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距离煤层群二次采动覆岩结构演化与矿压规律 被引量:42
1
作者 杨国枢 王建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353-358,共6页
近距离煤层下部煤层开采受上部遗留煤柱影响较大,易出现应力集中、矿压显现剧烈等情况,严重威胁矿井的正常生产。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现场实测等方法,对极近距离煤层群二次开采时顶板结构特征、活动规律及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 近距离煤层下部煤层开采受上部遗留煤柱影响较大,易出现应力集中、矿压显现剧烈等情况,严重威胁矿井的正常生产。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现场实测等方法,对极近距离煤层群二次开采时顶板结构特征、活动规律及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部煤层开采导致直接顶向更高更远处发展,并涵盖了上部煤层采后的直接顶及基本顶范围,形成了典型'垮落带累加'的采场覆岩结构;上部煤层开采对下部煤层起到了一定的卸压保护作用,下部煤层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及影响范围减小;但上部顶板垮落压实及遗留煤柱也造成了下部煤层局部区域动压显现,对工作面回采产生不利影响。研究成果为提高资源采出率、保证生产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综放开采 覆岩结构 矿压规律
下载PDF
浅埋煤层过沟开采覆岩破坏特征及裂隙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侯恩科 陈育 +2 位作者 车晓阳 谢晓深 高彬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5-192,共8页
浅埋煤层覆岩破坏规律及裂隙发育特征是影响矿井涌水有关系,尤其在地表沟谷区,由于剥蚀作用使煤层埋深减小,为了研究清楚浅埋煤层过沟开采时,上覆岩层的扰动破坏规律与裂隙发育特征,以榆神矿区张家峁煤矿14213工作面的过沟段为研究对象... 浅埋煤层覆岩破坏规律及裂隙发育特征是影响矿井涌水有关系,尤其在地表沟谷区,由于剥蚀作用使煤层埋深减小,为了研究清楚浅埋煤层过沟开采时,上覆岩层的扰动破坏规律与裂隙发育特征,以榆神矿区张家峁煤矿14213工作面的过沟段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材料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覆岩的破坏规律及裂隙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开采过程中,顶板覆岩会伴随产生层间离层与切穿岩层的垂向裂隙,回采至60 m时,煤层顶板悬露面积达到极限发生垮落,原有层间离层伴随垮落消失,新出现的层间离层继续向上发展,离层空间与垂向裂隙交替发育,回采至105 m时,垂向裂隙导通至地表,离层结构完全破坏,岩层发生整体下沉。裂缝的动态发育规律是:斜坡裂缝的宽度随着开挖的进行由小变大并趋于稳定,坡脚裂缝的宽度则是由小变大、再变小至闭合,沟底裂缝的宽度由小变大再变小的趋势。地表裂缝的这种演化规律主要与地形和地表应力状态有关。坡肩和斜坡上部,采动裂缝形成后受斜坡拉应力的影响而宽度增大;坡脚采动裂缝形成后受坡脚压应力的影响而宽度变小甚至闭合;沟底采动裂缝形成后受压应力和坡段岩块压实调整宽度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覆岩破坏 地表裂缝演化 过沟开采
下载PDF
浅埋房式采空区下长壁采场动载矿压发生机制 被引量:22
3
作者 霍丙杰 荆雪冬 +3 位作者 范张磊 谢伟 段志华 解振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6-1123,共8页
为了揭示浅埋房式采空区对下位煤层开采矿压显现的控制机制,降低工作面过房式采空区的动压显现强度和压架风险,以神东矿区霍洛湾煤矿2-2煤层房式采空区下3-1煤层长壁开采工作面动压特征为研究对象,将3-1煤层覆岩结构分为四类,利用理论... 为了揭示浅埋房式采空区对下位煤层开采矿压显现的控制机制,降低工作面过房式采空区的动压显现强度和压架风险,以神东矿区霍洛湾煤矿2-2煤层房式采空区下3-1煤层长壁开采工作面动压特征为研究对象,将3-1煤层覆岩结构分为四类,利用理论分析和相似材料模拟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覆岩结构类型运动特征、力学模型及对3-1煤层长壁工作面的动压控制机制。结果表明:房式采空区稳定房柱下易形成上下位关键层双悬臂梁结构,双悬臂梁结构协同失稳是形成动载矿压的主要原因;房柱失稳区主关键层形成的不稳定砌体梁结构及靠近大煤柱未失稳的房柱随下位煤层开采滑落失稳是导致长壁工作面动载矿压发生的原因;当3-1煤层工作面上覆前方为房柱失稳区时,工作面推出集中煤柱时的动载矿压是由于大煤柱两侧关键块已提前滑落失稳,两关键块间无作用力,倒梯形岩柱与亚关键层联合失稳作用结果;当3-1煤层工作面上覆前方为房柱稳定区时,工作面推出集中煤柱时,动载矿压是由房柱失稳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房式采空区 覆岩结构 动载机制 覆岩运动
下载PDF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overlying strata movement and fracture evolution in pillarless stress-relief mining 被引量:22
4
作者 Junhua Xue Hanpeng Wang +3 位作者 Wei Zhou Bo Ren Changrui Duan Dongsheng D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5年第1期38-45,共8页
