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中亚热带典型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 被引量:54
1
作者 黄道友 王克林 +4 位作者 黄敏 陈洪松 吴金水 张广平 彭廷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516-2523,共8页
以湖南省桃源县 (总土地面积 4 4 5 8.4 km2 )为代表 ,采集该县 196 0~ 2 0 0 1年的气象资料 ,结合有关科研成果 ,深入研究我国典型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的成因、发生规律及其合理调蓄利用水资源的依据 ,提出了抗御该区季节性干旱的指... 以湖南省桃源县 (总土地面积 4 4 5 8.4 km2 )为代表 ,采集该县 196 0~ 2 0 0 1年的气象资料 ,结合有关科研成果 ,深入研究我国典型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的成因、发生规律及其合理调蓄利用水资源的依据 ,提出了抗御该区季节性干旱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对策。研究结果表明 ,7月~翌年 2月份是该区季节性干旱的易发期 ,年发生概率在 85 %以上 ,中等和中等以上干旱的年发生概率在 5 0 %左右 ,7~ 8月份和 11~ 12月份为年内的两个高发期 ,且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均是 2 0世纪 90年代 >80年代 >70年代 >6 0年代 ,但只要高标准、规范化地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恢复植被覆盖 ,完善现有水利设施 ,充分发挥“土壤水库”、“生物水库”和现有工程水库的蓄水抗旱潜力 ,以集水区或小流域为基本地理单元再适当兴建小型水利工程 ,确保占土地总面积 10 %左右的塘堰等蓄水面积 ,将 70 %~ 80 %的自然降水通过陆面拦截 (含蒸散 )方式截留并蓄存下来 ,使排出集水区或小流域的水量控制在年降水量的 10 %~ 2 0 % ,并积极推广应用农业节水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干旱 水资源管理 “富水土层” 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特征与适应.Ⅲ.基于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的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时空特征* 被引量:47
2
作者 黄晚华 隋月 +2 位作者 杨晓光 代姝玮 李茂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7-406,共10页
分析季节性干旱时空特征和发生规律,可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制定抗旱减灾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南方15个省(市、区)的气象台站1959—2008年逐日降水、气温资料,以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中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指标,并进... 分析季节性干旱时空特征和发生规律,可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制定抗旱减灾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南方15个省(市、区)的气象台站1959—2008年逐日降水、气温资料,以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中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指标,并进行修正,计算了1959—2008年南方地区干旱指数,分析了年、季、月尺度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干旱强度、干旱站次比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南方地区年尺度干旱风险总体较小.干旱空间特征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以秋旱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重,其多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等主要农作区;其次为冬旱,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西部和华南地区等冬作区;春旱和夏旱较轻,春旱多发区在西南地区西南部、华南南部以及淮北等地,夏旱多发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福建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东北部.研究区干旱多发区呈明显的月际波动变化和空间转换,11月到次年5月,干旱多发区范围随季节推移减小,5—11月,干旱多发区范围随季节推移增大,4—6月干旱发生范围最小,11—12月干旱多发区范围最广.1959—2008年,南方地区年尺度干旱范围略有减小、干旱强度略有增强,但不同季节表现不尽相同:春旱范围略有减小、强度减轻,夏旱范围明显减小、强度减轻,秋旱范围明显增大、强度增重,冬旱范围减小、强度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季节性干旱 中国南方
原文传递
应用Z指数方法判断南方季节性干旱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黄道友 彭廷柏 +1 位作者 王克林 陈桂秋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3年第4期12-15,共4页
应用"Z指数法"来判断"土壤-作物"系统法所确定的干旱事件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种方法的指标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差异。桃源县1960~2001年27次中等和中等以上干旱事件中一致率为29 6%,基本一致率为44 5%,错误率为25 9... 应用"Z指数法"来判断"土壤-作物"系统法所确定的干旱事件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种方法的指标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差异。桃源县1960~2001年27次中等和中等以上干旱事件中一致率为29 6%,基本一致率为44 5%,错误率为25 9%,"一致"的个例多出现在60年代,"基本一致"多出现在70~80年代,"错误"多出现在90年代;两者在夏季发生的旱灾中一致性较好,秋季一般,冬季较差;重灾一致性较好,中、轻灾一致性较差;用"土壤-作物"系统法指标判断干旱,重旱约每3年一遇、中旱约1 9年一遇;用Z指数方法标准判断,重旱每7年一遇、中旱约2 1年一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指数法 南方地区 季节性干旱 红壤丘岗区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特征与适应Ⅰ.降水资源演变特征 被引量:33
