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0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ST在农业气候热量区划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杨鑫 孙涵 +2 位作者 苏永秀 何立 马轮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97-404,F003,共9页
根据广西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现有卫星遥感资料,对国内外10多种反演LST(landsurfacetemperature,陆面温度)的分裂窗算法及其相关的参数估算方法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了适用于计算广西白天LST的算法,并应用该算法计算了晴空条... 根据广西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现有卫星遥感资料,对国内外10多种反演LST(landsurfacetemperature,陆面温度)的分裂窗算法及其相关的参数估算方法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了适用于计算广西白天LST的算法,并应用该算法计算了晴空条件下的LST,获得了逐日各个时次的LST实况分布。通过模板分析,找到了求算多年LST气候平均图的途径。针对云剔除问题,通过对公共晴空区的统计分析,建立了不同图像间的数值补偿关系,从而有效地消除了云的影响,最终处理生成了广西多年和不同季节的平均LST空间分布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在10km以上的宏观尺度上,广西平均LST的空间分布与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而在1km尺度上,LST的空间特征更为精细、客观,更有利于反映与作物生长关系更为密切的下垫面热量资源的气候分布,是农业气候区划中更为有效的热量区划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LST平均图 遥感反演
下载PDF
台湾恒春地震前的卫星热红外异常特征及其机理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善军 吴立新 +2 位作者 李金平 董彦卿 马保东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32-37,共6页
构造地震前卫星热红外异常是国际地震界与遥感界的共同研究热点。分析2006年12月26日台湾恒春7.2级地震前出现的卫星热红外异常现象,其特征表现为:震前6d在菲律宾东部太平洋海域出现片状热异常,并不断向西迁移;震前2d到达菲律宾;之后沿... 构造地震前卫星热红外异常是国际地震界与遥感界的共同研究热点。分析2006年12月26日台湾恒春7.2级地震前出现的卫星热红外异常现象,其特征表现为:震前6d在菲律宾东部太平洋海域出现片状热异常,并不断向西迁移;震前2d到达菲律宾;之后沿马尼拉海沟转为北上,并由远到近、逐渐向震中迁移,同时异常的强度及范围逐渐扩大;临震前1d达到高峰,升温幅度约10℃。结合该震区构造背景,对此次卫星热红外异常与构造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表明震前红外异常的出现及其时空演化受构造活动控制显著。利用已有遥感-岩石力学基础实验结果,对震前红外异常的产生机制进行了讨论,提出震前构造应力场的迁移与集中活动所激发与加剧的应力热与地热的传递,及其与孕震区温室效应的叠加,是此次地震卫星热红外异常产生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震 热红外异常 机理 遥感-岩石力学 卫星遥感
下载PDF
卫星热红外遥感资料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的现状 被引量:10
3
作者 叶秀薇 黄元敏 《华南地震》 2010年第2期26-35,共10页
概述了震前卫星热红外异常研究的历史及发展概况,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异常现象的发现、异常现象总结、机理研究以及异常提取方法改进;并进一步概括了目前各异常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关键词 地震预测 卫星热红外异常 卫星遥感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卫星技术在地震行业中的综合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蓝常源 柳杨 张玮 《电子科技》 2013年第12期151-153,156,共4页
针对地震行业用户对卫星技术的需求,结合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及卫星导航技术的特点及优势,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地震行业的卫星综合应用系统方案,探讨了如何建立地震行业防震减灾的卫星综合应用服务平台,提高防震减灾水平。
关键词 卫星综合应用 卫星遥感 卫星通信 卫星导航 地震行业
下载PDF
太湖蓝藻水华一体化监测系统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玉东 王玉 +1 位作者 程立刚 徐建秋 《水利信息化》 2014年第1期33-38,共6页
太湖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趋势不容乐观,蓝藻水华频发。太湖流域管理局采用水质在线监测、实时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监测辅以人工调查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从水质的点监测、沿湖视频的岸线监测到卫星的面监测实现全方位、多通道、三维一体的太... 太湖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趋势不容乐观,蓝藻水华频发。太湖流域管理局采用水质在线监测、实时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监测辅以人工调查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从水质的点监测、沿湖视频的岸线监测到卫星的面监测实现全方位、多通道、三维一体的太湖蓝藻水华监测系统。多源监测信息的综合应用,为及时全面准确掌握蓝藻水华的发生面积、程度、位置及变化情况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水质在线监测 卫星遥感 视频监测
下载PDF
卫星技术在地矿行业中的综合应用
6
作者 蓝常源 柳杨 王文松 《卫星与网络》 2013年第7期50-54,共5页
本文针对地矿用户对卫星技术的需求,结合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及卫星导航技术的特点及优势,提出了一种地矿行业的卫星综合应用系统解决方案,探讨建立地矿行业数字化野外地质工作管理与服务平台,为地矿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卫星综合应用技术服务。
