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6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传播的三种模型与三个阶段 被引量:176
1
作者 刘华杰 《科普研究》 2009年第2期10-18,共9页
从当前中国的科学传播实践中可以总结出三个模型,它们在相当程度上也代表了科学传播的三个阶段。基于中国的复杂国情,三种模型将长期并存并发挥各自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科学传播 科学主义 传播模型
原文传递
国内科学传播研究:理论与问题 被引量:73
2
作者 刘兵 侯强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0-85,共6页
近年来,科学传播日益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更多的是注重传播内容,而忽视了本来就是传播学最重要内容的对传播机制的研究。另一方面,简单地以科学传播替代传统的科普概念也是存在问题的。有关这些... 近年来,科学传播日益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更多的是注重传播内容,而忽视了本来就是传播学最重要内容的对传播机制的研究。另一方面,简单地以科学传播替代传统的科普概念也是存在问题的。有关这些问题的讨论,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传播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 公众理解科学 科普工作 科学共同体
下载PDF
大数据趋势与专业图书馆 被引量:71
3
作者 刘明 李娜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6,共6页
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是当前信息领域研究的热点。介绍了大数据相关背景和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数据范式,分析了在第四范式和大数据趋势中的学术信息交流方式的转变,并以生物医学领域的进展和应用场景为例分析了专业图书馆随之的转变,... 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是当前信息领域研究的热点。介绍了大数据相关背景和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数据范式,分析了在第四范式和大数据趋势中的学术信息交流方式的转变,并以生物医学领域的进展和应用场景为例分析了专业图书馆随之的转变,提出了与大数据相关的专业图书馆观念的转变和人才需求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第四范式 科研信息化 科学交流 数据科学家 数据密集型科研 数字图书馆 数据图书馆 专业图书馆 生物医学
下载PDF
对“科学传播”概念的若干分析 被引量:54
4
作者 翟杰全 杨志坚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86-90,共5页
本文对学术界关于“科学传播”概念争论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给出了关于“科学传播”概念的基本描述。本文认为 ,科学传播是“指科技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在不同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 ,包括专业交流、科技教育... 本文对学术界关于“科学传播”概念争论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给出了关于“科学传播”概念的基本描述。本文认为 ,科学传播是“指科技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在不同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 ,包括专业交流、科技教育、科学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 科技传播 科学普及
下载PDF
科学传播、风险传播与健康传播的理论溯源及其对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50
5
作者 贾鹤鹏 苗伟山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6-89,共24页
本文分析和比较了科学传播、风险传播与健康传播这三个领域在西方学术界的理论脉络、主要范式、最新进展及社会现实和学术研究之间的互动,并简要回顾了其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尽管这三个领域彼此相关并在研究议题上有相当的重叠... 本文分析和比较了科学传播、风险传播与健康传播这三个领域在西方学术界的理论脉络、主要范式、最新进展及社会现实和学术研究之间的互动,并简要回顾了其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尽管这三个领域彼此相关并在研究议题上有相当的重叠,但它们都有自己特定的理论传统和学术路径。了解这些异同对于我国传播学界吸收、消化和依据国情发展相关理论与实务都非常重要。最后,本文探讨了我国传播学研究在这些领域亟待开展的议题和可能的理论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 风险传播 健康传播 公众参与 说服理论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的科学传播 被引量:43
6
作者 吴国盛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共6页
当代中国的科学传播有三个名称:科普、科技传播和科学传播,分别代表科学传播的三个群体和三种模式。由中国科协所主导的科普是主流和正统,拥有国家主义、功利主义、科学主义三重特征,近20年来有边缘化趋势。科技传播的研究者主要是传播... 当代中国的科学传播有三个名称:科普、科技传播和科学传播,分别代表科学传播的三个群体和三种模式。由中国科协所主导的科普是主流和正统,拥有国家主义、功利主义、科学主义三重特征,近20年来有边缘化趋势。科技传播的研究者主要是传播学家,主要关注传播手段和传播效率,与科普理念没有冲突。科学传播的倡导者主要是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挑战主流和正统科普的三大意识形态。以北大科学传播中心为标志,形成了中国科学传播的批判学派。三种模式仍然处在剧烈的互动和融合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科学传播 科技传播 科学普及
原文传递
自媒体视域下的科学传播模式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王国华 刘炼 +1 位作者 王雅蕾 徐晓林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8-92,117,共6页
