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草原过渡地带鸟类群落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侯建华 武明录 +2 位作者 胡永富 张向忠 胡振天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48-156,共9页
1993~ 1998年夏季间研究了森林 /草原过渡地带鸟类群落结构及与该生境的关系。共记录鸟类 10 3种。该地区不同生境类型鸟类相互渗透 ,鸟类组成混杂 ,4种环境梯度鸟类群落的相似性系数较低 ,鸟类群落结构随环境变化而呈现出明显的水平... 1993~ 1998年夏季间研究了森林 /草原过渡地带鸟类群落结构及与该生境的关系。共记录鸟类 10 3种。该地区不同生境类型鸟类相互渗透 ,鸟类组成混杂 ,4种环境梯度鸟类群落的相似性系数较低 ,鸟类群落结构随环境变化而呈现出明显的水平梯度变化。森林区是鸟类栖息的主要生境 ,由林缘至林内 5 0m和由林缘至草原 3 0m范围内为鸟类的高密度带。鸟类群落结构随森林植被垂直空间层次复杂性的不同而有明显的空间变化 ,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具有垂直空间变化。通过聚类分析和主分量分析将鸟类群落划分为 6个垂直空间栖息取食集团 ,各集团根据各自的栖息取食行为格局分割了生境的空间和食物资源 ,集团内部的鸟类则通过更为细致的生态分割和加剧生态位重叠而得以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群落结构 森林/草原过渡地带 塞罕坝
下载PDF
河北塞罕坝樟子松径向生长动态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2
2
作者 季倩雯 郑成洋 +1 位作者 张磊 曾发旭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7-265,共9页
树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其生长受气象因子的影响,基于此,该研究通过监测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的径向生长,研究樟子松生长日动态规律、季节动态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探讨河北塞罕坝地区樟子松森林生态系统... 树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其生长受气象因子的影响,基于此,该研究通过监测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的径向生长,研究樟子松生长日动态规律、季节动态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探讨河北塞罕坝地区樟子松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此外,以往研究树木生长大多数基于树轮年代学,缺少短期树木径向生长动态的研究。该研究利用径向生长记录仪监测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内樟子松连续3年(2016–2018)的树干径向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由于树干的水分吸收与蒸腾作用,樟子松树干径向昼夜变化呈现季节性规律,可划分为4个阶段:春季萌动期、夏季生长期、秋冬交替期和冬季休眠期。塞罕坝樟子松树干径向生长开始于每年4月初;4月初至5月中旬为水分恢复阶段;5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快速生长阶段;7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缓慢生长阶段;10月中、下旬生长趋于停止,并有树干径向收缩现象。以一天为时间尺度,在快速生长阶段(5月初至7月中旬)樟子松径向生长主要受空气温度的影响;缓慢生长阶段(7月中旬至10月下旬)降水量、空气温度均影响樟子松径向生长。以15天为时间尺度,温度对樟子松径向生长的影响显著。结果显示樟子松的生长动态规律及其影响因子,为未来樟子松生理研究提供参考时间节点,同时在极端低温与干旱的情况下,为半干旱地区樟子松的生长状态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生长测量仪 樟子松 生长动态 气象因子 塞罕坝
原文传递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灌木植物资源评价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丽 李彦慧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9-155,共7页
在对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从观赏特性、生物学特性和资源潜力等3方面选择了15个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灌木植物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yaahp6.0软件计算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在对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从观赏特性、生物学特性和资源潜力等3方面选择了15个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灌木植物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yaahp6.0软件计算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法对47种野生灌木观赏植物进行评价,最后根据综合评分结果划分了未来优先开发利用等级。结果表明,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小叶茶子(Ribes pulchellum)、太平花(Philadelphus pekinensis)等8种植物可作为重点开发对象,山荆子(Malus baccata)、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pp.)、暖木条荚!(Viburnum burejaeticum)等30种作为次重点开发对象,库页悬钩子(Rubus sachalinensis)、蒙古荚!(Viburnum mongolicum)、山葡萄(Vitis amurensis)、东北鼠李(Rhamnus schneideri var.manshurica)、照山白(Rhododendron micranthum)等5种可作为一般考虑对象,其他4种可较少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罕坝 野生 灌木 评价
