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疗效与冠状动脉特点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蓉 乔树宾 +4 位作者 胡奉环 杨伟宪 袁建松 崔锦刚 许亮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6期311-315,共5页
目的 分析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经皮室间隔无水酒精化学消融术(化学消融术)预后与冠状动脉间隔支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资料完整的55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行化学消融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行超声心动... 目的 分析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经皮室间隔无水酒精化学消融术(化学消融术)预后与冠状动脉间隔支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资料完整的55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行化学消融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是否下降50%分为预后良好组(28例)及预后不佳组(27例),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消融间隔支直径和长度、相邻间隔支直径和长度、消融间隔支支数、相邻间隔支和消融间隔支距离、消融间隔支至前降支开口距离及对比剂滞留面积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及随访12个月消融间隔支长度、相邻间隔支直径、相邻间隔支长度、间隔支至冠状动脉开口距离、间隔支数量、对比剂滞留面积、无水酒精用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预后良好组患者消融间隔支直径[(1.75±0.36)mm比(1.48±0.41)mm,P=0.012]、消融间隔支与相邻间隔支距离[(18.80±10.20)mm比(13.04±6.65)mm,P=0.020]显著大于预后不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消融间隔支直径(OR 9.258,95%CI 1.427~60.069,P=0.020)和消融间隔支与相邻间隔支距离(OR1.102,95%CI 1.002~1.213,P=0.046)是预后良好的预测因子。结论 冠状动脉特点与化学消融术预后有一定相关性,消融间隔支粗大及消融间隔支与相邻间隔支距离较大的患者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间隔支 消融 预后
下载PDF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for heart failure induced by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after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被引量:3
2
作者 Rong-Zeng DU Jun QIAN Jun WU Yi LIANG Guang-Hua CHEN Tao SUN Ye ZHOU Yang ZHAO Jin-Chuan YAN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57-362,共6页
A 54-year-old female patient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had a persistent 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three months after closure by an Amplatze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occluder. Nine months later, the patie... A 54-year-old female patient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had a persistent 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three months after closure by an Amplatze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occluder. Nine months later, the patient suffered from chest distress, palpitation, and sweating at daily activities, and her 6-min walk distanc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155 m). Her echocardiography showed increased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with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of 37%. Her symptoms reduced significantly one week after received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She had no symptoms at daily activities, and her echo show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of 46%and 53%. Moreover,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decreased 6 and 10 months after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and 6-min walk dis-tance remarkably increased. This case demonstrated that persistent 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for nine months after transcatheter closure wit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Amplatzer occluder could lead to left ventricular enlargement an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decreased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and increas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thereby improving the patient’s heart fun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Amplatzer occluder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Heart failure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下载PDF
经皮心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即刻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敏雯 袁高辉 +2 位作者 韦凡平 张峰 葛均波 《心电与循环》 2012年第1期14-15,35,共3页
