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卫星振动对成像质量影响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64
1
作者 徐鹏 黄长宁 +1 位作者 王涌天 郝群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9-263,共5页
分析了在空间环境条件下摄影时 ,不同振动模型对卫星上推扫型 CCD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结果。重点分析了三个方向的振动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对为了验证仿真分析的结果 ,建立了一套地面仿真系统。它能模拟产生各种频率和不同量级振幅 ,... 分析了在空间环境条件下摄影时 ,不同振动模型对卫星上推扫型 CCD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结果。重点分析了三个方向的振动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对为了验证仿真分析的结果 ,建立了一套地面仿真系统。它能模拟产生各种频率和不同量级振幅 ,具有采集和处理相机图象数据的能力。系统用图像调制传递函数 MTF作为系统评价指标。经过分析、计算和试验 ,证明所推出的公式和建立的物理仿真系统可以用于航天光学遥感器的成像质量预估和评价 ,并可用于对其它遥感器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仿真 振动 图象质量评价
下载PDF
卫星姿态精度对TDICCD相机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龙夫年 张旺 刘剑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2-384,共3页
正确的姿态控制精度是TDICCD卫星相机正常工作的基本前提 .通过分析、计算卫星姿态控制精度导致的像移量及其与调制传递函数的对应关系 ,给出了TDICCD相机对卫星姿态精度的要求 .实例计算结果表明 ,TDICCD相机对卫星姿态控制精度的要求... 正确的姿态控制精度是TDICCD卫星相机正常工作的基本前提 .通过分析、计算卫星姿态控制精度导致的像移量及其与调制传递函数的对应关系 ,给出了TDICCD相机对卫星姿态精度的要求 .实例计算结果表明 ,TDICCD相机对卫星姿态控制精度的要求比普通CCD相机的要求高 ,且随着TDI积分级数的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I CCD相机 传递函数 卫星姿态 控制精度 姿态控制 对地观测系统 卫星相机
下载PDF
天体对卫星红外地球敏感器干扰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于衡 李建勇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8-65,共8页
我国在轨运行的卫星多次因红外地平仪受天体的干扰而出现姿态异常的情况.本文介绍了各种红外地平仪工作原理,分析了它们受干扰的原因,给出了精确预报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抗干扰措施,有些已成功运用到在轨运行的卫星上.
关键词 天体 卫星 红外地球敏感器 工作原理 抗干扰 姿态控制系统
下载PDF
TDI CCD相机的卫星姿态稳定度确定 被引量:14
4
作者 薛旭成 傅瑶 韩诚山 《中国光学》 EI CAS 2013年第5期767-772,共6页
为解决卫星平台振动造成的图像质量下降问题,提高TDI CCD相机成像质量,分析了卫星姿态稳定度的范围及影响。讨论了卫星平台振动与TDI CCD成像质量的相关性,推导了卫星平台姿态稳定度和像移的关系公式,得出TDI CCD相机对卫星姿态稳... 为解决卫星平台振动造成的图像质量下降问题,提高TDI CCD相机成像质量,分析了卫星姿态稳定度的范围及影响。讨论了卫星平台振动与TDI CCD成像质量的相关性,推导了卫星平台姿态稳定度和像移的关系公式,得出TDI CCD相机对卫星姿态稳定度的要求与轨道高度以及积分级数有关。实验验证了公式推导,结果显示:轨道高度越高,积分级数越大,对卫星姿态稳定度的要求就越严格。数据表明:轨道高度在200~1000 km变化时,对卫星姿态稳定度的要求从0.0377 rad/s提升至0.00635 rad/s;TDI CCD 相机的积分级数在1~100间变化时,对卫星姿态稳定度的要求从0.014 rad/s提升到0.00014 rad/s。本文工作确定了卫星姿态稳定度和轨道高度以及积分级数的关系,有助于TDI CCD成像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振动 TDICCD相机 卫星姿态 像质
下载PDF
卫星姿态大角度机动的轨迹规划和模型预测与反演控制 被引量:12
5
作者 谭天乐 尹俊雄 郑翰清 《飞控与探测》 2019年第1期17-23,共7页
空间科学观测、态势感知、对地遥感、操控服务等应用对卫星提出了高精度、高稳定度、平稳柔顺大角度姿态机动的需求。采用欧拉角形式,对时变、非线性卫星姿态动力学系统进行了分析与建模,将每一个测控周期视为一个姿态机动过程。基于动... 空间科学观测、态势感知、对地遥感、操控服务等应用对卫星提出了高精度、高稳定度、平稳柔顺大角度姿态机动的需求。采用欧拉角形式,对时变、非线性卫星姿态动力学系统进行了分析与建模,将每一个测控周期视为一个姿态机动过程。基于动力学系统受控运动的规律,在每一个姿态跟踪机动过程中,预测姿态偏差,通过卫星姿态演化的反演得到控制指令。以三角函数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卫星姿态大角度机动的运动轨迹规划方法。所述的轨迹规划及控制方法具有轨迹跟踪精度高、稳定性好,跟踪和机动过程平稳柔顺的特点。数学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规划 模型预测与反演控制 卫星姿态 大角度机动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姿态指向稳定度与图像质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杰 周荫清 李春升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785-1789,共5页
