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环境中铜离子有害性的DNA表征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常国华 潘纲 陈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89,共5页
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研究了铜离子对超螺旋X174RFDNA结构的影响 .铜离子浓度为 10 -3 mol/L和 10 -4mol/L时 ,与DNA作用 2 4h后 ,可直接使质粒DNA的超螺旋结构完全转化为其它结构 .低浓度铜溶液 (10 -6mol/L)与DNA作用2 4h后 ,5 2 %... 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研究了铜离子对超螺旋X174RFDNA结构的影响 .铜离子浓度为 10 -3 mol/L和 10 -4mol/L时 ,与DNA作用 2 4h后 ,可直接使质粒DNA的超螺旋结构完全转化为其它结构 .低浓度铜溶液 (10 -6mol/L)与DNA作用2 4h后 ,5 2 %的超螺旋结构发生了转化 .4 8h时 ,6 9%的超螺旋结构转化为其它结构 .在铜离子浓度一定的条件下 ,随着二者相互作用时间的延长 ,DNA超螺旋结构逐渐开环 ,断裂直至完全消失 .作用时间一定的条件下 ,铜离子浓度越高 ,越容易开环断裂 ,形成其它结构 .铜离子浓度、铜离子与DNA作用的时间以及DNA各种结构百分含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剂量 效应关系 .通过测定DNA超螺旋结构的这种变化有可能发展一种相对于同一标准的比较污染物环境有害性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 dna超螺旋结构 环境有害性 毒性评价
下载PDF
单分子磁镊旋转操控和基因转录调控动力学
2
作者 张志鹏 刘帅 +4 位作者 张玉琼 熊影 韩伟静 陈同生 王爽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8,共8页
基因转录调控是生命体调节基因表达的重要过程,是保证遗传信息可控传递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关键步骤.单分子技术的发展为分子水平上探索基因转录调控动力学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有力地推动了基因转录调控规律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着... 基因转录调控是生命体调节基因表达的重要过程,是保证遗传信息可控传递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关键步骤.单分子技术的发展为分子水平上探索基因转录调控动力学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有力地推动了基因转录调控规律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着重介绍了依据单分子磁镊旋转操控技术发展起来的操控超螺旋DNA的技术,借助超螺旋DNA的“放大”特点,实现了对DNA双螺旋动态打开过程的高通量、单碱基精度的测量;随后,介绍了单分子磁镊旋转操控技术在基因转录调控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实时监测转录泡结构,实现对转录起始、延伸和终止等阶段的动力学表征,建立了一系列新的转录调控模型;最后,介绍了单分子磁镊旋转操控和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联用方案,为研究复杂体系中的基因转录调控动力学机制提供了新的范式和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磁镊旋转操控技术 超螺旋 dna 基因转录调控 单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Visualization of interaction between 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s and supercoiled DNA with 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晓华 刘望夷 +1 位作者 欧阳振乾 李民乾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1997年第5期458-462,共5页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s (RIPs) and supercoiled DNA was observed with 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It was found that RIPs can bind to both supercoiled DNA and the unwound double stra...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s (RIPs) and supercoiled DNA was observed with 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It was found that RIPs can bind to both supercoiled DNA and the unwound double stranded loop region in supercoiled DNA. The RIPs hound to the supercoils can induce the conformational change of supercoiled DNA. Furthermore, the supercoiled DNA was relaxed and cleaved into nick or linear form by RIPs. It indicated that RIP seemed to be a supercoil-dependent DNA binding protein and exhibited the activity of su-percoil-dependent DNA endonucl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dna-protein INTERACTION 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s supercoiled dna supercoil-dependent endonuclease.
