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122例观察 被引量:17
1
作者 汪承柏 向居正 +4 位作者 许家璋 陈菊梅 宋为芸 顾长海 李玉贤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03-206,共4页
本文总结了中西医结合治疗12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中、晚期)的经验。全部病例均用基础疗法,部分病例加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中药治疗分为凉血活血解毒扶正组(凉解组)及清热解毒组(清解组)。结果总有效52例,无效70例。血清胆红素... 本文总结了中西医结合治疗12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中、晚期)的经验。全部病例均用基础疗法,部分病例加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中药治疗分为凉血活血解毒扶正组(凉解组)及清热解毒组(清解组)。结果总有效52例,无效70例。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值及就诊时间对预后有重要影响。凉解组与清解组总的病死率及两组病例早期加与不加HGF的病死率均无差异。中期凉解组加与未加HGF的存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清解组加与未加HGF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中期病例凉解组与清解组加HGF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16
2
作者 古雪 敬雪明 +2 位作者 李铃 朱其荣 梅小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18-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某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对其医院感染的危险...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某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对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2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9例,106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8.89%。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47例次,占44.34%),其次为腹腔(34例次,占32.08%)。共检出医院感染病原菌7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53.95%),革兰阳性菌33株(43.42%),真菌2株(2.63%)。患者年龄≥60岁、住院日数≥30 d、合并并发症、侵袭性操作、血清清蛋白<35 g/L、白细胞<4×109/L是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以呼吸道及腹腔感染为主,年龄较大、住院时间长、侵袭性操作、低蛋白血症及血白细胞低均是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 病原菌
下载PDF
谷氨酰胺颗粒对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道通透性、内毒素血症与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宋怀宇 姜春华 +3 位作者 杨建荣 陈秋虹 黄钧 梁列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47-1252,共6页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颗粒对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异常、内毒素血症及肝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60例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肝,抗病毒治疗,而实...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颗粒对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异常、内毒素血症及肝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60例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肝,抗病毒治疗,而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颗粒10g,tid,疗程为2wk.于治疗前后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肝功能,包含ALT、AST、TBIL、PT、ALB,胆碱酯酶(CHE)等;同时于治疗前后采用鲎实验法测定血清内毒素(ET),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器(HPLC-ELSD)法测定尿乳果糖和甘露醇排泄率的比值(L/M).并加以比较.结果:2wk治疗后,2组患者的肝功能、ET、L/M水平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好转(P<0.05或0.01).与对照组治疗前后ALT、TBIL、CHE、ET、L/M的差值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值更为显著(281.86±149.34Uvs199.65±127.09U,168.65±102.04μmol/Lvs94.13±172.67μmol/L,-1301.04±662.78Uvs-892.23±861.41U,0.0198±0.0128vs0.0089±0.0228,均P<0.05).结论:谷氨酰胺颗粒能够起到保护肠上皮细胞,纠正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异常,改善肠源性内毒素,加速肝功能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肠黏膜通透性 谷氨酰胺颗粒 内毒素血症 肝功能
下载PDF
茵陈蒿汤联合西药治疗湿热中阻型重度慢乙肝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黄敬泉 王传香 黄平 《光明中医》 2017年第17期2540-2542,共3页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与西药联合治疗湿热中阻型重度慢乙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016年期间进行治疗的96例湿热中阻型重度慢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药...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与西药联合治疗湿热中阻型重度慢乙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016年期间进行治疗的96例湿热中阻型重度慢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茵陈蒿汤联合治疗。治疗3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且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茵陈蒿汤与西药联合治疗的方式对于重度慢乙肝患者肝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湿热中阻 重度慢乙肝 茵陈蒿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对重型慢性乙型肝炎肠道菌群和血浆内毒素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要栋 徐尧江 《山西中医》 2016年第9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和血氨、血浆内毒素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74例及正常对照组21例,分为A、B、C、D四组。A组(24例)患者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B组(25例)患者口服中药汤...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和血氨、血浆内毒素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74例及正常对照组21例,分为A、B、C、D四组。