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埋和种子大小对固沙禾草沙鞭的种子萌发与幼苗出土的影响 被引量:82
1
作者 朱雅娟 董鸣 黄振英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0-739,共10页
该文研究了野外条件下不同深度的沙埋对沙鞭(Psammochloavillosa)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以及温室条件下种子大小对不同深度沙埋后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埋深度显著影响沙鞭的种子萌发率、幼苗出土率和种子休眠率... 该文研究了野外条件下不同深度的沙埋对沙鞭(Psammochloavillosa)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以及温室条件下种子大小对不同深度沙埋后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埋深度显著影响沙鞭的种子萌发率、幼苗出土率和种子休眠率。沙子表面的种子不能萌发。2cm的浅层沙埋时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出土率最高,1cm沙埋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出土率次之。沙埋深度超过2cm之后,沙鞭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出土率与沙埋深度呈负相关。2cm的种子休眠率最低。从2~12cm,种子休眠率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幼苗能够出土的深度(1~6cm),幼苗首次出土所需的时间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延长。种子大小对沙鞭的种子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在深层沙埋(6cm)时,与小种子相比,大种子产生的幼苗的出土率较高。从2~6cm,大种子形成的幼苗的茎长度都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鞭 沙埋深度 种子大小 种子萌发 幼苗出土 种子生态学 种子萌发率 幼苗 出土 沙埋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4种沙生植物种子萌发及出苗对沙埋及单次供水的响应 被引量:63
2
作者 郑明清 郑元润 姜联合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474-2484,共11页
飞播固沙作为一项快速而有效的现代化治沙措施,已成为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手段。但此项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飞播后成苗率较低等。以毛乌素沙地优势植物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羊柴(Hedysarum laeve)、油蒿(Ar... 飞播固沙作为一项快速而有效的现代化治沙措施,已成为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手段。但此项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飞播后成苗率较低等。以毛乌素沙地优势植物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羊柴(Hedysarum laeve)、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与籽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为研究对象,人工控制7个沙埋深度和9个水分梯度,研究4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对沙埋和单次供水的响应,阐明多大的单次降雨才能保证种子萌发与幼苗出土及出土幼苗的维持时间。结果表明,对于柠条和羊柴质量相对较大的种子而言.种子主要在供水量10.20mm,埋藏深度为0.5.2cm的条件下出苗,但在埋藏深度为5cm时这两个物种仍有少量种子能够出苗;而对于油蒿和籽蒿质量相对较小的种子而言,种子主要在供水量10.20mm,埋藏深度为0.5cm时出苗,当埋藏深度为1.5cm和2cm时不能顺利出苗。沙埋深度0.5cm条件下,4个物种具有最高的出苗率和出苗速率。在试验期内(30d),柠条、羊柴和油蒿出土幼苗分别在单次供水量为5、7.5mm和7.5mm时全部死亡,在单次供水量高于15mm时4个种的出土幼苗死亡率大多低于50%,且随供水量的增加出土幼苗死亡率降低。结合毛乌素沙地降雨特点与本次实验结果,0.5cm的沙埋及7.5mm以上的单次降雨是上述4种植物自然条件下出苗较好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飞播 荒漠化 沙埋 单次供水 种子萌发 幼苗出土 植被恢复
下载PDF
鄂尔多斯高原4种主要沙生植物种子萌发与出苗对水分和沙埋的响应 被引量:62
3
作者 聂春雷 郑元润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41,共10页
