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和治理途径研究 被引量:320
1
作者 童有为 陈淡飞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59-162,共4页
本研究探明上海市郊区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所积聚的盐分,以硝酸根离子为主。盐分的动态变化因设施而异,全年性覆盖的温室土壤盐渍快,盐害发生早,而季节性覆盖的塑料温室土壤盐分全年有明显的消积过程。研究提出治理途径有三;1.工程除盐,... 本研究探明上海市郊区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所积聚的盐分,以硝酸根离子为主。盐分的动态变化因设施而异,全年性覆盖的温室土壤盐渍快,盐害发生早,而季节性覆盖的塑料温室土壤盐分全年有明显的消积过程。研究提出治理途径有三;1.工程除盐,埋设双层有孔塑料暗管,采取垂直排水洗盐方法,且其浅层暗管可用以渗灌;2.生物除盐,利用温室夏季休闲时,选种生长快速、吸肥力强的苏丹草,有一定的除盐效果;3.农业综合防治,采取适合设施栽培特点的管理措施,可控制盐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土壤 次生盐渍 排水洗盐
下载PDF
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危害及其分类与分级标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8
2
作者 张金锦 段增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1-366,共6页
近30年来,我国设施蔬菜栽培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农业中最有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但在长期的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合理施肥、养分比例失调、肥效下降、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致使土壤养分富集,盐分积累现象日趋严重。本文对我... 近30年来,我国设施蔬菜栽培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农业中最有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但在长期的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合理施肥、养分比例失调、肥效下降、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致使土壤养分富集,盐分积累现象日趋严重。本文对我国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现状、发生原因及其对作物的危害进行综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分类与分级的标准的建议及初步构架,旨在为防治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实现设施菜地土壤的质量调控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地 土壤次生盐渍化 分类与分级 标准
下载PDF
大棚栽培对土壤盐分状况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2
3
作者 李文庆 李光德 骆洪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2期165-169,共5页
本文在山东3种主要土壤上研究了大棚栽培对土壤盐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土壤上采用大棚种植之后,土壤中可溶性盐分含量都明显增加,土体中不同土层的盐分含量都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盐分在上体中的分布一般是表层含量高,... 本文在山东3种主要土壤上研究了大棚栽培对土壤盐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土壤上采用大棚种植之后,土壤中可溶性盐分含量都明显增加,土体中不同土层的盐分含量都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盐分在上体中的分布一般是表层含量高,向下逐渐减少;从盐分组成来看NO3、Cl、SO42、K+、Na+、Ca2+、Mg2+在大棚土壤中都有增加的趋势,其中Cl、NO3、Ca2+的增加达到显著水平;在不同土壤上盐分的组成有一定差异,棕壤上主要为HCO3、Cl、Ca2+,褐土上主要为SO42、HCO3、Ca2+,而潮土上则主要为SO42、Cl、Na+、Ca2+、HCO3,潮土上一价离子的含量较其他两种土壤为高,因而采用大棚栽培之后发生盐害的威胁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 大棚栽培 次生盐渍化 棕壤 褐土 潮土 蔬菜
下载PDF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施肥特点 被引量:64
4
作者 秦巧燕 贾陈忠 +2 位作者 曲东 同延安 王荣堂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73-376,共4页
概述了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施肥特点 ,指出了不合理施肥导致的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和硝态氮累积等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
关键词 发展现状 施肥特点 设施农业 次生盐渍化 硝态氮
下载PDF
中国土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42
5
作者 杨朝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8-112,共5页