关键词 卫星综合应用技术 卫星遥感 卫星通信 卫星导航 终端
下载PDF
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克拉玛依洪水
7
作者 汪满贤 廖广萍 《新疆气象》 2000年第1期6-7,共2页
利用气象卫星遥感图来监测大降水以及山区水流的分布、洪水形成的大小及流向 ,是利用气象现代化技术监测灾害性天气的一个有效方法。
关键词 卫星遥感 降水 积雪 洪水 监测
下载PDF
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大气痕量气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8
作者 张兴赢 张鹏 +3 位作者 方宗义 邱红 李晓静 张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14,共12页
大气污染是全球环境变化的焦点,传统的地面定点监测大气污染技术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科学研究和国家决策的需求,大尺度卫星遥感大气污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手段,可以得到大尺度、长时间序列的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而研究... 大气污染是全球环境变化的焦点,传统的地面定点监测大气污染技术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科学研究和国家决策的需求,大尺度卫星遥感大气污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手段,可以得到大尺度、长时间序列的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而研究大气化学变化对全球气候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对卫星遥感大气痕量气体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国际上使用的各类大气痕量气体传感器以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综述,结合中国地区的自身特点,提出我国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大气成分的思路和未来开展科研工作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技术 大气痕量气体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卫星影像地形校正算法 被引量:37
9
作者 黄微 张良培 李平湘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24-1128,共5页
地形校正的目的主要是补偿由于不规则的地形起伏而造成的地物亮度的变化。由于这种变化会导致相似或同种植被的反射率不一致而影响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因此,精确的地形校正不仅能提高影像分类的精度,而且还是遥感应用的前提。C校正方法... 地形校正的目的主要是补偿由于不规则的地形起伏而造成的地物亮度的变化。由于这种变化会导致相似或同种植被的反射率不一致而影响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因此,精确的地形校正不仅能提高影像分类的精度,而且还是遥感应用的前提。C校正方法是常用的一种基于影像像素值和太阳入射角余弦值之间线性关系的经验校正方法,但它必须对遥感影像的每一波段都进行像素值和入射角余弦值的线性拟合,这是一个复杂费时的过程。为了改善校正效果和节省校正时间,提出了一种改进的C校正算法,即在不进行线性拟合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校正效果。利用三峡地区的TM影像和DEM数据所做的实验证明,该改进方法对影像进行地形辐射校正的结果比原始的C校正算法以及余弦校正都有较大的提高,且优于C校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地形校正 卫星遥感影像
下载PDF
雾的气象卫星遥感光谱特征 被引量:39
10
作者 孙涵 孙照渤 李亚春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9-301,共13页
从大气辐射传输理论入手,用频谱分析方法研究了气象卫星遥感图像上云雾的可见光和红外光光谱特征,阐述了雾在NOAA各通道的光谱响应特征及相关指标。根据云雾的不同顶部结构,分析了云雾反射可见光的非朗伯特性。根据瑞利(Rayleigh)准则,... 从大气辐射传输理论入手,用频谱分析方法研究了气象卫星遥感图像上云雾的可见光和红外光光谱特征,阐述了雾在NOAA各通道的光谱响应特征及相关指标。根据云雾的不同顶部结构,分析了云雾反射可见光的非朗伯特性。根据瑞利(Rayleigh)准则,解释了低太阳高度角时可见光对云雾具有更强的识别作用,指出雾与云相比,具有更强的方向性反射特点,当卫星处于云雾层的镜面反射方向时,雾区具有更强的亮度,即反射率高于云区;反之,雾区则相对较暗,指出可见光在云雾识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云雾层的不同红外光谱特点,给出了一些云雾识别与分类的指标,说明了通道组合方法对云雾识别的重要作用,为云雾分类提供了依据。通过时间动态的频谱分析,给出了判断大雾成熟期的光谱特征,对判定大雾的发展与消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卫星遥感 光谱特征
下载PDF
我国全球大气再分析(CRA-40)卫星遥感资料的收集和预处理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旻燕 姚爽 +6 位作者 姜立鹏 刘志权 师春香 胡开喜 张涛 张志森 刘景卫 《气象科技进展》 2018年第1期158-163,共6页
卫星资料对数值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影响非常显著。可用于1979年以来全球大气再分析的卫星资料,来源于80余颗卫星的约60种星载传感器,卫星观测资料数据格式的标准化、长时间序列数据使用和均一化处理技术难点多。在推进我国全球大气再分析(... 卫星资料对数值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影响非常显著。可用于1979年以来全球大气再分析的卫星资料,来源于80余颗卫星的约60种星载传感器,卫星观测资料数据格式的标准化、长时间序列数据使用和均一化处理技术难点多。在推进我国全球大气再分析(CRA-40,1979—2018年)研发时,已优先开展并全面完成了83.5TB的1979年以来53种115个子类气象卫星资料的收集整合。介绍了面向我国全球大气再分析所用卫星资料的收集整合情况、对应于10年再分析试制产品CRA-Interim(2007—2016年)的数据格式标准化和卫星资料数据质量预评估等观测资料预处理情况。近年发布的重处理卫星数据产品已替换了原同期业务产品。所收集整合的这些历史和实时卫星资料,已逐步通过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IMISS)归档和提供应用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分析 CRA-40 卫星遥感资料 收集整合 预处理 同化
