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住房价格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广娣 沈昊婧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0-84,94,共6页
区位差异深刻影响城市住房价格。本文采用空间自相关和半方差分析方法研究沈阳市住房价格的空间分异规律和格局特征,利用Kriging插值法在空间上模拟沈阳市房价,生成房价等值线图和表面图,以直观分析沈阳市住房价格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区位差异深刻影响城市住房价格。本文采用空间自相关和半方差分析方法研究沈阳市住房价格的空间分异规律和格局特征,利用Kriging插值法在空间上模拟沈阳市房价,生成房价等值线图和表面图,以直观分析沈阳市住房价格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市房价总体上具有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局部地区存在异质性;不同方向上住房价格的空间自相关尺度不同,表现出各向异性的结构特征,房价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要大于随机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 半方差分析 Kriging插值法 住房价格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基于半方差函数与等别的耕地质量监测样点优化布设方法 被引量:25
2
作者 祝锦霞 徐保根 章琳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54-261,共8页
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以浙江省耕地质量监测试点松阳县为例,探讨县级尺度的耕地质量监测样点的布设方法。选择自然等指数的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监测样点的样本容量;... 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以浙江省耕地质量监测试点松阳县为例,探讨县级尺度的耕地质量监测样点的布设方法。选择自然等指数的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监测样点的样本容量;采用地统计学半方差函数分析耕地质量的变异情况,利用自然等指数的变异特征与规律实现监测样点的预布设;重点分析耕地质量等别、分等因素、耕地质量潜在变化区域的空间分布,结合等别组合的空间分布特征对预布设的监测样点进行优化,得到40个监测样点。研究成果提高了监测样点的精度、代表性、科学性,方法易操作推广,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能为耕地质量监测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监测 方法 优化 地统计 半方差函数 等别组合 耕地
下载PDF
南京市九乡河流域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胡和兵 刘红玉 +1 位作者 郝敬锋 安静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7-634,共8页
定量分析九乡河流域土地利用程度及其空间异质性,对确定该流域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方向、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2003和2009年2期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利用空间自相关以及半变异函数分析方法,探讨了2003-2009年九乡河流... 定量分析九乡河流域土地利用程度及其空间异质性,对确定该流域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方向、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2003和2009年2期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利用空间自相关以及半变异函数分析方法,探讨了2003-2009年九乡河流域土地利用程度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土地利用程度的空间自相关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且与尺度密切相关,随着尺度的增大,空间自相关性逐渐下降;流域西北部的仙林大学城,以及北部的石埠桥一带土地利用程度的较高,南部的青龙山,中部的灵山及北部的西湖公园一带土地利用程度较低。从2003-2009年,九乡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程度以较强土地利用程度为主,占流域面积的40%左右;受城市化过程的影响,流域土地利用程度的空间异质性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流域土地利用程度呈现出向强和弱两极转化的趋势,6年间分布面积分别增加1.13%、4.27%;其中,仙林大学城一带的土地利用程度增强,且分布范围快速扩张,而九乡河源头、下游的沿岸及西湖公园一带的土地利用程度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空间自相关 半变异函数分析 城市化 九乡河
原文传递
基于GIS与地统计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郭安廷 崔锦霞 +1 位作者 许鑫 马新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3期72-79,共8页
为分析滑县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利用GIS与地统计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年的924个土壤样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半方差函数分析和克里格插值分析。结果表明:滑县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4种养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 为分析滑县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利用GIS与地统计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年的924个土壤样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半方差函数分析和克里格插值分析。结果表明:滑县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4种养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81 g/kg、0.87 g/kg、16.02 mg/kg、96.72 mg/kg,变异系数处于21.8%~57%之间,属于中等变异。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分别为:50%、54.6%、89.2%、90.1%;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有效磷和速效钾具有较弱的空间相关性。4种土壤养分的最优插值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最优插值搜索方向为8扇形,全氮和速效钾为4扇形。滑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处于中等以下水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各土壤养分含量均存在较低水平的区域,在土壤管理与施肥过程中,应注意合理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GIS 半方差分析 土壤养分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学的土壤氮素与pH的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朱红霞 陈效民 杜臻杰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86-1090,共5页
