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垦和封育年限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5
1
作者 文海燕 赵哈林 傅华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31-37,共7页
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选择不同开垦和封育年限的退化沙质草地,测其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结果表明:1)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性状发生了一系列演变,耕作层(0~15cm)<0.1mm细颗粒组分逐渐下降,2.0~0.1mm之间的中粗沙和细沙含量逐渐升高... 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选择不同开垦和封育年限的退化沙质草地,测其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结果表明:1)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性状发生了一系列演变,耕作层(0~15cm)<0.1mm细颗粒组分逐渐下降,2.0~0.1mm之间的中粗沙和细沙含量逐渐升高,土壤容重增大,总孔隙度下降,土壤全量养分和酶活性也依次下降;2)封育7、11年后,土壤各性状有较大的改善,耕层土壤<0.1mm细颗粒组分较放牧草地提高了26.5%和80.3%,有机碳分别增加了73.8%和98.0%;3)犁底层(15~30cm)土壤各性状变化无明显规律;4)随着开垦后连年春翻耕作,整个土壤耕层逐渐流沙化,在开垦5年后,土壤耕作层已经损失了大量的碳和氮,采取围封措施后,植被得到恢复进而减少了风蚀,土壤性状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垦 围封 土壤性状 退化沙质草地
下载PDF
退化沙质草地植被与土壤分布特征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57
2
作者 文海燕 赵哈林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76-80,共5页
对科尔沁退化沙质草地的植被与土壤的分布特征及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退化沙质草地土壤养分含量贫瘠 ,土壤性质已经高度异质化 ;植被盖度低 ,物种较为贫乏 ;植被与其着生的土壤基质之间关系密切 ,是一个相互作用 ,相互影... 对科尔沁退化沙质草地的植被与土壤的分布特征及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退化沙质草地土壤养分含量贫瘠 ,土壤性质已经高度异质化 ;植被盖度低 ,物种较为贫乏 ;植被与其着生的土壤基质之间关系密切 ,是一个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统一系统。要恢复退化生态系统 ,首先要恢复退化草地的植被 ,通过植被—土壤相互作用 ,土壤肥力可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 沙质草地 植被 土壤 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放牧草地的沙漠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赵哈林 根本正之 +1 位作者 大黑俊哉 李胜功 《中国草地》 CSCD 1997年第3期15-23,共9页
研究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地区,过牧是沙质草地沙漠化(沙质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1)由于过牧,植物大部分光合器官被啃食,生长受到抑制,使高度和盖度下降,生产力降低;同时根层变浅,根量减少,生长期缩短,最终导致部分植株... 研究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地区,过牧是沙质草地沙漠化(沙质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1)由于过牧,植物大部分光合器官被啃食,生长受到抑制,使高度和盖度下降,生产力降低;同时根层变浅,根量减少,生长期缩短,最终导致部分植株死亡,种群数量下降,甚至消亡。(2)过牧情况下,群落植物组成趋于简单,种群密度下降,但均匀度和多样性增加,群落由“持续型”向“恢复型”转变,稳定性低。(3)伴随着地面裸地率的增大和土壤根系结持力的下降,在风力作用下土壤发生风蚀。最初出现风蚀沟,随之形成风蚀斑,严重时形成浅洼地或风蚀坑,并在下风向出现薄层积沙,牲畜的过度践踏使这一过程加速。(4)过牧造成植被的恶化,导致草地承载力和次级生产力下降,如果不及时降低草地的放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草地 放牧 沙漠化 草地
原文传递
氮素添加对科尔沁沙质草地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56
4
作者 李禄军 曾德慧 +3 位作者 于占源 艾桂艳 杨丹 毛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38-1844,共7页
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指标.以科尔沁沙质草地为对象,通过对其进行不同梯度的氮素添加处理,研究氮素添加对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添加改变了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中... 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指标.以科尔沁沙质草地为对象,通过对其进行不同梯度的氮素添加处理,研究氮素添加对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添加改变了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中的优势种,使植被的高度和盖度增加,植被的透光率减小;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减小,物种多样性降低;不同水平的氮素添加均显著增加了(P<0.01)群落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与植被透光率呈线性正相关(P<0.01),与植被盖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P<0.01),说明长期的氮沉降与人为氮素输入将影响沙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氮梯度 地上生物量 沙质草地 生态系统过程
原文传递
不同强度放牧后自然恢复的沙质草地土壤呼吸、碳平衡与碳储量 被引量:51
5
作者 李玉强 赵哈林 +2 位作者 赵学勇 张铜会 陈银萍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25-31,共7页
