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5篇文章
< 1 2 1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荷载下边坡滑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平 吴德伦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80-86,共7页
为了较为真实地反映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真实行为,本文对岩石边坡问题作了简化模型的振动台动力试验。对于模型的夹层效应,空间作用,荷载的频幅特性与历时特性等都作了较为全面的试验研究。提出了边坡动力残余位移的累积计算公式。将... 为了较为真实地反映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真实行为,本文对岩石边坡问题作了简化模型的振动台动力试验。对于模型的夹层效应,空间作用,荷载的频幅特性与历时特性等都作了较为全面的试验研究。提出了边坡动力残余位移的累积计算公式。将试验结果与本文提出的本构预测相比较,表明二者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动力试验 岩体 边坡 位移 节理 动荷载
下载PDF
强震作用下层状岩质斜坡破坏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邹威 许强 +2 位作者 刘汉香 陈龙 王龙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3-149,共7页
以"5.12"汶川地震背景为基础,对不同岩性组合水平层状岩质边坡进行了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文中介绍了振动台试验过程,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察处理分析,考察了边坡的破坏现象特征、变形破坏模式。实验结果表明,地震力作用下... 以"5.12"汶川地震背景为基础,对不同岩性组合水平层状岩质边坡进行了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文中介绍了振动台试验过程,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察处理分析,考察了边坡的破坏现象特征、变形破坏模式。实验结果表明,地震力作用下边坡的变形破坏程度、特征以及稳定性不仅与地震波的类型、加载方向、频率、振幅有关,同时还受边坡的岩体性质、高程、微地貌、结构面等地质因素控制,对于同一岩性组合边坡,在同种地震波和等振幅作用下,合成向ZX向、X向和Z向激振对边坡的破坏性依次增强;在等振幅和激振方向下,正弦波15Hz、10Hz和天然地震波对边坡的破坏性依次减弱;随着振幅增加,各种地震波对边坡的破坏程度加剧。水平层状岩质边坡破坏主要发生在顶部尤其是靠近坡肩部位,其破坏受层面控制。在地震作用下呈拉裂-剪切-滑移式破坏。在相同地震波作用下,上软下硬边坡先于上硬下软边坡破坏,大振幅作用时顶层岩体震碎呈散体状滑落,形成滑坡;而上硬下软边坡破坏主要是岩层后缘拉裂后整体剪切错动,最终形成崩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 岩质斜坡 边坡工程 边坡稳定性 物理模拟
下载PDF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运行对周围场地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必灯 郭迅 +2 位作者 周洋 王伟 于淼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12-218,共7页
随着地震模拟振动台数量越来越多,其运行对环境的振动影响受到极大关注。通过现场实测和分析,深入探讨了振动台运行对周围场地的振动影响,结果表明:如果将振动台基础简化为单自由度质点-弹簧-阻尼模型,地基土提供弹性力和阻尼,振动台的... 随着地震模拟振动台数量越来越多,其运行对环境的振动影响受到极大关注。通过现场实测和分析,深入探讨了振动台运行对周围场地的振动影响,结果表明:如果将振动台基础简化为单自由度质点-弹簧-阻尼模型,地基土提供弹性力和阻尼,振动台的运行视为施加于基础的动力荷载,由此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基本吻合。通过扫频试验获取了基础振动幅频响应曲线并进而确定了基础自振频率。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当振动台台面产生峰值为1.5 g加速度时,基础及实验室内地面加速度最大值仅有5 gal,不及台面的0.4%;振动从基础向周边场地传播按指数规律衰减,一般不会对周围建筑安全和人员舒适性造成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模拟振动台 振动影响 质点-弹簧-阻尼模型 衰减规律
下载PDF
云南铁锰矿选矿试验 被引量:6
4
作者 师伟红 杨波 +2 位作者 刘守信 杜淑华 田锋 《矿冶》 CAS 2007年第1期30-34,共5页
本文主要针对云南某铁锰矿的贫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并与该矿的富矿的选别效果进行了对比。在选矿试验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贫、富矿处理的原则:贫铁锰矿可生产中矿;对于富矿的选别,采用粗磨跳汰-摇床的技术方案,得到的锰精矿品位为40.4... 本文主要针对云南某铁锰矿的贫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并与该矿的富矿的选别效果进行了对比。在选矿试验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贫、富矿处理的原则:贫铁锰矿可生产中矿;对于富矿的选别,采用粗磨跳汰-摇床的技术方案,得到的锰精矿品位为40.41%,回收率为70.92%的选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别效果 铁锰矿 跳汰 摇床
下载PDF
液化砂土地基刚度恢复过程的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5
5
作者 叶斌 叶冠林 张锋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77-882,共6页
地震来临时,饱和砂土地基在强烈的地面运动作用下可能发生液化现象,导致土体散失刚度和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当地震停止后,伴随着超孔隙水压的消散和有效应力的增加,地基的刚度又会逐渐恢复。本文针对液化地基的刚度恢复过程进行了振动台... 地震来临时,饱和砂土地基在强烈的地面运动作用下可能发生液化现象,导致土体散失刚度和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当地震停止后,伴随着超孔隙水压的消散和有效应力的增加,地基的刚度又会逐渐恢复。本文针对液化地基的刚度恢复过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首先通过振动加载使砂土地基液化,然后在振动停止后通过锤击振动台底板在地基内部产生剪切波,并通过测量剪切波速的变化获得土体剪切模量的变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地基内部的刚度恢复过程与超孔隙水压的消散过程及有效应力的增长过程完全同步,并且剪切模量的增长与有效应力的增加呈现良好线性关系。本研究利用相同的输入波对同一地基进行了三次连续加载,发现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加,模型地基液化后的刚度恢复过程也逐步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 振动台 砂土地基 刚度恢复 剪切波