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退化系指通过风蚀、水蚀、次生盐渍化和污染等一个或多个过程导致的土地生物或经济产量的下降或丧失。风蚀是中国干旱土地上的主要问题,风蚀导致的土地沙质荒漠化面积为37.1万km2,水蚀主要发生于丘陵及山区... 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退化系指通过风蚀、水蚀、次生盐渍化和污染等一个或多个过程导致的土地生物或经济产量的下降或丧失。风蚀是中国干旱土地上的主要问题,风蚀导致的土地沙质荒漠化面积为37.1万km2,水蚀主要发生于丘陵及山区,已影响到179.6万km2的中国土地,其中水蚀导致的退化土地面积为37.8万km2,受次生盐渍化影响退化的土地面积为6.3万km2。中国46万km2或占耕地面积的40%耕地缺P,33万km2或1/3的耕地缺K。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在中国北方,过度放牧导致的土地退化占30.1%,过度农垦占26.9%,过度樵采占33.7%,水资源利用不当占9.6%,工矿交通建设导致的占0.7%。在中国南方,因滥伐导致的土地退化占37%,陡坡开垦占35%,不适当植树造林占18%,工矿交通建设占10%。该文讨论了土地退化成因和危害之后,介绍了建国40年来中国土地退化防治成就,还提出了退化土地防治策略,如提高公众参与退化土地防治意识,强化立法和开展监测和环境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 水蚀 次生盐渍化 土地退化 污染防治 中国
下载PDF
轮作对设施蔬菜大棚中次生盐渍化土壤盐分离子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57
6
作者 施毅超 胡正义 +4 位作者 龙为国 夏旭 朱春游 巴玉鑫 赵言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8-553,共6页
2007年8月在江苏省宜兴市采集10个典型大棚土壤及其邻近露地蔬菜地土壤调查其离子组成和电导率,并选择2个土壤具有次生盐渍化特征的大棚研究轮作(蓖麻-白菜-蓖麻、辣椒-白菜-辣椒)对土壤电导率(EC)和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蔬菜... 2007年8月在江苏省宜兴市采集10个典型大棚土壤及其邻近露地蔬菜地土壤调查其离子组成和电导率,并选择2个土壤具有次生盐渍化特征的大棚研究轮作(蓖麻-白菜-蓖麻、辣椒-白菜-辣椒)对土壤电导率(EC)和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蔬菜地土壤EC显著高于露地蔬菜地土壤,20%的大棚土壤已发生次生盐渍化(EC>500μS.cm-1);大棚土壤的SO42-、NO3-离子浓度显著高于露地蔬菜土壤,说明SO42-、NO3-是影响大棚次生盐渍化的主要离子。2年3茬大棚蔬菜地轮作试验结果表明,蓖麻-白菜-蓖麻轮作导致土壤EC下降5%,辣椒-白菜-辣椒轮作使土壤EC下降33%,表明后者对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效果优于前者。两轮作系统盐分离子累积差异主要在于SO42-,辣椒-白菜-辣椒轮作能降低土壤SO42-的累积,而蓖麻-白菜-蓖麻轮作则不然。建议根据次生盐渍化土壤主控盐分离子以及不同作物对盐分离子吸收累积偏向性选择合适的轮作系统,实现轮作改良次生盐渍化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次生盐渍化 设施土壤 盐分离子 土壤电导率
下载PDF
暗管排水对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及番茄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6
7
作者 张洁 常婷婷 邵孝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86,共6页
为探讨防治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措施,于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大棚土壤内埋设埋深40cm,间距6m及埋深70cm,间距8m的塑料暗管,研究土壤电导率(EC)、饱和导水率、体积质量等基本理化性质的变化,分析暗管排水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及番茄产量的... 为探讨防治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措施,于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大棚土壤内埋设埋深40cm,间距6m及埋深70cm,间距8m的塑料暗管,研究土壤电导率(EC)、饱和导水率、体积质量等基本理化性质的变化,分析暗管排水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埋设暗管可以明显降低次生盐渍化土壤的EC值,尤其是暗管上方的EC值显著低于对照;同时,土壤饱和导水率增加,体积质量降低而总孔隙度升高;番茄平均单果质量增加,产量显著提高,各项指标均表现为埋深70cm,间距8m暗管的处理优于埋深40cm,间距6m的处理。埋深70cm,间距8m暗管的处理在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中的效果优于埋深40cm,间距6m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排水 土壤含水率 次生盐渍化 电导率 番茄 产量
下载PDF
山东省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4
8
作者 李涛 于蕾 +2 位作者 吴越 万广华 李建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调查和分析了山东省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特征和影响因素。2014年全省设施菜地(含瓜类)总面积(日光温室、大拱棚含棚间面积)为64.98×10^(4 )hm^2,占全省菜地面积的35.45%,其中,日光温室25.06×10^(4 )hm^2,大拱棚20.94×... 调查和分析了山东省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特征和影响因素。2014年全省设施菜地(含瓜类)总面积(日光温室、大拱棚含棚间面积)为64.98×10^(4 )hm^2,占全省菜地面积的35.45%,其中,日光温室25.06×10^(4 )hm^2,大拱棚20.94×10^(4 )hm^2,中小拱棚18.98×10^(4 )hm^2。山东省设施菜地土壤盐分离子组成中阴离子以SO_4^(2-)离子为主,阳离子以Ca^(2+)为主。全省设施菜地约39.73%出现不同程度的盐渍化现象,其中,轻度盐渍化为28.64%,中度盐渍化为8.37%,重度盐渍化为2.29%,盐土为0.43%。在不同设施类型中,盐渍化发生程度为:日光温室>大拱棚>中小拱棚;全省17个市设施菜地次生盐渍化发生程度表现出聊城、莱芜、东营相对较高。全省化肥平均施用量(折纯)为1 624 kg hm^(-2),氮肥(N)、磷肥(P_2O_5)、钾肥(K_2O)施用量(折纯)分别为559.5、465.2、599.3 kg hm^(-2)。通过分析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影响因素发现,化肥的高投入是可溶性盐分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在实际生产中受各种因素影响,未表现出完全线性相关关系;可溶性盐分增加与种植年限密切相关。典型对应分析发现,施肥数量、种植年限均会影响盐渍化程度,但影响各不相同。氮肥、磷肥和钾肥对K^+和Na^+的影响较大;Ca^(2+)和SO_4^(2-)含量受种植年限影响较大,K^+、Na^+、HCO_3^-和Cl^-受种植年限的影响较小;Mg^(2+)受氮磷钾肥和种植年限的影响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地 次生盐渍化 典型对应分析 施肥数量 种植年限 山东省
