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野生牡丹研究(一)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 被引量:87
1
作者 洪涛 张家勋 +2 位作者 李嘉珏 赵文忠 李明瑞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23-234,共12页
牡丹为我国特产珍贵花树和药用树种,已有1500余年栽培历史,建国以来,各地栽培品种已达500余个。 有关牡丹分类的主要研究成果多为西方科学家根据18—19世纪从我国引种到英、美、法等国的栽培牡丹和腊叶标本加以描述和定名。 作者近几年... 牡丹为我国特产珍贵花树和药用树种,已有1500余年栽培历史,建国以来,各地栽培品种已达500余个。 有关牡丹分类的主要研究成果多为西方科学家根据18—19世纪从我国引种到英、美、法等国的栽培牡丹和腊叶标本加以描述和定名。 作者近几年来在安徽、河南、湖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对我国野生牡丹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和研究。 本文发表3个新种和1个新等级,这对研究我国栽培牡丹的起源和栽培品种的自然分类,发掘、保护、利用我国珍稀野生牡丹基因资源,培育新品种,扩大牡丹栽培地区等方面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属 牡丹组 新分类群
下载PDF
中国野生牡丹研究(二)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 被引量:23
2
作者 洪涛 齐安.鲁普.奥斯蒂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7-240,共4页
本文发表一个新亚种和一个新等级.新亚种林氏牡丹和紫斑牡丹同属一个种系,花瓣基部均具紫斑,花丝、花盘及柱头均为白色;但林氏牡丹的小叶多为披针形或窄卵形,全缘,而紫斑牡丹的小叶多为印形式卵圆形,常1-3深裂。稷山牡丹为我... 本文发表一个新亚种和一个新等级.新亚种林氏牡丹和紫斑牡丹同属一个种系,花瓣基部均具紫斑,花丝、花盘及柱头均为白色;但林氏牡丹的小叶多为披针形或窄卵形,全缘,而紫斑牡丹的小叶多为印形式卵圆形,常1-3深裂。稷山牡丹为我国野生牡丹,其栽培后代演变为若干品种,形成稷山牡丹系列品种群,应定为种的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属 牡丹组 新分类群 毛莨科
下载PDF
我国芍药属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袁涛 王莲英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7-191,共5页
通过实地调查、标本查阅和文献检索 ,系统描述了我国芍药属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各种不同居群、种间杂种及‘凤丹白’实生苗的形态特征和变异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亚组野生牡丹的分类性状 ,讨论了瓣基紫斑和花盘、花丝颜色的遗传规律及延... 通过实地调查、标本查阅和文献检索 ,系统描述了我国芍药属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各种不同居群、种间杂种及‘凤丹白’实生苗的形态特征和变异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亚组野生牡丹的分类性状 ,讨论了瓣基紫斑和花盘、花丝颜色的遗传规律及延安牡丹、林氏牡丹的分类地位 ,并认为栽培牡丹丰富的变异来源于反复的种间杂交。对革质花盘亚组形态演化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属 牡丹组 革质花盘亚组 形态学研究 芍药科
下载PDF
芍药属牡丹组植物心皮的形态和解剖比较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敏桂 廉永善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64-68,共5页
心皮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性状相对稳定 ,是划分类群和阐明演化关系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牡丹组 9个分类群心皮的形态解剖比较研究 ,发现四川牡丹柱头卷曲度大 ,形呈圆环状 ,柱头脉纹较清晰 ,子房壁内维管组织外侧的机械组织明显发达 ,花盘... 心皮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性状相对稳定 ,是划分类群和阐明演化关系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牡丹组 9个分类群心皮的形态解剖比较研究 ,发现四川牡丹柱头卷曲度大 ,形呈圆环状 ,柱头脉纹较清晰 ,子房壁内维管组织外侧的机械组织明显发达 ,花盘革质 ,与革质花盘亚组的分类群相近 ;而心皮基本无被毛 ,受粉面分布广及花柱的分化不明显等又相似于肉质花盘亚组 ,其地理分布位于 2个亚组分布区的过渡地带 ,基于此 ,提出了牡丹组亚组划分的新观点 .研究结果还表明 ,把紫牡丹、黄牡丹和狭叶牡丹等 3个分类群合为一个种的观点更为合理 .进一步论证了牡丹组植物的原始性 ,并指出紫牡丹和黄牡丹是牡丹组植物中更为原始的分类群 .另外 ,讨论了有关性状的演化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属 牡丹组 心皮 形态 解剖 比较分析 繁殖器官
下载PDF
