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北双湖地区才多茶卡一带构造混杂岩中发现晚泥盆世和晚二叠世放射虫硅质岩 被引量:64
1
作者 朱同兴 张启跃 +3 位作者 董瀚 王玉净 于远山 冯心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13-1418,共6页
报道了在西藏北部双湖才多茶卡地区新发现的晚泥盆世和晚二叠世放射虫硅质岩,实测剖面的第9层硅质岩以产Neoalbaillella动物群为特征,其中N.ormithoformis,N.optima是晚二叠世长兴阶的2个带化石;第14层硅质岩以产Entactinids动物群为特... 报道了在西藏北部双湖才多茶卡地区新发现的晚泥盆世和晚二叠世放射虫硅质岩,实测剖面的第9层硅质岩以产Neoalbaillella动物群为特征,其中N.ormithoformis,N.optima是晚二叠世长兴阶的2个带化石;第14层硅质岩以产Entactinids动物群为特征,其中Stigmosphaerostylusoumonhaoensis,Triloneheechinata,Archocyrtiumriedeli等主要见于晚泥盆世法门阶。上述2个动物群在西藏尚属首次发现。才多茶卡地区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的发现为重新认识双湖构造混杂岩带的形成时代、构造环境、“构造带是否东延”等重大地质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硅质岩 晚泥盆世 晚二叠世 双湖地区 西藏北部
下载PDF
藏北双湖地区三叠纪地层新资料 被引量:17
2
作者 朱同兴 李宗亮 +5 位作者 李才 冯心涛 张启跃 张惠华 林世良 曾庆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27-1134,共8页
在西藏北部双湖江爱达日那地区新发现一套出露较完整的三叠纪地层体,从多重地层的角度阐述了三叠系各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特征。通过剖面测制,获取了丰富的三叠系地层、沉积相和古生物化石资料,尤其是下三叠统硬水泉组生物扰动灰岩... 在西藏北部双湖江爱达日那地区新发现一套出露较完整的三叠纪地层体,从多重地层的角度阐述了三叠系各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特征。通过剖面测制,获取了丰富的三叠系地层、沉积相和古生物化石资料,尤其是下三叠统硬水泉组生物扰动灰岩、鲕粒灰岩、豆粒灰岩和中三叠统康南组含菊石灰岩的发现,为羌塘盆地三叠系地层、沉积相划分与对比,生物古地理研究和沉积盆地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资料。根据岩石类型和生物组合等特征,将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群含煤系地层划分为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红水沟组、石门关组和江爱达日那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 新资料 康南组 双湖地区 西藏北部
下载PDF
藏北双湖地区上三叠统肖茶卡群的重新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3
作者 冯心涛 朱同兴 +5 位作者 李才 林仕良 张启跃 张惠华 曾庆荣 李宗亮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35-1140,共6页
在双湖地区肖茶卡一带上三叠统肖茶卡群中发现2套砾岩,根据岩石组合、生物化石和界面特征,以2套砾岩为标志层,将原肖茶卡群分解为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由下至上分别为肖切堡组、角木茶卡组和日干配错组。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层序地... 在双湖地区肖茶卡一带上三叠统肖茶卡群中发现2套砾岩,根据岩石组合、生物化石和界面特征,以2套砾岩为标志层,将原肖茶卡群分解为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由下至上分别为肖切堡组、角木茶卡组和日干配错组。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层序地层方面阐述了3个组级地层单位的特征和划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茶卡群的重新厘定 地质意义 角木茶卡组 西藏双湖地区
下载PDF
西藏北部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纪磁性地层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同兴 潘忠习 +5 位作者 庄忠海 秦建华 董文彤 王小龙 黄志英 冯心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8-316,共9页
西藏北部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纪磁性地层采样剖面包括菊花山下侏罗统剖面和那底岗日中、上侏罗统剖面,采集样品共1231件。磁性地层采样工作是在实测地层(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剖面后进行的。采样使用国产手提式气压钻机,钻取的岩心直径为25 ... 西藏北部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纪磁性地层采样剖面包括菊花山下侏罗统剖面和那底岗日中、上侏罗统剖面,采集样品共1231件。磁性地层采样工作是在实测地层(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剖面后进行的。采样使用国产手提式气压钻机,钻取的岩心直径为25 mm,长度为20~50 mm,用磁罗盘定向器定向取心。采样间距一般为0.5~5 m,但重要界面附近间距达到 5 cm。分析表明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系碳酸盐岩的天然剩磁普遍较高,一般达到6.7×10^(-3)~3.8×10^(-2)A/m。大多数样品在热退磁到500~600℃区间时,剩磁衰减了100%,表明岩石中所含磁性载体力磁铁矿。系统研究表明双湖地区晚三叠世与早侏罗世之间缺失一个NAUNESKI反向极性带,界面的时间缺失量约为2 Ma,野外表现为不整合接触关系。中、下侏罗统之间为假整合接触关系,沉积间断时间约为320 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地层 海相侏罗系 双湖地区 西藏 岩石地层 不整合接触关系 生物地层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中新统遗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7