羊柴(Hedysarum leave)、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籽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与油蒿(Artemisia ordosi- ca)为鄂尔多斯高原广泛分布的植物种,也是该地区飞播选用的主要植物种。由于飞播为鄂尔多斯高原植被恢复的 重要手段,而... 羊柴(Hedysarum leave)、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籽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与油蒿(Artemisia ordosi- ca)为鄂尔多斯高原广泛分布的植物种,也是该地区飞播选用的主要植物种。由于飞播为鄂尔多斯高原植被恢复的 重要手段,而飞播后植物种子的出苗率与土壤水分及沙埋密切相关。因此,上述植物种子萌发与出苗对水分和沙 埋反应的研究对当地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温室控制实验,对4种植物萌发特性及出苗与水分 和沙埋深度的关系进行研究,阐明了种子萌发最适合的水分条件和沙埋深度。结果表明,4种植物种子萌发与出苗 最适宜的供水量都接近于当地种子萌发时期的平均降水量,最适宜的沙埋深度为0.5-1 cm,过多的水分和过深 的沙埋会降低种子萌发与出苗,反映了4种植物对沙区环境的生态适应。4种植物最适宜的供水量均为123 ml,羊 柴、柠条、籽蒿和油蒿的最适沙埋深度分别为:0.5、1.0、0.5和0.5 cm。根据实验结果及当地气候特点,鄂尔多斯地 区的飞播时间应由6月初提前至5月中下旬,以提高飞播植物的出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高原 沙生植物 种子萌发 出苗率 土壤水分 沙埋 荒漠化 飞播技术 植被恢复 人工草地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冰草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对土壤水分的反应 被引量:46
4
作者 朱选伟 黄振英 +1 位作者 张淑敏 董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4-370,共7页
研究了浑善达克沙地 4~ 10月份土壤含水量变动情况和冰草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结果表明 ,4月下旬至 5月上中旬的土壤含水量对冰草种子萌发、出苗和定居极为关键。控制条件下 ,冰草种子萌发和出苗的最适土壤含... 研究了浑善达克沙地 4~ 10月份土壤含水量变动情况和冰草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结果表明 ,4月下旬至 5月上中旬的土壤含水量对冰草种子萌发、出苗和定居极为关键。控制条件下 ,冰草种子萌发和出苗的最适土壤含水量范围是 12 %~ 2 0 % ,幼苗生长的最适土壤含水量是 12 %。当土壤含水量低于 3% ,冰草种子不能萌发 ,土壤含水量低于 6 %时 ,幼苗不能出土并定居。当土壤含水量达到 16 %时 ,冰草幼苗生物量有所下降。在 6 %~ 8%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草 浑善达克沙地 种子萌发 种子出苗 幼苗生长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沙埋对六种沙生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 被引量:48
5
作者 李荣平 蒋德明 +3 位作者 刘志民 李雪华 李晓兰 闫巧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865-1868,共4页
研究了沙埋对科尔沁沙地 6种优势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 .进行 0、2、4、6、8、10和 12cm等 7个深度沙埋处理 .结果表明 ,在不同沙埋处理时 ,沙蓬萌发差异显著 ,而差不嘎蒿 2cm埋深与其他埋深的发芽差异显著 ,其他 4种植物 0c... 研究了沙埋对科尔沁沙地 6种优势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 .进行 0、2、4、6、8、10和 12cm等 7个深度沙埋处理 .结果表明 ,在不同沙埋处理时 ,沙蓬萌发差异显著 ,而差不嘎蒿 2cm埋深与其他埋深的发芽差异显著 ,其他 4种植物 0cm埋深与其他埋深的发芽差异显著 ;沙埋对所有植物幼苗出土均有显著影响 ,埋深增加 ,出苗率减小 ;繁殖体大的物种与繁殖体小的物种相比 ,能从更深沙层中出苗 ,幼苗出土最大深度排序为苦参 >东北木蓼≥沙蓬 >山竹子 >雾冰藜 >差不嘎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埋 种子萌发 沙生植物 出苗
下载PDF
沙埋对无芒雀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9
6
作者 杨慧玲 曹志平 +2 位作者 董鸣 叶永忠 黄振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438-2443,共6页
