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05
1
作者 汪军 陈虹 张舒心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4-377,共4页
目的 讨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组 1998年 10月~ 1999年 10月期间连续收治的 3 5 2例青光眼住院患者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 共... 目的 讨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组 1998年 10月~ 1999年 10月期间连续收治的 3 5 2例青光眼住院患者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 共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 495只眼 ,其中 117只眼发生浅前房 ,发生率为 2 3 64 %。小梁切除术为 19 2 % ( 15 /78) ,小梁切除术 +MMC为 3 2 %( 93 /2 91) ,青光眼联合白内障的三联手术为 7 1% ( 9/2 6)。浅前房发生在术后 1~ 7天 ,其中滤过过畅 3 6只眼 ( 3 0 77%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3 4只眼 ( 2 9 0 6% )、结膜瓣渗漏 2 7只眼 ( 2 3 0 8% )、恶性青光眼 15只眼 ( 12 8% )、恶性青光眼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3只眼 ( 2 5 6% )、脉络膜上腔出血 2只眼 ( 1 71% )。需要手术治疗的 3 5只眼 ,其余 82只眼仅通过保守治疗均能恢复前房。结论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 ,其常见原因是房水滤过过畅、结膜瓣渗漏及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以小梁切除术 +MMC的发生率最高 ,MMC不但能阻止滤过泡的纤维化 ,而且能使房水分泌减少。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滤过术 浅前房 手术并发症 处理方法
原文传递
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32
2
作者 汤晓东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7期3260-3262,共3页
目的评价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辽河油田总医院诊治的青光眼患者116例(128眼)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组(64眼)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组(64眼),患者分别行传统小梁切除术... 目的评价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辽河油田总医院诊治的青光眼患者116例(128眼)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组(64眼)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组(64眼),患者分别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眼压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组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组的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7.81%和21.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1,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眼压均得到有效控制,两组患者术前眼压及手术后1个月的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组患者的眼压显著地低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组(t=4.638,6.731,P<0.05);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功能性滤泡形成率显著地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地少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组(χ2=9.412,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其能有效地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在功能性滤泡形成和远期手术成功率方面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功能性滤过泡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与治疗 被引量:25
3
作者 赵宪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686-687,共2页
目的:分析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30例(272眼)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对发生浅前房40例(44眼)进行原因分析和治疗观察。结果:40例(44眼)浅前房主要原因为滤过功能过强和脉络膜脱离,浅前房按Spaeth... 目的:分析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30例(272眼)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对发生浅前房40例(44眼)进行原因分析和治疗观察。结果:40例(44眼)浅前房主要原因为滤过功能过强和脉络膜脱离,浅前房按Spaeth法分级,浅Ⅰ度30例(32眼)、浅Ⅱ度6例(6眼)、浅Ⅲ度4例(6眼)。结论:针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可达到恢复前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原因 治疗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21
4
作者 谢秋霞 齐慧芳 +1 位作者 华山 蔡惠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5-117,共3页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9-03/2021-04期间收治的实施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的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9-03/2021-04期间收治的实施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的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9例34眼,观察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房角形态、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并分析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前与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具有差异(Z=-5.126,P<0.01)。术后1d,1wk,1mo眼压分别为16.72±2.12、13.73±1.68、12.87±3.54mmHg,与术前眼压28.67±4.13mmHg比较有差异(均P<0.01)。房角镜检查术后1mo的房角黏连范围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t=21.32,P<0.01),术后1mo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及小梁虹膜夹角均显著大于术前(t=-3.37、-3.68、-5.61,均P<0.01)。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中央角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中术后均未出现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满意度高。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时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白内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浅前房 房角分离术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预防和处理 被引量:20
5
作者 孙叙清 张磊 +3 位作者 杜刚 罗丰年 戴青 黄金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642-644,共3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浅前房的发生、发展和预防处理。方法:回顾性研究了我院过去102例(112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4例(6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11眼),开角型青光眼26例(29眼),继发性青光眼5例(5眼)的治疗经过。结果:112眼...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浅前房的发生、发展和预防处理。方法:回顾性研究了我院过去102例(112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4例(6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11眼),开角型青光眼26例(29眼),继发性青光眼5例(5眼)的治疗经过。结果:112眼中术后24h有77眼前房形成,占68.8%,发生I型浅前房23眼,II型9眼,III型3眼,共占32.2%,其中5眼分别于术后2~4d变浅。荧光素试验发现结膜切口渗漏者3眼,有较明显睫状体脉络膜脱离5眼,小眼球并发晶状体膨胀2眼,恶性青光眼1眼,均经相应处理后前房恢复。结论: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浅前房的发生率是较高的,但只要加强手术前后的治疗处理,术中仔细操作,多数浅前房是可以预防的,即使发生了浅前房只要处理及时和恰当,预后也是良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滤过术 浅前房 预防 处理 治疗
