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锰复合氧化物吸附去除五价锑性能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徐伟 刘锐平 +1 位作者 久辉 彭若梦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0-275,共6页
对比研究了铁锰复合氧化物(FMBO)、羟基氧化铁(FeOOH)和二氧化锰(MnO2)吸附去除五价锑(Sb(V))的性能.结果表明FMBO对Sb(V)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在pH=5.0的条件下,最大吸附容量达到1.05mmol.g-1,略高于FeOOH(0.82mmol.g-1)及远高于MnO2(0.... 对比研究了铁锰复合氧化物(FMBO)、羟基氧化铁(FeOOH)和二氧化锰(MnO2)吸附去除五价锑(Sb(V))的性能.结果表明FMBO对Sb(V)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在pH=5.0的条件下,最大吸附容量达到1.05mmol.g-1,略高于FeOOH(0.82mmol.g-1)及远高于MnO2(0.43mmol.g-1);采用Freundlich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Sb(V)在FMBO的吸附行为(R2=0.98).就吸附动力学而言,假二级动力学可很好地描述Sb(V)在FMBO(R2=0.93)和MnO2表面的吸附过程(R2=0.96),而Sb(V)在FeOOH表面的吸附过程可用Elovich模型拟合(R2=0.94).Sb(V)的吸附量随着pH值的升高而降低;磷酸盐显著抑制了Sb(V)的吸附,而硫酸盐和碳酸盐影响不大.提高体系离子强度可促进Sb(V)在FMBO表面的吸附,推断Sb(V)在FMBO表面形成内层络合物后被吸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复合氧化物 五价锑 吸附 动力学模型 内层络合物
原文传递
白玉凤尾蕨与印度芥菜对不同形态锑的富集与转化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晓丽 韦朝阳 +1 位作者 冯人伟 涂书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20-727,共8页
以白玉凤尾蕨和印度芥菜为实验材料,采用温室水培方法研究两种植物在人工添加不同形态(三价无机锑、五价无机锑和三甲基锑)与不同水平锑(白玉凤尾蕨为30和50 mg L-1,印度芥菜为5和20 mg L-1)处理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以不加锑处理... 以白玉凤尾蕨和印度芥菜为实验材料,采用温室水培方法研究两种植物在人工添加不同形态(三价无机锑、五价无机锑和三甲基锑)与不同水平锑(白玉凤尾蕨为30和50 mg L-1,印度芥菜为5和20 mg L-1)处理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以不加锑处理作为对照,同时分析锑在两种植物不同部位的富集与形态转化.结果表明,白玉凤尾蕨与印度芥菜对3种形态的锑均可出现显著的吸收富集,白玉凤尾蕨地上部和根部锑含量最高分别达到816 mg kg-1和6065 mg kg-1,印度芥菜地上部和根部锑含量最高分别达到322 mg kg-1和2663 mg kg-1;两种植物对不同形态锑的富集能力均为三价锑(Sb(Ⅲ))〉五价锑(Sb(Ⅴ))〉甲基锑(TMSb),且主要富集于根部.Sb(Ⅴ)处理下,白玉凤尾蕨与印度芥菜地上部80%以上转化为Sb(Ⅲ),反映两种植物均具有很强的将Sb(Ⅴ)转化为Sb(Ⅲ)的能力;Sb(Ⅲ)处理下,白玉凤尾蕨与印度芥菜对Sb(Ⅲ)的转化较少,地上部与根部只有不到5%的Sb(Ⅲ)转化为Sb(Ⅴ);白玉凤尾蕨可直接吸收TMSb,并有31%-46%被转化为无机的Sb(Ⅲ)和Sb(Ⅴ),而印度芥菜则100%将TMSb转化为无机的Sb(Ⅲ)和Sb(Ⅴ).植物对有机锑直接吸收转运并将其转化为三价锑的能力可能是植物对锑富集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凤尾蕨 印度芥菜 三价锑 五价锑 甲基锑
原文传递
Sb(V)在三种矿物表面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10
3
作者 席建红 何孟常 +2 位作者 林春野 张平 呼丽娟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2,共5页
用研究了蒙脱土、高岭土和针铁矿在不同的pH与离子强度的介质条件下对Sb(V)的吸附及解吸行为。3种矿物对Sb(V)的吸附能力差别较大,蒙脱土的吸附量远大于针铁矿和高岭土,针铁矿与高岭土的吸附能力相近。pH对Sb(V)在3种矿物表面的吸附行... 用研究了蒙脱土、高岭土和针铁矿在不同的pH与离子强度的介质条件下对Sb(V)的吸附及解吸行为。3种矿物对Sb(V)的吸附能力差别较大,蒙脱土的吸附量远大于针铁矿和高岭土,针铁矿与高岭土的吸附能力相近。pH对Sb(V)在3种矿物表面的吸附行为影响显著。随pH的升高,Sb(V)的吸附均减弱。吸附在高岭土表面的Sb(V)易解吸,而针铁矿和蒙脱土表面的Sb(V)不易解吸。随离子强度升高,高岭土对Sb(V)的吸附减弱;离子强度对Sb(V)在针铁矿和蒙脱土表面吸附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高岭土 蒙脱土 针铁矿 pH sb(v) 离子强度
原文传递
Sb(V)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pH、离子强度、竞争性离子与胡敏酸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席建红 何孟常 +2 位作者 林春野 呼丽娟 张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79,共4页
