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梵剧《龙喜记》的宗教倾向--佛陀、湿婆和蛇崇拜的杂糅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远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3-151,共9页
戒日王(590-647)是印度历史上的著名君王,中印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梵语戏剧作家。《龙喜记》是戒日王的代表作之一,因其蕴含的佛教元素,被众多学者认为是一部佛教戏剧。本文通过细读梵文原文和细致比对不同版本异文,... 戒日王(590-647)是印度历史上的著名君王,中印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梵语戏剧作家。《龙喜记》是戒日王的代表作之一,因其蕴含的佛教元素,被众多学者认为是一部佛教戏剧。本文通过细读梵文原文和细致比对不同版本异文,辩称《龙喜记》运用佛教和印度教共通的思维,具有杂糅的宗教倾向,在表面上看或许是佛教戏剧,然而从深层次考虑则属于倾向湿婆崇拜(包括蛇崇拜)的印度教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喜记》 梵语戏剧 佛教 印度教 湿婆崇拜 蛇崇拜
原文传递
同源异流:古代中国小说和戏曲的印度受容——以“楔子—正文”结构为个案的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同胜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96,共13页
明清章回小说、晚明拟话本小说与宋元话本,其叙事大多具有"楔子—正文"之结构。而自宋、金以来的戏曲,也多有"楔子—正文"之结撰模式。白话通俗小说的"楔子—正文"格式,受到了俗讲变文、押座文等讲经弘... 明清章回小说、晚明拟话本小说与宋元话本,其叙事大多具有"楔子—正文"之结构。而自宋、金以来的戏曲,也多有"楔子—正文"之结撰模式。白话通俗小说的"楔子—正文"格式,受到了俗讲变文、押座文等讲经弘法模式之影响;而辽宗教剧、金院本、诸宫调、蒙元杂剧等则深受梵剧之影响。在古代中国小说和戏曲的发展过程中,它们互相取材,彼此影响。而佛家的弘法范式与梵剧的"楔子—正文"演出结构皆源自于古印度的说唱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子-正文”结构 佛家讲经说法模式 梵剧 印度说唱艺术
原文传递
中印古典戏剧叙事对话点滴
3
作者 孟昭毅 《南亚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117-130,共14页
近至世界史中古时期才成熟的中国戏剧(戏曲),无可避免地受到域外一些戏剧艺术因素的影响。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印度古典戏剧(梵剧)对中国戏剧发展过程的影响问题。梵剧对中国戏剧发展存在"点点滴滴"的影响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但... 近至世界史中古时期才成熟的中国戏剧(戏曲),无可避免地受到域外一些戏剧艺术因素的影响。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印度古典戏剧(梵剧)对中国戏剧发展过程的影响问题。梵剧对中国戏剧发展存在"点点滴滴"的影响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但是其中的影响、接受或变形等因素目前尚未得到具体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本文通过对傀儡戏等戏剧造型艺术,对歌、舞、音乐等戏剧要素,以及戏剧叙事文体(剧本)等问题的系统考证,从宏观到微观层面对梵剧对中国戏剧发展的影响问题进行探讨和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印度 梵剧 傀儡 变文 戏剧叙事
原文传递
《小泥车》的叙事艺术
4
作者 王鸿博 王华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93-96,共4页
印度古典梵剧《小泥车》具有明显的叙事性:编剧方面追求叙事性与戏剧性的平衡;无论是对白、独白还是幕后语都有叙事性存在;舞台表演程式化,在序幕和舞台提示语中也有叙事手段的运用,演员能自由跳出角色与观众进行叙事交流。同时,... 印度古典梵剧《小泥车》具有明显的叙事性:编剧方面追求叙事性与戏剧性的平衡;无论是对白、独白还是幕后语都有叙事性存在;舞台表演程式化,在序幕和舞台提示语中也有叙事手段的运用,演员能自由跳出角色与观众进行叙事交流。同时,该剧也不排斥戏剧性,叙事性与戏剧性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梵剧 《小泥车》 叙事性
下载PDF
“中国戏曲源于印度梵剧说”再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孙玫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5-83,共9页
自20世纪20年代许地山把中国戏曲和印度梵剧联系起来研究之后,关于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形成,便又多了一种假说——“梵剧说”。主张此说的学者,观点其实并不完全一致;而最能代表此说的,则应是郑振铎的见解。几十年来,随着某些新材料的发现... 自20世纪20年代许地山把中国戏曲和印度梵剧联系起来研究之后,关于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形成,便又多了一种假说——“梵剧说”。主张此说的学者,观点其实并不完全一致;而最能代表此说的,则应是郑振铎的见解。几十年来,随着某些新材料的发现,“梵剧说”曾被多次提起,并引起争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跨文化、跨学科对该问题进行新的疏理和研究,否定了“梵剧说”,但却肯定了古代印度文化对戏曲形成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形成 梵剧 佛教影响 跨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阿富汗出土梵语戏剧残叶跋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明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100,141,共11页
20世纪90年代中在阿富汗出土了一叶梵语戏剧残片。本文介绍了哈特曼教授对该残片的转写与英译,并结合汉译佛经中与印度古代戏剧表演相关的史料,为中印(或梵汉)戏剧关系史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
关键词 印度戏剧 出土梵剧残片 中印戏剧关系
原文传递
论印度梵剧《沙恭达罗》的美学意蕴 被引量:1
7
作者 车子龙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1-25,共5页
《沙恭达罗》昭示的美学意蕴是其各种元素合力之美的综合体现,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古典梵语戏剧的语言之美、独白的艺术手法所展现的净修林诗情画意的自然之美、主人公秀丽天成的形象之美和纯洁质朴的心灵之美、作品所歌颂的忠贞... 《沙恭达罗》昭示的美学意蕴是其各种元素合力之美的综合体现,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古典梵语戏剧的语言之美、独白的艺术手法所展现的净修林诗情画意的自然之美、主人公秀丽天成的形象之美和纯洁质朴的心灵之美、作品所歌颂的忠贞不渝爱情自由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梵语诗剧 《沙恭达罗》 美学意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