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保护性肺通气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 被引量:40
1
作者 王霁翔 高静 +2 位作者 任珉 孙博 刘寅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4-729,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保护性肺通气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我院应用早期保护性肺通气和IABP联合急诊PCI治疗... 目的探讨早期保护性肺通气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我院应用早期保护性肺通气和IABP联合急诊PCI治疗的AMI合并CS伴低氧血症患者49例,出院后随访1年,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对生存率进行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治疗后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49例患者全部完成靶血管血运重建,手术成功率100%,发病至就诊时间(6.2±1.5)h,急诊室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118.55±28.28)min,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30例(61.2%),其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3例(76.6%)、急性下壁心肌梗死5例(16.7%),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19例(38.8%),冠状动脉造影示多支病变46例(93.9%)、合并严重左主干病变13例(26.50A)、靶血管严重钙化27例(55.1%),急诊PCI术后靶血管血流达到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溶栓后血流(TIMI)3级44例(89.8%)、未达到TIMI3级血流5例(10.2%),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2.0%),院内死亡12例(24.5%);随访1年存活31例(63.3%),总MACE事件发生例数32例(65.3%),其中死亡18例(36.7%)、再发心肌梗死4例(8.2%)、心功能衰竭13例(26.5%)、靶血管血运重建5例(10.2Y0);无MACE事件生存率为34.70A(17例)。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靶病变严重钙化、术后TIMI血流〈3级、DtoB时间〉120min是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HR=2.677、26.289、2.923,P=0.018、0.000、0.008)。结论对AMI合并CS伴低氧血症的患者施行早期保护性肺通气和IABP联合急诊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患者院内病死率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休克 心原性 肺通气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原文传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熊龙根 陆东风 +1 位作者 刘世明 许博常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7期513-515,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直接PCI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合并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的高危AMI患者,左心衰竭50例,心源性休克38例,在IABP支持下行直接PCI。观察住院期... 目的探讨合并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直接PCI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合并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的高危AMI患者,左心衰竭50例,心源性休克38例,在IABP支持下行直接PCI。观察住院期间心脏事件、临床疗效和出院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术前安置好IABP,冠状动脉造影示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全部TIMI0级。1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术中因室颤死亡,其余成功实施PCI,手术成功率98.9%,术后81例(93.1%)血流TIMI3级,6例(6.9%)血流TIMI2级。IABP持续使用36 ̄154(52.6±29.8)h。多支病变者在术后3 ̄7d再次PCI。住院总生存率70.5%,左心衰竭组80%,心源性休克组57.9%。出院前测平均LVEF40%,左心衰竭组48%,心源性休克组38%。结论合并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的高危AMI患者,及时行IABP支持下直接PCI,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泵衰心脏辅助装置竭 休克 心源性 主动脉内气囊泵 血管形成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基于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心源性休克分类评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卓贤 梁海青 +3 位作者 王钊 曹宁 郭牧 宋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52-756,共5页
评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否能够改善基于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分类的心源性休克C期(典型期)、D(恶化期)和E期(终末期)的患者预后。检索本院信息系统数据库,所纳入的满足心源性休克诊断标准的患者遵循相同的治疗原则。分... 评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否能够改善基于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分类的心源性休克C期(典型期)、D(恶化期)和E期(终末期)的患者预后。检索本院信息系统数据库,所纳入的满足心源性休克诊断标准的患者遵循相同的治疗原则。分类分析SCAI心源性休克C期、D/E期中应用IABP与患者1和6个月生存率之间是否相关。本研究共纳入心源性休克C期141例,心源性休克D/E期267例。心源性休克C期患者中,应用IABP是提高患者1个月生存率[ OR 值(95% CI )为0.372(0.171~0.809), P =0.013]和6个月生存率[ OR 值(95% CI )为0.401(0.190~0.850), P =0.017]的相关因素;校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PCI/CABG)后,与提高1和6个月生存率相关的因素是PCI/CABG。心源性休克D/E期患者中,应用IABP是提高1个月生存率的相关因素[ OR 值(95% CI )为0.053(0.012~0.236), P =0.001]。因此,IABP可辅助心源性休克C期患者渡过PCI/CABG围手术期并提高生存率,IABP可能延长心源性休克D/E期患者的短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心源性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 生存率
原文传递
心电图Ⅲ级缺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休克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钟静 黄为 +2 位作者 徐标 陈亮 李声娜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10期5-8,共4页
目的 通过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缺血程度,探讨其对术后心源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经急诊PCI的STEMI患者390例,发病时间均在12h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表现分为Ⅱ级... 目的 通过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缺血程度,探讨其对术后心源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经急诊PCI的STEMI患者390例,发病时间均在12h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表现分为Ⅱ级缺血组(A组,248例)和Ⅲ级缺血组(B组,142例),分析住院期间两组基本资料、TIMI危险评分、ST段回落率、PCI后心血管事件(心源性休克、院内死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再发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性别构成、发病至球囊开通时间、吸烟、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术后TIMI血流3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ST段回落率>50%比例明显低于A组[53.2%(132/248)比29.6%(42/142)](P< 0.01),且心源性休克、院内死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再发心肌梗死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左室射血分数、TIMI危险评分>3分、Killip分级>1级、前壁心肌梗死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将两组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并以与心源性休克有关的因素为自变量,心源性休克为因变量进行分析,发现年龄(P=0.008)、Killip分级>1级(P=0.049)、ST段回落率(P=0.008)及Ⅲ级缺血(P=0.001)为PCI后心源性休克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入院时心电图Ⅲ级缺血是STEMI患者PCI后心源性休克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且对PCI后院内病死率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休克 心源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Ⅲ级缺血 ST段回落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