下载PDF
微生物肥对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和番茄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38
9
作者 张绪美 曹亚茹 +4 位作者 沈文忠 管永祥 曾晓萍 马金骏 胡青青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9-126,共8页
以江苏太仓设施番茄发生次生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农田小区定位试验,研究施用微生物肥料对设施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缓解作用和对番茄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微生物肥各处理土壤中微生物量均明显提升,其中细菌... 以江苏太仓设施番茄发生次生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农田小区定位试验,研究施用微生物肥料对设施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缓解作用和对番茄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微生物肥各处理土壤中微生物量均明显提升,其中细菌、放线菌比对照平均分别增加了64.80%、40.28%;土壤含盐量显著下降,其中施用1.2 kg/m^2时,pH值提升最高,NO3-含量下降最为显著,分别达60.29%、96.18%;T1、T2、T3、T4总盐含量分别下降了0.76、1.49、1.54、1.87 g/kg;土壤质量和养分含量也有所改善,其中土壤容重下降了1.60%~11.20%,有机质含量上升幅度为4.81%~28.35%;全氮在0.9 kg/m^2时含量最高,提高了29.41%;而速效养分含量随微生物肥用量增加却呈下降趋势,有效磷下降了3.88%~29.85%;施用微生物肥亦降低了土壤中Cd浓度,且在1.2 kg/m^2时下降幅度最大,达到76.09%;微生物肥对番茄生长状况也产生了显著影响,茎粗、叶龄在生长期内有所提高,尤其在0.3、0.6 kg/m^2时,对生长指标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施用微生物肥对番茄产量也产生显著影响,在微生物肥用量为0.9 kg/m^2时坐果数和总重最大,分别高于常规施肥处理42.86%、36.36%。由此得出,施用微生物肥料能改善土壤条件,降低土壤含盐量,缓解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状况,从而增加番茄产量,提高番茄品质。综合考虑土壤改良效果与经济成本,每公顷施用6 000~9 000 kg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肥 设施栽培 生物改良 次生盐渍化 番茄
下载PDF
西北内陆平原水资源开发引起的区域水文效应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8
10
作者 范锡朋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15-426,共12页
内陆平原水资源主要的赋存形式是河流-含水层系统。无论是开发利用河水,还是开采地下水,都将引起区域性的水文效应——地下水位大幅度波动、泉水衰竭和水质恶化。在水资源开发条件下,人工绿洲与天然绿洲之间的水源分配是彼长此消的,防... 内陆平原水资源主要的赋存形式是河流-含水层系统。无论是开发利用河水,还是开采地下水,都将引起区域性的水文效应——地下水位大幅度波动、泉水衰竭和水质恶化。在水资源开发条件下,人工绿洲与天然绿洲之间的水源分配是彼长此消的,防止生态环境退化的要义在于:从宏观上合理配置水源,并可靠地预测其可能引起的区域水文效应,防患于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开发 水文效应 环境
下载PDF
盐碱地生境中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与功能变化特征 被引量:37
11
作者 杨海霞 郭绍霞 刘润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1-320,共10页
丛枝菌根(AM)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生态系统中,是土壤生物重要的功能组分,对促进土壤演化、保持土壤健康与可持续生产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盐碱地属于特殊生境之一,在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硫和氮沉降增大、臭氧增加、温室效应增强、... 丛枝菌根(AM)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生态系统中,是土壤生物重要的功能组分,对促进土壤演化、保持土壤健康与可持续生产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盐碱地属于特殊生境之一,在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硫和氮沉降增大、臭氧增加、温室效应增强、气候异常、外来生物入侵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盐碱土壤的盐渍化、土壤生物多样性与功能也必然随之变化,进而影响到农林牧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在简要介绍全球变化背景下盐碱地面积与次生盐渍化变化特点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盐碱地生境中AM真菌多样性及其功能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AM真菌多样性与功能的因子及其变化特点,旨在为进一步探讨全球变化背景下盐碱地生境中AM真菌的地位、角色和作用,为有效修复盐碱地农田生态系统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多样性 功能 盐碱地 全球变化 次生盐渍化 生物修复
原文传递
