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相正压通气模式在心脏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建华 陈国涵 刘中民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8-340,共3页
目的 观察双相正压通气 (BIPAP)模式在心脏术后辅助呼吸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将 2 8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实施BIPAP模式组和周期性同步强制式通气 (SIMV)模式组 ,分别在原有呼吸模式和改换相应呼吸模式 1h后 ,... 目的 观察双相正压通气 (BIPAP)模式在心脏术后辅助呼吸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将 2 8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实施BIPAP模式组和周期性同步强制式通气 (SIMV)模式组 ,分别在原有呼吸模式和改换相应呼吸模式 1h后 ,以及再次更换回原来呼吸模式 1h后 ,监测血流动力学和气道参数指标。结果 BIPAP组气道吸气峰压 (Ppeak)明显低于SIMV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它参数指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正压通气 心脏手术 机械通气 BIPAP 同步强制式通气 simv
下载PDF
PCV+SIMV模式与VTPC+SIMV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成 段玉松 +2 位作者 叶盎然 李雪莲 刘怡汐 《西部医学》 2022年第4期580-584,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PCV+SIMV)模式与容量目标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VTPC+SIMV)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6例NRDS患儿临... 目的分析比较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PCV+SIMV)模式与容量目标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VTPC+SIMV)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6例NRDS患儿临床资料,其中45例经VTPC+SIMV模式通气(VTPC组),41例经PCV+SIMV模式通气(PCV组)。记录两组肺表面活性剂(PS)使用情况及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后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前及通气6 h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机械通气6、24 h呼吸力学指标[肺动态顺应性(Crs)、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_(2))、呼吸指数(RI)]差异;并分析机械通气6 h后血气分析指标与呼吸力学指标的相关性;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VTPC组PS使用次数、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后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PCV组(均P<0.05)。机械通气6 h后,两组PaO_(2)均较通气前升高(P<0.05),且VTPC组高于PCV组(P<0.05);PaCO_(2)则较通气前降低(P<0.05),且VTPC组低于PCV组(P<0.05)。机械通气24 h后,两组Crs均较机械通气6 h后升高(P<0.05),PA-aO_(2)、RI则较机械通气6 h后降低(P<0.05);且机械通气6、24 h后,VTPC组Crs高于PCV组(P<0.05),PA-aO_(2)、RI低于PCV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机械通气6 h后PaO_(2)与Crs呈正相关(P<0.05),与PA-aO_(2)、RI呈负相关(P<0.05);PaCO_(2)与Crs呈负相关(P<0.05),与PA-aO_(2)、RI呈正相关(P<0.05)。VTPC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CV组(P<0.05)。结论在NRDS治疗中,与PCV+SIMV模式相比,VTPC+SIMV模式具有更高的疗效及安全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肺保护性通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 压力控制 容量目标压力控制 血气分析 呼吸力学
下载PDF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涛 陈尚华 刘小彬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09-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和气道双相正压通气(BIPAP)三种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对于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8例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SIMV组、APRV组及BIPAP组...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和气道双相正压通气(BIPAP)三种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对于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8例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SIMV组、APRV组及BIPAP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合理使用抗生素,适当镇静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呼吸机治疗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维持SPO2在90%以上。监测患者接受机械通气后24 h、72 h两个时间段的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及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与SIMV组相比,BIPAP组、APRV组在通气24h、72 h后,氧合指数、EVLWI显著改善(P<0.05);同时机械通气天数减少(P<0.05);BIPAP组和APRV组相比,氧合指数、EVLWI及机械通气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SIMV相比,BIPAP和APRV明显改善ARDS患者氧合指数及EVLWI,并减少其机械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ARDS 血管外肺水 EVLWI BIPAP AP-RV simv
下载PDF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胡鸿伟 程国平 +4 位作者 刘勇 刘磊 宇丽 徐美玲 袁丹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3期1557-1559,共3页
