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礼记》与《孔子家语》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剑 黄海烈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5年第4期59-64,共6页
《孔子家语》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伪书。1973年河北定县西汉中山王墓出土了《儒家者言》一篇,内容与《家语》相关,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也出土了与《家语》有关的简牍。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家语》不伪。本文校勘了《家语》与《礼... 《孔子家语》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伪书。1973年河北定县西汉中山王墓出土了《儒家者言》一篇,内容与《家语》相关,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也出土了与《家语》有关的简牍。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家语》不伪。本文校勘了《家语》与《礼记》中相同的篇章,检视了《家语》与《礼记》的三种可能性,《礼记》与《家语》在文本上存在极大差异,绝不是王肃伪作了《家语》,也绝不会是《礼记》抄袭了《家语》,二者都是流传有本的。儒家文献都来自于原始的弟子笔记,对这些原始材料的编撰,形成单篇的儒家文献,这些单篇的文献分合不定,不同的人据以编订不同的集子,从而形成《礼记》《大戴礼记》。《家语》编撰者所据以编订《家语》的材料同《礼记》相同,而不是抄袭《礼记》。二者出现相同的部分也正是缘于此。《家语》是众多伪书中久成铁案的一部,对它的正名应当警醒我们对伪书的理解,反思什么是“伪”,怎样定义“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孔子家语
下载PDF
魏鲁男《论语》英译本之大醇小疵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德福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65,共7页
作为重要的海外英语全译本之一,20世纪中叶出现的魏鲁男《论语》英译本迄今鲜有研究。细读该译本发现,译者为了实现服务"普通读者"的目的,通过追求释译达意、挥洒有度的翻译理念,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操作手段,从语义对等、词汇... 作为重要的海外英语全译本之一,20世纪中叶出现的魏鲁男《论语》英译本迄今鲜有研究。细读该译本发现,译者为了实现服务"普通读者"的目的,通过追求释译达意、挥洒有度的翻译理念,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操作手段,从语义对等、词汇充分、语法正确、文体对应等多个维度较为有效地再现了原作的思想和风采;同时,本文较为深入全面地分类例证和评析该译本的利弊得失,以期为当下中华典籍外译提供些许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鲁男 《论语》 英译
原文传递
新出王家咀楚简《孔子曰》释译
3
作者 彭伟明 张健雅 《嘉应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7-71,共5页
新公布的王家咀楚简《孔子曰》四枚简,其内容为孔子与弟子相关言论记录,在738号、771号简文中孔子号召弟子“鸣鼓而攻之”的学生是“子路”,非今本《论语》等古书的“冉求”;在843号、852号简文则记录了孔子困于陈蔡之间的言论,从简文... 新公布的王家咀楚简《孔子曰》四枚简,其内容为孔子与弟子相关言论记录,在738号、771号简文中孔子号召弟子“鸣鼓而攻之”的学生是“子路”,非今本《论语》等古书的“冉求”;在843号、852号简文则记录了孔子困于陈蔡之间的言论,从简文字词句与理解与今本《论语》相比来看,同中有异。文章考释了《孔子曰》四枚简字、词、句的语义并配以白话文翻译,最后对汉代以前出土简帛中的孔子言论古书作了归纳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咀楚简 《孔子曰》 考释 孔子言论
下载PDF
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彰显——转喻视角下辜鸿铭英译《论语》策略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屠国元 许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211-215,共5页
作为五四前中国儒家经典英译第一人,辜鸿铭的英译活动致力于通过翻译改变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成见、提升中国文化地位。文章从"文化适应""文化共核""文化缺省"三方面出发,通过转喻视角审视辜鸿铭《论语》英... 作为五四前中国儒家经典英译第一人,辜鸿铭的英译活动致力于通过翻译改变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成见、提升中国文化地位。文章从"文化适应""文化共核""文化缺省"三方面出发,通过转喻视角审视辜鸿铭《论语》英译过程中出现的有意改写,着重分析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下译者为彰显民族文化所做的翻译策略选择,并探讨译者所采用策略之于民族文化传播的效果,以期为辜鸿铭儒家经典英译活动寻找公允的历史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化传播 翻译策略 辜鸿铭 《论语》 转喻视角