土壤次生盐渍化与微生物数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时唯伟 支月娥 +1 位作者 王景 周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6-170,共5页
次生盐渍化已成为制约设施栽培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为揭示次生盐渍化对土壤微生物和理化性质的影响,对上海市南汇区和崇明区设施栽培大棚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栽培时间的增加,土壤表层(0-5cm)有机质变化... 次生盐渍化已成为制约设施栽培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为揭示次生盐渍化对土壤微生物和理化性质的影响,对上海市南汇区和崇明区设施栽培大棚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栽培时间的增加,土壤表层(0-5cm)有机质变化不明显;而土壤中硝态氮和总盐量增加,连续栽培15年土壤的硝态氮(94.23mg/kg)是露地表层土的14.8倍,EC值是露地的14.9倍;从第5年起土壤出现酸化现象。次生盐渍化越严重,对土壤脲酶、磷酸酶和呼吸强度的抑制越明显,连续栽培15年土壤脲酶活性受抑制率达到71.8%。EC值、总盐、硝态氮与放线菌、细菌数量都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真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最高相关系数达到-0.957。次生盐渍化对于深层土(15-20cm)的影响没有表层土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栽培土壤 次生盐渍化 土壤酶 微生物生物量
下载PDF
上海市郊设施大棚次生盐渍化土壤盐分含量调查及典型对应分析 被引量:32
13
作者 唐冬 毛亮 +3 位作者 支月娥 张进忠 周培 柴晓彤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705-4711,共7页
调查和分析了上海市郊出现耕作障碍的设施栽培土壤的盐分特征.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栽培盐渍化土壤中含盐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大棚盐渍化土壤主要以微盐渍土、轻度盐渍土和盐土为主,分别占17.39%、56.52%和13.04%,其中崇明... 调查和分析了上海市郊出现耕作障碍的设施栽培土壤的盐分特征.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栽培盐渍化土壤中含盐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大棚盐渍化土壤主要以微盐渍土、轻度盐渍土和盐土为主,分别占17.39%、56.52%和13.04%,其中崇明县芦笋大棚土壤的盐渍化程度最高.大棚土壤盐分离子组成中,阳离子以Ca2+和Na+为主,其次为Mg2+;阴离子以NO-3和SO2-4为主,其次为Cl-.施肥方式、种植年限、作物种类和管理水平都会影响盐渍化程度,使得土壤含盐量和盐分离子的变化较大.典型对应分析发现,Ca2+、Mg2+和NO-3含量受种植年限影响较大;长期施用单一肥料会加重土壤次生盐渍化,混施化肥和有机肥的土壤盐渍化程度较低;根据土壤中盐分离子与样方的关系,上海市郊设施栽培土壤可划分为4种类型,每种类型土壤受不同盐分离子的影响,其中以受Ca2+、Mg2+、NO-3和Cl-影响的土壤最多,应重点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郊 次生盐渍化 设施大棚土壤 盐分含量 典型对应分析
原文传递
土壤调理剂及其配施微生物菌肥对设施菜田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张蕾 吴文强 +4 位作者 王维瑞 王颜平 王艳平 李萍 王伊琨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4-271,共8页
针对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研究分析不同用量土壤调理剂及其配施微生物菌肥对促进土壤脱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和微生物菌肥后,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改善,土壤容重、EC、全... 针对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研究分析不同用量土壤调理剂及其配施微生物菌肥对促进土壤脱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和微生物菌肥后,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改善,土壤容重、EC、全盐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Na^(+)、K^(+)、Ca^(2+)、Cl^(-)、HCO_(3)^(-)含量降低,有效抑制土壤返盐;且施用土壤调理剂和微生物菌肥后,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趋于增加,尤其是固氮菌和分解有机质菌属的数量显著增加,土壤有益菌含量的增加对黄瓜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土壤调理剂及其配施微生物菌肥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表层盐分、提高土壤微生物细菌群落多样性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可为设施菜田次生盐渍化土壤缓解盐胁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盐渍化 土壤调理剂 微生物菌肥 土壤改良
下载PDF
北疆棉区长期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时空变化与次生盐渍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7
15
作者 刘洪亮 褚贵新 +2 位作者 赵风梅 黄琴 王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7,共6页