基于科学传播的既有理论,从科学传播的传播内容、参与主体和传播方向三个方面,研究自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传播模式。研究发现,自媒体时代科学传播参与主体包括科学信息生产者、政府、传统媒体和普通公众,传播方向主要为双向。自媒体平台... 基于科学传播的既有理论,从科学传播的传播内容、参与主体和传播方向三个方面,研究自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传播模式。研究发现,自媒体时代科学传播参与主体包括科学信息生产者、政府、传统媒体和普通公众,传播方向主要为双向。自媒体平台使得交流和互动的科学传播得以实现。此外,研究得出自媒体时代科学传播具有传播方式多样化,更多互动使得传播效果更优,中介弱化使得沟通方式更直接,基于理解的二次传播使得科学信息影响范围更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科学传播 传播模式 传播主体 传播方向
下载PDF
论科普的立场与科学传播的信条 被引量:30
8
作者 刘华杰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6-80,共5页
科学技术普及除了国家立场和科学共同体立场外,还可以设想一种个体公民立场,这三种立场与三种科普模式有大致对应关系,其中传统科普对应于国家立场,公众理解科学对应于科学共同体立场,而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对应于个体公民立场。作为科... 科学技术普及除了国家立场和科学共同体立场外,还可以设想一种个体公民立场,这三种立场与三种科普模式有大致对应关系,其中传统科普对应于国家立场,公众理解科学对应于科学共同体立场,而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对应于个体公民立场。作为科普新形态的科学传播,也有自己的若干信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 科学传播 公众理解科学 科技创新能力
下载PDF
谁是公众,如何参与,何为共识?——反思公众参与科学模型及其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37
9
作者 贾鹤鹏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4-59,共6页
在科学传播领域,公众参与科学模型因为符合民主政治的诉求而得到了极大发展。但该模型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包括如何确定公众代表,怎样实现公众真正参与科学进程,如何调和公众参与科学所体现的平等诉求与科学精英对科技知识的天然垄断之间... 在科学传播领域,公众参与科学模型因为符合民主政治的诉求而得到了极大发展。但该模型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包括如何确定公众代表,怎样实现公众真正参与科学进程,如何调和公众参与科学所体现的平等诉求与科学精英对科技知识的天然垄断之间的矛盾等。面对挑战,公共政策研究者在代表选择、观点均衡、议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与科技决策的方案;部分科学传播学者则跳出公众参与科学局限于民主政治层面,将该模型拓展到科学教育与公众参与科研等领域。尽管有种种挑战,但公众参与科学模型在中国仍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 公众参与科学 公众理解科学 缺失模型 科学争议
原文传递
科学成果的微信传播现状及影响力研究——以10个科学类微信公众号为例 被引量:37
10
作者 周荣庭 韩飞飞 王国燕 《科普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40,97,共8页
通过对国内10个科学类微信公众平台展开调研,归纳了科学成果的微信公众平台四大特征,讨论了科学成果的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的两大要素,最后提出完善科学成果的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议:提高多类型功能利用率,丰富科学信息传播形式;强化多类型... 通过对国内10个科学类微信公众平台展开调研,归纳了科学成果的微信公众平台四大特征,讨论了科学成果的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的两大要素,最后提出完善科学成果的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议:提高多类型功能利用率,丰富科学信息传播形式;强化多类型营销理念,扩大科学传播范围;细分多类型受众群体,明晰不同受众关系属性;强化多类型制度监管,营造良好的科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成果 微信公众平台 科学传播 传播效果
原文传递
科研与科普结合历史视角下我国科研人员科普能力建设思考 被引量:36
11
作者 王大鹏 黄荣丽 陈玲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90-1397,共8页
随着对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的呼声日益增加,在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结合的背景下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成为评价科研人员和科研成果的一项要求,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指南,鼓励科研人员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文章通过梳理科... 随着对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的呼声日益增加,在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结合的背景下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成为评价科研人员和科研成果的一项要求,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指南,鼓励科研人员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文章通过梳理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结合的历史以及有关政策中的相关要求,分析了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结合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给出提高科研人员科学普及能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 科学普及 结合 科普能力 科研人员 科学传播