原文传递
Numerical analysis on seismic response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articulated pile−structure system in a liquefiable site from shaking-table experiments
6
作者 Pengfei DOU Hao LIU +3 位作者 Chengshun XU Jinting WANG Yilong SUN Xiuli DU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4年第7期1117-1133,共17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eismic response and failure mode of a pile-structure system in a liquefiable site by employing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shaking-table results of a soil-pile-structur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eismic response and failure mode of a pile-structure system in a liquefiable site by employing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shaking-table results of a soil-pile-structure dynamic system.The pile and soil responses obtained from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agreed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slopes of the dynamic shear-stress-shear-strain hysteretic curve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also exhibited a decreasing trend,indicating that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soil in all parts of the foundation decreased.The peak acceleration of the soil and pile was not clearly amplified in the saturated sand layer but appeared to be amplified in the top part.The maximum bending moments appear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parts of the pile shaft;however,the shear forces at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s were not large.It can be observed from the deformation mode of the pile-group foundation that a typical bending failure is caused by an excessive bending moment in the middle of the pile shaft if the link between the pile top and cap is articulated,and sufficien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bending failure in the middle of the pile sha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simulation soil liquefaction pile foundation shaking-table experiment seismic responses failure model
原文传递
中性点电抗器抗震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荣 王革鹏 郭家元 《变压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53,共5页
本文中作者对中性点电抗器建立了三维模型,对其进行了抗震分析,并对中性点电抗器进行了振动台试验,测试了电抗器本体及套管、储油柜的动态特性及地震响应。
关键词 中性点电抗器 抗震分析 振动台
下载PDF
某钒钛磁铁矿尾矿回收钛和磷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徐之帅 张晋霞 谢珺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3年第4期33-36,共4页
某钒钛磁铁矿选铁尾矿中含TiO27.14%、P2O51.92%,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进行了从该尾矿中回收钛和磷的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强磁—摇床提钛以及尾矿浮选选磷工艺后,最终可以获得产率为21.99%、TiO2品位为24.45%、回收率为74.... 某钒钛磁铁矿选铁尾矿中含TiO27.14%、P2O51.92%,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进行了从该尾矿中回收钛和磷的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强磁—摇床提钛以及尾矿浮选选磷工艺后,最终可以获得产率为21.99%、TiO2品位为24.45%、回收率为74.16%的粗钛精矿以及产率为3.43%、P2O5品位为38.48%、回收率为68.81%的磷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强磁 摇床 粗钛精矿
下载PDF
FPS隔震体系振动台试验与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 被引量:50
