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改进的安时计量法估计电动汽车动力电池SOC 被引量:97
1
作者 林成涛 陈全世 +2 位作者 王军平 黄文华 王燕超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7-251,共5页
为了解决安时计量法不能估计初始荷电状态(SOC0)、难于准确测量库仑效率和电池可用容量变化的问题,提出折算库仑效率的定义,建立开路电压法、K a lm an滤波法和安时计量法的组合方法估计电池SOC。具体算法中,根据温度和老化对电池可用... 为了解决安时计量法不能估计初始荷电状态(SOC0)、难于准确测量库仑效率和电池可用容量变化的问题,提出折算库仑效率的定义,建立开路电压法、K a lm an滤波法和安时计量法的组合方法估计电池SOC。具体算法中,根据温度和老化对电池可用容量的影响试验建立电池容量的影响因素模型,基于单变量电池模型实现K a lm an滤波。使用11 085 s的镍氢电池组FUDS试验数据验证方法精度,经与放电试验真实值比较得到的误差为2.3%,优于安时计量法的19.7%,满足电动汽车对SOC估计误差8%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电池 soc 开路电压 KALMAN滤波 安时计量
原文传递
耕作方式对耕层黑土有机碳库储量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77
2
作者 梁爱珍 张晓平 +1 位作者 杨学明 C.F.Drury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87-1293,共7页
目的探索不同耕作方式对耕层黑土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方法以2001年秋在吉林省德惠市中层黑土上进行了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小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免耕、垄作和秋翻3种耕作处理下耕层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等深度和等质量土... 目的探索不同耕作方式对耕层黑土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方法以2001年秋在吉林省德惠市中层黑土上进行了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小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免耕、垄作和秋翻3种耕作处理下耕层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等深度和等质量土壤碳库储量计算方法,比较了不同耕作处理对耕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耕作处理对黑土耕层有机碳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而且免耕处理在短期内没有引起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明显增加,反而有所降低。与2001年试验开始时相比,3年免耕管理使表层0~5cm土壤有机碳含量仅增加了0.18%,而5~2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则明显降低。利用等深度(0~30cm)和等质量(4040Mg)土壤碳库储量计算方法对比研究表明,将土壤容重考虑在内的等质量土壤有机碳库储量计算方法可以更准确的反映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的影响。等质量方法计算表明,3年的免耕试验并没有使耕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在质地粘重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上实行免耕,短期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并没有增加。长期效果如何还有待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 土壤有机碳 等质量 土壤碳库储量 黑土
下载PDF
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3
作者 朱连奇 朱小立 李秀霞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2-75,共4页
土壤有机碳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固存与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土壤有机碳的研究进展及趋势,阐述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与分布、测度指标以及测定方法,指出了我国在土壤有机碳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今后... 土壤有机碳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固存与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土壤有机碳的研究进展及趋势,阐述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与分布、测度指标以及测定方法,指出了我国在土壤有机碳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库存量 土壤碳循环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贮量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陈亮中 谢宝元 +1 位作者 肖文发 黄志霖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0-643,共4页
根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按主要优势树种和分布面积将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划分为马尾松针叶林、栎类混交林、灌木林等11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基于196个土壤剖面数据。分析了11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大小和分配... 根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按主要优势树种和分布面积将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划分为马尾松针叶林、栎类混交林、灌木林等11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基于196个土壤剖面数据。分析了11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大小和分配特征。研究发现,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存在较大差异.