4
作者 隋月 黄晚华 +1 位作者 杨晓光 李茂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75-1882,共8页
基于中国南方地区15个省(市、自治区)262个气象台站1959—2008年的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季尺度降水量的趋势系数、降水变率、年际及年代际标准化降水距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南方地区降水变化趋势的季节差异较大,大部分地区... 基于中国南方地区15个省(市、自治区)262个气象台站1959—2008年的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季尺度降水量的趋势系数、降水变率、年际及年代际标准化降水距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南方地区降水变化趋势的季节差异较大,大部分地区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呈增多趋势,但西南部分地区略有不同;研究区域春旱发生可能性减小,夏旱、秋旱和冬旱发生的可能性增加;春旱更易发生在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夏旱和秋旱发生可能性较高的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冬旱发生可能性较高地区由华南地区扩大为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南方地区春季和秋季降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显偏少,夏季和冬季降水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偏少、20世纪90年代偏多、21世纪以来又偏少.中国南方各区域季节尺度降水量标准距平的年代变化基本一致,研究时段内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资源 季节性干旱 趋势系数 降水变率
原文传递
Two Types of Flash Drought and Their Connections with Seasonal Drought 被引量:20
5
作者 Linying WANG Xing YUA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1478-1490,共13页
Flash drought is a rapidly intensifying drought with abnormally high temperature,which has greatly threatened crop yields and water supply,and aroused wide public concern in a warming climate.However,the preferable hy... Flash drought is a rapidly intensifying drought with abnormally high temperature,which has greatly threatened crop yields and water supply,and aroused wide public concern in a warming climate.However,the preferable hydro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for flash drought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onventional drought at longer time scales remain unclear.Here,we investigate two types of flash drought over China:one is high-temperature driven(Type Ⅰ),while the other is water-deficit driven(Type Ⅱ).Results show that the frequencies of the two types of flash drought averaged over China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are comparable.Type I flash drought tends to occur over southern China,where moisture supply is sufficient,while Type Ⅱ is more likely to occur over semi-arid regions such as northern China.Both types of flash drought increase significantly(p<0.01)during 1979–2010,with a doubled rise in Type Ⅰ as compared with Type Ⅱ.Composite analysis shows that high temperature quickly increases evapotranspiration(ET)and reduces soil moisture from two pentads before the onset of Type Ⅰ flash drought.In contrast,there are larger soil moisture deficits two pentads before the onset of Type Ⅱ flash drought,leading to a decrease in ET and increase in temperature.For flash drought associated with seasonal drought,there is a greater likelihood of occurrence during the onset and recovery phases of seasonal drought,suggesting perfect conditions for flash drought during transition periods.This study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early warning of flash drought by connecting multiscale drought phenome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SH drought climate change soil MOISTURE EVAPOTRANSPIRATION seasonal drought