下载PDF
“心性一体”与“心性二体”——早期儒学心性论发展路向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孙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9-79,共11页
心性论思想是早期儒家思想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线索。从《尚书》《礼记》到《孟子》中的心性论中凸显的是道德的形而上本体论,强调的是人如何通过外在的道德实践来明心见性、尽性而知天。从《孔子家语》、郭店楚简到《荀子》的心性论... 心性论思想是早期儒家思想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线索。从《尚书》《礼记》到《孟子》中的心性论中凸显的是道德的形而上本体论,强调的是人如何通过外在的道德实践来明心见性、尽性而知天。从《孔子家语》、郭店楚简到《荀子》的心性论思想则体现了早期儒家质朴自然的心性观,而人如何通过外在的学习和实践来教化引导自身的性情,就成为这一思想发展路线的特点。早期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发展往往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对于早期儒家思想的理解也不能完全偏于一极而忽略其他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儒家 心性一体 心性二体 《孔子家语》 《荀子》
下载PDF
国内辜鸿铭《论语》英译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小曼 姜蕊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辜鸿铭以国学大师闻名于世,与其译者的身份相比,国外更惊叹于他的文化成就,而很少关注其翻译成果,因而辜鸿铭《论语》英译研究主要见于国内译学界。国内研究分单译本研究、多译本对比研究和系统化研究三种情况,围绕辜鸿铭的翻译策略、... 辜鸿铭以国学大师闻名于世,与其译者的身份相比,国外更惊叹于他的文化成就,而很少关注其翻译成果,因而辜鸿铭《论语》英译研究主要见于国内译学界。国内研究分单译本研究、多译本对比研究和系统化研究三种情况,围绕辜鸿铭的翻译策略、翻译立场、文化身份与译者主体性展开,主要包括文化负载词研究、译法研究、译者研究、文化传播研究和翻译不足研究等方面。辜鸿铭《论语》英译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本土译论的缺席、传播力度的薄弱、研究模式的固化、研究内容的重复等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应聚焦本土译论的应用、研究特色的挖掘、翻译思想的总结、国外传播的开拓。辜鸿铭《论语》英译研究的拓展有助于深化典籍英译研究,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论语》英译 文化传播 翻译理论
下载PDF
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视角下辜鸿铭译者惯习研究——以《论语》英译策略为例
7
作者 张浮凌 雷鹏飞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0-53,72,共5页
基于布迪厄社会学理论框架,以辜鸿铭译者惯习为研究对象,考察其《论语》英译实践,探究辜鸿铭在学习、工作及社会经历中形成的译者惯习及其对翻译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辜鸿铭自身独特的社会经历,促使其形成了精研国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基于布迪厄社会学理论框架,以辜鸿铭译者惯习为研究对象,考察其《论语》英译实践,探究辜鸿铭在学习、工作及社会经历中形成的译者惯习及其对翻译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辜鸿铭自身独特的社会经历,促使其形成了精研国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且注重读者阅读体验、忠实原作的译者惯习;这些译者惯习对翻译策略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灵活采取解释性翻译、适应性翻译、概略性翻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实践理论 辜鸿铭 译者惯习 《论语》
下载PDF
晚清英国传教士赫真信与《孔子家语》译介 被引量:3
8
作者 崔华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65,共6页
近代来华传教士赫真信对《孔子家语》的译介,在中国儒学西传史与西方汉学史的双向轨迹中具有重要意义。赫真信译本是西方汉学史上相对完整的《孔子家语》英文翻译文本,它所使用的注释亦基本代表了当时传教士的汉学研究特点,侧面体现出... 近代来华传教士赫真信对《孔子家语》的译介,在中国儒学西传史与西方汉学史的双向轨迹中具有重要意义。赫真信译本是西方汉学史上相对完整的《孔子家语》英文翻译文本,它所使用的注释亦基本代表了当时传教士的汉学研究特点,侧面体现出他们从传教士向早期汉学家的身份过渡与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家语》 赫真信 汉学 传教士 儒家经典
