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5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演化及其与早印支运动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70
1
作者 邓秀芹 蔺昉晓 +4 位作者 刘显阳 庞锦莲 吕剑文 李士祥 刘鑫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9-166,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部(长8—长10油层组)沉积特征与中、上部(长1—长7油层组)存在较大的差异。延长组下部沉积时,盆地西部和西南地区地形相对较平坦,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为主,碎屑岩中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组分含量较高;长...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部(长8—长10油层组)沉积特征与中、上部(长1—长7油层组)存在较大的差异。延长组下部沉积时,盆地西部和西南地区地形相对较平坦,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为主,碎屑岩中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组分含量较高;长7沉积期,沉积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盆地西缘、西南缘地区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拗陷幅度急剧增大,半深湖—深湖区范围可达10×104km2以上,而且湖盆中心向西南迁移了几十公里,碎屑岩成分成熟度增高,岩矿组合具有显著的东西分异性。此外,从延长组凝灰岩的分布特征分析,长7底部沉凝灰岩分布稳定,为同期火山作用的产物,厚度由盆地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减薄至不发育。上述分析表明,长8沉积末期为湖盆沉积演化的重要转折期,盆地西缘和西南缘存在一次强烈的构造地质事件,火山活动频繁,为印支运动第一幕重要的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沉积演化 凝灰岩 早印支运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及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与油气勘探的突破 被引量:158
2
作者 邓秀芹 付金华 +2 位作者 姚泾利 庞锦莲 孙勃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3-455,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的中西部,跨陕、甘、宁、蒙、晋5省区,盆地本部面积25万km2。中及上三叠统延长组在盆地内广为展布,厚逾千米,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是该地区重要的油气产层。根据盆地腹地100多口井的钻井资料及...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的中西部,跨陕、甘、宁、蒙、晋5省区,盆地本部面积25万km2。中及上三叠统延长组在盆地内广为展布,厚逾千米,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是该地区重要的油气产层。根据盆地腹地100多口井的钻井资料及盆地周边地区的露头资料,以及长庆油田长时期对延长组的油气勘探经验,编制出了鄂尔多斯盆地中及上三叠统延长组各油层组的沉积相图7幅,详细阐述了各油层组沉积时期的沉积相展布及演化,尤其是三角洲相、湖泊相以及其中的暗色泥岩和页岩、各种滩坝砂体及重力流砂体的展布及演化。在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理论的指导下,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油气勘探不断获得重大突破,相继发现了陕北、西峰、姬塬、华庆等亿吨级大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沉积相 沉积演化 石油勘探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 被引量:82
3
作者 王居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5-58,共14页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的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河街组各段沉积相的展布各具特征 ,演化序列清楚。沙四段早期主要发育冲积—洪积扇 ,分布于湖盆的边缘地区 ;沙四段晚期 ,受北断南超的箕状构造背景控制 ,由北向南依次发育了近岸水...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的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河街组各段沉积相的展布各具特征 ,演化序列清楚。沙四段早期主要发育冲积—洪积扇 ,分布于湖盆的边缘地区 ;沙四段晚期 ,受北断南超的箕状构造背景控制 ,由北向南依次发育了近岸水下扇、滑塌浊积扇、半深湖相和滨浅湖滩坝相沉积。沙三段沉积时期是三角洲发育的鼎盛时期 ,三角洲的主体主要分布于凹陷的东部和中部地区 ,伴随着三角洲自东向西的推进及湖盆范围的不断缩小 ,沉积类型由早期的三角洲—滑塌浊积扇、三角洲—坡移浊积扇体系向晚期的河流—三角洲体系演化。南部斜坡带以河流相沉积为主 ,北部陡坡带垂向上由近岸水下扇—滑塌浊积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组成。经过沙三段沉积时期三角洲等的填平补齐作用 ,到沙二段沉积时期以河流相沉积为主 ,只在凹陷西部的利津洼陷发育小规模的三角洲—浅湖相沉积。沙一段沉积时期湖盆发生大规模湖侵 ,物源供应减弱 ,以滨、浅湖相沉积为主 ,在凹陷南部边缘发育有滩坝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湖相沉积 沉积相 古近系 湖盆 济阳坳陷 沙四段 沙河街组 东营凹陷 河流相沉积