基于叶绿体psbA-trnH序列和trnL-F序列的牡丹野生种间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冯玉兰 成娟 +3 位作者 臧荣鑫 王明明 陈红 何丽霞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55-58,共4页
对牡丹组全部9个野生种15个居群及凤丹的叶绿体psb A-trn H和trn L-F序列进行测序,并采用邻位相连法分别构建了psb A-trn H序列和trn L-F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两段序列的基因树均支持牡丹组划分为两个亚组的分类方法,与前人的... 对牡丹组全部9个野生种15个居群及凤丹的叶绿体psb A-trn H和trn L-F序列进行测序,并采用邻位相连法分别构建了psb A-trn H序列和trn L-F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两段序列的基因树均支持牡丹组划分为两个亚组的分类方法,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2)psb A-trn H序列基因树表明大花黄牡丹与黄牡丹的亲缘关系最近,这与大花黄牡丹曾被确定为黄牡丹的一个变种的历史一致。3)革质花盘亚组内,基于psb A-trn H和trn L-F序列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分歧主要在四川牡丹的地位问题。4)psb A-trn H序列和trn L-F序列基因树分别表明杨山牡丹与凤丹具有最近或较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属 牡丹组 系统发育 PSB A-trn H序列 trn L-F序列
下载PDF
基于分子标记的牡丹、芍药种质亲缘关系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惠鹏 李芳 +2 位作者 侯小改 史国安 范丙友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657-2660,共4页
综述了基于分子标记的牡丹(Paeonia Sect.Moutan)、芍药(Paeonia Sect.Paeonia)种质亲缘关系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以便为阐明牡丹、芍药种质的分类、起源及进化,牡丹、芍药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牡丹(Paeonia sect.moutan) 芍药(Paeonia sect.Paeonia) 种质 分子标记 亲缘关系
下载PDF
芍药属牡丹组的系统学研究——基于RAPD分析 被引量:56
7
作者 邹喻苹 蔡美琳 王子平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20-227,共8页
芍药属牡丹组(Paeoniasect.MoutanDC)是落叶亚灌木,其野生类群为我国特有。长期以来不同学者根据形态性状对这个组中种的分类处理不断修正,不断有新种描述。我们采用RAPD标记分析了牡丹组种内与种间遗传关... 芍药属牡丹组(Paeoniasect.MoutanDC)是落叶亚灌木,其野生类群为我国特有。长期以来不同学者根据形态性状对这个组中种的分类处理不断修正,不断有新种描述。我们采用RAPD标记分析了牡丹组种内与种间遗传关系。从10个RAPD引物获得121个多态位点。用UPGMA方法构建的树系图表明每个种的所有个体都各自聚为一支,种内的相似性系数为0.60~0.90,因此现有的7个种能很好地区分开来。P.delavayi与P.ludlowi相似性系数为0.60,聚为一支;P.jishanensis与P.rocki、P.osti、P.qiui以及P.decomposita之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48,聚为一大支。这两支与肉质花盘亚组和革质花盘亚组相对应。这些结果与洪德元根据形态性状对该组所做的分类处理基本相符。我们认为RAPD技术用于牡丹基因组分析是灵敏而行之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 芍药属牡丹组 系统学
下载PDF
芍药属牡丹组(Paeonia sect.Moutan)种间关系的分子证据:GPAT基因的PCR-RFLP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34
8
作者 赵宣 周志钦 +2 位作者 林启冰 潘开玉 洪德元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6-244,共9页
为了探讨芍药属牡丹组Paeoniasect.Moutan的种间关系 ,对采自 1 5个野生居群 ,代表牡丹组全部 8个野生种的 1 5份材料的GPAT基因片段 (外显子 5和 6之间 2kb的内含子 )进行了PCR_RFLP分析 ,并对代表牡丹组全部 8个野生种的 9份材料进行... 为了探讨芍药属牡丹组Paeoniasect.Moutan的种间关系 ,对采自 1 5个野生居群 ,代表牡丹组全部 8个野生种的 1 5份材料的GPAT基因片段 (外显子 5和 6之间 2kb的内含子 )进行了PCR_RFLP分析 ,并对代表牡丹组全部 8个野生种的 9份材料进行了测序。根据 1 2个限制性内切酶的PCR_RFLP数据 ,使用Network 3 .0计算机程序的RM (reduced_median)法建立了牡丹组种间亲缘关系网络树。同时根据 8个种 9份材料的GPAT基因片段序列 ,利用PAUP 4.0计算机程序建立了牡丹组GPAT基因的最大简约(MP)树和邻接 (NJ)树。结果获得了具有很高自展值支持、分辨良好的牡丹组种间关系 (GPAT基因 )树。最重要的是 ,该基因树所显示的牡丹组种间关系与根据形态学证据提出的牡丹组的种间关系基本吻合 ,并得到其他研究证据的支持。根据这一结果 ,对牡丹组的种间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属 牡丹组 野生居群 种间关系 GPAT基因 PCR-RFLP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部分野生与栽培牡丹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RAPD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孟丽 郑国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0-115,共6页