研究了沙埋对浑善达克沙地植物群落中多年生禾草无芒雀麦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芒雀麦种子能在深度≤12cm的沙埋中萌发,≤8cm的沙埋中出苗.在此范围内,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无芒雀麦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逐渐降低.... 研究了沙埋对浑善达克沙地植物群落中多年生禾草无芒雀麦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芒雀麦种子能在深度≤12cm的沙埋中萌发,≤8cm的沙埋中出苗.在此范围内,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无芒雀麦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逐渐降低.沙埋深度在植株高度的33%时,无芒雀麦1周龄和2周龄幼苗均全部存活,且总生物量≥对照(未沙埋幼苗);当沙埋深度增至植株高度的66%时,1周龄和2周龄幼苗的存活率分别降至70%和25%,生长也受到抑制;而遭受全部沙埋时,1周龄和2周龄幼苗均不能存活.遭受沙埋后,无芒雀麦幼苗分配较多的生物量用于地上部分的生长,其生物量分配模式改变可能是无芒雀麦幼苗对沙埋环境的重要适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无芒雀麦 沙埋 种子萌发 出苗 幼苗生长 适应对策
下载PDF
六种牧草种子大小和播种深度对出苗的影响 被引量:46
7
作者 彭鸿嘉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0-35,共6页
西方冰草、沙生冰草、草地早熟禾、绿针茅、粗羊茅及匍茎翦股颖 6种牧草的种子在塑料杯中分 0 .5 cm、0 .75 cm、1.5 cm、3.0 cm和 6 .0 cm的不同深度 ,分别播种在土壤、人工土壤和沙土上。当 p=0 .0 1时 ,土壤 (S) ,种子大小 (SE) ,播... 西方冰草、沙生冰草、草地早熟禾、绿针茅、粗羊茅及匍茎翦股颖 6种牧草的种子在塑料杯中分 0 .5 cm、0 .75 cm、1.5 cm、3.0 cm和 6 .0 cm的不同深度 ,分别播种在土壤、人工土壤和沙土上。当 p=0 .0 1时 ,土壤 (S) ,种子大小 (SE) ,播种深度 (D) ,S× SE,SE× D和 S× SE×D的相互作用对出苗率的影响均有显著差异。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每一种牧草的出苗率都有所降低。西方冰草在所有播种深度下出苗最好 ,而匍茎翦股颖在沙土中出苗最好。西方冰草与沙生冰草在 3.0 cm和 6 .0 cm的播种深度下出苗较好。种子大小还与胚芽鞘长度 (R=0 .96 ,P=0 .0 5 ,3.0 cm播种深度 ) ,苗高 (R=0 .99,P=0 .0 1,3.0 cm播种深度 )和根长 (R=0 .96 ,P=0 .0 1,3.0 cm播种深度 )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土壤对出苗具有显著的影响 (LSD0 .0 5=0 .10 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大小 播种深度 人工土壤 沙土 出苗 牧草
下载PDF
沙冬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 被引量:43
8
作者 丁琼 王华 +1 位作者 贾桂霞 郝玉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3-639,共7页
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是亚洲中部荒漠特有种,由于其分布的环境条件特殊,现存植被天然更新困难,人工育苗、造林存在一定问题。为改善种皮透水性,获得整齐一致的发芽,分别用21.5(室温)、40、60、80和90℃的温水浸种5min。结... 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是亚洲中部荒漠特有种,由于其分布的环境条件特殊,现存植被天然更新困难,人工育苗、造林存在一定问题。为改善种皮透水性,获得整齐一致的发芽,分别用21.5(室温)、40、60、80和90℃的温水浸种5min。结果表明:60℃温水浸种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显著地提高了种子发芽势,并有效地降低硬实率。对比分析了15、20、25、30、35和40℃环境温度下种子萌发的特性,种子发芽最适温度是30℃,而胚根及下胚轴伸长最快的温度为25~30℃。较低温度下种子发芽延续时间较长,并且种子萌发后下胚轴和胚根伸长缓慢,易形成畸形(胚根严重扭曲、缢裂)幼苗。15℃时畸形幼苗占发芽种子数的28.1%,而30~40℃时仅占5.2%~8.6%。温度过高不利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40℃时,吸胀种子绝大部分丧失活力,发芽种子在35℃以上温度下生长2~3d,胚根胚轴组织呈水渍状坏死。另外,催芽后的种子播种在河沙中子叶出土最快,出土率可达63%,显著高于在粘质壤土中出土率(11%)。不同粒径的种子播种后幼苗生长特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粒径5mm以下小粒种子播种后幼苗长势弱,苗期成活率低,生长70d后幼苗成活率仅为35.4%,而粒径5mm以上种子同期幼苗成活率达56.2%。据上述试验结果,结合自然分布区内环境条件的资料,分析了沙冬青濒危原因,并为植被恢复育苗措施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浸种 温度 粒径 发芽率 幼苗出土
下载PDF
五种荒漠植物幼苗出土及生长对沙埋深度的响应 被引量:44
9