目的评价用无水酒精作经皮心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下称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即刻疗效和术中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方法观察31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化学消融前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的变化。结果手术成功28例(成功率90.... 目的评价用无水酒精作经皮心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下称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即刻疗效和术中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方法观察31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化学消融前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的变化。结果手术成功28例(成功率90.3%),所有患者化学消融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30.5±23.3)mmHg]较化学消融前[(74.5±31.9)mmHg]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有间隔支收缩期挤奶现象者行单支间隔支化学消融成功率(100%)较无此现象者(26.1%)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血管化学消融致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下降程度[(46.5±20.7)mmHg]与多支血管消融[(41.6±18.9)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化学消融术中发生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酒精用量3.0ml;三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酒精用量平均4.3ml;室性期前收缩伴ST-T改变2例。酒精用量平均为3.3ml。结论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疗效满意,伴有收缩期挤奶现象的化学消融可作为靶血管首选,化学消融多支血管仅作为化学消融单支血管疗效不满意时的补充。术中出现心律失常似与无水酒精用量较多有关,应尽可能减少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心室间隔支 无水酒精 化学消融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临床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蔡仕俊 郑鸿雁 张智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581-1584,共4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儿科行经皮 VSD 封堵术后出现 CLBBB 的11例患儿的... 目的:观察并分析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儿科行经皮 VSD 封堵术后出现 CLBBB 的1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 CLBBB 出现的时间和临床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并随访观察其预后。结果11例患儿手术时中位年龄3.9岁(3.4~17.5岁),术后出现 CLBBB的中位时间为2.8个月(1 d ~25.4个月),其中4例为术后1周内出现,1例为术后1周~1个月,6例为术后1个月以上,最迟出现为术后25.4个月。11例患儿中,5例经药物治疗早期心电图恢复正常;3例经药物治疗无效,其中2例行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并修补 VSD,术后1例恢复正常心律,1例转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另外1例未行手术取出封堵器,仍为 CLBBB;3例患儿因 CLBBB 出现时间晚(≥6个月)且无临床症状,未予特殊处理。至随访结束,4例患儿心电正常;4例持续存在 CLBBB;1例转为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转为正常心电后再次复发 CLBBB,其中1例复发病例出现左心室增大,最后因心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VSD 封堵术后早期及中远期均有可能发生 CLBBB,早期出现的 CLBBB 经及时治疗,可恢复正常心电;持续存在的 CLBBB 可致心肌收缩不同步引起心功能不全。对 VSD 封堵术后出现的 CLBBB 应及时予适当治疗,并长期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左束支起搏与左心室间隔起搏用于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疗效评价
5
作者 黄淑芬 林嘉仪 +7 位作者 黄心怡 陈巳楣 李琳琳 葛晓峰 张鹏 于婧 戴翠莲 蔡彬妮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97-305,共9页
目的比较左束支起搏(LBBP)与左心室间隔起搏(LVSP)在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1月25日至2023年10月30日于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确诊... 目的比较左束支起搏(LBBP)与左心室间隔起搏(LVSP)在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1月25日至2023年10月30日于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确诊心衰合并LBBB符合心脏再同步治疗(CRT)Ⅰ类适应证的患者。按照治疗策略将患者分为LBBP组、LVSP组和双心室起搏(BVP)组,3组患者在出院前、出院后1、3、6个月及之后每年进行随访,比较3组患者的电学与机械同步性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共纳入91例患者,年龄(66.4±9.2)岁,其中男42例(46.2%,42/91)。LBBP组52例,LVSP组12例,BVP组27例,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术后QRS时限缩短率LBBP组与LVS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且均优于BVP组(32.4%±7.1%对20.8%±7.5%,P<0.001;27.8%±7.8%对20.8%±7.5%,P=0.007)。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提升值LBBP组高于BV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4%±10.5%对14.3%±10.9%,P<0.001),但与LVS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10.5%对18.8%±13.0%,P=0.141)。LBBP组CRT超反应率最高(84.6%,44/52),LVSP组与BVP组相当[58.3%(7/12)对44.4%(12/27),P=0.423]。3组患者的全因死亡及心衰再住院的复合终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330)。结论LBBP的心脏再同步及临床疗效最优,LVSP电学再同步优于BVP,临床疗效与BVP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疗法 左束支区域起搏 左束支起搏 左心室间隔起搏 双心室起搏 心力衰竭 左束支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陈轶维 赵文婥 +6 位作者 王顺民 杜欣为 吉炜 朱荻绮 陈丽君 张志芳 李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膜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18例VSD封堵术后CLBB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接受VSD封堵术并经心电图检测确诊CLBBB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6... 目的探讨儿童膜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18例VSD封堵术后CLBB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接受VSD封堵术并经心电图检测确诊CLBBB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69±2.33岁(3岁2个月~10岁5个月),男性11例、女性7例,随访时间中位数5年(3个月~10年)。14例无心力衰竭患儿中4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CLBBB即恢复,随访3~6个月各项指标均无异常;8例随访5~10年,无不适,心电图无变化,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心房利钠肽均无异常,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增大;2例接受封堵器取出及VSD修补术,1例术后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余无异常,另1例术后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随访1年QRS波时限较术前缩短,心功能无异常,LVDD增大。4例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中3例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术,1例行左室起搏,术后QRS波均<150 ms;1例行CRT术后3天因急性心力衰竭死亡,另3例随访1~2年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于VSD封堵术后早期出现CLBBB患儿,糖皮质激素可能有效,若无效,可选择手术取出封堵器,但有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若合并心力衰竭,CRT或左室起搏治疗可能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介入术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功能不全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异位起源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1例