选择棉花覆膜滴灌条件下长期连作棉田这一本区域典型的耕作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在石河子灌区设置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次生盐渍化定位监测试验,采用定位定时分层取样技术研究北疆滴灌棉田土壤盐分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棉花整个生育期土... 选择棉花覆膜滴灌条件下长期连作棉田这一本区域典型的耕作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在石河子灌区设置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次生盐渍化定位监测试验,采用定位定时分层取样技术研究北疆滴灌棉田土壤盐分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棉花整个生育期土壤盐分在水平方向上呈现明显的分区(脱盐区和积盐区)分布特征,膜内0-40 cm土壤盐分能维持在较低水平,脱盐效果显著,而膜外0-40 cm土壤盐分呈持续积盐趋势,40 cm以下各土层盐分变化幅度不大;土体垂直方向40-60 cm土层形成一个积盐区;各土层盐分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加大,土壤积盐率迅速降低;监测表明0-40 cm耕层土壤存在碱化倾向,土壤pH值年均递增0.09,年均积盐0.36 g/kg,照此积盐速度,轻度盐渍化耕地达到强度次生盐渍化水平(总盐含量20-30 g/kg)需要40-70年,达到中度次生盐渍化水平(总盐含量10-20 g/kg)需要15~4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土壤次生盐渍化 定位监测
下载PDF
秦王川灌区农田土壤盐分离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缑倩倩 韩致文 +2 位作者 屈建军 孙家欢 肖建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引大入秦工程实施以来,秦王川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秦王川灌区不同时空下的农田土壤可溶性盐分离子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以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秦王川盆地农田土壤八大离子中,阴离子以SO42-浓度最高,CO32-... 引大入秦工程实施以来,秦王川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秦王川灌区不同时空下的农田土壤可溶性盐分离子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以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秦王川盆地农田土壤八大离子中,阴离子以SO42-浓度最高,CO32-浓度最低,几乎为零,阳离子以Na+浓度最高,K+浓度最低,主要盐分包括Na2SO4、CaSO4、NaHCO3和Ca(HCO3)2等;土壤中不同盐分离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体现了盐分的沉积学特征以及其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化关系;土壤的盐分含量在各种因素(灌溉、蒸发、降水以及人为耕作等)影响下,是一个时刻变化的动态过程,这种动态过程可能会在某一时间点达到某种平衡,但这种平衡会被新的因素的加入而打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王川灌区 农田土壤 盐分离子 次生盐渍化 特征分析
下载PDF
不同废弃物对设施菜地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26
17
作者 钱晓雍 沈根祥 +2 位作者 郭春霞 王玲玲 李加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7-743,共7页
以废弃物为原料修复设施菜地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方法已经被很多研究所采用,但其主要针对某一种废弃物,尚未将不同废弃物在不同添加量条件下进行系统的综合比较。以畜禽粪便有机肥、水稻秸秆、壳聚糖、糠醛渣和竹炭为研究对象,通过油菜作... 以废弃物为原料修复设施菜地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方法已经被很多研究所采用,但其主要针对某一种废弃物,尚未将不同废弃物在不同添加量条件下进行系统的综合比较。以畜禽粪便有机肥、水稻秸秆、壳聚糖、糠醛渣和竹炭为研究对象,通过油菜作物盆栽试验方法,比较了上述5种废弃物在不同添加量条件下对设施菜地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这5种废弃物在不同添加量条件下对设施菜地土壤可溶性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盐分降低率分别达到0.2%~24.7%、5.8%~38.5%、5.7%~18.0%、-2.9%~19.1%、5.8%~19.1%;土壤主要盐分离子也发生了变化,有机肥提高了土壤中K+、Na+、Ca2+、Cl-的含量,降低了Mg2+、SO2-4、NO-3的含量;秸秆、壳聚糖和竹炭降低了土壤中K+、Na+、Ca2+、Mg2+、Cl-、SO2-4、NO-3的含量;糠醛渣降低了土壤中Mg2+、NO-3的含量,增加了K+、Na+、Ca2+、Cl-、SO2-4的含量。同时,5种废弃物在不同添加量条件下对油菜生物量总体上有提高作用,生物量提高率分别达到128.6%~395.4%、63.7%~82.5%、-57.1%~208.9%、64.6%~118.3%、-3.7%~2.9%。综合分析不同废弃物的修复作用及其经济成本,有机肥和秸秆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物 设施菜地 次生盐渍化 土壤修复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农业水土环境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胜利 李靖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8-81,共4页
中国西北地区农业自然水土环境十分脆弱,加之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2)土地沙漠化加剧;(3)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趋重;(4)农业水土环境污染严重。根据其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加快水土流失治理;(2... 中国西北地区农业自然水土环境十分脆弱,加之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2)土地沙漠化加剧;(3)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趋重;(4)农业水土环境污染严重。根据其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加快水土流失治理;(2)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3)积极恢复植被;(4)防治农业水土环境污染;(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6)加大政府投资力度;(7)依法保护农业水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 农业水土环境 水土流失 沙漠化 污染 次生盐渍化 水土资源 开发利用 植被恢复