下载PDF
济阳坳陷深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72
4
作者 蔡进功 谢忠怀 +1 位作者 田芳 王文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4-88,共5页
济阳坳陷深层发育的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及冲积扇相砂岩 ,是以填隙物微孔隙和粒间孔为主的低孔低渗、中孔低渗型储层。从总体上讲 ,压实作用使粒间孔隙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但三角洲相砂岩抗压实作用强 ,利于粒间孔隙的保存 ;石英次生... 济阳坳陷深层发育的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及冲积扇相砂岩 ,是以填隙物微孔隙和粒间孔为主的低孔低渗、中孔低渗型储层。从总体上讲 ,压实作用使粒间孔隙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但三角洲相砂岩抗压实作用强 ,利于粒间孔隙的保存 ;石英次生加大、绿泥石和高岭石的充填、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等的胶结使粒间孔隙减少 ,溶解作用可以随深度的增加产生大量有机酸 ,在喷出岩屑中形成大量的岩屑溶蚀孔 ,利于深部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次生孔隙和微孔隙成为深部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晚成岩A亚期有机酸大量排出 ,形成长石和岩屑等溶蚀孔 ,使溶蚀孔、粒间孔和微孔隙并存 ;B亚期有机酸与CH4、CO2 并存 ,绿泥石占据了孔隙 ,阻止了碳酸盐的沉淀 ,使微孔隙和溶蚀孔得以保存 ;C亚期有机酸减少 ,CH4、CO2 增加 ,利于构造、成岩裂缝形成 ,保存大量微孔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济阳坳陷 深层砂岩 沉积相 储集层 成岩作用 演化模式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组-花港组层序地层模式及沉积演化 被引量:91
5
作者 张建培 徐发 +2 位作者 钟韬 张田 余逸凡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41,共7页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依据钻井地质、地球物理、分析化验等资料,将西湖凹陷主要勘探目的层平湖组和花港组划分出SⅢ1-SⅢ5五个三级层序,并建立了三级层序的层序地层模式,其中SⅢ1、SⅢ2可划分出断坡带型层序地层模式、水下低隆遮挡型层...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依据钻井地质、地球物理、分析化验等资料,将西湖凹陷主要勘探目的层平湖组和花港组划分出SⅢ1-SⅢ5五个三级层序,并建立了三级层序的层序地层模式,其中SⅢ1、SⅢ2可划分出断坡带型层序地层模式、水下低隆遮挡型层序地层模式和半地堑型层序地层模式、SⅢ3充填补齐型层序地层模式、SⅢ4、SⅢ5坳陷型层序地层模式,分析探讨了层序格架内沉积演化过程与机制及不同层序地层模式的石油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层序地层模式 沉积演化 东海陆架
下载PDF
川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槽台”沉积体系及演化 被引量:74
6
作者 魏国齐 陈更生 +6 位作者 杨威 杨雨 胡明毅 张林 吴世祥 金惠 沈珏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4-260,共7页
川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主要受开江 梁平海槽控制 ,短期存在的海槽在其两侧形成了较为对称的类似于威尔逊相模式的碳酸盐岩沉积体系。通过详细的钻井、露头等岩石学资料的研究 ,认为飞仙关组主要发育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 川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主要受开江 梁平海槽控制 ,短期存在的海槽在其两侧形成了较为对称的类似于威尔逊相模式的碳酸盐岩沉积体系。通过详细的钻井、露头等岩石学资料的研究 ,认为飞仙关组主要发育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滩、斜坡和盆地相共六类沉积相。其盆地相较深海盆地相浅 ,主要发育深色泥灰岩和灰质泥岩 ;斜坡沉积特征明显 ,见浊流、碎屑流沉积 ,但陆棚相不发育 ,可能是海槽深度小、面积小引起的 ;随着海槽的关闭 ,海水变浅 ,海槽内部的沉积由盆地相向斜坡、台地边缘滩、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相演化特征明显 ;到飞四段顶部 ,整个川北地区均一化为局限台地相或蒸发台地相沉积。由于海槽存在时间短 ,沉积相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的演化过程十分清晰。随着海槽的关闭 ,海水向广海方向退却 ,台缘鲕滩也向海槽边界 ,即向广海方向发生了迁移 ,而且其发育层位逐渐变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地质演化 槽台 发育层位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二叠纪盆地属性的再认识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87
7
作者 方世虎 贾承造 +3 位作者 郭召杰 宋岩 徐怀民 刘楼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8-121,共14页