姿态指向稳定度是合成孔径雷达 (SAR)卫星平台设计的重要参数 .本文基于成对回波畸变理论研究了存在姿态指向变化时星载SAR的点目标扩展函数表达式 ,在理论分析与大量计算机仿真实验基础上 ,总结了姿态指向变化对星载SAR图像质量影响的... 姿态指向稳定度是合成孔径雷达 (SAR)卫星平台设计的重要参数 .本文基于成对回波畸变理论研究了存在姿态指向变化时星载SAR的点目标扩展函数表达式 ,在理论分析与大量计算机仿真实验基础上 ,总结了姿态指向变化对星载SAR图像质量影响的本质规律 ,推导了工程上分析卫星姿态指向稳定度同SAR图像质量之间定量关系的解析表达式 ,提出了适用于SAR卫星特点的姿态指向稳定度定量分析方法 ,为SAR卫星系统总体分析与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L、C和X波段SAR卫星参数进行计算机仿真实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雷达回波 卫星姿态
下载PDF
“天绘一号”卫星星敏感器精度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兴涛 李迎春 李晓燕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90-93,共4页
基于双星敏感器光轴夹角在惯性空间保持不变的特性,探讨了利用在轨测量数据,分析星敏感器测量误差、安装参数误差及卫星结构变形的方法,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际计算,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卫星姿态 星敏感器 光轴夹角 测量噪声
原文传递
非合作式星载双站雷达波束同步设计 被引量:7
8
作者 黄海风 梁甸农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6-611,共6页
波束同步设计是星载分布式雷达系统总体设计的重要问题。针对发射卫星是非合作式的情况,给出六种可能的卫星姿态和天线指向参数方案。给出如下数学模型:针对一般编队,总结出波束指向同步的一般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波束指向同步的波束覆盖... 波束同步设计是星载分布式雷达系统总体设计的重要问题。针对发射卫星是非合作式的情况,给出六种可能的卫星姿态和天线指向参数方案。给出如下数学模型:针对一般编队,总结出波束指向同步的一般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波束指向同步的波束覆盖同步方法,并基于该方法,得到上述六种方案对应的波束覆盖同步方法;提出衡量姿态和天线指向控制能力要求的方法和覆盖能力模型,对六种可能的卫星姿态和天线指向方案,进行波束同步设计和波束覆盖能力仿真分析和比较,仿真结果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小卫星 双站雷达 波束同步 卫星姿态 天线指向
下载PDF
分布式卫星INSAR中姿态变化对测高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光明 张晓玲 黄顺吉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5-379,共5页
讨论了分布式卫星系统中卫星姿态变化、地球自转、卫星环绕等因素,及对小卫星间基线测量引起的误差。分析了卫星姿态变化带来的基线误差对干涉SAR测高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当姿态误差为0.1时,将导致0.1 m的基线误差和20.42 ... 讨论了分布式卫星系统中卫星姿态变化、地球自转、卫星环绕等因素,及对小卫星间基线测量引起的误差。分析了卫星姿态变化带来的基线误差对干涉SAR测高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当姿态误差为0.1时,将导致0.1 m的基线误差和20.42 m的干涉SAR测高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卫星系统 干涉SAR 基线 卫星姿态 卫星环绕 地球自转 测高精度
下载PDF
基于陀螺/星敏感器的微小卫星姿态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廷元 刘建业 +1 位作者 郁丰 熊智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2008年第5期634-636,共3页
在热备份的余度配置陀螺与星敏感器的组合定姿中,典型的三轴正交陀螺与星敏感器姿态确定算法受到限制;现以某微小卫星姿控系统为对象,设计了热备份的四陀螺系统与星敏感器组合定姿方法;数据处理时,利用最小二乘法将四陀螺测量系统构建... 在热备份的余度配置陀螺与星敏感器的组合定姿中,典型的三轴正交陀螺与星敏感器姿态确定算法受到限制;现以某微小卫星姿控系统为对象,设计了热备份的四陀螺系统与星敏感器组合定姿方法;数据处理时,利用最小二乘法将四陀螺测量系统构建为一个虚拟三轴正交陀螺,再将虚拟陀螺与星敏感器组成卡尔曼滤波器;该方法和典型的三正交陀螺与星敏感器组合定姿结构相同,实现简单,且在一陀螺发生故障时,能在不改变滤波器结构的情况下实现对故障陀螺的屏蔽;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姿态 扩展卡尔曼滤波 最小二乘法 冗余陀螺 虚拟陀螺
下载PDF
