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集团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27
1
作者 蔡卫星 倪骁然 +1 位作者 赵盼 杨亭亭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7-155,共19页
基于2003—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和手工收集的企业集团信息,本文系统检验了企业集团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产出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企业集团与专利产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并且这一关系对发明专利更为显著。基于2... 基于2003—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和手工收集的企业集团信息,本文系统检验了企业集团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产出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企业集团与专利产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并且这一关系对发明专利更为显著。基于2003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各地区推出"企业集团促进政策"改革构建工具变量进行检验,上述发现仍然显著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从供给侧看,企业集团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缓解了创新的"融资约束"难题,通过内部知识市场缓解了创新的"信息匮乏"难题;从需求侧看,由于专利产出可以在各成员间灵活地配置和使用,因此,企业集团创新产出的市场回报率更高。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组织形式与创新产出的相关文献,也对推进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创新产出 国有企业改革 内部资本市场 专利
原文传递
中国地区工业生产绩效:结构差异、制度冲击及动态表现 被引量:59
2
作者 王争 郑京海 史晋川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8-59,71,共13页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转型过程中中国地区工业生产绩效的动态表现。基于Kumbhakar(2000)的方法,我们将TFP增长分解为四个因素的变化。结果发现:(1)自1988年以来各地区工业部门的TFP增长率都出现了增长的趋势,其首要推动力在于技术...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转型过程中中国地区工业生产绩效的动态表现。基于Kumbhakar(2000)的方法,我们将TFP增长分解为四个因素的变化。结果发现:(1)自1988年以来各地区工业部门的TFP增长率都出现了增长的趋势,其首要推动力在于技术进步率的不断提高;(2)与此同时,技术效率和要素配置效率出现了恶化,而规模效率则从恶化走向了改善。(3)上世纪90年代末的国企改革对各地区的工业生产绩效的构成造成了普遍的冲击,而民营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受到的冲击最小。(4)通过分析绩效差异的源泉,我们进一步确认90年代末国企改革的制度性冲击促成了工业规模效率的提高,却导致了要素配置效率的短期下降,而劳动力教育水平和非国有经济比重的提高,则有助于促进工业技术进步、改善配置效率。伴随着制度变革的经济整体转型正从多个向度重构着中国地区工业化的版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 工业 绩效TFP 国企改革
原文传递
外部监管能够改善国企经营绩效与改制成效吗? 被引量:67
3
作者 盛丹 刘灿雷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7-111,共15页
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本文以2003年国资委成立为政策冲击,系统地考察了外部监管对国有企业经营绩效和改制成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外部监管能够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扩大国有企业的生产规模... 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本文以2003年国资委成立为政策冲击,系统地考察了外部监管对国有企业经营绩效和改制成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外部监管能够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扩大国有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提高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的。其次,外部监管还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改制成效,充分释放体制变化所产生的效率能量,使改制企业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最后,从行业层面来看,外部监管对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主要作用在上游行业,而对国有企业改制的影响则主要集中在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中下游行业。本文研究表明,外部监管对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且为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改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需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资委 外部监管 国企改革
原文传递
集团控制与国有企业治理 被引量:57
4
作者 武常岐 钱婷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104,共12页
