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南石碌铁矿独居石的成因类型、化学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9
1
作者
王智琳
许德如
+2 位作者
MONIKA Agnieszka Kusiak
吴传军
于亮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0-216,共17页
海南石碌铁矿是我国最大的富赤铁矿矿床,同时伴生有钴、铜等多金属矿产。轴向北西-南东向的复式向斜是石碌铁、钴铜矿体的主要控矿构造,富铁矿和钴铜矿的形成与该褶皱变形及伴随的韧性剪切和高温塑性流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为获得该构...
海南石碌铁矿是我国最大的富赤铁矿矿床,同时伴生有钴、铜等多金属矿产。轴向北西-南东向的复式向斜是石碌铁、钴铜矿体的主要控矿构造,富铁矿和钴铜矿的形成与该褶皱变形及伴随的韧性剪切和高温塑性流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为获得该构造变形的年代学信息和证实构造变形对成矿物质的富集影响,本文开展了石碌铁矿近矿围岩-石碌群第六层透辉石透闪石岩中独居石的显微结构观察和电子探针化学Th—U—Pb定年(CHIME法)。显微结构观察发现独居石往往沿岩石面理定向分布,且具典型的球冠结构,表现为围绕独居石核部向外依次出现磷灰石、褐帘石、绿帘石同心环。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独居石为Ce—La-Nd磷酸盐[(Ce,La,Nd,Th)PO4],具富钍独居石端元组分。ThO2含量范围(0.78%-4.61%)、稀土特征以及独居石的产出特征均暗示了其为同构造变质成因。电子探针CHIME化学定年结果表明独居石的年龄变化范围为614—397Ma,并具有两个峰值年龄:即主峰值ca.455Ma和次峰值ca.564Ma。低的ThO2(0.78%-1.65%),PbO(0.02%~0.04%)和CaO(0.50%-0.97%)含量,以及高的Th/U比值(23.06—53.11)暗示了构成ca.564Ma的独居石是早期剪切变形事件的产物。而在随后剪切变形过程中独居石在低角闪岩相变质条件下以及碱性变质流体诱导下发生了溶解-再沉淀,形成了具ca.455Ma年龄的补丁状成分区。该过程引起了U—Pb体系的局部重置,形成的独居石具有变化较大的ThO2(0.92%-4.61%)、PbO(0.01%~0.08%)和CaO(0.28%~1.58%)含量范围以及Th/U值(24.83—52.86)。在剪切变形之后,早期变质成因的独居石在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过程中及富Ca、Fe、Si、Al流体参与的条件下,经不平衡反应形成了磷灰石-褐帘石-绿帘石球冠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石
球冠结构
CHIME年定
华南加里东运动
冈瓦纳大陆
海南石碌铁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石碌铁矿独居石的成因类型、化学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9
1
作者
王智琳
许德如
MONIKA Agnieszka Kusiak
吴传军
于亮亮
机构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0-216,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2049
41472171)
+1 种基金
国家"973"项目(2012CB416806)
中国科学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合作研究基金(KLMM20120102)联合资助
文摘
海南石碌铁矿是我国最大的富赤铁矿矿床,同时伴生有钴、铜等多金属矿产。轴向北西-南东向的复式向斜是石碌铁、钴铜矿体的主要控矿构造,富铁矿和钴铜矿的形成与该褶皱变形及伴随的韧性剪切和高温塑性流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为获得该构造变形的年代学信息和证实构造变形对成矿物质的富集影响,本文开展了石碌铁矿近矿围岩-石碌群第六层透辉石透闪石岩中独居石的显微结构观察和电子探针化学Th—U—Pb定年(CHIME法)。显微结构观察发现独居石往往沿岩石面理定向分布,且具典型的球冠结构,表现为围绕独居石核部向外依次出现磷灰石、褐帘石、绿帘石同心环。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独居石为Ce—La-Nd磷酸盐[(Ce,La,Nd,Th)PO4],具富钍独居石端元组分。ThO2含量范围(0.78%-4.61%)、稀土特征以及独居石的产出特征均暗示了其为同构造变质成因。电子探针CHIME化学定年结果表明独居石的年龄变化范围为614—397Ma,并具有两个峰值年龄:即主峰值ca.455Ma和次峰值ca.564Ma。低的ThO2(0.78%-1.65%),PbO(0.02%~0.04%)和CaO(0.50%-0.97%)含量,以及高的Th/U比值(23.06—53.11)暗示了构成ca.564Ma的独居石是早期剪切变形事件的产物。而在随后剪切变形过程中独居石在低角闪岩相变质条件下以及碱性变质流体诱导下发生了溶解-再沉淀,形成了具ca.455Ma年龄的补丁状成分区。该过程引起了U—Pb体系的局部重置,形成的独居石具有变化较大的ThO2(0.92%-4.61%)、PbO(0.01%~0.08%)和CaO(0.28%~1.58%)含量范围以及Th/U值(24.83—52.86)。在剪切变形之后,早期变质成因的独居石在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过程中及富Ca、Fe、Si、Al流体参与的条件下,经不平衡反应形成了磷灰石-褐帘石-绿帘石球冠物�
关键词
独居石
球冠结构
CHIME年定
华南加里东运动
冈瓦纳大陆
海南石碌铁矿
Keywords
Monazite
Breakdown
coronas
CHIME
dating
Caledonian
orogeny
Gondwanaland
shilu
iron
ore
deposit
in
hainan
province
分类号
P578.92 [天文地球—矿物学]
P597.3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南石碌铁矿独居石的成因类型、化学定年及地质意义
王智琳
许德如
MONIKA Agnieszka Kusiak
吴传军
于亮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