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50年代上海评弹团工资制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亮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29,共13页
20世纪50年代,上海评弹团的工资变化情况体现了绝对固化与相对调节的时代特征,这一时代特征是国家政策在戏剧团体运营上的烙印。然剧团亦有能动性——对既定制度"适度损益",只不过该权力掌握在剧团领导手中。关注剧团领导人,... 20世纪50年代,上海评弹团的工资变化情况体现了绝对固化与相对调节的时代特征,这一时代特征是国家政策在戏剧团体运营上的烙印。然剧团亦有能动性——对既定制度"适度损益",只不过该权力掌握在剧团领导手中。关注剧团领导人,对于解析社会百态、总结时代特征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营组织 上海评弹团 工资 艺人收入自理制度
下载PDF
中篇评弹《刘胡兰》编演述评
2
作者 王亮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47-53,共7页
中篇评弹《刘胡兰》的编演工作,起始于纪念党的生日的领导政治批示,扩充于说新唱新运动的现实创作需求,修正于服务工人群众的市场舞台实践,定稿于宣扬英烈精神的单行演出剧本。该作品主要讲述刘胡兰坚定革命信仰不动摇、服务革命群众不... 中篇评弹《刘胡兰》的编演工作,起始于纪念党的生日的领导政治批示,扩充于说新唱新运动的现实创作需求,修正于服务工人群众的市场舞台实践,定稿于宣扬英烈精神的单行演出剧本。该作品主要讲述刘胡兰坚定革命信仰不动摇、服务革命群众不落后、奉献革命一生不后悔,正面宣扬时政教育的必要性,系统宣教革命前景的鼓舞性,整体宣传中共领导的正确性。作为上海评弹团中篇演出形式的又一力作,该作品经历了三年六次大改的艰苦过程。这一过程,既是国营剧团精益求精的直接表现,也是政治运动暴风骤雨的现实反映,从而达到统一思想认识、整齐话语口径、摆正阶级立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胡兰》 爱国主义 上海评弹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