In multiple seams mining, the seam with relatively low gas content (protective seam) is often extracted prior to mining its overlying and/or underlying seams of high gas content and low permeability to minimize the ... In multiple seams mining, the seam with relatively low gas content (protective seam) is often extracted prior to mining its overlying and/or underlying seams of high gas content and low permeability to minimize the risk of high gas emission and outbursts of coal and gas. A key to success with this mining sequence is to gain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movement and fracture evolution of the overlying and underlying strata after the protective seam in extracted. In Zhuji mine, the No. 11-2 seam is extracted as a protective seam with the pillarless mining method by retaining goal-side roadways prior to its overlying No. 13-1 seam. An investigation has been undertaken in the panel 1111 (1) of Zhuji mine to physically simulate the movement and fracture evolution of the overlying strata alter the No. 1 I-2 seam is extracted. In the physical simulation, the displacement, strain, and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process of the model for simulation were acquired with various means such as grating displacement meter, strain gauges, and digital photography. The simulation result shows that: (1) Initial caving interval of the immediate roof was 21.6 m, the first weighting interval was 23.5-37.3 m with the average interval of 33.5 m, and the periodic weighting interval of the main roof was in a range of 8.2-20.55 m and averaged at 15.2 m. (2) The maximum height of the caving zone after the extraction of No. 11-2 seam was 8.0 m, which was 4 times of the seam mining height and the internal strata of the caving zone collapsed irregularly. The mining-induced fractures developed 8-30 m above the mined No. 11-2 seam, which was 7.525 times of the seam mining height, the fracture zone was about 65° upward from the seam open-off cut toward the goaf, the height of longitudinal joint growth was 4-20 times of the mining seam height, and the height of lateral joint growth was 20-25 times of the mining seam height. (3) The "arch-in-arch" mechanical structure of the internal goaf was bounded by an expansion angle 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permeability coal seam Pillarless stress-relief mining overburden movement Fracture evolution Phys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高强度开采覆岩岩性及其裂隙特征 被引量:21
5
作者 杨达明 郭文兵 +3 位作者 谭毅 王玉喜 马晓川 李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86-795,共10页
