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及其法律责任 被引量:181
1
作者 任海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3-50,共8页
校园欺凌频发已成为社会和政府广泛关注的问题。学术界对于校园欺凌的研究已经展开,但是对于校园欺凌的基本概念尚未形成共识,这对于有效防治、深入研究校园欺凌不利。清晰厘定校园欺凌概念是有效防治该现象的必要前提。校园欺凌与校园... 校园欺凌频发已成为社会和政府广泛关注的问题。学术界对于校园欺凌的研究已经展开,但是对于校园欺凌的基本概念尚未形成共识,这对于有效防治、深入研究校园欺凌不利。清晰厘定校园欺凌概念是有效防治该现象的必要前提。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是不同的概念,长期将二者混为一谈,对于治理该现象不利。校园欺凌概念应该从狭义上界定,它不应该包括校外入侵,也不包括教师作为受害人的现象。狭义校园欺凌产生的法律责任可以分为三类:学生作为欺凌者的责任,教师作为欺凌者的责任,对校园欺凌行为管理不力者的责任。这些责任主要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完善法律并对这些责任进行相关规定,才能够有效依靠法律手段防治校园欺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校园暴力 概念界定 法律责任
下载PDF
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经验镜鉴 被引量:60
2
作者 任海涛 闻志强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6-112,共7页
日本曾经历了校园欺凌的高发时期,政府为了有效防治校园欺凌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其中核心的内容是形成了以《校园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为核心的校园欺凌防治体系。我国在未来相关立法和政策制定中可以从加强校园欺凌的数据统计工作、建... 日本曾经历了校园欺凌的高发时期,政府为了有效防治校园欺凌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其中核心的内容是形成了以《校园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为核心的校园欺凌防治体系。我国在未来相关立法和政策制定中可以从加强校园欺凌的数据统计工作、建立特别刑法与司法体系、构建综合性专门立法体系、细化"反校园欺凌法"具体内容等四个方面予以借鉴。这些工作对于有效应对校园欺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校园欺凌 校园暴力 日本
下载PDF
理性认知校园霸凌:从校园暴力到校园霸凌 被引量:59
3
作者 孙晓冰 柳海民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6-29,共4页
校园霸凌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各个国家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校园霸凌行为的反复性、方式的多样性、对象的固定性给青少年身心带来巨大的危害甚至导致自杀行为,校园霸凌扭曲了学校教育的本义,危害了校园安全,无论霸凌者还是被霸凌者都可... 校园霸凌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各个国家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校园霸凌行为的反复性、方式的多样性、对象的固定性给青少年身心带来巨大的危害甚至导致自杀行为,校园霸凌扭曲了学校教育的本义,危害了校园安全,无论霸凌者还是被霸凌者都可能成为危害社会安全的暴力行为者。政府、教育研究机构、教师、学校和家庭要通力合作,形成一个反对校园霸凌的网络。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落实到位,教育研究领域应积极开展校园霸凌的专项理论研究以及教育法的制定和实施研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校的第一依赖人和保护者角色,学校要积极制定相应的处理原则,家庭应避免成为滋生校园霸凌的诱因,共同用关爱与温情努力让校园霸凌的危害减化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霸凌 校园暴力 校园管理
下载PDF
校园暴力之概念、现状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45
4
作者 朱作鑫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21-23,26,共4页
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开展正常管理、教育期间,在校园内部及其周边地区,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与学校师生之间所产生的暴力行为,它属于社会暴力的一种。当前,一些地方校园暴力频发,后果严重。因此,要加强对学生、老师的教... 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开展正常管理、教育期间,在校园内部及其周边地区,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与学校师生之间所产生的暴力行为,它属于社会暴力的一种。当前,一些地方校园暴力频发,后果严重。因此,要加强对学生、老师的教育工作;要关注问题家庭对青少年影响;要整治校园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暴力 现状 防治
下载PDF
校园欺凌治理的跨学科对话 被引量:45
5
作者 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23,共12页
校园欺凌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也应具备多元化的特征。校园欺凌是一种人际暴力和社会冲突,其中的欺凌者往往热衷于寻求暴力对抗的成就感。在欺凌者的伤害因素以外,校园欺凌还包含旁观者的道德冷漠以及被欺凌者受到... 校园欺凌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也应具备多元化的特征。校园欺凌是一种人际暴力和社会冲突,其中的欺凌者往往热衷于寻求暴力对抗的成就感。在欺凌者的伤害因素以外,校园欺凌还包含旁观者的道德冷漠以及被欺凌者受到的侮辱等因素。治理校园欺凌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学校应开展反校园欺凌的教育活动。各级学校应优化教育内容、完善校园治理手段,重点培养学生应对校园欺凌的心理素质与方法,同时还要关注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做好预防与善后工作。另一方面,国家应通过法律的方式从外部治理校园欺凌。第一,国家应完善现有的法律文件并严格司法;第二,立法机关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专项立法,通过立法来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公民教育并建立校园欺凌惩戒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跨学科 校园暴力 欺凌者 预防机制
下载PDF
韩国校园暴力立法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陶建国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60,共6页
