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的巩膜缝线固定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赵慧玲 葛娴 +1 位作者 许哲 徐雯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目的通过对巩膜缝线固定置换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手术治疗中远期IOL脱位的手术前后比较,评价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22年3月—2024年3月期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中远期IOL脱位患者19例(23... 目的通过对巩膜缝线固定置换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手术治疗中远期IOL脱位的手术前后比较,评价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22年3月—2024年3月期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中远期IOL脱位患者19例(23眼),行巩膜缝线固定置换后房型IOL手术治疗。统计患者手术前后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角膜内皮计数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1个月~1年的随访,患者术后的UCVA、BCVA均较术前提高(P<0.05),IOP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巩膜缝线固定置换后房型IOL手术对中远期IOL脱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脱位 人工晶状体取出 巩膜缝线固定
下载PDF
晶状体后囊膜破损植入PCIOL的固定和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国良 李鸿滔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1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常规PCIOL囊袋内植入和单襻或双襻睫状沟巩膜瓣下缝线固定术治疗晶体后囊膜破损的效果。方法回顾1997年10月~2006年10月我院白内障手术中的晶体后囊破损、无囊膜、晶体悬韧带断离等103例,均采用PCIOL不同植入法固定,取得了满... 目的探讨常规PCIOL囊袋内植入和单襻或双襻睫状沟巩膜瓣下缝线固定术治疗晶体后囊膜破损的效果。方法回顾1997年10月~2006年10月我院白内障手术中的晶体后囊破损、无囊膜、晶体悬韧带断离等103例,均采用PCIOL不同植入法固定,取得了满意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8年。平均随访2年6个月。复查时最佳矫正视力1.0~1.2,最低视力0.25。视力在0.5以上者:后囊膜小破损32例(69.5%),缝线固定法:31例(54.3%)。视力偏低者,多有眼底病变或角膜云翳。二期植入者视力都高于术前矫正视力,眼压均在正常范围。103眼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白内障摘除手术中,不管采用ICCE、ECCE、超声乳化(PHACO)及小切口法(SICS)等遇到晶体后囊膜破损、缺失或悬韧带断离等采用囊袋内植入(小破损)和睫状沟巩膜瓣下缝线固定法应是术者较理想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体 睫状沟 巩膜瓣下缝线固定术
下载PDF
两种术式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治疗晶状体脱位的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马铭浩 李伟 +3 位作者 苏锐锋 苏畅 高冰 陈兴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8-962,共5页
目的:对比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术和无缝线巩膜隧道层间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完全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05/2021-09在我院确诊为晶状体完全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患者40例40眼,其中行25G玻... 目的:对比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术和无缝线巩膜隧道层间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完全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05/2021-09在我院确诊为晶状体完全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患者40例40眼,其中行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术者21眼(缝线组),行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隧道层间固定术者19眼(无缝线组)。随访至术后3mo,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C)、中央角膜厚度(CCT)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无缝线组手术用时显著短于缝线组(31.79±6.01min vs 45.38±8.04min,P<0.001)。两组患者术后BCV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术后1wk无缝线组BCVA(LogMAR)显著优于缝线组(0.32±0.14 vs 0.57±0.25,P<0.001)。术后3mo,两组患者CECC均低于术前(均P<0.01)。缝线组术后1wk CCT大于术前和术后3mo(均P<0.01),无缝线组手术前后CCT无显著变化。随访期间,无缝线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缝线组(26%vs 38%,P>0.05)。结论: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隧道层间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完全脱位手术时间短,术后视力提升快,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脱位 25G玻璃体切割术 人工晶状体 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术 无缝线巩膜隧道层间固定术
下载PDF
双眼人工晶状体脱位1例
4
作者 宁利 洪莹莹 季樱红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S01期53-57,共5页
36岁女性,因双眼白内障术后视力下降2年,右眼为甚就诊。患者因双眼白内障分别于32岁、34岁时先后在外院行左眼及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右眼1.0(+12.25/-2.00×165°),左眼0.8(+1.... 36岁女性,因双眼白内障术后视力下降2年,右眼为甚就诊。患者因双眼白内障分别于32岁、34岁时先后在外院行左眼及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右眼1.0(+12.25/-2.00×165°),左眼0.8(+1.25/-1.25×20°)。裂隙灯检查:双眼角膜直径偏大,瞳孔欠圆、直径约3mm×3 mm、扩瞳药物扩不大,虹膜点片状萎缩伴虹膜震颤,IOL向下移位。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双眼虹膜略后凹,虹膜根部附着点偏后位,睫状体瘦小,巩膜突不明显。诊断为双眼IOL脱位,双眼眼前段发育不良(前部巨眼)。追溯既往资料,患者右眼曾植入散光矫正型IOL,遂行“右眼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原脱位Toric IOL巩膜缝线固定术”,手术顺利。术后3周术眼裸眼视力:1.0。讨论体会:对于IOL脱位的患者,首先要分析导致IOL脱位的原因,同时不忘屈光白内障理念,根据患者眼部状况,做好术前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脱位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 眼前段发育不良 前部巨眼