二者总体上都随土层加深而降低。11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中以杉木针叶林土壤有机碳密度最大,达16.0 kg/m^2,温性松林下土壤碳密度最小,仅为7.9 kg/m^2。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贮量在土层中的分配比例也不同,以灌木林和柏木林土壤碳贮量在土层间的差异最大。11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平均厚度为56.3~98.5 cm,其中杉木针叶林土壤最厚,达98.5 cm,灌丛土壤最薄,平均厚度仅56.3 cm。三峡库区11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总面积为3 313 251 hm^2,土壤总有机碳贮量为366.36 t,其中0~10、10~20、20~40和>40 cm土层分别占22.90%、18.36%、28.33%和3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含量 碳密度 碳贮量 主要森林植被类型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中国水稻土有机和无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6
5
作者 刘庆花 史学正 +3 位作者 于东升 赵永存 孙维侠 王洪杰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9-664,共6页
农业土壤碳库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水稻土是中国主要的耕作土壤,在土壤碳固定研究中具有现实意义。文章根据最近建成的中国1:100万数字化土壤图和全国1490个水稻土剖面数据,估算我国水稻土碳密度和储量,并进一... 农业土壤碳库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水稻土是中国主要的耕作土壤,在土壤碳固定研究中具有现实意义。文章根据最近建成的中国1:100万数字化土壤图和全国1490个水稻土剖面数据,估算我国水稻土碳密度和储量,并进一步分亚类和区域研究了水稻土碳库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水稻土面积为45.69×10^4km^2,占我国土壤总面积的4.92%。中国水稻土无机碳的分布面积为5.93×10^4km^2,仅占水稻土总面积的13%。水稻土碳密度具有高度的空间变异性,水稻土剖面0~100cm有机碳密度介于0.53kg·m^-2-446.2kg·m^-2之间,无机碳密度介于0.05kg·m^-2~90.03kg·m^-2。水稻上表层0-20cm有机碳密度介于0.17kg·m^-2-55.38kg·m^-2之间,无机碳密度介于0.01kg·m^-2-21.85kg·m^22。中国水稻土刮面0~100cm和表层0-20cm碳总储量分别为5.39Pg和1.79Pg。水稻土碳储量以有机碳为主,约占水稻土碳总储量的95%,水稻土剖面0-100cm和表层0-20cm有机碳储量分别为5.09Pg和1.72Pg。水稻土无机碳储量较低,仅占水稻土碳总储量的5%左右,水稻土剖面0~100cm和表层0~20cm无机碳储量分别为0.30Pg和0.07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壤无机碳密度 碳储量 分布特征 水稻土
下载PDF
基于动态下垂系数与SOC基点的储能一次调频控制策略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军徽 高卓 +3 位作者 应鸿 林琳 沈宝兴 范兴凯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
为高效利用储能资源满足电网一次调频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动态下垂系数与动态SOC基点(Dynamic Droop Coefficient and Dynamic Reference of SOC,DDC&DRSOC)的储能一次调频控制策略。提出以电网调频死区为分割边界将储能调频过程划分... 为高效利用储能资源满足电网一次调频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动态下垂系数与动态SOC基点(Dynamic Droop Coefficient and Dynamic Reference of SOC,DDC&DRSOC)的储能一次调频控制策略。提出以电网调频死区为分割边界将储能调频过程划分为调频阶段与SOC恢复阶段:在调频阶段,以SOC和最大频率偏差为控制量自适应调整储能出力深度以防止储能SOC的饱和或殆尽;在SOC恢复阶段,首先提出适应负荷变化的动态SOC恢复基点调整方法,然后提出兼顾SOC恢复需求与电网承受能力的储能出力确定方法,最后设计双层模糊控制器实现动态SOC基点值和储能出力值的确定。提出3个评价指标评估一次调频效果与SOC维持效果。以某区域电网为例,在阶跃负荷扰动和连续负荷扰动下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SOC维持效果较对比策略提高9%,调频效果提高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soc 一次调频 控制策略 风力发电
下载PDF
利用储能系统平滑光伏波动的模糊聚类经验模态分解方法 被引量:26
7
作者 杨锡运 曹超 +1 位作者 任杰 高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27-2133,共7页
为了平滑光伏输出功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的储能系统控制方法。通过对光伏信号的频谱分析,利用EEMD滤波分成高频和低频两部分,光伏低频分量作为光伏并网功率信号,高频信号... 为了平滑光伏输出功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的储能系统控制方法。通过对光伏信号的频谱分析,利用EEMD滤波分成高频和低频两部分,光伏低频分量作为光伏并网功率信号,高频信号接入储能系统吸收;使用储能电池荷电状态值、平滑波动率值状态作为约束条件,利用模糊控制算法,自适应在线调整EEMD滤波阶数,通过模糊自适应控控制器,实现了更好平滑光伏波动。对比定阶EEMD光伏功率储能控制策略,仿真实例表明,该方法可以充分使用储能系统平抑光伏功率波动,稳定储能荷电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经验模态分解 功率平滑 模糊控制 波动率 荷电状态 储能 控制策略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储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8
作者 黄晶 张杨珠 +2 位作者 高菊生 张文菊 刘淑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373-3380,共8页