以太湖流域典型水稻土(白土)为例,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田间尺度不同土层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以及pH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硝态氮、铵态氮的变异程度较大。土壤pH与硝态氮的... 以太湖流域典型水稻土(白土)为例,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田间尺度不同土层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以及pH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硝态氮、铵态氮的变异程度较大。土壤pH与硝态氮的空间分布格局极为相似,说明它们之间空间相关性较强。对研究区的土壤氮素和pH进行了克里格插值与绘图,并分析了各种氮素和pH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土壤氮素和pH的空间变异,对研究区合理施肥与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素 PH值 空间变异 半方差分析 克里格插值
原文传递
基于地统计学的农田尺度旱地红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祖香 陈效民 +3 位作者 靖彦 张佳宝 黄欠如 李秋霞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2-397,共6页
运用地统计学与经典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农田尺度下旱地红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和CEC的空间变异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表层(0~15em)和亚表层(15~30em)的养分变异系数各不相同,有效磷、铵态氮和... 运用地统计学与经典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农田尺度下旱地红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和CEC的空间变异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表层(0~15em)和亚表层(15~30em)的养分变异系数各不相同,有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为中等变异,有机质、全氮和CEC为弱变异。(2)经半方差检验结果表明,在0—15erfl土层中有机质和CEC均在变程为55m处表现较弱的空间相关性;全氮、硝态氮和有效磷分别在变程为55m、44m和8m处表现出中等空间相关性;铵态氮在变程为15m处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在15—30em的土层中硝态氮和CEC在变程为21m和59m处表现弱的空间相关性;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分别在变程为8in、20m和55m处表现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铵态氮在变程为15m处表现出强的空间相关性;除了表层土壤有机质的理论模型为高斯模型和CEC的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外,其余指标均为指数模型。(3)利用克立格插值方法绘制旱地红壤的有机质、全氮、硝态氮和CEC空间分布图,得出有机质和CEC为不规则的斑块状分布,全氮和硝态氮呈条带状和块状分布。研究结果为了解旱地红壤养分状况、预测空间养分分布状况和指导农业上的精确与合理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地统计学 变异系数 半方差分析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大比例尺度下土壤的养分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冬碧 余常兵 +6 位作者 熊桂云 胡时友 鲁剑巍 肖习明 杨永成 田仕平 陈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4-527,共4页
利用“网格”取样、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地统计学方法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探讨了湖北省 1个自然村 (光芒村 )土壤的养分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 :(1)土壤有机质、NH4+ N和有效K的含量普遍较低 ,有效P的含量相对较高 ,土壤有... 利用“网格”取样、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地统计学方法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探讨了湖北省 1个自然村 (光芒村 )土壤的养分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 :(1)土壤有机质、NH4+ N和有效K的含量普遍较低 ,有效P的含量相对较高 ,土壤有效S、B、Mn和Zn的含量低于临界值的比例分别为 4 8.8%、4 9.6 %、6 4 .3%和73.6 % ;(2 )土壤 pH及有效养分含量的变异系数按如下顺序逐渐增大 :pH <Ca <Mg <有机质 <NH4+ N <Zn <Cu <K <Fe <S <Mn ,P <B ,变异系数小的土壤养分其频数分布多呈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 ,变异系数大的则呈现出明显的负偏峰分布特征 ;(3)NH4 N、有效P、K、Mg、B和Zn的空间变异主要受作物品种、施肥水平和管理方式等人为随机因素的影响 ,pH、Ca、S、Fe和Mn的空间变异则主要受成土母质、土壤类型、气候、水分条件等非人为活动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变异系数 频数分布 半方差分析 空问分布
下载PDF
黄土高原县域苹果园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郭宏 刘天鹏 +3 位作者 杜毅飞 王志康 方凯凯 李会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27,共7页
在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县陕西省黄陵县采集304个苹果园0—40cm土层的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定,并应用地统计学及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其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为该地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该地区果园土壤硝态氮和速... 在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县陕西省黄陵县采集304个苹果园0—40cm土层的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定,并应用地统计学及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其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为该地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该地区果园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变异系数最大,pH值最小。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硝态氮>速效磷>全磷>铵态氮>速效钾>全钾>全氮>CEC>有机质>pH值。土壤全磷和有机质的最佳拟合模型是高斯模型,而全氮、铵态氮和速效钾的最好拟合效果是球状模型,全钾用线性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有效磷、pH值、硝态氮和CEC以指数模型来分析效果最佳。土壤pH值、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和CEC的空间相关性很强,其C0/(C0+C)分别为0.17%,7.47%,11.81%,2.95%和24.24%,有机质、全氮、全磷和硝态氮C0/(C0+C)为40.72%,28.16%,46.44%,49.98%,空间相关性中等,土壤全钾的C0/(C0+C)为100%,空间相关性非常弱。研究区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偏低,磷、钾较丰富,在今后的施肥过程中需要增施有机肥,适量施用氮磷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半方差分析 空间变异性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太行山南麓坡面土壤碳氮空间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志华 张锦豪 +4 位作者 桑玉强 杨喜田 王德彩 郭加伟 毕会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829-2838,共10页
