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以顿代步”的理论商榷——莎剧诗体汉译两个片段的形式分析 |
张军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
2014 |
2
|
|
2
|
晚清上海舞台的莎士比亚剧作及其意义新探(1860-1891) |
李云
|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1
|
|
3
|
从莎剧改编看戏剧与电影的融合和界限 |
徐红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
2008 |
1
|
|
4
|
接受与影响——朱译莎剧的经典化之路 |
朱安博
杨艺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8 |
2
|
|
5
|
莎士比亚戏剧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 |
胡开宝
邹颂兵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9
|
|
6
|
爱国主义与文化传播的使命意识——杰出翻译家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探微 |
李伟民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9
|
|
7
|
基于语料库的莎剧汉译本中AABB式叠词应用的研究 |
孟令子
胡开宝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1
|
|
8
|
赞助者影响与两位莎剧译者的文化取向 |
贺显斌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16
|
|
9
|
论朱生豪的诗词创作与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之关系 |
李伟民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9 |
17
|
|
10
|
比较文学视野观照下的莎士比亚研究 |
李伟民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11
|
莎剧中的话语标记及其翻译 |
王瑞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12
|
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汉译本中“使”字句应用的研究 |
胡开宝
崔薇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1
|
|
13
|
莎剧中的通感修辞及其汉译研究——以《哈姆莱特》和《李尔王》为例 |
谢世坚
罗丽丽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7
|
|
14
|
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汉译本范化特征研究 |
汪晓莉
李晓倩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15
|
隐喻认知视角下莎剧中颜色词的修辞研究 |
谢世坚
唐小宁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
2015 |
5
|
|
16
|
莎剧中的称谓语及其翻译 |
谢世坚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4
|
|
17
|
从《哈姆雷特》三个中译本看莎剧中修辞格的汉译 |
李士芹
|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4
|
|
18
|
永远的莎士比亚,永远的朱生豪——朱生豪译莎剧的独特价值 |
李伟民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19
|
《哈姆雷特》百年汉译形式演化 |
王瑞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5 |
3
|
|
20
|
庶民性·经验的均衡·当下意识的凸显——吉剧对莎剧经典“在地化”改编重塑的几点反思 |
刘爽
王钢
|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