为分析高强度开采工作面覆岩岩性及其裂隙特征,以高家梁煤矿2031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工作面顶板含水层赋存情况,通过试验获取了砂质泥岩顶板细观结构和矿物组分及物理力学性质,采用相似模拟试验、理论分析、CAN-Ⅱ大地电磁探测仪... 为分析高强度开采工作面覆岩岩性及其裂隙特征,以高家梁煤矿2031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工作面顶板含水层赋存情况,通过试验获取了砂质泥岩顶板细观结构和矿物组分及物理力学性质,采用相似模拟试验、理论分析、CAN-Ⅱ大地电磁探测仪和现场调查综合分析了工作面开采后的覆岩破坏情况。结果表明:工作面顶板砂质泥岩随着与煤层距离的增大,颗粒间接触逐渐由点-点、点-面接触转变为线-面、面-面接触,且颗粒体积有增大趋势;由煤层至地表,抗拉(压)强度减小,断裂后接触面积更大,且遇水后颗粒体积膨胀,挤压颗粒间的孔隙,孔隙通道减小,降低宏观通水性;覆岩及地表裂缝以张开、闭合、压实的过程重复向前发展,虽然覆岩含水层及隔水层产生了破坏,但裂隙宽度较小,地表没有出现明显的塌陷裂隙;工作面开采后覆岩内会形成稳定的压力拱结构,覆岩破坏不会与地表裂隙贯通,地表潜水不会直接与井下工作面贯通。采动后工作面断层上盘侧岩层整体上破坏更严重;在断层下盘侧,虽然采动后CAN型综合值云图内出现了较多环状闭合曲线,但仍有平滑层状曲线包裹,说明采动覆岩的连续性分布较好,岩层内裂隙发育程度低;20313工作面开采后地表多以细小拉伸或挤压裂缝为主,裂缝数量较少,基本上所有裂缝经历了"张开—扩展—闭合"完整发育过程,裂缝发育周期最长的为15 d,最短为7 d;裂缝宽度最大为6.3 cm,台阶落差最大为8.7 cm,地表植被生长及分布情况与开采前基本一样,说明工作面开采的安全性及地表生态基本不受影响。高强度开采覆岩裂隙发育特征得到了大量理论与试验研究,物探法是开展覆岩裂隙现场探测最方便、快捷的手段,提高物探仪器对覆岩裂隙探测的敏感度及物探结果解释的准确度是物探法探测覆岩破坏得以推广的技术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采煤(保水开采) 浅埋煤层 覆岩破坏 大地电磁探测
下载PDF
杭来湾煤矿近浅埋煤层开采覆岩运动及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文岗 陈涛 +1 位作者 姚纪凯 赵晓东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41-1147,共7页
针对陕西榆林杭来湾煤矿首采面大采高近浅埋煤层地质条件,通过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对综采面覆岩运动和地表移动规律进行了实证研究。将开采过程划分为初采阶段、正常周期阶段和末采阶段,设计并实施了采场顶板运动和地表移动的不同区域... 针对陕西榆林杭来湾煤矿首采面大采高近浅埋煤层地质条件,通过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对综采面覆岩运动和地表移动规律进行了实证研究。将开采过程划分为初采阶段、正常周期阶段和末采阶段,设计并实施了采场顶板运动和地表移动的不同区域全方位监测。结果表明:(1)初采阶段,第3岩梁的断裂使得初采阶段内基本顶矿压显现最为剧烈,其根本原因在于基岩+松散层的特殊地层结构和完整且强度不高的复合结构体岩层;(2)工作面推进到320 m,即大约工作面宽度位置时,地表形成θ形沉降圈,标志着完成初采阶段向正常周期开采阶段过渡;(3)正常周期开采阶段,地表移动无超前影响,采动裂隙滞后工作面约42 m,动态塌陷滞后76 m,但对基岩能够产生动态载荷传递作用;(4)风积沙中、厚基岩条件下采动引起基岩与松散层相互共同运动,顶板运动结构表现为"两带"或不稳定"三带"特征,构成的复合结构体影响采场矿压的显现,顶板运动特征符合近浅埋煤层顶板运动规律。研究成果指导了30101工作面顶板矿压灾害防治的实践,并为后续工作面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浅埋煤层 θ形沉降圈 初采阶段 采动裂隙 上覆岩层 破坏结构
原文传递
浅埋间隔采空区隔离煤柱稳定性及覆岩失稳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杰 王斌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6-942,共7页
为了研究浅埋间隔式采空区隔离煤柱稳定性及覆岩失稳特征,防止下煤层开采过程中发生动压致灾事故,采用相似模拟实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对南梁煤矿20109工作面间隔采空区覆岩结构及失稳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临时煤... 为了研究浅埋间隔式采空区隔离煤柱稳定性及覆岩失稳特征,防止下煤层开采过程中发生动压致灾事故,采用相似模拟实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对南梁煤矿20109工作面间隔采空区覆岩结构及失稳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临时煤柱蠕变失稳诱发基本顶产生回转断裂;采空区上方应力拱相互叠加,采动裂隙并未随着基本顶的破断同步发育至地表,采空区上覆岩层形成"梯形-半圆拱"状垮落带;基本顶断裂形成"W型砌体梁"铰接结构。隔离煤柱两侧断裂岩块形成"双拱桥"式承载结构,煤柱上方形成倒梯形载荷体,论文划分了间隔式采空区覆岩低应力降低区及高应力集中区,建立了间隔式采空区"W型砌体梁+双拱桥"式承载结构模型,并得到数值模拟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间隔式采空区 煤柱稳定性 覆岩结构
原文传递
薄基岩厚风积沙浅埋煤层覆岩变形破坏规律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高召宁 应治中 王辉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81,共5页
为了研究薄基岩厚风积沙浅埋煤层开采时覆岩移动破坏规律,根据某矿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和岩石力学参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采场上覆岩层破坏变形规律以及应力分布特征;基于关键层理论,推导了导水裂隙带的发展高度。研究成果为薄... 为了研究薄基岩厚风积沙浅埋煤层开采时覆岩移动破坏规律,根据某矿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和岩石力学参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采场上覆岩层破坏变形规律以及应力分布特征;基于关键层理论,推导了导水裂隙带的发展高度。研究成果为薄基岩厚风积沙浅埋煤层保水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覆岩破坏 关键层 导水裂隙带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Measurement of overburden failure zones in close-multiple coal seams mining 被引量:8