下载PDF
低轨卫星互联网技术架构及地面验证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崇 郝珊珊 +2 位作者 康国栋 徐良 周洪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57-61,共5页
为了满足全时段全地域高速数据速率需求以及应对各国对空间资源日益激烈的竞争,被列入新基建范畴的低轨(Low earth orbit,LEO)卫星互联网已成为最具前景的解决方案之一。基于"通导遥一体化设计"理念,本文提出一种以"星... 为了满足全时段全地域高速数据速率需求以及应对各国对空间资源日益激烈的竞争,被列入新基建范畴的低轨(Low earth orbit,LEO)卫星互联网已成为最具前景的解决方案之一。基于"通导遥一体化设计"理念,本文提出一种以"星间组网+星上处理+跳波束"为主要特征的系统技术架构。该架构对星间激光通信、高速星上路由处理、宽带跳波束等各项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并给出一种针对包含首颗发射卫星的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地面试验验证方法。本文提出的卫星网络体系结构、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和在轨验证结果,对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有益的探索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互联网 通导遥一体化 跳波束 地面验证 卫星网络体系架构
下载PDF
SPOT 5卫星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更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天光 曹培国 孔琴 《山东国土资源》 2007年第6期55-56,60,共3页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现状变更十分频繁,如何保持数据库系统的现势性成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该文介绍了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土地利用数据库变更的系统设计、实现方法及结果,说明了利用遥感卫星数据对数据库进行更...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现状变更十分频繁,如何保持数据库系统的现势性成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该文介绍了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土地利用数据库变更的系统设计、实现方法及结果,说明了利用遥感卫星数据对数据库进行更新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影像 土地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 变更 SPOT 5
下载PDF
国产卫星资源服务在湖南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典型应用与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继德 雷帆 +1 位作者 曹里 李娜 《国土资源导刊》 2017年第2期11-17,共7页
随着国产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其研发和应用力度。湖南省土地管理工作紧跟国产卫星发展潮流,积极探索本地化的国产卫星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模式,开展多项示范应用工程并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结合应用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合... 随着国产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其研发和应用力度。湖南省土地管理工作紧跟国产卫星发展潮流,积极探索本地化的国产卫星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模式,开展多项示范应用工程并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结合应用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发展建议,进一步促进了国产卫星遥感数据在湖南省国土资源工作中的应用的市场化、商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卫星遥感 湖南省土地管理 应用推广
下载PDF
基于特征点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自动配准方法
15
作者 彭继达 马治国 张春桂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18期102-106,共5页
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配准中,由于数据量的迅猛增长以及分辨率的提升,使配准精度逐渐下降,配置工作越堆越多。为此,文中设计一种基于特征点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自动配准方法。对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实施云层二值化、灰度拉伸... 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配准中,由于数据量的迅猛增长以及分辨率的提升,使配准精度逐渐下降,配置工作越堆越多。为此,文中设计一种基于特征点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自动配准方法。对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实施云层二值化、灰度拉伸这两种预处理。云层二值化的处理主要通过OSTU算法实现,灰度拉伸处理使用的方法是直方图均衡。基于影像特征点,通过SURF算法实施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的特征点提取。通过提取的特征点在遥感影像上构建多个小面元区域,利用小面元微分纠正的方式对2幅影像实施精确配准。为实验配置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使用2种影像数据测试设计方法的配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方法对于白天非雪天拍摄的图像与白天雪天拍摄的图像的配准精度都很高,二者差异较小;对于相同场景、不同传感器拍摄的影像以及不同场景、同一传感器拍摄的影像,设计方法的配准精度均较高。说明设计方法能够克服不同因素的影响,实现较为精准的自动配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点 高分辨率 云层二值化处理 直方图均衡 卫星遥感影像 SURF算法 黑森矩阵 自动配准