调查了在不同的pH、离子强度、胡敏酸和竞争性离子存在的条件下Sb(V)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行为.pH对Sb(V)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行为影响显著,pH在3~8之间时,随介质pH的升高,Sb(V)的吸附减弱;离子强度、胡敏酸的存在对吸附的影响均不显... 调查了在不同的pH、离子强度、胡敏酸和竞争性离子存在的条件下Sb(V)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行为.pH对Sb(V)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行为影响显著,pH在3~8之间时,随介质pH的升高,Sb(V)的吸附减弱;离子强度、胡敏酸的存在对吸附的影响均不显著;PO43-的存在对Sb(V)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v) 吸附 高岭土 PH 离子强度(I) 胡敏酸
下载PDF
太湖蓝藻对Sb(Ⅴ)的生物吸附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珊 孙福红 +2 位作者 鄢元波 常明 吴丰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64-769,共6页
利用富营养化湖泊的藻类——太湖蓝藻,对Sb(Ⅴ)的生物吸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藻类经0.1 mol/L盐酸处理后,对Sb(Ⅴ)的生物吸附效率大大提高.原藻和经盐酸处理的蓝藻在1 h左右对Sb(Ⅴ)的吸附量达到平衡;Sb(Ⅴ)在原藻和经盐酸处理的... 利用富营养化湖泊的藻类——太湖蓝藻,对Sb(Ⅴ)的生物吸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藻类经0.1 mol/L盐酸处理后,对Sb(Ⅴ)的生物吸附效率大大提高.原藻和经盐酸处理的蓝藻在1 h左右对Sb(Ⅴ)的吸附量达到平衡;Sb(Ⅴ)在原藻和经盐酸处理的蓝藻表面的吸附能力均随着pH升高逐渐减弱;原藻与经盐酸处理的蓝藻对Sb(Ⅴ)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不同离子强度的Cl-、NO3-、SO42-、PO43-对Sb(Ⅴ)在原藻表面的吸附影响较弱,而对Sb(Ⅴ)在经盐酸处理的蓝藻表面的吸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Ⅴ) 生物吸附 蓝藻 盐酸处理
下载PDF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态和可交换态锑(Ⅲ)和锑(Ⅴ) 被引量:9
6
作者 于兆水 张勤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8,共5页
在0.10 mol/L酒石酸介质中,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态和可交换态Sb(Ⅲ)和Sb(Ⅴ)。以氢气发生器为氩-氢火焰提供氢气,明显降低了硼氢化钾浓度,改善了测定检出限。考察了酒石酸掩蔽Sb(Ⅴ)的量及共存干扰元素的允许... 在0.10 mol/L酒石酸介质中,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态和可交换态Sb(Ⅲ)和Sb(Ⅴ)。以氢气发生器为氩-氢火焰提供氢气,明显降低了硼氢化钾浓度,改善了测定检出限。考察了酒石酸掩蔽Sb(Ⅴ)的量及共存干扰元素的允许量。方法检出限Sb(Ⅲ)为0.026 ng/L,总Sb为0.019 ng/L。加标回收试验表明,方法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光谱法 氢气 水溶态 可交换态 锑(Ⅲ) 锑(Ⅴ) 土壤
下载PDF
镁铝水滑石对水中Sb(V)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杨 黄阳 王维清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91,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阳离子摩尔比为2∶1(2Mg/Al LDHs)和4∶1(4Mg/Al LDHs)的镁铝水滑石,利用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仪和zeta电位分析仪表征了两种水滑石的基本性质,并且研究了不同p H值、不同时间、不同初始浓度以及共存离子...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阳离子摩尔比为2∶1(2Mg/Al LDHs)和4∶1(4Mg/Al LDHs)的镁铝水滑石,利用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仪和zeta电位分析仪表征了两种水滑石的基本性质,并且研究了不同p H值、不同时间、不同初始浓度以及共存离子种类等因素对镁铝水滑石吸附Sb(V)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CO_3^(2-)在层间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镁铝水滑石晶面间距存在明显差异;并且两种水滑石具有较高的总孔容积、比表面积和等电点。镁铝水滑石对Sb(V)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式分别可以由假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描述。模型拟合结果显示,2Mg/Al LDHs的吸附速率和吸附量分别高达0.19 g/(mg·h)和50.52 mg/g。镁铝水滑石对Sb(V)的去除机制主要包括表面物理吸附、阴离子交换和静电吸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水滑石 共沉淀法 吸附 sb(v)