9
作者 Yang Li Yuqi Ren +3 位作者 Syd S.Peng Haozhou Cheng Nan Wang Junbo L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43-50,共8页
In the Kaiping Coal field,mining of five coal seams,located within 80 m in the Kailuan Group,#5,#7,#8,#9 and#12 coal seam,is difficult due to small interburden thickness,concentrated stress distributions,high coal sea... In the Kaiping Coal field,mining of five coal seams,located within 80 m in the Kailuan Group,#5,#7,#8,#9 and#12 coal seam,is difficult due to small interburden thickness,concentrated stress distributions,high coal seam metamorphism,and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By using the ZTR12 geological penetration radar(GPR)survey combined with borehole observations,the overburden caving due to mining of the five coals seams was measured.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full-cover rock fractures after mining were obtained from the GPR scan,which provides a measurement basis for the control of rock strata in close multiple coal seam mining.For the first time,it was found that the overburden caving pattern shows a periodic triangular caved characteristic.Furthermore,it is proposed that an upright triangular collapsed pile masonry and an inverted triangular with larger fragments piled up alternately appear in the lower gob.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of structure formed in the gob area can support the key overlying strata,which is beneficial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upper coal seams in multiple-seam mining of close coal se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erburden measurement GPR survey Close multiple coal seam Secondary roof break Periodic triangular cave overburden caving
下载PDF
浅埋煤层高强度开采覆岩切落式塌陷灾害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仕元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6-132,共7页
为了对西北浅埋煤层高强度开采覆岩切落式塌陷灾害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哈拉沟煤矿2240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相似模拟和理论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浅埋煤层高强度开采覆岩切落式塌陷灾害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高强度开采覆岩切落式... 为了对西北浅埋煤层高强度开采覆岩切落式塌陷灾害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哈拉沟煤矿2240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相似模拟和理论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浅埋煤层高强度开采覆岩切落式塌陷灾害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高强度开采覆岩切落式塌陷灾害始于直接顶悬臂梁切落,覆岩产生的纵向裂隙,随着工作面推进,断裂带内的砌体梁结构失稳,引起关键层及其承载层切落,导致塌陷灾害发生。基于上述研究,建立了由支架-矸石-悬臂梁结构-砌体梁结构组成的力学模型,运用突变理论分析了覆岩结构、岩性、载荷及支架刚度、来压步距等因素对切落塌陷产生影响机制,为浅埋煤层高强度开采工作面生产安全及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高强度开采 覆岩切落 塌陷灾害 灾害防控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上覆岩层“两带”高度的探测 被引量:5