下载PDF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刁婷婷 《中外医疗》 2015年第5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给予人工晶状体... 目的探讨使用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给予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予以矫正,探讨其临床效果。结果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均成功,术后7 d患眼前房出现程度不一的炎性反应,行局部抗炎后症状消失,无纤维素性渗出膜现象。6例发生低眼压,给予保守治疗后均恢复。随访后60例患儿最佳矫正视力均值为0.28±0.07,有28眼相较于术前有所提升,7眼出现下降现象,剩余25眼则与术前视力水平持平,约为(12.64±1.53)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行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治疗效果明显,对于多数患儿而言其视力均可得到提升,可有效矫正无晶状体眼,对弱视予以纠正,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 儿童玻璃体切割术 无晶状体眼 疗效
下载PDF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6
作者 王玉风 《中外医疗》 2015年第32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60例玻璃体切割后无晶体眼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采取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60例玻璃体切割后无晶体眼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采取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60例患儿术中眼压均维持稳定,未发生眼球塌陷、脉络膜出血等现象,术后60例患儿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初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6例出现低眼压现象。结论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对无晶体眼行巩膜缝线固定矫正术,可稳定控制眼压,视力能得到显著提升,术后并发症少,是矫正无晶体状体眼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 儿童玻璃体切割术 无晶状体眼 疗效
下载PDF
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张力环植入与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军 庞秀琴 +3 位作者 刘毅 宋旭东 王绍莉 何雷 《眼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0,55,共5页
目的比较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中,晶状体超声乳化并囊袋张力环IOL植入术(Phaco+CTR+IOL)与经睫状体扁平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IOL植入、巩膜缝合固定术(PPL+PPV+IOL)两种方法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3年8月至2008... 目的比较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中,晶状体超声乳化并囊袋张力环IOL植入术(Phaco+CTR+IOL)与经睫状体扁平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IOL植入、巩膜缝合固定术(PPL+PPV+IOL)两种方法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3年8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住院治疗的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患者82例(146眼)。方法晶状体半脱位不超过120。者行Phaco+CTR+IOL40例(72眼),年龄3。23岁,术后随访3周~26个月。晶状体半脱位超过120。者行PPL+PPV+IOL42例(74眼),年龄4。27岁,术后随访1周~3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矫正视力(转换为LogMAR视力)、IOL脱位发生时间、眼压及并发症情况。主要指标视力、眼压、IOL位置及并发症。结果Phaco+CTR+IOL组术后矫正视力(0.42±0.20),其中34例(59眼,81.9%)术后发生IOL脱位,中位数脱位时间为术后3个月;术后低眼压8例(13眼,18.1%);CTR重固定术后低眼压12例(12眼,20.3%。PPL+PPV+IOL组,术后矫正视力(0.38±0.23);术后低眼压22例(27眼,36.5%);无IOL脱位发生;5眼术后发生IOL夹持,切口渗漏并修补2眼,脉络膜脱离1眼。两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术后低眼压发生率统计比较,Phaco+CTR+IOL组与PPL+PPV+IOL组,P=0.02;Phaco+CTR+IOL组与CTR重固定者,P=0.98;PPL+PPV+IOL组与CTR重固定者,P=0.02。结论Phaco+CTR+IOL及PPL+PPV+IOL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明显改善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视力。术后早期,Phaco+CTR+IOL术低眼压发生率低,但CTR—IOL再脱位率高;PPL+PPV+IOL巩膜缝合固定术IOL再脱位率低,但术后低眼压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 囊袋张力环 巩膜缝合固定 IOL脱位
原文传递
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低眼压的处理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怡 方艳文 卢奕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68-770,共3页
目的探讨复杂性视网膜病变及严重眼外伤进行晶状体切除及玻璃体切除术的患者,Ⅱ期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眼压的发生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作者早期开展Ⅱ期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目的探讨复杂性视网膜病变及严重眼外伤进行晶状体切除及玻璃体切除术的患者,Ⅱ期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眼压的发生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作者早期开展Ⅱ期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共34例(34眼),其中3眼是虹膜隔型人工晶状体,6眼同期行虹膜修补瞳孔成形术。结果本组34眼中有8眼(23.53%)术后发生低眼压,其中4眼为一过性低眼压,术后5~7d前房黏弹剂再注入后,眼压逐渐恢复正常;另4眼伴有脉络膜脱离,其中3眼经皮质类固醇治疗后眼压恢复,1眼术后10d行脉络膜上腔放液及注气术,眼压恢复。术后视力提高者32眼(94.1%)。随访6~18个月,人工晶状体均无明显倾斜偏位,视网膜脱离无复发。结论对于复杂性视网膜病变及严重眼外伤进行晶状体切除及玻璃体切除的患者,Ⅱ期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眼压是较易发生的并发症,经治疗可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巩膜缝线固定 低眼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