原文传递
Direct Observation of Histone-Induced DNA Shortening
4
作者 冉诗勇 王晓玲 +5 位作者 付文博 赖振华 王渭池 刘晓晴 麦振洪 李明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504-507,共4页
We construct a system of magnetic tweezers and apply it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istones and DNA. The condensation of DNA by purified histones at low ionic strengths is directly monitored by recording the len... We construct a system of magnetic tweezers and apply it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istones and DNA. The condensation of DNA by purified histones at low ionic strengths is directly monitored by recording the length of the DNA as a function of elapsed time. It is found that DNA condensates in a dynamic manner. The binding of hist, ones to DNA is energetically favoured, but the ten,sion applied on DNA tends to unravel the DNA-histone complex,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processes determiners the rate of the DNA condens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CHROMATIN FIBERS supercoiled dna RNA-POLYMERASE STRANDED-dna MOLECULES ELASTICITY FORCE NUCLEOSOMES RESOLUTION TWEEZERS
下载PDF
Dark-field Imaging of Supercoiled DNA
5
作者 丁明孝 梁凤霞 +3 位作者 陈枫 翟中和 张存珪 盖秀贞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3年第3期239-241,共3页
With the discovery and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opoisomerases,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supercoiling of double stranded DN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NA replication, RNA transcription and even in the control of ge... With the discovery and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opoisomerases,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e supercoiling of double stranded DN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NA replication, RNA transcription and even in the control of gene expression. Although the small circular DNA can be separated by means of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or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rk-field IMAGING supercoiled dna
原文传递
铅离子诱导超螺旋DNA断裂的研究
6
作者 常国华 岳斌 +2 位作者 张庆 霍彩霞 刘玲玲 《甘肃高师学报》 2010年第2期26-28,共3页
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铅离子对准X174RFDNA超螺旋结构的影响.铅离子浓度越高,对应的DNA超螺旋百分含量-时间曲线随时间变化越明显.实验结果表明铅离子浓度为5×10-4mol/L时,超螺旋DNA结构被破坏,超螺旋形式所占的百... 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铅离子对准X174RFDNA超螺旋结构的影响.铅离子浓度越高,对应的DNA超螺旋百分含量-时间曲线随时间变化越明显.实验结果表明铅离子浓度为5×10-4mol/L时,超螺旋DNA结构被破坏,超螺旋形式所占的百分含量与对应的作用时间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螺旋dna 铅离子 电泳 断裂
下载PDF
重组植物毒素gelonin的纯化及性质研究
7
作者 李卓玉 郭晨云 +1 位作者 田芳 袁静明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4-37,共4页
采用 pET2 8a载体系统在E .coliBL2 1中进行了植物毒素gelonin的原核表达 ,产物经SP Sepharose ,Superdex 75二步纯化 ,获得了电泳纯的重组植物毒素 gelonin。将重组的gelonin与从植物种子中提取的天然 gelonin进行了Westernblot,ELISA ... 采用 pET2 8a载体系统在E .coliBL2 1中进行了植物毒素gelonin的原核表达 ,产物经SP Sepharose ,Superdex 75二步纯化 ,获得了电泳纯的重组植物毒素 gelonin。将重组的gelonin与从植物种子中提取的天然 gelonin进行了Westernblot,ELISA ,无细胞体系中蛋白质合成抑制实验以及超螺旋DNA裂解研究。结果都表明 ,重组植物毒素gelonin与天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植物毒素 GELONIN 无细胞体系 核糖体失活蛋白 超螺旋dna 裂解 抗癌药物 纯化
下载PDF
