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皮神经阻滞在颅脑外科术后镇痛中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周珩 邓娜 +2 位作者 梁佐迪 刘炜炜 蔡大升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38-1140,共3页
目的探讨头皮神经阻滞(SNB)在颅脑外科术后镇痛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开颅手术的7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SNB术后镇痛者31例(SNB组),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者40例(PCIA组... 目的探讨头皮神经阻滞(SNB)在颅脑外科术后镇痛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开颅手术的7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SNB术后镇痛者31例(SNB组),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者40例(PCIA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术后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SNB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与PCIA组相当,但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和术后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PCIA组(P<0.05)。结论颅脑外科术后SNB镇痛可以提供与传统镇痛方法相当的镇痛效果,同时,也具备传统镇痛方法不具备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颅脑手术 头皮神经阻滞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下载PDF
地佐辛联合头皮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对开颅患者术后疼痛及应激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杜健华 许宜珍 +1 位作者 卡依沙尔.托乎提 王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051-2053,共3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头皮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对开颅患者术后疼痛及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开颅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n=60),头皮神经阻滞组(N组),地佐辛联合头皮神经阻滞组(S组)。N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于...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头皮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对开颅患者术后疼痛及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开颅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n=60),头皮神经阻滞组(N组),地佐辛联合头皮神经阻滞组(S组)。N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于切皮前10 min采用0.5%罗哌卡因行眶上神经(2 mL)、耳颞神经(5 mL)、枕大神经(5 mL)、枕小神经(5 mL)神经阻滞;S组患者诱导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10 mg,切皮前10 min采用0.5%罗哌卡因行眶上神经(2 mL)、耳颞神经(5 mL)、枕大神经(5 mL)、枕小神经(5 mL)神经阻滞,分别记录2组患者清醒拔管后即刻(T1)、1 h(T2)、6 h(T3)、12 h(T4)、24 h(T5)及48 h(T6)视觉模拟评分(VAS)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并于T1、T5、T6时点抽取动脉血测定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皮质醇(Cor)浓度。结果:S组在T3、T4、T5及T6时点VAS评分低于N组(P<0.05),S组在T1、T5及T6时点E、NE及Cor浓度均低于N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头皮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较单一头皮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更佳,能更好抑制应激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头皮神经阻滞 超前镇痛 颅脑手术 应激反应
原文传递
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邹巧群 舒慧刚 +4 位作者 吴彤 高卫真 苏殿三 俞卫锋 田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66-870,共5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行头皮神经阻滞对脑膜瘤切除术后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脑膜瘤切除术患者122例,男29例,女93例,年龄28~7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组(R组,n=64)和生理盐...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行头皮神经阻滞对脑膜瘤切除术后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脑膜瘤切除术患者122例,男29例,女93例,年龄28~7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组(R组,n=64)和生理盐水对照组(S组,n=58)。R组的患者在全麻诱导后头架安装前15 min以0.5%罗哌卡因15~20 ml行眶上、滑车上、耳颞、枕大和枕小神经阻滞,S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予以注射。两组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记录术中麻醉药物;术前、术后第3天和出院前患者KPS评分;术后第1、2、3天VAS疼痛评分;麻醉满意度,术后3d帕瑞昔布钠使用总量,住院时间。结果与S组比较,R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第3天两组KPS评分明显降低(P<0.05),出院前两组KPS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3天R组KPS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术后第1、2、3天R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S组(P<0.05)。R组麻醉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术后3 d内R组帕瑞昔布钠使用率明显低于S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能提高患者麻醉满意度评分,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对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质量有一定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脑膜瘤切除术 KPS评分 术后康复质量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卫兵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1730-1731,共2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在开颅手术后的镇痛效应。方法将我院2006~2010年诊断的60例硬脑膜外血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麻醉方法均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头皮缝合完毕后实施镇痛程序。实验组予以0.5%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法...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在开颅手术后的镇痛效应。方法将我院2006~2010年诊断的60例硬脑膜外血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麻醉方法均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头皮缝合完毕后实施镇痛程序。实验组予以0.5%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法术后镇痛,对照组予以1%利多卡因头皮神经阻滞法术后镇痛,所有患者于术后6、10、14、18、24、48h进行疼痛评估,采用10cm视觉评分表法(VAS),并比较两种药物的镇痛效果持续时间。结果采取0.5%罗哌卡因镇痛实验组的镇痛效果优于采取1%利多卡因镇痛对照组,且实验组的镇痛效果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在开颅手术中,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具有相对于利多卡因头皮神经阻滞更优越的镇痛效果和更长的镇痛持续时间,为临床的应用进一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头皮神经阻滞 开颅手术 硬脑膜外血肿 利多卡因
