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近距离煤层开采房式煤柱群动态失稳致灾机制 被引量:51
1
作者 朱卫兵 许家林 +2 位作者 陈璐 李竹 刘文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8-366,共9页
针对我国西部矿区浅埋近距离煤层房采煤柱下开采时易发生工作面压架、地表台阶塌陷以及矿震灾害的现象,采用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方法对下煤层工作面采动时上覆房采煤柱群的动态失稳过程及工作面压架机理开展研究。实测统计榆阳区部分矿... 针对我国西部矿区浅埋近距离煤层房采煤柱下开采时易发生工作面压架、地表台阶塌陷以及矿震灾害的现象,采用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方法对下煤层工作面采动时上覆房采煤柱群的动态失稳过程及工作面压架机理开展研究。实测统计榆阳区部分矿井本煤层房式开采后,只有当房采煤柱的弹性核区比例大于31%时,房采煤柱才能处于长期稳定。下煤层采后的模拟结果表明:上覆房采煤柱的破坏形式及其失稳次序同其与下煤层工作面相对位置密切相关,房采煤柱依次从工作面开切眼位置、工作面位置、采空区中部位置发生破坏及失稳,且工作面开切眼和工作面位置处煤柱多发生顺向采空区的斜切破坏,而采空区中部煤柱则发生垂向压裂破坏。根据石圪台煤矿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上部2-2煤层房采后煤柱支承应力峰值由原岩应力2. 8 MPa增大至12 MPa,应力集中系数为4. 28;当下部3-1煤层工作面采后,上覆2-2煤层房采煤柱的支承应力峰值增大至30 MPa,应力集中系数达10. 71;下煤层工作面开切眼侧与工作面正上方的房采煤柱呈现横向不均匀承载特征以及受水平拉伸变形影响,最终导致边界处房采煤柱易出现对角斜切破坏模式。两侧边界煤柱失稳后,其顶板岩层瞬间发生整体拉剪破断从而引发矿震,顶板多层岩层以"整体运动"的形式急剧快速下沉并撞击底板,将采空区中部上方的房采煤柱压垮压塌,同时巨大的冲击力进而导致上下煤层间的岩层发生全厚切落,造成下煤层工作面发生切顶压架。实验发现从上覆房采煤柱群首个煤柱发生破坏至整体失稳运动并达到稳定,历时仅约为0. 45 s,其中,上下煤层之间的岩层发生全厚切落历时仅约为0. 0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 近距离煤层 房式开采 煤柱失稳 压架 矿震
下载PDF
A shallow aftershock sequence in the north-eastern end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ftershock zone 被引量:27
2
作者 Luo Yan Ni SiDao +3 位作者 Zeng XiangFang Zheng Yong Chen QiFu Chen Y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11期1655-1664,共10页
Previous studies show that mature faults are filled with fault gouge in the shallow part and thus cannot accumulate enough strain energy for earthquakes. Therefore most earthquakes are deeper than 5 km, except those e... Previous studies show that mature faults are filled with fault gouge in the shallow part and thus cannot accumulate enough strain energy for earthquakes. Therefore most earthquakes are deeper than 5 km, except those events occurring on new faults or in intact rocks. From field observation, Wenchuan earthquake is found to rupture the free surface about 200 km, but the rupture may extend underground much further from teleseismic body waves inversion and aftershocks distribution. In the northeastern end of the rupture zone, deep rupture may induce stress increase near the free surface, and trigger shallow earthquakes. An Ms 5.7 aftershock occurred at Qingchuan, northeast end of Wenchuan earthquake fault on July 24, 2008, featuring thrust mechanism with a 3 km source centroid depth. The shallow focal depth is confirmed with the sPL phase recorded at station L0205. As Rayleigh wave is well only developed for source depth less than 1/5 of epicentral distance, the observed large amplitude of Rg at a distance of 15 km implied depth of 3 km or less. Dozens of aftershocks' sPL waveforms are also analyzed to confirm the source depths less than 3 km. On the other hand, no surface ruptures are found by geological survey or InSAR studies. It is strongly suggested that these aftershock sequences initiate fresh rupture in intact rocks triggered by stress increase from the deep co-seismic rupture of the Wenchuan mainsh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shallow earthquake FOCAL depth wave modeling
原文传递
浅层地震和瞬变电磁法在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宏杰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19,27,共4页