下载PDF
铁改性凹凸棒土对Sb(Ⅴ)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爱平 黄阳 +1 位作者 王维清 和丽丽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29,共4页
用不同浓度的Fe Cl3·6H2O溶液对凹凸棒土进行改性,制得铁改性凹凸棒土(IMA),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对改性前后的凹凸棒土进行表征,消解后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IMA表面负载铁量... 用不同浓度的Fe Cl3·6H2O溶液对凹凸棒土进行改性,制得铁改性凹凸棒土(IMA),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对改性前后的凹凸棒土进行表征,消解后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IMA表面负载铁量进行测定。以KSb(OH)6为Sb(Ⅴ)锑源、IMA为吸附剂,研究IMA对Sb(Ⅴ)的吸附去除效果。探讨了IMA载铁量、吸附时间、Sb(Ⅴ)初始质量浓度与吸附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凹凸棒土是羟基氧化铁(Fe OOH)的优良载体,IMA对Sb(Ⅴ)的最大吸附量为天然凹凸棒土的8倍以上,IMA对Sb(Ⅴ)的吸附量随载铁量的增加而增大,IMA50吸附Sb(Ⅴ)所需平衡时间约12 h;Elovich模型能较好反映吸附动力学过程,最大吸附量可达36.82 mg/g;吸附等温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理论最大吸附量可达62.88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凹凸棒土 sb(Ⅴ) 吸附量 羟基氧化铁
下载PDF
纳米零价铁硫化改性对印染废水中锑的强化去除机制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成 李毅洲 +3 位作者 杨昆仑 万磊 吴霜 徐新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60,共10页
针对目前印染废水中特征污染物锑难以达标的问题,采用纳米零价铁(nZVI)并对其进行硫化改性(S-nZVI),研究了nZVI在硫化改性前后的除锑性能变化及吸附机理.表征分析显示,硫化改性后形成的FeS_(x)会使材料形成不规则的、具有复杂形态的FeS_... 针对目前印染废水中特征污染物锑难以达标的问题,采用纳米零价铁(nZVI)并对其进行硫化改性(S-nZVI),研究了nZVI在硫化改性前后的除锑性能变化及吸附机理.表征分析显示,硫化改性后形成的FeS_(x)会使材料形成不规则的、具有复杂形态的FeS_(x)及FeO_(x)表面,增大了材料的比表面积;其次,FeS_(x)可以提高电子的转移效率,促进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使得少部分Sb(V)被还原为更容易沉淀的Sb(OH)_(3)或FeSbO_(3);同时由于硫元素的存在,形成的无定型态铁氧化物更为稳定,不易向结晶态转变,而无定型态铁氧化物对Sb(V)的吸附效果要远高于结晶态铁氧化物;此外,锑也可以与硫元素结合形成稳定的锑硫化合物而从废水中去除.实验结果表明,投加量为60 mg·L^(-1)的S-nZVI能够使初始浓度为200μg·L^(-1)Sb(V)的模拟印染废水和实际印染废水中总锑浓度处理至排放标准(<50μg·L^(-1)),体现出S-nZVI在印染废水除锑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纳米零价铁(S-nZvI) 印染废水 吸附机理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masking agents for antimony speciation analysis using hydride generation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被引量:3
10
作者 Jianhong XI Mengchang HE +1 位作者 Kunpeng WANG Guizhi ZHANG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970-978,共9页
A sensitive atomic spectrometric method for the redox speciation analysis of Sb in water is described. The proposed method is based on the selective generation of stibine from Sb(III) in a continuous flow system usi... A sensitive atomic spectrometric method for the redox speciation analysis of Sb in water is described. The proposed method is based on the selective generation of stibine from Sb(III) in a continuous flow system using non-dispersive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for detection. The effects of the HCI concentration on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of Sb(III) and Sb(V)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tomic fluorescence emission due to Sb(V) can constructively interfere with the determination of Sb(III).