下载PDF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成因及其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黄道友 彭廷柏 +1 位作者 陈桂秋 王克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结合多年气象资料系统研究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成因与发生规律结果表明 ,该区季节性干旱严重 ,“土壤 作物”干旱年发生概率为 85 .7% ,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 5 0 .0 % ,7~ 8月份和 11~ 12月份为年内高发期 ,以夏秋干旱... 结合多年气象资料系统研究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成因与发生规律结果表明 ,该区季节性干旱严重 ,“土壤 作物”干旱年发生概率为 85 .7% ,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 5 0 .0 % ,7~ 8月份和 11~ 12月份为年内高发期 ,以夏秋干旱危害最大 ;气候性干旱 (Z值法 )年发生概率为 5 9.5 % ,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31.0 %。“土壤 作物”干旱明显大于气候性干旱 ,且二者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均为 2 0世纪 90年代 >80年代 >70年代 >6 0年代 ,表明红壤丘陵区抵御季节性干旱的能力呈下降趋势 ,农业生态系统抗逆性能仍在不断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 季节性干旱 成因 发生规律 “土壤-作物”干旱 气候性干旱 农业生态系统 抗逆性能
下载PDF
基于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安徽省近50a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雪纯 赵君 徐进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3-136,143,共5页
基于安徽省1965-2014年15个气象站点的降水资料,以降水距平百分率(Pa)为干旱指标,从年和季(3个月)时间尺度定量地分析安徽省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干旱在空间尺度上分布不均,北部和西南地区干旱发生频率高,中部和东南地区... 基于安徽省1965-2014年15个气象站点的降水资料,以降水距平百分率(Pa)为干旱指标,从年和季(3个月)时间尺度定量地分析安徽省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干旱在空间尺度上分布不均,北部和西南地区干旱发生频率高,中部和东南地区发生频率较低,自北向南干旱频率逐渐降低。通过对季节尺度干旱结果的比较可知,秋旱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干旱范围最广,其次是夏旱、冬旱和春旱。其中春旱和秋旱有加重趋势,而夏旱和冬旱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距平百分率 季节干旱 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干旱频率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宁夏山区干旱演变特征 被引量:19
8
作者 马国飞 张晓煜 +2 位作者 段晓风 袁海燕 卫建国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106,共6页
利用宁夏山区8个县站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比较分析了宁夏山区近38 a(1971-2008年)的各月干旱指数,并分析全年、月度干旱的站次比和干旱强度的年际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山区年季干旱强度呈现降低趋势,但干旱发生频率和... 利用宁夏山区8个县站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比较分析了宁夏山区近38 a(1971-2008年)的各月干旱指数,并分析全年、月度干旱的站次比和干旱强度的年际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山区年季干旱强度呈现降低趋势,但干旱发生频率和干旱面积增加,特别是2000年之后干旱频率和站次比呈增加趋势;宁夏山区以轻旱-中旱为主,特大干旱发生相对较少,近5 a来山区各县发生区域性干旱频率增加较明显;春旱和秋旱有加重的趋势,而夏旱和冬旱发生少,但春、夏、秋连旱在2000年之后发生频率和涉及的区域呈现增加的趋势;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宁夏山区干旱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有加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季节性干旱 宁夏山区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特征与适应Ⅴ.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特征分区和评述 被引量:19
9
作者 黄晚华 隋月 +2 位作者 杨晓光 代姝玮 李茂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917-2925,共9页
