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2的中枢镇痛作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蒋春雷 徐荻 +6 位作者 郑仲承 范佩芳 刘新垣 由振东 宋朝佑 王成海 路长林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22-324,共3页
本实验采用侧脑室给药,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为指标,测定动物的痛阈,发现白细胞介素-2(IL-2)具有显著提高大鼠痛阈的作用,此作用能被抗IL-2单克隆抗体所阻断。纳洛酮能反转IL-2的镇痛作用,表明其作用机... 本实验采用侧脑室给药,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为指标,测定动物的痛阈,发现白细胞介素-2(IL-2)具有显著提高大鼠痛阈的作用,此作用能被抗IL-2单克隆抗体所阻断。纳洛酮能反转IL-2的镇痛作用,表明其作用机理与阿片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痛阈 阿片受体 中枢神经系统 止痛
下载PDF
军队医院医疗合作项目风险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倩云 张红宾 +3 位作者 郭宏林 翟永军 王韬 刘娟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1年第5期472-473,共2页
本文通过对军队医院医疗合作项目中风险类型的分析和风险理论研究必要性的探讨,提出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旨在提高风险意识、促进合作预期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合作项目 风险管理 军队医院
下载PDF
心肌急性梗塞后心室重构早期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和电子传递组分的改变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志梁 钱学贤 +3 位作者 章同华 秦永文 陈克明 陈晓晴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塞(AMI),观察在AMI后心室重构早期3、7、14d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和电子传递组分的改变。结果表明:在心室重构早期,心肌线粒体呼吸Ⅳ态(R_4)明显增高(P<0.02);呼吸Ⅲ...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塞(AMI),观察在AMI后心室重构早期3、7、14d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和电子传递组分的改变。结果表明:在心室重构早期,心肌线粒体呼吸Ⅳ态(R_4)明显增高(P<0.02);呼吸Ⅲ态(R_3)、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P/O)、氧化磷酸化速率(OPR)明显下降(P<0.001);呼吸链电子传递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提示:AMI后心室重构早期心肌线粒体呼吸和氧化磷酸化功能明显受损,是AMI后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肌重构 线粒体 呼吸 电子传递组分
下载PDF
前路Moss Miami器械矫形治疗特发性胸腰段或腰段脊柱侧凸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明 杨洪平 +6 位作者 倪春鸿 侯铁胜 王善松 白玉树 朱晓东 赵新刚 刘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63-666,共4页
目的:评价Moss Miami前路矫形系统对特发性胸腰段或腰段脊柱侧凸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1例胸腰段或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经前路胸腹联合入路行Moss Miami矫形内固定,自体肋骨椎间植骨融合术.测量手术前后Cobb角以及躯干侧方位移.结果:C... 目的:评价Moss Miami前路矫形系统对特发性胸腰段或腰段脊柱侧凸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1例胸腰段或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经前路胸腹联合入路行Moss Miami矫形内固定,自体肋骨椎间植骨融合术.测量手术前后Cobb角以及躯干侧方位移.结果:Cobb角术前平均53°,术后平均5°,矫正率为90%.上方代偿性胸椎侧凸术前平均17°,术后矫正至平均5°.下方代偿性腰骶椎侧凸术前平均43°,术后自发矫正至19°.随访12~24个月,Cobb角平均丢失19.7°,胸腰段(T11~L1)术前平均前凸0.3°(0~4°),术后平均后凸3°(0~5°).躯干侧方位移从术前平均26mm矫正至术后5mm.1例术后出现一侧下肢交感神经切断症状,2例术后并发气胸.无感染、截瘫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Moss Miami前路器械具有操作简单和低切迹的优点.棒的预弯、去旋转矫形、正确选择螺钉置入部位和椎间植骨可防止固定节段后凸畸形的形成.对Risser征小于4度的患者应密切观察上方代偿性胸椎侧凸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Moss-Miami矫形系统 前路手术 植骨融合术 手术方法 术后处理
下载PDF
基于SCIE的第二军医大学科研论文产出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侠 孙晓希 +1 位作者 曹洪欣 陆敏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5期2493-2496,共4页
目的从文献角度了解和掌握第二军医大学科研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运用SCI-Ex-panded(SCIE)和期刊引证报告(JCR),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2001~2010年发表在SCIE收录期刊的文献情况和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二军医大学2... 目的从文献角度了解和掌握第二军医大学科研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运用SCI-Ex-panded(SCIE)和期刊引证报告(JCR),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2001~2010年发表在SCIE收录期刊的文献情况和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二军医大学2001~2010年发表SCIE收录期刊各种类型的文献共4047篇,涉及143个学科、1044种期刊,其中3407篇(占84.166%)为研究论文。总被引频次25273次。合作单位涵盖52个国家或地区共1508个机构。结论第二军医大学的论文数量和质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大学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部门,应为学校科研人员论文撰写、SCIE收录期刊投稿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 期刊引用报告 科技文献 文献计量学 第二军医大学