11
作者 武书泉 《神华科技》 2015年第6期15-18,共4页
矿井五采区开采下组煤14#、15#、16#煤层,其上部2#、6#煤层已开采,采空区面积大,采空区内有积水。通过在15#煤层工作面开采前后施工钻孔,进行现场探测,总结出下组煤14#、15#煤层重复采动上覆岩层“两带”发育高度,即14#煤、15#煤... 矿井五采区开采下组煤14#、15#、16#煤层,其上部2#、6#煤层已开采,采空区面积大,采空区内有积水。通过在15#煤层工作面开采前后施工钻孔,进行现场探测,总结出下组煤14#、15#煤层重复采动上覆岩层“两带”发育高度,即14#煤、15#煤叠加垮落带高度为15.86~16.06m,叠加导水裂缝带高度为57.45~57.56m,为下组煤开采防治上部采空区积水,提供了依据,保证了工作面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上覆岩层 “两带”高度 探测
下载PDF
黄河北煤田薄煤层采场上覆岩层纵向分带发育规律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明涛 辛恒奇 +2 位作者 郭忠平 莫技 庞继禄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0-801,共12页
针对黄河北煤田赵官煤矿大水高瓦斯厚冲积层薄基岩复杂开采条件,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方法对赵官煤矿综采工作面采场上覆岩层纵向分带发育规律和其结构形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采场上覆岩层纵向运动破坏规律及其结构形态,即在采动... 针对黄河北煤田赵官煤矿大水高瓦斯厚冲积层薄基岩复杂开采条件,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方法对赵官煤矿综采工作面采场上覆岩层纵向分带发育规律和其结构形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采场上覆岩层纵向运动破坏规律及其结构形态,即在采动应力作用下,采场上覆岩层开始呈现较平的“枕型”结构形态,随着采场支承压力不断增加,采动破坏岩层逐渐演化为“拱型”结构形态,当工作面推采距离达到工作面长度时,采场上覆破坏岩层在工作面纵向上扩展到最高处,此后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断裂拱高保持不变,而拱脚不断向前方扩展,呈现出“平顶拱型”结构形态;同时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实测对比分析,得到了采场上覆岩层冒落带、裂隙带分布范围,即冒落带高度为2.4 m,裂隙带为19.1 m,裂采比为15.3,为矿井采场顶板控制、支架选型和瓦斯抽采参数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实现薄煤层综采安全高产高效的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场结构 薄煤层 岩层运动 采动裂隙带 上覆岩层
下载PDF
Model test of the overburden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law in close distance multi-seam mining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伟峰 隋旺华 夏筱红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8年第2期181-185,共5页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associated mining of multi-coal seam and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verburden,the mining impact pattern of multi- seam mining and the dynamic fracture mechanism of ov...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associated mining of multi-coal seam and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verburden,the mining impact pattern of multi- seam mining and the dynamic fracture mechanism of overburden were characterized by applying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mechanical model test.The related strata movement parameters and influence area of multi-seam mining were obtained,the strike boundary angle is 61°,the full extraction coefficient is 0.93,the greatest subsidence angle is 81°,the horizontal movement factor is 0.38,the deviation of inflection point/mining deep is 0.11. The development height of caving zone and water flowing fractured zone of multi-seam mining were calculated,is 32 m and 81.5 m separatly.The