AEKF在星敏感器低频误差补偿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雷琦 龚志辉 +1 位作者 林雕 耿弘毅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2-257,共6页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需要精确的姿态信息来满足后续对地定位等工作,因此姿态确定精度十分重要。星敏感器的低频误差是影响卫星姿态确定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由空间周期性的热环境变化引起的。为进一步提高卫星姿态确定精度,对星...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需要精确的姿态信息来满足后续对地定位等工作,因此姿态确定精度十分重要。星敏感器的低频误差是影响卫星姿态确定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由空间周期性的热环境变化引起的。为进一步提高卫星姿态确定精度,对星敏感器的低频误差产生机理即星敏感器主光轴做周期性扰动进行了分析,设计了星敏感器低频误差补偿方案,建立了考虑星敏感器低频误差在内的组合定姿模型,利用拓维卡尔曼滤波(AEKF)对低频误差进行补偿,并引入RTS平滑滤波进一步提高姿态确定精度。仿真实验表明,设计的星敏感器低频误差补偿方案能有效对其进行补偿,提高卫星姿态确定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敏感器 低频误差 周期性 卫星姿态 拓维卡尔曼滤波 RTS平滑
下载PDF
基于紫外敏感器和星敏感器的卫星自主导航 被引量:6
12
作者 管乐鑫 魏春岭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08年第3期37-41,共5页
卫星利用紫外敏感器和星敏感器进行自主导航的方法中地心矢量的测量精度是影响导航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地心矢量的测量又受到地球扁率的影响。在考虑地球扁率的前提下,研究了地球扁率对地心矢量测量的影响,给出了基于卫星姿态的地心... 卫星利用紫外敏感器和星敏感器进行自主导航的方法中地心矢量的测量精度是影响导航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地心矢量的测量又受到地球扁率的影响。在考虑地球扁率的前提下,研究了地球扁率对地心矢量测量的影响,给出了基于卫星姿态的地心矢量的补偿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补偿方法具有较高的补偿精度,并且能有效地提高卫星自主导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导航 地心矢量 地球扁率 卫星姿态
下载PDF
空间光电跟踪系统动量平衡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治国 高立民 +2 位作者 张博妮 崔凯 王振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68,共7页
研制了空间光电跟踪系统的输出力矩(角动量)和动量自补偿的平衡轮,用于降低光电跟踪系统运动对卫星平台姿态的影响。根据光电跟踪系统对目标捕获和跟踪成像的指标要求,针对其频繁启动、速度和加速度变化范围大、速度频繁过零等区别于卫... 研制了空间光电跟踪系统的输出力矩(角动量)和动量自补偿的平衡轮,用于降低光电跟踪系统运动对卫星平台姿态的影响。根据光电跟踪系统对目标捕获和跟踪成像的指标要求,针对其频繁启动、速度和加速度变化范围大、速度频繁过零等区别于卫星姿态控制用平衡轮的特点,基于角动量平衡原理设计了一种平衡轮。通过有限元法完成了平衡轮的模态分析和结构优化,建立了包含平衡轮的光电跟踪系统的机电动力学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对光电跟踪系统的方位轴系进行了模型的仿真计算。为验证其可行性,研制了一套平衡轮原理样机,提出了基于单轴气浮平台的平衡轮性能测试方法,并完成了模拟方位轴系的残余角动量检测。仿真和试验结果显示,平衡轮的使用将光电跟踪系统对平台的残余角动量输出减小了96%,表明所设计的平衡轮结构和控制系统合理可行,能够满足空间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姿态 光电跟踪转台 动量平衡 平衡轮 气浮台
下载PDF
In-flight observations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s emitted by satellite 被引量:5
14
作者 CAO JinBin YANG JunYing +5 位作者 YUAN ShiGan SHEN XuHui LIU YuanMo YAN ChunXiao LI WenZhen CHEN Tao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7期2112-2118,共7页
Using the data from STAFF/TC-1, this paper for the first time analyzes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s of Chinese scientific satellite.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f satellite exists mainly below 30 Hz, but ca... Using the data from STAFF/TC-1, this paper for the first time analyzes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s of Chinese scientific satellite.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f satellite exists mainly below 30 Hz, but can extend to 190 Hz with an obviously decreasing power spectral density.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s at frequencies below 190 Hz have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solar aspect angle.