为了杜绝校园暴力现象,韩国制定了《校园暴力预防及对策法》,教育行政机构根据立法的规定制订校园暴力对策推进计划,指导各学校有针对性地落实相关措施。学校根据各自情况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努力杜绝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韩国的立法... 为了杜绝校园暴力现象,韩国制定了《校园暴力预防及对策法》,教育行政机构根据立法的规定制订校园暴力对策推进计划,指导各学校有针对性地落实相关措施。学校根据各自情况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努力杜绝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韩国的立法和实践经验表明,当今社会、学校必须重新审视教育方针,应努力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提升学生的人权、团结、共同体、相互理解和信任等意识。此外,韩国的经验还表明,借助社会力量解决校园暴力比学校孤军奋战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暴力 教育机构 人格教育 韩国 教育法
原文传递
“校园欺凌”:内涵辨识、应用限度与重新界定 被引量:25
7
作者 俞凌云 马早明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33,共8页
"校园欺凌"作为社会焦点性问题,其概念的界定一直众说纷纭,国内对"校园欺凌"概念的认知尚未明晰,相关概念的辨析与使用仍存在混淆不清的状况。相较于我国的情况,美、英、日等多个国家对"校园欺凌"的界定... "校园欺凌"作为社会焦点性问题,其概念的界定一直众说纷纭,国内对"校园欺凌"概念的认知尚未明晰,相关概念的辨析与使用仍存在混淆不清的状况。相较于我国的情况,美、英、日等多个国家对"校园欺凌"的界定较为完善。各国在界定"校园欺凌"的原则中基本遵循了欧维斯的三大要素,并在此基础之上根据本国校园欺凌的具体特征对"校园欺凌"概念进行扩充。"校园欺凌"概念的认知须将其与"校园暴力"、"学生欺凌"的概念进行区别,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从内涵与外延两个维度对"校园欺凌"概念做出重新界定,希望以此为相关政策法规细则的出台带来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校园暴力 欺凌行为 攻击行为
原文传递
法治视角下的校园欺凌概念探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申素平 贾楠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7年第4期5-18,共14页
校园欺凌是一个世界性的校园现象,如何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为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营造安全和谐的环境,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议题。当今,校园欺凌在保留传统的一般性特点之外,体现出了一定的时代性和特殊性,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与失控也... 校园欺凌是一个世界性的校园现象,如何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为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营造安全和谐的环境,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议题。当今,校园欺凌在保留传统的一般性特点之外,体现出了一定的时代性和特殊性,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与失控也为"欺负"添加了一层时代色彩,直面并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日益凸显。从法治的角度治理校园欺凌,首先要对校园欺凌的概念进行考察,了解其基本特征和要素。框定规制对象的内涵和外延是法律规范建构的基础和前提,正是本文研究的主旨。本文亦将从法治的视角对校园欺凌的分类、涉及主体、与校园暴力的关系等方面对校园欺凌的概念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对校园欺凌法律概念的生成以及后续制度规整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校园暴力 教育法治
下载PDF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治理法治化探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静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41-47,共7页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案件,它们严重损害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急需有效治理。基于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认知不足、惩戒乏力的基本判断,以我国相关立法和政策分析为源,以域外相关治理经验为镜鉴,提出了治理校园欺凌...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案件,它们严重损害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急需有效治理。基于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认知不足、惩戒乏力的基本判断,以我国相关立法和政策分析为源,以域外相关治理经验为镜鉴,提出了治理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法治建议:即依法界定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行为、严肃法律责任追究、细化校园安全法治教育、创建校园安全法定防卫体系、确立学校的安全保护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校园暴力 立法 法治治理
下载PDF
关注校园暴力的旁观者 被引量:21
10
作者 宋雁慧 《当代教育论坛》 2014年第3期24-29,共6页
旁观者是指某起事件的知情者、目睹者及干预者,根据其行为类型可以分为四类:协同欺负者、煽风点火者、置身事外者和保护者。旁观者的行为受到四个因素的影响:旁观者效应,与受害者、施暴者的关系,社会规则以及自我效能感。而对于旁观者... 旁观者是指某起事件的知情者、目睹者及干预者,根据其行为类型可以分为四类:协同欺负者、煽风点火者、置身事外者和保护者。旁观者的行为受到四个因素的影响:旁观者效应,与受害者、施暴者的关系,社会规则以及自我效能感。而对于旁观者校级不作为的行为,亲社会反应五步模型和计划行动理论分别给出了理论的解释。发挥旁观者在校园暴力干预中的积极作用,需要评估他们的行为、建立明确的干预规则与社会期望,并建立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暴力 旁观者 亲社会反应五步模型 计划行动理论 自我效能感
下载PDF
