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13
1
作者 邓起东 陈立春 冉勇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83-392,共10页
自上世纪 70年代末以来 ,活动构造研究已从描述性和定性研究阶段进展到定量研究阶段 ,并主要围绕 3个方面展开工作 :(1)如何刻画活动构造的活动特征 ,即需要得到哪些活动特征定量参数 ;(2 )如何得到这些定量参数 ;(3)如何应用这些参数... 自上世纪 70年代末以来 ,活动构造研究已从描述性和定性研究阶段进展到定量研究阶段 ,并主要围绕 3个方面展开工作 :(1)如何刻画活动构造的活动特征 ,即需要得到哪些活动特征定量参数 ;(2 )如何得到这些定量参数 ;(3)如何应用这些参数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工程安全性评价。文中就有关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的这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总结和分析 ,并指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 ,提高测年精度、减少研究过程各个环节的误差和不确定性 ,将是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 定量参数 地震危险性 未来错动量
下载PDF
新的国家地震区划图 被引量:37
2
作者 高孟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0-636,共7页
新的国家地震区划图即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已于 2 0 0 1年 8月正式出版 .该地震区划图包括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该区划图风险水平为 5 0年超越概率0 .1,比例尺为 1∶4 0 0万 .该区划图已经作为国家标准颁布 .本文... 新的国家地震区划图即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已于 2 0 0 1年 8月正式出版 .该地震区划图包括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该区划图风险水平为 5 0年超越概率0 .1,比例尺为 1∶4 0 0万 .该区划图已经作为国家标准颁布 .本文介绍了该区划图编制的背景、编图的技术思路以及主要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 地震区划 抗震设计 反应谱 度特 征周期
下载PDF
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千年破裂历史与2008年汶川、2013年芦山和2017年九寨沟地震 被引量:47
3
作者 闻学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5-267,共13页
以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活动构造带为研究区,本文首先分析了该区最近一千多年的地震历史及强震活动随时间的变化,确定了2008年汶川M_S8.0地震、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这3次事件在这一强震活动历史中的位置,进而在... 以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活动构造带为研究区,本文首先分析了该区最近一千多年的地震历史及强震活动随时间的变化,确定了2008年汶川M_S8.0地震、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这3次事件在这一强震活动历史中的位置,进而在圈绘长期强震破裂区图像的基础上鉴别主要活动断裂带上的地震空区。结果主要表明:研究区在最近约一千年中经历了一个强震轮回的3个阶段,包括一个平静期的后半部(1630年之前)、1630—1878年之间的过渡期以及1879年以来的强震期。后两个阶段可能代表了该构造带在经过更早、可能二三千年长的平静期或应变积累期之后出现的长达数百年、从"预释放"期(1630—1878年)到"主释放"期(1879年以来)的强震发生过程;在主释放期应变能释放呈明显加速,四川2008年汶川、2013年芦山以及2017年九寨沟地震是发生在主释放期中的3次最新事件,但是由这3次事件的发生还难以判断主释放期是否已经结束;已圈绘出研究区及其邻近地区若干活动断裂段上存在长期缺少大地震破裂的地震空区,未来仍应注意在这些地震空区再次发生大地震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 地震历史 破裂图像 地震空区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川西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性模拟和断层间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周仕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本研究采用基于库仑破裂准则的地震活动性准静态模型,模拟计算了川西地区长达10000年的理论地震目录,通过对理论地震目录的分析发现川西地区Ms≥7.0强震在时间上表现出很强的随机性,与平均地震发生率为1/22.0年-1(≈0.0454年-1)的Poisso... 本研究采用基于库仑破裂准则的地震活动性准静态模型,模拟计算了川西地区长达10000年的理论地震目录,通过对理论地震目录的分析发现川西地区Ms≥7.0强震在时间上表现出很强的随机性,与平均地震发生率为1/22.0年-1(≈0.0454年-1)的Poisson过程很相近,Poisson模型可能是川西地区开展长期(数10年)地震危险性计算中较为合适的模型.