本文研究集团控制对国有企业可能产生的正面影响机制——减轻管理层代理问题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机制——加重股东间代理问题,全面评估国有企业集团控制作为国企治理模式改革的有效性。以2004年至2008年中国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的统计... 本文研究集团控制对国有企业可能产生的正面影响机制——减轻管理层代理问题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机制——加重股东间代理问题,全面评估国有企业集团控制作为国企治理模式改革的有效性。以2004年至2008年中国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的统计结果显示:(1)集团控制会有效减轻国有企业的管理层代理问题;(2)当外部监管程度高时,集团控制不会加剧国有企业的股东间代理问题;而当外部监管程度低时,集团控制会加剧国有企业的股东间代理问题。因此,集团控制是一种有效改善国有企业管理层代理问题的治理模式,而由此加剧的股东间代理问题应通过强化外部监管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国有企业 管理层代理问题 股东间代理问题
原文传递
国有企业改制对就业的影响——来自11个城市的证据 被引量:45
5
作者 黄玲文 姚洋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69,共13页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工业企业的就业规模大幅度下降,许多人认为,企业改制是其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11个城市386家企业从1995年到2001年的面板数据的研究,评估了企业改制对就业的影响。我们的面板数据回归结果显示,和一般印象相反...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工业企业的就业规模大幅度下降,许多人认为,企业改制是其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11个城市386家企业从1995年到2001年的面板数据的研究,评估了企业改制对就业的影响。我们的面板数据回归结果显示,和一般印象相反,改制显著地减缓了就业的下降趋势。我们还发现,改制对企业的就业增长有持续的和递增的积极作用。即使在控制了企业的绩效、就业条件、资产结构以及改制前就业历史之后,我们仍然得到相同的结论。另外,我们还使用了倾向分值匹配基础上的差分内差分方法对我们的结果进行了验证,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制 就业 倾向分值匹配模型
原文传递
高层管理者认知与企业双元能力构建——基于浙江金信公司战略转型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邓少军 芮明杰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5-147,共13页
培育双元能力以应对创新与变革过程中日益增长的战略矛盾性问题,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组织能力发展的微观视角,建立了高层管理者认知影响企业双元能力构建与转型成效的理论框架。随后的纵向案例研究表明:为了... 培育双元能力以应对创新与变革过程中日益增长的战略矛盾性问题,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组织能力发展的微观视角,建立了高层管理者认知影响企业双元能力构建与转型成效的理论框架。随后的纵向案例研究表明:为了有效平衡与应对转型变革中的多重矛盾目标,企业高层管理者可以通过推动认知任务的区分与整合、发展特定的集体共享认知模式以及培育个体认知性双元能力来帮助企业分别构建结构型、情境型及领导型三种双元能力;此外,制度、市场、文化等本土化环境因素会作用于高层管理者认知,进而在中国企业双元能力构建与战略转型实施中产生重要影响。该研究结论进一步明晰了企业双元能力的微观起源和宏微观互动演化机理,同时也为企业如何构建双元能力提供了现实操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管理者认知 双元能力 战略转型 国有企业改革
原文传递
员工下岗、家庭资源与子女教育 被引量:35
7
作者 赵颖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115,129,共16页
企业改革导致下岗职工家庭经济收入迅速减少,从而对以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子女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迄今这种宏观改革对微观福利的影响程度尚未得到充分评估。本文使用CHNS1989—2011年数据,通过岗位调整和经济变动的双重标准剔... 企业改革导致下岗职工家庭经济收入迅速减少,从而对以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子女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迄今这种宏观改革对微观福利的影响程度尚未得到充分评估。本文使用CHNS1989—2011年数据,通过岗位调整和经济变动的双重标准剔除了提前退休、停薪留职和"下海"等类型职工对下岗职工识别的影响,就下岗职工对子女教育影响和机制进行分析。发现下岗职工对子女教育产生近-6.9%—-4.3%负面影响,其中1993—2000年这三个调查期父母下岗对子女教育的影响最大。这种父母下岗对子女教育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阶段的推迟而非终止。导致这种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中相对贬值的内在机理,在于家庭资源减少直接对子女教育产生负面影响,而家庭内部风险的代际传递和外部教育体制的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这种影响程度。这为Becker(1994)的人力资本理论中家庭资源影响子女教育的理论提供了中国的经验证据,说明良好的家庭经济资源是避免人力资本代际贬值的重要方面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岗 家庭资源 人力资本 风险偏好 子女教育
原文传递
作为政策工具的国有企业与国企改革:基于预算软约束的视角 被引量:27
8
作者 徐朝阳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44,共13页
本文基于一个扩展的预算软约束模型,研究国有企业承担政府职能以后的预算软约束和道德风险问题,以及政府面临这些问题的最优对策。本文认为,预算软约束和道德风险等国企问题的出现,是政府主动追求非经济性的政策收益的结果;而政府愿意... 本文基于一个扩展的预算软约束模型,研究国有企业承担政府职能以后的预算软约束和道德风险问题,以及政府面临这些问题的最优对策。本文认为,预算软约束和道德风险等国企问题的出现,是政府主动追求非经济性的政策收益的结果;而政府愿意对国有企业进行实质性的市场化改革,则是因为这些企业不能为政府提供有价值的政策收益。因此,我国上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实际上是政府调整非经济性的政策收益和预算软约束、道德风险等国企问题之间平衡关系的过程。基于此视角,我们可以对一边是"国退民进"另一边却是"国进民退"、一边是市场化改革另一边是央企垄断地位不断强化这些看似互相矛盾的国企改革现象给出一个统一而且内部逻辑一致的解释,并对我国下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职能 预算软约束 政府行为 国企改革