原文传递
公民科学素养测试及其困难 被引量:27
12
作者 刘华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2-18,共7页
国际上通用的三维“公民科学素养”概念及部分测试仍然存在相当多的理论问题和操作上的难点;此测试的完善化,需要从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等学科中汲取营养;针对我国地区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我国应当建立自己的观测与评估体系。测... 国际上通用的三维“公民科学素养”概念及部分测试仍然存在相当多的理论问题和操作上的难点;此测试的完善化,需要从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等学科中汲取营养;针对我国地区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我国应当建立自己的观测与评估体系。测试中的问题也部分反映了“缺失模型”本身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科学素养 公众理解科学 科学传播
下载PDF
科学传播的科学——科学传播研究的新阶段 被引量:34
13
作者 贾鹤鹏 刘立 +1 位作者 王大鹏 任安波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0-336,共7页
传统的科学传播研究主要依托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学术背景,侧重于考察和反思科学传播过程中的权力关系。在科学传播研究经历了30年发展后,原来忽略这一领域的传播学研究者,正在以社会科学(如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为基础,... 传统的科学传播研究主要依托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学术背景,侧重于考察和反思科学传播过程中的权力关系。在科学传播研究经历了30年发展后,原来忽略这一领域的传播学研究者,正在以社会科学(如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为基础,推动科学传播的科学化。这些学者考察了人类接受科学信息的心理机制、科学政治化对人们掌握科学的影响、价值和信任在公众接受科学知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测度、以及基于实证研究的科学传播解决方案。科学传播的科学对于走向快速发展轨道的中国科学传播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 科学传播的科学 科学技术学 公众理解科学 公众参与科学
原文传递
突发疫情应急科普中的媒体传播新特征——以新冠肺炎疫情舆情分析为例 被引量:35
14
作者 汤书昆 樊玉静 《科普研究》 2020年第1期63-69,108,共8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突发,全国性的封闭环境使新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应急科普"主战场"相应从线下转至线上,在大规模开放使用、涌现型即时参与、多热点广泛互动的互联网空间中呈现一系列新特征,同时也暴露出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突发,全国性的封闭环境使新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应急科普"主战场"相应从线下转至线上,在大规模开放使用、涌现型即时参与、多热点广泛互动的互联网空间中呈现一系列新特征,同时也暴露出科学传播供给端存在的若干问题。通过考察此次疫情应对的科普体系运营情况,总结应急科普中的科学传播特征与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以期为今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科普体系运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科普 科学传播 新媒体 新冠肺炎
原文传递
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30
15
作者 任胜利 祖广安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3-305,共3页
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数量增长及学科分布情况的统计结果表明 ,1990— 1992年为创刊的高峰期 (每年新创刊 16种 ) ,并且我国各学科英文版科技期刊的数量与我国SCI论文的产出数量并不呈比例关系。认为目前我国研究评价中的不良导向、期... 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数量增长及学科分布情况的统计结果表明 ,1990— 1992年为创刊的高峰期 (每年新创刊 16种 ) ,并且我国各学科英文版科技期刊的数量与我国SCI论文的产出数量并不呈比例关系。认为目前我国研究评价中的不良导向、期刊普遍较低的国际显示度和论文引用中的“马太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科技期刊 英文版 科技交流 学科分布 学术影响力
下载PDF
“公众科学”研究——公民参与科学新方式 被引量:28
16
作者 杨正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37-1544,共8页
科学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在经过“科学普及”“公众理解科学”“科学对话”等阶段时候开始逐渐进入“公众参与科学”领域。然而传统的“公众参与科学”所强调的实践多集中在科学民主化与科学决策上。“公众科学”概念的出现开始将“公众参... 科学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在经过“科学普及”“公众理解科学”“科学对话”等阶段时候开始逐渐进入“公众参与科学”领域。然而传统的“公众参与科学”所强调的实践多集中在科学民主化与科学决策上。“公众科学”概念的出现开始将“公众参与科学”引入到一个全新的科学知识生产领域。本文梳理了“公众科学”概念在西方语境中的提出与发展,并将其与科学传播体系中的其他相关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公众科学”项目的实践模式。最后,在比较“公众科学”在实践中的利弊的基础上为其未来发展提出了讨论。对“公众科学”领域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与西方科学传播领域的研究相接轨,更有助我们利用全新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方法为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科学 科学传播 公众参与科学 环境问题 运作模式