A组(24例)患者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B组(25例)患者口服中药汤剂,C组(25例)患者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中药汤剂,D组(21例)为空白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分别检测4组患者大便肠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数量以及血氨、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A、B、C三组患者治疗后双歧杆菌和肠球菌的菌落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酵母样真菌菌落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D组患者肠道菌群无明显变化。C组患者治疗后双歧杆菌和肠球菌的菌落数明显高于A、B组,酵母样真菌菌落数明显低于A、B组。A、B、C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氨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C组明显低于A、B组。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常常肠道菌群紊乱,且血氨和血浆内毒素水平较正常人升高,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能调节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血氨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能增强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肠道菌群 血氨 内毒素血症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贫血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覃婉元 梅城 +5 位作者 彭芳 王娟 周晓英 周蓉蓉 范学工 李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04-908,共5页
目的探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贫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健康人、30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和5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重肝)患者红细胞相关参数及DAT进行检测,并对影响DAT阳性的临床相关因素进行... 目的探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贫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健康人、30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和5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重肝)患者红细胞相关参数及DAT进行检测,并对影响DAT阳性的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慢重肝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浓度以及红细胞压积(HCT)均低于慢乙肝患者和健康组(P<0.05),而慢重肝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高于慢乙肝和健康组(P<0.05);慢重肝患者、慢乙肝患者和健康组DAT阳性率分别为62.82%、13.33%和0。DAT阳性的慢重肝患者红细胞计数、Hb浓度和HCT均低于相应DAT阴性患者(均P<0.05),RDW却高于DAT阴性慢重肝患者(P=0.001);慢重肝患者红细胞毛细管分离后,衰老红细胞的DAT阳性强度高于年轻红细胞DAT阳性强度(P<0.001);在慢重肝患者中,DAT的阳性和阴性的患者在性别、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补体C3、C-反应蛋白及是否并发糖尿病方面存在差异(均P≤0.05)。结论慢重肝患者贫血的产生可能与衰老红细胞吸附抗体所致的免疫性溶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红细胞相关参数 贫血
下载PDF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蜀强 林健梅 +2 位作者 黄仁刚 杨兴祥 江南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285-287,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动态变化以及肠道菌群与血浆内毒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纳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27例,A组63例,B组64例,同期纳入健康者18例作为对照。A组口服金双歧,B组采用金双歧+乳果糖,...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动态变化以及肠道菌群与血浆内毒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纳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27例,A组63例,B组64例,同期纳入健康者18例作为对照。A组口服金双歧,B组采用金双歧+乳果糖,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前和治疗第5、10、15以及20d,分别检测对照组和患者大便肠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数量以及内毒素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减少(P<0.001),肠球菌及内毒素增加(P<0.001)。内毒素与双歧杆菌呈负相关性(r=-0.296,P=0.042),与肠球菌呈正相关性(r=0.331,P<0.021)。②治疗10d时A组肠道双歧杆菌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内毒素下降(P=0.021),两者间呈负相关性(r=-0.228,P=0.033)。治疗20d时双歧杆菌以及内毒素较治疗10d时无变化(P分别为0.318和0.484)。③B组肠球菌、酵母菌及内毒素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变化。肠球菌在第5d、酵母菌和内毒素在第10d下降到最低值(P值分别为0.048、0.033和<0.001)。之后三者均快速上升,在第20d均超过治疗前水平(P值分别为0.017、<0.001和<0.001)。内毒素与肠球菌(r=0.251,P=0.037)及酵母菌(r=0.353,P=0.018)之间呈正相关。④治疗第10dB组内毒素低于A组(P<0.001)。继续治疗10d,A组内毒素无明显变化,而B组内毒素上升。治疗20d时B组内毒素显著高于A组(P<0.001)。结论①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和高内毒素血症,肠道菌群与内毒素血症相关性存在动态变化。②单用金双歧可轻微改善肠道菌群、降低血浆内毒素。金双歧联合乳果糖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内毒素,但持续使用可能会加重菌群失调和内毒素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肠道菌群 内毒素血症
下载PDF
解毒化瘀颗粒对乙型肝炎重症化阻断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吕建林 张荣臻 +2 位作者 王挺帅 宁碧泉 毛德文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75-76,100,共3页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于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的阻断作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8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治予西医基础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于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的阻断作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8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治予西医基础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解毒化瘀颗粒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分级评分、前后肝功能(TBil、ALB、ALT、CHE)、凝血功能(PT、PTA)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有较好的阻断作用,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化瘀颗粒 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期.