通过测定科尔沁不同强度放牧后自然恢复的沙质草地的土壤呼吸、碳平衡和碳储量,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平均土壤呼吸速率表现为轻牧后恢复草地(CO2-C 0.737 g/m2.d)>无牧后恢复草地(CO2-C 0.704 g/m2.d)>中牧后恢复草地(CO2-C 0.641 ... 通过测定科尔沁不同强度放牧后自然恢复的沙质草地的土壤呼吸、碳平衡和碳储量,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平均土壤呼吸速率表现为轻牧后恢复草地(CO2-C 0.737 g/m2.d)>无牧后恢复草地(CO2-C 0.704 g/m2.d)>中牧后恢复草地(CO2-C 0.641 g/m2.d)>重牧后恢复草地(CO2-C 0.576 g/m2.d);无牧和重牧后恢复草地的碳素输入和输出处于平衡状态,轻牧和中牧后恢复草地的碳素输入显著高于输出,净截存碳分别为84.89和76.51g/m2;植物-土壤系统的碳储量大小为轻牧后恢复草地(1 785.39 g/m2)>中牧后恢复草地(1 494.69 g/m2)>无牧后恢复草地(1 483.61 g/m2)>重牧后恢复草地(1 323.39 g/m2)。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强度放牧后的退化沙质草地在采取围封恢复措施以后,有益于大气CO2的截存,而适度(轻度和中度)放牧后的恢复更有利于增强沙质草地的碳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草地 牧后恢复 土壤呼吸 碳平衡 碳储量
下载PDF
科尔沁沙质草地放牧和围封条件下的土壤种子库 被引量:50
6
作者 赵丽娅 李兆华 +2 位作者 赵锦慧 赵哈林 赵学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7-623,共7页
该文研究了科尔沁沙质草地在放牧和围封条件下土壤种子库密度、组成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1)放牧草地植物种数22种,围封草地植物种数30种,围封使土壤种子库植物种数增加了36%;2)放牧草地土壤种子库密度为16149±1900有效... 该文研究了科尔沁沙质草地在放牧和围封条件下土壤种子库密度、组成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1)放牧草地植物种数22种,围封草地植物种数30种,围封使土壤种子库植物种数增加了36%;2)放牧草地土壤种子库密度为16149±1900有效种子数·m-2,围封草地土壤种子库密度为20657±3342有效种子数·m-2,比放牧草地增加了28%。放牧和围封草地种子库组成密度均以一年生植物为主(分别占99%和98%的比例),多年生植物所占的比例很小;3)放牧草地种子库的Shannon_Wiener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分别为0.8363和4.9549,明显小于围封草地的0.9682和7.2260,表明自由放牧导致物种多样性下降;4)放牧和围封草地土壤种子库密度与地上植被密度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01)。表明了随着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增加,地上植被密度随之增加,放牧草地地上植被密度78%的变异可归结为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变异,而围封草地地上植被密度58%的变异可由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变异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草地 放牧 围封 土壤种子库 地上植被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主要植物细根和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42
7
作者 宁志英 李玉霖 +2 位作者 杨红玲 孙殿超 毕京东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69-1080,共12页
弄清半干旱区植物叶片和细根的碳(C)、氮(N)、磷(P)元素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关联性对于认识植物C、N、P元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平衡制约关系、植物的养分利用策略,以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对科尔沁沙地60种主要植物叶... 弄清半干旱区植物叶片和细根的碳(C)、氮(N)、磷(P)元素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关联性对于认识植物C、N、P元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平衡制约关系、植物的养分利用策略,以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对科尔沁沙地60种主要植物叶片和细根的C含量、N含量、P含量、C:N、C:P、N:P的差异性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科尔沁沙地60种主要植物叶片平均C含量、N含量、P含量和C:N:P分别为424.20 mg·g^(-1)、25.60 mg·g^(-1)、2.10 mg·g^(-1)和202:12:1。细根平均C含量、N含量、P含量和C:N:P分别为434.03 mg·g^(-1)、13.54 mg·g^(-1)、1.13 mg·g^(-1)和384:12:1。细根N、P含量近似等于叶片平均N、P含量的1/2;叶片与细根的N:P并无显著差异,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反映了植物地上和地下养分吸收与分配比例的一致性;2)不同生活型植物间叶片和细根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存在显著差异,杂类草植物具有较高的叶片N、P含量,禾草类植物具有较高的叶片C:N和C:P,一年生杂类草和禾草类植物叶片的N:P较低。与非豆科植物相比,豆科植物具有较高的C、N含量和较低的C:N,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对养分的适应策略不同;3)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和细根的N、P含量间显著正相关,细根C含量与N含量之间以及C含量与P含量之间显著负相关,表明植物体内这3种元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4)科尔沁沙地植物叶片和细根间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植物光合产物和养分在地上和地下部分之间分配具有平行的比例关系,但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和细根之间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草地 生态化学计量学 生活型 根系 养分
原文传递