太行山南麓是我国华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研究该区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对土石山区林业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太行山南麓典型坡面(人工林坡地和自然荒坡地)为对象,采用网格法布设采样点,运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约束性... 太行山南麓是我国华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研究该区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对土石山区林业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太行山南麓典型坡面(人工林坡地和自然荒坡地)为对象,采用网格法布设采样点,运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约束性排序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太行山南麓的土壤全碳(TC)含量为6.80~57.05 g·kg^(-1),全氮(TN)含量为0.74~3.93 g·kg^(-1);土壤TC、TN变异系数为25.0%~52.8%,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该变异由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引起;养分的空间聚集性均随着滞后距的增加而下降。2)土壤养分含量从坡上到坡下均有增加的趋势,养分的高值区出现在坡下部分。3)土壤总容重、砾石含量、植被覆盖度、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太行山南麓土壤TC、TN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4)土壤含水量是影响自然荒坡地土壤养分的主控因素,但不是影响人工林坡地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南麓 土壤碳 土壤氮 空间变异性 半方差分析 冗余分析
原文传递
村级农田土壤养分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冬碧 余常兵 +4 位作者 熊桂云 胡时友 鲁剑巍 殷辉 陈防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9-82,共4页
利用“网格”取样、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地统计学方法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探讨了湖北省1个自然村(梅家墩村)土壤的养分特性及其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①土壤有机质、NH4+-N和有效K的含量普遍较低,有效P的含量相对较高,土壤有效S、... 利用“网格”取样、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地统计学方法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探讨了湖北省1个自然村(梅家墩村)土壤的养分特性及其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①土壤有机质、NH4+-N和有效K的含量普遍较低,有效P的含量相对较高,土壤有效S、B、Mn和Zn的含量低于临界值的比例分别为51.8%、16.5%、44.6%和79.9%;②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变异系数按如下顺序逐渐增大:pH<Ca<有机质<NH4+-N<Zn<Mg<Cu<S<B<K<Mn<Fe<P,变异系数小的土壤养分其频数分布多呈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变异系数大的则呈现出明显的负偏峰分布特征;③有效P、K、B和Zn的空间变异主要受作物品种、施肥水平和管理方式等人为因素的影响,pH、Ca、S、Fe和Mn的空间变异则主要受成土母质、土壤类型、气候、水分条件等非人为活动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变异系数 频数分布 半方差分析 空间分布
下载PDF
谷物联合收获机测产系统性能试验 被引量:10
11
作者 武佳 李民赞 +2 位作者 郑立华 安晓飞 张亚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95-99,105,共6页
引进Ag Leader谷物测产系统,在国产中小型谷物联合收获机平台上开展了测产系统性能试验。谷物测产系统主要由包括流量传感器等在内的多路传感装置、终端显示及控制平台和GPS系统构成。首先进行了系统传感器的标定试验,然后进行了田间小... 引进Ag Leader谷物测产系统,在国产中小型谷物联合收获机平台上开展了测产系统性能试验。谷物测产系统主要由包括流量传感器等在内的多路传感装置、终端显示及控制平台和GPS系统构成。首先进行了系统传感器的标定试验,然后进行了田间小麦的收获试验。将试验获得的产量数据进一步进行了处理,通过产量数据点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发现,产量值采样点在20 m范围内的的相互依赖程度较高;半方差分析表明,测产区域的产量分布空间变异明显,呈现空间聚集分布的特点。克里格插值后的产量分布图呈现斑状分布的趋势,也直观反映了聚集分布的特征,可以为精细农业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获机 测产系统 精细农业 半方差分析 产量分布图
下载PDF
山西高原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严俊霞 李洪建 +1 位作者 李君剑 武江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93-1801,共9页
基于对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样地3个取样尺度(4、2、1 m)土壤呼吸(Rs)及其影响因子的观测,运用传统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Rs的空间变异性及其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传统统计分析表明:Rs及其它相关因子的... 基于对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样地3个取样尺度(4、2、1 m)土壤呼吸(Rs)及其影响因子的观测,运用传统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Rs的空间变异性及其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传统统计分析表明:Rs及其它相关因子的空间变异均属于中等变异;Rs与10 cm、15 cm深度的土壤温度(T10、T15)和全氮(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凋落物含水量(Lm)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碳/氮比(C/N)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5 cm深度的土壤温度(T5)、土壤水分(Ws)、凋落物量(Lw)和全碳(C)相关性不显著(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Lm、T10、N和Ws这4个因子能解释土壤呼吸空间变化的36%.地统计学分析表明:Rs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随机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39.5%,结构因素占60.5%,气候、地形、土壤等结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不同土壤指标的变程不相同,Rs和T10的变程差异不大,在25 m左右;土壤各指标的分维数大小依次为:Lw(1.95)=C/N比(1.95)>N(1.91)>C(1.89)>Rs(1.78)>Lm(1.77)>Ws(1.69)>T10(1.42).Rs的空间分布模式与T10、Lm、C和N的空间分布模式较为一致,而与Ws、C/N比的空间分布模式不同;在同一置信水平和估计精度下,不同土壤指标的必要采样数量不相同,取决于该指标的空间变异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空间特征 半方差函数 落叶松人工林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土壤中硝态氮的空间变异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邢永强 李金荣 +2 位作者 李金玲 常秋玲 贺传阅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6-108,共3页
