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影响分析 被引量:149
1
作者 徐干成 李成学 +2 位作者 王后裕 赵月 胡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69-272,276,共5页
以北京地铁14号线马家堡东路站–永定门外大街站盾构区间隧道为背景,对隧道施工中的特级风险源——区间下穿京津城际铁路段的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仿真数值模拟。京津城际列车最大时速可达350km/h,两轨面间的差异沉降不得大于5mm,对地铁... 以北京地铁14号线马家堡东路站–永定门外大街站盾构区间隧道为背景,对隧道施工中的特级风险源——区间下穿京津城际铁路段的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仿真数值模拟。京津城际列车最大时速可达350km/h,两轨面间的差异沉降不得大于5mm,对地铁下穿段的施工提出了较高要求。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对下穿段一定范围内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可以有效控制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既有铁路纵向和横向沉降及不均匀沉降,从而保证既有铁路安全运营不受影响;同时,计算获得的管片后注浆参数及盾构机内土舱压力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下穿铁路 沉降控制 注浆加固
下载PDF
地铁盾构隧道穿越桥梁下方群桩基础的托换与除桩技术研究 被引量:108
2
作者 徐前卫 朱合华 +1 位作者 马险峰 马忠政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17-1226,共10页
针对上海地铁10号线曲阳路—溧阳路区间隧道穿越四平路沙泾港桥群桩基础这一工程案例,结合对既有桥梁结构形式、现场周边环境、施工条件以及作业空间的调研,提出了适合本工程的扩大板式基础托换以及盾构机直接切桩的施工方案。为了确保... 针对上海地铁10号线曲阳路—溧阳路区间隧道穿越四平路沙泾港桥群桩基础这一工程案例,结合对既有桥梁结构形式、现场周边环境、施工条件以及作业空间的调研,提出了适合本工程的扩大板式基础托换以及盾构机直接切桩的施工方案。为了确保在桩基托换及刀盘切桩施工过程中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正常通行功能的发挥,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等手段,对桩基托换施工过程中桩基合理开挖暴露长度、桩—筏体系受力转换机理以及盾构切桩对上部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基加固及扩大板式基础托换法能够有效减小施工期间桥梁的沉降、改善桥梁结构的受力性态;由于原桩基承担荷载大都转移到托换后的筏板基础上,因此部分桩基的切除对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影响不大;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中桥梁结构的沉降变形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本工程的方案制定合理、施工措施得当,桥梁结构处于安全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盾构隧道 桥梁 桩基托换 筏板基础 地基加固
下载PDF
突发堆载引起软土地铁盾构隧道大变形整治研究 被引量:97
3
作者 邵华 黄宏伟 +1 位作者 张东明 王如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6-1043,共8页
城市地铁的快速发展难以避免频受外部工程活动扰动影响,其中突发堆载已成为突出问题。上海某地铁区间盾构隧道上方突发大量堆土,最大堆高约7 m,从而引发结构产生横向收敛大变形(ΔD)最大达到34.5‰倍的隧道外径(D),堆载严重威胁到地铁... 城市地铁的快速发展难以避免频受外部工程活动扰动影响,其中突发堆载已成为突出问题。上海某地铁区间盾构隧道上方突发大量堆土,最大堆高约7 m,从而引发结构产生横向收敛大变形(ΔD)最大达到34.5‰倍的隧道外径(D),堆载严重威胁到地铁结构及运营安全。介绍了该工程案例,包括堆载引起的隧道结构横纵断面变形及相应的结构病害,提出并实施了及时卸载、堵漏及碎裂修补、后采用芳纶布及钢环结构补强的结构整治措施。卸载对于减缓堆载对隧道结构沉降影响作用明显,卸载之后隧道沉降恢复且部分产生隆起现象,后续张贴芳纶布及钢板环加固措施,可提高盾构隧道横断面承载能力,相比隧道沉降,隧道结构收敛变形状况改善并不明显,水平直径收敛最大仅回缩2.6‰D。案例对于外部扰动对盾构隧道影响及整治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堆载 盾构隧道 收敛变形 结构病害 钢环加固
下载PDF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城际铁路地基加固方案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2
4
作者 霍军帅 王炳龙 周顺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77,共7页