下载PDF
三維衛星遙測影像處理技術應用於活動斷層調查
16
作者 陳晟 侯秉承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4854-4859,共6页
以車籠埔斷層與新城斷層之衛星遙測影像處理與判釋為例,利用經三維影像線型強化技術處理後之衛星影像,可準確研判斷層位置與活動性,並提供可為各方接受之影像證據。其中,車籠埔斷層活動性研究結果在921集集大地震中獲得證實,其地表錯斷... 以車籠埔斷層與新城斷層之衛星遙測影像處理與判釋為例,利用經三維影像線型強化技術處理後之衛星影像,可準確研判斷層位置與活動性,並提供可為各方接受之影像證據。其中,車籠埔斷層活動性研究結果在921集集大地震中獲得證實,其地表錯斷位置與遙測判釋位置幾近一致,準確度可見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三維衛星遙測影像處理 活動斷層調查 車籠埔斷層 新城斷層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 被引量:976
17
作者 刘纪远 匡文慧 +13 位作者 张增祥 徐新良 秦元伟 宁佳 周万村 张树文 李仁东 颜长珍 吴世新 史学正 江南 于东升 潘贤章 迟文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4,共12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本文采用相同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信息源和相同的技术方法,对中国1980年代末到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定期更新。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发展土地利用动态区...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本文采用相同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信息源和相同的技术方法,对中国1980年代末到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定期更新。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发展土地利用动态区划的方法,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时空特征。我们发现:1990-2010年的20年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南减北增,总量基本持衡,新增耕地的重心逐步由东北向西北移动"是耕地变化的基本特征;"扩展提速,东部为重心,向中西部蔓延"是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基本特征;"林地前减后增,荒漠前增后减,草地持续减少"是非人工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特征。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两个10年相比,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原有的13个土地利用变化区划单元演变为15个单元,且部分区划单元边界发生变化。主要变化格局特征为黄淮海地区、东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和四川盆地城镇工矿用地呈现明显的加速扩张态势;北方地区耕地开垦重心由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转向西北绿洲农业区;东北地区旱作耕地持续转变为水田;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南部、黄土高原和西南山地退耕还林还草效果初显。近20年间,尽管气候变化对北方地区的耕地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政策调控和经济驱动仍然是导致我国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2000年后的第一个1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人为驱动因素已由单向国土开发为主,转变为开发与保护并重。在空间格局变化的分析方法方面,应用"动态区划法"开展世纪之交两个10年中国LUCC空间格局变化的分析,有效揭示了20年来中国LUCC"格局的变化过程",即动态区划边界的推移、区划单元内部特征的变化与单元的消长等;以及"变化过程的格局",即土地利用变化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土地利用变化 特征 空间格局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现代过程时空特征的研究──基于卫星遥感数据 被引量:475
18
作者 刘纪远 dls.iogac.on 布和敖斯尔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9-239,T002,共12页
为实现土地利用变化现代过程的卫星遥感研究,须建立时间序列完整的空间型遥感数据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建模分析,可以有效地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现代过程,其中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的时间动态特征和空间动态特征。为探讨基于卫星遥感数... 为实现土地利用变化现代过程的卫星遥感研究,须建立时间序列完整的空间型遥感数据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建模分析,可以有效地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现代过程,其中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的时间动态特征和空间动态特征。为探讨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现代过程研究的方法论,采用陆地卫星TM分层抽样方法,对全国土地利用类型区域组合、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和土地利用动态度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现代过程 时空特征 卫星遥感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patterns, and causes of land-use changes in China since the late 1980s 被引量:266
19
作者 LIU Jiyuan KUANG Wenhui +13 位作者 ZHANG Zengxiang XU Xinliang QIN Yuanwei NING Jia ZHOU Wancun ZHANG Shuwen LI Rendong YAN Changzhe WU Shixin SHI Xuezheng JIANG Nan YU Dongsheng PAN Xianzhang CHI Wenfe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4年第2期195-210,共16页