准噶尔盆地及其邻区野外剖面、钻井剖面的系统对比和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表明,二叠系沉积演化、断裂控制沉积、箕状断-超反射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均显示,二叠纪准噶尔盆地是形成于张性背景下的断陷-裂陷盆地。准噶尔盆地及邻区火山岩地化... 准噶尔盆地及其邻区野外剖面、钻井剖面的系统对比和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表明,二叠系沉积演化、断裂控制沉积、箕状断-超反射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均显示,二叠纪准噶尔盆地是形成于张性背景下的断陷-裂陷盆地。准噶尔盆地及邻区火山岩地化特征、年代学数据及区域构造研究成果也证明,二叠纪是张性的大地构造背景。早二叠世—中二叠世早期以发育冲积扇沉积为特征,各构造部位的沉积环境差异较大,强烈断陷并逐渐形成坳隆相间的沉积格局,为断陷盆地的裂陷期;中二叠统中晚期由早二叠世隆坳分割的局面逐渐转化为统一的大型内陆湖盆,吐哈盆地与准噶尔盆地水体相通,形成统一的沉积体系,为断陷盆地扩张期;晚二叠世时期以出现冲积-河流相红色粗碎屑沉积为特征,准噶尔盆地和吐哈盆地分割自成沉积体系,是断陷盆地的萎缩期。因此,中生代盆地演化是建立在二叠纪张性背景的基础之上,二叠纪断陷-裂陷盆地的提出对重新认识中生代盆地演化历程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也将对今后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二叠纪 沉积演化 箕状 断陷盆地
下载PDF
断-压双控流体流动与油气幕式快速成藏 被引量:80
8
作者 郝芳 邹华耀 +1 位作者 方勇 曾治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43,47,共7页
通过对超压的成藏物质效应和能量效应分析 ,系统论述了超压盆地油气幕式快速成藏机理。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抑制作用使深部源岩和时代较老的源岩与较年青的源岩 (准 )同时保持在有利的生排烃阶段 ,而超压伴生的流体排放延迟使深部超压... 通过对超压的成藏物质效应和能量效应分析 ,系统论述了超压盆地油气幕式快速成藏机理。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抑制作用使深部源岩和时代较老的源岩与较年青的源岩 (准 )同时保持在有利的生排烃阶段 ,而超压伴生的流体排放延迟使深部超压源岩在不同温度、成熟度条件下生成的烃类在晚期集中排放 ,两者的共同作用增加了有效源岩的层位和体积 ,进而增大了晚期源岩的累积排烃速率 ,为油气晚期快速成藏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超压可以引起未变形地层的水力破裂和超压流体的初次排放 ;超压流体的二次排放受超压和断裂特征的共同控制 ,即断 压双控流体流动。超压的成藏物质效应和能量效应决定了新构造运动 (或晚期构造运动 )控制下的油气快速成藏 :①油气成藏由多幕次流体充注完成 ,每一幕次包括稳态汇聚期和瞬态充注期 ;②油气成藏速率异常高 ,大型油气田可在 0 1Ma内形成 ;③构造活动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具有建设性作用 ,晚期构造 (或新构造 )控制油气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超压 断-压双控作用 幕式流体流动 油气成藏 有机质 热演化
下载PDF
内蒙古林西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86
9
作者 和政军 刘淑文 +1 位作者 任纪舜 王瑜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7年第4期403-409,427,共8页
在林西地区新发现的叶肢介和介形虫等化石,证实了大兴安岭南部存在早三叠世地层。这套地层为具有红层性质的河—湖环境产物,与下伏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有较大的差异。林西组中—下部以海相沉积为主,并发育浊流沉积,反映直到晚二叠世... 在林西地区新发现的叶肢介和介形虫等化石,证实了大兴安岭南部存在早三叠世地层。这套地层为具有红层性质的河—湖环境产物,与下伏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有较大的差异。林西组中—下部以海相沉积为主,并发育浊流沉积,反映直到晚二叠世中期大兴安岭南部仍有残余海盆存在,应是造成晚二叠世南北植物化石仍保持区系特征的主因。林西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沉积—构造演化特征揭示,大兴安岭南部的晚古生代板块构造活动一直到印支构造旋回才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晚二叠世 早三叠世 沉积演化 构造背景
下载PDF
地震沉积学——地震解释的新思路及沉积研究的新工具 被引量:81
10
作者 魏嘉 朱文斌 +2 位作者 朱海龙 徐雷鸣 陈伟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8年第2期95-101,共7页
地震沉积学是继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之后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地震沉积学利用地震振幅信息和属性分析技术研究沉积岩石学、古地貌学、沉积结构以及沉积演化历史等。地震沉积学充分利用了三维地震数据的横向分辨力,其关键技术是层序... 地震沉积学是继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之后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地震沉积学利用地震振幅信息和属性分析技术研究沉积岩石学、古地貌学、沉积结构以及沉积演化历史等。地震沉积学充分利用了三维地震数据的横向分辨力,其关键技术是层序地层框架的建立和地层切片体(等时地质切片)的生成。结合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的发展历程对地震沉积学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90°相位转换和分频解释仅仅是地震沉积学研究的技术手段,而不是其关键技术;对于地震同相轴的穿时性问题,也仅存在于3级或4级层中,并且这种穿时性与"沉积物体分配空间"和"相异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地震属性 地貌学 沉积演化
