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萨尔图油田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体系性质参数在不同注入阶段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7
1
作者 周志军 王婷 +2 位作者 姚振杰 黄泽明 薛江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0-424,共5页
用相对分子质量为620×10~4、700×10~4(抗盐)、1400×10~4的聚合物(P_(620)、P_(700)、P_(1400))和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Na_2CO_3配制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通过分析萨尔图油田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在岩心中流动时,不... 用相对分子质量为620×10~4、700×10~4(抗盐)、1400×10~4的聚合物(P_(620)、P_(700)、P_(1400))和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Na_2CO_3配制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通过分析萨尔图油田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在岩心中流动时,不同注入阶段采出液黏度、界面张力、注入压力及阻力系数等参数,得到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性质在岩心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复合体系注入量的增加,表观黏度不断增大;注入后续水时,随着注入量的增加表观黏度升高到最大值后降低,P_(620)、P_(700)和P_(1400)三元复合体系的最高黏度保留率分别为81.53%、17.22%和12.05%。随着驱替过程的进行,采出液界面张力先降低后升高,P_(700)、P_(620)界面张力最低值分别为6.59×10^(-2)和2.38×10^(-2)mN/m。随P_(700)、P_(620)、P_(1400)三元复合体系注入量的增加,注入压力先增大并分别达到最大值2.88、0.60、0.87MPa;注入后续水时,注入压力降低。P_(620)、P_(700)、P_(1400)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阻力系数分别为75.00、360.00、109.25,残余阻力系数分别为22.25、155.00、28.25。P_(620)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在岩心中流动达到稳定时的注入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类油层 弱碱三元复合体系 表观黏度 界面张力 注入压力 阻力系数 萨尔图油田
下载PDF
大庆油田萨北二类油层非均质特征 被引量:40
2
作者 阎百泉 张树林 +1 位作者 施尚明 邵立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17,共3页
根据二类油层的界定标准,将大庆油田萨北油层分成高弯曲分流河道砂体沉积、低弯曲分流河道砂体沉积、内前缘枝状三角洲砂体沉积、内前缘过渡三角洲砂体沉积、内前缘坨状三角洲砂体沉积 5 种类型,分析了各类砂体的非均质特征. 结果表明:... 根据二类油层的界定标准,将大庆油田萨北油层分成高弯曲分流河道砂体沉积、低弯曲分流河道砂体沉积、内前缘枝状三角洲砂体沉积、内前缘过渡三角洲砂体沉积、内前缘坨状三角洲砂体沉积 5 种类型,分析了各类砂体的非均质特征. 结果表明:该储层有效厚度和渗透率均较小,分布零散,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形成“死油区”;多相带组合,多旋回沉积,河道切叠,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导致“单层突进”;受沉积相带控制,平面非均质性严重,导致“平面舌进”;由此影响剩余油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剩余油 二类油层 萨尔图油田
下载PDF
萨尔图油田河流相储集层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周琦 高宏印 袁淑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1-53,共3页
萨尔图油田葡Ⅰ给河流相储集层非均质性复杂,在高合水后期仍有相当数量的剩余油。沉积微相的特征与组合是决定砂体非均质性质的主要因素,也是产生大量剩余油的根本原因。高弯曲河道剩余油分布与侧积作变化一致,呈侧积层和废弃河道遮... 萨尔图油田葡Ⅰ给河流相储集层非均质性复杂,在高合水后期仍有相当数量的剩余油。沉积微相的特征与组合是决定砂体非均质性质的主要因素,也是产生大量剩余油的根本原因。高弯曲河道剩余油分布与侧积作变化一致,呈侧积层和废弃河道遮挡的环形条带状。最外线的废弃河道和点坝下游处剩余油富集;与注水砂体连通不好的点坝存在较多的剩余油;低弯曲河道与顺在河道水淹沿主流线快速推进,河道边部形成断续分布的剩余油富集区。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葡Ⅰ1-4油层河流相储层精细地质模型研究,199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地质模型 剩余油分布 油田
下载PDF