利用RAPD技术对芍药属牡丹组的 11个野生牡丹类群和 12个栽培牡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筛选出的 17个单引物和 1个组合引物共扩增出 191条谱带 ,其中 15 3条表现多态性 (占 80 1% ) ,揭示了牡丹组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扩... 利用RAPD技术对芍药属牡丹组的 11个野生牡丹类群和 12个栽培牡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筛选出的 17个单引物和 1个组合引物共扩增出 191条谱带 ,其中 15 3条表现多态性 (占 80 1% ) ,揭示了牡丹组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表明 :革质花盘亚组的野生类群与栽培品种聚为一类 ,革质花盘亚组各野生种与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都比较近。 5个野生种与受试牡丹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值为 0 4 8~ 0 5 7,与栽培牡丹间亲缘关系从近到远依次为 :杨山牡丹、四川牡丹、卵叶牡丹、紫斑牡丹和矮牡丹。另外 ,本次RAPD试验扩增出的 2 5个特异标记可用于牡丹组内种间、品种间的分类与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野生种 栽培种 亲缘关系 RAPD
下载PDF
中国野生牡丹研究(三)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 被引量:17
10
作者 洪涛 戴振伦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5,共5页
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红斑牡丹PaeoniaridleyiZ.L.DaietT.Hongsp.nov.;保康牡丹PaeoniabaokangensisZ.L.DaietT.Hongsp.nov.
关键词 芍药属 牡丹组 新分类群
下载PDF
基于多基因序列和形态性状的牡丹组种间关系 被引量:19
11
作者 赵宣 周志钦 +2 位作者 林启冰 潘开玉 李名扬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3-572,共10页
牡丹被认为是中国的国花,具有很高的医学、观赏和经济价值。野生牡丹被认为是栽培牡丹的野生祖先,因此弄清牡丹组的种间亲缘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由于受到信息量的限制,根据单基因数据或形态数据往往无法对牡丹组的种间关系... 牡丹被认为是中国的国花,具有很高的医学、观赏和经济价值。野生牡丹被认为是栽培牡丹的野生祖先,因此弄清牡丹组的种间亲缘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由于受到信息量的限制,根据单基因数据或形态数据往往无法对牡丹组的种间关系得到明确的结果。本研究用12份样品代表野生牡丹组(Paeonia section Moutan DC.,Paeoniaceae)8个种,利用包括核基因(Adh1A、Adh2和GPAT)和叶绿体基因(trnS-trnG和rps16-trnQ)的DNA序列以及形态性状的多套数据来探讨野生牡丹的种间关系。合并分析得到具高支持率的牡丹组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芍药属牡丹组8个野生种分为两个亚组,即肉质花盘亚组subsect.Delavayanae和革质花盘亚组subsect.Vaginatae。肉质花盘亚组包括滇牡丹P.delavayi和大花黄牡丹P.ludlowii;革质花盘亚组包括其余6个种。革质花盘亚组中,四川牡丹P.decomposita ssp.decomposita和紫斑牡丹P.rockiissp.rockii关系密切;卵叶牡丹P.qiui和矮牡丹P.jishanensis关系密切;银屏牡丹P.suffruticosa ssp.yinpingmudan与凤丹P.ostii关系密切,并且后两个分支为姊妹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基因 形态性状 核基因 芍药属牡丹组 系统发育
下载PDF
牡丹遗传作图最适F_1分离群体的选择 被引量:7
12
作者 蔡长福 刘改秀 +3 位作者 成仿云 吴静 钟原 李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9-147,共9页