研究了1982—2012年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性水稻土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固碳趋势及外源碳输入对土壤固碳的贡献.结果表明:施肥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连续30年不同施肥后,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趋于稳定,有机无机配施的土壤有机碳含量... 研究了1982—2012年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性水稻土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固碳趋势及外源碳输入对土壤固碳的贡献.结果表明:施肥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连续30年不同施肥后,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趋于稳定,有机无机配施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21.02-21.24 g·kg^-1,增加速率为0.41-0.59 g·kg^-1·a^-1,单施化肥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5.48g·kg^-1.各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土壤的平均有机碳储量为43.61-48.43 t C·hm^-2,历年平均土壤有机碳储量显著大于单施化肥处理.土壤固碳速率与年均投入碳量呈显著指数正相关.本试验条件下,每年需要增加外源有机碳为0.12 t C·hm^-2才能维持土壤有机碳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性水稻土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有机碳储量
原文传递
不同林地恢复模式下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文月荣 党廷辉 +1 位作者 唐骏 李俊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90,共8页
研究露天煤矿排土场6种不同林地植被恢复模式和撂荒地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储量的分布特征,分析其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林地0~10 cm土层SOC含量比撂荒地(1.92g·kg^(-1))显著提高23.8%~53.2%,10~20 cm土... 研究露天煤矿排土场6种不同林地植被恢复模式和撂荒地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储量的分布特征,分析其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林地0~10 cm土层SOC含量比撂荒地(1.92g·kg^(-1))显著提高23.8%~53.2%,10~20 cm土层比撂荒地(1.39g·kg^(-1))显著提高5.8%~70.4%,20 cm土层以下与撂荒地相比差异不大;各土层SOC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表层(0~20 cm)减小幅度大于深层(20~100 cm).不同林地SOC储量在表层明显高于深层,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0~100 cm土层林地SOC储量比撂荒地(17.52 t·hm^(-2))提高18.1%~42.4%,其中,紫穗槐林地SOC储量最高,达24.95t·hm^(-2),明显高于其他林地类型,灌木林地SOC储量比乔木高12.4%.林地凋落物、细根生物量和土壤水分都与排土场SOC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不同人工林地恢复模式显著提高了排土场0~100 cm土层SOC,尤其对表层SOC提高效果明显,但排土场SOC与原地貌相比差距仍较大.从提高排土场SOC角度优先推荐紫穗槐为主要林地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排土场 林地恢复模式 soc含量 soc储量
原文传递
30年来东北主要黑土区耕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储量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杲广文 汪景宽 +1 位作者 李双异 裴久勃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4-780,共7页
运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1980年)、2000年、2011年研究区三期采样数据的比较,研究了东北主要黑土区海伦、双城、公主岭三个县(市)不同时期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储量,并分析了30年来研究区土壤有机碳... 运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1980年)、2000年、2011年研究区三期采样数据的比较,研究了东北主要黑土区海伦、双城、公主岭三个县(市)不同时期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储量,并分析了30年来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储量在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海伦、双城和公主岭过去30年间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下降了0.68 kg m-2、0.18 kg m-2和1.05 kg m-2;储量分别下降了0.23×1010kg、0.05×1010kg和0.18×1010kg。海伦、双城前20年有机碳密度下降速率较快,后10年趋向平稳并略微增长,公主岭有机碳密度在研究期的30年内仍处于快速下降阶段。按照土类统计,1980年与2011年两个时期研究区的有机碳密度与储量,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密度与储量均出现下降,有机碳密度降幅最大的为棕壤(下降1.95 kg m-2),有机碳储量降幅最大为黑土(下降0.29×1010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黑土区 有机碳密度 有机碳储量
原文传递
荒漠化重建地区土壤有机碳动态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程淑兰 欧阳华 +3 位作者 牛海山 王琳 田玉强 张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4-77,89,共5页
土壤有机碳(Soilorganiccarbon,SOC)是反映土地荒漠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开展小区域沙漠化重建地区SOC动态的实证研究。SOC数据来源于1982年土壤普查和2003年重复采样,土样的采集、分析和统计方法分别为土钻取土法... 土壤有机碳(Soilorganiccarbon,SOC)是反映土地荒漠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开展小区域沙漠化重建地区SOC动态的实证研究。SOC数据来源于1982年土壤普查和2003年重复采样,土样的采集、分析和统计方法分别为土钻取土法、重铬酸钾氧化法、吸管法和面积加权法。研究结果表明:SOC含量与粗砂粒显著负相关(R=-0.50,a=0.01),与粘粒显著正相关(R=-0.45,a=0.05),20年间土壤颗粒细化趋势比较明显;20年间原始剖面、1m深和耕层SOC含量、密度和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对人类活动最敏感的耕层土壤变化最显著,SOC含量、密度和储量分别增加了0.55g/kg,0.15kg/m2,10.07GgC。该研究结果表明防风固沙、可持续性农耕等措施会卓有成效地促进土地沙漠化的恢复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重建地区 土壤 有机碳 动态分析