简单介绍了浅层地震和瞬变电磁技术在探测采空区的原理,并根据2种方法各自的特点,综合确定了某矿上组煤层的采空异常区和积水异常区。经井下验证,证实物探结果准确,说明通过综合物探勘查方法,可以为下组煤的安全回采提供保障。
关键词 浅层地震 瞬变电磁法 采空区 探测
下载PDF
近场强地震动预测中浅源地震的Asperity模型特征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海云 陶夏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33-1539,共7页
选择了29个浅源地震的滑动分布,用来研究近场强地震动预测中浅源地震的凹凸体模型特征.将凹凸体分成三种类型研究:所有凹凸体,最大凹凸体和其它凹凸体.根据凹凸体的数量将凹凸体模型分为三种模型:所有凹凸体,单凹凸体和多凹凸体.每种模... 选择了29个浅源地震的滑动分布,用来研究近场强地震动预测中浅源地震的凹凸体模型特征.将凹凸体分成三种类型研究:所有凹凸体,最大凹凸体和其它凹凸体.根据凹凸体的数量将凹凸体模型分为三种模型:所有凹凸体,单凹凸体和多凹凸体.每种模型中,根据断层类型将断层分成三类:所有断层,倾滑断层和走滑断层.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三种凹凸体模型中不同断层类型的凹凸体各参数与矩震级和相应断层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同时也建立了不同断层类型的地震破裂初始点位置参数与矩震级之间的关系式.系统地描述了近场强地震动预测中浅源地震的凹凸体模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源地震 凹凸体模型 强地震动预测 破裂起始点
下载PDF
泰安市岩溶塌陷特征及探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汝亮 张业智 +2 位作者 朱裕振 高菡 刘雪 《山东国土资源》 2020年第10期65-72,共8页
泰安市岩溶塌陷点主要集中在城区水源地与旧县水源地,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急需查明已知塌陷点范围及隐伏溶洞位置,进行针对性治理。本文通过应用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与浅层地震,对已知土洞、隐伏溶洞及已知塌陷点进行探测... 泰安市岩溶塌陷点主要集中在城区水源地与旧县水源地,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急需查明已知塌陷点范围及隐伏溶洞位置,进行针对性治理。本文通过应用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与浅层地震,对已知土洞、隐伏溶洞及已知塌陷点进行探测,对东羊娄村与羊西村探测异常进行钻探验证,结果吻合较好。经分析研究认为:地质雷达能较好地分辨浅部土洞的位置;浅层地震探测深度较大,可以较准确地分辨覆盖层厚度与隐伏溶洞的空间位置,但对浅层土洞的分辨率较低;浅层土洞与隐伏溶洞在高密度电法电阻率断面图上有明显的反映,其分辨率不如地质雷达与浅层地震。根据不同物探方法的优点,结合研究区地质情况,提出了综合物探方法探测隐伏岩溶的最优化方案,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法 浅层地震 地质雷达 溶洞 土洞 泰安市
下载PDF
中国大陆浅源强震分布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傅征祥 邵辉成 丁香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20,共6页
考查了1900~2001年中国大陆不同活动地块浅源强震分布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关系,并讨论将其应用在地震趋势预测中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大陆西部的天山、祁连 柴达木、羌塘 拉萨及川滇地块的强震活动(MS≥7.0)和大陆东部的中朝 鲁东黄... 考查了1900~2001年中国大陆不同活动地块浅源强震分布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关系,并讨论将其应用在地震趋势预测中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大陆西部的天山、祁连 柴达木、羌塘 拉萨及川滇地块的强震活动(MS≥7.0)和大陆东部的中朝 鲁东黄海地块和华南地块东边界(东南沿海地震带)东半段中的强震活动(MS≥6.0),大多数(70%以上)发生在地球自转加快的年份中;大陆西部滇东 滇西地块的强震活动(MS≥7.0),以及大陆东部中蒙 华北平原地块和华南地块东边界(东南沿海地震带)的西半段强震活动(MS≥6.0),大多数(67%以上)发生在地球自转减慢的年份中。并且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在地震预报中可能作用的R值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 浅源强震 地球自转速率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大陆及邻区大尺度浅源强震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板块耦合的力学机制 被引量:12
7
作者 傅征祥 姜立新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9,共9页
对近代中国大陆及其邻区板内浅源强震空间分布的大尺度不均匀性进行研究,得出:(1)该区存在4个主要的高地震活动区,即华北地震区(30°~42°N)、东南沿海地震区(19°~25°N)、南北地震区(缅甸—... 对近代中国大陆及其邻区板内浅源强震空间分布的大尺度不均匀性进行研究,得出:(1)该区存在4个主要的高地震活动区,即华北地震区(30°~42°N)、东南沿海地震区(19°~25°N)、南北地震区(缅甸—中国—蒙古)和中亚地震区(帕米尔—天山—贝加尔湖);(2)这4个地震区与该区周围板块(欧亚板块与北美—太平洋—菲律宾海—印度板块)之间边界上地震耦合强度大的段落大致垂直;(3)作用于板块边界不同段落上的应力水平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强震 空间分布 板块耦合 力学机制
下载PDF
sPn震相计算近震震源深度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微微 苏金蓉 魏娅玲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2年第5期88-92,共5页