在干旱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季节性干旱分类分区,可为不同干旱区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制定抗旱减灾对策和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国家标准中的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指标为主要依据,利用南方地区268个气象台站1959—2008年的气候资料,在... 在干旱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季节性干旱分类分区,可为不同干旱区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制定抗旱减灾对策和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国家标准中的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指标为主要依据,利用南方地区268个气象台站1959—2008年的气候资料,在分析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的气候背景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方法、逐级指标筛选法,综合灾害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季节性干旱进行3级分区.一级分区以年干燥度和季干燥度为主要指标,以年尺度和主要作物生长季的降水量为辅助指标,将南方区域分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和极湿润区4个一级区;在此基础上再划分为川滇高原山地温凉半干旱区,江北温暖半湿润区、华南暖热半湿润区和西南高原温凉半湿润区3个半湿润区,长江流域温热湿润区、华南暖热湿润区和西南山地温暖湿润区3个湿润区,以及华南暖热极湿润区和江南西南山区温凉极湿润区2个极湿润区,共9个二级干旱分区.最后基于多个干旱指标的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将南方区域分成29个三级干旱区.在分区基础上对不同季节性干旱特征分区分布情况、干旱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影响进行评述,并提出了防旱避灾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地区 季节性干旱 干旱分区 分区评述
原文传递
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季节性干旱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19
10
作者 马欣 吴绍洪 +3 位作者 李玉娥 张雪艳 高清竹 伍洋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51-1460,共10页
研究我国水稻主产区季节性干旱受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对调整水稻种植布局、提高水稻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时间跨度为1981-2030年水稻生产可用水量和季节性干旱的时空分布和干旱程度,得出气候变化对未来我国... 研究我国水稻主产区季节性干旱受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对调整水稻种植布局、提高水稻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时间跨度为1981-2030年水稻生产可用水量和季节性干旱的时空分布和干旱程度,得出气候变化对未来我国水稻主产区季节性干旱有显著影响。主要结论有:2001-2030年(对照期)与1980-2000年(基准期)对比,(1)早稻和晚稻生长季可用水量均值增加了10%以上,中稻生长季可用水量保持不变。同时,中稻和晚稻的生长季可用水量的空间分布更加均匀,表明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水稻主产区水稻生长季可用水量从整体上会更加充沛、空间分布会更加均匀,有利于缓解季节性干旱的发生。(2)水稻的季节性干旱均呈下降趋势,早稻季节性干旱减少1.25万km2,中稻季节性干旱减少8.00万km2,特别是晚稻季节性干旱减少25万km2,几乎占晚稻种植面积的20%。表明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水稻主产区水稻季节性干旱总体趋于缓解,特别是晚稻季节性干旱问题有明显改善。(3)通过建立水文循环过程中可用水量与作物生长季需水量之间的关系,构建的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水分供需指数(WSDI)适用于评估未来气候对水稻主产区季节性干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稻 季节性干旱 影响 水分供需指数 VIC模型
原文传递
南方稻区季节性干旱农户适应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朱红根 康兰媛 周曙东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40-1552,共13页
气候异常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的影响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大范围持续性干旱成为农业生产的最严重威胁,特别是近年来南方稻区季节性干旱问题日趋严重,已严重危害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因此,如何适应... 气候异常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的影响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大范围持续性干旱成为农业生产的最严重威胁,特别是近年来南方稻区季节性干旱问题日趋严重,已严重危害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因此,如何适应季节性干旱已成为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微观决策主体,其适应季节性干旱行为选择如何,其影响因素有哪些?此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科学减灾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论文利用南方稻区江西省41个县755份农户调查样本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上分析了季节性干旱农户适应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统计结果表明:面对季节性干旱时,68.6%的农户会采取相应的适应行为,并且补种(苗)、改种其他作物、调整播种和收获日期是农户最优先考虑采用的适应措施,而资金和劳力是农户采取适应行为措施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利用Probit回归模型、Poisson回归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季节性干旱农户适应行为措施选择、采用规模和采用强度的影响因素,计量结果表明:社区资本、干旱发生频率、防灾信息的可获性等因素对农户适应行为采用意愿、规模和强度有正向影响,而所在村距最近公路远近和所处的地形特征对农户适应行为采用意愿、规模和强度有负向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丰富社区资本、加强农户防灾信息可获性以及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以促进农户采纳适应措施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干旱 适应行为 农户 南方稻区