下载PDF
全钒液流电池SOC监测方法综述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熙俊 张胜寒 +1 位作者 张秀丽 黄治娟 《华北电力技术》 CAS 2015年第3期66-70,共5页
全钒液流电池(VRB)是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储能系统,因其具有功率大、寿命长、可靠性高、支持频繁大电流深度充放电等优势,正越来越广泛地被关注。荷电状态SOC(State of Charge)是衡量电池容量、评价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如何快速准确的测... 全钒液流电池(VRB)是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储能系统,因其具有功率大、寿命长、可靠性高、支持频繁大电流深度充放电等优势,正越来越广泛地被关注。荷电状态SOC(State of Charge)是衡量电池容量、评价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如何快速准确的测定电池的SOC对于电池监控运行有着重要意义。综述了现阶段国内外测定全钒液流电池SOC的几种常用方法,希望对未来钒电池的研究和发展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全钒液流电池 soc 性能 监测
下载PDF
蓄电池SOC限值下的微电网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振奎 刘旭峰 +1 位作者 李川 杨旭生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62-67,共6页
微电网在孤岛模式中,由光伏阵列和储能电池并联构成的光伏逆变器作为V-f模式主控单元调节系统电压频率稳定,当光伏阵列输出功率不能满足系统需求且储能电池达到SOC限值时,逆变器不能保证系统稳定。针对此问题,本文在含光伏系统最大功率... 微电网在孤岛模式中,由光伏阵列和储能电池并联构成的光伏逆变器作为V-f模式主控单元调节系统电压频率稳定,当光伏阵列输出功率不能满足系统需求且储能电池达到SOC限值时,逆变器不能保证系统稳定。针对此问题,本文在含光伏系统最大功率跟踪和储能电池充放电特性的系统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V-f模式和P-Q模式控制算法,采用P-Q模式下的微燃机作为后备V-f模式调节单元,通过与光伏逆变器控制模式的切换解决了系统稳定性问题,同时在光伏阵列输出功率过剩的情况下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通过PSCAD/EMTDC软件仿真验证了其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储能电池 soc 协调控制
下载PDF
封育对草地深层土壤碳储量及其固持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建平 陈婧 +1 位作者 谢应忠 葸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共8页
为了揭示长期封育草地深层土壤碳、氮固持及固持速率,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宁夏固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长期封育草地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全氮(STN)储量及其固持速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封育30年草地0—500cm... 为了揭示长期封育草地深层土壤碳、氮固持及固持速率,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宁夏固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长期封育草地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全氮(STN)储量及其固持速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封育30年草地0—500cm各土层SOC储量显著高于封育10年草地和放牧草地,封育10年草地不同深度SOC储量与放牧草地并无差异;封育30年、10年和放牧草地STN储量在各土层无统计学上的差异,而封育30年不同深度STN储量显著高于封育10年和放牧草地;封育30年SOC,STN固持主要发生在10~30年间,0—500cm固持量分别为(482.5±39.3)Mg/hm^2,(27.7±2.4)Mg/hm^2,封育前10年有机碳、全氮固持量小,分别为(42.8±6)Mg/hm^2,(3.4±2.1)Mg/hm^2;封育30年0—500cm土层SOC和STN固持分别为(525.3±62.0)Mg/hm^2,(25.0±3.0)Mg/hm^2,固持速率分别为(17.5±2.1)Mg/(hm^2·a),(0.83±0.3)Mg/(hm^2·a);碳氮比随着封育年限增加而增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封育草地深层土壤有巨大固碳潜力,评估碳氮固持不仅要时间尺度,也要考虑深层土壤碳氮固持,以达到对生态系统碳氮储量评估的无偏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储量 有机碳固持 碳固持速率 碳氮比 封育草地
下载PDF
Empowering the Future: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15
作者 Dan Tshiswaka Dan 《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CAS 2024年第2期84-111,共28页