震源深度是描述震源信息的基本参数之一,也是目前最难测准的参数之一。近震深度震相sPn与Pn震相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是测定地壳内地震震源深度的主要依据之一。sPn与Pn到时差测定地壳内近震深度的方法简洁、准确,可以在日常地震速报中... 震源深度是描述震源信息的基本参数之一,也是目前最难测准的参数之一。近震深度震相sPn与Pn震相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是测定地壳内地震震源深度的主要依据之一。sPn与Pn到时差测定地壳内近震深度的方法简洁、准确,可以在日常地震速报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N震相 壳内地震 浅源地震 到时差 震源深度
下载PDF
物探方法在强风化区填图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松 陈长敬 +2 位作者 吴俊 刘恋 卜建军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6-213,共8页
华南强风化区覆盖较厚,露头少,植被发育,通行困难,利用传统的地质填图方法很难有效查明风化覆盖层及其下伏地层、岩石、构造、矿产等地质特征。笔者利用浅层地震、高密度电法、EH4电磁成像等综合物探方法,对风化层厚度、基岩的岩性和产... 华南强风化区覆盖较厚,露头少,植被发育,通行困难,利用传统的地质填图方法很难有效查明风化覆盖层及其下伏地层、岩石、构造、矿产等地质特征。笔者利用浅层地震、高密度电法、EH4电磁成像等综合物探方法,对风化层厚度、基岩的岩性和产状、隐伏断裂等进行探测试验。通过对3种方法所得数据的分析和野外验证结果,了解了3种物探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初步总结了在强风化区填图运用多种物探手段填图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震 高密度电法 EH4电磁成像 强风化区 填图
下载PDF
浅层地温与强震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治洮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3-80,共8页
若以地表下0.8m浅层地温较月平均值增高≥1.0℃为异常,在1955—1985年间,我国大陆内有M_S≥6.0地震53例在震前出现浅层地温异常。因此,浅层地温研究可以作为强震预报方法之一。
关键词 浅层 地温 强震 地震
下载PDF
新西兰地区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时军 David Harte +1 位作者 马丽 王丽凤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8-307,共10页
利用多重分形维数谱估计的Hill方法 ,讨论了新西兰地震活动区地震活动的震源分布、震中分布以及时间间隔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 .结果表明 ,该地区浅源地震的震中分布和震源分布在给定不同的起始震级的条件下均具有明显的丛集特征 ;对于中... 利用多重分形维数谱估计的Hill方法 ,讨论了新西兰地震活动区地震活动的震源分布、震中分布以及时间间隔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 .结果表明 ,该地区浅源地震的震中分布和震源分布在给定不同的起始震级的条件下均具有明显的丛集特征 ;对于中、深源地震这种特征不甚明显 .而地震活动时间间隔分布则无论对于浅源和中、深源地震均呈单重分形的性质 ,但具有分形性质的尺度范围有较大的差别 .这些结果表明 ,浅源地震与中、深源地震的活动特征显著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地区 地震活动 时空分布 多重分形 单重分形 浅源地震 深源地震 震中分布
下载PDF
对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考(一)--地震预报某些经验与做法的再认识及思考地震预报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章立 李志雄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8,共18页
地震预报具有明显的双重属性:科学性和社会性。该文着重对地震预报科学性的问题做了评述,强调地震预报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观测资料为基础,以预报经验为借鉴。文中对当前中国地震"活跃期"与"平静期"... 地震预报具有明显的双重属性:科学性和社会性。该文着重对地震预报科学性的问题做了评述,强调地震预报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观测资料为基础,以预报经验为借鉴。文中对当前中国地震"活跃期"与"平静期"的划分以及根据地震前兆持续时间将地震孕育过程划分"长、中、短、临"四个阶段和相应的地震"渐近式"预报程式,和"以场求源"的预报思路做了简要的评论。此外,强调论及地震预报必须以浅源地震发生的物理实质及对孕震物理过程的基本认识作为思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科学思考 浅源地震 预报经验
下载PDF
浅源地震动态触发综述及四川威远地区案例分析
13
作者 江子豪 储日升 盛敏汉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4年第4期399-415,共17页
地震动态触发是指远场地震波传播到某些处于临界应力状态的区域,从而触发地震事件的现象,浅源地震是触发地震中最主要的类型.研究浅源地震动态触发不仅可以增强对发震机理的理解,还可以衡量地下浅部断层应力状态,对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动态触发是指远场地震波传播到某些处于临界应力状态的区域,从而触发地震事件的现象,浅源地震是触发地震中最主要的类型.研究浅源地震动态触发不仅可以增强对发震机理的理解,还可以衡量地下浅部断层应力状态,对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地震动态触发可能的机制、判定方法,着重介绍了在不同构造背景下几个浅源地震动态触发的研究案例.此外,利用四川威远地区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密集台阵连续记录,探究了页岩气开采区浅源地震活动性是否受到远震触发作用的影响.发现该地区地震活动性在2015年12月7日塔吉克斯坦MW7.4地震后的12小时内显著增加,展现出动态触发特征.然而,经过仔细分析塔吉克斯坦地震后威远地区地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发现这些增强的地震活动迁移过程具有流体扩散的特征,推测这些浅源地震是工业注水活动诱发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触发 库仑失效 流体迁移 浅源地震