下载PDF
混合所有制与竞争中立规则——TPP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挑战与启示 被引量:25
9
作者 唐宜红 姚曦 《学术前沿》 CSSCI 2015年第23期61-73,共13页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签署之后,一个涵盖全球经济总量近四成的巨型区域贸易组织正在亚太地区逐步形成。TPP谈判协定的达成不仅会在短期内对世界经济贸易带来巨大影响,而且其构建的新一代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更将影响深远。TPP协定中提出的...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签署之后,一个涵盖全球经济总量近四成的巨型区域贸易组织正在亚太地区逐步形成。TPP谈判协定的达成不仅会在短期内对世界经济贸易带来巨大影响,而且其构建的新一代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更将影响深远。TPP协定中提出的国有企业条款的核心思想来源于"竞争中立"规则。TPP投入运行后,必然会通过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增加成员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也会由于贸易转移效应而对TPP非成员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TPP国有企业条款的适用对象对中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可能造成准入阶段的投资壁垒,以及对国有企业已有海外投资造成威胁。中国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认同竞争中立规则的大方向,加快国内改革步伐,与国际规则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P 竞争中立 国有企业改革 贸易 投资
下载PDF
股权结构、制度环境与经营绩效:来自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从刚 许崇正 李跃然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2-98,共7页
文章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股权结构和制度环境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度与经营绩效正相关;制度环境能够显著降低股权集中度对第2类代理成本的影响,并能在一... 文章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股权结构和制度环境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度与经营绩效正相关;制度环境能够显著降低股权集中度对第2类代理成本的影响,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城商行的代理成本和经营绩效之间的负向关系;相比非国有城商行,在国有城商行中,股权集中度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制度环境可以更为有效地制约这种影响。研究结论对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结构 制度环境 经营绩效 代理成本 国企改革
下载PDF
公司经营绩效影响高管变更吗——来自地方国有上市公司的证据和启示 被引量:21
11
作者 冯旭南 李心愉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6-173,共8页
以2000-2010年的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国企高管变更的决定因素。结果发现,如果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相对较差,则其高管发生变更的可能性较大。更为重要的是,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高管变更对经营业绩的敏感性更高。这说明,... 以2000-2010年的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国企高管变更的决定因素。结果发现,如果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相对较差,则其高管发生变更的可能性较大。更为重要的是,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高管变更对经营业绩的敏感性更高。这说明,经营业绩已经成为考核国企领导人的重要决定因素,该结论对研究中国经理人市场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管变更 公司治理 国企改革 经理人市场
原文传递
产权制度变革与市场机制建设的互补 被引量:14
12
作者 朱光华 刘大可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37,共5页
产权制度变革与市场机制建设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单纯的产权制度变革不可能解决经济运行效率低下的弊病,而缺乏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产权结构,缺乏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市场参与主体,也不会有完善的市场机制。就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来... 产权制度变革与市场机制建设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单纯的产权制度变革不可能解决经济运行效率低下的弊病,而缺乏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产权结构,缺乏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市场参与主体,也不会有完善的市场机制。就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来说,不应该将上述两种改革思路对立起来,要么选择产权制度变革,要么选择市场机制建设,而应看到两者的互补性,根据改革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的现实状况,弄清制约改革进程的关键环节,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确定改革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制度 市场机制 国有企业 体制改革