萨尔图油田北二西试验区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数值模拟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承林 张庆昌 +2 位作者 胡晓辉 汪桂香 周正祥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44,124-125,共4页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大庆萨尔图油田北二西试验区油藏的地质模型和化学驱模型,模拟主段塞、副段塞、前置段塞和后置段塞的弱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化学剂质量分数、段塞注入体积孔隙倍数及矿场注入速度等因素对驱油效果...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大庆萨尔图油田北二西试验区油藏的地质模型和化学驱模型,模拟主段塞、副段塞、前置段塞和后置段塞的弱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化学剂质量分数、段塞注入体积孔隙倍数及矿场注入速度等因素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主段塞中弱碱和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对采收率的影响显著,采收率可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无论是三元主段塞还是副段塞,增加聚合物的质量浓度,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很明显.各段塞注入体积孔隙倍数对驱油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数值模拟 提高采收率 弱碱 萨尔图油田
下载PDF
大庆萨尔图油田北部萨一油层组沉积微相再认识 被引量:8
5
作者 文慧俭 范广平 +2 位作者 马世忠 杨成 耿冬云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9-43,共5页
大庆萨尔图油田北部萨尔图油层组是重要的含油层段。以前一直认为萨一油层组是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发育大面积的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不发育。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和井网的加密,本文根据岩心、测井曲线等特征认为,萨一油层组具有明显水... 大庆萨尔图油田北部萨尔图油层组是重要的含油层段。以前一直认为萨一油层组是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发育大面积的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不发育。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和井网的加密,本文根据岩心、测井曲线等特征认为,萨一油层组具有明显水下分流河道特征,为三角洲内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席状砂间微相、席内缘微相、席外缘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区分三角洲内、外前缘亚相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区沉积特征,建立测井相模式,给出了萨一油层组平面微相中典型水下分流河道的特征。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外前缘席状砂在砂体形态、规模、分布面积、连续状况及储油物性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差别,在开发方案及开发效果上具有不同特征。这一认识上的转变将为萨一油层组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为油田剩余油评价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图油田 沉积微相 三角洲内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 席状砂
原文传递
二次井网加密调整效果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姜秀芬 张允秀 任继荣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2-55,共4页
本文对大庆萨尔图油田北二区东部二次加密调整的油层潜力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在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老开发区块进行二次加密调整的原则和具体作法,分析了该区二次加密调整的效果。
关键词 油田 萨尔图油田 高含水期 井网调整 加密调整
下载PDF
萨尔图油田北二区东部密井网区剩余油分布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孝特 陈章明 +1 位作者 郭万奎 孙忙忠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9,共4页
萨尔图油田北二区东部密井网区是为提高最终采收率和提高油田产量而设的生产试验区。利用密井网区的开发井测井资料,研究了油田开发区块的储层特征和剩余油特征,将区块储层分成河道砂型、河道边部型和席状砂型三种类型。河道砂型的剩... 萨尔图油田北二区东部密井网区是为提高最终采收率和提高油田产量而设的生产试验区。利用密井网区的开发井测井资料,研究了油田开发区块的储层特征和剩余油特征,将区块储层分成河道砂型、河道边部型和席状砂型三种类型。河道砂型的剩余油主要为厚层内未水淹型、滞留区和二线受效型;席状砂型的剩余油主要为油层开采不平衡型;河道及边部型的剩余油主要为注采不完善和井网控制不住型。利用容积法计算了各油层的剩余地质储量和原始地质储量,从而定量了分析剩余油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储层 剩余油 油田 剩余地质储量