assess of influence degree of coal layer safety mining is that,there exists the possibility of water and sand inflow when mining,some messures for mine wa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hould be used,and the mining thickness should be local strictly lim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eam mining overburden failure safety mining engineering geological mechanical model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覆岩采动破坏规律与充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伟峰 刘小亮 +2 位作者 孔坤 何玉海 李金辉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6年第1期7-10,共4页
沙曲煤矿山西组煤层开采过程中,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构成煤层开采时的直接充水含水层。这是沙曲煤矿山西组煤炭资源综放开采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且煤层上覆岩层由裂隙砂岩、泥岩和煤系共同构成,此类复合结构覆岩的工程地质性质和覆... 沙曲煤矿山西组煤层开采过程中,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构成煤层开采时的直接充水含水层。这是沙曲煤矿山西组煤炭资源综放开采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且煤层上覆岩层由裂隙砂岩、泥岩和煤系共同构成,此类复合结构覆岩的工程地质性质和覆岩破坏特性不同,可能成为煤矿开采水害预防和地表塌陷离层注浆治理的有利条件,也可能会对开采造成安全问题。综合分析了沙曲煤矿山西组煤层剖面、平面和水力内边界的水文地质特征,通过GIS多因素拟合建立了煤层开采覆岩破坏“两带”高度的预计模型,在对山西组4#、5#煤层开采矿井充水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并对煤层安全开采影响程度进行了评价,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开采 覆岩破坏 充水特征
下载PDF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高度 被引量:112
15
作者 张宏伟 朱志洁 +2 位作者 霍利杰 陈蓥 霍丙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6-821,共6页
为了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高度进行深入研究,以同忻煤矿15 m特厚煤层为实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论证。采用关键层理论和材料力学相关理论,对8100工作面回采过程的覆岩破坏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覆岩破坏高度最大为174.6 m,各亚关... 为了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高度进行深入研究,以同忻煤矿15 m特厚煤层为实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论证。采用关键层理论和材料力学相关理论,对8100工作面回采过程的覆岩破坏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覆岩破坏高度最大为174.6 m,各亚关键层控制着覆岩破坏的发育,主关键层抑制着覆岩破坏的发育。应用EH-4大地电磁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综合确定了覆岩破坏高度为150~172 m,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理论计算可对覆岩破坏高度有效预计。研究表明:同忻煤矿综放开采覆岩破坏高度为采高的10.0~11.5倍,关键层的破断控制着覆岩破坏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覆岩破坏高度 关键层 EH-4大地电磁法
下载PDF
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开采覆岩移动与裂隙分布特征 被引量:106
16
作者 范钢伟 张东升 马立强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6-201,共6页
以神东矿区3类典型的煤层赋存条件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相似材料和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浅埋煤层长壁开采覆岩移动与裂隙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扩展与分布的动态演变特征.研究表明,随工作面的推进,覆岩会出现与地表同步垮... 以神东矿区3类典型的煤层赋存条件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相似材料和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浅埋煤层长壁开采覆岩移动与裂隙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扩展与分布的动态演变特征.研究表明,随工作面的推进,覆岩会出现与地表同步垮落现象;工作面推进越快,裂隙扩展的时间越短,裂隙闭合也越快;覆岩强风化带的存在,有利于消解部分采动裂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覆岩移动 采动裂隙分布 关键层 模拟分析