下载PDF
头皮神经阻滞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血浆皮质醇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志华 刘大为 +1 位作者 郭曲练 贺正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6期84-87,共4页
目的通过术前头皮神经阻滞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血浆皮质醇的改变,评估颅脑外科手术行头皮神经阻滞镇痛,减轻术后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在该院神经外科成功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神经... 目的通过术前头皮神经阻滞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血浆皮质醇的改变,评估颅脑外科手术行头皮神经阻滞镇痛,减轻术后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在该院神经外科成功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和非神经阻滞组,每组23例。神经阻滞组患者用0.5%罗派卡因分别阻滞头部两侧对称的枕大神经、枕小神经、眶上神经和耳颞神经,非神经阻滞组患者只实施全身麻醉。在快速诱导全身麻醉前,以及术后2、6、12和24 h时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水平,同期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结果神经阻滞组术后2、6和12 h的VAS评分较非神经阻滞组低(P<0.05)。两组血浆皮质醇水平术后2~24 h较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前升高(P<0.05)。与非神经阻滞组比较,神经阻滞组术后2~12 h血浆皮质醇水平降低(P<0.05)。结论 0.5%罗派卡因头皮神经阻滞是开颅术后镇痛的有效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罗哌卡因 头皮神经阻滞 镇痛 血浆皮质醇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途径复合头皮神经阻滞对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吕晶 胡艺川 姚尚龙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12期1074-1076,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神经周围注射与静脉应用复合头皮神经阻滞对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颅内动脉瘤手术病人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采用DEX 1μg/kg静脉注射,B组采用DEX 1μg/kg混合...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神经周围注射与静脉应用复合头皮神经阻滞对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颅内动脉瘤手术病人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采用DEX 1μg/kg静脉注射,B组采用DEX 1μg/kg混合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两组病人入室后超声引导下行双侧头皮神经阻滞,之后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记录病人诱导前(T0)、插管后5分钟(T1)、切皮时(T2)、锯颅骨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T0、T2和术后6小时(T5)的血皮质醇水平,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的用量,记录病人的镇痛持续时间和需补救镇痛例数。结果两组病人T1~T4各时间点的MAP均低于T0时水平,A组病人T1~T4各时间点的HR均较T0时下降,B组病人的HR只在T1、T4这两个时点低于T0时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T1、T2两时点的MAP和T1、T2和T3等时点的HR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T2、T5两时点的血皮质醇均较T0时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病人T5时点皮质醇水平分别为429.4 nmol/L、378.6 nmol/L,B组较之A组病人的血皮质醇显著降低(P<0.05)。A组和B组病人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652.8 min、736.4 min,B组较之A组病人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更长(P<0.05);B组仅有1位病人需补救镇痛,较A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与静脉应用相比,DEX神经周围注射复合头皮神经阻滞能使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延长术后镇痛时长,可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头皮神经阻滞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下载PDF
头皮神经阻滞复合七氟醚在颅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康青乐 李亚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头皮神经阻滞复合七氟醚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行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采用头皮神经阻滞复合七氟醚麻醉;对照组患者27例,采用七氟... 目的探讨头皮神经阻滞复合七氟醚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行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采用头皮神经阻滞复合七氟醚麻醉;对照组患者27例,采用七氟醚静吸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观察2组患者诱导前、诱导后5min、切皮时、破脑膜、手术结束时和拔管后5 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比较2组患者术后躁动情况、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以及舒芬太尼用量.结果对照组患者切皮时、破脑膜、手术结束时以及拔管后5 min的MAP和HR均有显著性升高,且显著高于相同时刻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躁动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舒芬太尼用量也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行头皮神经阻滞的颅脑手术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舒芬太尼用量少、术后苏醒快、躁动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神经阻滞 七氟醚 开颅手术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联合瑞芬太尼在颅骨钻孔引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董永良 王同春 +1 位作者 郭振奋 彭桂东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5期105-107,152,共4页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联合瑞芬太尼在颅骨钻孔引流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8年3月来我院行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20)。