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外侧皮神经的形态特点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38
1
作者 唐举玉 李康华 +3 位作者 任家伍 刘俊 谢松林 宋达疆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55-1259,共5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感觉恢复不良的原因,改进股前外侧皮瓣的设计和感觉重建方法。方法:选择21个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股外侧皮神经,观察其走行、分布、形态及变异情况;分别测量股外侧皮神经发出后支、前支平面至髂前上棘的距离,...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感觉恢复不良的原因,改进股前外侧皮瓣的设计和感觉重建方法。方法:选择21个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股外侧皮神经,观察其走行、分布、形态及变异情况;分别测量股外侧皮神经发出后支、前支平面至髂前上棘的距离,以及股外侧皮神经主干在腹股沟韧带下缘穿出点及其发出后支、前支后各平面的外径。结果:股外侧皮神经于髂前上棘下4.8(0~16.9)cm和14.2(6.7~24.1)cm发出后支和前支。股外侧皮神经存在6种分支类型,即普通三支型(9/21)、高位后支型(5/21)、后支缺如型(3/21)、前支缺如型(1/21)、纤细型(2/21)和缺如型(1/21)。股外侧皮神经截面多呈扁圆形,其主干在腹股沟韧带下缘穿出点横径为2.68(1.18~4.52)mm,发出后支后为2.18(0.80~4.10)mm,发出前支后为1.63(0.44~2.60)mm。结论:股外侧皮神经后支的变异是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感觉恢复不良的主要原因,于股前外侧中下2/3区域设计皮瓣,选择其主干或发出前支以近节段吻合,可望改善股前外侧皮瓣的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皮神经 显微解剖 感觉重建
下载PDF
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指损伤感觉恢复的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荣存敏 李印龙 +5 位作者 王芳 徐宝强 张清林 张志 王洪军 韩清銮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探讨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中皮瓣及供区感觉恢复问题。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2例,正中神经掌皮支与指神经缝合,定期测... 目的探讨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中皮瓣及供区感觉恢复问题。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2例,正中神经掌皮支与指神经缝合,定期测定皮瓣的2 g触觉、5 g痛觉、30 g压觉以及两点辨别觉,记录皮瓣供区侧和健侧正中神经掌皮支区的静止两点辨别觉,采用配对t检验,观察皮瓣感觉恢复及供区的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门诊随访6~18个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2个月约83.3%的患者出现压觉,术后3个月后全部出现压觉;术后3个月约91.7%的患者出现触觉,术后4个月全部出现触觉;术后4个月约91.7%的患者出现痛觉,术后5个月后全部出现痛觉。术后6个月皮瓣静止两点分辨觉平均8.3 mm,而皮瓣供区侧和健侧正中神经掌皮支区的两点辨别觉分别为(12.08±2.15)mm和(10.58±2.1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掌皮支支配区术后的感觉恢复情况:S4 2例,S3^+ 9例,S3 1例,恢复良好。结论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皮瓣感觉恢复好,供区感觉逐渐恢复,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正中神经掌皮支 手指 感觉重建
原文传递
重建感觉的游离臂外侧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1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阳跃 崔树森 +1 位作者 李春雨 吴广智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游离臂外侧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的疗效及其优点。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我们对因外伤(车祸、机器绞伤、热压伤等原因)致手背中、小创面皮肤缺损12例患者,临床达到皮瓣修复指征,术前行供区及创面周围血管...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游离臂外侧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的疗效及其优点。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我们对因外伤(车祸、机器绞伤、热压伤等原因)致手背中、小创面皮肤缺损12例患者,临床达到皮瓣修复指征,术前行供区及创面周围血管彩超明确血管走行后,择期行重建感觉的游离臂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术。皮瓣切取面积最大10cm×6cm,最小6cm×4cm。皮瓣包括伴行的臂外侧皮神经,移至受区与感觉神经吻合重建皮瓣感觉,供区全部一期皮内缝合。术后测试皮瓣的痛觉、触觉、温度觉和两点辨别觉。供区满意度随访标准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感觉异常、周围关节的影响、以及患者主观意愿为评价标准。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修复创面一期愈合;随访24~41个月(平均35个月);皮瓣外观无臃肿及色素沉着,与手背侧皮肤颜色接近,质地良好;所有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S3+4例,S,6例,S22例,感觉恢复优良率为83%;供区留下线性瘢痕,对肘关节正常活动无影响,恢复满意。结论游离臂外侧皮瓣血管解剖位置恒定、血供良好,伴行皮神经与受区吻合可恢复皮瓣感觉,操作简便、供区损伤小,外观上与手背皮肤颜色接近、质地好,是修复手背中、小创面皮肤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外侧皮瓣 移植 手背 重建感觉
原文传递
