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柔的暴虐——对《收藏家》中克莱格的人本主义心理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潘家云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5-21,共7页
文章运用弗洛姆的人本主义心理分析方法揭示出福尔斯的处女作《收藏家》(1963)中貌似专情温柔的男主人公克莱格的性格结构是以破坏性为核心的囤积性格、受虐—虐待症、恋死性格的混合形态。他象征着男权社会的恶、自由意志的恶及辨证的恶。
关键词 《收藏家》 人本主义心理分析 囤积性格 受虐一虐待症 恋死性格
下载PDF
解构王小波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福湘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2-15,共4页
王小波的小说与小说、小说与杂文、他的作品和李银河的著作,存在明显的互文性。已经过时的二元对立的结构模式,造成他的反乌托邦小说的根本缺陷。不但社会批判主题和虐恋主题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矛盾相互消解,即在虐恋问题上也暴露出作家... 王小波的小说与小说、小说与杂文、他的作品和李银河的著作,存在明显的互文性。已经过时的二元对立的结构模式,造成他的反乌托邦小说的根本缺陷。不但社会批判主题和虐恋主题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矛盾相互消解,即在虐恋问题上也暴露出作家思想的不确定性。他的自由主义在知识结构和思想结构上存在严重的欠缺,其杂文不触及现实生活中最迫切最重大的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解构 互文性 矛盾 虐恋 自由主义
下载PDF
试论《春琴抄》中虐恋的日本因素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曦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7,111,共6页
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中心"的习惯思维下,看到的往往是西方文学对东方文学的影响,而忽略了东方民族文化本身的作用。本论文从谷崎润一郎《春琴抄》里的虐恋因素入手,探寻虐恋的成因,从而指出世界... 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中心"的习惯思维下,看到的往往是西方文学对东方文学的影响,而忽略了东方民族文化本身的作用。本论文从谷崎润一郎《春琴抄》里的虐恋因素入手,探寻虐恋的成因,从而指出世界各民族的故事之间出现相似性并不全是影响使然,相同的心理水平发展、相似的境遇、相同的文化发展阶段等因素都有可能是产生相似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虐恋 影响 谷崎润一郎 日本
下载PDF
《呼啸山庄》与弗洛伊德的本能论 被引量:2
4
作者 施叶丽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3-37,共5页
依据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性本能,和死亡本能分析《呼啸山庄》主要人物凯瑟琳和埃德加、凯 瑟琳和希刺克厉夫之间施虐与受虐的性变态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死亡动机,可以清楚地揭示人物的主要性格。
关键词 性发展理论 恋物 施虐与受虐 死亡动机
下载PDF
有导致出血的性施虐-受虐行为的男男性行为者行为特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洋 张北川 +4 位作者 李秀芳 臧运书 王丽欣 陈官芝 于增照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有导致出血的性施虐-受虐行为的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行为特征,并分析与HW/AIDS高危行为等之间关系。方法采用改良型“滚雪球”抽样法(定向抽样法)进行横断面调查。从MSM有效问卷中获取有导致出血的性施虐-受虐行为者,并... 目的探讨有导致出血的性施虐-受虐行为的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行为特征,并分析与HW/AIDS高危行为等之间关系。方法采用改良型“滚雪球”抽样法(定向抽样法)进行横断面调查。从MSM有效问卷中获取有导致出血的性施虐-受虐行为者,并在无此行为者中选取比较组进行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导致出血的性施虐-受虐行为组累计同性性伴数(M=20)、肛交(M=10)、口交(M=10)、手交(肘=15)同性性伴数及近6个月同性性伴数(M=4)、肛交(肘=3)、手交(M=3)同性性伴数均高于或显著高于比较组。有导致出血的性施虐-受虐行为组近6个月性交中安全套曾破裂或滑脱(22.6%)、曾罹患性传播感染(28.O%)、曾参与群交(34.8%)、近6个月曾在MSM活动场所与陌生同性性交(62.2%)、有过主动或被动的吻肛(64.0%)、拳交(18.9%)、指交行为(66.7%)、性交过程中曾出血(58.3%)、首次性交对象为未成年人(33.8%)、曾有过强烈自杀念头(33.3%)及自杀未遂行为(23.6%)的百分率,均高于或显著高于比较组。结论有导致出血的性施虐一受虐行为的MSM与HIV/AIDS相关的高危行为,显著多于无此行为者,该人群是在健康干预工作中需特殊关注的亚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 性施虐-受虐行为 高危行为
原文传递
论谷崎润一郎《春琴抄》中的虐恋 被引量:1
6
作者 叶蔚春 陈文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01-104,共4页
谷崎润一郎的代表作《春琴抄》讲述的是春琴与佐助的爱情故事。佐助与春琴多重关系之间的不平等,导致了前者对后者的“美”产生极度的崇拜,从而萌发出病态的爱恋,甘愿牺牲肉体和精神以寻求至美和自我价值,而后者则被困于伦理与情感的矛... 谷崎润一郎的代表作《春琴抄》讲述的是春琴与佐助的爱情故事。佐助与春琴多重关系之间的不平等,导致了前者对后者的“美”产生极度的崇拜,从而萌发出病态的爱恋,甘愿牺牲肉体和精神以寻求至美和自我价值,而后者则被困于伦理与情感的矛盾之中,只能以施虐的方式寻求慰藉。最终,春琴和佐助在独特的虐恋中获得了自我价值和美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崎润一郎 春琴抄 虐恋
下载PDF