作者 李秋艳 赵文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02-1808,共7页
研究了红砂、泡泡刺、花棒、白刺和沙拐枣5种荒漠优势植物的幼苗出土和生长对沙埋的响应,判断了幼苗的生长特征能否预测植物的定植能力。进行了0、1、2、3、5cm和8cm等6个沙埋深度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结果表明:每种植物的出苗率... 研究了红砂、泡泡刺、花棒、白刺和沙拐枣5种荒漠优势植物的幼苗出土和生长对沙埋的响应,判断了幼苗的生长特征能否预测植物的定植能力。进行了0、1、2、3、5cm和8cm等6个沙埋深度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结果表明:每种植物的出苗率都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且遵循着指数方程关系。红砂种子的最佳沙埋深度应为0-1cm,3cm已是出苗和存活的最大沙埋深度;泡泡刺、花棒和白刺种子的最佳深埋深度为0—3cm;沙拐枣在0—8cm各个深度都有出苗现象,且出苗率没有显著差异,但8cm深度的出苗率只有4%,最佳沙埋深度约为5cm。幼苗的生长高度受沙埋深度的影响显著,在同一时间,幼苗的最大生长高度并不在0cm表层,但红砂幼苗除外。泡泡刺、花棒和白刺在0—3cm的沙埋深度的幼苗生长高度大于5-8cm沙埋深度的生长高度,但沙拐枣幼苗在5cm深度的生长高度最大。5种荒漠植物幼苗的生物量受沙埋深度的影响不显著。在同一沙埋深度下,红砂的绝对高度生长率明显低于其余4种植物,沙拐枣的绝对高度生长率高于其余4种植物幼苗;5种植物的相对高度生长率对沙埋深度的响应并不敏感。绝对高度生长率与相对高度生长率并不能预示幼苗存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埋深度 出苗 高度生长率 荒漠植物
下载PDF
种子大小和播种深度对种苗建植的影响 被引量:43
10
作者 黄双全 刘桂霞 韩建国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4-49,共6页
一般在种内或种间比较,大种子相对于小种子具有以下优势:大种子具有相对较高的萌发率和出苗率;在种苗生长过程中具有相对较强的竞争力;种苗较大,具有较强的存活能力;在整个植物生长阶段中都表现出优势来。大种子存在这些优势的主要原因... 一般在种内或种间比较,大种子相对于小种子具有以下优势:大种子具有相对较高的萌发率和出苗率;在种苗生长过程中具有相对较强的竞争力;种苗较大,具有较强的存活能力;在整个植物生长阶段中都表现出优势来。大种子存在这些优势的主要原因有:种子本身存储了较多的能量物质,种子的形态特征能够克服萌发、生长环境中的一些不良因素等。同时也有观测显示大种子存在某些方面的劣势。对于任何一种植物种子来说,播种深度对于种子的萌发、出苗和种苗的生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种子萌发具有最适的播种深度,超过这一深度或不足这样的深度都会给种子的萌发、出苗和种苗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大小 播种深度 种苗建植 出苗率
下载PDF
沙埋和种子大小对柠条锦鸡儿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9
11
作者 杨慧玲 梁振雷 +4 位作者 朱选伟 梅世秀 王会勤 申艳 黄振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7757-7763,共7页
研究了沙埋深度和种子大小对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植被群落中占优势的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种子萌发、出苗、幼苗存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埋深度显著影响柠条锦鸡儿的种子萌发率、休眠率、出苗率、幼苗存活率及生物... 研究了沙埋深度和种子大小对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植被群落中占优势的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种子萌发、出苗、幼苗存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埋深度显著影响柠条锦鸡儿的种子萌发率、休眠率、出苗率、幼苗存活率及生物量。在0.5—2 cm的浅层沙埋下,种子萌发率、出苗率、幼苗存活率及生物量最高,休眠率最低;沙埋深度≥4 cm时,柠条锦鸡儿的种子萌发率、出苗率、幼苗存活率及生物量随着沙埋深度增加显著降低,而休眠率却显著升高;沙埋深度≥12 cm时,柠条锦鸡儿种子不能够出苗,幼苗也不能够存活。种子大小对柠条锦鸡儿种子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出苗率、幼苗存活率及生物量影响显著。在各个沙埋深度下,不同大小的柠条锦鸡儿种子间的萌发率没有显著差异。当沙埋深度≤6 cm时,不同大小的柠条锦鸡儿种子在同一沙埋深度下的出苗率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当沙埋深度≥8 cm时,在同一沙埋深度下,大种子的出苗率显著高于中种子和小种子的出苗率,而中种子和小种子出苗率间没有显著差异。0.5—10 cm的沙埋深度中,除6 cm和8 cm深度下中种子和小种子萌发幼苗的生物量间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余深度下,大种子萌发的幼苗的存活率及生物量显著高于同一沙埋深度下中种子萌发的幼苗的存活率及生物量,后者又显著高于小种子萌发的幼苗的存活率及生物量。可能正是种子萌发对沙埋环境的忍耐或响应能力以及种子的多态性提高了柠条锦鸡儿在毛乌素沙地的适合度,为其在流动或半流动沙丘环境中成功定居并形成优势群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锦鸡儿 沙埋深度 种子大小 种子萌发 幼苗出土 幼苗生物量