下载PDF
外源有机物料对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24
19
作者 农明英 张乃明 +2 位作者 史静 包立 张仕颖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0,共5页
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已成为制约大棚设施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在云南采集典型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选择土壤调理剂、生物炭、商品有机肥、猪粪4种有机物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其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1)施用生物炭和商品有机肥... 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已成为制约大棚设施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在云南采集典型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选择土壤调理剂、生物炭、商品有机肥、猪粪4种有机物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其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1)施用生物炭和商品有机肥能有效改善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结构,降低容重,提高总孔隙度。(2)外源有机物料对改良大棚次生盐渍化土壤有显著作用,不仅降低了土壤全盐和电导率,还提高了作物产量。(3)大棚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主导阳离子为Ca2+、阴离子为NO-3、SO2-4,商品有机肥、生物炭和猪粪3类外源有机物料对降低Ca2+、NO-3、SO2-4的效果较好。(4)生物炭改良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的效果优于其它3种有机物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生物炭 次生盐渍化 大棚土壤
下载PDF
Soil salt leaching under different irrigation regimes: HYDRUS-1D modelling and analysis 被引量:22
20
作者 WenZhi ZENG Chi XU +1 位作者 JingWei WU JieSheng HU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4年第1期44-58,共15页
Field irrig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the Hetao Irrigation District of Inner Mongolia,China,to study the effects of irrigation regimes on salt leaching in the soil profile.The data were used to calibrate and ... Field irrig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the Hetao Irrigation District of Inner Mongolia,China,to study the effects of irrigation regimes on salt leaching in the soil profile.The data were used to calibrate and validate the HYDRUS-1D model.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odel can accurately simulate the water and salt dynamics in the soil profile.The HYDRUS-1D model was then used to simulate 15 distinct irrigation scenarios.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indicated that irrigation amount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oil water storage but that increases in irrigation amount could accelerate salt leaching.However,when the irrigation amount was larger than 20 cm,the acceleration was not obvious.Compared with irrigating only once,intermittent irrigation had a better effect on increasing soil water storage and salt leaching,but excessive irrigation times and intervals did not improve salt leaching.In addition,we found that the irrigation regime of 20 cm,irrigated twice at 1-d intervals,might significantly increase salt leaching in the plough layer and decrease the risks of deep seepage and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simulation optimal irrigation regime secondary salinization water and salt dynamic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