下载PDF
萨尔图油田中区西部PⅠ油层组精细地质与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2
8
作者 柳成志 吕延防 +1 位作者 姜道华 时启革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11,共5页
研究了萨尔图油田中区西部PⅠ油层组的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和储层特征 ,分析了该区水淹状况 .指出本区存在 8种类型剩余油 ,分别是注采不完善型、沉积微相控制型、微构造控制型、半连通体控制型、砂岩尖灭控制型、厚层分流河道砂顶部控... 研究了萨尔图油田中区西部PⅠ油层组的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和储层特征 ,分析了该区水淹状况 .指出本区存在 8种类型剩余油 ,分别是注采不完善型、沉积微相控制型、微构造控制型、半连通体控制型、砂岩尖灭控制型、厚层分流河道砂顶部控制型、断层控制型和表外储层控制型 .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PⅠ 1,PⅠ 4和PⅠ 7小层之中 ,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天然堤砂体分布区、决口扇砂体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图油田 中区西部PI油层组 精细地质 剩余油分布 构造 沉积
下载PDF
抽油机井漏失检泵最佳时机的确定 被引量:1
9
作者 武力强 蔡晓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6-58,共3页
通过求二次式最小值,确定抽油泵检泵的最佳时机,给出了产量递减和确定最佳检泵时机的经验公式,该方法用于漏失检泵的施工,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关键词 抽油泵 泄漏 检泵周期 计算 抽油机井
下载PDF
大庆萨北油田采出污泥调剖剂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陈国福 胡建波 +2 位作者 卢祥国 李强 吴玉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58,共4页
分析了取自大庆采油三厂一矿、二矿、联合站的含油污泥及其固相,含油污泥除含水、含油外,固相含量为37.34%~96.26%,固相颗粒外形不规则,粒径大于40目的占84%以上,主要为黏土矿物,90%以上为伊利石和高岭石。所研发的调剖剂为悬浮在聚合... 分析了取自大庆采油三厂一矿、二矿、联合站的含油污泥及其固相,含油污泥除含水、含油外,固相含量为37.34%~96.26%,固相颗粒外形不规则,粒径大于40目的占84%以上,主要为黏土矿物,90%以上为伊利石和高岭石。所研发的调剖剂为悬浮在聚合物污水溶液中的污泥固相颗粒,聚合物为M=2.5×107、水解度26.5%的大庆产HPAM,由沉降速率测定结果确定聚合物浓度为0.6~1.2g/L,污泥质量分数<6%。选择北4-8-丙水56井为调剖试验井,处理目的层为P11-2,有效厚度4m,处理厚度3m,设计分4个段塞注入调剖剂1.5×104m3,其中含聚合物13.3t,污泥固相435t(折合污泥1164t)。2008年8月21日起实施深部调剖,在51天内注入3个段塞共6526m3调剖剂,共利用含油污泥267.2t。注入期间注入压力迅速升高约1.5MPa后稳定在12.6~13.0MPa。5口连通油井(平均含水96.47%)中有4口含水平均下降1.4%,增油有效期110d,累计增油1135.2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采出黏土 粒度分析 污泥调剖剂 颗粒堵剂 深部调剖 大庆萨北油田
下载PDF
分层含水和压力预测的劈分解析法 被引量:12
11
作者 钱德富 宋考平 章成识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21,共5页
建立了油、水井间小层含水饱和度、压力和油井分层含水、产液的预测方法,利用分层吸水指示曲线和油井分层找水资料进行拟合,可较准确地预测分层动态指标和剩余油分布。
关键词 两相流 油层 含水 压力预测 数学模型 油田
下载PDF
大庆油田萨南东部过渡带CO_2驱油试验中腐蚀与结垢的防治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尚贤 韩培慧 +1 位作者 刘东方 王新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5-49,共5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大庆萨南油田开展CO_2驱油试验,在腐蚀与结垢问题上所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三次采油 CO2非温相驱 防腐蚀 防垢
下载PDF
特高含水率油层聚合物驱油试验效果评价
13
作者 张金辉 王锦梅 李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42-347,共6页
本文介绍了在大庆油田萨北厚层试验区葡Ⅰ1-3层进行聚合物驱油矿场试验的方案及其实施情况,用多种方法评价了厚油层达到特高含水率以后聚合物驱油的效果。在本次试验中,聚合物驱油使特高含水率油层的采收率提高了4%以上。
关键词 聚合物 驱油 数值模拟 油层
下载PDF
油井压裂后抽汲参数的优选
14
作者 蔡晓辉 辛舒臻 曲秀英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7-69,共3页
结合萨北地区实际,在压裂井产能预测的基础上,对抽汲参数进行优选,以减少下泵设计的盲目性,实现油井和抽油装置的最大效益。
关键词 油井 压裂 抽汲参数 优选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