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学者的妇女观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明芳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6-50,共5页
许多学者认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在清代晚期,事实上,从清代中期学者的妇女观中已经可以看出端倪。可以说,从清中期学者的妇女观到清晚期学者的妇女观的嬗变,与妇女解放运动从萌芽到异军突起的过程是一致的。
关键词 清代学者 妇女观 妇女解放运动
下载PDF
试证注古书不可轻易否定汉儒成说——以《论语》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逢彬 《长江学术》 2014年第2期94-103,共10页
王力先生认为,不能轻易否定汉儒的故训。我们在研究《论语》疑难词句时发现,当清儒之说和汉儒之说不同时,往往汉儒正确。本文选取上述研究中篇幅较小且较有代表性的12例,以为管中窥豹,证明王力先生之说是正确的。这提醒我们,当清儒及现... 王力先生认为,不能轻易否定汉儒的故训。我们在研究《论语》疑难词句时发现,当清儒之说和汉儒之说不同时,往往汉儒正确。本文选取上述研究中篇幅较小且较有代表性的12例,以为管中窥豹,证明王力先生之说是正确的。这提醒我们,当清儒及现代学者的结论与汉儒不同时,采纳前者的考释成果必须慎重。本文"罗列若干同时代同一句式的句子进行归纳,然后再验证"的研究方法对古籍词句考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训 汉儒 清儒 高邮王氏父子 证伪
下载PDF
论清人的宋词史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曹明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清人的宋词史研究以扎实的史料辑考来支撑宏观上的理论建构。史料辑考以整理宋代词话,考订词人史迹,编选、校勘宋词为主要内容,其深层用意是要以纪事本末体与纪传体的形式来反映宋代词史风貌,通过保存、整理作品来达到"以词存史&qu... 清人的宋词史研究以扎实的史料辑考来支撑宏观上的理论建构。史料辑考以整理宋代词话,考订词人史迹,编选、校勘宋词为主要内容,其深层用意是要以纪事本末体与纪传体的形式来反映宋代词史风貌,通过保存、整理作品来达到"以词存史"之目的。清人在建构词史时,或以词人为基点,或以正变为骨力,或以风格为中心,基本做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但清人的宋词史研究淡化了对宋词原生状态的考察,缺失了宋词中数量庞大的俗词的身影。其根本原因在于词文学在宋、清两代的生存状态发生了改变,其直接后果就是使词这一在宋代原本非主流的、雅俗并存的文体被清人人为地抬作了宋代的代表文体与雅文学之典范。所以当下的宋词史研究与书写,不仅要深化、扩展和纠正清人的话语,更要弥补那些为清人所缺失、淡化的部分,最大程度地恢复宋代词史的本来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史 史料辑考 理论建构 清人
下载PDF
清儒研究《内经》的方法与成就 被引量:2
4
作者 许敬生 许振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7-40,共4页
以人物为线索,对以小学为工具研究《内经》的诸家清懦分别条还。通过总结他们对《内经》的校勘、训信、音韵、文字的研究,展示其科学地研究《黄帝内经》这一古典医籍的概况,凸现其学术成就,彰明其治学方法。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校勘 训诂 音韵 小学 清儒
下载PDF
清代学者学术信息获取方式初探——以乾嘉时期为中心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东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111,共16页
清代学者获取学术信息的方式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一是通过当面交流获取;二是通过往来函札获取;三是通过撰写序跋获取;四是通过购买、借阅图书获取;五是通过相互赠书获取。上述学术信息的获取方式基本上符合清代(尤其是乾嘉时期)... 清代学者获取学术信息的方式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一是通过当面交流获取;二是通过往来函札获取;三是通过撰写序跋获取;四是通过购买、借阅图书获取;五是通过相互赠书获取。上述学术信息的获取方式基本上符合清代(尤其是乾嘉时期)的学术、文化、经济、交通等发展水平。及时获取学术信息的最大好处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重复研究,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相关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学者 学术信息 乾嘉时期 函札 序跋 借阅图书