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s at frequencies between 190 and 830 Hz have also correlation with solar as-pect angle. However,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s at frequencies above 830 Hz have no correlation with the solar aspect angl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solar aspect angel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s is around 0.90. The larger the solar aspect angle, the stronger the satellit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When the solar aspect angle increases from 90.6° to 93.6°,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s at frequencies <10 Hz increase by 8 times and those at frequencies 190―830 Hz increase by 60%. This close assoc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s with the solar aspect angle indicates that the solar aspect angle is the main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s.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s of satellite in sunlight are larger than those in eclipse.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produced by solar panel occupies about 87% in the low frequency band (<100 Hz) and 94% in the high frequency band (>100 Hz) of the total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produced by satellite. These in flight observation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atellites will be very helpful to the designs of future satellites of space sciences or earthquake sci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STAR Program STAFF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atellite attitude solar ASPECT angle
原文传递
低轨卫星对中继卫星可视性计算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君 叶钊 +3 位作者 黄敏 孙峻 杨芳 赵键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38,共7页
针对低轨卫星绕任意欧拉轴转动时对高轨中继卫星通信的需求,文章提出一种考虑卫星实时姿态的低轨卫星对中继卫星可视计算方法。首先计算地球遮挡情况,然后考虑阳照区阴影区对低轨卫星姿态的影响,利用中继卫星和低轨卫星的空间指向关系,... 针对低轨卫星绕任意欧拉轴转动时对高轨中继卫星通信的需求,文章提出一种考虑卫星实时姿态的低轨卫星对中继卫星可视计算方法。首先计算地球遮挡情况,然后考虑阳照区阴影区对低轨卫星姿态的影响,利用中继卫星和低轨卫星的空间指向关系,得到低轨卫星中继天线俯仰角和方位角,从而建立低轨卫星对中继卫星的可视计算模型,并利用在轨遥测数据对此方法进行了校验。在此基础上,以对日定向和对地定向两种典型姿态为例,分析了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对中继卫星的可视性。结果表明:虽然降交点地方时和季节会导致对日定向姿态角不同,但二者均不影响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与中继卫星的全天覆盖时长,对日定向时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与中继卫星的总可视时长相比对地姿态提升13.6%。文章提出的方法可作为低轨卫星中继数传模式设计、在轨任务规划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继卫星 卫星姿态 中继天线 可视时长
下载PDF
空间大型末端执行器柔性绳索捕获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荣吉利 辛鹏飞 +2 位作者 诸葛迅 杨永泰 项大林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30-1737,共8页
针对绳索式末端执行器缠绕及捕获卫星过程中的动力学问题,采用绝对节点坐标方法描述横观各向同性柔性绳索的缠绕运动,及卡尔丹角描述刚体卫星的姿态运动,并引入绳索与目标间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建立包含末端执行器固定环和旋转环、绳索... 针对绳索式末端执行器缠绕及捕获卫星过程中的动力学问题,采用绝对节点坐标方法描述横观各向同性柔性绳索的缠绕运动,及卡尔丹角描述刚体卫星的姿态运动,并引入绳索与目标间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建立包含末端执行器固定环和旋转环、绳索及被捕获卫星抓杆在内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结合广义α法以及工程上常用的Scaling技术,利用Matlab开发了计算程序,实现动力学方程的高效精确数值求解。计算结果表明:此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柔性绳索缠绕及捕获卫星的过程,同时给出捕获过程中卫星姿态的变化及绳索的运动和受力情况,为实际工程中捕获机构的设计和试验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捕获动力学 柔性绳索 卫星姿态 刚柔耦合 绝对节点坐标方法