7
作者 邹育海 李爱敏 +1 位作者 何建新 张金霞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538-540,共3页
右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于左前降支是非常罕见的先天性异常,作为间隔支分支的右冠状动脉临床少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此罕见病例,患者52岁女性,因“突发心前区疼痛4 h,晕厥1次”就诊,心电图提示V1~V4,V3R、V4R、V5R导联ST段抬高约0.1~0.3mV,血... 右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于左前降支是非常罕见的先天性异常,作为间隔支分支的右冠状动脉临床少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此罕见病例,患者52岁女性,因“突发心前区疼痛4 h,晕厥1次”就诊,心电图提示V1~V4,V3R、V4R、V5R导联ST段抬高约0.1~0.3mV,血压63/40mmHg,考虑诊断为急性前壁、右心室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原性休克。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处理罪犯病变时意外发现右冠状动脉作为一分支血管异位起源于第二间隔支开口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冠状动脉异位起源 左前降支 间隔支 急性心肌梗死 心原性休克
下载PDF
Defective T wave combined with in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a new electrocardiographic index for diagnosing atrial septal defect 被引量:4
8
作者 WANG Mu-xuan WU Gui-fu +8 位作者 GU Jing-li LI Li LU Kun YANG Da CHEN Long ZHANG Xi LUO Fu-tian Andrew D. Michaels MA H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057-1062,共6页
Background In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ICRBBB) is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but lacks sufficient diagnostic test characteristics. An abnormal T wave is also often observed in A... Background In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ICRBBB) is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but lacks sufficient diagnostic test characteristics. An abnormal T wave is also often observed in ASD, with horizontal or inverted displacement of the proximal T wave limb in the right precordial leads, termed "defective T wave" (DTW). Methods We examined the diagnostic test characteristics of combining ICRBBB with DTW as a new index to diagnose ASD. A total of 132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SD and 132 cases of age/gender-matched controls without ASD were enrolled. Results Sensitivities of DTW, ICRBBB, and both were 87.1%-87.9%. Specificities were 97.0%, 96.2%, and 100%, respectivel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s were 1.3%, 1.1%, and 100.0% respectively, whil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were 99.9% for each. Conclusion Combining ICRBBB with DTW in electrocardiogram (ECG) as a new index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pecificity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s while maintaining a high sensitivity in diagnosing A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ndle branch block ELECTROCARDIOGRAPHY atrial septal defect T wave diagnosis
原文传递
儿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早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相关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魏丽 卢永义 +6 位作者 华益民 周开宇 叶强华 王川 王晓 严淞 刘菊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3-667,共5页
目的观察单纯室间隔缺损(VSD)患儿介入封堵术后早期发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儿的心电图变化。方法纳入21例行膜周部VSD介入封堵且术后早期出现CLBBB的患儿,同时以性别、年龄及封堵器大小进行1:1配对,纳入同时期术后未合并任... 目的观察单纯室间隔缺损(VSD)患儿介入封堵术后早期发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儿的心电图变化。方法纳入21例行膜周部VSD介入封堵且术后早期出现CLBBB的患儿,同时以性别、年龄及封堵器大小进行1:1配对,纳入同时期术后未合并任何心律失常的单纯膜周部VSD的患儿2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组间及组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术后30 d心电图左室电压、QT间期、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JT离散度(JTd)和心率校正的JT离散度(JTcd)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左室电压、JTcd随手术时间的变化而变化(P<0.05);左室电压及QTd变化存在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的交互效应(P<0.05);CLBBB组与对照组的JT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BBB组与对照组的左室电压在术后3 d和术后5 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患儿介入封堵术后有无CLBBB者早期心电图指标左室电压和JTcd有差异,其中JTcd可能对预测术后早期CLBBB的发生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术 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 儿童
原文传递
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左束支区域起搏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起搏参数稳定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海威 袁钟毓 +5 位作者 王泽峰 孙卫平 崔乃元 刘雨桐 张晓萍 吴永全 《中国医药》 2023年第12期1783-1787,共5页