下载PDF
茵陈蒿汤联合西药治疗湿热中阻型重度慢乙肝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格爱 覃贵岸 黄岳宁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5期144-146,共3页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联合西药治疗湿热中阻型重度慢乙肝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2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1.2g还原型谷胱甘肽+100mg异甘草酸镁+10μg前列地尔+120μg促肝细胞生长素+100m L ...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联合西药治疗湿热中阻型重度慢乙肝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2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1.2g还原型谷胱甘肽+100mg异甘草酸镁+10μg前列地尔+120μg促肝细胞生长素+100m L 5%GS或100m L NS,1次/d,静滴;HBV-DNA阳性予恩替卡韦,0.5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56例茵陈蒿汤(茵陈30g,大黄、栀子、白花蛇舌草、茯苓各15g,苍术10g,甘草6g),1剂/d,水煎200m 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证候积分、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血胆碱酯酶(CHE)、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8.5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症候积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肝功能指标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茵陈蒿汤联合西药治疗湿热中阻型重度慢乙肝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慢乙肝 黄疸 湿热中阻 茵陈蒿汤 还原型谷胱甘肽 异甘草酸镁 促肝细胞生长素 恩替卡韦 Tbil DbIL ALT ALb CHE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移植50例报告 被引量:7
10
作者 卢实春 王孟龙 +5 位作者 夏仁品 武聚山 陈永兵 黄春 段钟平 朱岳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06年第2期15-19,共5页
目的:总结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移植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了50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50例患者中术前肝功能状态全为Child C级;MELD指数平均为30;术前不同程度肝性脑病者占44%(22/50);术前腹腔感染... 目的:总结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移植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了50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50例患者中术前肝功能状态全为Child C级;MELD指数平均为30;术前不同程度肝性脑病者占44%(22/50);术前腹腔感染占30%(15/50);术前肝肾综合征占40%(20/50);术前行人工肝支持治疗25例,共35例次;术前消化道出血8例,占16%;术前乙肝病毒活跃复制状态30例,占60%。全组围手术期死亡(术后30天内死手亡)6人,占12%;主要术后并发症按顺序排列如下:肺部感染25例占50%;多器官功能衰竭(MOF)10例,占20%,无原发性肝无功能,无血管系统并发症。围手术期(30天以内)生存率88%,一年生存率80%。用拉米呋啶加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复发,平均随访12个月无一例乙肝复发。结论:慢性重症肝炎肝移植受体术前肝功能状态极差,多伴有全身各器官系统功能损害及内环境失调,术前应尽可能争取时间改善内环境和各器官系统功能,包括针对性地使用人工肝支持技术,术中注意凝血功能改善及尿量的维持,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加强对肝、肺、肾功能的强化支持治疗,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有效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及二重感染。注意上述各个环节,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移植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症乙型肝炎 肝移植 人工肝支持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濮阳娟 吴卫华 +1 位作者 张胥磊 费勇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5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究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及对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3月于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99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 目的:探究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及对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3月于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99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及护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肝功能、血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4.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31%)(P<0.05)。治疗前,两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ST、ALT、TBIL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占比、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4(IL-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reg、Th17、IL-1、IL-4及TNF-α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酸镁 重度慢性乙型肝炎 T淋巴细胞 免疫炎症
下载PDF
重症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ACLF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4
12
作者 孟雅 张弦 +1 位作者 黄学芳 顾冬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104-3108,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化慢性乙型肝炎(AE-CHB)患者发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8月-2019年12月108例AE-CHB患者为重症组,并以同期轻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69例为轻症组,分析导致AE... 目的分析重症化慢性乙型肝炎(AE-CHB)患者发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8月-2019年12月108例AE-CHB患者为重症组,并以同期轻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69例为轻症组,分析导致AE-CHB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AE-CHB发生的预测价值。根据入院4周内ACLF发生情况将研究组患者分为ACLF患者及非ACLF患者,归纳AE-CHB患者发展为ACLF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分析该预测模型对AE-CHB患者发展为ACLF的预测价值。结果病程、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是导致AE-CHB发生的影响因素,白蛋白(ALB)、血小板(PLT)是保护因素(P<0.05);病程、TBIL、FIB-4是导致AE-CHB患者发展为ACLF的影响因素,ALB为保护因素(P<0.05);AE-CHB患者发展为ACLF的预测模型为P=1/[1+^(e(0.633*X)病程+0.601*XTBIL+0.652*XFIB-4-0.539*XALB+0.334))],该预测模型预测AE-CHB患者发展为ACLF的AUC为0.896,SE值为0.037,95%CI为0.823~0.969。