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b(III), four compounds were tested as masking agents to inhibit the generation of stibine from Sb(V). The effects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masking agents and of HC1 on the fluorescence signals from Sb(III) and Sb(V)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itric acid and NaF can successfully suppress hydride generation from Sb(V). To evaluate the developed methodology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matrix, the recovery of Sb(III) from natural water that was spiked with different Sb(III) and Sb(V) concentrations was tes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III) sbv determination maskingagents hydride generation (HG-AFS)
原文传递
铁改性酵母粉对锑酸盐的吸附机理
11
作者 唐林茜 张春华 葛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1-252,共12页
采用氯化铁(FeCl_(3))制备了铁改性酵母粉,测试其对溶液中锑酸盐(Sb(V))的吸附性能,考察了FeCl_(3)浓度、溶液pH以及酵母粉投加量对Sb(V)去除的影响,研究了Sb(V)在铁改性酵母粉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特征,并用SEM-EDS、ATR-FTIR... 采用氯化铁(FeCl_(3))制备了铁改性酵母粉,测试其对溶液中锑酸盐(Sb(V))的吸附性能,考察了FeCl_(3)浓度、溶液pH以及酵母粉投加量对Sb(V)去除的影响,研究了Sb(V)在铁改性酵母粉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特征,并用SEM-EDS、ATR-FTIR、XRD、XPS等方法对改性酵母粉进行表征以探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酵母粉吸附Sb(V)的最佳条件为:FeCl_(3)浓度0.5 mol·L^(-1)、酵母粉投加量2 g·L^(-1)、pH 3.0.5 mol·L^(-1) FeCl_(3)改性酵母粉(0.5 Fe-Y)对溶液中Sb(V)的最大去除率为91.2%,吸附容量达68.15 mg·g^(−1).0.5 Fe-Y对Sb(V)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该吸附过程属于化学吸附,涉及络合反应和静电吸附.FeCl_(3)改性能显著增强酵母粉对Sb(V)的吸附能力,酵母粉表面羟基等官能团增多、电位增加、晶形结构更加无序以及表面羟基铁与Sb(V)形成内层络合物是其Sb(V)吸附能力增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改性 酵母 sb(v) 吸附.
下载PDF
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对水体中Sb(Ⅴ)的吸附去除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勇超 吴继鑫 +1 位作者 任伯帜 耿兵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11-816,共6页
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氮吸附脱附实验对其化学组成及表面积进行分析。通过静态吸附与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考察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对废水中Sb(Ⅴ)的吸附去除能力,并分析了吸附动力学与反应机... 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氮吸附脱附实验对其化学组成及表面积进行分析。通过静态吸附与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考察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对废水中Sb(Ⅴ)的吸附去除能力,并分析了吸附动力学与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制得的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并不仅是铜氧化物与铁氧化物的简单混合,其比表面积远大于铁氧化物和铜氧化物;静态吸附实验显示,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对Sb(Ⅴ)溶液的吸附去除率明显高于铁氧化物和铜氧化物,当Sb(Ⅴ)溶液初始pH为6.0,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溶液体积100mL,振荡速度100r/min,吸附时间为24h,0.03g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对Sb(Ⅴ)的吸附去除率高达95.6%,吸附数据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表明,随着进水流量的增加,床层耗竭时间缩短;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对Sb(Ⅴ)去除以化学吸附为主,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在吸附过程中生成铁置换的黝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铜双金属氧化物 sb(v) 静态吸附 动态吸附 固定床