而单一断层Ms≥7.0强震的时间间隔分布与Poisson过程存在很大的差异,用Poisson模型估计单一构造上长期地震危险性可能是不合适的.通过分析模拟产生的长时间理论地震目录,逐一给出了川西地区主要断层的Ms≥7.0强震的时间间隔分布与平均Ms≥7.0强震的复现时间,并讨论了主要断层间强震活动的相互关联,计算出了强震在各断层间的转移概率.定量计算了研究区一断层的破裂产生的库仑应力在研究区其他断层面上的投影.从而为研究断层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一断层发生强震对其他断层发生强震危险性的影响提供了依据.本文为开展区域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提出了新的思想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模拟 Poisson模型 库仑应力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中国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综述 被引量:37
5
作者 王兰民 陶裕禄 +4 位作者 袁一凡 张令心 韦开波 张勇 张守洁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5-311,共7页
本文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以提高农村民居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为目标,论述了在我国农村地区实施地震安全农居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目标;介绍了“十一五”国家防震减灾规划重点项目-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的建设内容。涉及农村民... 本文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以提高农村民居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为目标,论述了在我国农村地区实施地震安全农居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目标;介绍了“十一五”国家防震减灾规划重点项目-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的建设内容。涉及农村民居基础资料调查与抗震能力评价、农村民居抗震实用化技术研究与开发、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建设、农村民居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和技术培训、农村民居抗震技术服务网建设、地震安全农居工程投入机制、政策研究及国际合作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农村 地震安全 农居
下载PDF
第二代基于性能地震工程中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及正逆概率风险分析 被引量:34
6
作者 吕大刚 刘洋 于晓辉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24,共12页
第二代基于性能地震工程理论中的地震易损性主要是指结构构件以及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能力,与传统地震风险理论中的地震易损性定义和内涵并不相同。为了澄清二者的不一致性,首先介绍传统地震风险理论中地震易损性的定义和概率模型,然后指... 第二代基于性能地震工程理论中的地震易损性主要是指结构构件以及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能力,与传统地震风险理论中的地震易损性定义和内涵并不相同。为了澄清二者的不一致性,首先介绍传统地震风险理论中地震易损性的定义和概率模型,然后指出第二代基于性能地震工程理论存在五个层次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地震需求易损性模型、抗震能力易损性模型、地震损伤易损性模型、地震损失易损性模型和抗震决策易损性模型,指出了这五种模型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推导得到了地震需求易损性模型和地震损伤易损性模型分布参数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不确定性传递路径,提出了正向PBEE和逆向PBEE的概念,以通过不同方式求解第二代基于性能地震工程理论的风险积分公式。基于地震危险性函数的近似表达式以及地震易损性模型及其分布参数的解析表达式,通过正向PBEE和逆向PBEE方法,分别得到了具有相同表达形式的工程需求参数EDP、地震损伤DM和决策变量DV三个层次的概率地震风险表达式。通过该文的研究,将传统地震风险分析理论与第二代基于性能地震工程理论统一在一致的理论框架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能地震工程 地震风险 地震易损性 地震危险性 地震需求 抗震能力 地震损伤 抗震决策
下载PDF
2021年青海玛多M_(W)7.3地震InSAR的同震形变场、断层滑动分布及其对周边区域的应力扰动 被引量:37
7
作者 华俊 赵德政 +10 位作者 单新建 屈春燕 张迎峰 龚文瑜 王振杰 李成龙 李彦川 赵磊 陈晗 范晓冉 王绍俊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7-691,共15页