目前,经气管插管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这两种呼吸支持模式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已经有效救治了大量危重早产儿[1]。我科经过多年研究实践... 目前,经气管插管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这两种呼吸支持模式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已经有效救治了大量危重早产儿[1]。我科经过多年研究实践,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55例作为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v 气管插管 ventilation synchronized 通气方式 MANDATORY 机械通气 NCPAP 肺泡萎陷 气漏
下载PDF
比例辅助通气联合SIMV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孝桥 涂睿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8期141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比例辅助通气联合SIMV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66例,按照有创通气模式的不同,分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模式(对照组)以及比例辅助通气模式(PAV)联合SIMV通气模... 目的探讨比例辅助通气联合SIMV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66例,按照有创通气模式的不同,分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模式(对照组)以及比例辅助通气模式(PAV)联合SIMV通气模式(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在不同有创通气模式后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平均气道压力的变化以及人机对抗次数。结果观察组PaCO_2水平在治疗后6h、12h、24h以及48小时时均较同时期对照组的PaCO_2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氧合指数(PaO_2/FiO_2)在治疗后1h、6h、12h、24h以及48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气道压力以及人机对抗次数在治疗后1h、6h、12h、24h以及48h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比例辅助通气联合SIMV通气模式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在维持同样的氧合指数情形下,具有低平均气道压及PaCO_2水平,具有临床推广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辅助通气 simv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疗效 新生儿
下载PDF
差异性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姜立双 梁飞立 张海珠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21期3156-3157,3149,共3页
目的:观察差异性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69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行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的早产儿,根据采用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 目的:观察差异性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69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行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的早产儿,根据采用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SIMV组37例和NCPAP组32例。比较两组早产儿上机前后血气指标、上机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BPD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气指标PaO_2、PaCO_2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SIMV组上机后1h、24h血气指标PaO_2、PaCO_2与NCPAP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MV组与NCPAP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MV组上机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与NCP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应用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均可以改善其动脉血气指标,改善其氧合,但早产儿BPD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上机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NCPAP组优于SIMV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性 肺透明膜病 simv NCPAP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下载PDF
间歇指令通气与压力支持通气脱机方式的实施与对比 被引量:6
7
作者 刘伯毅 郑翔 +2 位作者 冯惠 刘安永 王惠芳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脱机方式 PSV simv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7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潘元旦 应站专 +1 位作者 管云燕 石小周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786-787,共2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COPD是一种进展缓慢的肺部异常炎症反应,其反复急性发作可引起支气管——肺部感染进一步加重,最终导致呼吸衰竭[1]。在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COPD是一种进展缓慢的肺部异常炎症反应,其反复急性发作可引起支气管——肺部感染进一步加重,最终导致呼吸衰竭[1]。在出现如下情况时需行有创通气:不能耐受无创性辅助通气或治疗失败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序贯治疗 辅助呼吸肌 辅助通气 肺部感染 呼吸机 机械通气 急性发作 simv 口鼻面罩