不同封育管理对沙质草地土壤与植被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1
8
作者 王蕙 王辉 +1 位作者 黄蓉 马维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22,共8页
针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和植被的恢复问题,选取封育19年(人工抚育19年)、封育19年(人工抚育5年)和封育10年(自然恢复)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流动沙地作为对照,结合野外调查及室内化学分析方法,进行了不同封育管理沙质草地土壤理化... 针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和植被的恢复问题,选取封育19年(人工抚育19年)、封育19年(人工抚育5年)和封育10年(自然恢复)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流动沙地作为对照,结合野外调查及室内化学分析方法,进行了不同封育管理沙质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特征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与流动沙地相比,封育19年沙质草地(人工抚育19年)植被高度、密度、冠幅、盖度、生物量及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增加,0~20cm层土壤容重、0.05~2mm的砂粒含量显著降低,退化沙质草地在恢复过程中植被与土壤之间逐渐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2)封育沙地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受坡位影响比流动沙地显著(P<0.05),封育沙质草地中SOC、氮磷钾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沿上坡到下坡呈增加趋势。3)天然封育+人工抚育措施对沙质草地的影响和改善程度高于纯天然封育措施,它是促进我国北方退化沙质草地恢复的适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 植被特征 土壤理化性质 沙质草地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沙质草场土壤水分对干旱和降雨响应的空间变异性 被引量:37
9
作者 左小安 赵学勇 +3 位作者 赵哈林 李玉霖 移小勇 黄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0-144,共5页
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沙质草场土壤含水量对干旱和降雨响应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干旱时沙质草场表层(0~20cm)、亚表层(20~40cm)土壤含水量可很好地拟合成球状模型和指数模型,在1~2.26m,1~6.63m的中等尺度范围... 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沙质草场土壤含水量对干旱和降雨响应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干旱时沙质草场表层(0~20cm)、亚表层(20~40cm)土壤含水量可很好地拟合成球状模型和指数模型,在1~2.26m,1~6.63m的中等尺度范围内表现出很高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自相关度分别为0.92,0.87,分维数均表现出较弱的空间依赖性,分别为1.99,1.94,两层土壤含水量变异特征差异小,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强,破碎化程度高。降雨后沙质草场土壤表层、亚表层土壤含水量可很好地拟合成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也具有空间结构特征,空间自相关度分别为0.62,0.98,变程分别为181.80m,4.55m,分维数为1.91,1.99,再有土壤水分空间格局图分析,表层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小,亚表层空间变异性大,两层土壤含水量变异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干旱时与降雨后沙质草场表层土壤水分统计特征、变异函数模型和参数、分维数和土壤水分空间格局分布图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亚表层差异较小。一定强度的降雨在短期内只能削弱处于干旱时沙质草场表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使其表层土壤水分破碎化程度、空间变异性减弱,而对土壤深层的水分补充和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草场 土壤水分 空间变异性 地统计学 科尔沁沙地 干旱 降雨
下载PDF
浑善达克退化沙地草地生态恢复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刘美珍 蒋高明 +4 位作者 李永庚 高雷明 于顺利 牛书丽 李凌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719-2727,共9页
选择草地退化十分严重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开展恢复生态学研究 ,试图寻求沙地草地生态恢复的新途径。采取“以地养地”模式 ,在小范围的土地上 ,建立高产饲草基地 ,使牲畜的压力逐步向高效地集中 ,同时改变畜群结构 ,解决当地牧民生活出... 选择草地退化十分严重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开展恢复生态学研究 ,试图寻求沙地草地生态恢复的新途径。采取“以地养地”模式 ,在小范围的土地上 ,建立高产饲草基地 ,使牲畜的压力逐步向高效地集中 ,同时改变畜群结构 ,解决当地牧民生活出路 ;而大面积的退化草地 ,主要借助自然力恢复。结果表明 ,自然力在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群落生物量、平均高度和总盖度 2年后均随恢复时间增加而增加 ( P<0 .0 5 )。流动沙丘的裸沙 ,经 2 a自然恢复后 ,生物量达 1 0 1 2 g/m,总盖度高达 60 %。与对照相比 ,封育 2 a后固定沙地群落盖度增加近 3倍 ;滩地群落生物量提高了 9倍 ,平均高度增加 4倍。植被组成方面 ,恢复前固定沙地以冷蒿 ( Artemisia frigida)、糙隐子草 ( Cleistogens squarrosa)和寸草苔 ( Carexduriuscula)等为主 ,恢复 2 a后冰草 ( Agropyron cristatum)、褐沙蒿 ( Artemisia intramongolica)等占优势 ;滩地植被中 ,羊草 ( L eymus chinensis)、披碱草 ( Elymus dahuricus)等逐步取代了灰绿藜 ( Chenopodiumglaucum)和尖头叶藜 ( Chenopodium acuminatum)等。生态恢复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得以保护 ,而且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项目中的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牧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 生态系统 沙地草地 自然恢复 浑善达克 生态恢复 生态学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沙化草地围封过程中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30