目的比较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的起搏参数的稳定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心脏双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的起搏参数的稳定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心脏双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分为RVSP组(155例)和LBBP组(106例)。收集并比较2组基线临床资料,术后和1年随访时程控参数(心室感知、心室阈值、心室阻抗)。结果LBBP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大于RVSP组(均P=0.002)。2组患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LBBP组QRS波宽度较RVSP组明显缩窄[(110±21)ms比(140±29)ms](t=8.204,P<0.001)。术后,2组心室感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4),LBBP组心室阈值高于RVSP组[(0.86±0.33)V比(0.69±0.22)V],心室阻抗低于RVSP组[(734±200)Ω比(913±276)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术后1年随访结果显示:LBBP组心室感知、心室阈值高于RVSP组,心室阻抗低于RVS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BBP组心室起搏比例高于RVSP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结论在永久起搏器植入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RVSP与LBBP起搏参数均安全稳定,相比于RVSP,LBBP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心脏收缩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性心律失常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 左束支区域起搏 起搏参数
下载PDF
不同阻滞位置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洪勇 刘利峰 +1 位作者 殷召 王守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608-611,61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阻滞位置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可行性。方法32例因房室传导阻滞住院行起搏器植入患者,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房室结阻滞11例、希蒲传导系统阻滞21例;根据心室电极植入位置分为两组,18例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 目的探讨不同阻滞位置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可行性。方法32例因房室传导阻滞住院行起搏器植入患者,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房室结阻滞11例、希蒲传导系统阻滞21例;根据心室电极植入位置分为两组,18例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组),14例为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组),比较两组术后QRS宽度、心室电极感知、心室起搏阈值、心室电极阻抗、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结果14例患者成功行LBBaP,成功率93.3%(14/15)。LBBaP组术后QRS波群宽度较RVSP组明显缩短,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133.18±16.90)ms vs.(106.36±15.18)ms,P<0.001]。两组在电极感知、起搏阈值及电极阻抗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是LBBaP组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明显长于RVSP组,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房室结阻滞患者和希蒲传导系统阻滞患者行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后QRS波群宽度明显缩短,但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106.00±7.58)ms vs.(108.90±5.34)ms,P=0.757]。在LBBaP组中有8例合并左束支或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束支阻滞得到校正,其中5例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给予双极起搏,术后QRS波宽度明显变窄。结论左束支区域起搏对于房室结阻滞和希蒲系传导系统阻滞导致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有较高成功率,即刻效果及安全性良好,起搏参数稳定;相对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左束支区域起搏可明显缩短QRS波宽度、保持心室同步性,尤其对于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电生理检查 房室结 希蒲系传导系统 起搏器 右心室间隔起搏 左束支区域起搏
下载PDF
经间隔支侧支循环作为逆行通路的逆向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缪绯 刘映峰 +1 位作者 何维娟 傅强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01-1003,共3页
目的探讨间隔支形成的侧支循环经球囊扩张后作为逆向导丝技术通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2007年6月至2008年8月19例常规前向导丝技术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失败的慢... 目的探讨间隔支形成的侧支循环经球囊扩张后作为逆向导丝技术通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2007年6月至2008年8月19例常规前向导丝技术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失败的慢性闭塞病变患者,通过经间隔支形成的侧支循环血管,在对侧使用亲水涂层尖端柔软的导丝逆行通过侧支循环到达闭塞病变远端时,小球囊低压力扩张侧支血管,完成CTO病变的介入治疗。2008年12月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包括造影及电话随访),19例患者中男13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66.3±7.5)岁。结果 19例患者中18例经间隔支形成的侧支循环采用逆行导丝技术成功完成了闭塞血管的支架植入术,1例失败;所有患者无严重术中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死亡。术后随访4~16个月,手术失败患者和1例成功行逆向导丝技术开通右冠患者仍存在心绞痛症状;余17例均进行了经电话和临床随访,无心绞痛及心血管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结论 CTO经间隔支形成的侧支循环进行逆行导丝介入技术使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并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导丝技术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间隔支 侧支循环
原文传递
左束支区域起搏与右室间隔部起搏治疗房室传导阻滞的效果
13