Lithium element has attracted remarkable attraction for energy storage devices, over the past 30 years. Lithium is a light element and exhibits the low atomic number 3, just after hydrogen and helium in the periodic t... Lithium element has attracted remarkable attraction for energy storage devices, over the past 30 years. Lithium is a light element and exhibits the low atomic number 3, just after hydrogen and helium in the periodic table. The lithium atom has a strong tendency to release one electron and constitute a positive charge, as Li<sup> </sup>. Initially, lithium metal was employed as a negative electrode, which released electrons. However, it was observed that its structure changed after the repetition of charge-discharge cycles. To remedy this, the cathode mainly consisted of layer metal oxide and olive, e.g., cobalt oxide, LiFePO<sub>4</sub>, etc., along with some contents of lithium, while the anode was assembled by graphite and silicon, etc. Moreover, the electrolyte was prepared using the lithium salt in a suitable solvent to attain a greater concentration of lithium ions. Owing to the lithium ions’ role, the battery’s name was mentioned as a lithium-ion battery. Herein, the presented work describes the working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the lithium-ion battery. Further, the lithium-ion batteries’ general view and future prospects have also been elabo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Ion Batteries Battery Construction Battery Characteristics Energy storage Electrochemical Cells Anode Materials Cathode Materials State of Charge (soc) Depth of Discharge (DOD)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SEI)
下载PDF
A study of soil organic carbon distribution and storage in the Northeast Plain of China 被引量:6
16
作者 Xiaohuan Xi Zhongfang Yang +3 位作者 Yujun Cui Shumei Sun Chengguang Yu Min Li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2011年第2期115-123,共9页
Employing the Unit Soil Carbon Amount (USCA) approach, soil carbon storage was calcu- lated across the Northeast Plain of China based on the Multi-purpose Regional Geochemical Survey conducted in 2004-2006 (MRGS).... Employing the Unit Soil Carbon Amount (USCA) approach, soil carbon storage was calcu- lated across the Northeast Plain of China based on the Multi-purpose Regional Geochemical Survey conducted in 2004-2006 (MRG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storage in topsoil (0-0.2 m), subsoil (0-1 m) and deep soil (0-1.8 m) was 768.1 Mt, 2978.4 Mt and 3729.2 Mt with densities of 3327.8 t/km^2, 12,904.7 t/km^2 and 16,157.5 t/km^2, respectively. These values were consistent with national averages, whereas the soil carbon densities showed a clear increasing trend from the southern area of the Northeast Plain (Liaoning), to the middle (Jilin) and the northern Plain (Heilongjiang) -- particularly in terms of topsoil carbon density, which increased from 2284.2, to 3436.7 and 3861.5 t/kin2, respectively. In comparison to carbon data obtained from the Second National Soil Survey in 1984--1986 (SNSS), the topsoil SOC storage values from the MRGS were found to have decreased by 320.59 Mt (29.4%), with an average annual decline of 16.0 Mt (1.73%) over the 20 years. In the southern, middle and northern areas of the plain, soil carbon densities decreased by 1060.6 t/km^2, 1646.4 t/kin2 and 1300.2 t/km^2, respectively,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1389.0 t/km^2 for the whole plain.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decrease in soil carbon density vari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ecosystems and land-use types. Therefore, ratios of soil carbon density were calculat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carbon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ecosystems, and to further explor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S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ast Plain Multi-purpose RegionalGeochemical Survey Second National SoilSurvey soc storage 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在线优化卡尔曼滤波算法在钒电池SOC估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曹弘飞 朱新坚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4,共6页