5
作者 高正海 李瑞云 +3 位作者 王秋军 董重 闫德飞 孙柏年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3-420,共8页
研究遗迹化石对于恢复古生物活动方式、习性和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双湖地区中新统发现了遗迹化石。经鉴定,研究区的遗迹化石主要包括2大类4属4种:居住迹Palaeopycus heberti(赫伯特古藻迹),Skolithos verticalis(垂... 研究遗迹化石对于恢复古生物活动方式、习性和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双湖地区中新统发现了遗迹化石。经鉴定,研究区的遗迹化石主要包括2大类4属4种:居住迹Palaeopycus heberti(赫伯特古藻迹),Skolithos verticalis(垂直石针迹);进食迹Scoyenia gracilis(纤细斯柯茵迹)和Taenidium satanassi(箱形条带迹)。根据研究区的遗迹化石分布及沉积环境分析,该地可划分出一个遗迹组合:Scoyenia—Taenidium—Skolithos遗迹组合,代表了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浅湖环境。当前化石的发现填补了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双湖地区中新世遗迹化石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浅湖沉积环境 中新统 双湖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藏北高原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1
6
作者 林金辉 伊海生 +2 位作者 李勇 王成善 彭平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87-292,共6页
重点报道了藏北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首次在该层位油页岩中检出丰富的正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及甾类化合物。正烷烃图谱呈单峰形 ,nC15、nC16或nC17为主峰碳 ,轻烃组份占有绝对优势 ,OEP值 0 ... 重点报道了藏北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首次在该层位油页岩中检出丰富的正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及甾类化合物。正烷烃图谱呈单峰形 ,nC15、nC16或nC17为主峰碳 ,轻烃组份占有绝对优势 ,OEP值 0 .93~ 1.0 1,无明显的奇偶碳数优势分布 ;Pr/Ph值为 0 .77~ 1.5 9,在剖面序列中呈波动分布 ,显示弱植烷优势或姥鲛烷优势 ;藿烷以C30 占优势 ,萜烷相对丰度五环三萜烷 >三环萜烷 >四环萜烷 ;规则甾烷∑ (C2 7+C2 8) >∑C2 9,∑C2 7/∑C2 9值为 0 .79~ 1.2 0 ,在剖面序列中下部C2 7甾烷略占优势 ,上部C2 9甾烷略占优势 ,重排甾烷C2 7/规则甾烷C2 7值为 0 .5 1~ 3 .6 3 ,在剖面序列中具有显著的波动性 ,同时检出了少量孕甾烷和 4 甲基甾烷。有机质母质构成中 ,既有丰富的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 ,可能还有一定比例陆生高等植物输入混合的特点。油页岩处于成熟阶段 ,整个油页岩剖面序列具有一致的热演化程度。剖面中部油页岩具有极高的原始生产力 ,氧化—还原条件也是控制油页岩TOC和沥青“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有机质 成熟度 沉积环境 海相油页岩 中株罗统 藏北双湖
下载PDF
羌塘中部陆相红层时代的U-Pb年龄约束 被引量:9
7
作者 赵珍 吴珍汉 +1 位作者 杨易卓 季长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55-1171,共17页
由于缺少精确的定年结果与可靠的生物标志化石,青藏高原广泛发育的上白垩统—中新统的多套陆相红层时代与分布混乱不清,影响了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本文利用锆石U-Pb测试手段,对双湖—伦坡拉地区红层时代开展研究。根据新发现的斑... 由于缺少精确的定年结果与可靠的生物标志化石,青藏高原广泛发育的上白垩统—中新统的多套陆相红层时代与分布混乱不清,影响了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本文利用锆石U-Pb测试手段,对双湖—伦坡拉地区红层时代开展研究。根据新发现的斑脱岩与火山岩夹层精确厘定了牛堡组中上部时代(45.41~43.82 Ma)和阿布山组地层时代(101.9~73.09 Ma);根据上覆角度不整合的纳丁错组(35.5~32.59 Ma)与鱼鳞山组(46~28 Ma)火山岩年龄约束了康托组与唢呐湖组的时代上限;结合前人年代学研究,初步建立了K2—N1红层时代格架,主要包括晚白垩世阿布山组与竟柱山组、古新世—始新世牛堡组与康托组、始新世—渐新世唢呐湖组和渐新世—中新世丁青湖组,均可与北部可可西里盆地对比。