11
作者 曹子龙 赵廷宁 +2 位作者 郑翠玲 孙保平 丁国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8-183,共6页
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以围封不同年限的沙化草地(1年、4年、9年)为试验样地,并以未围封沙化草地作对照,深入研究了沙化草地围封过程中,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对沙化草地实施围栏封育,可显著提高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 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以围封不同年限的沙化草地(1年、4年、9年)为试验样地,并以未围封沙化草地作对照,深入研究了沙化草地围封过程中,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对沙化草地实施围栏封育,可显著提高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物种丰富度;不同围封年限间,二者在植被群落组成上,均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且相临阶段相似性较高,随围封年限差异的增加,相似性逐渐减小,但这一变化前者滞后于后者,表明草地在恢复演替中,前者较后者具有滞后性;4种类型样地之间,土壤种子库密度以及地上植被密度差异均极显著,且二者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其关系均可用二次曲线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化草地 围封 土壤种子库 地上植被 浑善达克沙地南缘
下载PDF
基于土壤水分平衡的沙地草地最优植被覆盖率的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高琼 董学军 梁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3-39,共7页
本文从土壤水分平衡出发,用动态仿真模型方法研究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沙地草地土壤水分平衡与立地条件,如坡度、坡向、土壤物理性状及植被覆盖率之间的关系。有如下初步结论和论点产生:(1)地表因植被的存在而形成的结皮对降水入渗... 本文从土壤水分平衡出发,用动态仿真模型方法研究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沙地草地土壤水分平衡与立地条件,如坡度、坡向、土壤物理性状及植被覆盖率之间的关系。有如下初步结论和论点产生:(1)地表因植被的存在而形成的结皮对降水入渗到土壤中的阻滞作用几乎可以忽略。只有在坡度很大,瞬间降水强度很大时,结皮表面才可形成较大的迳流;(2)土壤水分的平衡随植被的覆盖率变化的情况(上升或下降)取决于立地条件的差异,笼统地讲“植被覆盖率越高越好”、或“植被覆盖率一概不宜太高”未免失之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草地 土壤水分平衡 最优植被覆盖率
下载PDF
草原沙漠化过程中植物的耐胁迫类型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朱志梅 杨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93-1100,共8页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草原沙漠化过程中不同梯度共有种群为研究对象 ,探讨植物的受损机理 ,综合 2 0 0 1~ 2 0 0 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沙漠化的进展 ,共有种群的 1叶片含水量及叶绿素 a、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叶片含...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草原沙漠化过程中不同梯度共有种群为研究对象 ,探讨植物的受损机理 ,综合 2 0 0 1~ 2 0 0 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沙漠化的进展 ,共有种群的 1叶片含水量及叶绿素 a、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叶片含水量高低顺序为扁蓿豆 (Melilotoides ruthenica) >冷蒿 (Artemisia frigida) >羊草 (L eymus chinensis) >糙隐子草 (Cleistogenessquarrosa) ,反映了共有种群水分状况的不同。2质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 ,其中羊草、糙隐子草和冷蒿变化表现出先升后降再升的规律。3MDA含量变化均表现出先升后降再升的规律 ,不同植物不同阶段 MDA积累程度 (积累率大小顺序为沙漠化初期 :冷蒿 2 9.5 9% >羊草 18.14 % >扁蓿豆 13.6 8% >糙隐子草 3.77% ;沙漠化后期 :糙隐子草 80 .11% >冷蒿 77.2 9% >羊草 39.31% >扁蓿豆 8.5 6 % )的不同反映了不同阶段细胞受伤害程度的差异。4 SOD、CAT活性变化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 ,其中羊草 CAT活性呈降低趋势 ;酶活性均梯度间差异显著 (P<0 .0 0 1)。 5内源激素 ABA含量的变化因不同种群抗逆性强弱而异。糙隐子草、冷蒿和扁蓿豆 ABA增幅小 ,而羊草 ABA增幅大。综合各种生理特征及其对沙漠化环境的响应 ,对共有种群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受损机理 共有种群 叶片生理反应 ABA含量 草原
下载PDF
不同强度放牧后自然恢复的沙质草地土壤性状特征 被引量:16
14
作者 苏永中 赵哈林 +1 位作者 张铜会 崔建恒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3-338,共6页