文中基于D-InSAR技术,利用欧空局C波段升降轨哨兵SAR数据,获取了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_(W)7.3地震的InSAR同震形变场,并对同震形变的空间特征、量级和断层破裂的分段性进行了分析。哨兵卫星的高质量观测数据清晰地描绘了玛多地震的地... 文中基于D-InSAR技术,利用欧空局C波段升降轨哨兵SAR数据,获取了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_(W)7.3地震的InSAR同震形变场,并对同震形变的空间特征、量级和断层破裂的分段性进行了分析。哨兵卫星的高质量观测数据清晰地描绘了玛多地震的地表破裂迹线,地表破裂长度约210km。为了进一步认识玛多地震断层深部的同震滑动分布特征和发震断层几何性质,基于升、降轨InSAR形变场及精定位余震数据确定的断层几何反演了同震滑动分布,并基于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分析了本次地震对周边区域的应力扰动。结果表明,玛多M_(W)7.3地震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内部的一条次级断层上,且与东昆仑断裂带的主断裂近平行,结合野外考察、地质资料和InSAR地表破裂迹线确定的发震断层为昆仑山口-江错断裂。玛多地震产生的同震形变场空间影响范围广,形变场的长轴呈NWW向,升、降轨观测的形变量符号相反,结合哨兵数据的观测几何确定发震断层的运动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基于升、降轨InSAR数据得到的最大视线向(Line of Sight,LOS)形变量约为0.9m。同震滑动分布模型显示,整体上断层的走向为276°,倾角为80°,倾向NE,最大滑移量约为6m,平均滑动角为4°,矩震级为M_(W)7.45,地震主体破裂发生在0~10km深度范围内,同震破裂至地表,与野外考察所观测到的广泛分布的同震地表破裂带一致。以玛多-甘德断裂为接收断层的同震库仑应力模型显示,玛多地震在玛多-甘德断裂西段附近产生了明显的应力降,表明玛多地震释放了玛多-甘德断裂的库仑应力,导致后者的地震危险性可能大大降低;而在玛多-甘德断裂和昆仑山口-江错断裂交叉的区域存在应力加载效应,但考虑到玛多地震的余震会释放多余的能量,该区发生较大地震的危险性可能降低。以东昆仑断裂为接收断层的同震库仑应力模型显示,玛多地震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地震 InSAR同震形变场 断层滑动分布反演 库仑应力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基于库仑应力变化分析巴颜喀拉地块东端的强震相互关系 被引量:35
8
作者 徐晶 邵志刚 +1 位作者 刘静 季灵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056-4068,共13页
本研究基于分层黏弹介质模型,考虑同震位错效应和震后黏滞松弛效应,分析巴颜喀拉地块东端1976年松潘地震序列、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3年芦山7.0级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等多次大地震的可能存在的触发关系,计算大地震引起的周... 本研究基于分层黏弹介质模型,考虑同震位错效应和震后黏滞松弛效应,分析巴颜喀拉地块东端1976年松潘地震序列、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3年芦山7.0级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等多次大地震的可能存在的触发关系,计算大地震引起的周边各主要断裂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1976年松潘地震序列各次地震间关系密切,存在明显的相继触发作用;综合考虑同震和震后效应,汶川8.0级地震对同属于龙门山断裂带的芦山7.0级地震有触发作用,且震后效应影响不可忽略;1976年地震序列,特别是1976年8月16日7.2级地震促进了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的发生;汶川地震对九寨沟地震的影响研究中,采用不同的汶川地震同震位错模型,计算结果有差异.综合考虑多次大地震对周边断裂带的影响,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平武—青川断裂北段、灌县—安县断裂北段、文县断裂的累积库仑应力增加显著,巴颜喀拉地块东端的东昆仑断裂带东段、迭部—白龙江断裂带西段以及金沙江断裂带库仑应力亦有所增加.综合考虑各重要断裂带已有的大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和库仑应力变化计算结果,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东昆仑断裂带玛沁—玛曲段和金沙江断裂带的发震紧迫性有所增强,需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地块东端 震后黏滞松弛 地震触发 库仑应力变化 强震危险性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trong ground motion for the M_s8.0 Wenchuan earthquake of 12 May 2008 被引量:27
9
作者 ZHANG Wei SHEN Yang CHEN XiaoFe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12期1673-1682,共10页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f 12 May 2008 is the most destructive earthquake in China in the past 30 years in terms of property damage and human loss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arthquake process and the geo-morpholo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f 12 May 2008 is the most destructive earthquake in China