原文传递
间作经济作物对黄土丘陵区旱作红枣土壤水分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9
12
作者 凌强 赵西宁 +3 位作者 高晓东 李陆生 李虹辰 孙文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04-510,共7页
研究行间种植经济作物饲料油菜和黄花菜对黄土丘陵区旱作红枣林地土壤水分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饲料油菜和黄花菜处理0~1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无作物对照分别提高6.2%和10.1%;枣树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变化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饲料... 研究行间种植经济作物饲料油菜和黄花菜对黄土丘陵区旱作红枣林地土壤水分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饲料油菜和黄花菜处理0~1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无作物对照分别提高6.2%和10.1%;枣树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变化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饲料油菜和黄花菜处理均明显增加了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保证枣树生育期内正常生长;持续干旱条件下,各处理土壤水分消耗主要在0~60 cm土层,其中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次降雨后干旱天数存在显著指数负相关,雨后18 d干旱期饲料油菜和黄花菜处理0~6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均高于对照.该间作系统显著改善了红枣林土壤水分环境,是黄土丘陵区克服季节性干旱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壤水分 间作系统 季节性干旱
原文传递
基于EALCO模型对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CO_2通量季节变异的模拟 被引量:19
13
作者 米娜 于贵瑞 +5 位作者 王盘兴 温学发 孙晓敏 张雷明 宋霞 王树森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9-1131,共13页
EALCO模型是一个基于生理生态学过程,模拟生态系统下垫面与大气之间水、热和碳通量交换的综合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在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对其生态系统过程进行了模拟,以深入探讨季节性干旱对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对EALCO模型进行了参数化... EALCO模型是一个基于生理生态学过程,模拟生态系统下垫面与大气之间水、热和碳通量交换的综合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在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对其生态系统过程进行了模拟,以深入探讨季节性干旱对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对EALCO模型进行了参数化与初始化并对模型的光合作用时段和落叶机制进行了改进,以更好地模拟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千烟洲通量观测站自2002年底开始应用涡度相关技术对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进行通量观测,该站点2003年经历了一次较严重的季节性干旱(由高温与少雨综合作用造成),降水量仅为多年平均值的65%,而2004年的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较为接近,利用该站点2003和2004年特殊的气候条件,使用其通量观测数据对模型的模拟效果进行检验。从模拟结果的总体趋势来看,模型能较好地从半小时、日及年尺度上反映两年内土壤-植被-大气之间的碳交换状况。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P)在一年中呈现单峰型变化,遇高温及干旱胁迫GPP值下降。由于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2003年GPP值比2004年偏低12.9%。模拟结果显示,2003年GPP值比2004年偏低11.2%。观测数据与模拟结果均显示,水分胁迫期间净碳交换量(Net ecosys-temproduction,NEP)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日变化均呈现一种"偏态",即一天中生态系统碳交换量最大值出现在上午某一时刻,之后逐渐降低。模拟结果显示,水分匮缺对光合能力的影响比对生态系统呼吸作用的影响更为强烈,因而导致了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降低。进一步分析表明,水分匮缺期间,晴天正午之前,深层土壤(>20cm)水分的匮缺抑制了光合作用能力,正午之后,高温与深层土壤水分匮缺共同削弱光合作用能力,影响各占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针叶林 碳通量 EALCO模型 生态系统过程 季节性干旱
下载PDF
我国南方红壤区季节性干旱及对林果业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正法 张茜茜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1-244,共4页