下载PDF
降水变化对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无机氮和净氮矿化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任艳林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5-932,共8页
在北京大学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塞罕坝实验站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内,采用野外降水控制实验和顶盖埋管法,在生长季内分0~5,5~10,10~20和20~30 cm 4层,研究穿透雨增加或减少30%对土壤无机氮(铵态氮与硝态氮... 在北京大学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塞罕坝实验站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内,采用野外降水控制实验和顶盖埋管法,在生长季内分0~5,5~10,10~20和20~30 cm 4层,研究穿透雨增加或减少30%对土壤无机氮(铵态氮与硝态氮之和)及净氮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地下0~30 cm无机氮含量为6.70±2.31 mg/kg,其中铵态氮5.59±1.78 mg/kg,硝态氮1.11±0.77 mg/kg。不同土壤深度的无机氮含量无显著差异,3种穿透雨处理间的土壤铵态氮和无机氮含量无显著差异,增雨处理的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0~30 cm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为0.24(6.65~10.24)mg/(kg 30d)。穿透雨处理和土壤深度对净氨化速率无显著影响,0~5 cm的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显著高于其余3层,增雨和减雨处理的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果说明降水变化对土壤铵态氮及氨化作用的影响弱于对硝态氮及硝化作用的影响,这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降水变化对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有效性 氮矿化 降水变化 土壤深度 控制实验 塞罕坝地区
下载PDF
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常伟强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7,共5页
根据塞罕坝三期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对塞罕坝森林资源质量、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89—2017年间,森林面积稳步增加,净增森林面积6. 1万hm2;林木蓄积净增长752. 6万m3;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趋于均衡,龄组结构... 根据塞罕坝三期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对塞罕坝森林资源质量、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89—2017年间,森林面积稳步增加,净增森林面积6. 1万hm2;林木蓄积净增长752. 6万m3;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趋于均衡,龄组结构进一步合理;树种结构发生改变,华北落叶松始终占主体地位,樟子松和云杉林比例进一步增加。针对人工纯林和天然次生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罕坝 森林资源 地理信息系统 动态变化 分布格局
下载PDF
塞罕坝坝上地区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养分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强 楚聪颖 +4 位作者 宋伟 张鹏 高超 谷建才 陆贵巧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8,共9页
樟子松在河北省的塞罕坝地区具有广泛的分布,以塞罕坝坝上地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前期调查和实地考察基础上,针对人工林的林分情况,用典型取样的方法在千层板林场按照不同年龄设置了12块标准地,并对土壤采集、处理和实验,研究其... 樟子松在河北省的塞罕坝地区具有广泛的分布,以塞罕坝坝上地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前期调查和实地考察基础上,针对人工林的林分情况,用典型取样的方法在千层板林场按照不同年龄设置了12块标准地,并对土壤采集、处理和实验,研究其土壤养分。结果表明:1)土壤中各种养分含量都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而变化,各养分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但是变异程度不同。2)土壤中各养分因子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pH与其他养分因子都不成显著的相关关系,即对其他养分因子的含量影响不大;速效磷只与全氮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其他因子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有机质与除速效磷、pH外的其他养分因子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不同林龄下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由大到小的顺序为:10a以下〉10~20a〉40a以上〉30~40a〉20~30a,即土壤养分随年龄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4)除pH和速效磷外,其他几种土壤养分元素与胸径生长都达到了显著相关水平。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全钾、速效钾与胸径的相关关系的回归方程都为多项式函数,R2的范围是0.655 7~0.866(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塞罕坝 土壤养分 变异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及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国龙 李文博 +1 位作者 黄选瑞 张志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47-1051,共5页