溴代色胺酮铁(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与DNA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顾运琼 钟益宁 +2 位作者 申文英 谢新创 谭明雄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13-118,共6页
以天然的生物碱色胺酮(Try)为起始原料,合成了卤代衍生物8-溴色胺酮和其铁配合物[Fe(8-Br-Try)4](1)。X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由中心铁(Ⅱ)原子与两个8-溴色胺酮配体三齿螯合配位,形成一个六配位的变型八面体几何构型。采用紫外吸... 以天然的生物碱色胺酮(Try)为起始原料,合成了卤代衍生物8-溴色胺酮和其铁配合物[Fe(8-Br-Try)4](1)。X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由中心铁(Ⅱ)原子与两个8-溴色胺酮配体三齿螯合配位,形成一个六配位的变型八面体几何构型。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分析方法研究了配合物1与G-四链体HTG21DNA的相互作用,发现这个化合物与DNA的结合能力较强,它与DNA的紫外结合常数为8.70×10~6 dm^3·mol^(-1)。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进一步表明,配合物1能对pUC19质粒DNA产生切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溴代色胺酮 溴代色胺酮铁(Ⅱ)配合物 G-四链HTG21dna pUC19质粒超螺旋dna
下载PDF
超氧化物歧化酶切割超螺旋DNA的活性
9
作者 凌俊 阮康成 刘望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3-184,共2页
在体外系统中 ,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具有切割超螺旋DNA的活性 .猪血和牛血Cu/Zn SOD以及烟草Mn SOD都能将超螺旋DNA转变为非超螺旋结构的缺刻环状DNA ,进一步产生线状DNA .它们只作用于超螺旋DNA而不作用于线状DNA .这个事实排除了... 在体外系统中 ,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具有切割超螺旋DNA的活性 .猪血和牛血Cu/Zn SOD以及烟草Mn SOD都能将超螺旋DNA转变为非超螺旋结构的缺刻环状DNA ,进一步产生线状DNA .它们只作用于超螺旋DNA而不作用于线状DNA .这个事实排除了SOD样品中污染核酸酶的可能性 .用H2 O2 、胍基抑制或蛋白酶降解的实验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螺旋dna dna 切割活性
下载PDF
用质粒作底物测定核糖体失活蛋白酶活性的新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洪涛 张绍铃 刘望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91-995,共5页
植物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RIP)是一类能作用于核糖体最大RNA的独特蛋白质.它是研究蛋白质生物合成中核糖体RNA结构与功能的有力工具.利用RIP能在DNA中脱去一些腺嘌呤碱基使超螺旋DNA解旋的特点,分别以常用的质... 植物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RIP)是一类能作用于核糖体最大RNA的独特蛋白质.它是研究蛋白质生物合成中核糖体RNA结构与功能的有力工具.利用RIP能在DNA中脱去一些腺嘌呤碱基使超螺旋DNA解旋的特点,分别以常用的质粒PUC18、PUC19和PBR322 DNA为底物,建立了测定RIP酶活性的一种新方法,其灵敏度是50ng(天花粉蛋白)和5ng(还原型的辛纳毒蛋白),酶催化反应的时间是60min.这个新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灵敏的特点,避免了常用方法中制备核糖体、提取RNA的仪器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检测的时间由原来的几天缩短到约120min,大大地降低了检测的费用,为广泛和深入地研究RIP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失活蛋白(RIP) 超螺旋质粒dna 凝胶电泳
下载PDF
质粒pUC18DNA的螺线管型超螺旋结构
11
作者 齐静 张臻峰 +4 位作者 于春风 杨琴 黄志刚 侯亭 黄熙泰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7,共5页
理论上,游离的超螺旋DNA可以采取两种结构形式:互缠式超螺旋和螺线管型超螺旋。前者早已被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术的研究所证实,而后者却仍然缺乏足够的证据。使用温和的清亮裂解液法,从DNA拓扑酶野生型大肠杆菌HB101细胞抽提质粒... 理论上,游离的超螺旋DNA可以采取两种结构形式:互缠式超螺旋和螺线管型超螺旋。前者早已被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术的研究所证实,而后者却仍然缺乏足够的证据。使用温和的清亮裂解液法,从DNA拓扑酶野生型大肠杆菌HB101细胞抽提质粒pUC18 DNA。经CsCl-EB平衡密度梯度超离心分离获得超螺旋pUC18 DNA和松弛型pUC18 DNA(DNA Ⅱ)。纯化DNA分别用疏水性溶剂系统和亲水性溶剂系统的细胞色素单分子层展开技术制备电子显微镜标本。观察结果显示:在疏水性的甲酰胺-水展开系统中,DNA采取通常的互缠式结构;在含有1.5mmol/L醋酸铵的水介质中制备的超螺旋DNA标本,DNA采取线圈型结构,测得pUC18 DNA(单体)分子这种结构的外直径约为43.8nm,内直径约为2nm。在相同亲水介质中松弛型pUC18DNA采取典型的螺线管型结构,其单体平均外直径约为53.1nm,内直径约为17.2nm。表明:在疏水介质中超螺旋DNA趋向于采取互缠式结构,而在亲本介质中DNA则采取螺线管型结构。DNA链之间可能存在非共价相互作用以维持这种结构。螺线管型结构可能是水溶液中的超螺旋DNA分子普遍的存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拓扑结构 螺线管型超螺旋dna 螺线管型dna 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在拓扑异构酶Ⅰ缺失的大肠杆菌中拓扑异构酶Ⅲ参与高负超螺旋的消除(英文)
12
作者 曹扣 张臻峰 +1 位作者 于佳 黄熙泰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90,共7页