以3株‘凤丹’植株M24、M49、M68为母本,分别以中原牡丹‘红乔’、日本牡丹‘花王’和‘黑龙锦’为父本,采用控制授粉杂交方式,制备了3个规模较大的F1杂交分离群体(个体数量分别为366、233、197)。采用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技术,对这3... 以3株‘凤丹’植株M24、M49、M68为母本,分别以中原牡丹‘红乔’、日本牡丹‘花王’和‘黑龙锦’为父本,采用控制授粉杂交方式,制备了3个规模较大的F1杂交分离群体(个体数量分别为366、233、197)。采用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技术,对这3个分离群体亲本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凤丹’M24ב红乔’分离群体亲本间的多态性水平最高,19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7个多态性位点,亲本间遗传距离为0.707 0;因此,选取了该分离群体作为构建牡丹遗传图谱的作图群体。在此基础上,利用SSR标记技术对作图群体中随机抽取的195株子代个体进行了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19对SSR引物在作图群体中有15对具有多态性,其中13对引物在P<0.01水平上符合孟德尔期望分离比,占多态性标记总数的86.7%;测量分析了这195株子代个体的苗高、地径、当年生枝长、复叶长、复叶宽和叶柄长等6个表型性状,结果显示这6个表型性状在作图群体中变异明显,表型值的变异系数均超过15%。综上所述,‘凤丹’M24ב红乔’F1分离群体适合作为构建牡丹遗传连锁图谱的作图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SSR 作图群体 遗传图谱
下载PDF
牡丹组植物的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与考证 被引量:7
13
作者 龙正莉 杨立新 +2 位作者 杨蓉 郎八一 王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8-317,共10页
牡丹干燥根皮自古以来就有入药的传统,尤其在中药和民族药中被广泛使用。为阐明牡丹组植物在古籍中的记载情况和民族药中的利用现状,该文对中国八部经典医学古籍、37部地方志和民族药传统知识进行整理,采用民族植物学编目方法,对牡丹组... 牡丹干燥根皮自古以来就有入药的传统,尤其在中药和民族药中被广泛使用。为阐明牡丹组植物在古籍中的记载情况和民族药中的利用现状,该文对中国八部经典医学古籍、37部地方志和民族药传统知识进行整理,采用民族植物学编目方法,对牡丹组植物在古籍和民族药中的入药种类、地理分布、入药部位、炮制方法和功效等相关传统知识进行考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古籍中记载的牡丹组植物种类被考证为2种,分别为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和滇牡丹(P.delavayi),有14种炮制方法和18类功效;现有9个民族药使用4种牡丹组植物入药,为牡丹(P.suffruticosa)、滇牡丹(P.delavayi)、紫斑牡丹(P.rockii)和四川牡丹(P.decomposita);在古籍和民族药中,牡丹(P.suffruticosa)入药的频率高于其他品种;古籍以根、丹皮和花入药与民族药记载相一致,入药部位以根和丹皮的使用频率最高。芍药属牡丹组植物有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肺炎、急性高烧、乌头中毒、急性阑尾炎、中风、癫疾、炭疽,以及安神、润泽肌肤等多种药用、保健和护肤功效,为该类植物资源的研发提供了知识原型和应用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组植物 药用功效 民族植物学 古籍 研究与考证
下载PDF
基于ITS和matK基因对牡丹组序列分析及其亲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丑欢欢 唐红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3-612,共10页
以芍药属牡丹组全部9个野生种、5个紫斑牡丹栽培品种及3个中原牡丹品种为试材,进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和叶绿体成熟酶K(matK)基因片段测序分析,探讨ITS和matK序列为牡丹组所有野生种种间关系提供分子证据。从GeneBank中选取了1个... 以芍药属牡丹组全部9个野生种、5个紫斑牡丹栽培品种及3个中原牡丹品种为试材,进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和叶绿体成熟酶K(matK)基因片段测序分析,探讨ITS和matK序列为牡丹组所有野生种种间关系提供分子证据。从GeneBank中选取了1个牡丹及3个外类群芍药、川赤芍和草芍药的ITS及matK序列。对试验样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并双向测序得到44条序列,人工校正后将所得44条序列进行比对;计算碱基组成频率、变异位点、简约信息位点数、转换/颠换比率、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以邻接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牡丹组所有个体ITS序列长度在750~800 bp,含有86个多态位点,74个简约信息位点,转换/颠换比率(R)为1.2;而matK序列含有20个简约信息位点,转换/颠换比率(R)为1.7。ITS序列分析将牡丹组野生种分为两大枝,稷山牡丹、紫斑牡丹、卵叶牡丹和杨山牡丹聚为一枝,狭叶牡丹、滇牡丹、黄牡丹和大花黄牡丹聚为另一枝,这两枝分别与革质花盘亚组和肉质花盘亚组相对应,而四川牡丹位于革质花盘亚组最底端,支持前人研究将四川牡丹归为革质花盘亚组。matK序列分析的牡丹组野生种间遗传距离结果不理想,未能清晰的表明野生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由此说明,ITS序列更适合牡丹组野生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组 ITS MATK 亲缘关系
下载PDF
牡丹品种‘珊瑚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和杂交育种试验研究