下载PDF
脑外伤时猫大脑皮质和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明琨 朱诚 +2 位作者 张光霁 邢宝仁 陈宜张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51-254,共4页
本实验采用放射性配基受体结合分析法,测定了猫脑外伤时大脑皮质和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的变化。并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观察了猫大脑皮质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伤后2和6h两侧大脑皮质和海马NM... 本实验采用放射性配基受体结合分析法,测定了猫脑外伤时大脑皮质和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的变化。并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观察了猫大脑皮质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伤后2和6h两侧大脑皮质和海马NMDAR的最大结合容量明显降低,伤后2h以海马变化最大,并以伤后6h伤侧大脑皮质中降低最为显著;而大脑皮质兴奋性氨基酸含量伤后5min即显著升高,然后呈下降趋势,且以伤侧大脑皮质变化为大。提示:脑外伤后NMDAR的下调与兴奋性氨基酸的大量释放有关,可能在兴奋毒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氨酸受体 大脑皮质 海马 颅脑损伤 NMDAR
下载PDF
人白细胞DR抗原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在骨肉瘤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7
作者 牟江洪 王东 +1 位作者 陈俐 李增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71-673,共3页
目的:检测骨肉瘤血管内皮细胞中人白细胞 D R 抗原( H L A D R)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FⅧ R Ag)的表达,及其对骨肉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 H L A D R和 FⅧ R Ag 单克隆抗体对80 例骨肉瘤进行... 目的:检测骨肉瘤血管内皮细胞中人白细胞 D R 抗原( H L A D R)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FⅧ R Ag)的表达,及其对骨肉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 H L A D R和 FⅧ R Ag 单克隆抗体对80 例骨肉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骨肉瘤血管内皮细胞几乎不表达 H L A D R,而 FⅧ R Ag 呈高表达。结论:骨肉瘤血管内皮细胞主要表现为凝血功能而几乎丧失免疫功能,其与骨肉瘤的转移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HLA-DR FVⅧRAg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贡雯韵 袁文 +1 位作者 侯洋 刘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4月~2010年5月手术治疗的101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人工椎间盘置换和椎间融合两组。其中人工椎间盘置... 目的:比较分析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4月~2010年5月手术治疗的101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人工椎间盘置换和椎间融合两组。其中人工椎间盘置换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46.2±10.3岁)采用Discover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椎间融合组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44.8±11.4岁)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术后症状改善优良率以及C2~C7的Cobb角(C2-C7角)、手术节段脊柱功能单位Cobb角(FSU角)、手术相邻节段活动度等影像学指标进行观察分析,评价患者的颈椎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两组间的对比分析。结果:椎间融合组手术时间为149.3±51.7min,术中出血量为213.5±42.6ml;人工椎间盘组手术时间为132.5±44.1min,术中出血量为173.2±56.4ml,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椎间盘组和椎间融合组随访时间分别为24.2±3.2个月和25.6±2.9个月。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现假体或植骨松动及移位,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显著恢复,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椎间融合组VAS及NDI评分末次随访时分别较术前下降了65.1%和63.7%,人工椎间盘组分别下降了67.1%和63.6%,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组C2-C7角和FSU角较术前分别下降了28.1%和68.8%,手术相邻上节段和下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分别上升了21.3%和28.4%,差异有显著性(P<0.05);人工椎间盘组C2-C7角﹑FSU角较术前分别上升了7.7%和11.2%,手术相邻上节段及下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分别上升了5.5%及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2-C7角﹑FSU角和手术相邻节段活动度术后改变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颈椎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