下载PDF
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天然水体中的Sb(V)和Sb(Ⅲ) 被引量:2
13
作者 万玉霞 任景玲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43,共7页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HG-AFS),测定天然水体中的总溶解态无机锑(Sb(Ⅴ+Ⅲ))和三价锑(Sb(Ⅲ))。选择的最佳仪器条件为:灯电流60 mA,负高压-260 V,原子化器的温度190℃和氩气的载气流量600 mL/min。Sb(Ⅴ+Ⅲ)在1 mol/L HCl介质中进...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HG-AFS),测定天然水体中的总溶解态无机锑(Sb(Ⅴ+Ⅲ))和三价锑(Sb(Ⅲ))。选择的最佳仪器条件为:灯电流60 mA,负高压-260 V,原子化器的温度190℃和氩气的载气流量600 mL/min。Sb(Ⅴ+Ⅲ)在1 mol/L HCl介质中进行测定,检出限为0.024μg/L,线性范围为0~14μg/L。对浓度0.3μg/L和0.03μg/L的样品分析精密度分别为2.0%和1.9%(n=9),方法的回收率93.7%~105%。Sb(Ⅲ)是在柠檬酸和柠檬酸钠缓冲溶液中(pH为4.0~4.5),辅以100 mL/min的氢气进行测定,测得检出限为0.0013μg/L,对浓度0.04μg/L和0.01μg/L的样品分析精密度分别为3.8%和5.5%(n=9),方法的回收率91.1%~104%。二者在不同介质中工作曲线的斜率变动范围均小于5%。Sb(Ⅴ)的含量由总溶解态无机锑与三价锑的含量差减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荧光光度法 sb(v) sb(III) 天然水体
下载PDF
Sb(Ⅲ)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及氧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席建红 何孟常 +1 位作者 门彬 张素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99,共4页
研究了Sb(Ⅲ)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及氧化.研究结果表明Sb(Ⅲ)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反应为快速反应.吸附在高岭土表面的Sb(Ⅲ)易被氧化为Sb(V),一部分Sb(V)会从高岭土表面解吸进入溶液中.溶液的pH值对Sb(V)的解吸有显著的影响,且pH越高,Sb(V... 研究了Sb(Ⅲ)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及氧化.研究结果表明Sb(Ⅲ)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反应为快速反应.吸附在高岭土表面的Sb(Ⅲ)易被氧化为Sb(V),一部分Sb(V)会从高岭土表面解吸进入溶液中.溶液的pH值对Sb(V)的解吸有显著的影响,且pH越高,Sb(V)越容易从高岭土表面解吸.吸附前后高岭土样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分析表明,高岭土表面的≡Al—OH、≡Mg—OH及≡Si—OH基团参与了Sb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Ⅲ) sb(v) 高岭土 吸附 氧化
下载PDF
壳聚糖-生物铁锰氧化物去除水体中锑的性能及机理研究
15
作者 侯冬梅 张兰 +3 位作者 李春成 陈露童 王盼盼 邹建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42-1853,共12页
锑作为一种强致畸致癌的重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环境之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利用壳聚糖包埋生物质铁锰氧化物,制备出一种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率高的生物质吸附材料(CH-BFMO)。采用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该... 锑作为一种强致畸致癌的重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环境之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利用壳聚糖包埋生物质铁锰氧化物,制备出一种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率高的生物质吸附材料(CH-BFMO)。采用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对水体中三价锑和五价锑的吸附性能。基于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分析,并借助FTIR和XPS等表征方法,探究了CH-BFMO对水体中Sb(III)和Sb(V)的吸附机制。