对10 m×10 m面积内的100个土壤样点取样分析其硝态氮含量,用地质统计学中的区域化变量理论和半方差函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种含水率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均具有空间变异性,属于中等程度变异;硝态氮含量的半方差随着取样间... 对10 m×10 m面积内的100个土壤样点取样分析其硝态氮含量,用地质统计学中的区域化变量理论和半方差函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种含水率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均具有空间变异性,属于中等程度变异;硝态氮含量的半方差随着取样间距的增加而增加,最后趋于稳定,存在着空间变异结构,对其进行拟合,确定其变异程度及空间相关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空间变异 区域化变量 半方差分析
下载PDF
北疆荒漠优势灌木种群空间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李海燕 +1 位作者 朱小虎 黄俊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1-76,共6页
以北疆荒漠绿洲过渡带样地数据为基础,通过半方差分析、分形分析和各向异性分析对5种优势灌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多枝柽柳各向同性,介于集群与均匀分布之间,异质性弱,对环境异质性适应最强;盐穗木为集群分布,交替存... 以北疆荒漠绿洲过渡带样地数据为基础,通过半方差分析、分形分析和各向异性分析对5种优势灌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多枝柽柳各向同性,介于集群与均匀分布之间,异质性弱,对环境异质性适应最强;盐穗木为集群分布,交替存在各向异性,空间分布复杂;白刺呈带状集群分布,异质性程度大,变异曲线变化剧烈;琵琶柴呈自相关很强的集群分布,空间异质性弱;沙蒿呈集群分布,异质性程度大。5种灌木拟合指数模型或球形模型,对干扰的适应性均强;总变异中的随机部分和空间自相关部分影响各异;5种灌木均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多枝柽柳和琵琶柴在分布区内互补性生态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异质性 灌木 半方差分析 分形分析 北疆
原文传递
基于乡镇级耕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敏 王秋兵 贾艳萍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6,共6页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辽宁省昌图县朝阳镇耕层土壤养分的数据统计特征、空间变异性和分维数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的含量普遍较低,碱解氮的含量普遍较高;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变异系数顺序为碱解...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辽宁省昌图县朝阳镇耕层土壤养分的数据统计特征、空间变异性和分维数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的含量普遍较低,碱解氮的含量普遍较高;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变异系数顺序为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速效磷;地统计学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质、速效磷的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介于25%~75%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空间相关性。碱解氮的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大于75%,空间相关性较弱。速效钾的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小于25%,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碱解氮的分维值D最大为1.996,速效钾的分维值D最小为1.802,表明碱解氮的空间分布比速效钾的空间分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变异系数 半方差分析 分维数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寻乌县耕地土壤全氮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洋 赵小敏 +1 位作者 郭熙 韩逸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51-1358,共8页
以寻乌县耕地质量与产能评价试点项目采集的耕地表层土壤(0~20 cm)数据为例,采用地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该区域耕地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寻乌县耕地表层(0~20 cm)土壤全氮含量在0.42... 以寻乌县耕地质量与产能评价试点项目采集的耕地表层土壤(0~20 cm)数据为例,采用地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该区域耕地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寻乌县耕地表层(0~20 cm)土壤全氮含量在0.42 g kg^(-1)~2.25 g kg^(-1)之间,均值为1.21 g kg^(-1),变异系数为26.88%,处于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从半方差分析的结果来看,块金效应为62.50%,表明随机性因素对研究区土壤全氮的影响程度要大于结构性因素;从空间分布来看,寻乌县土壤全氮的分布总体上呈现出北低南高的趋势,且大致呈条带状和块状分布,全氮含量较高的耕地分布较为零散,且面积不大,而含量较低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及北部部分地区。回归分析表明,成土母质对土壤全氮有着极显著的影响(P<0.01),土壤类型、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全氮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地形因素对土壤全氮含量的独立解释能力最高,为7.3%,是影响寻乌县耕地土壤全氮含量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全氮 空间变异 半方差分析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严俊霞 李洪建 李君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8184-8193,共10页
