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70
1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2 位作者 秦静 张琳 宫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5-92,共8页
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应加强对社会经济转型条件下农村居民点内在演化规律的研究。该文应用GIS空间分析以及景观指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北京山区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了山区不同地域层次上农村居民点分布及其变化与该区自然环境、生产... 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应加强对社会经济转型条件下农村居民点内在演化规律的研究。该文应用GIS空间分析以及景观指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北京山区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了山区不同地域层次上农村居民点分布及其变化与该区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经济三方面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受坡度、高程、农用地以及城镇和交通道路等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影响,但其分布变化则更多地与农用地距城镇的距离和交通条件紧密相关。该文还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为科学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分布变化 GIS 景观指数 北京山区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估算 被引量:113
2
作者 陈荣清 张凤荣 +1 位作者 孟媛 郭力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6-221,共6页
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环节。该文以文登市为例,通过选取与现实潜力转化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土地资源状况和宅基地利用等14个指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现实潜力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 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环节。该文以文登市为例,通过选取与现实潜力转化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土地资源状况和宅基地利用等14个指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现实潜力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和标准化指标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综合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文登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文登市各镇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25~0.70之间;2010年、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分别为883.67hm2和1072.74hm2;耕地增加系数分别为10.10%和12.27%。研究认为应根据各区域现实潜力大小来安排农村居民点整理,以便提高整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居民点 区域规划 现实潜力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江苏省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与整理潜力测算 被引量:108
3
作者 石诗源 张小林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2-58,共7页
研究目的:测算江苏省65个地域单元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为土地管理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层次分析法,人均用地指标法和限制条件修正系数法。研究结果:(1)江苏省农村居... 研究目的:测算江苏省65个地域单元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为土地管理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层次分析法,人均用地指标法和限制条件修正系数法。研究结果:(1)江苏省农村居民点面广量大,人均用地超标,整理潜力很大;(2)65个地域单元的限制条件修正系数介于0.2849—0.7281之间,表示理论潜力转变为现实潜力的能力和可能性;(3)2005—2020年,全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分别为224546.3hm2和92727.09hm2。研究结论:(1)人均用地超标,理论潜力巨大;(2)整理潜力受自然经济等条件限制,现实潜力下降;(3)区域条件差别显著,整理难度不一;(4)应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居民点用地 现状分析 整理潜力 江苏省
下载PDF
江苏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评价分级 被引量:74
4
作者 刘咏莲 曲福田 姜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8-23,共6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分级作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一项基本工作 ,是制定土地整理专项规划的根本依据 ,是划定土地整理区的基础。评价分级主要应用层次聚类法与多因素综合评定法 ,确定江苏省各县 (市、区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区聚类组的...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分级作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一项基本工作 ,是制定土地整理专项规划的根本依据 ,是划定土地整理区的基础。评价分级主要应用层次聚类法与多因素综合评定法 ,确定江苏省各县 (市、区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区聚类组的综合评价值 ,将全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区划分为 4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潜力 评价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区位评价与空间格局优化 被引量:102
5
作者 朱雪欣 王红梅 +1 位作者 袁秀杰 侯欣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26-333,共8页
在用地矛盾比较突出的广东清远地区,为实现"城乡建设用地挂钩",需要对农村居民点迁、并、撤等进行整理。该文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根据影响农村居民点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的适宜分值,利用最小限制因... 在用地矛盾比较突出的广东清远地区,为实现"城乡建设用地挂钩",需要对农村居民点迁、并、撤等进行整理。该文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根据影响农村居民点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的适宜分值,利用最小限制因子方法,将佛冈县农村居民点划分为城镇转化型、城乡联合型、发展型、限制发展型和迁弃型5种整理类型。同时,根据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扩展因素的限制等级,将其临近区分成可转为建设用地的优先等级区。最后,根据优先等级区的位置和面积,结合2020年佛冈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的预测值,对不同整理类型的农村居民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空间格局优化。优化结果为:城镇转化型和迁弃型农居全部转化为其他用地类型,扩大城乡联合型农居至1108.04hm2,缩小限制发展型农居至753.1hm2。该研究为农居整理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位 空间变化管理 优化 ARCGIS 适宜性评价 农村居民点
下载PDF
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特征的区位分析 被引量:94
6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2 位作者 周丁扬 赵婷婷 谢志丹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9-116,共8页
农村居民点作为一个具有复合功能的用地载体,对其内部结构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的演变规律。本文结合GIS技术使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区位条件下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特征演变的区位特点进行分... 农村居民点作为一个具有复合功能的用地载体,对其内部结构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的演变规律。本文结合GIS技术使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区位条件下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特征演变的区位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的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发现,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特征具有区域差异性。在众多区位要素中,农村居民点与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刻画这种分异规律最为突出的,而由于北京市乡镇层次上交通道路完备程度分异性不强,因此距交通道路的距离的影响则并不太显著。随着区位条件逐渐外推,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的多样性指数逐渐降低,集中性指数则在增加;生产力水平的不同使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形成不同的地域特点。同时,随着区位条件的改变,农村居民点内部不同用地类型的区位意义指数也在发生规律性变化。文章认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将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的调整纳入到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内容之中。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统筹城乡发展,着力于合理安排城乡产业用地布局,并体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方向;同时,还应根据区域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村镇规模控制标准,提出各自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调整模式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内部用地结构 区位分析 北京市
下载PDF
近20年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 被引量:69