下载PDF
再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启动时间 被引量:76
11
作者 王成善 李祥辉 胡修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24,共9页
利用沉积响应来识别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启动时间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之一。西藏仲巴错江顶群被甄别为碰撞型三角洲沉积,由下组可能代表了碰撞启动时期的建造。藏南定日的海相白垩-古近系沉积演化、锶和碳同位素变化也支持两大陆碰撞启... 利用沉积响应来识别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启动时间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之一。西藏仲巴错江顶群被甄别为碰撞型三角洲沉积,由下组可能代表了碰撞启动时期的建造。藏南定日的海相白垩-古近系沉积演化、锶和碳同位素变化也支持两大陆碰撞启动时间大约在K/T界线时期。对比喜马拉雅西段碰撞启动时间并考虑大印度北缘失掉的宽度,提出两大陆最可能的碰撞启动时间是65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 碳同位素 锶同位素 地球化学 沉积记录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南部寒武系地层划分对比与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79
12
作者 李伟 余华琪 邓鸿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1-690,共10页
在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大量单井及野外露头资料的分析,依据岩性、电性、古生物特征等,确定川中、川南寒武系各层组的对应关系,提出川中—川南寒武系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新方案,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四川盆地中南部寒武纪不同时期的沉... 在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大量单井及野外露头资料的分析,依据岩性、电性、古生物特征等,确定川中、川南寒武系各层组的对应关系,提出川中—川南寒武系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新方案,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四川盆地中南部寒武纪不同时期的沉积相特征。研究表明,川南九老洞组基本对应川中的筇竹寺组,川南遇仙寺组基本对应川中沧浪铺组、龙王庙组、高台组,川南与川中洗象池群基本对应。川中—川南寒武系自下而上分为筇竹寺组、沧浪铺组、龙王庙组、陡坡寺组和洗象池群,长期受加里东运动形成的古隆起控制和影响,经历了滨岸—陆棚、局限台地—蒸发坪—陆棚潟湖、局限台地等3个演化阶段。龙王庙组和洗象池群的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岩溶白云岩等是该区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探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寒武系 地层划分对比 沉积相 沉积演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贵德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与构造隆升 被引量:55
13
作者 宋春晖 方小敏 +2 位作者 高军平 孙东 范马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3-500,共8页
通过对高原东北部贵德盆地新生代地层研究 ,为恢复高原隆升历史提供依据。贵德盆地形成于渐新世末 ,其新生代地层可划分出深水砾砂质网状河流、泥石流质网状河流、砾质网状河流、山麓洪积、三角洲、半深湖与浅湖、水下扇三角洲七个沉积... 通过对高原东北部贵德盆地新生代地层研究 ,为恢复高原隆升历史提供依据。贵德盆地形成于渐新世末 ,其新生代地层可划分出深水砾砂质网状河流、泥石流质网状河流、砾质网状河流、山麓洪积、三角洲、半深湖与浅湖、水下扇三角洲七个沉积相组合体系。根据其沉积相组合和沉积演化揭示出高原隆升过程先后经历了 :早期隆升期 (渐新世末 )、较稳定剥蚀夷平期 (早中新世 )、小幅隆升期 (早中新世末 )、稳定剥蚀夷平期 (中中新世至晚中新世 )、持续逐步较快速隆升期 (8.2~ 3.6Ma)、急剧强烈阶段性隆升期 (3.6~ 0Ma) ;其中 3.6Ma±的隆升是新生代构造运动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此前盆地海拔应不超过 10 0 0m ,此后构造活动速度明显加速 ,地形高差显著增大。可见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一个多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沉积演化 构造隆升 新生代 贵德盆地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富油气凹陷烃源岩的形成及其特征 被引量:64
14