Land-use/land-cover changes (LUCCs) have links to both human and nature inter- actions. China's Land-Use/cover Datasets (CLUDs) were updated regularly at 5-year inter- vals from the late 1980s to 2010, with stand... Land-use/land-cover changes (LUCCs) have links to both human and nature inter- actions. China's Land-Use/cover Datasets (CLUDs) were updated regularly at 5-year inter- vals from the late 1980s to 2010, with standard procedures based on Landsat TM/ETM+ im- ages. A land-use dynamic regionalization method was proposed to analyze major land-use conversions.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ces, and causes of land-use changes at a national scale were then examined. The main findings are summarized as fol- lows. Land-use changes (LUCs) across China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last 20 years (1990-2010). The area of cropland change de- creased in the south and increased in the north, but the total area remained almost un- changed. The reclaimed cropland was shifted from the northeast to the northwest. The built-up lands expanded rapidly,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east, and gradually spread out to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Woodland decreased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 but desert area was the opposite. Grassland continued decreasing. Different spatial patterns of LUC in China were found between the late 20th century and the early 21st century. The original 13 LUC zones were replaced by 15 units with changes of boundaries in some zones. The main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changes included (1) an accelerated expansion of built-up land in the Huang-Huai-Hai region, the southeastern coastal areas, the midstream area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Sichuan Basin; (2) shifted land reclamation in the north from northeast China and eastern Inner Mongolia to the oasis agricultural areas in northwest China; (3) continuous transformation from rain-fed farmlands in northeast China to paddy fields; and (4) effective- ness of the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in the southern agricultural-pastoral ecotones of Inner Mongolia, the Loess Plateau, and southwestern mountainous areas.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although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land-us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spatial pattern China
原文传递
TM影像的居民地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69
20
作者 杨存建 周成虎 《遥感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2期146-150,T001,共6页
从对居民地的遥感信息机理分析入手 ,分析了居民地在LandsatTM2、TM3、TM4、TM5、TM7等各个波段上与其它地类的可分性。并探讨了增强居民地与其它地类的方法。同时进一步对各地物的谱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 ,以水泥顶和瓦... 从对居民地的遥感信息机理分析入手 ,分析了居民地在LandsatTM2、TM3、TM4、TM5、TM7等各个波段上与其它地类的可分性。并探讨了增强居民地与其它地类的方法。同时进一步对各地物的谱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 ,以水泥顶和瓦顶房屋为主的居民地 ,其TM2、TM4、TM7的光谱值比较接近 ,而其它地物除新修道路外 ,都不具备这一特征。这一特征可以用如下表达式来表达 ,TM2 TM4<T1;TM4 TM7<T2 ;TM7 TM2 <T3。通过对T1、T2、T3选取合适的阈值 ,就可以将居民地提取出来。以福清市中部的影像为例 ,通过试验 ,当T1、T2和T3,分别取值为 10、8和 5时 ,即可将该区的居民地提取出来。其点位精度可以达到 82 % ,面积精度可以达到 80 %。其中 ,居民地中的部分绿地没有被提取出来 ,这对灾害的评估更为有效。总之 ,该研究表明 ,通过简单的谱间结构阈值法是可以将以水泥顶房屋和瓦顶房屋为主的集村居民地提取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居民地 谱间结构 TM影像 信息提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