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立言传统背景下的自序——以《史记·太史公自序》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玥琳
《励耘学刊》
2016年第1期40-56,共17页
"立言"是秦汉以来士大夫阶层人生价值观和学术著述领域的重要传统,也是自序诞生的重要文化背景。本文将以文学史上第一篇自序《太史公自序》为例,探讨在"立言"背景下,文本作者将为儒家经典撰写的他序转变为自我抒怀的自序,承担阐释...
"立言"是秦汉以来士大夫阶层人生价值观和学术著述领域的重要传统,也是自序诞生的重要文化背景。本文将以文学史上第一篇自序《太史公自序》为例,探讨在"立言"背景下,文本作者将为儒家经典撰写的他序转变为自我抒怀的自序,承担阐释宗旨、彰显文本、立身扬名等重任的历史必然性,以及自序在准确阐释和抒写怀抱两方面拥有的独特视角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史公自序》自序
立言
阐释
抒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立言不朽”:从个人到朝廷文化建设——兼论文士身份的定位
被引量:
1
2
作者
胡大雷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9-155,148,共8页
古代"立言不朽"起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秦时期,世人肯定臧文仲"立言"在事功层面的社会价值,这是对文人以言语参政的社会价值的认定;"立言不朽",指其"言得其要,理足可传"能令个体生命得...
古代"立言不朽"起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秦时期,世人肯定臧文仲"立言"在事功层面的社会价值,这是对文人以言语参政的社会价值的认定;"立言不朽",指其"言得其要,理足可传"能令个体生命得以"不朽"延续。第二阶段,有着臧文仲"立言不朽"、扬名后世的榜样,又有解决社会大变动时代重大问题的需要,诸子"立言"盛行,且以文字的形式流传;诸子的自由、独立于体制外的身份,其"立言"也有充分的独特思考、独立意志,呈现出"成一家之言"的百家争鸣特点;"立言"由事功效益更多地转化为思想、理论的表述和论证。第三阶段,曹魏时期,视文字撰作为"内兴文学"的政权建设,称国家、朝廷通过文化建设的"立言"亦可"不朽","立言"与"不朽"都升华到新的层面;正是由于文化建设,曹操招揽各种文才,曹丕更明确提出"文章"为"经国"服务,并以理论建设的子书为尚。至此,"立言不朽"有了两大走向,一是政治化,即为国家文化建设服务;二是普及化,所有的文人、凡是写出来的文字皆为"立言",以文字形式使思想、名字得以流传,皆能"不朽"。因此,文士的身份也由此二者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言
不朽
文章
经国之大业
原文传递
论建安时期立言不朽内涵的转变及原因
3
作者
张萧绎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2期122-124,共3页
建安时期,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儒家思想失去了纲纪人伦的约束力量,而新的统一思想暂时还没有形成,社会思潮呈显出多元化的趋势,再加上曹魏统治者提倡通脱,于是士人的独立人格形成,其标志就是魏晋风度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儒家价...
建安时期,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儒家思想失去了纲纪人伦的约束力量,而新的统一思想暂时还没有形成,社会思潮呈显出多元化的趋势,再加上曹魏统治者提倡通脱,于是士人的独立人格形成,其标志就是魏晋风度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儒家价值观中的立言在内涵上相比以前发生了转变。即由润色宏业,有助于德教、政教的对经学的阐释变为诗人自己对自己的情感世界的关注的抒情文学,曹丕的《典论论文》就是这一转变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时期
立言
通脱
独立人格
魏晋风度
价值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三大群体的“立言”与文章学
4
作者
胡大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30-135,共6页
圣人君王是最早的"立言"者,《尚书》是其"立言"集中撰录的代表,其"立言"具有立法性并获得"立德"盛誉。先秦"学在官府",王官职官即巫、祝、卜、史之类亦为主要的"立言"者,...