原文传递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崇伟 吴玲 +3 位作者 刘登礼 赵幽燕 平鹦 周晓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30-1432,共3页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较传统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2例因急性肺损伤需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32例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30例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将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氧浓度(...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较传统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2例因急性肺损伤需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32例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30例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将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氧浓度(FiO2)、吸气峰压(PIP)和肺氧合功能指标在0、2、6、12、24h进行组内比较,并比较两组患儿平均上机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多少。结果:SIMV组在上机后6hFiO2、PIP有显著下降(P<0.05)。而IPPV组在上机12hFiO2开始下降、上机24hPIP才有显著下降(P<0.05)。上机2hSIMV组肺氧合功能指标较上机前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而IPPV组在上机后6h出现显著改变。SIMV组平均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机械通气并发症也较IPPV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需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SIMV通气方式能更快地降低FiO2和PIP,改善通气和氧合,缩短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间歇正压通气 新生儿 急性肺损伤
下载PDF
BIPAP用于全身麻醉气管拔管后短期呼吸支持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建国 薛张纲 诸杜明 《中国临床医学》 2002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比较和分析BIPAP用于全身麻醉气管拔管后短期呼吸支持的可行性。方法:60例成年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n=20),全麻气管导管拔除后分别予以BIPAP(B组)、CPAP+PSV(C组)、SIMV+CPAP(S组)面罩无创机械通气,记录并比较3组予以... 目的:比较和分析BIPAP用于全身麻醉气管拔管后短期呼吸支持的可行性。方法:60例成年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n=20),全麻气管导管拔除后分别予以BIPAP(B组)、CPAP+PSV(C组)、SIMV+CPAP(S组)面罩无创机械通气,记录并比较3组予以面罩无创通气后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血气参数、呼吸参数、并发症发生率及耐受性。结果:(1)3组无创通气后15min血压、心率较基础值明显增加(P<0.01),S组比B组、C组增加更为明显(P<0.01),B组、C组在30min以后血流动力学逐渐恢复至基础值,而S组在60分钟时才恢复至无创通气前水平;(2)分钟通气量相同时,B组、C组气道最高压力及平均压低于S组(P<0.05)、且随无创通气逐渐降低,而S组变化不明显,B组自主呼吸恢复比S组明显(P<0.05);(3)3组无创通气后PaO2均显著增加(P<0.01),PaCO2均在正常生理范围,但S组有升高(P<0.05);(4)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胃肠减压气体引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5)B组、C组比S组耐受性更好(P<0.01)。结论:BIPAP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影响小、允许任何时相的自主呼吸、耐受性良好、并发症少、适用范围广,应用于全身麻醉后短期呼吸支持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AP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simv 同步间隙指令通气 CPAP 持续气道正压 无创通气 可行性 全身麻醉 气管拔管
下载PDF
不同流速模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的呼吸力学与能量代谢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雷 赵文静 刘功俭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486-488,共3页
目的 比较恒速与减速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3种呼吸模式在呼吸力学和能量代谢方面的异同。方法选取28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者,分别采用2种不同流速模式的SIMV(恒速和减速)和PRVC模式进行机械通气,观察... 目的 比较恒速与减速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3种呼吸模式在呼吸力学和能量代谢方面的异同。方法选取28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者,分别采用2种不同流速模式的SIMV(恒速和减速)和PRVC模式进行机械通气,观察气道峰压、气道阻力、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氧耗、能量代谢以及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恒速SIMV模式的气道峰压、气道阻力、氧耗与能量代谢均明显高于减速SIMV与PRVC模式(P<0.01);而减速SIMV与PRVC模式间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3种模式间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减速SIMV与PRVC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气道压力、气道阻力,还可以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期间的氧耗与能量消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v PRVC 能量代谢 气道阻力 呼吸力学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氧耗 模式 结论 减速
下载PDF
常用呼吸机模式对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凯 刘济滔 +2 位作者 唐鹏 胡沥 黄志远 《西部医学》 2015年第3期405-407,共3页
目的观察两种常用呼吸机模式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对脑损伤术后继发出血的影响。方法将76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与SIMV组各38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入ICU监护治疗,术后6~8h与伤后第1天复查头颅CT... 目的观察两种常用呼吸机模式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对脑损伤术后继发出血的影响。方法将76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与SIMV组各38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入ICU监护治疗,术后6~8h与伤后第1天复查头颅CT,计算脑挫伤灶新增出血量,〉2ml视为有意义变化。同时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脑氧摄取(CEO2)和脑动静脉氧含量差(Da2-jO2);比较两种辅助呼吸模式下ICP波动值、脑外伤出血性挫伤扩大例数、氧合指数、CEO2、Da2-jO2。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脑挫伤灶再出血率低,氧合指数、CEO2、Da2-jO2高,死亡率较低,ICP波动值更小(均P〈0.05)。GCS评分、ICP波动值和呼吸机模式对第1个24小时内出血性挫伤再出血有影响。结论 BIPAP模式以其平稳的压力控制,减少继发出血,更适合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辅助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呼吸机 BIPAP simv