为了更好的理解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动态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以塞罕坝地区不同林龄(Ⅲ:20~30 a,Ⅳ:30~40 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8块标准地(50 m×50 m)的调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不同龄级林分的更新... 为了更好的理解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动态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以塞罕坝地区不同林龄(Ⅲ:20~30 a,Ⅳ:30~40 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8块标准地(50 m×50 m)的调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不同龄级林分的更新幼苗生长及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个龄级林分更新幼苗高生长、基径生长与年龄均呈指数函数关系,高度与基径呈线性相关;(2)Ⅲ龄级林分幼苗高随基径增长速率小于Ⅳ龄级林分;(3)pH值和土壤全磷含量对Ⅲ龄级林分华北落叶松幼苗更新密度有显著影响,而在Ⅳ龄级林分pH值和土壤全钾含量对幼苗基径、苗高和苗龄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天然更新 土壤因子 塞罕坝
下载PDF
降水改变对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微生物商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魏天凤 任艳林 +1 位作者 曾辉 贺金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3-540,共8页
在北京大学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塞罕坝实验站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内设置降水控制实验,研究地下生态系统过程的两个重要指标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对穿透雨增加或减少30%的响应。在2007年5月到9月的生长季,... 在北京大学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塞罕坝实验站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内设置降水控制实验,研究地下生态系统过程的两个重要指标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对穿透雨增加或减少30%的响应。在2007年5月到9月的生长季,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平均值分别为260.7 mg/kg和1.84%,二者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总体上,穿透雨增加或减少30%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的生长季内平均值影响不显著,但穿透雨减少30%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微生物商的变幅较大,变化范围分别为243.1~354.3 mg/kg和1.43%~2.16%,5月最高,7月最低,表明生长季内穿透雨减少将导致土壤微生物活动的较大波动,从而可能改变地下碳过程的季节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生态系统地下过程 穿透雨 塞罕坝 樟子松人工林
下载PDF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动态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11
9
作者 魏士凯 范顺祥 +2 位作者 张玉珍 黄选瑞 张志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70-1178,共9页
为探讨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动态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本文基于3期Landsat TM影像数据(1989、2000和2013年),应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借助土地动态度指标,分析了1989—2013年研究区各植被类型的变化及引起其变化... 为探讨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动态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本文基于3期Landsat TM影像数据(1989、2000和2013年),应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借助土地动态度指标,分析了1989—2013年研究区各植被类型的变化及引起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89—2013年间,灌木林所占比例较小;研究区植被景观变化的主要特征是灌木林的迅速减少和人工林的持续增加,草地和天然次生林变化不明显;不同时期影响各植被类型变化的驱动因素不同,1989—2000年,社会因素如距道路距离、造林总投资是影响各植被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2000—2013年,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成立,自然因素如高程、坡向的影响逐渐加强;社会活动主导了研究区的植被景观动态,而自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被类型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景观 LOGISTIC回归分析 驱动力 塞罕坝
原文传递