下载PDF
液体远地点发动机工作期间卫星的姿态控制问题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建三 吕振铎 李宝绶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9-27,共9页
本文建立了在转移轨道远地点机动期间,包括液体晃动和太阳帆板挠性在内的三轴稳定卫星姿态动力学方程,进行了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分别用根轨迹方法和描述函数方法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初步结论。
关键词 姿态控制 卫星 发动机 液体
下载PDF
带大惯量运动部件卫星姿态高精度复合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付成 朱东方 +3 位作者 宋婷 张志伟 黄静 孙俊 《上海航天》 2016年第6期53-60,共8页
对有大惯量运动部件的三轴稳定卫星在稳态运行期间高精度高稳定度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卫星姿态高精度动态补偿控制算法:先基于卫星姿态动力学模型与卫星有效载荷运动部件摆动规律,设计了姿态稳定反馈控制律和补偿摆动部件干... 对有大惯量运动部件的三轴稳定卫星在稳态运行期间高精度高稳定度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卫星姿态高精度动态补偿控制算法:先基于卫星姿态动力学模型与卫星有效载荷运动部件摆动规律,设计了姿态稳定反馈控制律和补偿摆动部件干扰力矩的前馈控制器,用前馈-反馈控制的复合控制算法,消除运动部件摆动对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产生干扰力矩的负面影响;再用干扰观测器修正因通信延迟造成的补偿残余力矩,设计了扰动观测器对前馈补偿残余力矩进行辨识,进一步补偿修正残余力矩,以保证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仿真结果表明:该法能有效补偿干扰力矩并提高控制精度,实现的卫星姿态控制精度优于0.005°,姿态稳定度优于5×10-5(°)/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姿态 大惯量运动部件 高精度控制 前馈-反馈控制 干扰观测器 复合控制 通信延迟 残余力矩
下载PDF
椭圆轨道GEOSAR特性分析及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包敏 李亚超 +2 位作者 邢孟道 王万林 李财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33-1041,1064,共10页
建立了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GEOSAR)的椭圆轨道模型,对其特殊的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椭圆轨道条件下目标的多普勒特性.针对卫星姿态误差对多普勒参数的影响从而导致成像质量下降的问题,通过推导存在姿态误差情况下的多普勒参... 建立了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GEOSAR)的椭圆轨道模型,对其特殊的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椭圆轨道条件下目标的多普勒特性.针对卫星姿态误差对多普勒参数的影响从而导致成像质量下降的问题,通过推导存在姿态误差情况下的多普勒参数表达式,发现在GEOSAR中俯仰角和横滚角对多普勒参数的影响比较大,为了保证成像质量,应尽量提高俯仰角和横滚角的测量精度,并控制它们的扰动.最后针对GEOSAR非线性运动给成像带来的困难,对SPECAN算法、结合运动补偿的RD算法和后向投影算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证明了这3种成像方法在GEOSAR中的可行性.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分析结论的正确性和成像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同步轨道 多普勒参数 卫星姿态 后向投影
下载PDF
姿态指向稳定度对聚束SAR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鹏波 周荫清 +1 位作者 陈杰 李春升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21,共4页
姿态指向稳定度是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平台设计的重要参数。文中在卫星姿态指向抖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成对回波理论推导了姿态指向抖动对聚束SAR点目标冲激响应函数的影响,分析了姿态指向抖动与聚束SAR成像质量指标的关系,推导了姿态... 姿态指向稳定度是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平台设计的重要参数。文中在卫星姿态指向抖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成对回波理论推导了姿态指向抖动对聚束SAR点目标冲激响应函数的影响,分析了姿态指向抖动与聚束SAR成像质量指标的关系,推导了姿态指向稳定度与聚束SAR图像质量之间定量关系的解析表达式,为聚束模式星载SAR卫星总体分析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聚束模式 卫星姿态 成对回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