9
作者 杨林 常永平 +1 位作者 周锡元 闫维明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72,共7页
设计制作了一种摩擦摆隔震支座,并将其置于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完成了一6层单跨钢框架摩擦摆隔震体系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针对不同场地从模型振动台试验和有限元计算两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研究,并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结... 设计制作了一种摩擦摆隔震支座,并将其置于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完成了一6层单跨钢框架摩擦摆隔震体系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针对不同场地从模型振动台试验和有限元计算两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研究,并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吻合较好,摩擦摆隔震装置能够有效的延长上部结构的自振周期,限制隔震层过大位移,同时具有自动回位的功能,有效减少了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隔震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 摩擦摆 振动台试验 有限元分析 减震效果
原文传递
长大隧道地震响应分析与试验方法新进展 被引量:36
10
作者 禹海涛 袁勇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35,共17页
隧道抗震研究是当今地下工程防灾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在隧道发展建设规模化、结构空间尺度大型化和局部节点构造形式复杂化的新形势下,针对长大隧道抗震研究所面临的纵向抗震设计理论、大规模地震响应分析方法、非一致地震激... 隧道抗震研究是当今地下工程防灾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在隧道发展建设规模化、结构空间尺度大型化和局部节点构造形式复杂化的新形势下,针对长大隧道抗震研究所面临的纵向抗震设计理论、大规模地震响应分析方法、非一致地震激励效应等科学难题,在分析国内外隧道抗震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聚焦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需求,系统阐述长大隧道地震响应分析与试验方法新进展。介绍面向长大隧道纵向抗震设计的几种简化分析模型,推导任意动载作用下长大隧道纵向动力响应解析解,退化出行波效应下长大隧道纵向响应的理论解,直观地给出各参数之间相互关联的解析表达,并基于多质点-弹簧-梁模型进一步提出面向长大隧道纵向抗震设计的快速简化分析方法;建立长大隧道-地层大规模地震响应模拟的多尺度动力耦合分析方法,同时获得隧道-地层的整体宏观响应与隧道各组件细观动态演化,且不需要任何附加过滤和阻尼即可有效消除宏-细观多尺度界面的高频波虚假反射;提出长大隧道多点非一致激励振动台模型试验方法,推导模拟基岩面多个离散输入与连续输入的关联性,研制节段型模型箱及其联动装置,构建振动台阵多个独立台面分区多点输入的非一致激励隧道地震试验平台。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等实际重大工程为应用案例,阐述所建立长大隧道非一致地震响应分析原理和试验方法的适用性。最后介绍隧道关键节点的减震控制方法。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长大隧道纵向抗震设计和分析的发展水平,同时也为今后抗震工作的研究重点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震响应 综述 动力分析 振动台试验 减震控制
原文传递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近场脉冲型地震作用下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唐玉红 张敏政 戴君武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46,共6页
选择了集集地震中三条含有大脉冲的脉冲型近场地震记录,并截取其加速度峰值所在的脉冲及相邻两个脉冲部分形成新的记录,将其作为地震输入,对两个完全相同的钢筋混凝土模型进行振动台台模拟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两个模型的宏... 选择了集集地震中三条含有大脉冲的脉冲型近场地震记录,并截取其加速度峰值所在的脉冲及相邻两个脉冲部分形成新的记录,将其作为地震输入,对两个完全相同的钢筋混凝土模型进行振动台台模拟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两个模型的宏观破坏、模态、顶层位移,得出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会引起钢筋混凝土结构严重的破坏,截取的主震脉冲时程对结构的影响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等同于整幅地震动时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模型 近场脉冲地震动 振动台模拟试验
下载PDF
复杂高层建筑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9
12
作者 季静 赵书宁 +1 位作者 韩小雷 郑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3-89,共7页
某49层商住楼采用带转换层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住宅平面主轴与裙房平面主轴相差45,°导致结构采用主次梁转换,其多项指标超限.为了检验该复杂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采用1∶20的比例制作了缩尺模型,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三向六自由... 某49层商住楼采用带转换层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住宅平面主轴与裙房平面主轴相差45,°导致结构采用主次梁转换,其多项指标超限.为了检验该复杂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采用1∶20的比例制作了缩尺模型,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三向六自由度大型模拟地震振动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了模型结构的自振特性、阻尼比、地震反应特征、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并分析了原型结构的地震反应.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在7度、8度大震作用下均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文中还指出了该结构的薄弱部位,并对结构设计提出了改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复杂结构 模拟地震 振动台试验 转换层结构