其中研究组于...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联合瑞芬太尼在颅骨钻孔引流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8年3月来我院行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20)。其中研究组于诱导插管后视手术区域以0.4%罗哌卡因阻滞行头皮神经阻滞,对照组则不实施头皮神经阻滞。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诱导后5min、切皮时、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记录出现术中高血压及使用降压药物的例数。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前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诱导后5min、切皮时、钻颅骨、手术结束时各时间点MAP显著低于诱导前(P <0.05);研究组患者诱导后5min、切皮时、钻颅骨、手术结束时各时间点MAP和H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中出现高血压以及降压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头皮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地减轻手术刺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减少静脉镇痛药物以及降压药物的使用,为颅骨钻孔引流术提供满意的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头皮神经阻滞 瑞芬太尼 颅骨钻孔引流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头皮神经阻滞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开颅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聂颖 李刚 李韧韧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17期22-24,共3页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对全麻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开颅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38)和对照组(n=38)。实验组在诱导后开颅前使用0.75%罗哌卡因实施头皮神经阻滞,对照组...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对全麻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开颅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38)和对照组(n=38)。实验组在诱导后开颅前使用0.75%罗哌卡因实施头皮神经阻滞,对照组不实施头皮神经阻滞。观察术前(T1)、上头钉(T2)、切皮(T3)、钻颅骨(T4)时MAP和HR的变化,记录术中出现高血压及使用降压药物的例数。结果:两组患者T2~T4各时间点MAP显著低于T(1P<0.05);实验组患者T2~T4各时间点MAP和H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现高血压以及降压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地减轻手术刺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减少静脉镇痛药物以及降压药物的使用,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神经阻滞 血流动力学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罗哌卡因
下载PDF
头皮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泵注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南玲 刘苏 +4 位作者 王瑶琳 季涛 苏高伟 李响 陈秀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5-1021,共7页
目的 探讨头皮神经阻滞(SNB)联合右美托咪定(Dex)泵注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析因设计,选择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头皮神经阻滞组(SNB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头皮神... 目的 探讨头皮神经阻滞(SNB)联合右美托咪定(Dex)泵注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析因设计,选择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头皮神经阻滞组(SNB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头皮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组(SNB+Dex组),每组40例。记录术前1 d(D0)、术后1 d(D1)、3 d(D3)、7 d(D7)40项恢复质量量表(Qo R-40)评分;D0与D1时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β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清浓度;记录术后24 h、48 h NRS评分,术后48 h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镇痛药物使用率,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拔管时呛咳及躁动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长。结果 D1、D3时SNB与Dex对QoR-40量表总评分的主效应及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P <0.05);D7时两因素交互作用不显著(P> 0.05),SNB与Dex的主效应均显著(P <0.05)。血清S100β和GFAP浓度,D1时Dex主效应均显著(P <0.05),SNB主效应和两因素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 0.05)。SNB是术中高血压事件的保护因素(P <0.05),SNB与Dex是术中心动过速和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术后24 h与48 h NRS评分和术后补救镇痛事件保护因素(P <0.05),Dex是术后呛咳和躁动事件的保护因素(P <0.05)。术后48 h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NB联合Dex泵注可以提高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QoR-40评分,降低术后神经损伤标志物浓度,减少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术后疼痛强度和镇痛药物使用率,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神经阻滞 右美托咪定 幕上肿瘤切除术 术后恢复质量 析因设计
下载PDF
头皮神经阻滞在保留自主呼吸的老年患者颅骨钻孔引流术后康复中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彭晶 方开云 +3 位作者 杨淼 宫茜 陈静 上乃莹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518-1520,1528,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颅骨钻孔引流的老年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3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硬膜下血肿行颅骨钻孔引流或小窗口开窗引流手术患者资料,对比全身麻醉和头皮神经阻滞麻醉的老年患者。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并... 目的回顾性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颅骨钻孔引流的老年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3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硬膜下血肿行颅骨钻孔引流或小窗口开窗引流手术患者资料,对比全身麻醉和头皮神经阻滞麻醉的老年患者。