针对传统卡尔曼滤波法在钒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估算中将电池内部模型参数作为恒定值,而导致误差增大的缺陷,该文使用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在线更新卡尔曼滤波过程的参数值,以提高参数的精度。选用常见... 针对传统卡尔曼滤波法在钒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估算中将电池内部模型参数作为恒定值,而导致误差增大的缺陷,该文使用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在线更新卡尔曼滤波过程的参数值,以提高参数的精度。选用常见的戴维南(Thevenin)等效电路模型,通过神经网络更新内部欧姆内阻R0和极化电阻Rp、电容Cp完成卡尔曼滤波过程的优化,使系统模型卡尔曼滤波估算中的每一步都得到更新,从而弥补了上述传统算法的缺陷。同时,该文还设计了电池测试试验,通过对数据的检验以及与双卡尔曼滤波的优化方式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神经网络优化的方法较双卡尔曼滤波优化能更好地体现出系统的动态特性,估算的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好的收敛性,证明了该方法非常适用于钒电池系统的实时SOC估计,具有理论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电池 荷电状态(soc)估算 卡尔曼滤波算法 BP神经网络 储能
原文传递
储能VSG参数协调模糊自适应优化策略
18
作者 李山 吴泓林 +1 位作者 李海啸 苗亮亮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8-254,共7页
传统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的动态响应过程存在超调量与调节时间相矛盾的情况,且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参数选取时往往将储能侧视为理想电源,导致系统参数与储能系统的特性不相匹配。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模糊理... 传统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的动态响应过程存在超调量与调节时间相矛盾的情况,且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参数选取时往往将储能侧视为理想电源,导致系统参数与储能系统的特性不相匹配。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模糊理论提出一种考虑储能系统约束的虚拟同步发电机参数协调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法,分析不同阻尼状态下虚拟同步发电机系统的动态响应,将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和运行功率约束转化为转动惯量约束范围,通过模糊控制器自适应控制惯量变化,并根据合适的阻尼比协调调节虚拟阻尼,使得系统动态响应过程中系统阻尼比合理变化,从而改善传统虚拟同步发电机系统超调量与调节时间相矛盾的情况,使系统参数与储能系统特性相匹配。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模糊控制 储能soc 虚拟惯量 虚拟阻尼
下载PDF
基于修正卡尔曼滤波SOC估算的锂电池变参数模型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军徽 张晓驰 +1 位作者 李翠萍 王帅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5-63,共9页
现有电网侧储能系统在参与区域互联电网二次调频任务的过程中,由于其响应速率快、运行时间长,故需要建立一种能反映短时储能极化且长时运行下电池电荷状态(SOC)估算准确的电池模型。为此,本文利用自变量SOC与锂电池内部各项应变量参数... 现有电网侧储能系统在参与区域互联电网二次调频任务的过程中,由于其响应速率快、运行时间长,故需要建立一种能反映短时储能极化且长时运行下电池电荷状态(SOC)估算准确的电池模型。为此,本文利用自变量SOC与锂电池内部各项应变量参数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动态变参数锂电池的建模方法。首先对单体锂电池状态方程进行离散化得到参数可变的动力电池(PNGV)模型;然后采用典型储能单元级联方案对单体电池进行扩容,最后利用修正卡尔曼滤波法对模型中的SOC估算方法进行改进;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设计电池储能系统间歇性充放电实验,并在二次调频工况下对比了不同储能单元模型的差异。结果表明:本文可变参数模型在拟合实验中误差不超过1.4%,SOC估算在长时间运行工况仿真中精度比传统估算提高9.7%。本文为研究储能参与二次调频相关控制策略提供了更为精确的锂电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调频 锂电池 可变参数 soc估算 储能 建模
下载PDF
微电网储能系统SOC平衡和电压频率恢复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青峰 孙孝峰 +2 位作者 郝彦丛 齐磊 蔡瑶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43-1751,共9页
为避免微电网中分布式储能系统(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systems,DESS)损坏,延长DESS的使用寿命,需要DESS之间的荷电状态(state-of-charge,SOC)保持平衡。但由于线路阻抗和初始SOC的不一致,DESS的SOC存在不平衡的现象。提出一... 为避免微电网中分布式储能系统(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systems,DESS)损坏,延长DESS的使用寿命,需要DESS之间的荷电状态(state-of-charge,SOC)保持平衡。但由于线路阻抗和初始SOC的不一致,DESS的SOC存在不平衡的现象。提出一种适于交流孤岛微电网的SOC平衡控制方案,通过引入虚拟阻抗来改善算法切换过程中暂态有功均分特性,利用加入SOC因子补偿的下垂控制实现各DESS单元的SOC控制,同时保证原下垂控制即插即用的特性。SOC平衡以后,通过将算法切换到传统的下垂控制的双模式控制实现频率的恢复,并在无功-电压(Q-E)下垂算法中加入SOC因子实现电压补偿,保证电压频率工作在限定的范围。不同工况下的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单元 电压控制 soc平衡 虚拟阻抗 频率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