原文传递
清人汉学著作六种提要——兼谈清代学术的会通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94-99,共6页
在清代蔚为大观的汉学著作中,《汉儒传经记》(清·赵继序著)《汉学师承记》(清·江藩著)《汉学商兑》(清·方东树著)《汉学拾遗》(清刘台拱著)《经学历史》(清·皮锡瑞著)《今古学考》(清·廖平著)6书,是比较具有... 在清代蔚为大观的汉学著作中,《汉儒传经记》(清·赵继序著)《汉学师承记》(清·江藩著)《汉学商兑》(清·方东树著)《汉学拾遗》(清刘台拱著)《经学历史》(清·皮锡瑞著)《今古学考》(清·廖平著)6书,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本次刊布的6部清人汉学著作的提要,其内容包括作者简介、著作介绍、价值意义与版本信息等。有清一代的学术,虽然汉学与宋学曾经一度势同水火,但实则又有“会通”特点,即会通汉学与宋学、今文学与古文学、中学与西学。所谓“会通”,其实也是中国学术的一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人 汉学 宋学 提要 会通
下载PDF
《海邻尺素》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静 李宝龙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59-63,共5页
《海邻尺素》是清朝文人写给李尚迪的尺牍集,是除《恩诵堂集》和《藕船精华录》之外研究李尚迪的第一手文本资料。《海邻尺素》中出现的清朝文人数量是李尚迪在清朝交游的文人总数的1/3,因此《海邻尺素》也是研究李尚迪与清朝文人交流... 《海邻尺素》是清朝文人写给李尚迪的尺牍集,是除《恩诵堂集》和《藕船精华录》之外研究李尚迪的第一手文本资料。《海邻尺素》中出现的清朝文人数量是李尚迪在清朝交游的文人总数的1/3,因此《海邻尺素》也是研究李尚迪与清朝文人交流的重要资料。论文论述了《海邻尺素》的版本、内容以及其文学和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邻尺素》 李尚迪 清朝文人 交流
下载PDF
论清人注释、评点苏诗的特征与原因
8
作者 王友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5,共5页
清人注释苏诗特别重视辑佚与校勘、训古与考订,诗注与诗评结合,针对性强,表现出了与宋人注苏的不同面貌;而选评苏诗则多直觉式的感悟,侧重于艺术分析,尤喜探讨苏诗的艺术渊源,比较研究是经常运用的方法。清人注释、评点苏诗繁荣的原因在... 清人注释苏诗特别重视辑佚与校勘、训古与考订,诗注与诗评结合,针对性强,表现出了与宋人注苏的不同面貌;而选评苏诗则多直觉式的感悟,侧重于艺术分析,尤喜探讨苏诗的艺术渊源,比较研究是经常运用的方法。清人注释、评点苏诗繁荣的原因在于:首先,清人标举、学习宋诗,风气日渐浓厚;其次,清代考据学风的兴起与整理旧学的兴盛;再次,清代注苏诗的学者学问淹博,对苏拭其人其诗推崇有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释 清朝 评点 校勘 苏轼
下载PDF
清儒以史法、史例治《尚书》析论
9
作者 刘德州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77-181,共5页
清代部分学者认为,《尚书》篇章出自史官之笔,有严格、高妙的法则与定例,即史法、史例。他们或以此来考辨晚出古文与《书序》之真伪,或以此来辨析经文疑义,皆可自成一说。这种观点与做法应该是承袭宋元儒者而来。对于这一现象,赞成者有... 清代部分学者认为,《尚书》篇章出自史官之笔,有严格、高妙的法则与定例,即史法、史例。他们或以此来考辨晚出古文与《书序》之真伪,或以此来辨析经文疑义,皆可自成一说。这种观点与做法应该是承袭宋元儒者而来。对于这一现象,赞成者有之,批评的声音也同样存在。今天来看,这些所谓的史法、史例大多流于附会,但作为清代《尚书》学的组成部分,作为沟通经史的一种独特视角,实不应该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史法 史例 清儒
下载PDF
钱穆对清代学者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武少民 闫玉环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48-51,共4页