下载PDF
不同生境盐地碱蓬出苗及幼苗抗盐性比较 被引量:29
12
作者 史功伟 宋杰 +4 位作者 高奔 杨青 范海 王宝山 赵可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研究了盐胁迫对不同生境盐地碱蓬出苗、幼苗生长、离子积累和荧光参数等的影响。盐地碱蓬种子具有二型性,即外种皮柔软而半透明的棕色种子和外种皮坚硬的黑色种子。两种生境盐地碱蓬棕色种子的出苗率均明显高于黑色种子。与黑色种子相比... 研究了盐胁迫对不同生境盐地碱蓬出苗、幼苗生长、离子积累和荧光参数等的影响。盐地碱蓬种子具有二型性,即外种皮柔软而半透明的棕色种子和外种皮坚硬的黑色种子。两种生境盐地碱蓬棕色种子的出苗率均明显高于黑色种子。与黑色种子相比,潮间带生境盐地碱蓬棕色种子在高盐环境下的出苗速率和出苗率高于盐碱地生境盐地碱蓬。各处理盐分浓度下,潮间带生境盐地碱蓬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均低于盐碱地生境盐地碱蓬。高盐浓度下,潮间带生境盐地碱蓬叶片Na+和Cl-含量低于盐碱地生境盐地碱蓬。这些特征可能是盐地碱蓬长期适应不同生境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地碱蓬 NACL 出苗 叶绿素荧光 离子积累 生长
下载PDF
无芒隐子草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被引量:27
13
作者 邰建辉 王彦荣 陈谷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105-110,共6页
研究了无芒隐子草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结果表明,在1%~20%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沙质土壤中种子室内萌发和户外盆栽出苗的最适土壤含水量均为6%~8%。种子室内萌发率和萌发指数最高值分别为64.0%和16.6... 研究了无芒隐子草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结果表明,在1%~20%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沙质土壤中种子室内萌发和户外盆栽出苗的最适土壤含水量均为6%~8%。种子室内萌发率和萌发指数最高值分别为64.0%和16.6;户外盆栽的出茁率、成活率和出苗指数最高值分别为33.5%,29.5%和6.6。盆栽幼苗的最适生长土壤含水量为8%(幼苗生物量最大);在3%~20%土壤含水量间,随含水量增加植株将更多的能量用于地上部分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隐子草 种子萌发 种子出苗 幼苗生长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四棱豆种子萌发和出苗温度 被引量:27
14
作者 曹林奎 唐洪妹 陆小毛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60-63,共4页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气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四棱豆种于萌发所需最低温度为11℃,最适温度为26~29℃,最高温度为41℃,当≥11℃的有效积温达70℃以上时,种子萌发。种子出苗所需最低温度为13℃,最适温度为26℃,最...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气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四棱豆种于萌发所需最低温度为11℃,最适温度为26~29℃,最高温度为41℃,当≥11℃的有效积温达70℃以上时,种子萌发。种子出苗所需最低温度为13℃,最适温度为26℃,最高温度为38℃,当≥13℃的有效积温达106℃以上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棱豆 温度 种子萌发 出苗
下载PDF
杉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光强的响应 被引量:24
15
作者 刘青青 马祥庆 +4 位作者 李艳娟 庄正 杜子龙 邢先双 刘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845-3852,共8页