苏州某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沪宁城际铁路施工时,原有铁路地基加固方案产生的沉降量不能满足高速铁路的要求,因此,结合原加固措施,采用板+桩组合结构的形式对地基进行加固。对此方案,采用二维有限元法分析不同应力释放率下盾构施工引起的地... 苏州某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沪宁城际铁路施工时,原有铁路地基加固方案产生的沉降量不能满足高速铁路的要求,因此,结合原加固措施,采用板+桩组合结构的形式对地基进行加固。对此方案,采用二维有限元法分析不同应力释放率下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当应力释放率为30%时,盾构下穿处板+桩组合结构的沉降量为3.9mm,满足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对工后沉降的要求,但此时板+桩组合结构中的加固板将与其下方土体脱离。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高速铁路轨道结构进行静、动应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当加固板与其下部土体脱离时,在自重应力作用下,钢轨轨面的最大变形为0.582mm,满足轨道不平顺的要求;在最大列车动荷载作用下,轨道板和加固板的最大拉应力分别为0.93和1.02MPa,均小于规范中所要求的疲劳强度修正值。由此可知,在盾构隧道下穿施工时,城际铁路地基采用板+桩组合结构形式的加固方案,是能够保证运营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施工 盾构隧道 下穿施工 应力释放率 地表沉降 地基加固 疲劳强度
下载PDF
盾构隧道下穿桥梁引起桩基变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73
5
作者 彭坤 陶连金 +2 位作者 高玉春 王枫 黄俊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5-489,共5页
依托某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桥梁桩基工程,考虑实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上部桥梁结构传递到承台顶的荷载、盾构设计及施工参数等因素的影响,建立FLAC3D数值计算模型,模拟盾构隧道顺桥向穿越桥梁桩基的全过程,对两种不同的桩基加固... 依托某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桥梁桩基工程,考虑实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上部桥梁结构传递到承台顶的荷载、盾构设计及施工参数等因素的影响,建立FLAC3D数值计算模型,模拟盾构隧道顺桥向穿越桥梁桩基的全过程,对两种不同的桩基加固方案条件下地表沉降和桩身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引起桩的挠曲,桩身的水平位移随桩洞距离增大而减小;后开挖侧的桩身位移比先开挖侧大;桩和承台约束了地表的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地表沉降 数值模拟 FLAC3D 桩基 加固
下载PDF
内张钢圈加固盾构隧道结构承载能力的试验研究——半环加固法 被引量:53
6
作者 柳献 张浩立 +2 位作者 唐敏 鲁亮 王秀志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137,共7页
作为盾构隧道常见加固方式之一的内张钢圈半环加固工法,主要用于控制隧道衬砌的大变形,为隧道结构提供后期补强。文章结合半环加固工况下盾构隧道结构极限的承载试验,描述了其加固施工工艺,以及加固结构破坏的试验现象,得出了此工况下... 作为盾构隧道常见加固方式之一的内张钢圈半环加固工法,主要用于控制隧道衬砌的大变形,为隧道结构提供后期补强。文章结合半环加固工况下盾构隧道结构极限的承载试验,描述了其加固施工工艺,以及加固结构破坏的试验现象,得出了此工况下的结构荷载位移曲线,并分析了加固结构的关键性能点。试验结果表明,半环加固法能有效提高隧道的结构刚度及极限承载能力;钢板与混凝土衬砌的粘结面破坏导致结构整体破坏,是加固结构的关键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结构加固 极限承载力 内张钢圈 后期补强 足尺试验
下载PDF
盾构始发端预加固合理范围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辛振省 王金安 +1 位作者 马海涛 彭加强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513-518,共6页
盾构始发预加固范围的确定,一则是沿隧道纵向的加固范围确定,二则是盾构径向加固范围的确定。围绕纵向与径向加固范围的确定,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和具体工程实例并应用三维有限差分程序,对不同的加固范围的始发掘进进行模拟分析。首先根据... 盾构始发预加固范围的确定,一则是沿隧道纵向的加固范围确定,二则是盾构径向加固范围的确定。围绕纵向与径向加固范围的确定,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和具体工程实例并应用三维有限差分程序,对不同的加固范围的始发掘进进行模拟分析。首先根据无预加固时盾构始发开挖模拟的破坏场、应力场、位移场并结合工程经验和相关理论分析,大致确定出需要加固的范围。然后在此加固范围基础上增大和缩小加固范围,对不同的加固范围进行模拟始发开挖,从破坏场、应力场、位移场方面出发,确定合理加固范围的数值解。并以此找出加固范围和加固效果的定性关系,以作为类似盾构始发工程预加固范围的参考,并为盾构始发预加固工程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加固范围 始发 函数曲线