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次要指标为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变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次数,ICU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和30 d内死亡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4名患者,年龄≥60岁,其中全麻患者84例,头皮神经阻滞患者80例,ASA分级为1~3级。全身麻醉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n=11),其中8例肺炎,2例气管切开,1例患者死亡;神经阻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n=5),3例肺炎,2例非计划气管插管,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围术期血常规、血生化,术中输注液体量、术后出血量、尿量等结果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全身麻醉组术中输注浓缩红细胞及血浆制品较神经阻滞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较神经阻滞组显著(P<0.05);同时,使用升压药物的次数全身麻醉组显著多于神经阻滞组(P<0.001);全麻患者术后送ICU进行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在ICU停留时间均较神经阻滞患者显著延长(P<0.05);术前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基础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能更好的保证围术期的镇痛作用,维持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ICU停留时间,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神经阻滞 硬膜下血肿 颅骨钻孔引流
下载PDF
左旋布比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树勇 赵永忠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5期533-534,536,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开颅手术中使用左旋布比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循环指标的影响及手术相关麻醉费用情况。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神经外科需要开颅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D)组(n=30)和左旋布比卡因(L)组(n=30)。麻醉诱... 目的对比研究开颅手术中使用左旋布比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循环指标的影响及手术相关麻醉费用情况。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神经外科需要开颅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D)组(n=30)和左旋布比卡因(L)组(n=30)。麻醉诱导插管后L组采用0.25%左旋布比卡因行患侧相关头皮神经阻滞,D组不实行神经阻滞但常规按时给予舒芬太尼和肌松药,两组手术中均采用丙泊酚持续输注维持麻醉。记录术中镇痛、镇静药用药量、循环相关指标、拔管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及手术相关麻醉费用。结果 D组与L组比较,手术期舒芬太尼用量[(1.67±0.24)、(0.20±0.11)μg/kg],丙泊酚用量[(5.27±2.15)、(3.62±1.36)mg·kg-1·h-1],拔管后VAS评分[(7.21±1.40)、(3.15±1.20)分],手术相关麻醉费用[(1 683±64)、(1 327±71)元],前者均高于后者(P均<0.05);手术开始至苏醒拔管,D组平均动脉压、心率上升较L组明显(P均<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头皮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复合全身麻醉能增加麻醉的可控性,术毕苏醒拔管平稳,可降低苏醒期的风险,减少住院时间和手术相关的麻醉费用,是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一种新的辅助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布比卡因 头皮神经阻滞 开颅手术
原文传递
0.5%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在开颅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13
作者 李晓玲 杜海云 +2 位作者 李锋 钱斌 赵颖颖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4期122-126,共5页
目的研究开颅手术中实施0.5%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对患者术后炎症因子、血流动力学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开颅手术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药物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参照... 目的研究开颅手术中实施0.5%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对患者术后炎症因子、血流动力学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开颅手术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药物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参照组43例、试验组43例。参照组实施1%利多卡因头皮神经阻滞,试验组实施0.5%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对2组患者不同时间炎症因子、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及不良发应予以比较。结果2组术后6、24、48 h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高于术前,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6、24、48、72 h的CRP、IL-6水平低于参照组,IL-10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切皮即刻(T1)、开颅时(T2)、缝合时(T3)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高于诱导前(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T2、T3的HR、MAP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8、12 h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98%,低于参照组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手术中实施0.5%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缓解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 罗哌卡因 头皮神经阻滞 炎症因子 血流动力学 镇痛效果
下载PDF
头皮神经阻滞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张正辉 廖常莉 +4 位作者 冉鑫 曾东 周述芝 段声吉 陈卉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头皮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5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93例,按麻醉方式分成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 目的探讨头皮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5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93例,按麻醉方式分成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头皮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中镇痛药物使用量,住院时长,麻醉苏醒期躁动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采用中文版术后恢复质量量表(Quality of Recovery Scale,QoR)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7 d康复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4、8、12、24 h的VSA评分及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的Qo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镇痛效果良好,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神经外科手术 术后康复