原文传递
科普互动视频信息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B站为例 被引量:27
17
作者 王妍 《科普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37,106,共13页
互动视频作为媒介技术的新产物,兼具信息传递和知识互动功能,是科学知识传播的优良载体。基于B站的325条科普互动视频样本,借助启发式-系统式模型构建科普互动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SPSS软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实证分析。研究发... 互动视频作为媒介技术的新产物,兼具信息传递和知识互动功能,是科学知识传播的优良载体。基于B站的325条科普互动视频样本,借助启发式-系统式模型构建科普互动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SPSS软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科普互动视频的传播效果整体差异较大;启发式线索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用户对于视频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视频的传播效果;知识获取成本较低、易于理解的科普内容具有更好的传播效果;成就型交互动机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恰当的互动频次能够有效地优化科普知识的传播效果;创作者的“粉丝”量和视频交互动机对传播效果具有交互影响作用。该研究结论能够为新媒体环境下科普视频的创新提供思路,助力知识普惠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 互动视频 传播效果 沉浸体验
原文传递
信息疫情:新冠肺炎疫情谣言传播及应对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江苏佳 《科普研究》 2020年第1期70-78,108,共10页
基于微信辟谣平台、丁香园提供的辟谣数据库,对截至2020年2月13日的230条谣言文本进行研究,分析谣言的传播特征,探究疫情谣言产生的社会基础。研究发现,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局限以及认知迭代使疫情认知充满模糊性,而信息公开不足则让民... 基于微信辟谣平台、丁香园提供的辟谣数据库,对截至2020年2月13日的230条谣言文本进行研究,分析谣言的传播特征,探究疫情谣言产生的社会基础。研究发现,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局限以及认知迭代使疫情认知充满模糊性,而信息公开不足则让民众陷入知情困境,以社会化媒体为主导的传播环境进一步加剧了谣言传播的复杂性,建议通过全社会多元主体协作、共同构建一套社会化协同辟谣机制以应对信息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谣言 新冠肺炎 突发公共事件 信息疫情 科学传播与普及
原文传递
从公众参与科学视角看微博对科学传播的挑战 被引量:26
19
作者 贾鹤鹏 范敬群 彭光芒 《科普研究》 2014年第2期10-17,32,共9页
本文在探讨科学传播从缺失模型到公众参与模型变迁的基础上,阐述了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兴起给科学传播带来的挑战。本文在结合对转基因黄金大米引发的微博争端进行的实证研究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微博等社交媒体具有潜力成为公... 本文在探讨科学传播从缺失模型到公众参与模型变迁的基础上,阐述了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兴起给科学传播带来的挑战。本文在结合对转基因黄金大米引发的微博争端进行的实证研究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微博等社交媒体具有潜力成为公众参与科学的平台,但又不是一个现成的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科学传播工作者需要正视这种情况,并尽可能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带来的条件,顺应科学传播向公众参与科学形态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 公民参与科学 转基因 黄金大米 微博 社交媒体
原文传递
关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及其科普需求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李蔚然 丁振国 《科普研究》 2013年第1期18-24,共7页
近年来与科技相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频发,与民众相关的科普需求增长较快。本研究自行编制问卷,就公众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看法、与科普相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特点和形成的主要原因、公众渴望接受的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相关的科普教... 近年来与科技相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频发,与民众相关的科普需求增长较快。本研究自行编制问卷,就公众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看法、与科普相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特点和形成的主要原因、公众渴望接受的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相关的科普教育内容及有效途径、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开展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得出了结果,并从政府加强科普工作的规划与管理、发挥科学共同体及科学家的权威作用、加强学校科普教育、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进行科普宣传、表彰与奖励优秀科普工作者等方面提出应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科普需求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问题 热点问题 科普需求 科学传播 科普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