下载PDF
SIMV参数递减设置及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丰粮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0期289-290,共2页
目的:探讨SIMV机械通气模式下参数递减及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并灌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呼吸衰竭[1]患者救治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30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施行SIMV模式机械通气,参数递减设置机械通气及纤维... 目的:探讨SIMV机械通气模式下参数递减及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并灌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呼吸衰竭[1]患者救治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30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施行SIMV模式机械通气,参数递减设置机械通气及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观察两组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监护时间、撤机成功例数、住院费用和院内死亡例数。结果:两组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0例和7例(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0.2±1.2天和15.4±1.5天(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0±1.8天和18±3.9天(P<0.01)。结论:在肺部感染控制窗指导下的SIMV参数递减设置脱机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天数,降低VAP发病率,缩短ICU和总住院时间,改进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费用,是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的有效脱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呼吸衰竭 纤维支气管镜 simv 疗效观察 治疗方法 吸痰 设置 机械通气模式
下载PDF
淡水淹溺重症患者的机械通气策略及预防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飞 张文祥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3年第12期730-732,共3页
目的研究淡水淹溺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模式的治疗效果及淡水淹溺事件的预防。方法选择2008—08201308间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收治淡水淹溺重症患者1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机械通气方式均采用了SIMV(小潮气量,6Sml/kg体重)+PEEP模式。本... 目的研究淡水淹溺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模式的治疗效果及淡水淹溺事件的预防。方法选择2008—08201308间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收治淡水淹溺重症患者1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机械通气方式均采用了SIMV(小潮气量,6Sml/kg体重)+PEEP模式。本研究提取所有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300时的数值及间一时刻的机械通气时间(h),研究患者该模式机械通气时间与氧合指数的关系。以所有患者氧合指数(Pa02/Fioz)〉300时的机械通气时间数值为自变量,以同一时刻的氧合指数为因变量,对其做线性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的淹溺事件中患者多为未成年人,季节多为夏季,场所多为水塘、公园、护城河等无救生员条件的地方,15例淡水淹溺患者病情均危重,可诊断多脏器功能障碍/多脏器功能衰竭。线性相关及回归分析统计结果表明:SIMV(小潮气量,6-8ml/kg体重)+PEEP模式机械通气可使淡水淹溺重症患者的肺脏病理变化在约35h左右的时间内得到纠正;该模式下机械通气时间与氧合指数高度线性正相关(r=0.898):最佳线性拟合方程即Y=49.04+8.94X。结论在群众中切实开展关于淹溺的认知、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等专题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培训,可以切实减少重症淹溺患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及时行气管插管及SIMV(小潮气量,6-8ml/kg体重)+PEEP模式机械通气可使淡水淹溺重症患者的原发肺脏病理变化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纠正,可使该类重症患者机体的恶性病理循环终止,有利于该类重症患者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是淡水淹溺重症患者治疗环节中的最关键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 淹溺 机械通气 simv PEEP 氧合指数
下载PDF
三种呼吸模式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周围循环和血气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新茹 贾红光 +3 位作者 杜伟 安立红 陈桂芝 王红阳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8期1507-1508,共2页
目的观察比较A/C、SIMV和PSV三种呼吸模式对周围循环和血气的影响。方法最初采用A/C,逐步更改为SIMV和PSV,三种模式各持续120 min。SIMV指令为A/C的75%,PSV压力设置与A/C呼出潮气量基本相同的水平。每隔15min记录呼吸机参数、心率和血压... 目的观察比较A/C、SIMV和PSV三种呼吸模式对周围循环和血气的影响。方法最初采用A/C,逐步更改为SIMV和PSV,三种模式各持续120 min。SIMV指令为A/C的75%,PSV压力设置与A/C呼出潮气量基本相同的水平。每隔15min记录呼吸机参数、心率和血压1次。每隔60 min测CVP、血气分析1次。结果 SIMV和PSV与A/C比较,PIP降低(P<0.05),血压和CVP降低(P<0.05),PaO2和SaO2升高,PH趋于正常。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有创机械通气,SIMV和PSV优于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合并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 周围循环 呼吸模式 simv 有创机械通气 PSV 呼吸机参数
下载PDF