15
作者 何智宏 李京璟 +2 位作者 杨国州 李睿 何丽霞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24-29,F0002,共7页
以‘珊瑚台’幼嫩花蕾中的花药为材料进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观察,并以‘珊瑚台’作父本开展杂交育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单价体或二价体早分离、染色体桥、染色体断片、微核等一些异常现象,占总观察细胞数的13.... 以‘珊瑚台’幼嫩花蕾中的花药为材料进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观察,并以‘珊瑚台’作父本开展杂交育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单价体或二价体早分离、染色体桥、染色体断片、微核等一些异常现象,占总观察细胞数的13.1%;正常分裂细胞占总观察细胞数的86.9%。‘珊瑚台’作父本时,杂交后代品种遗传了‘珊瑚台’的部分性状特征,后代杂种优势明显,形态上表现为花径增大、重瓣化等特征,杂交后代的性状更加优良,观赏价值更高。‘珊瑚台’不仅可育,还是一个优良的亲本材料,可作为父本改良牡丹花色、花型等性状,培育牡丹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珊瑚台’ 花粉母细胞 减数分裂 杂交育种
下载PDF
芍药属牡丹组花粉形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俊娅 万惠敏 +1 位作者 袁晓晶 杨秋生 《河北农业科学》 2009年第4期18-19,共2页
综述了花粉形态在芍药属牡丹组植物的分类与种间鉴定、组间亲缘关系、起源与演化及遗传性状相关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牡丹组花粉形态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芍药属牡丹组 花粉形态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牡丹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秋燕 朱文学 《农产品加工(下)》 2009年第4期21-25,40,共6页
牡丹组植物的化学成分为单萜类、酚类化合物、茋类、三萜类、黄酮类等。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以及抗癌、抗炎、镇痛、抗真菌、抗病毒、抗糖尿病等。
关键词 牡丹组 丹皮酚 芍药苷
下载PDF
‘正午’牡丹微繁殖技术体系的优化
18
作者 文书生 成仿云 钟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8-78,共11页
【目的】牡丹微繁殖技术已在20多个品种中建立,但污染率高、增殖系数低、生根难和移栽成活率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并制约着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开展微繁殖技术体系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正午’牡丹为材料,通过对不同外植... 【目的】牡丹微繁殖技术已在20多个品种中建立,但污染率高、增殖系数低、生根难和移栽成活率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并制约着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开展微繁殖技术体系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正午’牡丹为材料,通过对不同外植体启动培养效果比较、增殖培养阶段LED(发光二级管)光源应用以及生根方式改进等试验,对微繁殖技术体系进行优化改进。【结果】启动培养阶段,黄化嫩茎外植体优于鳞芽外植体,其污染率较低(19.59%),存活率较高(80.41%),且基本不褐化。增殖培养阶段,与荧光灯光源相比,LED光源(光质配比70%红光+30%蓝光,光照强度50μmol·m^(-2)s^(-1))可以显著促进试管苗的增殖和生长,增殖系数3.79,且试管苗生长健壮。生根培养阶段,基于维生素B2(VB2)在黑暗条件下可以和IBA共存、但在光照条件下分解IBA的特性,将试管苗先在附加IBA 1.0 mg·L^(-1)和VB21.0~5.0 mg·L^(-1)的培养基中暗培养30天诱导根原基,再转至光照培养20天,利用VB2加速IBA分解、消除IBA对根原基伸长生长的抑制,可以实现试管苗一步生根,其生根率(71.07%~74.23%)和根数(3.17~3.34条)与两步生根无显著差异。与两步生根法获得的生根苗相比,一步生根法获得的生根苗基部愈伤组织较少,生根苗质量更佳,其一级苗占比为75.00%,移栽成活率为85.00%。【结论】在‘正午’牡丹微繁殖中,黄化嫩茎是一种优于鳞芽的外植体来源,其污染率较低、诱导成活率较高;光质配比70%红光+30%蓝光、光照强度50μmol·m^(-2)s^(-1)的LED光照培养,可以显著促进试管苗增殖和生长;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B_(2),结合光照条件控制(暗培养30天后转至光照培养20天),可实现试管苗的一步生根,其操作流程简单、生根成本低、试管苗质量佳、移栽成活率高。本研究所建立和优化的‘正午’牡丹微繁殖技术体系,不仅可以促进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微繁殖 外植体 增殖 LED VB_(2) 一步生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