下载PDF
Detailed sedimentary structure of the Mianning segment of the Anninghe fault zone revealed by H/V spectral ratio 被引量:2
14
作者 Zeqiang Chen Huajian Yao +2 位作者 Xihui Shao Song Luo Hongfeng Yang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CSCD 2023年第3期19-29,共11页
The Anninghe fault is a major left-lateral strike-slip fault in southwest China and a seismic gap with a potential earthquake larger than MW 7.0 lies in the Mianning-Xichang segment according to recent observations.Th... The Anninghe fault is a major left-lateral strike-slip fault in southwest China and a seismic gap with a potential earthquake larger than MW 7.0 lies in the Mianning-Xichang segment according to recent observations.The shallow structure of this region can offer a glimpse into the geometry of the fault,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arthquake hazard mitigation.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sedimentary structure of the Anninghe fault zone,two dense linear arrays with a station spacing of around 80 m were deployed across the fault.In this study,the H/V spectral ratio(HVSR),together with its peak frequency at each station site,was obtained by applying the Nakamura method.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the peak frequency behaves in high correlation with lithology and is controlled by topography.HVSR in foothills or regions with magmatic intrusion shows a single peak at about 2–3 Hz.In locations with abundant Quaternary sedimentation,such as Anninghe valleys and fracture zones,another low-frequency peak around 0.4 Hz can be noticed in HVSR.By using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the thickness of the sedimentary layer around the fault fracture zone is estimated to be 300–600 m.Furthermore,the sedimentary interface shows a downward dip to the east,possibly influenced by the east-west extrusion stress.Considering the resonance effect,buildings with 6–9 stories in the valley area of the Anninghe require additional attention in earthquake hazard prev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SR shallow structure Anninghe fault zone SEDIMENT earthquake hazard prevention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萍 孙文福 +2 位作者 苗春兰 高艳玲 邹向荣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9年第1期12-19,共8页
搜集1970-2007年东北地区Ms≥5.0深源和浅源震源机制解资料,结合地质构造,对中国东北地区区域应力场的特征进行研究。
关键词 深震 浅震 震源机制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The 2008 Nura Mw6.7 earthquake: A shallow rupture on the Main Pamir Thrust revealed by GPS and In SAR 被引量:4
16
作者 Qiao Xuejun Wang Qi +3 位作者 Yang Shaomin Li Jie Zou Rong Ding Kaihua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5年第2期91-100,共10页
The 2008 Nura Mw6.7 earthquake occurred in front of the Trans-Alai Range, central Asia. We presen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 measurements of its coseismic ground deformation that are available... The 2008 Nura Mw6.7 earthquake occurred in front of the Trans-Alai Range, central Asia. We presen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 measurements of its coseismic ground deformation that are available for a major earthquake in the region. Analysis of the InSAR data shows that the earthquake