其结果表明:负载壳聚糖后,CH-BFMO的形貌结构并未发生明显改变,仍为无定型结构,但其比表面积由79.2 m^(2)·g^(-1)增加到91.3 m^(2)·g^(-1),更加有利于对物质的吸附。批次实验表明,CH-BFMO对Sb(III)和Sb(V)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37.6 mg·L^(-1)(pH 4)和24.8 mg·L^(-1)(pH 6),二者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更接近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说明CH-BFMO对Sb(III)和Sb(V)均以化学吸附为主。Sb(III)和Sb(V)的吸附等温曲线都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说明该过程均为单层吸附。FTIR及XPS分析表明:CH-BFMO表面含有的丰富的含氧官能团(C=O、C=C、O–H),有利于CH-BFMO对Sb(III)和Sb(V)的吸附去除。对于Sb(V)来说,主要是依靠与CH-BFMO发生化学吸附而实现去除。而对于Sb(III)的来说,其去除过程则可能涉及化学吸附和氧化的共同作用。SO_(4)^(2-)、CO_(3)^(2-)对CH-BFMO吸附Sb(III)和Sb(V)的影响较小,但PO_(4)^(3-)会抑制材料对Sb(III)和Sb(V)的吸附去除。5次循环后,CH-BFMO对Sb(III)与Sb(V)的吸附量仍能保持在92%以上,说明CH-BFMO循环性能优良,是一种潜在的去除水体中锑污染的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生物质吸附剂 三价锑 五价锑 吸附去除 机理研究
下载PDF
Sb-V-SBA-15催化苯酚过氧化氢羟基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玉镇 沈健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9-62,共4页
以偏钒酸铵为钒源和三氯化锑为锑源,用后合成法合成了Sb-V-SBA-15[n(Si)/n(V)=25,n(Sb)/n(V)=0.8)]催化剂,采用XRD、N2吸附-脱附法、FT-IR等表征合成的样品。研究了该催化剂催化苯酚过氧化氢羟基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Sb-V-SBA-15仍... 以偏钒酸铵为钒源和三氯化锑为锑源,用后合成法合成了Sb-V-SBA-15[n(Si)/n(V)=25,n(Sb)/n(V)=0.8)]催化剂,采用XRD、N2吸附-脱附法、FT-IR等表征合成的样品。研究了该催化剂催化苯酚过氧化氢羟基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Sb-V-SBA-15仍然保持了SBA-15的高度有序的二维六方孔道结构,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负载的活性组分均匀分布在介孔分子筛表面;以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60℃,催化剂用量0.2 g,n(苯酚)∶n(H2O2)∶n(H2O)=1∶1∶2为最佳工艺条件下,苯酚转化率达41.38%,苯二酚选择性为89.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v 过氧化氢 sbA-15 苯酚 苯二酚 羟基化
下载PDF
氧化铁红对印染废水中锑(V)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楚晨 李成 +3 位作者 钱建英 杨昆仑 胡韵璇 徐新华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1-209,260,共10页
印染行业锑(Sb)污染严重,常规除锑工艺难以达标,铁氧化物对水中锑及其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选取氧化铁红110、138与190,分别记为T110、T138、T190,对模拟印染废水中的Sb(V)进行吸附去除。结果表明,当Sb(V)初始浓度为200μg·L^... 印染行业锑(Sb)污染严重,常规除锑工艺难以达标,铁氧化物对水中锑及其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选取氧化铁红110、138与190,分别记为T110、T138、T190,对模拟印染废水中的Sb(V)进行吸附去除。结果表明,当Sb(V)初始浓度为200μg·L^(-1),投加量为0.2 g·L^(-1)时,T138的除锑效果最佳,去除率可达99.44%。XRD图谱显示,氧化铁红的主要成分为α-Fe_(2)O_(3)。TEM与XPS图谱表明,T138的颗粒形状较不规则且相对粗糙,含还原态铁与丰富的羟基位点,有利于吸附Sb(V)。吸附动力学实验显示,Sb(V)吸附过程较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T110与T138对Sb(V)的吸附较符合Freundlich模型,T190则较符合Langmuir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印染废水中共存的含氧阴离子与染料明显抑制氧化铁红对Sb(V)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红 吸附 sb(v) 印染废水
下载PDF