设置不同光强梯度(透光率分别为100%、40%、20%、10%和5%,光照强度PPFD分别为201.3、77.0、37.5、19.2、9.8μmol·m^(-2)·s^(-1)),研究光对杉木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分析杉木种子萌发、幼苗存活、生长、形态响应、... 设置不同光强梯度(透光率分别为100%、40%、20%、10%和5%,光照强度PPFD分别为201.3、77.0、37.5、19.2、9.8μmol·m^(-2)·s^(-1)),研究光对杉木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分析杉木种子萌发、幼苗存活、生长、形态响应、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格局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策略.结果表明:杉木种子的萌发率、存活率、建植率和萌发指数在不同光强梯度下均有显著差异,且40%的透光率是种子最适萌发条件,萌发率最高,而全光照下存活率和建植率最高;随光照强度的减弱,杉木幼苗茎长增大,根长、子叶长、子叶厚、真叶数呈降低趋势,而基径在各光照强度间无显著差异;总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均表现为全光照下最大.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光合组织与非光合组织生物量比、叶生物量比呈降低趋势,茎生物量比呈增加趋势,根冠比和根生物量比无显著差异.弱光环境促进杉木种子萌发,不利于杉木幼苗存活和生长.在弱光环境下,杉木幼苗通过增大茎生物量来提高对弱光环境的耐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生物量分配 幼苗出土 天然更新 形态可塑性 遮阴
原文传递
微生物结皮对两种一年生植物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龙利群 李新荣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1-585,共5页
在温室中对两种一年生植物的种子在微生物结皮和流沙对照上的萌发和出苗状况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 :在湿润和干燥状况下 ,苔藓结皮和藻结皮对种子萌发和出苗状况的影响 ,完整的和破坏的苔藓结皮和藻结皮对种子萌发和出苗状况的影响 ,总... 在温室中对两种一年生植物的种子在微生物结皮和流沙对照上的萌发和出苗状况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 :在湿润和干燥状况下 ,苔藓结皮和藻结皮对种子萌发和出苗状况的影响 ,完整的和破坏的苔藓结皮和藻结皮对种子萌发和出苗状况的影响 ,总的来说雾冰藜 (Bassiadasyphlla)在完整的苔藓结皮和破坏的两种结皮中出苗率均较高。完整致密的藻结皮能阻止雾冰藜的根接触土壤从而对其出苗设置了物理屏障。小种子植物小画眉草 (Era grosticspoaeoides)因其种子较大 ,种子植物有相对大的土壤接触面积和具有特殊的结构须根 ,从而较容易克服结皮造成的物理屏障 ,穿透完整致密的结皮层而到达土壤。在破坏的微生物结皮中小画眉的出苗率略有降低。水分处理仅对雾冰藜的出苗有显著影响。在湿润处理下雾冰藜的出苗率要高于在干燥处理下的。因此 ,自然状况下年降雨量和分配状况的差异可能会影响这两种植物每年幼苗出苗率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结皮 种子萌发 出苗
下载PDF
河西灌区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春小麦出苗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殷文 陈桂平 +5 位作者 柴强 郭瑶 冯福学 赵财 于爱忠 刘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0-187,共8页
出苗率及出苗整齐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物生长状况和产量丰欠,针对不同耕作措施结合秸秆还田对绿洲灌区小麦出苗及群体动态影响研究薄弱问题,研究不同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与产量的影响,以及二者的相关关系,对于优化耕作措施... 出苗率及出苗整齐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物生长状况和产量丰欠,针对不同耕作措施结合秸秆还田对绿洲灌区小麦出苗及群体动态影响研究薄弱问题,研究不同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与产量的影响,以及二者的相关关系,对于优化耕作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14—2015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和耕作措施[少耕25~30 cm高茬收割秸秆立茬还田(NTSS)、少耕25~30 cm高茬收割秸秆覆盖还田(NTS)、翻耕25~30 cm高茬收割秸秆还田(TS)和不留茬翻耕(CT)]对小麦出苗状况及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期为优化试区小麦栽培技术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与CT相比,NTSS、NTS降低了小麦出苗率以及出苗整齐度,TS则提高了小麦出苗率以及出苗整齐度。NTSS、NTS较CT的分蘖数分别高7.4%~10.5%、14.6%~19.1%,分蘖成穗率分别高13.5%~20.1%、33.0%~34.7%,有效穗数分别高7.5%~9.3%、10.3%~11.2%,穗粒数分别高15.7%~16.1%、18.5%~22.6%,千粒重分别高7.2%~8.9%、13.9%~14.2%,但TS与CT在以上指标间没有显著差异。NTSS、NTS与CT相比较,分别增产16.6%~17.4%、18.6%~21.4%,以NTS增产幅度较大,比TS高10.3%~11.0%。穗数和穗粒数的增加是少耕秸秆还田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出苗率及整齐度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同时NTSS和NTS均获得较高的收获指数,提高比例分别为9.4%~10.7%与10.5%~11.1%,说明少耕秸秆还田提高籽粒产量的另一原因是提高了光合产物向籽粒中的转化。本研究表明,少耕秸秆还田是适用于试区小麦高产的理想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秸秆还田 耕作方式 出苗 产量