作者 郑红菊 董月霞 +5 位作者 王旭东 张水昌 张大江 朱光有 熊英 于海东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8-83,共6页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近年来油气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已成为该盆地油气富集程度最高的富油气凹陷之一。研究发现: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特别是沙三4亚段发育高丰度的优质烃源岩,TOC高达5%以上,由于其形成于南堡凹陷主裂陷幕,此时湖盆水体最深,湖...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近年来油气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已成为该盆地油气富集程度最高的富油气凹陷之一。研究发现: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特别是沙三4亚段发育高丰度的优质烃源岩,TOC高达5%以上,由于其形成于南堡凹陷主裂陷幕,此时湖盆水体最深,湖盆范围最广,发育大面积深湖相灰色、灰黑色泥岩、钙质泥岩、油页岩,且厚度大,平面上分布稳定,具有巨大的生烃潜力;沙三3亚段的暗色泥岩,生烃潜力较大。指出沙三段烃源岩是南堡凹陷最重要的烃源岩,其生烃量占南堡凹陷70%以上。沙一段烃源岩虽然没有东营组烃源岩厚度大,但是演化程度比东营组烃源岩高,二者生烃量比较接近,分别占南堡凹陷生油量的1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烃源岩 沙河街组 沉积演化 南堡富油气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充填演化及其对印支构造运动的响应 被引量:60
15
作者 王峰 田景春 +2 位作者 范立勇 陈蓉 邱军利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2-889,共8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发育特征、湖盆充填演化、盆地边缘沉积特征以及事件沉积发育规律的分析,探讨了早印支运动与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响应过程。研究表明,长10—长9沉积期,印支运动较弱,鄂尔多斯盆地基本继承了晚海西期...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发育特征、湖盆充填演化、盆地边缘沉积特征以及事件沉积发育规律的分析,探讨了早印支运动与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响应过程。研究表明,长10—长9沉积期,印支运动较弱,鄂尔多斯盆地基本继承了晚海西期以来的构造平稳的格局,湖盆开始发育;从长8沉积末期开始,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构造活动开始增强,秦岭造山带在该时期迅速隆升使北秦岭地区沿商丹断裂带发育一系列山间盆地的砾岩堆积,同时导致盆地南部海相碳酸盐岩基底遭受剥蚀,碳酸盐岩岩屑在砂岩中开始出现;长7沉积期,伴随着湖盆的强烈扩张、西南部磨拉石建造的快速堆积以及事件沉积频发,印支运动活动强烈,鄂尔多斯盆地进入板块碰撞拼接、幕式构造运动最活跃的时期;长6—长4+5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层中仍有震积岩出现,但凝灰岩含量急剧减少,表明构造活动的强度和频率降低,湖盆开始重新进入稳定沉降期。延长期湖盆演化随着印支运动发展经历了初始拗陷、强烈拗陷、回返抬升和萎缩消亡的完整过程,具有快速沉降、缓慢充填、沉积中心不断向西南迁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响应 构造演化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华北地台东部及邻区中生代(J—K)原型盆地分布及成盆模式探讨 被引量:42
16
作者 杜旭东 李洪革 +2 位作者 陆克政 张一伟 漆家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9,41,共6页
在收集大量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华北地台东部及邻区( 郯庐断裂带以西,燕山及其以南,太行山及其以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以北) 的早、中侏罗世盆地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进行原型恢复,编制了该地区中生代原型盆地分布图。结... 在收集大量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华北地台东部及邻区( 郯庐断裂带以西,燕山及其以南,太行山及其以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以北) 的早、中侏罗世盆地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进行原型恢复,编制了该地区中生代原型盆地分布图。结合区域构造动力学背景进行了原型盆地分类:早、中侏罗世盆地为压性盆地,分为大中型坳陷盆地和小型坳陷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成盆模式有3 种( 走滑盆地,伸展盆地,类前陆盆地) ,将该地区分为西部伸展盆地区、东部走滑盆区地和南部挤压盆地区。认为该地区中生代盆地分布及演化受控于滨太平洋区域构造带和秦岭—祁连区域构造带的作用,由于盆地规模比较小,热坳陷也比较小,使这些中生代盆地的含油气性与同一地质时代发育的松辽盆地迥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原型 盆地 分布 模式 华北地台东部
下载PDF
渤中坳陷沉积演化和上第三系储盖组合分析 被引量:56
17
作者 何仕斌 朱伟林 李丽霞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8-43,共6页
渤中坳陷的构造-沉积演化经历裂陷和裂后坳陷两大阶段。早第三纪裂陷阶段发育了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下段三套优质湖相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为陷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晚第三纪裂后坳陷阶段以河流平原沉积充填为特征,发育辫状... 渤中坳陷的构造-沉积演化经历裂陷和裂后坳陷两大阶段。早第三纪裂陷阶段发育了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下段三套优质湖相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为陷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晚第三纪裂后坳陷阶段以河流平原沉积充填为特征,发育辫状河-曲流河-滨浅湖沉积体系,形成两类有利的储盖组合:Ⅰ类是以明下段广泛发育的河/湖沼泽-滨浅湖相泥岩作盖层,馆陶组厚层砂岩作储层,是非常有利的区域性储盖组合;Ⅱ类是明化镇组和馆陶组曲流河平原相发育的泛滥平原泥岩与曲流河砂体组成的互层状储盖组合。由于这两套储盖组合的存在为渤中坳陷上第三系中浅层油气的聚集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渤中坳陷 沉积演化 上第三系 储盖组合 油气勘探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演化 被引量:58
