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毒患者采用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对患者体内血清学变化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徐亚楠 周晓凤 熊林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9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究梅毒患者采用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对患者体内血清学变化情况的影响。方法:对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研究,资料收集时间为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入组患者被实施分组研究,其中对照组(46... 目的:探究梅毒患者采用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对患者体内血清学变化情况的影响。方法:对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研究,资料收集时间为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入组患者被实施分组研究,其中对照组(46例)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头孢曲松钠治疗。结果:经TRUST实验,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血清TRUST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ll P <0. 05)。观察组的平均阴转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ll P <0. 05)。经试验,观察组的血清固定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17%VS17. 39%,P <0. 05)。结论:对梅毒患者实施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体内的血清学情况,提高TRUST阴转率,加快TRUST阴转,并降低血清固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头孢曲松钠 苄星青霉素 血清学 阴转 血清固定
下载PDF
TRUST法TPPA法检测妊娠合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妊娠结局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芬 洪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044-2046,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婴儿的血清学特点。方法:56例妊娠合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根据孕期是否治疗分为未治疗组(25例)和治疗组(31例)、选择同期80例正常孕妇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并定期随访婴儿...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婴儿的血清学特点。方法:56例妊娠合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根据孕期是否治疗分为未治疗组(25例)和治疗组(31例)、选择同期80例正常孕妇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并定期随访婴儿的血清结果。结果:①妊娠结局:未治疗组足月分娩率为88.00%,早产发生率为4.00%,不良结局(自然流产和死胎死产)发生率为8.00%;治疗组分别为90.32%、6.45%和3.22%;正常组分别92.50%、3.75%和3.75%。3组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新生儿预后:未治疗组分娩正常新生儿占95.65%、早产儿为4.34%、先天梅毒为0;治疗组分别为93.33%、26.67%和0;正常对照组分别为96.10%、3.9%和0。3组新生儿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婴儿血清结果:所有婴儿的19S-IgM-TPPA(-),在随访过程中所没有出现滴度的持续上升,婴儿血TRUST滴度均小于母血TRUST滴度的4倍,TRUST阳性的婴儿在3~6个月内均逐渐阴转;TPPA在6~12月内均逐渐阴转,所有婴儿没有出现梅毒临床症状。结论:妊娠合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在孕期是否驱梅治疗对妊娠结局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固定 梅毒 妊娠结局 随访
原文传递
碘化钾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3
作者 吴建诚 林品东 陈天明 《河北医学》 CAS 2004年第10期894-895,共2页
目的 :观察碘化钾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以口服10 %碘化钾并肌注苄星青霉素为治疗组 ,以单纯肌注苄星青霉素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碘化钾对梅毒血清固定的治疗是有效的。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碘化钾
下载PDF
性病门诊梅毒患者治疗后转归情况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赵延明 谢艳光 +3 位作者 仲伟麒 张东 金巍 王晓杰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9-281,共3页
目的研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与血清转阴患者临床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就诊于黑龙江省性病防治中心性病门诊的梅毒患者197例,借助梅毒患者血清固定调查记录表及血清阴转调查记录表收集资料,进行血清固定与血清转阴患者的临床分析。结果197... 目的研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与血清转阴患者临床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就诊于黑龙江省性病防治中心性病门诊的梅毒患者197例,借助梅毒患者血清固定调查记录表及血清阴转调查记录表收集资料,进行血清固定与血清转阴患者的临床分析。结果197例梅毒患者主要集中在20-49岁,有37例发生血清固定(占18.78%),其中一期梅毒血清固定率8.57%,二期梅毒血清固定率11.76%,潜伏梅毒血清固定率27.66%。在临床治疗中,133例应用青霉素治疗者中,形成血清固定19例(14.29%);25例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者中,形成血清固定3例(12.00%);39例应用多西环素治疗者中,形成血清固定15例(38.46%)。结论潜伏梅毒血清固定率最高,梅毒血清固定发生与疾病分期有关,青霉素与头孢曲松钠治疗本病均有良好疗效,其中青霉素仍为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血清固定与性别、年龄关系不密切。加强对梅毒的早期筛查和及早规范治疗,是减少梅毒血清固定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患者 血清固定 血清转阴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妊娠结局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芬 陈华明 +3 位作者 鲁菊香 王沁 陆小兰 鲁东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1131-1134,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婴儿的血清学特点。方法孕前采用中药治疗的(32例)育龄期梅毒血清固定女患者为中药治疗组;对照组选择同期56例妊娠合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根据孕期是否规范治疗分为青霉素治疗组(31例)... 目的探讨中药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婴儿的血清学特点。方法孕前采用中药治疗的(32例)育龄期梅毒血清固定女患者为中药治疗组;对照组选择同期56例妊娠合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根据孕期是否规范治疗分为青霉素治疗组(31例)和未治疗组(25例)。