为研究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测定了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地的土壤呼吸(R_s)及其影响因子,运用传统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4、2 m和1 m间隔取样尺度下R_s的空间变异性及其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传统统计分析表明:除... 为研究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测定了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地的土壤呼吸(R_s)及其影响因子,运用传统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4、2 m和1 m间隔取样尺度下R_s的空间变异性及其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传统统计分析表明:除土壤温度(T_(10))和碳/氮(C/N)比变异程度较小外,其他测定因子的变异系数在15%-59%之间,均为中等变异;R_s与凋落物量(L_w)、凋落物含水量(L_m)、土壤全碳(C)和全氮(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水分(W_s)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温度(T_(10))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C/N比和土壤全硫(S)相关性不显著(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L_w、T_(10)、N和C/N比四个因子能解释土壤呼吸空间变化的26%。地统计学分析表明,T_(10)、W_s、L_m、C、N和C/N比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构因素对其空间分布起着主导作用;R_s和L_w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随机因素和结构因素对它们的空间分布起的作用相当;S具有较弱的空间自相关性,随机因素对其空间变异起着主导作用。R_s及其影响因子在相同的尺度上起作用,基本上都在17 m左右。分维数是事物复杂程度的一种量度,各指标的分维数大小依次为:L_w(1.87)>S(1.84)>L_m(1.82)>N(1.77)>R_s(1.74)>C(1.73)>W_s(1.69)>T_(10)(1.56)>C/N(1.46)。R_s的空间分布模式与W_s、L_m、L_w、C、N和S的空间分布模式较为一致,而与T_(10)的空间分布模式不同。4、2 m和1 m取样尺度95%置信水平误差在5%和10%内必要采样数量分别为74、44、39个和19、11、10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空间特征 半方差函数 针阔叶混交林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太湖地区水稻土磷素空间变异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红霞 陈效民 杜臻杰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3-576,共4页
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太湖地区典型的水稻土(乌栅土)进行网格法分层(0~15cm、15~28cm、28~42cm)取样,研究了田间尺度下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全磷、速效磷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各层pH和... 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太湖地区典型的水稻土(乌栅土)进行网格法分层(0~15cm、15~28cm、28~42cm)取样,研究了田间尺度下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全磷、速效磷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各层pH和速效磷含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H和全磷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各土层速效磷半方差变异函数的C0(/C0+C)均在0.25~0.75之间,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且三层土壤速效磷的含量的分布格局有一定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素 半方差分析 空间变异
原文传递
基于景观尺度的太原生态完整性时空动态与空间变异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玉琼 王宁练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0-698,共9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生态完整性评价是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利用ArcGIS软件和地统计分析软件GS+9.0对太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9年景观生态完整性进行评价,...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生态完整性评价是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利用ArcGIS软件和地统计分析软件GS+9.0对太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9年景观生态完整性进行评价,分析其时空动态与空间变异,揭示景观生态完整性时间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空间演变规律,为太原的景观生态建设和景观生态规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太原景观生态完整性偏低,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从2000~2019年可分为三个阶段,2000~2010年完整性逐渐增强,2010~2015年完整性减弱,2015~2019年完整性又增强;②2000~2019年,均以中等完整性为主,从空间分布来看,各年东南部平原区及太原市区均属完整性较低区域;③从2005~2010年以及2015~2019年是两个主要变化阶段,均以低等完整性转化为中等完整性为主。太原景观生态完整性总的空间异质性较低,空间异质性主要是由空间自相关因素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完整性 地统计学 空间变异 半方差分析
原文传递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怀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0-114,共5页
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2008年采集的2 020个耕地土样测试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性,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平均值:有机质46.3 g/kg、碱解氮176.6 mg/kg... 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2008年采集的2 020个耕地土样测试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性,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平均值:有机质46.3 g/kg、碱解氮176.6 mg/kg、有效磷21.8 mg/kg、速效钾139.8 mg/kg,4种土壤养分要素的变异系数均为中等变异。对土壤养分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原始数据趋向正态分布。地统计学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质、碱解氮的块基比分别为0.560、0.502,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有效磷、速效钾的块基比分别为0.846、0.851,空间相关性很弱。用普通克里格法进行内插,得到土壤养分空间插值分布图,直观地反映了耕地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4种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分布格局是丰富或中等。有机质表现出由南向北升高的趋势;碱解氮的分布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有机质和碱解氮的空间分布特性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变异系数 空间变异特性 半方差分析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