白桦天然次生林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郭延朋 秦琰 +2 位作者 金辉 张立民 李兵兵 《河北林果研究》 2011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林木生长规律,是科学合理经营森林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河北省塞罕坝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年调查的临时样地资料,借助Excel、SPSS11.0和ForStat统计分析软件,对主要林分因子生长... 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林木生长规律,是科学合理经营森林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河北省塞罕坝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年调查的临时样地资料,借助Excel、SPSS11.0和ForStat统计分析软件,对主要林分因子生长进行模拟,以了解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抛物线方程拟合其立木株数生长过程效果最好,Logistic方程拟合其蓄积量生长过程效果最好,对数方程拟合其胸径、树高生长过程效果最好,Richards方程拟合其材积生长过程效果最好;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为0.30 cm,速生期前10 a;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0.25 m,速生期为前5 a;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为0.002 51 m3,速生期前20 a,数量成熟龄为38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生长规律 生长方程 塞罕坝
下载PDF
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肥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春延 《河北林果研究》 2009年第1期38-40,50,共4页
通过对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年份、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土层土壤水肥含量的研究,分析了土壤的水肥变化规律,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内,各层土壤含水量均经历了升高—降低—再升高的变化历程;林地存在土壤酸化、地力衰退现象。研... 通过对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年份、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土层土壤水肥含量的研究,分析了土壤的水肥变化规律,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内,各层土壤含水量均经历了升高—降低—再升高的变化历程;林地存在土壤酸化、地力衰退现象。研究结果还发现,随林木成熟期的接近,林地速效氮含量整体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罕坝 华北落叶松 人工林 土壤水肥
下载PDF
1965—2011年河北塞罕坝地区降水量变化规律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任艳林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8-924,共7页
采用Morlet复小波函数对河北省塞罕坝地区1965—2011年降水变化规律进行了小波分析,揭示了塞罕坝地区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结果表明,47年来该地区月降水量、年降水量与生长季降水量距平值变化主要表现在两种尺度上:一种是4年左右... 采用Morlet复小波函数对河北省塞罕坝地区1965—2011年降水变化规律进行了小波分析,揭示了塞罕坝地区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结果表明,47年来该地区月降水量、年降水量与生长季降水量距平值变化主要表现在两种尺度上:一种是4年左右的年际尺度振荡,这是经过高频滤波后的年际变化中的低频部分;另一种是18年左右时间尺度的年代际振荡。由于塞罕坝地区生长季降水平均占年降水量的83.1%,通常二者的变化趋势相同,但也不完全一致。由典型尺度小波系数过程线图可预测,2012—2015年塞罕坝地区的降水量仍然偏多,但距平值会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多时间尺度 小波分析 MORLET小波 塞罕坝地区
下载PDF
塞罕坝地区植被景观格局时空尺度效应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雯雯 董雪婷 +1 位作者 张志东 黄选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6-111,116,共7页
为探讨植被景观格局时空尺度效应,运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解译塞罕坝地区3期(1989、2000和2016年)遥感影像,并利用简单聚合法将景观类型栅格数据进行空间粒度上推,计算基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的景观格局指数;采取尺度图谱分析不同时... 为探讨植被景观格局时空尺度效应,运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解译塞罕坝地区3期(1989、2000和2016年)遥感影像,并利用简单聚合法将景观类型栅格数据进行空间粒度上推,计算基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的景观格局指数;采取尺度图谱分析不同时空尺度草地、天然次生林、灌木及人工林等植被类型的景观尺度效应,通过信息熵模型确定了景观格局分析的最佳空间粒度。结果表明:(1)4种植被景观在空间尺度上具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而在时间尺度上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2)不同景观指数对时空尺度的响应结果不同,边缘密度、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聚集度指数及蔓延度指数在时空尺度上具有较强的尺度效应,且90 m为研究区植被景观格局的最佳分析粒度;(3)草地、天然次生林在1989—2016年期间,破碎化程度增加,对研究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罕坝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粒度效应 信息熵