结论病程长及FIB-4、ALB、PLT是导致AE-CHB发生的影响因素,病程及TBIL、FIB-4、ALB是导致AE-CHB患者发展为ACLF的影响因素,且本研究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对AE-CHB患者发展为ACLF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化慢性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影响因素 回归分析 预测模型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显著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救治成功率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融冰 万钢 +4 位作者 孙凤霞 江宇泳 周桂琴 王晓静 林连生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6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救治成功率的影响,以期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将本院3个肝炎病区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投入临床使用的前期(1996~1998年)、早期(2004~2006年)和...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救治成功率的影响,以期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将本院3个肝炎病区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投入临床使用的前期(1996~1998年)、早期(2004~2006年)和普及期(2008~2010年)共3个时段的救治成功率进行比较,同时对患者的性别、高发年龄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和普及,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救治成功率得以大幅度提高,3个时段的成功率分别为38.0%、63.1%和82.4%。本研究观察时间段患者以男性为主,男女患者例数之比为4.1∶1~4.4∶1,男女治疗无效数量之比3.9∶1~3.1∶1。3个时段患者年龄中位数分别是38.2、42.6和40.6岁,均以中青年为主。平均住院天数逐步减少,3个时段分别是40.4、37.3和26.1d。外埠进京患者比例逐年增多,3个时段分别占就诊患者总数的24.7%、33.0%和45.2%。结论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显著提高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救治成功率,节约了卫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重型 核苷类药物 抗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过建春 李春青 +2 位作者 马翔华 荀运浩 石伟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5期953-95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调查2009年3月—2010年6月住院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97例,对每一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随访24周。结果:气虚瘀黄型、阴虚瘀黄型患者12周病死率明显高于瘀热发...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调查2009年3月—2010年6月住院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97例,对每一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随访24周。结果:气虚瘀黄型、阴虚瘀黄型患者12周病死率明显高于瘀热发黄型(P<0.05),气虚瘀黄型患者12周病死率亦高于湿热发黄型(P=0.020);生存分析显示各组间的累积存活率有显著差异,以气虚、阴虚为主证的患者24周累积存活率明显低于其他证型(P=0.022)。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与中医辨证分型有着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预后 中医辨证
下载PDF
血清CD28、CTLA4及LAG3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梦 罗凤莲 +1 位作者 严超 褚小萍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279-283,298,共6页
目的探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分化抗原28(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及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蛋白(LAG3)水平及其对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07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59例... 目的探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分化抗原28(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及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蛋白(LAG3)水平及其对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07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5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慢重肝组、慢乙肝组及健康组。收集各组受试者临床资料,测定血清CD28、CTLA4、LAG3水平,随访慢重肝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①与健康组比较,慢重肝组、慢乙肝组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HBV-DNA载量及血清CTLA4、LAG3等指标水平升高(P<0.05),白蛋白(ALB)、CD28水平降低(P<0.05),慢重肝组各指标升高或降低幅度大于慢乙肝组(P<0.05)。②HBV-DNA载量与血清CD28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CTLA4、LAG3水平呈正相关(P<0.05)。③慢重肝组患者3个月内死亡率为48.60%,死亡组患者血清CD28低于存活组,CTLA4及LAG3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④血清CD28、CTLA4及LAG3预测慢重肝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7、0.792、0.774。⑤CD28高表达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CD28低表达组(P<0.05);CTLA4高表达组、LAG3高表达组生存率显著低于CTLA4低表达组、LAG3低表达组(P<0.05)。结论血清CD28、CTLA4及LAG3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相关性,临床可考虑将其用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共刺激分子 预后
下载PDF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蕊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8-759,共2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疗效。方法选择8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每日1次口服,观察疗程为48周;观察2组乙肝...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疗效。方法选择8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每日1次口服,观察疗程为48周;观察2组乙肝病毒DNA定量(HBV DNA)变化、肝功能的恢复及e抗原/e抗体血清转换的情况。结果在治疗12周时,治疗组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e抗原、HBV DNA平均值分别为54.06,67.52,39.63,35.45,62.08,24.34,06.43;对照组分别为76.86,95.67,89.02,31.56,42.89,32.24,21.12;2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治疗24周时,治疗组检测ALT,AST,TbiL,ALB,PTA,e抗原,HBV DNA平均值分别为50.06,65.02,38.97,36.45,65.08,4.67,2.40;对照组分别为70.86,80.52,67.02,33.06,45.76,30.78,10.12;2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2.5%和22.5%,表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48周时,治疗组检测ALT,AST,TbiL,ALB,PTA,e抗原,HBV DNA平均值分别为40.58,54.23,38.07,38.43,70.18,3.57,0;对照组分别为56.67,75.52,69.09,33.98,59.86,24.86,14.12;2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5%和32.5%,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有效和安全的,可作为抢救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原文传递
终末期肝病模型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剑波 李秀惠 +3 位作者 勾春燕 汪晓军 郝新洁 王宪波 《肝脏》 2018年第10期868-869,877,共3页