结扎小隐静脉及重建腓肠感觉神经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辉 杨勇 +6 位作者 黄华凤 陆国通 罗文方 徐月忠 杜红敏 谢欢 林鹏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4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 探讨结扎小隐静脉及重建腓肠感觉神经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结扎小隐静脉及重建腓肠感觉神经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23例,皮瓣面积:10.0 cm×12.0 cm~12.0 ... 目的 探讨结扎小隐静脉及重建腓肠感觉神经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结扎小隐静脉及重建腓肠感觉神经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23例,皮瓣面积:10.0 cm×12.0 cm~12.0 cm×18.0 cm.结果 本组随诊3~36个月,其中21例全部成活,一期愈合;1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局部清痂换药后创面愈合;1例术后3d皮瓣局部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抬高患肢、皮瓣远端放血疗法、应用脱水剂,一周后好转,再次游离植皮愈合.术后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恢复满意,皮瓣两点辨别觉5~8 mm.负重良好,无溃疡再次发生.结论 结扎小隐静脉及重建腓肠感觉神经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感觉恢复好,不损伤主要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逆行皮瓣 小隐静脉结扎 腓肠神经 感觉重建
下载PDF
指神经背侧分支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感觉重建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松林 张柳 +1 位作者 鲁继增 冯军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9-240,共2页
目的 探讨修复指端缺损感觉重建的新方法。方法  1 987年以来 ,我们采用指神经背侧分支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 35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感觉 6周内全部恢复。结论 血管岛状皮瓣具有易于操作 ,不损伤邻近手指主要血... 目的 探讨修复指端缺损感觉重建的新方法。方法  1 987年以来 ,我们采用指神经背侧分支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 35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感觉 6周内全部恢复。结论 血管岛状皮瓣具有易于操作 ,不损伤邻近手指主要血管的优点 ,在修复指端缺损 ,在最大程度保留手指长度的同时 ,可重建良好的感觉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缺损 岛状皮瓣 感觉重建
原文传递
不同手部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创面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苗卫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7期7-9,共3页
目的总结研究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不同皮瓣修复及感觉重建方法。方法应用不同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9例。其中拇指桡背侧皮瓣14例,尺背侧皮瓣8例,示指背侧动脉皮瓣6例,推进皮瓣5例,V-Y皮瓣6例,男28例,女11例,年龄15... 目的总结研究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不同皮瓣修复及感觉重建方法。方法应用不同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9例。其中拇指桡背侧皮瓣14例,尺背侧皮瓣8例,示指背侧动脉皮瓣6例,推进皮瓣5例,V-Y皮瓣6例,男28例,女11例,年龄15~60岁,平均37.8岁,术前均行X线检查以明确骨折情况。缺损部位:拇指末节掌侧15例;拇指末节背侧6例,拇指末节桡侧5例,拇指末节尺侧6例,指端7例。皮瓣面积:1.5cm×1cm~4cm×3cm。结果其中2例皮瓣早期出现皮瓣边缘血运障碍,经换药痊愈,其它皮瓣均一期完全成活,术后39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0个月。皮瓣外形好,质地耐磨,指间关节伸屈活动70°~90°,对掌功能正常。吻合神经皮瓣两点辨别觉:5~10mm。结论 5种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功能良好,显微镜下将皮瓣内神经与受区内神经精细吻合,能够获得良好的感觉功能。不同部位的缺损宜采用不同的皮瓣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末节 缺损 皮瓣 感觉重建
下载PDF
吻合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7
作者 陈添 李兰泉 +1 位作者 黄少辉 谢章家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10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吻合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重建皮瓣生理性回流及感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2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13例足跟部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最大面积4×7cm,最小2×3cm... 目的:探讨吻合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重建皮瓣生理性回流及感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2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13例足跟部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最大面积4×7cm,最小2×3cm,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所携带的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皮支于显微镜下与足底受区大隐静脉或局部静脉及胫神经或腓浅神经作端端或端侧缝合,重建皮瓣的生理性回流及感觉功能,皮瓣切取面积2×4cm~5×8cm,观察皮瓣成活及功能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5个月),13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出现静脉瘀血、肿胀、张力性水疱及溃疡.