in the past 30 years in terms of property damage and human loss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arthquake process and the geo-morph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seismic hazard, we simulated the strong ground mo-tion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 incorporat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arth structure, finite-fault rupture, and realistic surface topography. The simulated ground motions reveal that the fault rupture and basin structure control the overall pattern of the peak ground shaking. Large peak ground velocity (PGV) is distributed in two narrow areas: one with the largest PGV values is above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fault and attributed to the locations of fault asperities and rupture directivity; the other is along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Sichuan Basin and caused by both the directivity of fault rupture and the ampli-fication in the thick sediment basin. Rough topography above the rupture fault causes wave scattering,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ly larger peak ground motion on the apex of topographic relief than in the valley. Topography and scattering also reduce the wave energy in the forward direction of fault rupture but increase the PGV in other parts of the basi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need for a localized hazard as-sessment in places of rough topography that takes the topographic effects into account. Finally, had the earthquake started at the northeast end of the fault zone and ruptured to the southwest, Chengdu would have suffered a much stronger shaking than it experienced on 12 May, 2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strong ground motion seismic hazard TOPOGRAPHY seismic wave modeling
原文传递
结构抗震可靠度二种简化解析表达式的一致性证明 被引量:27
10
作者 吕大刚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65,共7页
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的解析求解一直是结构可靠度领域和地震工程领域研究者们的追求目标。解析表达式不仅有利于简化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这个极端困难的工作,而且也有利于进行基于可靠度的结构概率抗震性能设计与评定。从全概率定理的两... 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的解析求解一直是结构可靠度领域和地震工程领域研究者们的追求目标。解析表达式不仅有利于简化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这个极端困难的工作,而且也有利于进行基于可靠度的结构概率抗震性能设计与评定。从全概率定理的两种不同表达式出发,介绍了国际上流行的两种结构抗震可靠度解析表达式,过去一直认为这是两种理论基础不同的表达式。本文通过对地震易损性函数关系的解析推导,揭示了若干重要关系,证明了两种表达式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可靠度 解析表达式 地震危险性 地震易损性 全概率定理
下载PDF
遥感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前景--以5·12汶川地震为例 被引量:26
11
作者 陶和平 刘斌涛 +3 位作者 刘淑珍 范建容 杨俐 兰立波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6-279,共4页