下载PDF
砂卵石地层盾构隧道下穿铁路咽喉区地表沉降控制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仇文革 万世付 +2 位作者 高刚刚 赵海霖 戚幸鑫 《现代隧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45,共9页
砂卵石地层岩体粘聚力小、自稳能力差,施工时极易发生坍塌,地表的沉降控制难度较大。为研究砂卵石地层中盾构下穿敏感区域时地表的沉降规律及控制措施,文章以成都地铁5号线下穿宝成铁路咽喉区为工程背景,采用工法比较、数值模拟、现场... 砂卵石地层岩体粘聚力小、自稳能力差,施工时极易发生坍塌,地表的沉降控制难度较大。为研究砂卵石地层中盾构下穿敏感区域时地表的沉降规律及控制措施,文章以成都地铁5号线下穿宝成铁路咽喉区为工程背景,采用工法比较、数值模拟、现场监测反馈等方法,提出了地表沉降的控制措施,阐明了地表沉降规律,验证了沉降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砂卵石地层中进行盾构施工时,使用双层大管棚结合地层跟踪注浆的工法对地层进行加固,实现对地表的沉降控制,是合理且有效的;计算表明,地层加固后地表的沉降相较于不进行加固时减少了61.16%;使用全自动监测系统对地表沉降进行实时反馈与预警,监测数据表明,施工过程中地表最大沉降为1.29 mm,最大隆起为0.72 mm,验证了地层加固措施的有效性,确保了盾构掘进和运营铁路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砂卵石地层 地层加固 大管棚 跟踪注浆 数值模拟 地表沉降 现场监测
下载PDF
武汉软土地区盾构施工地面沉降与注浆加固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杨龙 徐海清 +2 位作者 李长冬 姚文敏 于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1-136,共6页
城市软土地层中盾构施工极易引起地面沉降,沉降的分析与控制对于保护隧道周边建筑物尤为重要。依托武汉软土地区地铁3号线某盾构隧道工程,选择典型软土地质断面,将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了不同软土地质分布下盾构施工沉降规... 城市软土地层中盾构施工极易引起地面沉降,沉降的分析与控制对于保护隧道周边建筑物尤为重要。依托武汉软土地区地铁3号线某盾构隧道工程,选择典型软土地质断面,将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了不同软土地质分布下盾构施工沉降规律,并对软土深厚区段注浆加固范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软土空间分布对盾构施工地面沉降影响较大,且沉降量随着隧道断面软土比例的增大而增大,减小隧道断面与软土相交能有效降低地面沉降;对于软土深厚区段洞内注浆加固能显著改善地面沉降,但随着注浆的范围增大,改善效果逐渐减小,注浆范围达到隧道以外3 m就能较好地控制地面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软土地层 施工沉降 注浆加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地铁盾构隧道近接下穿既有铁路隧道加固范围优化设计——以南宁地铁4号线下穿既有槎路隧道为例 被引量:24
10
作者 唐志辉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85-1191,共7页
为解决城市地铁盾构隧道近接下穿既有铁路隧道时难以合理经济地估算交叉段加固范围的问题,依托南宁地铁4号线那历村站—那洪立交站区间隧道下穿既有槎路隧道工程,提出基于强度折减系数法的地铁盾构隧道近接下穿既有铁路隧道加固范围优... 为解决城市地铁盾构隧道近接下穿既有铁路隧道时难以合理经济地估算交叉段加固范围的问题,依托南宁地铁4号线那历村站—那洪立交站区间隧道下穿既有槎路隧道工程,提出基于强度折减系数法的地铁盾构隧道近接下穿既有铁路隧道加固范围优化设计方法,并通过监测数据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1)以特征点突变作为实际隧道施工安全性的判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采用满足变形控制标准下的最大折减系数作为综合安全系数;2)加固圈厚度系数和长度系数与铁路隧道系统综合安全系数呈幂函数关系;3)所拟定的加固方案能有效控制既有上伏铁路隧道的沉降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下穿施工 既有铁路隧道 加固范围 强度折减法
下载PDF