下载PDF
破解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国企改革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难题 被引量:20
13
作者 孙连才 程接力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09-112,共4页
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特别其法人治理结构的设计,是决定国企改革中人力资源变革有效与否的关键。而这一问题在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变得愈加突出。因此如何设计人力资源的选拔机制、绩效评价和薪酬激励制度成为国企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 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特别其法人治理结构的设计,是决定国企改革中人力资源变革有效与否的关键。而这一问题在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变得愈加突出。因此如何设计人力资源的选拔机制、绩效评价和薪酬激励制度成为国企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国企人力资源改革的人才选拔机制、公司治理结构的顶层设计、薪酬激励制度的设计和绩效考评的执行系统分析目前的现状和产生的历史原因,并在分析问题的同时给予初步的思考和一般性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 国企改革 人力资源 薪酬绩效
原文传递
企业家精神的涌现:40年的中国实践历程回顾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9
14
作者 余菁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19,共8页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所处身其中的时代与社会环境的产物,是诸多社会经济制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在纷至沓来的市场机会中,涌现出了至少三种截然不同的企业家精神,分别是个体经营者的企业家精神、大工业时代的企业家精...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所处身其中的时代与社会环境的产物,是诸多社会经济制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在纷至沓来的市场机会中,涌现出了至少三种截然不同的企业家精神,分别是个体经营者的企业家精神、大工业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和新技术革命浪潮下的企业家精神。在培育企业家精神方面,中国实践既体现出了与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进程中的历史经验相一致的特征,又体现出了有国情特色的一面。当前,中国通过发展企业家精神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努力,需要兼顾维护社会分配公平正义、构建健康有序的政商关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三个方面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市场机遇 国企改革
原文传递
交易成本与制度创新 被引量:11
15
作者 苏武俊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1,共4页
国有企业通过许多途径,包括采用先进的技术、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了。而制度所引起的交易成本,由于在改革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交易成本未从根本上下降。通过对影响国有企业效率的内、外部... 国有企业通过许多途径,包括采用先进的技术、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了。而制度所引起的交易成本,由于在改革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交易成本未从根本上下降。通过对影响国有企业效率的内、外部制度的分析研究,可寻求降低交易成本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成本 制度分析 国企改革
下载PDF
国有企业改制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之谜——基于企业效率和工资水平不平衡增长的视角 被引量:13
16
作者 林令涛 刘海洋 逯宇铎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8-42,共15页
国有企业改制能大幅提升企业效率,但部分企业改制后出现了劳动收入份额下滑现象。文章认为这可能是不平衡增长引致的'烦恼':改制提高了企业效率(Y/L)和工资水平(w),但工资调整相对滞后,从而造成了劳动收入份额(wL/Y)下降的表面... 国有企业改制能大幅提升企业效率,但部分企业改制后出现了劳动收入份额下滑现象。文章认为这可能是不平衡增长引致的'烦恼':改制提高了企业效率(Y/L)和工资水平(w),但工资调整相对滞后,从而造成了劳动收入份额(wL/Y)下降的表面现象。文章检验了1999-2007年间的国有企业改制情况,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上述观点,并且这一结论在更换国有企业的界定标准、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克服样本选择偏误以及采用工具变量的固定效应模型后依然成立。长期来看,企业改制引致的劳动收入份额差异在逐渐减弱。最后,文章发现资本密集型行业、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受改制的影响程度更大,工资和劳动效率提升也更明显。文章的研究为继续深化国有企业的市场化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为加速国有企业工资结构调整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制 劳动收入份额 企业效率 工资水平
原文传递
对外开放、金融发展与产能过剩化解——基于我国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晓珊 刘洪铎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0,共10页