2008-05-12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8.0级地震,全国多个单位投入科技力量,为抗震救灾献言献策,其中遥感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遥感在这次汶川地震灾害监测与评估中主要起到了灾情速报、救灾空间信息保障、次生灾害动态监测和灾区重建规划等... 2008-05-12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8.0级地震,全国多个单位投入科技力量,为抗震救灾献言献策,其中遥感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遥感在这次汶川地震灾害监测与评估中主要起到了灾情速报、救灾空间信息保障、次生灾害动态监测和灾区重建规划等作用。通过对这次全国性的地震灾害遥感监测工作的总结与分析,指出了自然灾害遥感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遥感监测 汶川
下载PDF
2015年尼泊尔M_W7.9地震对青藏高原活动断裂同震、震后应力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熊维 谭凯 +2 位作者 刘刚 乔学军 聂兆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305-4316,共12页
2015年尼泊尔MW7.9地震重烈度区从震中向东延伸,致灾范围包括尼泊尔、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孟加拉和中国藏南地区,其应力调整对邻区和周边活动断裂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地震应力触发理论,采用岩石圈地壳分层黏弹性位错模型,计算了... 2015年尼泊尔MW7.9地震重烈度区从震中向东延伸,致灾范围包括尼泊尔、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孟加拉和中国藏南地区,其应力调整对邻区和周边活动断裂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地震应力触发理论,采用岩石圈地壳分层黏弹性位错模型,计算了尼泊尔MW7.9地震引起的周边断裂,特别是青藏高原活动断裂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尼泊尔地震同震效应引起大部分震区库仑应力升高,余震主要分布在最大同震滑动等值线外部库仑应力升高区域;少量余震靠近最大滑动量区域,可能该区域积累的地震能量在主震期间没有完全释放.尼泊尔地震同震库仑应力对青藏高原,特别是中尼边境区域活动断裂有一定影响.亚东—谷露地堑南段、北喜马拉雅断裂西段、当惹雍错—定日断裂和甲岗—定结断裂同震库仑应力升高,其中当惹雍错—定日断裂南端,北喜马拉雅断裂西段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峰值超过0.01 MPa;帕龙错断裂、班公错断裂、改则—洞措断裂库仑应力降低,其地震发生概率有所降低.震后应力影响方面,未来40年内黏弹性松弛作用导致北喜马拉雅断裂、改则—洞措断裂和喀喇昆仑断裂整体应力卸载;藏南一系列正断层震后应力持续上升,其中帕龙错断裂南段受到震后黏弹性库仑应力影响,由应力阴影区逐渐转化为应力增强区,当惹雍错—定日断裂南段应力进一步加强,震后40年其南端应力变化峰值达到0.1345 MPa,亚东—谷露断裂南段应力亦持续增强.藏南正断层的地震活动性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地震 库仑应力变化 黏弹性松弛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黄土液化机理和判别标准的再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袁中夏 王兰民 +1 位作者 Susumu Yasuda 王峻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64-169,共6页
本文结合作者的试验研究和国外最新研究进展对黄土液化问题作了一些深入讨论。在一定的条件下,黄土可能发生液化,而且相当一部分黄土符合"修正的中国标准"。从液化机理上讲,黄土液化属于流滑。试验研究发现,黄土液化过程与应... 本文结合作者的试验研究和国外最新研究进展对黄土液化问题作了一些深入讨论。在一定的条件下,黄土可能发生液化,而且相当一部分黄土符合"修正的中国标准"。从液化机理上讲,黄土液化属于流滑。试验研究发现,黄土液化过程与应变发展有内在的联系,因而在动三轴试验中用轴向应变作为黄土初始液化的判别条件更符合实际。最后,通过对俄罗斯、美国和中国黄土的对比研究,作者认为黄土的粒度组成对黄土的液化特性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液化 液化机理 液化判别标准 地震灾害
下载PDF
青海昆仑山口西M_S8.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与主要震害——对青藏高原区域稳定性评价的制约 被引量:21
14
作者 党光明 王赞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5-108,T001,T002,共6页
通过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全带的野外考察,发现本次地震地表破裂带由3条具有一定宽度和长度规模并且延伸稳定的右接斜列的破裂带组成,呈近东西(N80°W)走向延展,长度约350km;断裂错动以左旋走滑性质为主,发震断裂属昆仑山... 通过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全带的野外考察,发现本次地震地表破裂带由3条具有一定宽度和长度规模并且延伸稳定的右接斜列的破裂带组成,呈近东西(N80°W)走向延展,长度约350km;断裂错动以左旋走滑性质为主,发震断裂属昆仑山南缘断裂带;地震裂缝、地震鼓梁(包)、地震塌陷等形迹所构成的新破裂切割了老的地震形变带;宏观震中位于布喀达坂峰东侧25km附近,比较接近中国地震速报台网确定的仪器震中;极震区地震烈度为Ⅺ度。地震地表破裂带是本次地震形成的最主要的地震地质灾害。另外还伴随发育地震边坡崩塌、雪崩、湖岸震陷、山体震裂、地面喷沙冒水等地震地质灾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 地震地表破裂 震害 稳定性 发震断裂 地震烈度