作者 胡钦 梁洁 +3 位作者 周峰 计承 刘金波 韩卫卫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6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与右室间隔部起搏治疗房室传导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石家庄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接受治疗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右室间隔部起搏,研究组... 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与右室间隔部起搏治疗房室传导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石家庄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接受治疗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右室间隔部起搏,研究组给予左束支区域起搏。比较两组心脏功能指标,包括左房前后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射血分数、脑钠肽(BNP)及QRS波群宽度,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高于术前,左房前后径低于术前,且研究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房前后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BNP低于术前,QRS波宽长于术前,且研究组BNP高于对照组,QRS波宽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比较,左束支区域起搏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更小,尤其对于术前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左束支区域起搏较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心功能改善更明显,临床效果显著,且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间隔部起搏 左束支区域起搏 房室传导阻滞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成人房间隔缺损发生右束支阻滞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北柱 李丽萍 《华夏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发生右束支阻滞(RBBB)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ASD患者132例,根据心电图将患者分为RBBB和非RBBB两组,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筛选影响因素并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RBBB的危险因素。结果:RBBB组... 目的:探讨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发生右束支阻滞(RBBB)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ASD患者132例,根据心电图将患者分为RBBB和非RBBB两组,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筛选影响因素并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RBBB的危险因素。结果:RBBB组男性比例高于非RBBB组(P<0.05),活动时气促症状更多见(P<0.05)。RBBB组右房内径、右室舒末内径均大于非RBBB组(P<0.001),ASD亦大于非RBBB组(P<0.05)。RBBB组平均肺动脉压和Qp/Qs均高于非RBBB组(P<0.05和P<0.001)。Logistic回归显示:RBBB的发生与右房中-重度增大(OR 6.8,P<0.01)、右室增大(OR 1.1,P<0.05)和高Qp/Qs(OR 2.7,P<0.05)密切相关。结论:较大的分流量和右心增大是成人继发孔型ASD患者发生RBBB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右束支阻滞 右心房 右心室 成人
下载PDF
儿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蔡仕俊 张励庭 +1 位作者 刘少中 阮兢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3期250-254,共5页
目的评估儿童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术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对左心室和右心室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中山市人民医院... 目的评估儿童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术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对左心室和右心室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中山市人民医院行VSD封堵术后出现CRBBB的40例患者作为CRBBB组以及40例封堵术后无心律失常的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完善术前及术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规律随访超过1年。所有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均完善心电图、常规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检查。结果 CRBBB组和对照组手术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2±1.84)岁眠(5.80±1.65)岁,P>0.05]。最近一次随访中,常规超声心动图提示CRBBB组和对照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82%±8.55%诋75.46%±9.95%,P>0.05);两组短轴缩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06%±2.95%眠37.02%±3.16%,P>0.05);两组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53%±5.33%vs.39.68%±3.51%,P<0.05)。组织多普勒成像提示CRBBB组和对照组仅在三尖瓣右心室侧壁附着点舒张早期心肌速度[(1.80±0.20)m/s眠(1.91±0.25)m/s,P<0.05]和三尖瓣右心室侧壁附着点舒张晚期心肌速度[(1.62±0.22)m/s vs.(1.71±0.19)m/s,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其他测量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VSD封堵术后CRBBB可对右心室功能产生一定程度影响,这种影响尚不足以引起心功能不全及相关临床症状,但其对右心功能的影响是否可随时间进一步加重,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功能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9例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黎明 王凤鸣 +4 位作者 秦玉明 杨世伟 陈金龙 庄思斯 朱善良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术后并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高危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2010年4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脏中心VSD介入术后并发CLBBB 9例患儿的一般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9例患儿年龄、VSD及封堵...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术后并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高危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2010年4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脏中心VSD介入术后并发CLBBB 9例患儿的一般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9例患儿年龄、VSD及封堵器类型、术后CLBBB出现时间及转归、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结果年龄:除1例年龄偏大外,其余8例均在5岁以内。VSD及封堵器类型:膜周型VSD伴假性膨出瘤3例,嵴内型VSD 6例;1例选择对称型封堵器,2例选择小腰大边型封堵器,6例选择偏心型封堵器。术后CLBBB出现时间及转归:术后3 d内8例、术后1个月1例;8例术后早期并发CLBBB患儿在住院期间经药物治疗后有4例恢复正常,其中2例术后1个月复查,再次出现CLBBB;1例术后1个月开始出现CLBBB的患儿接受外科手术后,次日CLBBB恢复正常。LVEDD及LVEF变化:2例分别于术后6、12个月出现不同程度LVEDD增大,其余7例未出现明显LVEDD增大,9例均未出现LVEF下降。结论VSD介入治疗应严格遵循专家共识、规范化操作;对低龄VSD患儿介入封堵治疗应谨慎;在保证封堵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对称型封堵器。VSD介入术后并发CLBBB近期预后良好,但部分病例远期出现LVEDD增大,对于术后出现CLBBB病例,应严格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儿童