下载PDF
瑞马唑仑联合头皮神经阻滞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龙超 张郃 +1 位作者 董文理 程金红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35-838,共4页
目的观察瑞马唑仑联合头皮神经阻滞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苏醒质量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对照组)和瑞马唑仑组(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2 mg·kg^(-1)+舒芬太尼0.3μ... 目的观察瑞马唑仑联合头皮神经阻滞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苏醒质量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对照组)和瑞马唑仑组(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2 mg·kg^(-1)+舒芬太尼0.3μg·kg^(-1)+顺阿曲库铵0.15 mg·kg^(-1)麻醉诱导,观察组采用瑞马唑仑0.3 mg·kg^(-1)+舒芬太尼0.3μg·kg^(-1)+顺阿曲库铵0.15 mg·kg^(-1)。术中维持对照组采用丙泊酚4~8 mg·kg^(-1)·h^(-1)+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观察组采用瑞马唑仑0.1~0.3 mg·kg^(-1)·h^(-1)+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术中均间断静脉推注顺阿曲库铵0.05 mg·kg^(-1)。2组在全身麻醉插管后均采用0.4%罗哌卡因分别阻滞两侧眶上神经、滑车上神经、耳颞神经、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记录2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Riker镇静躁动(SAS)评分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镇痛效果。检测麻醉诱导前及术后2、8、16和24 h时血清S100β蛋白及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苏醒时间缩短、拔管时SAS评分降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2、8、16和24 h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2组S100β蛋白和皮质醇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各观察时点S100β蛋白和皮质醇水平均较麻醉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2、8和16 h时,观察组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8、16和24 h时,观察组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丙泊酚联合头皮神经阻滞相比,瑞马唑仑联合头皮神经阻滞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可优化患者苏醒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弱术后应激反应,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颅内动脉瘤 夹闭术 康复 头皮神经阻滞
原文传递
地佐辛联合头皮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对开颅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晓龙 谈世刚 +2 位作者 郭慧 甘国胜 宋晓阳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头皮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对开颅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中部战区总医院行开颅手术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4例。给予A...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头皮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对开颅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中部战区总医院行开颅手术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4例。给予A组患者神经阻滞超前镇痛;B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地佐辛。比较两组患者清醒拔管后即刻(T0)、术后6 h(T_(1))、术后12 h(T_(2))、术后24 h(T_(3))、术后48 h(T_(4))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神经阻滞前(T5)、神经阻滞即刻(T_(6))、麻醉后10 min(T_(7))、手术开始后10 min(T_(8))、手术结束时(T_(9))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T0、T_(3)、T_(4)时应激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和A组VAS评分均先升高后降低,且B组T_(1)、T_(2)、T_(3)、T_(4)时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_(6)、T_(7)、T_(8)、T_(9)时HR、MAP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3)、T_(4)时E、NE、Cor均高于T0时,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B组T_(3)、T_(4)时E、NE、Cor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手术患者应用地佐辛联合头皮神经阻滞超前镇痛,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头皮神经阻滞 超前镇痛 开颅手术 应激反应
下载PDF
地佐辛超前镇痛联合头皮神经阻滞对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17
作者 刘艳萍 孙帅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531-534,共4页
目的分析地佐辛超前镇痛联合头皮神经阻滞(scalp nerve block,SNB)在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手术治疗的76例HICH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 目的分析地佐辛超前镇痛联合头皮神经阻滞(scalp nerve block,SNB)在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手术治疗的76例HICH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全身麻醉基础上给予SNB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地佐辛超前镇痛。比较两组术前、切皮、穿刺颅骨、缝皮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比较两组清醒拔管时、术后6h、12h、24h、48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统计两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切皮、穿刺颅骨、缝皮时的MAP、心率水平均高于术前,观察组切皮、穿刺颅骨、缝皮时的MAP、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6h、12h、24h、48h时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23.68%,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佐辛超前镇痛联合SNB应用于HICH患者手术治疗,不仅可有效维持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还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麻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地佐辛 超前镇痛 头皮神经阻滞