下载PDF
塞罕坝地区森林虫害暴发历史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邹全程 闫平 +7 位作者 徐健楠 宫殷婷 慕晓炜 齐呼格金 赵凤君 国志锋 邸雪颖 杨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4-119,共6页
利用森林虫害暴发记录与气候响应分析、叠加点事件(SEA)分析等方法开展塞罕坝地区近几十年来森林虫害暴发与气候因子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虫害暴发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温度,降水影响较弱,其中月最高温度的影响性强于月平均温度... 利用森林虫害暴发记录与气候响应分析、叠加点事件(SEA)分析等方法开展塞罕坝地区近几十年来森林虫害暴发与气候因子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虫害暴发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温度,降水影响较弱,其中月最高温度的影响性强于月平均温度及月最低温度。森林虫害暴发与上一年5、7、8、9月份及当年3、7、8月份的月最高温度显著正相关(P<0.05),与上一年5、6、7、9月份的月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P<0.05);与上一年6月份及当年5、6月份的月最低温度显著正相关(P<0.05);与上一年7月份及当年7月份的月降水量显著负相关(P<0.05)。森林虫害暴发面积的前3个最大年份分别为1989年、2002年、2005年,叠加点事件分析进一步表明,高温(上一年5—7月份平均温度及当年7—8月份最高温度)和干旱(上一年7月份降水量、当年7月份降水量)是导致森林虫害高暴发的气候因素。气候持续变暖将加剧该地区“暖干化”现象,虫害暴发次数或虫灾影响可能会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罕坝 森林害虫 暴发历史 气候因子
下载PDF
森林旅游地景观形象感知研究——以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伏学习 马识途 +3 位作者 李娟 聂蓓捷 和家欢 杨会娟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旅游网络照片是旅游者关于旅游地形象感知的视觉化表达,通过分析游客上传的网络景观照片可以了解游客对森林旅游地景观形象感知并对关键景观要素进行精准化管理与保护。本研究以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选取旅游网站的1656张景观照片作... 旅游网络照片是旅游者关于旅游地形象感知的视觉化表达,通过分析游客上传的网络景观照片可以了解游客对森林旅游地景观形象感知并对关键景观要素进行精准化管理与保护。本研究以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选取旅游网站的1656张景观照片作为研究对象,从认知和情感2个方面分析了塞罕坝旅游景观的形象感知。利用图像语义分割提取景观要素,对景观要素进行聚类分析和景观格局分析,利用DeepSentiBank和HowNet情感词典进行情感研究,并选取景观格局指标阐述了不同照片产生情感偏差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天空是旅游者关注的首要景观要素,其次是云彩、道路、森林;感知到的旅游景观分为植物景观、天气天象景观、水域景观和地物景观4种类型;照片呈现的情感总体表现为正面和中性情感,其中植物景观正向情感比例最高,地物景观的负面情感比例最高;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景观形状指数(LSI)与情感值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最大斑块指数与情感值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感知 深度学习 景观照片 景观格局 塞罕坝
下载PDF
小滦河流域复杂地表碳循环遥感综合试验 被引量:8
16
作者 穆西晗 阎广建 +18 位作者 周红敏 庞勇 邱凤 张乾 张永光 谢东辉 周盈吉 赵天杰 仲波 宋金玲 孙睿 蒋玲梅 尹思阳 李凡 焦子锑 屈永华 张吴明 程顺 崔同祥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8-903,共16页
遥感综合试验对于遥感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遥感应用都需要试验提供支撑。从2018年开始,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遥感自身发展和遥感面向地表圈层深化应用面临的科学问题,在滦河上游流域组织了小滦河流域... 遥感综合试验对于遥感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遥感应用都需要试验提供支撑。从2018年开始,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遥感自身发展和遥感面向地表圈层深化应用面临的科学问题,在滦河上游流域组织了小滦河流域复杂地表碳循环遥感综合观测试验,本文旨在介绍该试验的目标、区域、观测参数、观测方法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以期望为今后开展其他遥感试验及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该试验采用星机地协同综合观测的方式,选择主要的在轨运行卫星数据及覆盖此流域的遥感产品作为主要数据;针对典型区域开展航空及无人机遥感试验,搭载光学传感器设备,获取典型区域水热循环、碳循环等关键参数;并同步开展地面观测试验,在典型实验区开展大气、植被和土壤关键参数的精细观测。目前已系统的开展了地面测量试验、无人机遥感试验及航空遥感试验,并同步收集了卫星遥感数据,形成了一套丰富的星—机—地配套遥感实测数据集。在试验的推动下,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20年在试验区架设了多座综合观测塔,并配置了多种观测设备,开启了长时间序列观测任务,虚拟试验场的构建和机理生态模型的运行也在同步开展。小滦河流域复杂地表碳循环遥感综合试验利用星—机—地一体化的监测方法有效获取了地表水、能量和碳循环的关键参数,为遥感机理模型发展、反演方法检验和尺度转换研究提供了关键的基础数据。目前已用来建立遥感机理模型的综合检验平台,分析和改进传统模型和遥感产品在复杂地表的适用性,阐明流域尺度碳水耦合的物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综合试验 流域尺度 碳循环 小滦河 塞罕坝
原文传递