下载PDF
路基地震峰值加速度响应特性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邱长林 张庆建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8-783,共6页
在采用拟静力法分析公路路基抗震稳定时,需要考虑路基对地震加速度产生动力放大效果的影响。为了研究该放大效果,针对填方路基在强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设计并完成了1∶20比尺的路基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输入不同类型、幅值、频... 在采用拟静力法分析公路路基抗震稳定时,需要考虑路基对地震加速度产生动力放大效果的影响。为了研究该放大效果,针对填方路基在强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设计并完成了1∶20比尺的路基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输入不同类型、幅值、频率的地震波激励,研究地震作用下路基模型边坡地震峰值加速度的放大系数。试验结果表明,路基边坡对输入的水平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而对竖向地震波的放大作用不明显。沿路基高程向上,水平地震波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呈现波动,且坡面的放大系数大于路基内部的放大系数。在不同类型、不同振幅和不同频率的地震波作用下,路基地震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具有明显的差异。试验结果可为确定路基抗震稳定设计的动力荷载提供相应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 抗震稳定 峰值加速度 放大系数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受相邻上部结构影响的隧道-土体系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延涛 田野 +1 位作者 宗金辉 马国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3-241,259,共10页
为了研究在上部结构存在下隧道与土体的地震响应规律,以地表建筑结构和地下上下平行隧道体系为背景,在软土场地上进行了隧道-土-相邻上部结构体系振动台试验。先介绍了整体试验的概况,包括振动台性能和模型材料,模型各物理量的动力相似... 为了研究在上部结构存在下隧道与土体的地震响应规律,以地表建筑结构和地下上下平行隧道体系为背景,在软土场地上进行了隧道-土-相邻上部结构体系振动台试验。先介绍了整体试验的概况,包括振动台性能和模型材料,模型各物理量的动力相似关系,模型结构的尺寸,并参照已有研究选定了模型箱内部的边界条件,模型中传感器的位置以及适合该场地的地震波和加载制度。然后,分别从加速度和变形两方面对上下平行隧道与土的地震响应进行分析。在上部结构存在条件下,试验数据表明:①土体加速度峰值沿深度整体自下而上增大,隧道上部土体的加速度增大明显,随着输入加速度峰值的增大,土体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减小;②在地震波作用下,上隧道的加速度反应大于下隧道,且上隧道的拱腰、拱脚部分与下隧道的拱肩、拱脚部分应变峰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土-相邻上部结构体系 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 应变
下载PDF
含泥化夹层反倾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大型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10
15
作者 范刚 张建经 付晓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2-427,共6页
针对含泥化夹层反倾岩质边坡制作相似比为1∶30的试验模型进行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泥化夹层饱水前(天然含水状态)和饱水状态下边坡的加速度和位移响应规律,探讨边坡的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泥化夹层饱水后坡面水平向加速度放大系数小... 针对含泥化夹层反倾岩质边坡制作相似比为1∶30的试验模型进行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泥化夹层饱水前(天然含水状态)和饱水状态下边坡的加速度和位移响应规律,探讨边坡的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泥化夹层饱水后坡面水平向加速度放大系数小于饱水前;泥化夹层饱水前和饱水后随着相对高度的增加,坡面水平向加速度放大系数呈现非线性增加的趋势,其整体上大于坡体内部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坡面位移从下至上在泥化夹层饱水前,呈现出非线性增长特性;饱水后位移呈先增大后减小,临近坡肩处坡面最大,坡面呈现鼓出形态。泥化夹层饱水前,在幅值为0.3g的地震波作用下坡体仅出现坡肩局部掉块;饱水后,输入地震动幅值≥0.4g时,坡体先出现坡肩的局部掉块,随后坡体沿中上部的饱和泥化夹层滑动剪出,与此同时,坡体中上部出现纵向裂隙并与水平裂隙贯通,坡顶被震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化夹层 反倾边坡 大型振动台 放大系数 位移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结构振动模糊控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微敬 欧进萍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6-411,共6页