圣人君王是最早的"立言"者,《尚书》是其"立言"集中撰录的代表,其"立言"具有立法性并获得"立德"盛誉。先秦"学在官府",王官职官即巫、祝、卜、史之类亦为主要的"立言"者,其"立言"的主要的特点即规则性、规范性。祝辞嘏辞有常法,祝、史莫敢变易;占卜有卦书,依据而言;史书有"义"有"法",即所谓孔子作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卿大夫、士是先秦第三"立言"群体,"听政"制度使卿士大夫"立言"成为时代需要,其"立言",或献诗、或进谏、或出谋划策、或自主抒怀,都与现实密切相关。此三大群体的"立言"各有其特点,对古代文章学有深刻的影响:由圣人君王的"立言"即"立德"影响着文章与"德"的紧密相连;由王官职官"立言"的规则、规矩影响到对文体规范的追求;由卿士大夫以个人"立言"改变现实影响到文章对现实性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王
王官职官
卿士大夫
立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立言不朽”作为文学话语的历史生成
被引量:
4
5
作者
张智虎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7-71,共5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领域内,"立言不朽"由政治(伦理)命题转化为文学命题是经过两个人实现的——曹丕和刘勰。曹丕提出"夫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为文学争得了与"立功"、"立德"平等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领域内,"立言不朽"由政治(伦理)命题转化为文学命题是经过两个人实现的——曹丕和刘勰。曹丕提出"夫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为文学争得了与"立功"、"立德"平等的地位;他还有意使"经"向"文"屈就,"文"向"经"攀升,从而在文学外部实现了"立言不朽"。刘勰则以"宗经"为策略,在文学内部实现了"立言不朽"。他认为,文学只有"宗经"才能祛除"去圣久远,将遂讹滥"的弊病,得以健康发展。因为"经"具有其它文化资源所不具备的思想取向与艺术选择的优势;"经"具有可以为文学效法的优点;"宗经"的核心是"正末归本"。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的检验,刘勰真正实现了"立言不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言不朽”
“五经皆文”
“宗经”
“正末归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立言传统背景下的自序——以《史记·太史公自序》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玥琳
机构
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
出处
《励耘学刊》
2016年第1期40-56,共17页
文摘
"立言"是秦汉以来士大夫阶层人生价值观和学术著述领域的重要传统,也是自序诞生的重要文化背景。本文将以文学史上第一篇自序《太史公自序》为例,探讨在"立言"背景下,文本作者将为儒家经典撰写的他序转变为自我抒怀的自序,承担阐释宗旨、彰显文本、立身扬名等重任的历史必然性,以及自序在准确阐释和抒写怀抱两方面拥有的独特视角与优势。
关键词
《太史公自序》自序
立言
阐释
抒情
Keywords
Tai
Shi
Gong
Preface
Self-Preface
setting
up
words
Interpretation
Expressing
Feelings
分类号
I207.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立言不朽”:从个人到朝廷文化建设——兼论文士身份的定位
被引量:
1
2
作者
胡大雷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9-155,148,共8页
文摘
古代"立言不朽"起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秦时期,世人肯定臧文仲"立言"在事功层面的社会价值,这是对文人以言语参政的社会价值的认定;"立言不朽",指其"言得其要,理足可传"能令个体生命得以"不朽"延续。第二阶段,有着臧文仲"立言不朽"、扬名后世的榜样,又有解决社会大变动时代重大问题的需要,诸子"立言"盛行,且以文字的形式流传;诸子的自由、独立于体制外的身份,其"立言"也有充分的独特思考、独立意志,呈现出"成一家之言"的百家争鸣特点;"立言"由事功效益更多地转化为思想、理论的表述和论证。第三阶段,曹魏时期,视文字撰作为"内兴文学"的政权建设,称国家、朝廷通过文化建设的"立言"亦可"不朽","立言"与"不朽"都升华到新的层面;正是由于文化建设,曹操招揽各种文才,曹丕更明确提出"文章"为"经国"服务,并以理论建设的子书为尚。至此,"立言不朽"有了两大走向,一是政治化,即为国家文化建设服务;二是普及化,所有的文人、凡是写出来的文字皆为"立言",以文字形式使思想、名字得以流传,皆能"不朽"。因此,文士的身份也由此二者定位。
关键词
立言
不朽
文章
经国之大业
Keywords
setting
up
words
,
immortal
works,
article,
great
business