我国南方季节性干旱的特征是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干旱与炎热基本同步,蒸散量大;发生的原因是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和管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季节性干旱对树木的生理代谢、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对林果业的产量、产品的品质有很... 我国南方季节性干旱的特征是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干旱与炎热基本同步,蒸散量大;发生的原因是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和管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季节性干旱对树木的生理代谢、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对林果业的产量、产品的品质有很大影响。提出要推行地面覆盖技术;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改善蓄水状况;立体种植,减少径流,促进深层水利用;重视选择小果类灌木作为南方红壤区发展林果业的重要物种等抗旱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干旱 红壤区 南方 林果业 中国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山区季节性干旱特征及对策:以桐梓县为例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渝 蒋太明 王静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46,共4页
以具有喀斯特山区典型代表性的桐梓县为例,采用28年(1980-2007)全县气象数据,分析了当地的气候基本特征及土壤季节性干旱特征,结合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开展的旱地集雨、设施灌溉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示范,提出了适合贵... 以具有喀斯特山区典型代表性的桐梓县为例,采用28年(1980-2007)全县气象数据,分析了当地的气候基本特征及土壤季节性干旱特征,结合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开展的旱地集雨、设施灌溉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示范,提出了适合贵州喀斯特山区的集雨抗旱技术措施,为进一步在桐梓县开展农业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提供了坡耕地坡面防护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季节性干旱 集雨抗旱措施 桐梓县 贵州
下载PDF
季节性干旱对白皮乌口树(Tarenna depauperata Hutchins)水分状况、叶片光谱特征和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树斌 张教林 曹坤芳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干热河谷稀树灌丛常绿植物能够忍受长达半年以上的季节性干旱胁迫,但对这些常绿植物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机制研究很少。本研究以干热河谷稀树灌丛优势常绿植物白皮乌口树(Tarenna depauperata Hutchins)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雨季和干季... 干热河谷稀树灌丛常绿植物能够忍受长达半年以上的季节性干旱胁迫,但对这些常绿植物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机制研究很少。本研究以干热河谷稀树灌丛优势常绿植物白皮乌口树(Tarenna depauperata Hutchins)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雨季和干季测定其叶片的水势、压力-体积曲线、气体交换参数、叶片光谱特征以及叶绿素荧光和P700的光能分配。结果显示:受严重季节性干旱胁迫的影响,与雨季相比,干季的凌晨叶片水势(Ψpd)下降至-4.5 MPa,水分传导的叶比导率(KL)下降了49.5%,叶绿素反射指数(NDVI)下降了40.6%,花青素反射指数(ARI)上升至0.074(约为雨季的12.3倍),并且雨季和干季的叶片水势、水分传导效率、叶绿素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与雨季相比,干旱导致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显著下降至0.72(P<0.05),即PSⅡ发生光抑制,而光系统Ⅰ(PSⅠ)的活性(Pm)未发生明显变化;干季叶片的最大非光化学淬灭(NPQ)增加了31%,而激发的最大环式电子传递速率(CEF)下降了66%。表明长期干旱胁迫使CEF的激发受到强烈抑制,即光能捕获效率的降低和NPQ的增强促进了白皮乌口树在长期干旱胁迫下的光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干旱 叶比导率 叶片光谱特征 非光化学淬灭 环式电子传递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特征与适应Ⅳ.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玉米干旱时空特征 被引量:15
17
作者 隋月 黄晚华 +1 位作者 杨晓光 李茂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90-2598,共9页
基于1959-2008年中国南方地区249个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为玉米干旱指标,计算其干旱频率和干旱站次比,分析中国南方地区春玉米和夏玉米各生育阶段发生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干旱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看,春... 基于1959-2008年中国南方地区249个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为玉米干旱指标,计算其干旱频率和干旱站次比,分析中国南方地区春玉米和夏玉米各生育阶段发生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干旱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看,春玉米在淮北、云南北部和华南南部发生的干旱较严重,在其他地区的干旱相对较轻;除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北部和西南东部的夏玉米在生育后期干旱较严重,研究区域内夏玉米在其生育前期和中期干旱较轻.从干旱面积和强度的变化趋势看,长江中下游地区春玉米在七叶到拔节阶段的干旱强度明显增加,在吐丝后到乳熟阶段的干旱面积和强度呈减小趋势;夏玉米在拔节后期到抽雄阶段以及吐丝后到乳熟阶段的干旱都呈减轻趋势.西南地区春玉米、夏玉米的干旱强度和范围没有明显趋势.从干旱面积和范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看,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玉米的变化较大,而西南地区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季节性干旱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生育阶段