虐恋·妒宠·恐弃:潘金莲形象的异化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贺根民 《大连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36-40,共5页
《金瓶梅》迥异于传统文化的人生思考和社会探究,从家庭的角度展示出情爱与死亡的双重主题。虐恋、妒宠、恐弃是潘金莲异化心理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虐恋是恐弃的工具和手段,妒宠是虐恋、恐弃的官能呈现,潘金莲的一切畸型性格都可从其恐... 《金瓶梅》迥异于传统文化的人生思考和社会探究,从家庭的角度展示出情爱与死亡的双重主题。虐恋、妒宠、恐弃是潘金莲异化心理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虐恋是恐弃的工具和手段,妒宠是虐恋、恐弃的官能呈现,潘金莲的一切畸型性格都可从其恐弃心理上找到问题最后的症结。她异化性格由来日渐,解读潘金莲这一符号,不应忽视一夫多妻制的残酷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金莲 虐恋 妒宠 恐弃
下载PDF
女性的宿命与虐恋的选择——论张爱玲小说《色·戒》的主题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曦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6-59,共4页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张爱玲是一位对女性心理有着深刻洞察的作家,她在小说《色·戒》中对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也体现了她的独到眼光,但也引起了研究者对《色·戒》主题的诸多理解。论文从虐恋的角度,分析《色·戒》的主题是...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张爱玲是一位对女性心理有着深刻洞察的作家,她在小说《色·戒》中对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也体现了她的独到眼光,但也引起了研究者对《色·戒》主题的诸多理解。论文从虐恋的角度,分析《色·戒》的主题是女性因"爱"而受"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虐恋 《色·戒》
下载PDF
虐恋还是性暴力?——解析《钢琴教师》中的虐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稳妮 《陇东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8-51,共4页
《钢琴教师》中女主人公埃里卡的虐恋是被媒体所建构的一种性幻想,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虐恋者。相对于表层的虐恋倾向,她心底渴望的是沟通、交流和爱。虐恋的核心不是性别关系而是权力关系。埃里卡遭遇的不是虐恋而是性暴力,这种用虐... 《钢琴教师》中女主人公埃里卡的虐恋是被媒体所建构的一种性幻想,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虐恋者。相对于表层的虐恋倾向,她心底渴望的是沟通、交流和爱。虐恋的核心不是性别关系而是权力关系。埃里卡遭遇的不是虐恋而是性暴力,这种用虐恋包装起来的性暴力深刻表达了真实世界两性的统治与屈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钢琴教师 虐恋 性暴力
下载PDF
拜厄特四部曲中的“虐恋”情节研究
10
作者 李涛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20-22,25,共4页
A.S.拜厄特在她的四部曲中设计了令人触目惊心的"虐恋"情节,揭露了西方男权社会环境对女性的残害——通过暴力建构女性身份,以满足男权本位的需求。拜厄特四部曲中的"虐恋"情节不仅体现了西方女性的生存困境,还体... A.S.拜厄特在她的四部曲中设计了令人触目惊心的"虐恋"情节,揭露了西方男权社会环境对女性的残害——通过暴力建构女性身份,以满足男权本位的需求。拜厄特四部曲中的"虐恋"情节不仅体现了西方女性的生存困境,还体现了女性对男性霸权压迫的觉醒与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厄特 四部曲 虐恋 女性意识
下载PDF
简论文学中的“享虐”现象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希我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83-87,共5页
"虐恋",是一种将快感与痛感联系在一起的性活动,或者说,是一种通过痛感获得快感的性活动。"享虐"则是"虐恋"从性的范畴的扩展,包括性和其他非性的领域。长期以来,文学中的享虐现象一直被遮蔽或妖魔化。... "虐恋",是一种将快感与痛感联系在一起的性活动,或者说,是一种通过痛感获得快感的性活动。"享虐"则是"虐恋"从性的范畴的扩展,包括性和其他非性的领域。长期以来,文学中的享虐现象一直被遮蔽或妖魔化。分析文学中的享虐现象,有必要为其正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享虐 虐恋 文学现象
下载PDF
悲凉之好与淡雅“享虐”——也品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悲凉之味” 被引量:1
12
作者 汲安庆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37-42,共6页
与传统的悲秋散文相比,虽然同是写残败之象,凄冷之境,悲凉之味,但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在情感基调、审美心理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前者悲秋,后者乐秋;前者被动,后者主动;前者无奈,后者享受。在心物契合,谐调成趣的过程中,... 与传统的悲秋散文相比,虽然同是写残败之象,凄冷之境,悲凉之味,但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在情感基调、审美心理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前者悲秋,后者乐秋;前者被动,后者主动;前者无奈,后者享受。在心物契合,谐调成趣的过程中,令人看到了"精神享虐"的影子。但这种精神性的享虐因为同时也指向了美、爱和别样的反叛,所以显得淡雅自洽,反而能给人以全新的审美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凉之味 享虐 物哀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