原文传递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室间隔乙醇消融与心肌切除术后心电图变化
17
作者 赵耀 张芹 +8 位作者 曹城玮 程梓萌 蒙绪良 赵腾 张敏 赵海娟 李珂 黄松群 黄新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0-663,共4页
目的 比较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室间隔乙醇消融术(ASA)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SSM)后中期心电图(ECG)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上海长海医院确诊的92例HOCM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ASA术43例,接受SSM... 目的 比较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室间隔乙醇消融术(ASA)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SSM)后中期心电图(ECG)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上海长海医院确诊的92例HOCM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ASA术43例,接受SSM术49例。比较两种术式随访3个月ECG,总结其变化特点。结果 术后3个月,ASA组、SSM组分别有22例(51.16%)、2例(4.08%)患者新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χ^(2)=26.329,P<0.01),分别有2例(4.65%)、13例(26.53%)新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χ^(2)=8.034,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SM组9例(18.37%)新发心房颤动,高于ASA组2例(4.65%)(χ^(2)=4.093,P=0.043)。SSM组左心室肥厚缓解率较高于ASA组(44.90%比25.58%,P=0.054)。结论 ASA术后新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比例显著高于SSM,而SSM术后新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比例显著高于A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室间隔乙醇消融术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心电图 束支传导阻滞
下载PDF
小儿经导管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术后发生左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大业 钱明阳 卞洪亮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3期334-337,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经导管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术后发生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631例经超声心动图和造影检查证实膜周部VSD,且具有介入治疗适应证的患者进行导管堵闭手术,对术后出现左束... 目的探讨小儿经导管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术后发生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631例经超声心动图和造影检查证实膜周部VSD,且具有介入治疗适应证的患者进行导管堵闭手术,对术后出现左束支或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进行相应治疗和早期随访。结果术中新发生左束支及左前分支传导阻滞6例,予以甲强龙2 mg/kg静脉注射,心电图均恢复正常后继续介入治疗。术后共计发生8例(1.26%)左束支传导阻滞,11例(1.74%)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其中术后1 d内发生左束支传导阻滞6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8例,给予相应处理后其中左束支传导阻滞4例恢复正常,2例无恢复(经心外科治疗后恢复正常);左前分支传导阻滞5例恢复正常。术后1个月新增发生2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术后3个月新增1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结论经导管封堵膜周部VSD术后发生左束支或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比例相对较低,术后早期发现并进行必要的干预可以减少外科手术,应加强中远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左束支传导阻滞
下载PDF
一种基于短时傅立叶变换的心音分裂时间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虎乐乐 赵加祥 +1 位作者 倪虹 顾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应用现代信号处理的方法定量计算心音分裂的时间间隔,为某些心脏早期器质性病变的诊断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在频率分辨率较高的情况下,利用短时傅立叶变换(STFT)声谱图和香农能量,提取出第1心音(S1)的主要成分二尖瓣关闭音(M1)、三尖... 目的应用现代信号处理的方法定量计算心音分裂的时间间隔,为某些心脏早期器质性病变的诊断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在频率分辨率较高的情况下,利用短时傅立叶变换(STFT)声谱图和香农能量,提取出第1心音(S1)的主要成分二尖瓣关闭音(M1)、三尖瓣关闭音(T1)及第2心音(S2)的主要成分主动脉瓣关闭音(A2)、肺动脉瓣关闭音(P2)。然后,在时间分辨率较高的情况下,通过瞬时能量密度包络图,计算出心音分裂的时间间隔。结果对南开大学医学院提供的心音数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精确地计算出房间隔缺损(ASD)、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及其他常见心音分裂类型的分裂时间。结论笔者提出的计算心音分裂时间间隔的方法比已有的方法更简单快捷,其结果能够为某些心脏早期器质性病变的诊断提供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音 分裂时间 声谱图 房间隔缺损 右束支传导阻滞
下载PDF
房室间隔缺损的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屈顺梅 李奋 +5 位作者 武育蓉 洪雯静 邢海华 朱敏 王红平 张海燕 《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诊断对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分析120例房室间隔缺损患儿(部分型、过渡型、完全型各40例)和177例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紫绀型57例、房间隔缺损61例、室间隔缺损59例)(对照组)的心电图表现。结果房室间隔缺损... 目的探讨心电图诊断对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分析120例房室间隔缺损患儿(部分型、过渡型、完全型各40例)和177例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紫绀型57例、房间隔缺损61例、室间隔缺损59例)(对照组)的心电图表现。结果房室间隔缺损患儿同时出现P-R间期延长、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3种不同类型的房室间隔缺损间心电图表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心电图同时出现P-R间期延长、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左前分支阻滞高度提示房室间隔缺损存在,结合临床可作出初步诊断,但心电图对房室间隔缺损的分型诊断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间隔缺损 心电图 传导阻滞 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 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