在拓扑异构酶Ⅰ缺失的大肠杆菌突变株中,抑制转录和翻译可以消除高度负超螺旋.为了检测起作用的拓扑异构酶,在拓扑异构酶Ⅰ缺陷的菌株中,以萘啶酮酸抑制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Ⅳ的活性,结果表明并未影响高度负超螺旋的消除.进一步作了拓扑... 在拓扑异构酶Ⅰ缺失的大肠杆菌突变株中,抑制转录和翻译可以消除高度负超螺旋.为了检测起作用的拓扑异构酶,在拓扑异构酶Ⅰ缺陷的菌株中,以萘啶酮酸抑制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Ⅳ的活性,结果表明并未影响高度负超螺旋的消除.进一步作了拓扑异构酶Ⅰ,旋转酶,拓扑异构酶Ⅲ和拓扑异构酶Ⅳ的体外松弛实验,结果表明,拓扑异构酶Ⅲ可以松弛高度负超螺旋到正常的超螺旋水平.可以认为拓扑异构酶Ⅲ负责松弛高度负超螺旋并受到某种信号机制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 翻译 高度负超螺旋dna dna拓扑异构酶Ⅲ
下载PDF
苦瓜籽MAP30酶活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冷波 吴宇 谭诗珂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6年第1期52-54,共3页
建立一种快速、高效检测MAP30酶活性的方法,并初步研究其部分生物活性。利用MAP30能以PET28a DNA为底物并脱去一些腺嘌呤碱基使超螺旋DNA解旋的特点,建立了测定MAP30酶活性的一种新方法,检测MAP30的酸碱和温度酶活性。MAP30灵敏度1μg,... 建立一种快速、高效检测MAP30酶活性的方法,并初步研究其部分生物活性。利用MAP30能以PET28a DNA为底物并脱去一些腺嘌呤碱基使超螺旋DNA解旋的特点,建立了测定MAP30酶活性的一种新方法,检测MAP30的酸碱和温度酶活性。MAP30灵敏度1μg,酶催化反应的时间是30 min。最适温度和p H值是37℃和8.0。不同p H值环境对MAP30特性的影响是不同的,酸性越强或碱性越强对MAP30的影响越大。不同温度值环境对MAP30特性的影响是不同的,温度越高MAP30活性损失。因此,合适的酸碱和温度为广泛和深入地研究MAP30酶活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30 不同保温时间 超螺旋质粒dna P H 酶活性灵敏度 温度
原文传递
以DNA回旋酶为靶点的抗细菌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利岩 姚天爵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6-89,108,共5页
DNA回旋酶是细菌特有的一种拓扑异构酶,它能够利用ATP水解的能量将共价闭合环状DNA转变为负超螺旋DNA,从而维持细菌体内正常的超螺旋水平。目前发现,主要有两类化合物可抑制回旋酶的活性,一种是喹诺酮类化合物,一种是... DNA回旋酶是细菌特有的一种拓扑异构酶,它能够利用ATP水解的能量将共价闭合环状DNA转变为负超螺旋DNA,从而维持细菌体内正常的超螺旋水平。目前发现,主要有两类化合物可抑制回旋酶的活性,一种是喹诺酮类化合物,一种是香豆素类化合物。前者主要是抑制DNA-酶复合物的形成,后者主要是抑制ATP水解和超螺旋反应的偶联。本研究建立了一个以DNA回旋酶为靶点的抗细菌药物的定向筛选模型,并加以初步筛选。初筛阳性物质用纯化的DNA回旋酶A亚基和B亚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回旋酶 超螺旋dna 抗菌素 药物筛选模型
下载PDF
混合模式层析分离纯化超螺旋质粒DNA
15
作者 张鹏程 谭远志 +3 位作者 孙艳娜 张其磊 姚善泾 林东强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6-812,共7页
针对细胞裂解液中的超螺旋质粒DNA(sc pDNA)的分离,以质粒pVAX1为典型对象、采用Capto PlasmidSelect作为混合模式层析介质,探讨了料液中主要成分sc pDNA、开环质粒DNA(oc pDNA)和RNA的吸附行为,优化了分离条件,实现了从成分较为复杂的... 针对细胞裂解液中的超螺旋质粒DNA(sc pDNA)的分离,以质粒pVAX1为典型对象、采用Capto PlasmidSelect作为混合模式层析介质,探讨了料液中主要成分sc pDNA、开环质粒DNA(oc pDNA)和RNA的吸附行为,优化了分离条件,实现了从成分较为复杂的料液中高效分离sc pDNA。考察了上述3种组分的静态吸附,发现在(NH_(4))_(2)SO_(4)浓度c(NH_(4))_(2)SO4为1.9~2.5 mol·L^(-1)时,sc pDNA均具有较高的吸附量,确定c(NH_(4))_(2)SO_(4)=2.5 mol·L^(-1)的料液可直接上样,此时sc pDNA饱和吸附量为每克介质吸附3.3 mg。动态吸附实验发现,sc pDNA穿透略晚于oc pDNA,sc pDNA动态载量为每毫升介质负载2.00 mg,RNA吸附能力明显强于pDNA。进一步优化了洗脱、冲洗和上样量等分离条件,采用c(NH_(4))_(2)SO_(4)=2.5 mol·L^(-1)上样、c(NH_(4))_(2)SO_(4)=1.9 mol·L^(-1)冲洗、(c(NH_(4))_(2)SO_(4)=1.7 mol·L^(-1))+(cNaCl=0.3 mol·L^(-1))洗脱,sc pDNA纯度可达83.9%、同质性高达95.8%、收率为80.6%。结果表明,混合模式层析对sc pDNA选择性好、处理量较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螺旋质粒dna 吸附 混合模式层析 核酸分离
下载PDF
基于色谱法的超螺旋质粒DNA纯化与分析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亮 柳方方 +1 位作者 宛煜嵩 金芜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89-1094,共6页
质粒DNA含有独立复制的遗传结构,是基因工程的常用工具,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农业转基因检测、医疗诊断与基因治疗等领域。质粒DNA的构型一般分为超螺旋、开口环状及线性3种。初步纯化的质粒DNA溶液中常混有3种构型,并且掺杂... 质粒DNA含有独立复制的遗传结构,是基因工程的常用工具,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农业转基因检测、医疗诊断与基因治疗等领域。质粒DNA的构型一般分为超螺旋、开口环状及线性3种。初步纯化的质粒DNA溶液中常混有3种构型,并且掺杂一定量的蛋白质、RNA、内毒素以及宿主基因组DNA,这些杂质会影响后续的应用,因此质粒DNA需要进一步精细纯化。该文对质粒DNA的新应用领域、基于色谱的精细纯化技术及产物质量分析体系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高纯度质粒DNA精细纯化及产物分析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螺旋质粒dna 精细纯化 色谱技术 数字PCR 综述