塞罕坝植物区系新分类群与河北新分布Ⅱ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金祥 王建中 +7 位作者 冯天杰 钱进源 胡永富 张向忠 赵亚民 李盼威 刘国权 倪志云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2-96,共5页
本文发表了塞罕坝植物区系21个河北新记录种,涉及6科10属。考证了有关文献;并对每种的分布区域及适生条件进行了记述。
关键词 河北新分布 适生条件 塞罕坝 植物区系
下载PDF
塞罕坝机械林场林内景观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会娟 于泊 +3 位作者 车晓雨 于士涛 范冬冬 黄选瑞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8-103,111,共7页
采用SBE法,以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纯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樟子松纯林和桦树天然次生林等4种主要林分的林内景观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纯林和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美景度较高,樟子松纯林次之,桦树次生林最低;平均胸径在15 c... 采用SBE法,以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纯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樟子松纯林和桦树天然次生林等4种主要林分的林内景观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纯林和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美景度较高,樟子松纯林次之,桦树次生林最低;平均胸径在15 cm以下、密度在1 250株/hm2以上、林分透视距离在1倍树高以下、乔灌草结构、灌木盖度高于90%、灌木高度在1m以上,都显著降低了林内美景度;密度、林分结构(乔灌草结构)、灌层盖度(≥90%)3个指标进入美景度与林分指标的回归模型,解释了55.1%的因变量,且均与美景度为负相关关系,说明这3个指标显著降低了林分的美景度;林分美景度与灌层的生物多样性无显著相关关系,降低灌木层的高度和盖度,既可以增加美景度也不会影响灌层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罕坝 林内景观 美景度 SBE法
下载PDF
河北省塞罕坝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过渡性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庆锁 李玉中 +2 位作者 路端正 罗菊春 冯宗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3-477,共5页
河北省塞罕坝地处森林区向草原区的过渡区域,植物种类丰富,共有种子植物75科318属713种或变种。塞罕坝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占全区种子植物属数的47.65%,其次是世界分布和旧世界温带分布,分别占全区种子植物属数的15.41%... 河北省塞罕坝地处森林区向草原区的过渡区域,植物种类丰富,共有种子植物75科318属713种或变种。塞罕坝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占全区种子植物属数的47.65%,其次是世界分布和旧世界温带分布,分别占全区种子植物属数的15.41%和14.38%,其它分布的植物属较少。植物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分别占全区种子植物的16.27%、1.54%、40.95%、25.39%和15.85%。通过与周围5个地区的主分量分析,塞罕坝植物区系处在森林区植物区系与草原区植物区系之间,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塞罕坝植物区系与草原区锡林河流域和森林区松山植物区系的关系比较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性 植物区系 生态交错带 塞罕坝
下载PDF
降水变化对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及其表观温度敏感性Q_(10)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任艳林 杜恩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33-941,共9页
为了研究降水变化对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在北京大学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塞罕坝实验站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中进行了降水控制实验,用减雨30%、增雨30%和对照3种穿透雨处理来模拟长期的降水变化情景... 为了研究降水变化对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在北京大学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塞罕坝实验站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中进行了降水控制实验,用减雨30%、增雨30%和对照3种穿透雨处理来模拟长期的降水变化情景。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穿透雨处理总体上对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及其表观温度敏感性Q10无显著影响(p>0.05)。配对t检验多重比较结果则显示,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大小为对照<减雨30%<增雨30%,增雨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对照(p<0.001),对照和减雨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呼吸表观Q10平均值大小为减雨30%<对照<增雨30%,随着降水量增加,表观Q10逐渐增大,但处理间差异在统计上并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意味着降水量减少30%可能对森林土壤呼吸的限制较小,而降水量增加30%则可能显著地增加土壤呼吸CO2释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速率 表观Q10 降水变化 控制实验 塞罕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