下载PDF
论译者身份的多重性——以《论语》译者辜鸿铭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倪蓓锋 《太原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53-58,共6页
从译者身份着手,以《论语》译者辜鸿铭为个案,分析翻译研究中活动主体译者的身份,旨在进一步认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担当的重要角色,促进翻译研究向纵深推进。在改写论、现代阐释学等多种译论指引下,个案研究证明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具备读... 从译者身份着手,以《论语》译者辜鸿铭为个案,分析翻译研究中活动主体译者的身份,旨在进一步认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担当的重要角色,促进翻译研究向纵深推进。在改写论、现代阐释学等多种译论指引下,个案研究证明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具备读者、研究者、作者、改写者、调解者以及文化传播者等多重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 身份多重性 辜鸿铭 《论语》
下载PDF
《孔子家语》与新时代“论语学”的建构
10
作者 魏衍华 韦英 《唐都学刊》 2022年第5期48-54,共7页
《孔子家语》《论语》皆为孔门后学整理“孔子遗说”后的材料。《论语》是“孔子遗说”中“正实而切事”者,是孔子“遗言”的选编;《孔子家语》是其余材料的汇编,二者属于同根同源关系。《孔子家语》流传过程中,孔安国的整理和王肃的注... 《孔子家语》《论语》皆为孔门后学整理“孔子遗说”后的材料。《论语》是“孔子遗说”中“正实而切事”者,是孔子“遗言”的选编;《孔子家语》是其余材料的汇编,二者属于同根同源关系。《孔子家语》流传过程中,孔安国的整理和王肃的注解至关重要,为后世保存了一批珍贵的“孔子遗说”。有人怀疑《孔子家语》的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信奉了唐代学者颜师古“非今所有《家语》”的说法。随着新出文献的不断面世,《孔子家语》成为人们心目中“孔子研究第一书”,在新时代“论语学”体系建构过程中理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家语》 孔子遗说 《论语》 论语学
下载PDF
辜鸿铭《论语》归化翻译策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林 闫丽君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4-18,共5页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它的翻译和传播与译者的个人经历及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对于同一文本而言,翻译目的不同,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也会截然不同。文章从辜鸿铭所处社会历史时代背景和个人成长经历的分析入...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它的翻译和传播与译者的个人经历及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对于同一文本而言,翻译目的不同,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也会截然不同。文章从辜鸿铭所处社会历史时代背景和个人成长经历的分析入手,研究了辜译《论语》英译本所使用的意译法和归化翻译策略,进而指出传统文化典籍《论语》的翻译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采取有效的归化翻译策略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论语》 翻译 归化
下载PDF
辜鸿铭《论语》英译的文章翻译学解读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宇弘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辜鸿铭英译《论语》是最有影响力的《论语》译本之一,为儒家思想的西传做出了卓越贡献。从文章翻译学的视角考察,辜译《论语》的成功主要源于三方面的因素:译者的经历和学识等为其《论语》翻译实践奠定基础,译者的翻译思想与严复的“信... 辜鸿铭英译《论语》是最有影响力的《论语》译本之一,为儒家思想的西传做出了卓越贡献。从文章翻译学的视角考察,辜译《论语》的成功主要源于三方面的因素:译者的经历和学识等为其《论语》翻译实践奠定基础,译者的翻译思想与严复的“信、达、雅”不谋而合,译者的语言表达从整体上保障了译文与原文的“义合”“体合”与“气合”。文章翻译学将“文章”的概念从一种语言和文化延伸到另外一种语言和文化,拓展了人们对翻译本质和翻译原则的理解。从文章翻译学角度解读辜译《论语》,可为中国文化典籍外译实践与研究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论语》 文章翻译学 “义、体、气”三合
下载PDF
《孔子家语》中的孔子及孔门儒学主张 被引量:1
13