模糊控制是结构主动控制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控制算法,但在模糊规则的确定上常带有经验性。近年兴起的粗糙集理论能有效分析和处理大量经验数据,从中发现隐含知识,揭示潜在的规律。本文提出将模糊推理与粗糙集理论结合起来、利用粗糙集理... 模糊控制是结构主动控制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控制算法,但在模糊规则的确定上常带有经验性。近年兴起的粗糙集理论能有效分析和处理大量经验数据,从中发现隐含知识,揭示潜在的规律。本文提出将模糊推理与粗糙集理论结合起来、利用粗糙集理论提取模糊规则进行结构模糊振动控制的方法。通过对一个顶层作用有AM D装置的1:4五层钢框架模型结构的模糊控制仿真分析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证实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试验研究也展示了模糊控制具有鲁棒性好、反馈量少的优点,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 模糊逻辑 粗糙集 仿真分析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结构连续倒塌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凯 蒋瓅 +3 位作者 瞿革 吕西林 王鹏 杨梓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83-90,共8页
该文基于显式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结构静力加载试验和振动台试验,对单榀框架结构、高层空间框架结构以及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在静力及动力荷载下的倒塌机制进行研究,分别从受力原理、破坏机制、失效顺序及范围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 该文基于显式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结构静力加载试验和振动台试验,对单榀框架结构、高层空间框架结构以及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在静力及动力荷载下的倒塌机制进行研究,分别从受力原理、破坏机制、失效顺序及范围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失效柱处梁的变形、梁端局部受压区单元失效、关键构件底部钢筋应力时程、结构倒塌整体变形以及局部破坏等情况,对结构在倒塌过程中的"悬链线机制"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同时,对此类结构的抗倒塌设计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倒塌机制 显示动力学 LS-DYNA 静力加载试验 振动台试验 动力非线性分析
原文传递
建筑结构半主动控制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亚东 何玉敖 黄金枝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15,共6页
本文讨论了作者进行的建筑结构半主动振动控制试验,用以检验主动变刚度/阻尼(AVS/D)控制系统犤6犦及瞬时最优半主动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试验结果表明:对比于对应的被动控制方式,AVS/D半主动控制系统不但能有效地控制结构在地震... 本文讨论了作者进行的建筑结构半主动振动控制试验,用以检验主动变刚度/阻尼(AVS/D)控制系统犤6犦及瞬时最优半主动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试验结果表明:对比于对应的被动控制方式,AVS/D半主动控制系统不但能有效地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而且克服了其它半主动控制系统存在的负面控制影响,对不同地震激励具有很强的控制鲁棒性,而且实现简单、易行,从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应用于工程实际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半主动控制 振动台 试验
原文传递
土质边坡地震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沈建 陈新民 魏平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46,共7页
土质边坡地震稳定性研究方法主要有稳定安全系数法、地震永久变形法、模型试验法和数值模拟法四种。对这四种方法,并主要对基于概率理论的地震永久变形简化耦合算法(Bray-Travasarou法(2007))和振动台模型试验法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内容和... 土质边坡地震稳定性研究方法主要有稳定安全系数法、地震永久变形法、模型试验法和数值模拟法四种。对这四种方法,并主要对基于概率理论的地震永久变形简化耦合算法(Bray-Travasarou法(2007))和振动台模型试验法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内容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方法的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 土质边坡 地震稳定性 地震永久变形 Newmark滑块法 振动台模型试验 FLAC
下载PDF
模型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减振控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微敬 田石柱 欧进萍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5-131,共7页
在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性能试验基础上,利用MTS793系列软件平台,对安装有两种不同型号磁流变阻尼器的五层钢框架模型结构进行了地震模拟振动台减振控制试验,控制策略包括两种被动控制和基于有限传感器的H∞静态输出反馈控制方法的半主动控... 在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性能试验基础上,利用MTS793系列软件平台,对安装有两种不同型号磁流变阻尼器的五层钢框架模型结构进行了地震模拟振动台减振控制试验,控制策略包括两种被动控制和基于有限传感器的H∞静态输出反馈控制方法的半主动控制。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磁流变阻尼系统的被动控制与半主动控制均可以有效减小地震作用下模型结构的位移反应和绝对加速度反应;当磁流变阻尼控制Passive-off提供的阻尼力过大时,Passive-on只起着刚性支撑的作用;当磁流变阻尼控制Passive-off提供的阻尼力较小时,Passive-on的控制效果要好于Passive-off;半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比,优势并不明显。指出了磁流变阻尼器与模型相匹配的重要性,在工程应用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控制 磁流变阻尼器 振动台试验 模型结构 H∞静态输出反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