原文传递
季节性干旱胁迫对石灰山三种常绿优势树种的水分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爱英 姜艳娟 +1 位作者 郝广友 曹坤芳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5-332,共8页
以西双版纳地区石灰山季节雨林三种优势常绿树种油朴(Celtis wightii)、尖叶闭花木(Cleistanthus sumatranus)和轮叶戟(Lasiococca comberi var. pseudoverticillata)为材料,研究了季节性干旱对树木枝条水分传导、最大光合速率(Amax)和... 以西双版纳地区石灰山季节雨林三种优势常绿树种油朴(Celtis wightii)、尖叶闭花木(Cleistanthus sumatranus)和轮叶戟(Lasiococca comberi var. pseudoverticillata)为材料,研究了季节性干旱对树木枝条水分传导、最大光合速率(Amax)和渗透调节相关的叶片的生理生态特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雨季相比三种植物的叶片凌晨水势在旱季都有显著的降低,说明该生境的植物在旱季遭受较为严重的土壤干旱胁迫。除油朴的枝条边材比导率(Ks)在旱季和雨季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尖叶闭花木和轮叶戟的Ks在旱季都有显著的降低;而枝条的叶比导率(Kl)三树种在两个季节间均无显著变化。Kl在旱季没有显著性降低,可能是常绿树种在旱季通过脱落部分叶片以调整其水力结构来保持较高的单位叶面积的水分供应。在旱季三树种Amax都有显著减小。Ks和Kl都和Amax呈正相关关系,说明了枝条木质部的水分传导对叶片光合作用有较直接的影响。三树种叶片膨压丧失点的水势和饱和渗透势在旱季也均显著降低,表明三树种都通过较强的渗透调节来适应季节性的干旱。与同一生境中两种常见落叶树种相比较,三树种木质部导管抵抗空穴化的能力较强,能在较低的木质部水势下保持其水分传导,以在旱季仍能维持叶片较为正常的生理功能。这些结果初步揭示了石灰山常绿优势树种通过水力结构的调整和渗透调节等来适应季节性干旱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山季节雨林 干旱胁迫 水分传导 光合作用
下载PDF
湖南省季节性干旱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冯利平 莫志鸿 +2 位作者 黄晚华 杨晓光 潘学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5-902,共8页
湖南省季节性干旱是水稻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在对水稻模型ORYZA2000校准验证基础上,模拟分析了1960—2007年不同水分管理方式(持续灌溉、间歇灌溉和雨养)下双季稻生育期间季节性干旱特点及其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间... 湖南省季节性干旱是水稻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在对水稻模型ORYZA2000校准验证基础上,模拟分析了1960—2007年不同水分管理方式(持续灌溉、间歇灌溉和雨养)下双季稻生育期间季节性干旱特点及其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间歇灌溉和雨养条件下,双季稻自幼穗分化前逐渐表现出稻田土壤季节性干旱特征,随着生育进程干旱不断加重,在雨养条件下,干旱特征随发育进程愈加明显;晚稻比早稻易受季节性干旱影响,生长后期较前期加重;双季稻开花期前后出现的干旱胁迫对生物量、产量影响最大;土壤干旱与作物干旱特征表现不同。(2)早稻与晚稻在平水年型及干旱年型下均表现出干旱现象;在干旱年型下,早稻自穗分化至成熟期干旱都较为严重,且强度与持续时间要大于平水年型;晚稻干旱的频率和强度都大于早稻,尤其是从穗分化到成熟阶段。(3)季节性干旱可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间歇灌溉方式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雨养水稻产量最低;雨养条件下晚稻产量普遍低于早稻产量。研究结果可为减轻季节性干旱的影响和采取合理水分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季节性干旱 产量 ORYZA2000 湖南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地表水资源动态与合理调蓄利用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道友 陈桂秋 +2 位作者 王克林 黄敏 彭廷柏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0-375,共6页
以红壤丘陵景观中相对独立且整体性强的集水区为基本单元,重点研究了集水区内降水、蒸散、水量蓄存等地表水资源的年变化。结果表明,降水资源在集水区内的陆面拦截蒸散、塘堰蓄存、排出集水区三者中的分布比例约为7∶2∶1,在水土保持型... 以红壤丘陵景观中相对独立且整体性强的集水区为基本单元,重点研究了集水区内降水、蒸散、水量蓄存等地表水资源的年变化。结果表明,降水资源在集水区内的陆面拦截蒸散、塘堰蓄存、排出集水区三者中的分布比例约为7∶2∶1,在水土保持型坡地的植被拦截、土壤渗流、地表径流三者中的分布比例约为3∶5∶2;每公顷1m土体中的土壤贮水量,在丰水季节,水土保持型坡地要比非水保坡地高出864 0~1067 0m3,少水季节则高出647 0~855 0m3。研究结果还表明,以集水区为单元的农业灌溉用水量,一般为年降水量的12%左右,蓄存此水量的塘堰面积应占集水区土地总面积的11%左右,对于塘堰面积已占土地总面积10%左右的红壤丘陵区而言,抗御季节性干旱依靠扩大塘堰蓄水已不现实,其主要途径应是充分发挥水库工程和"土壤水库"的巨大抗旱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资源 季节性干旱 红壤丘陵区 降水 蒸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