下载PDF
复合式和常规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6
作者 廖萱 兰长骏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98-700,共3页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情况。方法青光眼120例142眼随机分为两组。复合式手术组(A组)60例74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增加可拆除的调节缝线及术中应用5-FU;对照组(B组)60例68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情况。方法青光眼120例142眼随机分为两组。复合式手术组(A组)60例74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增加可拆除的调节缝线及术中应用5-FU;对照组(B组)60例68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前房形成和眼压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浅前房发生率A组为6.76%(5眼),B组为35.29%(24眼),二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原因以滤过过强、脉络膜脱离为多见。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迅速恢复和维持术后前房深度,有效减少术后浅前房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下载PDF
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静 蒋莹 +2 位作者 文玉民 揭静 秦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819-82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我院选择2006-05/2011-09青光眼患者300例384眼随机分为观察组160例200眼与对照组140例184眼,分别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并随访1a。结果:所有手术...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我院选择2006-05/2011-09青光眼患者300例384眼随机分为观察组160例200眼与对照组140例184眼,分别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并随访1a。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1wk观察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对照组(传统小梁切除术)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7.5%和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0.0%明显高与对照组的65.2%(P<0.05);术后1a,观察组和对照组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分别为86.0%和63.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和远期手术成功率方面疗效显著,且并发症低,适用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功能性滤过泡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后持续性浅前房的发生与眼解剖因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含军 熊新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1-382,385,共3页
目的探讨部分眼解剖因素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持续性浅前房之间的关系。方法术前A超测量拟接受小梁切除手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4例(24眼)的中央前房深度(D)、晶状体厚度(L)和眼轴长度(A),并计算中央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的积与晶... 目的探讨部分眼解剖因素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持续性浅前房之间的关系。方法术前A超测量拟接受小梁切除手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4例(24眼)的中央前房深度(D)、晶状体厚度(L)和眼轴长度(A),并计算中央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的积与晶状体厚度的比值(D.A/L)。根据Spaeth分类法和术后浅前房的形成时间进行分组,如患者Ⅲ度浅前房持续1d以上,Ⅱ度浅前房持续5~7d以上需手术介入者,归入浅前房组(10例10眼);其他患者术后浅前房在7d内恢复正常者则归入正常组(14例14眼),统计分析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眼轴长度:浅前房组(20.90±0.98)mm较正常组(22.43±0.95)mm短,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中央前房深度:浅前房组(2.51±0.33)mm较正常组(2.28±0.18)mm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晶状体厚度:浅前房组(4.52±0.38)mm较正常组(4.90±0.30)mm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参数D.A/L分别为:浅前房组(11.74±2.33)mm和正常组(10.44±0.9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轴短可能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持续性浅前房的发生有关,提示术前进行眼轴长度测量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前房深度 晶状体厚度 眼轴长度
下载PDF
可拆除缝线技术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冯梅艳 潘岳松 +2 位作者 梁远波 孙霞 王宁利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评价传统小梁切除术和术中应用可拆除缝线技术在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提高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及提高长期眼压控制方面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1~2007)、OVID(1971~2007)、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1971~2007)和中国知网... 目的评价传统小梁切除术和术中应用可拆除缝线技术在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提高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及提高长期眼压控制方面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1~2007)、OVID(1971~2007)、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1971~2007)和中国知网(CNKI,1971~2007),收集有关可拆除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交叉核对,而后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RCT,341只眼。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术中应用可拆除缝线技术可明显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RD=–0.23,95%CI(–0.31,–0.14),P<0.00001];提高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RD=–0.15,95%CI(–0.27,–0.02),P=0.02];但在长期眼压控制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3,95%CI(–0.37,0.10),P=0.27]。结论现有资料表明可拆除缝线可以降低浅前房的发生率,提高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但对长期眼压的控制并不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目的评价传统小梁切除术和术中应用可拆除缝线技术在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提高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及提高长期眼压控制方面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1~2007)、OVID(1971~2007)、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1971~2007)和中国知网(CNKI,1971~2007),收集有关可拆除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交叉核对,而后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RCT,341只眼。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术中应用可拆除缝线技术可明显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RD=–0.23,95%CI(–0.31,–0.14),P<0.00001];提高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RD=–0.15,95%CI(–0.27,–0.02),P=0.02];但在长期眼压控制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3,95%CI(–0.37,0.10),P=0.27]。结论现有资料表明可拆除缝线可以降低浅前房的发生率,提高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但对长期眼压的控制并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可拆除缝线 浅前房 滤过泡 长期眼压控制 META分析