两种通气方式在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坤 周青云 +2 位作者 王利军 马翠芹 赵凯峰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987-989,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的呼吸功能和循环的影响。方法:将3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IPAP组和SIMV组,观察通气期间氧分压、氧合指数(Pa O2/... 目的:对比观察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的呼吸功能和循环的影响。方法:将3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IPAP组和SIMV组,观察通气期间氧分压、氧合指数(Pa O2/Fi O2)、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和平均动脉压(MAP)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种通气模式均可以明显改善通气前的氧分压和氧合指数(P<0.05)。机械通气后2h,24h和48h所测量的氧分压和氧合指数,BIPAP组比相同时间点的SIMV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机械通气治疗2h、24h、48h的时间点上,BIPAP组比相同时间点的SIMV组的峰压和平台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通气前比较,机械通气2h时两种通气模式均使平均动脉压降低(P<0.05),但BIPAP组较SIMV组的影响要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模式比SIMV模式在改善氧合、降低气道峰压和平台压方面占有优势,且影响血压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ARDS 机械通气方式 BIPAP simv
下载PDF
间歇指令通气的发展演变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勤军 朱蕾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18-720,共3页
间歇指令通气(IMV)是相对于持续指令通气(CMV)而言的,是指呼吸机按预设要求间断进行机械通气,每两次机械通气之间允许自主呼吸,此时呼吸机只提供气源;在自主呼吸期间可加用多种“自主性通气模式”,最常用的是压力支持通气(PSV).... 间歇指令通气(IMV)是相对于持续指令通气(CMV)而言的,是指呼吸机按预设要求间断进行机械通气,每两次机械通气之间允许自主呼吸,此时呼吸机只提供气源;在自主呼吸期间可加用多种“自主性通气模式”,最常用的是压力支持通气(PSV).若机械通气与自主吸气触发同步则称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现代呼吸机的IMV皆有同步性,故除非有特殊说明,IMV与SIMV通用[1-2].IMV分容积控制间歇指令通气(VC-IMV)和压力控制间歇指令通气(PC-IMV),前者是指每个吸气过程按预设潮气量和吸气时间完成,后者则按预设通气压力和吸气时间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临床应用 演变 机械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simv 自主呼吸 呼吸机
原文传递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联合应用PAV与SIMV的疗效分析
18
作者 任素敏 《系统医学》 2021年第19期120-122,共3页
目的观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联合应用比例辅助通气(PA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的疗效。方法研究病例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74例RDS患儿,依据住院日期以及床位号的奇偶性划分为对照组(SIMV模式通气治疗)、研究组(PAV... 目的观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联合应用比例辅助通气(PA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的疗效。方法研究病例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74例RDS患儿,依据住院日期以及床位号的奇偶性划分为对照组(SIMV模式通气治疗)、研究组(PAV+SIMV模式通气治疗)各包含37例患儿;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以及不同时间平均气道压(MAP)、人机对抗次数、低碳酸血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PaCO_(2)指标(43.15±5.44)mmHg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3,P<0.05);治疗1、6、12、24、48 h研究组患儿的MAP指标(12.05±0.76)、(11.92±0.55)、(11.75±0.62)、(11.56±0.56)、(10.24±0.76)cmH_(2)O与人机对抗次数(22.02±6.08)、(21.05±6.65)、(19.12±6.96)、(17.76±6.32)、(16.05±5.95)次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2、7.903、6.186、3.802、3.863、5.578、5.061、5.613、4.945、3.663,P<0.05);研究组中低碳酸血症占比为2.70%,低于对照组的21.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4,P<0.05)。结论RDS患儿联合给予PAV+SIMV模式通气治疗,人机同步性能良好,氧合指数相等的情况下,可以改善PaCO_(2)水平以及MAP,降低低碳酸血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PAV simv 血气指标 MAP 低碳酸血症
下载PDF
同步间歇性指令性通气叠加压力支持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谢逸民 莫国欢 袁碧丹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17期41-43,共3页
目的:分析同步间歇性指令性通气(SIMV)叠加压力支持(PS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NICU收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10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住院号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 目的:分析同步间歇性指令性通气(SIMV)叠加压力支持(PS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NICU收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10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住院号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SIMV治疗,观察组给予SIMV+PSV治疗。观察机械通气前后心率、动脉血压、氧合指数等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总通气时间、拔管时间。结果:相同时间点观察组患儿RR、PEEP、MAP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设置呼吸频率值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拔管时间、脱机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SIMV+PSV治疗NRDS效果良好,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PSV simv 呼吸参数
下载PDF
Anaeston5000多功能麻醉机技术优势与功能
20
作者 吕可凡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121-124,共4页
Anaeston5000麻醉机系列具备全面的呼吸通气模式,完善的报警体系,人性化的操作方法,灵活的模块组合,本文从机器的部件选用,软件研发,呼吸模式的分析,整体设计等方面介绍该多功能麻醉机的技术优势。
关键词 多功能麻醉机 通气模式 集成回路 simv 模块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