盾构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施工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何祥凡 申兴柱 +1 位作者 王帆 姚佳兵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9-95,共7页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在盾构施工中常常造成盾构掘进姿态不佳及地表塌陷,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管片局部出现破损。结合深圳地铁7号线穿越上软下硬地层的工程实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盾构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段("由软入硬"与"...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在盾构施工中常常造成盾构掘进姿态不佳及地表塌陷,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管片局部出现破损。结合深圳地铁7号线穿越上软下硬地层的工程实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盾构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段("由软入硬"与"由硬入软")的施工力学特性,对地表及管片拱顶沉降、管片应力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盾构在穿越上软下硬交界地层过程中,地表沉降出现显著增大(增量最大可达1 cm),拱顶不均匀沉降的现象较为严重;对较软侧地层进行适当加固,可以有效减小上软下硬地层交界处的地表及管片拱顶沉降,同时能够降低"由软入硬"段管片的应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上软下硬地层 施工力学特性 地层加固
下载PDF
盾构近距离上跨既有运营隧道施工控制技术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杨志勇 杨星 +3 位作者 江玉生 王栋 郑尧夫 丁耀文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98-1904,共7页
为确保始发阶段盾构近距离安全上跨既有运营隧道,在分析工程重难点的基础上,首先,对盾构上跨施工控制措施进行介绍并结合施工参数控制情况对上跨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然后,对既有运营隧道的变形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调整始... 为确保始发阶段盾构近距离安全上跨既有运营隧道,在分析工程重难点的基础上,首先,对盾构上跨施工控制措施进行介绍并结合施工参数控制情况对上跨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然后,对既有运营隧道的变形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调整始发基座与盾构隧道轴线坡度一致,并在洞门钢环处焊接导轨,确保了盾构按照设计坡度上坡始发;2)向盾壳四周注入克泥效,能够润滑盾壳,减小推力,从而减轻对既有隧道的扰动;3)盾构刀盘进入上跨段前,既有隧道产生向上和向盾构掘进方向2个方向的位移,随着盾构重心通过既有隧道,竖向变形逐渐回弹,并在盾尾脱出后逐渐趋于稳定;盾构掘进方向变形在刀盘位于隧道正上方时开始迅速增加,在盾尾脱出后迅速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始发 上跨既有隧道 克泥效泥浆 姿态控制 隧道加固 现场监测
下载PDF
富水砂层中盾构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技术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治国 徐海廷 杨世彦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9-617,共9页
在富水砂层中进行联络通道施工,施工难度和风险很大,为提高围岩稳定性、减小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常用的降水、冷冻、旋喷和注浆等地层加固方法进行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对比,最终选择了注浆和降水相结合的加固方案。在联络通道施工... 在富水砂层中进行联络通道施工,施工难度和风险很大,为提高围岩稳定性、减小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常用的降水、冷冻、旋喷和注浆等地层加固方法进行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对比,最终选择了注浆和降水相结合的加固方案。在联络通道施工中采取了洞内超前预注浆、洞外地表管井降水以及洞内轻型井点降水的加固方案,在水仓基坑施工中采取了周边小导管注浆以及坑内轻型井点降水的加固方案。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和地表变形进行了监测,由监测结果可知,开挖引起的隧道和地表变形均较小,说明采取的超前预注浆和洞内外降水措施是安全可靠的,可以有效降低联络通道的施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盾构隧道 联络通道 注浆加固 降水 矿山法
下载PDF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加固方案数值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杨林 《铁道建筑技术》 2017年第3期78-82,共5页