钱穆善于用比较的方法评论清代学者,而且运用得娴熟精妙。纵观清代学术史,钱穆最为推崇的是清初诸儒之学,他高度评价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充分肯定其在清代学术中的开山地位。在对乾嘉学术的论述中,钱穆一改前人只重视乾嘉汉学的传统,而通... 钱穆善于用比较的方法评论清代学者,而且运用得娴熟精妙。纵观清代学术史,钱穆最为推崇的是清初诸儒之学,他高度评价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充分肯定其在清代学术中的开山地位。在对乾嘉学术的论述中,钱穆一改前人只重视乾嘉汉学的传统,而通过比较的方法,以较大笔墨对乾嘉宋学及乾嘉别派进行分析论述,并认为追求义理的宋学传统一直没有中断。在晚清学术研究中,钱穆反对烦琐的汉学考据,而颂扬主张经世致用的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学术史 比较 清代学者
下载PDF
清代学者对日本古代金石文的探索
11
作者 拜根兴 《地域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85-94,155,共10页
江户、明治之际,因正处社会大变革浪潮之中,以及明治时期奉行"脱亚入欧"国策的缘故,日本学界对"上野三碑"关注有限。这一时期,清朝学者对日本"上野三碑"等金石文却有着极大的热情,有人收到朋友寄赠的拓... 江户、明治之际,因正处社会大变革浪潮之中,以及明治时期奉行"脱亚入欧"国策的缘故,日本学界对"上野三碑"关注有限。这一时期,清朝学者对日本"上野三碑"等金石文却有着极大的热情,有人收到朋友寄赠的拓片如获至宝,进而撰述跋文发表看法;有人千里迢迢前往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编撰专门的金石著作,成为当时日本金石学最前沿的研究。清代学者对"上野三碑"等金石文的研究新意频出,值得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学者 日本 金石文 探索
原文传递
清代女性学者治学的“助力”与“阻力”——以《列女传》女性注者为中心
12
作者 胡喻文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6-116,共11页
清代知识女性群体不断扩大,女性学者频出。通过对《列女传》的三位清代女性注者王照圆、梁端、萧道管治学著述历程的考察,沿着婚姻关系、跨时空的女性情谊、生育与疾病三条线索,发现丈夫的支持是女性学者开启学术之路的首要条件,而女学... 清代知识女性群体不断扩大,女性学者频出。通过对《列女传》的三位清代女性注者王照圆、梁端、萧道管治学著述历程的考察,沿着婚姻关系、跨时空的女性情谊、生育与疾病三条线索,发现丈夫的支持是女性学者开启学术之路的首要条件,而女学者之间的情谊能够激励、坚定彼此的创作信念,也是女性持续治学的“助力”。与之相对的是,婚后生育带来的病痛与不确定性,限制了女性学术的潜力,是她们最主要且难以抗拒的“阻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女性学者 《列女传》 王照圆 梁端 萧道管
下载PDF
宣泄·还原·象征:清代西域文人对葡萄意象的建构
13
作者 任刚 《昌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3-79,共7页
较之唐人,清人开始更加关注西域百姓的日常生活,葡萄意象为诗言志功能提供一种个人情感宣泄的出口,是清代文人宣泄苦闷的完美载体,寄寓了他们的乐观旷达之情;葡萄意象频繁出现于清代西域文人笔下,还原了边疆安定的生活场景,寄寓了清代... 较之唐人,清人开始更加关注西域百姓的日常生活,葡萄意象为诗言志功能提供一种个人情感宣泄的出口,是清代文人宣泄苦闷的完美载体,寄寓了他们的乐观旷达之情;葡萄意象频繁出现于清代西域文人笔下,还原了边疆安定的生活场景,寄寓了清代文人内心深处的风雅精神,展现了西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真实场景;葡萄与葡萄酒象征意义在清代西域文学中表达得更加明显,是建功边塞的象征,寄寓了清代文人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清代文人借助于葡萄意象,开启了中原和西域情感认同有效融合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西域文人 葡萄意象 情感建构 宣泄 还原 象征
下载PDF
清儒胡澍、俞樾校注《素问》的特点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庆炜 孙中堂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217-220,共4页
清儒对《素问》曾进行过精审的校注,这些医籍成为中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旨在分析清儒胡澍、俞樾校注《素问》的规律,进而总结出"综合考证、多维分析,引征广博,考辨严密精审,探微索隐、辨讹释疑正误,方法革新、从文献学角... 清儒对《素问》曾进行过精审的校注,这些医籍成为中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旨在分析清儒胡澍、俞樾校注《素问》的规律,进而总结出"综合考证、多维分析,引征广博,考辨严密精审,探微索隐、辨讹释疑正误,方法革新、从文献学角度校勘《素问》,说理精确、措词简明,文理与医理相结合"之校注特点,以期对今后中医古籍研究与整理具有启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儒 胡澍 俞樾 校注 素问