其中,双湖—多玛主要出露阿布山组,非早期划分的康托组;而康托组多数分布于中央隆起或山顶高处;唢呐湖组则沿双湖周边平缓低地发育;竟柱山组、牛堡组与丁青湖组普遍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展布,其中牛堡组向北延伸到多玛。精确厘定红层时代与分布,直接推动了对盆地沉积地层系统与逆冲推覆构造活动时代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综合评价逆冲推覆构造对羌塘盆地油气资源的影响,探讨逆冲推覆构造与盆—山演化过程及动力学机制;同时,为以红层为研究对象的高原抬升过程、古环境与古气候演化等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晚白垩世—中新世 陆相红层 双湖—伦坡拉地区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俯冲记录——羌塘中部日湾茶卡早石炭世岛弧火山岩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函 王保弟 +2 位作者 陈莉 李小波 王立全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4-282,共9页
尽管龙木错—双湖结合带经历早古生代—三叠纪的长期演化过程,但已有资料显示羌塘中部沿该带的岩浆活动主要与碰撞作用有关,仍缺乏与俯冲相关火成岩的报道。报道龙木错—双湖结合带西段日湾茶卡东的一套那底岗日组火山岩中安山岩的年... 尽管龙木错—双湖结合带经历早古生代—三叠纪的长期演化过程,但已有资料显示羌塘中部沿该带的岩浆活动主要与碰撞作用有关,仍缺乏与俯冲相关火成岩的报道。报道龙木错—双湖结合带西段日湾茶卡东的一套那底岗日组火山岩中安山岩的年龄、岩石及地球化学特征,利用LA-ICP-MS方法测得安山岩锆石U-Pb年龄为330.6±2.8Ma,表明火山活动的时间为早石炭世。该套岩石因遭受硅质流体交代,SiO2含量变化较大(54.84%~72.84%),在Nb/Y-Zr/TiO2×0.00001图解中全部落入安山岩区,属于低—中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蛛网图明显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火山岛弧特征。日湾茶卡安山岩是在羌塘中部发现的早石炭世岛弧型火山岩,为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盆晚古生代俯冲作用提供直接的年代学和岩石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弧火山岩 早石炭世 龙木错-双湖结合带 日湾茶卡 羌塘中部 LA-ICP-MS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西藏双湖纳若地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与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波 彭智敏 +2 位作者 耿全如 张璋 关俊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3-291,共9页
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内呈东西向断续分布大小不等的花岗岩,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花岗岩时代为早—晚侏罗世。本文对双湖纳若地区原为早侏罗世的花岗闪长岩2件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为215.1±1.8Ma... 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内呈东西向断续分布大小不等的花岗岩,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花岗岩时代为早—晚侏罗世。本文对双湖纳若地区原为早侏罗世的花岗闪长岩2件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为215.1±1.8Ma、217.0±1.5Ma,属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岩闪长岩属偏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高场强元素Nb、Ta、Ti强烈的亏损。形成于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闭合后陆—陆碰撞晚期的后碰撞阶段的伸展环境,以龙木错—双湖缝合带所代表的特提斯洋岩石圈向北俯冲,伴随之后的俯冲板片的断离,软流圈物质上涌,压力减低,温度升高,促使地壳物质发生了部分熔融,花岗闪长岩就是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湖纳若地区 LA-ICP-MS锆石U-PB年龄 花岗岩闪长岩 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
下载PDF
西藏双湖区帕度错一带早—中侏罗世色哇组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学彬 张树岐 +4 位作者 孙忠纲 谢元和 李庆武 于喜文 姜雪飞 《吉林地质》 2005年第2期28-30,34,共4页
藏北帕度错一带出露的早—中侏罗世地层,其岩石组合特征不同于雁石坪群,与其香错一带出露的色哇组相当,在该套地层的上部层位产迄今为止藏北地区最为丰富的侏罗纪巴柔期菊石化石。该区色哇组的发现对研究藏北南羌塘地区早—中侏罗世地... 藏北帕度错一带出露的早—中侏罗世地层,其岩石组合特征不同于雁石坪群,与其香错一带出露的色哇组相当,在该套地层的上部层位产迄今为止藏北地区最为丰富的侏罗纪巴柔期菊石化石。该区色哇组的发现对研究藏北南羌塘地区早—中侏罗世地质发展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羌塘盆地油气普查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哇组 岩石组合 菊石 西藏双湖区
下载PDF
西藏双湖地区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普布 袁文军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19年第4期12-20,共9页