下载PDF
伴有浅前房的白内障行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疗效 被引量:14
10
作者 潘雪峰 翁铭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102-1105,共4页
目的:探讨浅前房伴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02/2015-07在我院行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浅前房伴白内障患者65例65眼,分为轻度浅前房组及高危浅前房组,... 目的:探讨浅前房伴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02/2015-07在我院行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浅前房伴白内障患者65例65眼,分为轻度浅前房组及高危浅前房组,观察手术前后各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CACD)、房角开放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分析。结果:轻度浅前房组34眼中,术后29眼视力提高,4眼视力稳定;1眼视力下降。高危浅前房组31眼中,术后16眼视力较前提高,10眼视力稳定,5眼视力下降,轻度浅前房组患眼视力预后好于高危浅前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6,P<0.05)。轻度浅前房与高危浅前房组术后平均眼压均呈降低趋势,前者平均眼压降低5.71±2.07mmH g,后者则减少9.77±4.04mmH g,两组间增加幅度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5.02,P=0.000)。轻度浅前房与高危浅前房组术后CACD均呈明显增加,前者CACD平均增加1.37±0.38mm,后者则增加1.67±0.43 mm,两组间增加幅度差异亦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3.04,P=0.003)。术前患眼nAOD500平均值为200.57±33.74μm;术后1d,1、3mo时nAOD500依次为346.62±101.37、410.75±137.48、398.69±122.28μm,均较术前nAOD500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203.75,P<0.01),而颞侧、上方、下方的AOD500均呈现类似的趋势。65眼中,并发症依次为角膜水肿5眼、一过性眼压升高2眼、后囊膜混浊4眼,后囊膜破裂1眼。结论:微切口白内障手术适用于轻度及高危浅前房伴白内障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改善视力预后,降低眼压,加深中央前房深度,并开放房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切口白内障手术 浅前房 眼压 房角开放距离 并发症
下载PDF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朱晓宇 胡小曼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637-638,共2页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不同类型青光眼43例65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15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本组43例65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15眼,占23%。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是术前高眼压和眼...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不同类型青光眼43例65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15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本组43例65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15眼,占23%。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是术前高眼压和眼部炎症反应。经过保守或手术综合治疗,均在术后7~15d内前房逐渐形成,随访3~30mo,眼压控制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降压效果肯定,但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应术前注意控制眼压,减轻炎症反应,手术操作准确,可减轻浅前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前房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下载PDF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洪梅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1-192,共2页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不同类型青光眼50例67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20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统计。结果本组67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20眼,占29.85%。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是术前高眼压和眼部炎症...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不同类型青光眼50例67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20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统计。结果本组67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20眼,占29.85%。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是术前高眼压和眼部炎症反应。经过非手术综合治疗,均在术后7~15天前房逐渐形成,随访3~30月,眼压控制理想,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降压效果肯定,但浅前房发生率高,注意术前降眼压,减轻炎症反应,术中操作准确,可减少浅前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前房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浅前房的原因识别及相关处理 被引量:12
13
作者 钱韶红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6年第3期156-159,共4页
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大多数浅前房可自行或通过非手术方法缓解,必要时需行手术处理。本文就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相关处理进行阐述。
关键词 青光眼 滤过术 并发症 浅前房 治疗
下载PDF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君 张雪梅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手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透明质酸钠在治疗持续性前房不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青光眼手术104例(142眼)发生浅前房54例(58眼,占40.85%)的发生时间、类型及处理方法,分析各类型青光眼和手术方式对术后浅前房的影响。结... 目的探讨青光眼手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透明质酸钠在治疗持续性前房不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青光眼手术104例(142眼)发生浅前房54例(58眼,占40.85%)的发生时间、类型及处理方法,分析各类型青光眼和手术方式对术后浅前房的影响。结果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58眼发生率为40.85%(58/142)。其中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率较高达57.89%(44/77)。按浅前房的原因分析,房水滤过过强者32眼(55.17%);结膜瓣渗漏7眼(12.07%);脉络脉脱离者5眼(8.62%)。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其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大多数浅前房可行非手术治疗,透明质酸钠在前房重建中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浅前房 并发症 治疗 透明质酸钠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在抗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君 张雪梅 刘勤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5期367-368,共2页