18
作者 李文厚 刘溪 +8 位作者 张倩 郭艳琴 李克永 袁珍 王妍 马瑶 白金莉 杨博 李兆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5-621,共17页
基于多年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上三叠统延长组的研究成果,结合近年来对盆地东、南邻区宁静盆地、沁水盆地、济源盆地、南召盆地等同期地层的野外实测以及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的研究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延长期的岩性特征、地层厚度... 基于多年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上三叠统延长组的研究成果,结合近年来对盆地东、南邻区宁静盆地、沁水盆地、济源盆地、南召盆地等同期地层的野外实测以及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的研究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延长期的岩性特征、地层厚度、地层接触关系、沉积相类型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周缘中晚三叠世的岩性粒度变化、地层厚度及地层上下接触关系与鄂尔多斯盆地沉积背景具有一致性;沉积相带演化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讲,从邻区向鄂尔多斯盆地内部过渡变化符合瓦尔特相律,符合中晚三叠世华北板块构造的演化背景。研究后认为,中晚三叠世,周缘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应属同一个大型沉积盆地,这将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原型盆地向东部和南部延伸,包括了宁静盆地、沁水盆地、济源盆地、南召盆地等盆地。该研究为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原始沉积面貌的恢复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晚三叠世 延长期 沉积相 沉积演化
下载PDF
地震沉积学及其在中亚南部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56
19
作者 张义娜 朱筱敏 刘长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79,共6页
地震沉积学是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新兴学科。地震沉积学主要利用三维地震信息和现代地球物理技术进行沉积体系、沉积相平面展布以及沉积发育史研究,它强调在高精度等时对比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的横... 地震沉积学是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新兴学科。地震沉积学主要利用三维地震信息和现代地球物理技术进行沉积体系、沉积相平面展布以及沉积发育史研究,它强调在高精度等时对比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率、特殊地震处理技术(90°相位调整和地层切片技术),结合关键井岩性资料以及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地貌形态,恢复沉积类型和沉积演化历史。在中亚南部三维地震资料区下白垩统开展地震沉积学应用研究,通过对一系列地层切片的研究,结合钻井岩心信息进行动态解释,获得了研究层段从下至上主要经历了辫状河三角洲相—湖相—三角洲相—湖相—辫状河相的沉积演化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90°相位调整 地层切片 沉积演化
下载PDF
西藏羌塘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53
20
作者 和钟铧 李才 +1 位作者 杨德明 陈光权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47-352,共6页
西藏羌塘盆地是特提斯构造域内晚古生代—中生代海相复合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中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和新生代抬升剥蚀阶段 ,形成了晚古生代大陆边缘盆地、中生代南羌塘被动大陆边缘和北羌塘弧后盆地以及晚侏罗世之... 西藏羌塘盆地是特提斯构造域内晚古生代—中生代海相复合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中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和新生代抬升剥蚀阶段 ,形成了晚古生代大陆边缘盆地、中生代南羌塘被动大陆边缘和北羌塘弧后盆地以及晚侏罗世之后的构造地貌盆地。受多期构造运动作用 ,盆地从北向南形成了北缘冲褶带、北羌塘变形带、中央碰撞隆起带、南羌塘变形带和南缘冲断带五个构造单元。变形由坳陷边缘到中心逐渐减弱 ,侏罗山式褶皱样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建造 构造变形 构造演化 羌塘盆地 地质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