根据土壤环境特点在西藏那曲双湖地区共设置了10个不同类型的土壤生境作为采样点,采用非淹没培养法及活体观察法对双湖地区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共鉴定到78种土壤纤毛虫,隶属于1门、3纲、12目、25科、43属。其中,动... 根据土壤环境特点在西藏那曲双湖地区共设置了10个不同类型的土壤生境作为采样点,采用非淹没培养法及活体观察法对双湖地区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共鉴定到78种土壤纤毛虫,隶属于1门、3纲、12目、25科、43属。其中,动基片纲(Kinetofragminophorea)的物种占绝对优势,总共为55种,占纤毛虫总数的70.5%;动基片纲(Kinetofragminophorea)中的刺钩目(Haptorida)为优势目,为12种,占动基片纲(Kinetofragminophorea)物种总数的21.8%;寡膜纲(Oligohymenophorea)中的膜口目(Hymenosto⁃matida)为优势目,为10种,占寡膜纲(Oligohymenophorea)物种总数的66.7%;而多膜纲(Polyhymenophorea)仅有一目即下毛目(Hypotrichida),物种数为8种。1~10号样点的Gleason-Margalef物种多样性指数为3.94、3.96、3.83、3.54、2.39、3.58、2.41、3.49、4.01、3.51,其中9号样点多样性最高。所有样点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都小于0.5,说明各样点生境环境的空间异质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双湖地区 土壤纤毛虫 群落结构特征
下载PDF
藏北双湖地区种子植物组成及其分布区系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索南措 拉多 +5 位作者 张燕杰 刘杰 向明学 古桑群宗 达文彦 李石胜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19年第1期21-26,共6页
文章将藏北双湖地区作为研究地点,通过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分析,对该区域种子植物科、属组成和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双湖地区共记录了197种种子植物,隶属32科,84属,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2种,被子植物31科83属195种。本区种子... 文章将藏北双湖地区作为研究地点,通过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分析,对该区域种子植物科、属组成和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双湖地区共记录了197种种子植物,隶属32科,84属,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2种,被子植物31科83属195种。本区种子植物科的组成中,菊科、莎草科、蝶形花科、禾本科和龙胆科为优势科。属的组成中,较大属只有风毛菊属,为优势属;中型属和单种属较多,所含种数占总种数的92.39%,是组成本区种子植物的主体。区域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分析结果显示:在科的分布类型中世界广布型和北温带分布型科占优势,分别占本区总科数的53.13%和21.87%;在属的分布类型中北温带分布型和世界广布型属占优势,分别占本区总属数的33.33%和17.86%;大部分科集中在世界广布型,而大部分属集中在温带分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双湖地区 种子植物 分布区系 科属组成
下载PDF
藏北湖区盐类矿产元素演化特征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友先 王琛 王铨宇 《云南地质》 2013年第1期53-55,48,共4页
西藏高原湖泊大都为咸水湖。双湖区以锂盐、钠盐、錋盐三类为优势矿种,未见镁盐。各盐类聚集与地质单元有明显依顺和次序关系。
关键词 盐类矿产 高原内陆环境 真溶液成矿 第四纪 西藏北部双湖区
下载PDF
青海多彩地区龙墨沟辉绿岩脉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14
作者 刘晓阳 谭俊 +3 位作者 王凤林 赵少卿 吴远安 李小亮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50,共7页
多彩地区位于羌塘地块东北缘,其内发育的大量晚古生代-中生代岩浆岩为研究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选取龙墨沟地区出露的辉绿岩脉为研究对象,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的方法进行了测试分析,探讨了成岩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多彩地区位于羌塘地块东北缘,其内发育的大量晚古生代-中生代岩浆岩为研究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选取龙墨沟地区出露的辉绿岩脉为研究对象,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的方法进行了测试分析,探讨了成岩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定年结果表明龙墨沟辉绿岩侵位年龄为(248.3±2.6)Ma,为早三叠世岩浆活动产物;与区内其他岩浆岩研究成果的对比分析表明,龙墨沟辉绿岩可能产于龙木错-双湖洋俯冲产生的弧后伸展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辉绿岩脉 龙木错-双湖洋 多彩地区 青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