下载PDF
温度对爆裂型玉米萌发和出苗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建华 何云海 +1 位作者 陈铭荻 陈火英 《上海农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257-259,共3页
在水分等条件适宜的条件下,沪爆1号种子发芽所需最低温度7—8℃,最适温度23—32℃,最高温度40℃,当温度≥8℃的有效积温达35℃以上时,种子萌发;达90℃以上时种子出苗.
关键词 爆裂型玉米 温度 萌发 出苗 玉米
下载PDF
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罗晓峰 代宇佳 +5 位作者 宋艳 吕昊哲 雍太文 王小春 刘卫国 舒凯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80-988,共9页
为提高单作大豆产量,本研究以大豆品种南豆12为材料,分别探究了不同浓度的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对大豆田间出苗的影响,及叶面喷施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褐藻胶寡糖、壳寡糖、冠菌素拌种均能提高大豆... 为提高单作大豆产量,本研究以大豆品种南豆12为材料,分别探究了不同浓度的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对大豆田间出苗的影响,及叶面喷施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褐藻胶寡糖、壳寡糖、冠菌素拌种均能提高大豆的田间出苗率,而叶面喷施均能提高大豆的株高与茎粗,褐藻胶寡糖和冠菌素拌种可增加大豆分枝数,壳寡糖拌种则减少了大豆分枝数。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单株粒数与百粒重,进而提高大豆产量,同时还可提高大豆粗蛋白含量,降低粗脂肪酸含量以及满粒期大豆籽粒中可溶性糖与还原性糖的含量。此外,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会影响收获子代大豆的萌发。褐藻胶寡糖、壳寡糖、冠菌素拌种推荐每公斤大豆使用100 mL植物生长水溶液拌种,浓度分别为25、100、0.05 mg·L^(-1);叶面喷施的推荐使用量分别为50、50、0.01 g·hm^(-2)。本研究结果为大豆丰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植物生长调节剂 褐藻胶寡糖 壳寡糖 冠菌素 出苗
下载PDF
5种杀菌剂对储藏期甘薯黑斑病的防效及对薯块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德胜 乔奇 +4 位作者 田雨婷 王爽 秦艳红 王永江 张振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1-224,共4页
通过药液浸渍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杀菌剂对储藏期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效果,调查了各处理甘薯的出苗情况和农药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储藏90d后,12.5%粉唑醇SC 80mg/kg、粉唑醇25mg/kg+甲基硫菌灵210mg/kg和粉唑醇25mg/kg+百菌清800mg/kg对黑斑... 通过药液浸渍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杀菌剂对储藏期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效果,调查了各处理甘薯的出苗情况和农药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储藏90d后,12.5%粉唑醇SC 80mg/kg、粉唑醇25mg/kg+甲基硫菌灵210mg/kg和粉唑醇25mg/kg+百菌清800mg/kg对黑斑病的防效可达90%以上,各药剂处理对甘薯出苗没有不良影响。720g/L百菌清SC、70%噁霉灵WP、50%多菌灵WP和70%甲基硫菌灵WP在甘薯薯块中的残留量符合相关标准。而12.5%粉唑醇SC 20mg/kg和80mg/kg两处理在甘薯薯块中的残留量高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黑斑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出苗 残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