地铁盾构下穿铁路施工是一项高风险作业,加固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隧道施工安全。对于苏州地铁3号线下穿既有铁路加固方案,通过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盾构隧道的掘进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加固措施后,地铁盾构在掘进过程中,... 地铁盾构下穿铁路施工是一项高风险作业,加固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隧道施工安全。对于苏州地铁3号线下穿既有铁路加固方案,通过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盾构隧道的掘进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加固措施后,地铁盾构在掘进过程中,其地表、桥墩及路基部位的沉降均为超过设计中规定限值;隧道周边采用加固措施后,能够降低左右线隧道掘进相互之间的影响。由此得到,采用加固方案后,地铁盾构在掘进过程中,不影响其上铁路列车行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下穿 加固方案 数值分析
下载PDF
成都地铁4号线下穿铁路桥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房师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0-27,共8页
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万年场站~东三环站区间为双线盾构隧道,区间盾构隧道下穿包括无砟轨道、有砟轨道及桩基础形式铁路桥的铁路群。以数值模拟为手段,采用Flac3D软件,建立盾构下穿铁路桥的三维有限差分模型,对盾构掘进中造成的地表沉... 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万年场站~东三环站区间为双线盾构隧道,区间盾构隧道下穿包括无砟轨道、有砟轨道及桩基础形式铁路桥的铁路群。以数值模拟为手段,采用Flac3D软件,建立盾构下穿铁路桥的三维有限差分模型,对盾构掘进中造成的地表沉降、周围土体变形及铁路桥墩的沉降变化进行了分析,评价了上部铁路桥的安全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基于土体加固措施,对加固与不加固工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铁路桥与盾构隧道间土体加固后,桩基最大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分别减少了58%和79%,桥墩沉降满足安全控制标准,盾构施工对铁路桥运营的影响在安全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盾构隧道施工 铁路桥 地表沉降 土体加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滨海软土层新建地铁盾构隧道近距离上跨既有地铁隧道修建技术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建国 徐添华 宋程鹏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0-167,共8页
深圳地铁5号线南延工程前湾站-桂湾站盾构区间隧道上跨既有地铁11号线隧道,隧道重叠区域位于滨海淤泥软土地区,附近众多工程群坑关系复杂且相互影响极大。为确保上跨施工时既有地铁11号线隧道不发生超量变形或者破坏,在前桂区间隧道施... 深圳地铁5号线南延工程前湾站-桂湾站盾构区间隧道上跨既有地铁11号线隧道,隧道重叠区域位于滨海淤泥软土地区,附近众多工程群坑关系复杂且相互影响极大。为确保上跨施工时既有地铁11号线隧道不发生超量变形或者破坏,在前桂区间隧道施工前采取了地质补勘、区间土体加固、补充加固、袖阀管注浆加固等施工准备措施,盾构推进过程中综合采用分段施工和参数调整、严格控制盾构推进和管片拼装质量、改良土体、同步注浆和补浆等措施,确保了盾构隧道施工安全可靠。施工监测结果表明,前桂区间盾构施工引起的既有地铁11号线隧道最大位移为5.0 mm,满足地铁保护的安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地铁隧道 盾构 近距离上跨既有隧道 相互作用 土体加固 施工控制技术
下载PDF
地铁盾构区间穿越铁路站场设计与施工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贺斯进 蔺云宏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6-170,共5页
文章以郑州地铁1号线火车站站至二七广场站盾构区间隧道为背景,对隧道施工中的特级风险源——区间下穿国铁站场路段的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仿真数值模拟。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两轨面间的差异沉降不得大于5 mm,这对地铁下穿段的施工提出... 文章以郑州地铁1号线火车站站至二七广场站盾构区间隧道为背景,对隧道施工中的特级风险源——区间下穿国铁站场路段的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仿真数值模拟。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两轨面间的差异沉降不得大于5 mm,这对地铁下穿段的施工提出了较高要求。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对下穿段一定范围内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可以有效控制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既有铁路纵向和横向沉降及不均匀沉降,从而保证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下穿铁路 沉降控制 注浆加固