下载PDF
清人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少康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32-37,共6页
详细分析清代前期文学家和学者如钱谦益、王夫之、王士祯、赵执信、厉鹗、纪昀、杭世骏、薛雪、沈德潜、袁枚、翁方纲以及康熙、乾隆等对司空图及《诗品》的论述和评价,可发现他们都肯定《二十四诗品》是司空图所作。如果对此不加重视,... 详细分析清代前期文学家和学者如钱谦益、王夫之、王士祯、赵执信、厉鹗、纪昀、杭世骏、薛雪、沈德潜、袁枚、翁方纲以及康熙、乾隆等对司空图及《诗品》的论述和评价,可发现他们都肯定《二十四诗品》是司空图所作。如果对此不加重视,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武断地否定司空图的著作权,是不慎重、不严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清代 诗歌 文艺美学思想
下载PDF
“穷身”与“富读”:晚清“桐城派”文人学者的读书观
16
作者 程大立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9-43,共5页
文章运用文献史料分析法,概括指出晚清时期"桐城派"文人学者在简陋的生活环境中,摈弃杂念,排除纷扰,不以达官显贵为人生追求的"穷身而读观"及博览精思、详研会通、裕得多用的"富读而得观",具有一定的历... 文章运用文献史料分析法,概括指出晚清时期"桐城派"文人学者在简陋的生活环境中,摈弃杂念,排除纷扰,不以达官显贵为人生追求的"穷身而读观"及博览精思、详研会通、裕得多用的"富读而得观",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观 文人学者 桐城派 晚清时期
下载PDF
张舜徽先生与《清代扬州学记》
17
作者 卞孝萱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90-495,509,共7页
张舜徽是现代著名文献学家。本文介绍其24部著作,重点介绍《清代扬州学记》所论述的扬州学派的“通核”之学,可供大家参考。张舜徽70—80岁倍加勤奋撰著的精神,也值得大家效法。
关键词 张舜徽 《清代扬州学记》 “通核”之学
下载PDF
《国朝先正事略·文苑》校点讹失举例
18
作者 吴戬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5-99,共5页
《国朝先正事略》点校本在人名、地名、书名等的文字校勘及标点符号的使用上存在一些失误。并就该书《文苑》部分略作审校,以资该书再版时之参考。
关键词 《国朝先正事略》 文苑 文字讹误 标点失当
下载PDF
郑孝胥和晚清文人的文化遗民情结 被引量:19
19
作者 傅道彬 王秀臣 《北方论丛》 2002年第1期1-10,共10页
晚清遗民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遗民”。同以往“易代”不同,清王朝的 崩溃对文人而言已不再只具有政治含义,而更富于文化含义。几千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文化失落的痛苦使他们具有一种共通的“文化遗民... 晚清遗民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遗民”。同以往“易代”不同,清王朝的 崩溃对文人而言已不再只具有政治含义,而更富于文化含义。几千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文化失落的痛苦使他们具有一种共通的“文化遗民情结”,他们的所有言行几乎都与这种“情结”相联系。从文化遗民的意义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矛盾、复杂的郑孝胥,更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孝胥 晚清文人 文化遗民 传统文化 情结
下载PDF
清人“因声求义”述评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亚平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8-82,共5页
清代是训诂学的鼎盛时期,“因声求义”作为一项重要的训诂方法在这一时期得到巨大发展,顾炎武、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活跃在这一历史时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为“因声求义”这一重要的学说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清人 声音 训诂 因声求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