ruptured a secondary fault of the Main Pamir Thrust for about 20 kin. The fault plane striking N46~E and dipping 48~SE is dominated by thrust slip up to 3 m, most of which is confined to the uppermost 2-5 km of the crust, similar to the nearby 1974 MwT.0 Markansu earthquake. The elastic model of interseismic deformation constrained by GPS measurements suggests that the two earthquakes may have resulted from the failures of two high-angle reverse faults that are about 10 km apart and rooted in a locked dScollement at depths of 5-6 kin. The elastic strain is built up by a freely creeping decollement at about 16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low rupture Nura earthquake Main Pamir Thrust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radar (InSAR) Coseismic deformation Interseismic deformation Southern Tianshan
下载PDF
浅层地温强震前的异常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新来 张子广 王勤彩 《华北地震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9-17,共9页
浅层地温指地表至地下3.2m深处的地温。通过数十年浅层地温变化与强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指出了强地震发生前一段时间0.8m地温与地表温度的相关系数为历年同期最低值;0.8m、1.6m和3.2m地温连续6个月以上为正距平... 浅层地温指地表至地下3.2m深处的地温。通过数十年浅层地温变化与强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指出了强地震发生前一段时间0.8m地温与地表温度的相关系数为历年同期最低值;0.8m、1.6m和3.2m地温连续6个月以上为正距平,且平均距平值分别大于0.8、0.7和0.5即认为地温有升温异常;在此时段内地温有历年同期最大值或次大值;做半年尺度或以月为单位的0.8m地温、地表温度平均距平等值线图,等值线的分布圈闭相对升温中心,升温中心区域或其附近即为未来强地震的震中区。文中对1966年3月邢台地震、1976年7月唐山地震和1989年10月大同地震做了详细的地温异常变化分析,并对其异常升温机理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分析了降雨对浅层地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温异常 相关地震 唐山地震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工程物探在某住宅小区规划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殿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9-62,共4页
工程物探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勘察手段 ,辅以少量的钻探工作可以解决大量的工程勘察实际问题。本文以某住宅小区在规划勘察阶段采用工程物探勘查隐伏构造。论述了小区地质概况及浅层地震、电法勘察的物理前提 。
关键词 工程物探 浅层地震 测线布置 小区规划
下载PDF
渭河断裂咸阳段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田勤虎 段蕊 +2 位作者 李晓妮 卞菊梅 魏青珂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0-256,333,共7页
通过地貌追踪、浅层地震、钻孔联合剖面勘探及探槽开挖等,查明了渭河断裂咸阳段(杨家村—窑店)的展布和最新活动时代。结果表明,渭河断裂咸阳段从咸阳市北侧渭河阶地前缘陡坎通过,考虑到断裂在金家庄、东耳村一带存在一个左阶斜裂区,... 通过地貌追踪、浅层地震、钻孔联合剖面勘探及探槽开挖等,查明了渭河断裂咸阳段(杨家村—窑店)的展布和最新活动时代。结果表明,渭河断裂咸阳段从咸阳市北侧渭河阶地前缘陡坎通过,考虑到断裂在金家庄、东耳村一带存在一个左阶斜裂区,阶区宽约1 km,可将断裂分为东、西两段,即:杨家村—金家庄段和东耳村—窑店段。断裂总体走向NE,倾向S,倾角65°-75°,为同生正断层。程家村探槽显示断裂错断全新统黑垆土底界15 cm,该层底界14C测年结果为2 255 BP,顶界光释光(OSL)年龄测年结果为(3.7±0.41)ka,说明断裂在全新世有活动。渭河断裂咸阳段自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性逐渐减弱,全新世平均活动速率为0.04-0.12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断裂 浅层地震 钻孔联合剖面 探槽 全新世活动断裂
下载PDF
田庄断裂变形带的演化机制分析
20
作者 韩晓飞 史双双 +2 位作者 董斌 薛晓东 范雪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95-810,共16页
田庄断裂是山西太原盆地晚更新世活动明显的一条重要隐伏断裂。文中对田庄断裂浅层地震剖面进行了处理和解释,分析了多期断裂的时空分布特征,确定了中更新世以来最新一次走滑挤压活动的主断面F_(1-Q^(3)_(P))和拉张正断活动的主断面F_(2... 田庄断裂是山西太原盆地晚更新世活动明显的一条重要隐伏断裂。文中对田庄断裂浅层地震剖面进行了处理和解释,分析了多期断裂的时空分布特征,确定了中更新世以来最新一次走滑挤压活动的主断面F_(1-Q^(3)_(P))和拉张正断活动的主断面F_(2-Qh);结合断层气剖面确定前缘活动主断面F_(2-Qh)两侧外延30m为变形带范围,结合钻孔联合剖面和断层气剖面最终确定后缘活动主断面F_(1-Q^(3)_(P))两侧外延55m为变形带范围。同时,最终揭示了田庄断裂带主断层的位置变化和断裂带形成与扩展的演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带 浅层地震 断层气 钻孔联合剖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