下载PDF
华北地区的背景地震活动及区域未来强震危险性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辉 曹建玲 申旭辉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23,共13页
华北地区的历史强震活动非常频繁。然而,自1998年张北MS6.2地震以来,该地区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地震平静期,中强震平静现象比较突出。本文利用1970年至2009年的小震资料,对华北地区的背景地震活动进行分析,给出了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最... 华北地区的历史强震活动非常频繁。然而,自1998年张北MS6.2地震以来,该地区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地震平静期,中强震平静现象比较突出。本文利用1970年至2009年的小震资料,对华北地区的背景地震活动进行分析,给出了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最大震级以及强震复发间隔和强震年平均发生概率的空间分布。b值空间分布表明,山西构造带的运城地区,郯庐断裂带的宿迁地区以及太行山块体内部的石家庄地区的b值较低。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综合空间图像表明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受区域深部动力因素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地震活动 B值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基于一致倒塌风险的建筑抗震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施炜 叶列平 陆新征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共7页
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尤其是抗倒塌能力设计目标应根据其所在场地未来一定设计使用年限内可能遭遇的地震危险性来设定。首先介绍了基于动力增量分析(IDA)的结构倒塌易损性分析方法,随后结合地震危险性分析,分别给出了结构抗倒塌能力和... 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尤其是抗倒塌能力设计目标应根据其所在场地未来一定设计使用年限内可能遭遇的地震危险性来设定。首先介绍了基于动力增量分析(IDA)的结构倒塌易损性分析方法,随后结合地震危险性分析,分别给出了结构抗倒塌能力和结构所面临地震危险性的概率模型,进而根据结构在未来一定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倒塌概率,对建筑结构的抗地震倒塌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以一座7度抗震设防的RC框架结构为例,计算了该RC框架结构在3个同为7度抗震设防而地震危险性不同地区的地震倒塌风险,指出仅以抗震设防烈度作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依据所存在的不足,建议应基于一致倒塌风险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并提出了相关结构抗震设计方法需开展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地震需求 结构倒塌易损性 地震危险性 一致倒塌风险
原文传递
地震预警(报)系统及减灾效益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夏玉胜 杨丽萍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52-457,共6页
简要阐述了地震预警 (报 )系统 (利用震灾区某点相对震中区地震波的走时差来进行预警 )的设计原理 ,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其在减少人员伤亡方面的功效 ,8级左右大震其减少人员伤亡率 P可达到 70 %以上 .进一步的分析计算还发现 ,震害损失... 简要阐述了地震预警 (报 )系统 (利用震灾区某点相对震中区地震波的走时差来进行预警 )的设计原理 ,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其在减少人员伤亡方面的功效 ,8级左右大震其减少人员伤亡率 P可达到 70 %以上 .进一步的分析计算还发现 ,震害损失和地震预警 (报 )系统减少人员伤亡率 Pi 的极大值均不在高烈度区和低烈度区 ,而是在中等烈度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地震灾害 地震预警系统 减灾效益
下载PDF
地震灾害预测和应急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以永安市城市应急系统为例 被引量:17
18
作者 危福泉 刘高焕 +2 位作者 姚新 蔡宗文 洪伟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9-756,共8页
城市防震减灾是地震潜在频发区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结合福建省永安市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探讨设计防震减灾数值模型,分析模型集成的关键技术,构建了地震风险评估、建筑物易损性评价、生命与财产损失... 城市防震减灾是地震潜在频发区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结合福建省永安市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探讨设计防震减灾数值模型,分析模型集成的关键技术,构建了地震风险评估、建筑物易损性评价、生命与财产损失估算、救援与救灾管理调度等模型和基于GIS开发的震害预测和应急模拟系统。该系统在福建省永安市的实际应用表明,通过对地震灾害预测结果的分析,可加强城市抗震中的薄弱环节,为灾区政府应急响应和制订对策提供决策支持辅助信息,从而显著提高城市防震减灾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预测 应急 GIS 地震灾害预测 城市应急系统 模拟系统 永安市 应用 设计