作者 祁志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2-53,共12页
《孔子家语》是战国后期孔子弟子记录整理的一部孔子言行录。它为人们在《论语》之外完整理解孔子及孔门儒学主张提供了重要补充。今本《孔子家语》十卷、四十四篇,在保留孔子家世、生平、业绩及“七十二弟子”名录方面提供了一手资料,... 《孔子家语》是战国后期孔子弟子记录整理的一部孔子言行录。它为人们在《论语》之外完整理解孔子及孔门儒学主张提供了重要补充。今本《孔子家语》十卷、四十四篇,在保留孔子家世、生平、业绩及“七十二弟子”名录方面提供了一手资料,揭示了孔子的“存亡祸福,皆己而已”的神人感应观,从“仁”“礼”“德”“法”四方面论析了孔子心中的“明王之道”,从“士人”“君子”“贤人”“圣人”诸方面阐述了孔子眼中的修身之道,并补充论析孔子关于“人道”之依据(人性)的思考,包括人的“性命”“人情”的涵义以及因人情而治人的“人义”规范。宋代以来,《孔子家语》一直被视为王肃假托的伪书。20世纪70年代两次汉墓出土文献证明此书不伪,应当纳入先秦儒学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家语》 孔子身世 七十二弟子 神人关系 明王之道 修身之道
下载PDF
《教务杂志》英译《孔子家语》及其孔子形象的建构与传播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伊革 《外国语文研究》 2020年第4期59-69,共11页
《教务杂志》通过刊载大量儒学研究论文及儒学典籍的英译文,深入探讨儒家文化及孔子思想。连载于《教务杂志》的赫真信英译《孔子家语》系英语世界最早的英译文,通过学术性序言、阐释性注释以及显性化译文等翻译策略凸显了孔子的伦理道... 《教务杂志》通过刊载大量儒学研究论文及儒学典籍的英译文,深入探讨儒家文化及孔子思想。连载于《教务杂志》的赫真信英译《孔子家语》系英语世界最早的英译文,通过学术性序言、阐释性注释以及显性化译文等翻译策略凸显了孔子的伦理道德典型、博学多才的智者以及循循善诱的师者形象,向西方世界展示了儒家文化和孔子形象,不仅对儒家文化和孔子形象建构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西方世界读者认知中国早期社会文化历史图景提供了资源和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务杂志》 《孔子家语》 孔子形象 儒学 赫真信
下载PDF
《孔子家语·入官》:早期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补充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岳 《济宁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1-27,共7页
《孔子家语·入官》是孔子向子张传授入官为政之道的文献。历史上,《入官》因《家语》伪书说不受重视,而今来看,《入官》具备很高的可靠性,是经子张整理过的孔子遗说。《入官》全篇孔子以“安身取誉”为论题展开叙述,提出“政从”... 《孔子家语·入官》是孔子向子张传授入官为政之道的文献。历史上,《入官》因《家语》伪书说不受重视,而今来看,《入官》具备很高的可靠性,是经子张整理过的孔子遗说。《入官》全篇孔子以“安身取誉”为论题展开叙述,提出“政从”“民得”“民之自得”等为政理念,与《论语》某些章句相得益彰。《入官》的内容是孔子政治思想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入官》也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子张之儒的为政论,补充了儒家民本思想在七十子时代的发展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民本思想 子张之儒 《孔子家语·入官》 民之自得
下载PDF
忠与不忠?——结合目的论谈辜鸿铭英译《论语》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玉娇 程林华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9期162-164,共3页
"忠实"是众多译者所追求的翻译目标,也是译本好坏的评价标准。本着让西方人改变对中国的态度,辜鸿铭的英译《论语》采用了高度归化的翻译策略,通过运用增译、改译和加注的方法,巧妙引进了诸多西方事物对儒家经典予以阐释。该... "忠实"是众多译者所追求的翻译目标,也是译本好坏的评价标准。本着让西方人改变对中国的态度,辜鸿铭的英译《论语》采用了高度归化的翻译策略,通过运用增译、改译和加注的方法,巧妙引进了诸多西方事物对儒家经典予以阐释。该文从目的论视角分析了辜氏译文的各种翻译策略,总结出其译文是忠实于原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实 辜鸿铭 《论语》 目的论
下载PDF
从副文本解读辜鸿铭《论语》英译本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林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87-91,共5页