比较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并定期随访母婴的血清结果。结果妊娠结局:中药治疗组足月分娩率为90.63%,早产发生率为3.13%,不良结局(自然流产和死胎死产)发生率为6.25%青霉素治疗组分别为90.32%、6.45%和3.22%;未治疗组分别为88%、4%和8%;三组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0.05);新生儿预后:中药治疗组分娩正常新生儿占96.67%、早产儿占3.33%、先天梅毒为0;青霉素治疗组分别为93.33%、6.67%和0;未治疗组分别95.65%、4.34%和0。三组新生儿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0.05);婴儿血清结果:在随访过程中没有出现TRUST滴度持续上升,且滴度均<母亲TRUST滴度的4倍;TRUST在3~6个月内均逐渐阴转,TPPA在6~12个月内均逐渐阴转;所有婴儿的19S-IgM-TPPA(-)。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在孕前给予中药治疗对妊娠结局无影响,定期随访是评估母婴预后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抗神经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晚期梅毒血清固定 被引量:5
6
作者 毛祖豪 周冼苡 +3 位作者 吴中 韩雪 胡燕卿 卢艳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抗神经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能否有效快速降低晚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TRUST滴度及安全性。方法将晚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A、B组,C组为梅毒初治患者,A组应用抗神经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B、C组常规苄星青霉素治疗。结果 TRUS... 目的探讨抗神经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能否有效快速降低晚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TRUST滴度及安全性。方法将晚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A、B组,C组为梅毒初治患者,A组应用抗神经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B、C组常规苄星青霉素治疗。结果 TRUST滴度A组7例及C组10例均下降,而B组10例无下降,A、B组二者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A与C组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滴度改变所需时间(15.14±5.58)天,与C组(66.63±33.12)天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抗神经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有效快速降低晚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TRUST滴度;有一定不良反应,但患者能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梅毒 血清固定 抗神经梅毒药物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型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星 翁瑞全 李惠 《医学综述》 2006年第7期432-433,共2页
梅毒为我国目前主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其发病率的上升,梅毒治疗后的一种血清学现象日益受到关注,即梅毒经治疗后,少数患者血清反应不阴转。这种现象谓之血清固定(sero-fixation)或抵抗(sero... 梅毒为我国目前主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其发病率的上升,梅毒治疗后的一种血清学现象日益受到关注,即梅毒经治疗后,少数患者血清反应不阴转。这种现象谓之血清固定(sero-fixation)或抵抗(sero-resistance)。下面就其定义,病因,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血清抵抗
下载PDF
不同感染状态下梅毒患者血清INF-γ和IL-10检测与分析
8
作者 赵延明 谢艳光 +2 位作者 仲伟麒 宋潇 张东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6年第2期234-236,共3页
目的通过临床问卷方式统计梅毒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感染状态下的流行病学特征,借助血清INF-γ和IL-10水平变化,探讨机体免疫学与血清指标固定的关系,为细胞因子应用临床治疗提供支持。方法借助问卷调查表,了解不同感染状态下的梅毒患... 目的通过临床问卷方式统计梅毒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感染状态下的流行病学特征,借助血清INF-γ和IL-10水平变化,探讨机体免疫学与血清指标固定的关系,为细胞因子应用临床治疗提供支持。方法借助问卷调查表,了解不同感染状态下的梅毒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免疫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组人群血清INF-γ和IL-10水平变化。结果梅毒感染者以中青年为主,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别,有固定性伴侣的占57.78%,治疗方式上大多采用青霉素治疗(66.67%),非青霉素治疗中采用头孢治疗的共9例(45%),梅毒感染者中同时伴有慢性传染病感染史、过敏性疾病史与免疫性疾病史方面例数较少。4组血清INF-γ表达中,潜伏组最高,以下依次为早期转阴组、血清固定组,正常组最低,其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血清IL-10表达中,血清固定组最高,以下依次为潜伏组、早期转阴组,正常组最低,除转阴组与潜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感染者存在免疫失衡与免疫抑制,因此临床治疗时除早期足量和正规驱梅,还可采用联合免疫调节剂,调节机体和增强机体免疫,加快梅毒螺旋体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免疫 细胞因子 INF-Γ IL-10
原文传递
Toll样受体2mRNA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3
9
作者 鲁东平 付敏 +5 位作者 张荣 刘晋洪 李湘辉 李海 梁瑞 李文圣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研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Toll样受体2(TLR2)mR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TLR2 mRNA在观察组中4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PBMCs的表达水平,并以30例驱梅治疗后TRUS... 目的研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Toll样受体2(TLR2)mR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TLR2 mRNA在观察组中4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PBMCs的表达水平,并以30例驱梅治疗后TRUST阴转者和30例正常人分别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PBMCs中TLR2 mRNA的表达水平(1.54±0.51)明显低于两对照组(2.49±0.86)和(2.45±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对照组PBMCs中TLR2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PBMCs中TLR2mRNA的表达水平较驱梅治疗阴转者及正常人低,表明天然免疫异常可能导致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血清固定 TOLL样受体2 外周血单核细胞 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滤泡调节性T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其比值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预测价值