下载PDF
滇西北程海-宾川断裂带第四纪分段活动性的构造地貌表现与限定 被引量:19
19
作者 黄小巾 吴中海 +1 位作者 黄小龙 罗睿洁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651-4670,共20页
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的程海-宾川断裂带是一条正断与左旋走滑运动兼具的复合型活动断裂,起着调节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挤出的重要作用,并控制着区域的主要强震活动.基于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利用遥感影像和DEM(Digita... 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的程海-宾川断裂带是一条正断与左旋走滑运动兼具的复合型活动断裂,起着调节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挤出的重要作用,并控制着区域的主要强震活动.基于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利用遥感影像和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据提取该区的关键构造地貌信息,对其第四纪分段活动性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程海-宾川断裂带的第四纪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及空间差异性.其北段的金官-程海盆地主边界断层以正断层活动性质为主,并具有整个断裂带上最高的垂直活动速率;中段的期纳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且具有最高的走滑活动速率;南段宾川盆地东缘边界断裂也以正断层活动为主,但垂直活动速率略低于北段.总体上看,程海-宾川断裂带第四纪期间的垂直活动性由北往南降低,水平走滑活动性由中段往南北两端降低.在活动强度方面,程海-宾川断裂带百万年尺度的长期活动速率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状态,垂直活动速率主要集中在0.09~0.69mm/a,水平走滑速率在0.20~1.40mm/a.整体而言,程海-宾川断裂带中多数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以“中等”和“弱”为主.但历史地震活动表明,其不同段落上的未来强震活动趋势值得关注,尤其是历史强震活动相对空缺的中南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海-宾川断裂带 活动断裂 构造地貌 第四纪 地震危险性 地球物理
原文传递
松潘—甘孜块体东北端强震间相互作用及地震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单斌 熊熊 +1 位作者 金笔凯 郑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329-2340,共12页
松潘—甘孜块体位于中国大陆西南部、南北地震带的中段,其东段与扬子块体相接,拥有多条活动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主要构造单元.该地区地震活动性强烈,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灾难性地震.本文基于地震触发原理和黏弹松弛分层地壳模型,计... 松潘—甘孜块体位于中国大陆西南部、南北地震带的中段,其东段与扬子块体相接,拥有多条活动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主要构造单元.该地区地震活动性强烈,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灾难性地震.本文基于地震触发原理和黏弹松弛分层地壳模型,计算了松潘—甘孜块体东北端历史强震之间应力传输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模型结果显示,受之前地震导致的库仑应力场变化的影响,1879年武都地震和1976年8月23日松潘M7.2级地震震中库仑应力积累提升,将促进这些地震提前发生;1933年M7.5叠溪地震和1973年M6.5松潘地震震中库仑应力降低,前续地震的影响可能使得这两次地震的发震时间推迟;在研究历史地震对1960年漳腊M6.7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M7.2级和1976年8月22日M6.7级松潘地震的作用时,有效摩擦系数的取值十分重要,当有效摩擦系数取0.8时,前续地震导致的应力场变化将促进以上三次地震的发生.松潘—甘孜块体东北端的强震活动有效地增强了西秦岭北缘断裂、东昆仑断裂玛沁—玛曲段、鲜水河断裂康定—道孚段和岷江断裂中段上的库仑应力积累,将提升这些断裂今后发生地震的概率;有效降低了龙日坝断裂上库仑应力的积累,降低了该断层上发生地震的概率.松潘—甘孜块体的地震活动降低了汶川地震震中位置的库仑破裂应力,但提升了破裂面东北段的应力积累,有助于汶川地震向东北端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块体 库仑破裂应力 地震相互作用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