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双湖区帕度错一带早—中侏罗世色哇组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学彬 张树岐 +4 位作者 孙忠纲 谢元和 李庆武 于喜文 姜雪飞 《吉林地质》 2005年第2期28-30,34,共4页
藏北帕度错一带出露的早—中侏罗世地层,其岩石组合特征不同于雁石坪群,与其香错一带出露的色哇组相当,在该套地层的上部层位产迄今为止藏北地区最为丰富的侏罗纪巴柔期菊石化石。该区色哇组的发现对研究藏北南羌塘地区早—中侏罗世地... 藏北帕度错一带出露的早—中侏罗世地层,其岩石组合特征不同于雁石坪群,与其香错一带出露的色哇组相当,在该套地层的上部层位产迄今为止藏北地区最为丰富的侏罗纪巴柔期菊石化石。该区色哇组的发现对研究藏北南羌塘地区早—中侏罗世地质发展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羌塘盆地油气普查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哇组 岩石组合 菊石 西藏双湖区
下载PDF
西藏双湖地区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普布 袁文军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19年第4期12-20,共9页
根据土壤环境特点在西藏那曲双湖地区共设置了10个不同类型的土壤生境作为采样点,采用非淹没培养法及活体观察法对双湖地区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共鉴定到78种土壤纤毛虫,隶属于1门、3纲、12目、25科、43属。其中,动... 根据土壤环境特点在西藏那曲双湖地区共设置了10个不同类型的土壤生境作为采样点,采用非淹没培养法及活体观察法对双湖地区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共鉴定到78种土壤纤毛虫,隶属于1门、3纲、12目、25科、43属。其中,动基片纲(Kinetofragminophorea)的物种占绝对优势,总共为55种,占纤毛虫总数的70.5%;动基片纲(Kinetofragminophorea)中的刺钩目(Haptorida)为优势目,为12种,占动基片纲(Kinetofragminophorea)物种总数的21.8%;寡膜纲(Oligohymenophorea)中的膜口目(Hymenosto⁃matida)为优势目,为10种,占寡膜纲(Oligohymenophorea)物种总数的66.7%;而多膜纲(Polyhymenophorea)仅有一目即下毛目(Hypotrichida),物种数为8种。1~10号样点的Gleason-Margalef物种多样性指数为3.94、3.96、3.83、3.54、2.39、3.58、2.41、3.49、4.01、3.51,其中9号样点多样性最高。所有样点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都小于0.5,说明各样点生境环境的空间异质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双湖地区 土壤纤毛虫 群落结构特征
下载PDF
藏北高原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1
3
作者 林金辉 伊海生 +2 位作者 李勇 王成善 彭平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87-292,共6页
重点报道了藏北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首次在该层位油页岩中检出丰富的正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及甾类化合物。正烷烃图谱呈单峰形 ,nC15、nC16或nC17为主峰碳 ,轻烃组份占有绝对优势 ,OEP值 0 ... 重点报道了藏北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首次在该层位油页岩中检出丰富的正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及甾类化合物。正烷烃图谱呈单峰形 ,nC15、nC16或nC17为主峰碳 ,轻烃组份占有绝对优势 ,OEP值 0 .93~ 1.0 1,无明显的奇偶碳数优势分布 ;Pr/Ph值为 0 .77~ 1.5 9,在剖面序列中呈波动分布 ,显示弱植烷优势或姥鲛烷优势 ;藿烷以C30 占优势 ,萜烷相对丰度五环三萜烷 >三环萜烷 >四环萜烷 ;规则甾烷∑ (C2 7+C2 8) >∑C2 9,∑C2 7/∑C2 9值为 0 .79~ 1.2 0 ,在剖面序列中下部C2 7甾烷略占优势 ,上部C2 9甾烷略占优势 ,重排甾烷C2 7/规则甾烷C2 7值为 0 .5 1~ 3 .6 3 ,在剖面序列中具有显著的波动性 ,同时检出了少量孕甾烷和 4 甲基甾烷。有机质母质构成中 ,既有丰富的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 ,可能还有一定比例陆生高等植物输入混合的特点。油页岩处于成熟阶段 ,整个油页岩剖面序列具有一致的热演化程度。剖面中部油页岩具有极高的原始生产力 ,氧化—还原条件也是控制油页岩TOC和沥青“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有机质 成熟度 沉积环境 海相油页岩 中株罗统 藏北双湖
下载PDF
藏北双湖地区种子植物组成及其分布区系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索南措 拉多 +5 位作者 张燕杰 刘杰 向明学 古桑群宗 达文彦 李石胜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19年第1期21-26,共6页
文章将藏北双湖地区作为研究地点,通过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分析,对该区域种子植物科、属组成和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双湖地区共记录了197种种子植物,隶属32科,84属,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2种,被子植物31科83属195种。本区种子... 文章将藏北双湖地区作为研究地点,通过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分析,对该区域种子植物科、属组成和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双湖地区共记录了197种种子植物,隶属32科,84属,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2种,被子植物31科83属195种。本区种子植物科的组成中,菊科、莎草科、蝶形花科、禾本科和龙胆科为优势科。属的组成中,较大属只有风毛菊属,为优势属;中型属和单种属较多,所含种数占总种数的92.39%,是组成本区种子植物的主体。区域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分析结果显示:在科的分布类型中世界广布型和北温带分布型科占优势,分别占本区总科数的53.13%和21.87%;在属的分布类型中北温带分布型和世界广布型属占优势,分别占本区总属数的33.33%和17.86%;大部分科集中在世界广布型,而大部分属集中在温带分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双湖地区 种子植物 分布区系 科属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