原文传递
浅埋深长壁工作面覆岩破断特征相似模拟 被引量:75
17
作者 任艳芳 宁宇 齐庆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6,共6页
利用相似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浅埋深长壁工作面覆岩破断特征,掌握了浅埋煤层长壁开采覆岩破断过程中的关键特征点。并结合现场矿压实测,掌握了工作面来压与上覆岩层裂隙发展之间的规律。研究分析表明:浅埋深长壁工作面覆岩破断的关键特... 利用相似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浅埋深长壁工作面覆岩破断特征,掌握了浅埋煤层长壁开采覆岩破断过程中的关键特征点。并结合现场矿压实测,掌握了工作面来压与上覆岩层裂隙发展之间的规律。研究分析表明:浅埋深长壁工作面覆岩破断的关键特征点分别是直接顶破断、基本顶初次破断、基本顶周期性破断、裂隙带初次导通地表、裂隙带周期性导通地表。裂隙带导通地表(即基岩层周期性全部破断)与基本顶破断的周期性发生是浅埋深长壁开采条件下工作面顶板来压存在大小周期的主要原因。浅埋深长壁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基本顶的断裂极易引发裂隙带导通地表。因此,在工作面来压期间,要适当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避免发生压架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覆岩破断 相似模拟 推进速度 顶板控制
下载PDF
浅埋煤层覆岩隔水性与保水开采分类 被引量:70
18
作者 黄庆享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3622-3627,共6页
通过陕北浅埋煤层保水开采的模拟研究与采动损害实测,揭示采动覆岩裂隙主要由上行裂隙和下行裂隙构成,采动裂隙带的导通性决定着覆岩隔水层的隔水性。实验分析上行裂隙带发育高度的计算公式,模拟测定下行裂隙带的发育深度。基于采动裂... 通过陕北浅埋煤层保水开采的模拟研究与采动损害实测,揭示采动覆岩裂隙主要由上行裂隙和下行裂隙构成,采动裂隙带的导通性决定着覆岩隔水层的隔水性。实验分析上行裂隙带发育高度的计算公式,模拟测定下行裂隙带的发育深度。基于采动裂隙发育程度与采高和隔水岩组的关系,提出以隔采比为指标的隔水性判据,由此将保水开采分为自然保水开采、可控保水开采和特殊保水开采3类,为浅埋煤层保水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浅埋煤层 覆岩 隔水性 保水开采
下载PDF
浅埋煤层长壁开采围岩应力场特征研究 被引量:52
19
作者 任艳芳 齐庆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12-1618,共7页
利用数值模拟及现场观测,研究了浅埋深长壁工作面围岩应力场特征,得出上覆岩层中可形成承压拱结构,该结构能否稳定存在直接关系到工作面矿压显现,并提出将承压拱结构能否稳定存在作为判别某一煤层是否为浅埋煤层的方法。分析了采高和工... 利用数值模拟及现场观测,研究了浅埋深长壁工作面围岩应力场特征,得出上覆岩层中可形成承压拱结构,该结构能否稳定存在直接关系到工作面矿压显现,并提出将承压拱结构能否稳定存在作为判别某一煤层是否为浅埋煤层的方法。分析了采高和工作面长度对承压拱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采高对承压拱结构的临界高度及结构稳定性影响十分显著,当采高达到一定值后,上覆岩层中不能形成稳定的承压拱结构;工作面长度对于承压拱结构的稳定性具有很大影响,但当工作面达到一定临界长度时,再加长工作面对覆岩结构稳定性影响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长壁开采 围岩应力 覆岩结构 承压拱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浅埋近距离房式采空区下应力场分析及动压机理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霍丙杰 范张磊 +3 位作者 谢伟 段志华 路洋波 荆雪冬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9-186,共8页
针对因房式采空区煤柱留设情况复杂,煤柱底板应力传递相互叠加,周期来压异常,霍洛湾煤矿3-1煤层过上覆2-2煤层房式采空区强矿压及动压现象的问题,应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相似材料模拟等方法,建立了2-2煤层房式采空区复合煤柱底板传递... 针对因房式采空区煤柱留设情况复杂,煤柱底板应力传递相互叠加,周期来压异常,霍洛湾煤矿3-1煤层过上覆2-2煤层房式采空区强矿压及动压现象的问题,应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相似材料模拟等方法,建立了2-2煤层房式采空区复合煤柱底板传递规律模型,探讨了出煤柱时顶板覆岩结构,揭示了煤柱影响条件下3-1工作面"高应力-煤柱-覆岩运动"联合作用动压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2煤层房式采空区大煤柱下的水平与垂直应力较高,达9.7~15.3 MPa;垂直应力影响深度为42~58 m,水平应力影响深度为10~23 m,剪应力波及范围25~50 m;当3-1煤层工作面在20 m或50 m宽煤柱下开采时,超前支承应力较大,应力集中系数高达4.44~5.00; 3-1煤层工作面出大煤柱时的动压现象是由上下煤层应力叠加、煤柱上方倒梯形岩柱失稳与顶板垮裂运动联合作用的结果,可指导霍洛湾矿3-1煤层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房式采空区 应力场 超前支承应力 覆岩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