水铁矿及其腐殖酸复合体对Sb(Ⅴ)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申思月 黄阳 +3 位作者 王维清 丁威 李杨 龙智贤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015-4021,共7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备了水铁矿和水铁矿与腐殖酸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Zeta电位及比表面积的测定对其基本性质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静态批处理吸附试验研究了水铁矿及其腐殖酸复合物对Sb(Ⅴ)的吸附行为特征,探讨了吸附时间... 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备了水铁矿和水铁矿与腐殖酸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Zeta电位及比表面积的测定对其基本性质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静态批处理吸附试验研究了水铁矿及其腐殖酸复合物对Sb(Ⅴ)的吸附行为特征,探讨了吸附时间、初始pH值、初始浓度、不同干扰离子(PO4^3-、CO3^2-、NO3^-和Cl^-)对水铁矿及其复合物吸附Sb(Ⅴ)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与水铁矿结合后未改变水铁矿的晶型结构,但降低了水铁矿的零电点与比表面积.水铁矿及其复合物对Sb(Ⅴ)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腐殖酸的加入抑制了水铁矿对Sb(Ⅴ)的吸附.随着pH的上升,水铁矿与复合物的去质子化能力增强,对Sb(Ⅴ)的吸附量减小;溶液中共存离子PO4^3-、CO3^2-对水铁矿及其腐殖酸复合物吸附Sb(Ⅴ)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铁矿 腐殖酸 吸附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吸附剂去除水体中Sb(Ⅴ)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正玉 宁增平 +4 位作者 肖唐付 赵彦龙 刘意章 吴世良 蓝小龙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17年第5期523-530,共8页
本文对比研究了沸石、酸碱改性沸石、硅藻土、酸改性硅藻土、锰改性硅藻土、水葫芦干粉末、酸碱改性水葫芦干粉末、煤灰、煤渣、稻草秸秆粉末(<40目)、稻草秸秆颗粒(粒径0.5cm)、玉米秸秆粉末(<40目)、玉米秸秆颗粒(粒径0.5cm... 本文对比研究了沸石、酸碱改性沸石、硅藻土、酸改性硅藻土、锰改性硅藻土、水葫芦干粉末、酸碱改性水葫芦干粉末、煤灰、煤渣、稻草秸秆粉末(<40目)、稻草秸秆颗粒(粒径0.5cm)、玉米秸秆粉末(<40目)、玉米秸秆颗粒(粒径0.5cm)、陶粒、铁氧化物改性陶粒等15种吸附材料吸附去除水体中Sb(Ⅴ)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固液比为1 g∶50 m L,初始溶液p H=7.5±0.5,反应温度为25±2℃,震荡速率150 r/min,初始Sb(Ⅴ)浓度为1000μg/L,吸附反应时间为5h条件下,15种吸附材料对Sb(Ⅴ)具有显著不同的吸附效果,吸附量大小依次为煤渣>铁氧化物改性陶粒>锰改性硅藻土>酸碱改性水葫芦干粉末>煤灰>玉米秸秆粉末>酸碱改性沸石>酸改性硅藻土>玉米秸秆颗粒>稻草秸秆粉末>沸石>稻草秸秆颗粒>陶粒>水葫芦>硅藻土。通过对原始吸附材料进行不同改性处理,发现改性后材料相对于原始材料对Sb(Ⅴ)的吸附能力有明显提升,其中锰改性硅藻土、酸碱改性水葫芦和铁氧化物改性陶粒对Sb(Ⅴ)的吸附量分别为48.7、46.6和48.9μg/g。其中,铁氧化物改性陶粒作为一种新型的大颗粒吸附剂,不仅对Sb(Ⅴ)的吸附性能好,而且相对于传统的粉末型吸附剂更易于从被处理水体中取出,避免了吸附剂和目标毒害元素驻留在水体中产生二次释放的环境风险,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sb(Ⅴ) 改性 去除 陶粒
下载PDF
有机聚合物负载水合氧化铁去除水中微量锑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慧 杨晶晶 +1 位作者 李志萍 白仁碧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68-72,共5页
制备了一种基于壳聚糖(CS)、醋酸纤维素(CA)共混并负载水合氧化铁的多孔复合吸附剂(CS/CA-Fe),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分析了对该吸附剂吸附去除水中微量Sb(Ⅴ)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其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平衡规律。结果表明,CS/CA-Fe中... 制备了一种基于壳聚糖(CS)、醋酸纤维素(CA)共混并负载水合氧化铁的多孔复合吸附剂(CS/CA-Fe),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分析了对该吸附剂吸附去除水中微量Sb(Ⅴ)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其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平衡规律。结果表明,CS/CA-Fe中的铁以HFO的形式存在,SEM显示了其多孔结构及表面均匀覆盖的HFO。当Fe与CS的质量比为3.3%时,CS/CA-Fe对Sb(Ⅴ)的去除率高达99%。p H值增加可降低CS/CA-Fe对Sb(Ⅴ)的去除率。另外,CS/CA-Fe吸附Sb(Ⅴ)是因为壳聚糖质子化对水中微量Sb(Ⅴ)的静电富集作用及水合氧化铁对Sb(Ⅴ)的络合吸附两个过程,同时CS/CA的多孔结构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醋酸纤维素载体 水合氧化铁 复合吸附剂 五价锑 吸附分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