目的分析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估我国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5家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住院患者561例临床资料,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计算... 目的分析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估我国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5家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住院患者561例临床资料,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计算患者入院时的MELD评分,应用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MELD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的MELD分值为(22.25±4.35),死亡组MELD分值为(28.94±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其他影响因素均衡的条件下,MELD分值每增加1,死亡的可能性增加至1.182倍,MELD评分的Logistic回归方程预测预后总的正确率为68.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的AUC为0.759,95%置信区间为(0.720~0.798),MELD界值为27,其诊断的正确度为中等。结论 MELD评分系统预测我国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有临床应用价值,但效能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衰竭 预后 MELD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联合拉米呋啶治疗重型乙肝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龚诗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5期94-96,103,共4页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拉米呋啶治疗重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拉米呋啶进行治疗,观察组用异甘草酸...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拉米呋啶治疗重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拉米呋啶进行治疗,观察组用异甘草酸镁和拉米呋啶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在乙型肝炎病毒学指标HBV-DNA、血清学检测指标乙肝"两对半"、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检测: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BV-DNA值均有下降,但血清中HBV-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6、24周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BV-DNA值均有明显下降,两组的血清中HBV-DNA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在8,16,24周时血清中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值均有明显的差异,各项指标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改善肝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8、16、24周时血清中毒物标志物HBV-DNA和Hbe Ag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拉米呋啶治疗重型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使用拉米呋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酸镁 重型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 HbV-DNA 肝细胞损伤
下载PDF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低血糖患者IGF-1水平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汾燕 于红卫 +2 位作者 孟庆华 段忠辉 冯岩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低血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其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呼吸商(RQ)的关系。方法以20例慢重肝低血糖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低血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其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呼吸商(RQ)的关系。方法以20例慢重肝低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20例慢性乙型肝炎(慢肝)患者为对照组,用免疫放射法测定比较2组患者血清IGF-1及INS水平,采用间接测热法应用CCM-D营养代谢测试系统检测2组患者的呼吸商,探讨其与IGF-1水平的关系。结果慢重肝组血清IGF-1水平(11.9±2.6)μg/L明显低于慢肝组(159.8±35.7)μg/L(P<0.01);慢重肝组中晚期IGF-1水平为(8.99±4.61)μg/L,病死率为60%,早期IGF-1水平为(15.43±3.70)μg/L,病死率为20%,2组间中晚期、早期IGF-1水平及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重肝组INS水平(19.2±10.9)mIU/L明显高于慢肝组(10.6±7.3)mIU/L(P<0.05);慢重肝患者IGF-1<19.03μg/L,提示预后不佳;慢重肝组血清IGF-1水平与ALB、PTA、RQ正相关性(B=0.O45、B=0.O32、B=0.O65,P均<0.05),与INS负相关(B=-0.053,P<0.05),与TBiL、FBG无相关性(B=0.32、B=0.78,P均>0.05)。结论慢重肝患者血清IGF-1水平显著下降,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提示IGF-1是反映慢重肝患者预后指标之一,且与低血糖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呼吸商
下载PDF
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过建春 方兴刚 李春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0期2177-2179,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根据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慢性重型肝炎证候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课题要求,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以2009年5月... 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根据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慢性重型肝炎证候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课题要求,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以2009年5月—2010年1月在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CSHB入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基础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试验组在基础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随访48周,对其生存时间,生化指标等进行监测。共完成试验组53例,对照组50例。结果:(1)两组在各时段累计生存率上有明显差别,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各时段累计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两组第0周,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数值均处于较高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第4周、第8周试验组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第12周以后两组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均处于较低水平,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AFP值在各期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基础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辅以中药留灌肠能明显改善CSHB患者生存率,减慢病情发展速度,改善其预后,并可改善患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辨证治疗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