of
administrating
state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建安时期立言不朽内涵的转变及原因
3
作者
张萧绎
机构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2期122-124,共3页
文摘
建安时期,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儒家思想失去了纲纪人伦的约束力量,而新的统一思想暂时还没有形成,社会思潮呈显出多元化的趋势,再加上曹魏统治者提倡通脱,于是士人的独立人格形成,其标志就是魏晋风度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儒家价值观中的立言在内涵上相比以前发生了转变。即由润色宏业,有助于德教、政教的对经学的阐释变为诗人自己对自己的情感世界的关注的抒情文学,曹丕的《典论论文》就是这一转变的标志。
关键词
建安时期
立言
通脱
独立人格
魏晋风度
价值观
Keywords
Jian'
an
period
setting
up
words
unconventionality
independent
personalities
the
bearings
in
Wei-Jin
Dynasties
value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三大群体的“立言”与文章学
4
作者
胡大雷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30-135,共6页
基金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重大科研成果培育基金项目"古代‘立言’研究"(ZD201602)
文摘
圣人君王是最早的"立言"者,《尚书》是其"立言"集中撰录的代表,其"立言"具有立法性并获得"立德"盛誉。先秦"学在官府",王官职官即巫、祝、卜、史之类亦为主要的"立言"者,其"立言"的主要的特点即规则性、规范性。祝辞嘏辞有常法,祝、史莫敢变易;占卜有卦书,依据而言;史书有"义"有"法",即所谓孔子作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卿大夫、士是先秦第三"立言"群体,"听政"制度使卿士大夫"立言"成为时代需要,其"立言",或献诗、或进谏、或出谋划策、或自主抒怀,都与现实密切相关。此三大群体的"立言"各有其特点,对古代文章学有深刻的影响:由圣人君王的"立言"即"立德"影响着文章与"德"的紧密相连;由王官职官"立言"的规则、规矩影响到对文体规范的追求;由卿士大夫以个人"立言"改变现实影响到文章对现实性的追求。
关键词
君王
王官职官
卿士大夫
立言
Keywords
the
emperor
royal
officials
scholar-officials
setting
up
word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立言不朽”作为文学话语的历史生成
被引量:
4
5
作者
张智虎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7-71,共5页
文摘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领域内,"立言不朽"由政治(伦理)命题转化为文学命题是经过两个人实现的——曹丕和刘勰。曹丕提出"夫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为文学争得了与"立功"、"立德"平等的地位;他还有意使"经"向"文"屈就,"文"向"经"攀升,从而在文学外部实现了"立言不朽"。刘勰则以"宗经"为策略,在文学内部实现了"立言不朽"。他认为,文学只有"宗经"才能祛除"去圣久远,将遂讹滥"的弊病,得以健康发展。因为"经"具有其它文化资源所不具备的思想取向与艺术选择的优势;"经"具有可以为文学效法的优点;"宗经"的核心是"正末归本"。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的检验,刘勰真正实现了"立言不朽"。
关键词
“立言不朽”
“五经皆文”
“宗经”
“正末归本”
Keywords
setting
up
words
for
the
unending
permanence
all
the
classics
are
all
'wen'
revering
the
classics
correcting
the
later
phases
and
returning
to
the
root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立言传统背景下的自序——以《史记·太史公自序》为例
王玥琳
《励耘学刊》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立言不朽”:从个人到朝廷文化建设——兼论文士身份的定位
胡大雷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原文传递
3
论建安时期立言不朽内涵的转变及原因
张萧绎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先秦三大群体的“立言”与文章学
胡大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立言不朽”作为文学话语的历史生成
张智虎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