目的探讨在小梁切除术结束时向前房注透明质酸钠,以降低术后眼压和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29例(3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手术结束时前房注透明质酸钠形成正常前房。对照组32例(3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目的探讨在小梁切除术结束时向前房注透明质酸钠,以降低术后眼压和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29例(3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手术结束时前房注透明质酸钠形成正常前房。对照组32例(3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手术结束时前房未注透明质酸钠。结果观察组术后浅前房4眼,占12.50%;对照组术后浅前房16眼,占47.05%,2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术后眼压被控制正常范围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结束时,前房注透明质酸钠,可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并且眼压控制效果与前房未注透明质酸钠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钠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下载PDF
跨晶状体压力差与睫状体阻滞 —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机制思考 被引量:11
16
作者 梁远波 林海双 +5 位作者 张绍丹 刘成坛 许淑霞 乐融融 解彦茜 李国星 《眼科》 CAS 2021年第2期89-96,共8页
闭角型青光眼是造成国人不可逆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浅前房和窄房角是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学基础及主要危险因素。基于对当前闭角型青光眼机制学说的总结以及临床实践中的思考,笔者提出“跨晶状体压力差与睫状体阻滞”假说。晶状体与睫状... 闭角型青光眼是造成国人不可逆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浅前房和窄房角是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学基础及主要危险因素。基于对当前闭角型青光眼机制学说的总结以及临床实践中的思考,笔者提出“跨晶状体压力差与睫状体阻滞”假说。晶状体与睫状体之间存在的房水流体力学阻滞即睫状体阻滞,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跨晶状体前后的压力差,其推动晶状体前移,进而导致中央及周边前房变浅;中央前房变浅增加瞳孔阻滞力,造成虹膜膨隆,房角变窄甚至关闭,影响房水流出。临床上通过解除睫状体阻滞,消除跨晶状体压力差,从而增加中央前房深度,可能为闭角型青光眼的防治带来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浅前房 窄房角 跨晶状体压力差 睫状体阻滞
原文传递
合并浅前房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庆一 孙红 张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浅前房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06/2016-10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浅前房患者38例38眼,根据中央前房深度:轻度浅前房(2~2.5mm)23眼,高危浅前房(<2.0mm)15眼。收集同时期正常... 目的:探讨合并浅前房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06/2016-10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浅前房患者38例38眼,根据中央前房深度:轻度浅前房(2~2.5mm)23眼,高危浅前房(<2.0mm)15眼。收集同时期正常前房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8例38眼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由同一位眼科医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随访3mo,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均比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眼压比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前房深度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两组间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前房深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浅前房组发生后囊膜破裂1眼、悬韧带断裂1眼。正常前房组无后囊膜破裂,悬韧带断裂发生。术后浅前房组发生角膜水肿10眼,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为26%。正常前房组角膜水肿3眼,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为8%。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浅前房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应及时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术前准确评估,术中仔细操作,可使患者术后视力提高,前房深度加深,超声乳化术治疗合并浅前房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前房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 超声乳化术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熊茂传 邓宏嫄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67-769,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或无前房的常见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985年1月~2005年12月438例(572眼)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572眼中发生浅前房及无前房140眼(24.48%)。最常见原因... 目的探讨引起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或无前房的常见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985年1月~2005年12月438例(572眼)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572眼中发生浅前房及无前房140眼(24.48%)。最常见原因是房水滤过过畅,结膜瓣渗漏及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其中108眼经保守治疗即可恢复,32眼需手术治疗。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浅前房 并发症
下载PDF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朱瑞 赵志和 +1 位作者 李岩 戴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704-705,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和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60例18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和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治疗观察。结果:患者160例187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发...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和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60例18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和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治疗观察。结果:患者160例187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33眼,发生率为17.65%,其中1眼发生脉络膜脱离,经保守治疗治愈。在160例小梁切除术中,我科开展了5例6眼术毕向前房内注入适量透明质酸钠以预防术后浅前房,其中1例双眼发生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右眼发生广泛后弹力层脱离经前房注气3次治愈,左眼脱离范围小于1/3未做处理。结论: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时,手术要轻巧,操作要精细,以减少或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
下载PDF
粘弹剂在青光眼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小慧 周莉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32-233,共2页
目的:探讨粘弹剂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34例36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粘弹剂后的术后效果,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粘弹剂,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6%,对照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42%。结论... 目的:探讨粘弹剂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34例36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粘弹剂后的术后效果,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粘弹剂,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6%,对照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42%。结论:粘弹剂应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手术 粘弹剂 浅前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