国外校园欺凌立法治理体系:现状、特点与借鉴——基于七个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黄明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63,共9页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典、挪威、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在校园欺凌国家立法、地方立法、政策措施、项目实施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七个发达国家校园欺凌治理体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法制体系完善;适应形势变化,不断修改旧法,颁布新法...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典、挪威、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在校园欺凌国家立法、地方立法、政策措施、项目实施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七个发达国家校园欺凌治理体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法制体系完善;适应形势变化,不断修改旧法,颁布新法;重视校园欺凌问题的调查和研究,为完善制度体系提供决策信息;强化各方职责,注重过程监控,对校园欺凌"零容忍";搭建各种防治校园欺凌平台,治理校园欺凌"不留死角"和注重对网络欺凌的治理。我国校园欺凌治理的制度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七个发达国家的立法治理体系可为我国处理校园欺凌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网络欺凌 学校暴力 反欺凌立法 立法治理
下载PDF
美国公立学校暴力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宋雁慧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0-74,共5页
校园暴力问题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美国公立学校暴力所表现出的尖锐性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本文通过界定校园暴力的概念,分析了美国国家教育统计数据,找出美国校园暴力的现状、特点。同时根据美国教育政策法规,分析美国所采取的预防校园... 校园暴力问题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美国公立学校暴力所表现出的尖锐性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本文通过界定校园暴力的概念,分析了美国国家教育统计数据,找出美国校园暴力的现状、特点。同时根据美国教育政策法规,分析美国所采取的预防校园暴力的对策措施,并分析措施的有效性,以期对我国预防和对校园暴力立法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暴力 教育法规 学生基本的宪法权利
下载PDF
唐山市中小学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薛玲 庞淑兰 +2 位作者 王伟秀 崔立华 孟丽娜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9-670,共2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唐山市中小学校园暴力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加强唐山地区校园暴力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1414名唐山市中小学生2008年4月-2009年4月暴力发生情况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了解河北省唐山市中小学校园暴力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加强唐山地区校园暴力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1414名唐山市中小学生2008年4月-2009年4月暴力发生情况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χ2检验对施暴行为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中小学生施暴行为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在1414名被调查者中,校园暴力发生率为53.0%,其中躯体暴力发生率为36.3%,心理暴力发生率为31.5%,性暴力发生率为5.5%;50.8%的学生曾遭受过暴力,16.7%的学生有过施暴行为;男女生施暴行为分别为21.7%和1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过暴力经历、目睹过暴力事件、支持暴力观点、有不良行为、家庭高收入的学生及男生对他人施暴的危险性更大(OR值分别为5.131,3.425,1.967,1.646,1.376,1.499)。结论唐山市中小学校校园暴力发生率较高,校园暴力危险因素复杂,应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暴力 中小学生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高月红 徐旭娟 +4 位作者 陈芸 丁雅琴 戴伟华 施佳佳 缪海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的心理体验,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5例经历过非自杀性自伤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半结构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归纳、提炼资料。结果经历非自杀性...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的心理体验,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5例经历过非自杀性自伤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半结构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归纳、提炼资料。结果经历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体验可以归纳为4个主题:来自学校的不良刺激长期蓄积,自我调节能力不足;来自家庭的关爱呵护不足,负性情绪无法释放;自伤前思想封闭拒绝交流,寻求帮助路径不畅;自伤后负性情绪得以释放,享受快感难以自制。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容易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支持教育,家庭营造舒心的氛围,双方共同为青少年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以避免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症 心理体验 社会污名 校园暴力 学习压力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关于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8
15
作者 严琦华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17-118,共2页