术后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恢复满意,足感觉及运动功能良好.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系统踝一后足评分系统(总分100分)进行评分,最高得分94分,最低80分,平均90分.按照Glickman-Mackinnon方法评定的皮瓣感觉恢复情况,皮瓣两点辨别觉4~8mm,其中S1级皮瓣9块,S2级皮瓣4块.结论:吻合小隐静脉及重建腓肠感觉神经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可明显改善皮瓣回流及保护性感觉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皮瓣成活率及成活质量,临床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 静脉回流 感觉重建
原文传递
游离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蕾 宋爱莉 +5 位作者 宋达疆 李赞 周波 吕春柳 伍鹏 唐园园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3期320-325,共6页
目的探讨游离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单侧早期(Ⅰ/Ⅱ期)乳腺癌患者12例,均为女性,年龄33~52(37.4±3.5)岁。12例均行改良根治术,并应用... 目的探讨游离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单侧早期(Ⅰ/Ⅱ期)乳腺癌患者12例,均为女性,年龄33~52(37.4±3.5)岁。12例均行改良根治术,并应用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同期乳房再造术,皮瓣携带的肋间神经感觉支与受区肋间神经吻合,腹壁下血管与受区胸廓内血管或者胸背血管吻合。记录皮瓣长度、宽度、厚度及血管蒂情况,携带感觉神经长度及选择的受区血管和神经。随访再造乳房的感觉恢复情况,将乳房分为5个区,包括4个象限和中央区,对每区的压力觉和温度觉恢复情况进行记录。完成患者主观感觉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外形恢复、感觉恢复和满意度。结果皮瓣长(32.3±0.4)cm、宽(12.7±1.6)cm、厚(3.8±0.4)cm,腹壁下血管蒂长度为(12.5±0.4)cm,动脉管径为(1.7±0.4)mm,伴行静脉管径为(2.2±0.7)mm,携带肋间神经感觉支长度为(2.3±0.4)cm。受区血管为胸廓内血管(7例)和胸背血管(5例)。所有受区神经为同侧第3肋间神经。所有皮瓣顺利成活,1例皮瓣供区发生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未见其他并发症。再造乳房外形圆润,弹性质地可,未见皮瓣发生溃疡;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未见影响。12例患者均获随访12~38个月,平均19.6个月,未见乳腺癌复发情况。术后12个月调查患者的感觉恢复效果,12例(100%)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再造乳房病例中,所有再造乳房至少有1区恢复了温度觉。患者对再造乳房外形及感觉恢复均满意。结论游离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与受区胸壁第3肋间神经吻合有助于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的感觉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成形术 乳房再造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皮瓣感觉功能重建
原文传递
重建感觉的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裴广楠 李甲 +4 位作者 滕道练 朱辉 李海建 郑大伟 寿奎水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4-538,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重建感觉的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应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11例,切取皮瓣时分离其感觉神经,与受区指掌侧神经缝接重建皮瓣感...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重建感觉的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应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11例,切取皮瓣时分离其感觉神经,与受区指掌侧神经缝接重建皮瓣感觉。创面均有指骨外露,面积为1.2 cm×1.0 cm~2.5 cm×2.2cm,皮瓣切取面积1.6 cm×1.5 cm~3.0 cm×2.7cm。足部供区创面直接缝合10例,植皮修复1例。本组病例均通过门诊复查及微信随访,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皮瓣质地、皮纹、出汗、稳定性、感觉、臃肿程度、血液循环状态、使用情况以及供区瘢痕。结果本组11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12 h出现静脉危象,予以松解敷料、拆除部分缝线后静脉危象解除,后皮瓣顺利成活;供区伤口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7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耐磨,稳定性良好,皮纹恢复,均有少量或正常出汗,有1例皮瓣轻度臃肿,1例皮瓣色泽稍差、温度略低,所有皮瓣感觉恢复良好,均达到S3+级以上,TPD为6.0~8.5 mm,平均7.1 mm,1例患者担心使用患指,3例患者保护性使用患指,足部供区均无磨损及溃疡发生。参考王澍寰对皮瓣功能的评定、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本组病例进行评分,优8例,良3例。结论应用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能取得比较好的修复效果,而且供区隐蔽,对行走没有影响,是修复指端创面的理想供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指端创面 修复 感觉重建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