通过对科尔沁沙质草地不同强度放牧后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特征的研究 ,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和速效磷含量以及基础土壤呼吸活性在各处理表层土壤的特征为 :中牧后恢复草地 >轻牧后恢复草... 通过对科尔沁沙质草地不同强度放牧后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特征的研究 ,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和速效磷含量以及基础土壤呼吸活性在各处理表层土壤的特征为 :中牧后恢复草地 >轻牧后恢复草地 >无牧恢复草地 >重牧后恢复草地 ;重牧后的恢复草地表层土壤较其它处理有较高的土壤容重和pH值以及较低的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 ;沙质草地的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活性在剖面中的分布为上高下低 ,主要富集于 0~ 2 5cm表层 ,放牧对土壤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0~ 7 5cm土层。重度放牧使沙质草地超出了其承载能力和承受干扰的阈限 ,土壤性状恶化 ,恢复力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沙质草地 牧后恢复 土壤性状 科尔沁沙地 土壤化学
下载PDF
添加氮素对沙质草地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于占源 曾德慧 +1 位作者 艾桂艳 姜凤岐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94-1897,共4页
通过氮素添加(20g.m-2.a-1)试验,研究了科尔沁沙地东南部沙质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及有效氮的季节变化。对2006年生长季的观测发现,添加氮素显著提高了沙质草地生长季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矿质氮的含量以及9月1日至10月15日的净氮矿... 通过氮素添加(20g.m-2.a-1)试验,研究了科尔沁沙地东南部沙质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及有效氮的季节变化。对2006年生长季的观测发现,添加氮素显著提高了沙质草地生长季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矿质氮的含量以及9月1日至10月15日的净氮矿化速率与硝化速率;添加氮素导致土壤有效氮的季节变异增大,净氮矿化(1.29~11.60mg.kg-1.30d-1)与硝化(-4.15~11.20mg.kg-1.30d-1)速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铵态氮含量逐渐降低,硝态氮与矿质氮(6.49~20.66mg.kg-1)含量的变化呈"V"型,最小值出现在生物量生长高峰期的7月中旬。该沙质草地土壤氮的有效性较低,施氮肥可明显提高土壤供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草地 科尔沁沙地 氮矿化 顶盖埋管法 矿质氯
下载PDF
沙质草地土壤动物的研究进展及建议 被引量:28
16
作者 刘任涛 赵哈林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6-662,共7页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背景脆弱,在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严重干扰下,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草地面临严重沙化的威胁。而土壤动物是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保护和改善土地资源,控制由于各种原因而导...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背景脆弱,在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严重干扰下,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草地面临严重沙化的威胁。而土壤动物是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保护和改善土地资源,控制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土地退化、土地沙漠化有着重要意义。从沙质草地土壤动物的物种组成、研究方法、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当前沙地土壤动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未来沙地土壤动物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为沙质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及沙漠化逆转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草地 土壤动物 概述 恢复 沙漠化
原文传递
围封年限对沙质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8
17
作者 黄蓉 王辉 +1 位作者 王蕙 石小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3-188,197,共7页
以腾格里沙漠南缘未围封和围封3,10,18,55年的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围封年限对沙质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40cm,围封3,10,18,55年草地的平均土壤容重较未围封草地分别降低15.9... 以腾格里沙漠南缘未围封和围封3,10,18,55年的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围封年限对沙质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40cm,围封3,10,18,55年草地的平均土壤容重较未围封草地分别降低15.91%,21.59%,11.36%,10.80%;非毛管孔隙度较其分别增加28.46%,56.10%,19.51%,3.25%,总孔隙度分别增加31.13%,34.69%,23.04%,1.18%,最大持水量分别增加55.37%,71.54%,38.74%,12.80%;围封3,10,18,55年草地的土壤养分均高于未围封草地,并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0-20cm,未围封,围封3,10,18,55年草地的土壤全N含量较20-40cm分别增加28.58%,19.61%,47.62%,38.67%,3.85%,全P含量分别增加18.75%,16.67%,15.38%,14.29%,全K含量分别增加23.58%,3.58%,8.23%,8.39%,2.46%,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79.45%,27.16%,89.12%,175.22%,198.47%;土壤有机碳密度表现为10Ex(7.06kg/m2)>3Ex(5.39kg