校园暴力是一种无政府的破坏校园安定和学生学习环境的行径。对此如不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有效的遏制, 就会破坏学校的学习秩序,严重危害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给社会的安定团结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全社会都应十分关注校园暴力问题... 校园暴力是一种无政府的破坏校园安定和学生学习环境的行径。对此如不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有效的遏制, 就会破坏学校的学习秩序,严重危害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给社会的安定团结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全社会都应十分关注校园暴力问题。本文正是针对校园暴力问题,从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方面对其产生的成因作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暴力 积极预防 有效遏制
下载PDF
中学生校园暴力中施暴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小宁 肖永成 +4 位作者 曲灵心 唐千湾 姚志英 刘珍珍 贾存显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29-1133,共5页
目的探索中学生校园暴力中施暴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Buss&Perry攻击量表、冲动量表以及自行编制的相关问题对某市1 2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中学生校园... 目的探索中学生校园暴力中施暴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Buss&Perry攻击量表、冲动量表以及自行编制的相关问题对某市1 2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中学生校园暴力中施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调查人群中施暴者所占比例为11.1%,其中男生高于女生(16.3%vs 6.9%,P<0.001);初三年级相对于其他年级施暴者的检出率高(21.0%vs 12.7%、9.0%、8.6%,P=0.001),仅与父母一方同住者较与父母双方同住的青少年施暴检出率高(20.5%vs 10.4%,P=0.007);男生(OR=2.042,P=0.002),初二(OR=0.452,P=0.047),初三(OR=1.961,P=0.046)仅与父母一方同住(OR=2.352,P=0.014),不能及时退出不良页面(OR=1.843,P=0.035),偏爱虚拟世界(经常:OR=2.374,P=0.016;总是:OR=4.432,P=0.003),赞同拳头义气的观点(OR=3.004,P<0.001),攻击性(OR=1.682,P=0.042)及焦虑感(OR=1.909,P=0.007)与中学生实施校园暴力有显著关联。结论男生、仅与父母一方同住、不能及时退出不良页面、赞同拳头义气的观点、偏爱虚拟世界、焦虑感和攻击性以及低年级与中学生施暴相关联。社会、学校、家庭应关注中学生施暴行为及其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校园暴力 网络 心理
原文传递
校园暴力的类型、原因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小青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96-100,共5页
文章列举校园暴力的类型,指出校园暴力的危害,分析产生校园暴力的四个原因: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不良社会现象的误导、青少年身心发展中消极因素影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全家庭功能、优化校园教育氛围、营造社会文明... 文章列举校园暴力的类型,指出校园暴力的危害,分析产生校园暴力的四个原因: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不良社会现象的误导、青少年身心发展中消极因素影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全家庭功能、优化校园教育氛围、营造社会文明环境等方面的预防与控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暴力 类型 原因 预防 控制
下载PDF
校园暴力与学校社会工作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凌寒 朱静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1-94,共4页
校园暴力的发生原因可从学生个人特质、家庭背景和学校有关教育缺失等几个因素去寻找。而在诸多应对校园暴力问题的思路中,学校社会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专业优势。因此,学校社会工作应该积极介入学生、家庭和学校,以缓解校园暴力。
关键词 校园暴力 原因 学校社会工作
下载PDF
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7
19
作者 祁明华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4年第3期37-39,共3页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文章分析了隐藏这一现象的深刻原因,同时呼吁教育工作者应当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并提出了两点解决办法:普法教育的加强和非暴力情感的培养.
关键词 校园暴力 普法教育 非暴力情感
下载PDF
某市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霞 赵淑英 张跃兵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8年第4期420-422,共3页
目的:了解某市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的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某市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抽取875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青少年成长与校园安全调查表,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各种可能影响校园暴力行为的影... 目的:了解某市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的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某市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抽取875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青少年成长与校园安全调查表,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各种可能影响校园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①精神暴力的检出率为59.0%,躯体暴力的检出率为35.7%。②男性、独生子女、父母关系不好、父亲饮酒等是校园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①某市中学生校园暴力较为普遍。②校园暴力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学生本身四个方面的影响,因此要从这几个方面共同着手最大程度上降低校园暴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校园暴力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