏生境因子包括明水面、堤坝和火烧地,距离均在30 m以内;干扰因子包括居民区和油田等强干扰因子和道路等弱干扰因子,均采取远离的方式进行回避,居民区保持在1 km以上,油田保持在2km以上,道路保持在300—500 m;(4)觅食微生境选择通过微生境因子来判定,包括植被高度、植被密度、植被直径等,选择盖度小(<5%)且植被高度小于喙长的区域觅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尺度 觅食栖息地选择 春迁期 因子分析 双台河口保护区
下载PDF
湿地变化对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服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晓曼 王桥 +3 位作者 庄大方 王昌佐 李静 屈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08-2214,共7页
运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了1988~2012年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和湿地的动态变化,并运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的平均值分析了该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并对湿地变化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运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了1988~2012年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和湿地的动态变化,并运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的平均值分析了该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并对湿地变化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8-2012年,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有天然湿地类型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面积比例由93.83%减少至77.25%,芦苇湿地和典型滩涂、滩地面积减少最多;1988-2012年,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共减少了18.25%.就类型而言,耕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增加了4617元,水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减少了2012元,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减少了115133元;该保护区湿地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贡献率最高,且远远超过其他地物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贡献率,但贡献率从1988年的75.07%下降至2012年的68.86%.由于该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频繁,不断侵占天然湿地,导致该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台河口 自然保护区 湿地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下载PDF
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的维管束植物区系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苏蔚潇 张朝晖 王守强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5,共5页
辽宁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维管束植物区系中有56科117属155种维管束植物,有蔷薇科、菊科、禾本科、蓼科、豆科、唇形科、香蒲科、眼子菜科、莎草科等9大科51属76种,9大科的属数、种数占区系总属数和总种数的43.59%、49.03%;区系... 辽宁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维管束植物区系中有56科117属155种维管束植物,有蔷薇科、菊科、禾本科、蓼科、豆科、唇形科、香蒲科、眼子菜科、莎草科等9大科51属76种,9大科的属数、种数占区系总属数和总种数的43.59%、49.03%;区系内小科、单种属多,说明科、属的分化程度较高。区系中有15种盐生植物、25种水生植物、34种湿生植物、79种中生植物和4种旱生植物,湿地植被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均为盐生植物、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这表明保护区内滨海湿地植被的形成不仅受海水、土壤盐渍化影响,更受辽河径流淡水的影响。区系中有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72种,占总种数的46.45%,说明冷湿气候对保护区内滨海湿地植被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区系中有世界分布属31属,占区系总属数的26.50%,这反映了湿地植被的隐域性;有温带分布属57属、热带分布属23属,分别占区系总属数的48.72%、19.66%,这分别表明保护区滨海湿地植被具有一定的地带性特征,雨量充沛、冬季气温较高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对湿地中起源于热带的维管束植物生存限制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 滨海湿地 维管束植物 区系特征
下载PDF
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鸟旅游资源分析与市场开发策略 被引量:3
6
作者 梅玫 金洪阳 +2 位作者 杨玉成 高晓冬 邹红菲 《野生动物》 2010年第2期104-109,共6页
2009年3~11月,在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旅游区的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8种,隶属13目30科。对鸟类旅游资源分析结果表明,旅游区内90%以上的鸟类具有观赏价值。根据鸟类分布分析得到了景区中的最佳观鸟点,且根据最... 2009年3~11月,在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旅游区的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8种,隶属13目30科。对鸟类旅游资源分析结果表明,旅游区内90%以上的鸟类具有观赏价值。根据鸟类分布分析得到了景区中的最佳观鸟点,且根据最佳观鸟点和鸟类繁殖区的位置设计了景区观鸟步道以及休闲渔业长廊。分析景区观鸟旅游的客源市场,景区客源的地理集中指数为62,针对这一状况提出市场开发构想和产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鸟旅游 观鸟市场开发策略 观鸟旅游产品 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辽宁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旅游区鸟类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梅玫 李玉祥 +2 位作者 金洪阳 杨玉成 邹红菲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8-924,共7页
2009年3~11月调查了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旅游区的鸟类,共记录到鸟类88种,隶属13目30科,其中水鸟44种。地理区系以古北界为主(占59%),居留类型以夏候鸟为主(占57.95%)。群落数量的季节变化并不明显,总的来说为夏季略高于春秋季,种类以春... 2009年3~11月调查了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旅游区的鸟类,共记录到鸟类88种,隶属13目30科,其中水鸟44种。地理区系以古北界为主(占59%),居留类型以夏候鸟为主(占57.95%)。群落数量的季节变化并不明显,总的来说为夏季略高于春秋季,种类以春季最多(65种),秋季次之(45种),夏季最少(39种)。水鸟的数量组成中,以鹭类和鸥类最大,水鸟种类组成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分别为3.2和0.76。物种类型最丰富的生境类型是芦苇沼泽生境,密度最大的为鱼塘生境。不同生境类型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存在季节差异。对鸟类群落造成影响的主要因子包括不规范的旅游活动、围河造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 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 旅游区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双台河口保护区丹顶鹤春迁期觅食地环境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孙猛 邹红菲 +2 位作者 金洪阳 吴庆明 马建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8-110,共3页
2008—2010年3—4月份,采用路线法、定点观察法、样方法和因子测定法等对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春迁期丹顶鹤觅食地的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双台河口保护区丹顶鹤春迁期觅食地环境特征具有特异性,表现为食物、水和干扰... 2008—2010年3—4月份,采用路线法、定点观察法、样方法和因子测定法等对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春迁期丹顶鹤觅食地的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双台河口保护区丹顶鹤春迁期觅食地环境特征具有特异性,表现为食物、水和干扰3个特征;其中,食物和水两个环境特征通过芦苇植被的微生境特征、明水面、火烧地、堤坝来体现,丹顶鹤采取选择的方式进行能量补充;油井、干扰因素(频繁区、人类痕迹标记物、道路)对丹顶鹤的觅食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丹顶鹤采取远离的方式进行回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特征 觅食地 丹顶鹤 春迁期 双台河口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