10
作者 王涧 沈惠良 +1 位作者 黄佳 夏莹烨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9期125-129,共5页
目的分析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及其比值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梅毒血清固定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皮肤病医院收治的3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梅毒... 目的分析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及其比值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梅毒血清固定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皮肤病医院收治的3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梅毒血清固定组)、30例梅毒血清转阴患者(梅毒血清转阴组)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组外周血Tfh、Tfr细胞水平及Tfr细胞/Tfh细胞比值,分析Tfh、Tfr细胞水平变化与血清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fr细胞水平、Tfr细胞/Tfh细胞比值对梅毒血清固定的预测价值。结果三组Tfh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血清固定组Tfr细胞水平、Tfr细胞/Tfh细胞比值均高于梅毒血清转阴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fh、Tfr细胞水平与TRUST滴度无显著相关性(r=0.217、0.225,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Tfr细胞水平、Tfr细胞/Tfh细胞比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7、0.692(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Tfh、Tfr细胞的平衡失调,Tfr细胞水平、Tfr细胞/Tfh细胞比值可作为梅毒血清固定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调节性T细胞 滤泡辅助性T细胞 梅毒血清固定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LR/NF-κB信号通路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1
作者 吴桂菊 贾红玲 赵莹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5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TLR)/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表达变化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收治的104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常规驱梅治疗结果,将血清固定患者52... 目的探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TLR)/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表达变化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收治的104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常规驱梅治疗结果,将血清固定患者52例设为观察组,血清转阴患者52例设为转阴组。另选取同期健康检查的健康者52例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外周血NF-κB、TLR2、TLR4 mRNA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梅毒血清固定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三组外周血TLR2、TLR4、NF-κB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初始滴度患者外周血TLR2、TLR4、NF-κB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NF-κB、TLR2、TLR4 mRNA水平是影响梅毒血清固定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05,P=0.007;OR=1.802,P=0.000;OR=1.685,P=0.003)。ROC曲线显示,外周血NF-κB、TLR2、TLR4 mRNA联合检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38。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LR/NF-κB信号通路受到明显抑制,TLR2、TLR4、NF-κB mRNA可能参与了梅毒患者机体抗病毒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血清固定 Toll样受体/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患者血清IL-17、IL-21水平与TRUST滴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荣 鲁东平 +5 位作者 王芬 贾婕 张伟莲 杨文志 李滨燕 刘婷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1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患者血清中IL-17、IL-21的表达水平,探讨梅毒血清固定形成的相关免疫机制。方法:随机选取30例血清梅毒固定患者作为梅毒血清固定组,以早期梅毒患者、驱梅治疗后TRUST阴转者和健康体检者各3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通过检测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患者血清中IL-17、IL-21的表达水平,探讨梅毒血清固定形成的相关免疫机制。方法:随机选取30例血清梅毒固定患者作为梅毒血清固定组,以早期梅毒患者、驱梅治疗后TRUST阴转者和健康体检者各3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21水平,对比组间白细胞介素水平差异;对早期梅毒患者、梅毒血清固定患者IL-17、IL-21水平与TRUST滴度关系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早期梅毒组血清IL-17[(25.43±4.58)pg/mL]、IL-21[(36.14±6.54)pg/mL]水平最高,与其它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梅毒血清固定组血清IL-17[(8.84±1.46)pg/mL]、IL-21[(16.52±5.84)pg/mL]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治疗后TRUST转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健康对照组[IL-17:(11.52±2.51)pg/mL;IL-21:(21.56±5.38)pg/mL]和治疗后TRUST转阴组[IL-17:(11.64±2.49)pg/mL;IL-21:(21.05±5.16)pg/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早期梅毒组IL-17、IL-21水平与TRUST滴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0.62,P值均<0.05);梅毒血清固定组的IL-17、IL-21水平与TRUST滴度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2、0.15,P值均>0.05)。结论:早期梅毒患者体内的IL-17、IL-21参与了梅毒免疫过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中IL-17、IL-21水平异常可能与血清固定的形成相关,但与TRUST滴度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血清固定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1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