/m2)>18Ex(5.20kg/m2)>55Ex(4.90kg/m2)>0Ex(2.83kg/m2);(2)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土壤容重呈"V"形变化,围封10年达到最小值,群落植被特征、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量、土壤养分,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均呈倒"V"形变化,围封10年达到最大值,之后降低,但均好于未围封草地,围封后,草地的地表覆盖度增加,土壤理化性质有所改善,土壤固碳能力有所提高,但围封年限并非越长越好,本研究区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土壤贫瘠,完全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10年围封并不能使该区完全恢复,适宜其完全恢复的时间还有待于继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草地 围封年限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围栏封育对沙化草地植被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刘建 张克斌 +2 位作者 程中秋 苏鹏飞 王黎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0-184,共5页
对宁夏自治区盐池县不同围封类型的沙化草地植被以及土壤有关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围栏封育使植物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2)适度的围封年限(<8 a)可以使群落盖度、平均密度、地上生物量以及物种多样性明显提高,过长的围... 对宁夏自治区盐池县不同围封类型的沙化草地植被以及土壤有关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围栏封育使植物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2)适度的围封年限(<8 a)可以使群落盖度、平均密度、地上生物量以及物种多样性明显提高,过长的围封年限(>19 a)反而使各植被数量特征以及物种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3)围栏封育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含水量。表明适度的围封年限既有利于植被的恢复,又有利于土壤特性的改良。但过长时间的围栏封育会导致植被结构和功能的退化以及草地生产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栏封育 沙化草地 植被数量特征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植被盖度沙质草地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明明 刘新平 +4 位作者 李玉霖 车力木格 罗永清 孙珊珊 魏静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61,共8页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沙地生态系统最大的限制因子,研究植被盖度和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沙地生态恢复和保护。基于生长季科尔沁沙质草地不同植被盖度下土壤水分动态和降水的观测试验,分析了沙质草地植被盖度和土壤水分的耦合关系。结果...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沙地生态系统最大的限制因子,研究植被盖度和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沙地生态恢复和保护。基于生长季科尔沁沙质草地不同植被盖度下土壤水分动态和降水的观测试验,分析了沙质草地植被盖度和土壤水分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在土壤剖面上土壤水分存在明显的分层结构,依次为水分剧变层(0~40 cm)、缓变层(40~100 cm)和稳定层(100~180 cm);植被盖度对土壤水分有很大影响,不同植被盖度下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水分与盖度之间呈倒'V'型关系,土壤水分状况在28%的盖度下最优;不同的植被盖度下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也存在差异,在13%盖度下响应最敏感,28%和46%的盖度下响应微弱,后二者的土壤水分也相对稳定。在沙地生态恢复建设过程中合理的植被盖度配置可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并能使土壤水分和植被达到一种良好的平衡状态,从而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草地 植被盖度 土壤水分 动态特征
原文传递
放牧后自然恢复沙质草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被引量:24
20
作者 刘任涛 赵哈林 赵学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49-2855,共7页
以中国科学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为依托,对不同放牧强度后自然恢复沙质草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变化,探讨了植被和土壤环境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牧草地土壤动物种类丰富,个... 以中国科学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为依托,对不同放牧强度后自然恢复沙质草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变化,探讨了植被和土壤环境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牧草地土壤动物种类丰富,个体数量较多,多样性最高;中牧后恢复草地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少,但主要类群较多,分布较均匀,多样性较高;重牧后恢复草地土壤动物主要类群少,但个体数量多,多样性较高;而轻牧后恢复草地土壤动物分布均匀性最差,多样性最低.植物个体数、高度及盖度和土壤酸碱度是影响不同放牧强度后恢复草地土壤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分布的主要因素.说明沙质草地经过12年的围封可以一定程度上恢复土壤动物群落,而放牧干扰对土壤动物群落的负面影响是长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草地 放牧后恢复 土壤动物 地表植被 土壤性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