下载PDF
深圳地铁11号线车公庙站—红树湾站区间盾构隧道小净距上穿既有线区间隧道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建设 陈慧超 李政 《隧道建设》 2014年第4期374-379,共6页
新建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地铁结构施工已成为城市地铁工程建设中的一种常见情况,如何有效地控制既有线的变形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以深圳地铁11号线车公庙站—红树湾站盾构区间小净距(1.5 m)上穿既有运营1号线竹子林站—侨城东站... 新建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地铁结构施工已成为城市地铁工程建设中的一种常见情况,如何有效地控制既有线的变形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以深圳地铁11号线车公庙站—红树湾站盾构区间小净距(1.5 m)上穿既有运营1号线竹子林站—侨城东站区间为例,采用既有线上方地层加固技术、上穿段盾构掘进控制技术和既有结构监测施工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既有结构的变形,确保盾构施工安全和既有地铁的正常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地铁 盾构隧道 既有隧道 小净距 地层加固 掘进控制 监控量测
下载PDF
砂土覆盖型岩溶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地面注浆加固实例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钱庄 许烨霜 +1 位作者 沈水龙 崔庆龙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9-484,共6页
隧道沿线溶洞的加固处理是岩溶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的关键。以广州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施工为背景,论述砂土覆盖型岩溶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面临的主要工程地质风险;由溶洞处理流程入手,从溶洞处理判断标准、注浆填充方案、注浆材料选择以... 隧道沿线溶洞的加固处理是岩溶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的关键。以广州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施工为背景,论述砂土覆盖型岩溶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面临的主要工程地质风险;由溶洞处理流程入手,从溶洞处理判断标准、注浆填充方案、注浆材料选择以及注浆加固效果检验等方面详细介绍盾构隧道施工中通过地面注浆加固进行溶洞处理。同时,对监测区间内溶洞注浆加固效果以及隧道掘进引起的地面、房屋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溶洞注浆加固效果良好,隧道掘进造成的地面房屋沉降变化平稳,地面注浆加固处理在砂土覆盖型岩溶地层盾构隧道施工中具备一定的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砂土覆盖型岩溶地层 注浆加固 沉降监测
下载PDF
大面积卸荷对下卧地铁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瑛 陈金友 +2 位作者 黄锡刚 袁静 刘兴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643-646,共4页
杭州铁路东站西广场项目基坑是杭州地区第一个在已建地铁盾构隧道顶部进行大面积开挖卸荷的工程。以西广场项目基坑工程为背景,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基坑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模拟,研究了分层分块开挖、底板加筋垫层、土体加固等施工... 杭州铁路东站西广场项目基坑是杭州地区第一个在已建地铁盾构隧道顶部进行大面积开挖卸荷的工程。以西广场项目基坑工程为背景,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基坑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模拟,研究了分层分块开挖、底板加筋垫层、土体加固等施工措施控制隧道隆起的有效性,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顶部大面积卸荷引起隧道的变形以隆起为主,合理的设计施工能够将隧道变形控制在要求范围;分层分块开挖的同时尽快浇筑底板垫层可取得较好效果;加固土体在地基位移场中起屏障作用,可有效降低隧道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荷 盾构隧道 隆起 数值模拟 土体加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