下载PDF
0.5%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对开颅手术患者术后炎性因子与血流动力学及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南荣 南露 +2 位作者 皇甫加文 冯晓荣 黄朝旭 《西部医学》 2021年第11期1618-1621,1627,共5页
目的分析0.5%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对开颅手术患者术后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及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96例需进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差异分为局部浸润麻醉组(A组)及0.5%罗哌卡因头皮神... 目的分析0.5%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对开颅手术患者术后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及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96例需进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差异分为局部浸润麻醉组(A组)及0.5%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各48例。A组在切皮前采用15mL 0.5%罗哌卡因沿手术切口浸润麻醉。B组予以0.5%行头皮神经阻滞,头皮神经阻滞部位为:双侧眶上神经、耳颞神经、滑车上神经、枕小神经、枕大神经等部位作为进针点,皮肤常规消毒,在每个进针点注入1mL 0.5%罗哌卡因;操作完成后术中予以静-吸复合麻醉进行维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后6h、24h、48h、72h炎性因子水平、诱导前(T0)、切皮即刻(T1)、开颅时(T2)、缝合时(T3)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两组术后2h、4h、8h、12h、48h疼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h、24hCRP、IL-6水平明显升高,IL-10水平明显降低,至48hCRP、IL-6水平逐渐下降,IL-10水平逐渐升高,至72h后与术前一致,以B组患者尤甚(P<0.05)。T0时两组患者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T1~T3时两组患者MAP、HR水平较T0时升高,但T1~T3B组MAP、HR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3)术后VAS评分呈下降趋势,B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4)B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0.5%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可显著抑制开颅手术炎性反应,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并缓解术后疼痛,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5%罗哌卡因 头皮神经阻滞 开颅手术 影响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头皮神经阻滞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川 叶军明 +5 位作者 钟茂林 陈丽 郭明玲 王冰雨 彭观发 王力峰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18期3155-3160,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该院择期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8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分别给予超声引导下头皮神经阻滞+全身麻醉、切口局...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该院择期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8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分别给予超声引导下头皮神经阻滞+全身麻醉、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全身麻醉及全身麻醉。记录3组术前(T1)、上头钉(T2)、切皮(T3)、锯颅骨(T4)、术中(夹闭瘤体时T5)、缝皮(T6)、缝皮结束时(T7)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抽取动脉血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和血糖,记录3组一般情况及药物使用、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一般情况、术中失血量、补液量及手术时间、麻醉时间、HR、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少于B、C组,B组瑞芬太尼少于C组(P<0.05)。A组T2~T7的MAP低于C组,B组T2、T7的MAP低于C组(P<0.05)。A组T3~T7的肾上腺素水平低于C组,T4~T7的肾上腺素水平低于B组,B组T3的肾上腺素水平低于C组(P<0.05)。A组T3~T7的NE水平低于B、C组(P<0.05)。A组T2~T7的皮质醇水平低于C组,B组T5~T7的皮质醇水平低于C组(P<0.05)。A组T6、T7的血糖水平低于B、C组(P<0.05)。A组VAS评分[(3.92±0.86)分]低于B组[(5.12±0.78)分]和C组[(5.24±0.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头皮神经阻滞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应激反应的发生,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头皮神经阻滞 应激反应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佐剂用于头皮神经阻滞的效果以及对血浆儿茶酚胺、内皮素-1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庆聪 张曙 +3 位作者 袁淑贞 廖永强 何炳华 刘衬云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1期51-53,56,共4页
目的:探究开颅手术中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佐剂的阻滞的效果以及对血浆儿茶酚胺、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全部选自2018年3月-2019年11月期间在东莞市人民医院进行开颅手术的42例患者,按照不同的麻醉药物进行分组,其... 目的:探究开颅手术中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佐剂的阻滞的效果以及对血浆儿茶酚胺、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全部选自2018年3月-2019年11月期间在东莞市人民医院进行开颅手术的42例患者,按照不同的麻醉药物进行分组,其中21例使用0.9%氯化钠溶液的为对照组,21例使用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的为实验组,分析比较两种方式对两侧头皮神经的阻滞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术后24h内感觉阻滞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术后苏醒时间、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h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h、12h、18h、24h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h、6h、12hRamsay评分对比差异较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18h、24h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麻醉诱导前的ET-1、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h、12h对比差异较明显(P<0.05);两组术后高血压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佐剂用于头皮神经阻滞的效果较好,不会升高ET-1和血浆儿茶酚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佐剂 头皮神经阻滞 血浆儿茶酚胺 内皮素-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