副文本作为译文正文本的必要补充,从另一个侧面呈现了译者的翻译动机、译文规范、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等。它与正文本一起,共同建构译本的意义内涵。在翻译研究中,考察译本副文本与正文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译者所处的时... 副文本作为译文正文本的必要补充,从另一个侧面呈现了译者的翻译动机、译文规范、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等。它与正文本一起,共同建构译本的意义内涵。在翻译研究中,考察译本副文本与正文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译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身份与地位、翻译的目的与动机以及由此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译本,对译本作出更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文本 辜鸿铭 《论语》 英译本 翻译研究
下载PDF
辜鸿铭《论语》翻译的跨文化互释
18
作者 史青玲 《德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4-48,共5页
在鸦片战争后西学东传的背景下,辜鸿铭坚持“东学西行”,向西方宣传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辜鸿铭的“交互”文化背景和他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认同使他在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下采取“以西释中”的翻译策略来推介中国文化。其翻译策略... 在鸦片战争后西学东传的背景下,辜鸿铭坚持“东学西行”,向西方宣传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辜鸿铭的“交互”文化背景和他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认同使他在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下采取“以西释中”的翻译策略来推介中国文化。其翻译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多维对话,沟通中西文化;概念拆解,凸显儒学思想的普世价值;文体套嵌,增强读者认知;意象比拟,消除读者陌生感。辜鸿铭使用“以西释中”方式对《论语》进行重新解读和阐释,丰富了原文本意义,找到了中国文化在西方的阐释和表达方式。其译文本呈现给读者的是中西两种文化、思想的对等和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中国文化 《论语》翻译 以西释中
下载PDF
唐人注疏引《孔子家语》平议
19
作者 王承略 李古月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93,159,共14页
从注疏入手是梳理《孔子家语》“伪书”说发生发展脉络的可行之路。唐代“三礼”注疏对《孔子家语》评价的高低取决于与郑玄《礼》学的契合程度,《毛诗正义》对《孔子家语》的评价与《诗》学内部的毛郑之争相关,这二者均是“疏不破注”... 从注疏入手是梳理《孔子家语》“伪书”说发生发展脉络的可行之路。唐代“三礼”注疏对《孔子家语》评价的高低取决于与郑玄《礼》学的契合程度,《毛诗正义》对《孔子家语》的评价与《诗》学内部的毛郑之争相关,这二者均是“疏不破注”的学术家法观念的反映。相比之下,“三礼”注疏与《毛诗正义》之外的唐人注疏对《孔子家语》秉承更为客观理性的态度。概言之,唐人注疏中对《孔子家语》的负面评价大部分是基于礼制问题而产生的。唐宋易代,礼学自身的关注视域发生变化,对《孔子家语》的关注焦点,从经典内部之歧说造成的礼制争议,转移到《礼记·中庸》的分篇上来。在此背景下,王柏正式提出《孔子家语》“伪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家语》 礼学 唐人注疏
原文传递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孔子家语》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以克莱默斯译文为例
20
作者 伊咏 宫宝悦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12,共6页
文化负载词承载着一个民族独有、特殊、复杂的文化信息,不同文化间的巨大差异增加了其翻译的难度,对于包含着大量历史文化信息的中国典籍来说更是如此。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作为中国本土创建的译论体系,将“翻译内”与“翻译外”相结合,推... 文化负载词承载着一个民族独有、特殊、复杂的文化信息,不同文化间的巨大差异增加了其翻译的难度,对于包含着大量历史文化信息的中国典籍来说更是如此。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作为中国本土创建的译论体系,将“翻译内”与“翻译外”相结合,推动了翻译批评的发展。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首先探究荷兰汉学家罗伯特·克莱默斯在从事《孔子家语》译介中的译者行为,进而探讨其对《孔子家语》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特色,发现其在处理文化负载词时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和总体倾向,以期为中国典籍英译的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文化负载词 《孔子家语》 “求真—务实”连续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