国有企业固有的财政和金融两方面的预算软约束,导致企业产能过剩和金融市场的"恶性循环",因此,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直接出发点就是要化解产能过剩。本文基于这样一种现实背景,选取能够体现地方政府对企业和金融机构干... 国有企业固有的财政和金融两方面的预算软约束,导致企业产能过剩和金融市场的"恶性循环",因此,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直接出发点就是要化解产能过剩。本文基于这样一种现实背景,选取能够体现地方政府对企业和金融机构干预事实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对外开放和金融发展对国有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试图寻找"恶性循环"的突破口。研究结果显示:(1)金融发展规模越大,产能过剩越严重;(2)金融发展效率与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产能过剩。本文的研究启示是:政府应该更注重金融发展效率而不是一味追求金融发展规模扩张;要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以及金融业"双向开放"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 金融发展 产能过剩 国企改革
原文传递
制度变迁、组织转型和国有企业的持续成长——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生态学视角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黄群慧 白景坤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22,共11页
本文基于组织生态学视角,构建制度变迁、组织转型和国有企业持续成长的关系模型,从观念、制度、结构和战略四个方面剖析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组织转型成长的路径。研究发现,制度变迁是推动国有企业组织转型和持续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但三... 本文基于组织生态学视角,构建制度变迁、组织转型和国有企业持续成长的关系模型,从观念、制度、结构和战略四个方面剖析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组织转型成长的路径。研究发现,制度变迁是推动国有企业组织转型和持续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但三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国有企业生态位变化的调节。在制度变迁影响国有企业组织转型的过程中,当国有企业已经被放到市场中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时,如果生态位未能及时调整,组织转型将呈现脱耦特征,国有企业也将因安于现状而失去持续成长的动力。本文研究的政策意义:新时期国有企业组织转型的重点是战略转型,应从宏观层面打破行政性垄断,清理和修订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过渡性保护措施,增强组织转型的持续压力,从而保证国有企业持续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国企改革 种群生态位 组织转型
下载PDF
论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与分类改革 被引量:12
19
作者 黄群慧 《学术前沿》 2013年第22期48-55,共8页
经过30多年改革与发展,国有企业在经济布局、政企关系、经营机制、经营绩效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改革不到位的问题。究其原因,国有企业存在"使命冲突"和国有企业领导人"角色冲突"的"双重冲突"... 经过30多年改革与发展,国有企业在经济布局、政企关系、经营机制、经营绩效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改革不到位的问题。究其原因,国有企业存在"使命冲突"和国有企业领导人"角色冲突"的"双重冲突"问题,使得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难以落实到操作层次。国有企业可分为"公共政策性"、"特定功能性"和"一般商业性"三类进行分类改革与治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可由"集中统一管理"逐步转向"分层分类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分类 角色冲突 使命冲突
下载PDF
金融抑制、国企改革与财政货币政策协调 被引量:11
20
作者 鄢萍 吴化斌 徐臻阳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03-1924,共22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具有金融抑制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结合宏观经济数据进行估计和模拟分析,详细讨论了当经济中存在国企市场势力较强和金融抑制的特征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以及最优政策组合。本文发现:在现有的... 本文构建了一个具有金融抑制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结合宏观经济数据进行估计和模拟分析,详细讨论了当经济中存在国企市场势力较强和金融抑制的特征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以及最优政策组合。本文发现:在现有的经济背景下,财政政策应当在稳定产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货币政策则应该更加侧重关注通胀。尽管民企"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与金融抑制有关,但在国企市场势力较强的现实条件下,金融抑制是一种次优的制度安排,可以用更低的融资成本促进国企产出,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国企市场势力较强带来的效率损失。此外,我们还通过政策试验发现,如果推动国企改革降低其市场势力,金融抑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那时最优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小对经济波动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协调 国企改革 金融抑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