下载PDF
苦瓜子抗人免疫缺陷病毒蛋白30的分离纯化及其切割超螺旋DNA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临旭 孙永涛 +3 位作者 杨为松 白雪帆 黄长形 王福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0期865-867,共3页
目的 :分离纯化苦瓜子抗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蛋白 30 (MAP30 )并对其切割超螺旋DNA的活性作初步分析。 方法 :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及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从苦瓜子中分离纯化MAP30 ,并经SDS PAGE、Westernblots等鉴定 ,将质粒 pUC18与不同... 目的 :分离纯化苦瓜子抗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蛋白 30 (MAP30 )并对其切割超螺旋DNA的活性作初步分析。 方法 :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及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从苦瓜子中分离纯化MAP30 ,并经SDS PAGE、Westernblots等鉴定 ,将质粒 pUC18与不同浓度MAP30孵育 ,进行琼脂糖电泳分析其切割DNA的活性。  结果 :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为 30 0 0 0的目的蛋白MAP30 ,证实其具有使超螺旋DNA断裂为缺口环状及线状DNA的活性。 结论 :MAP30对DNA(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 分离纯化 超螺旋dna
下载PDF
发酵培养中葡萄糖对超螺旋质粒DNA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英黔 吴蕾 甘一如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5年第1期40-43,共4页
本文首先研究了含有不同质量浓度葡萄糖的发酵培养基对超螺旋质粒DNA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最佳葡萄糖的质量浓度为2 00g L。此培养基与未添加葡萄糖的培养基相比,超螺旋质粒DNA产量提高2 56倍;菌体密度提高1 26倍。其次研... 本文首先研究了含有不同质量浓度葡萄糖的发酵培养基对超螺旋质粒DNA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最佳葡萄糖的质量浓度为2 00g L。此培养基与未添加葡萄糖的培养基相比,超螺旋质粒DNA产量提高2 56倍;菌体密度提高1 26倍。其次研究了优化培养基下影响超螺旋质粒DNA产量的各参数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螺旋质粒dna 发酵 葡萄糖
下载PDF
Synthesis, DNA and Photocleavage Studies of Ru(ll) Polypyridyl Complexes: [Ru(dppz)(pyz)4](ClO4)2 and [Ru(dppz)(dmpyz)4](ClO4)2 Complexes
19
作者 Pallavi,Ponuganti Nagababu,Penumaka +2 位作者 Laxmareddy,Kotha Padmaja,Naishadham Satyanarayana,Sirasan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7期1641-1646,共6页
In view of the growing interest for the synthesis of metal complexes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DNA, we hav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two complexes containing ruthenium as metal center. The complexes are of the t... In view of the growing interest for the synthesis of metal complexes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DNA, we hav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two complexes containing ruthenium as metal center. The complexes are of the type [Ru(dppz)L4](C104)2 where L are biologically important ligands such as pyrazole and dimethylpyrazole.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se complexes is done by 1 H NMR, 13C NMR, elemental analysis and mass spectroscopy.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complexes with CT DNA was monitored and binding constant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bsorption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The mode of binding was found to be intercalative for both complexes and was determined using hydrodynamic viscosity studies. The complexes were further studied for photocleavage studies with supercoiled plasmid pBR322 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II) complexes fluorescence binding constants hydrodynamic viscosity supercoiled plasmid dna pBR32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