7
作者 蔡为民 唐华俊 +1 位作者 陈佑启 张凤荣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9-97,共9页
以1985年、1995年土地利用类型专题图和2003年TM影像作为信息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定量分析方法,对黄河三角洲近20年来农村居民点的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近20年来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1985年、1995年土地利用类型专题图和2003年TM影像作为信息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定量分析方法,对黄河三角洲近20年来农村居民点的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近20年来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的趋势是农村居民点在规模、数量、占用土地面积上是增加的,在空间分布上则呈现集中、密集的趋势,在形状上没有很大的变化,呈现出形状的不规则发展状态; ②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农村居民点的规模、数量、分布的密集程度、占用土地多少等,在农业自然条件较好、开发历史悠久的南部山前倾斜平原区均大于农业自然条件较差、开发历史短暂的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 ③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最初与农业自然条件、开发历史密切相关,在其后的变化过程中,较多的受到经济发展、国家政策、人类活动、城市发展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景观格局 黄河三角洲 景观生态学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的山地农村居民点适宜度评价 被引量:80
8
作者 秦天天 齐伟 +1 位作者 李云强 曲衍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5175-5183,共9页
为了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和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运用复合生态位对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栖霞市山地特点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基于生态位理论,从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3方面选取相关指标,选取地形位、坡向、水源影... 为了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和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运用复合生态位对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栖霞市山地特点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基于生态位理论,从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3方面选取相关指标,选取地形位、坡向、水源影响度、地质灾害作为生态条件的评价指标;生产条件选取工商业用地比例、工商业用地可达性、耕地和园地面积、耕地和园地可达性作为评价指标;生活条件选取农村居民点规模、城镇中心可达性和道路通达度作为生活条件评价指标。采用可达性测算、聚类分析、适宜性评价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适宜性等级,并与提取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相叠加,将农村居民点分为重点发展型、适度发展型、限制扩建型和优先整治型4种类型,分别占总规模的35.19%、35.10%、20.29%和9.42%。重点发展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完善,建议有序调整内部结构促进集约利用;适度发展型村庄处于起步阶段,受闲散地较多、土地利用方式粗放的限制,建议盘活存量用地,循环利用旧宅基地和闲置宅基地;限制扩建型受地形复杂、农业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限制,建议维持现状,引导人口外迁,推动宅基地腾退;优先整治型受地势较高、生态环境脆弱、离水源较远,交通不便,易发灾害限制,建议村庄搬迁。最后结合研究区山地农村居民点特点提出了不同类型居民点相应的调控模式。研究能够揭示农村居民点的现状和适宜性,为当前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丰富了生态位理论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对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生态位 山地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与优化 被引量:77
9
作者 邹利林 王占岐 王建英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1-77,共7页
研究目的:通过梳理国内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与优化研究的成果文献,找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总体上,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研究要比结构优化研究充分;技术方法上,空间布局... 研究目的:通过梳理国内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与优化研究的成果文献,找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总体上,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研究要比结构优化研究充分;技术方法上,空间布局是以GIS技术支持下的定量研究为主,结构优化是以整理和规划背景下的定性研究为主。(2)GIS空间分析技术与景观分析方法能较全面地刻画长阳山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长阳农村居民点受海拔、坡度、坡向、河流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公路、农村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距离、居民点用地规模、土地规划等社会经济因素和耕地面积、园地面积等生产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以加权Voronoi图为属性有层次搜寻局部中心,并依此构建的5级村庄等级层次更符合长阳农村居民点的发展规律。研究结论:根据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与环境因子的量化关系确定居民点权重,并构建加权Voronoi图分割势力范围,为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量化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农村居民点 空间布局 山区 VORONOI图
下载PDF
长沙市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及地域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64
10
作者 谭雪兰 周国华 +1 位作者 朱苏晖 欧聪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4-210,共7页
以1989年、1999年和2009年3期Landsat TM影像及2005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数据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应用GIS空间分析、重心迁移定量模型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长沙市1989~2009年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面积、规模、空间分布、形状的动态变化过程... 以1989年、1999年和2009年3期Landsat TM影像及2005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数据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应用GIS空间分析、重心迁移定量模型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长沙市1989~2009年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面积、规模、空间分布、形状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地域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20 a来农村居民点总面积及斑块平均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日趋集中和密集,斑块形状不断向完整与规则转变;2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在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等指标方面平原区、丘岗区与山区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3 20 a来,长沙市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重心由西向东迁移,迁移距离为6.62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地域分异 长沙市
下载PDF
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54
11
作者 宋伟 张凤荣 陈曦炜 《广东土地科学》 2006年第5期43-46,共4页
论文探讨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的新方法。新的潜力测算方法首先按照各地农民生活与生产的实际需要确定户均宅基地标准,然后以宅基地用地占农村居民点的比例进行修正,估算出规划期末实际需要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从而合理确定农村... 论文探讨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的新方法。新的潜力测算方法首先按照各地农民生活与生产的实际需要确定户均宅基地标准,然后以宅基地用地占农村居民点的比例进行修正,估算出规划期末实际需要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从而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居民点 潜力 测算方法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51
12
作者 王焕 徐逸伦 魏宗财 《热带地理》 2008年第1期68-73,共6页
以江苏省为例,将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划分为低密度块状、低密度点状、高密度点状、高密度条带状4种类型,指出农村居民点空间发展存在着规模小、布局分散、空心化、设施缺乏与重复建设等问题。这些空间发展中的问题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 以江苏省为例,将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划分为低密度块状、低密度点状、高密度点状、高密度条带状4种类型,指出农村居民点空间发展存在着规模小、布局分散、空心化、设施缺乏与重复建设等问题。这些空间发展中的问题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条件及政策制度密切相关,可以根据不同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类型采取设施集中型、聚落整合型、资源整合型、综合整治型等不同的调整思路,实现农村空间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乡村空间 村庄布局规划 江苏省
下载PDF
江南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被引量:51
13
作者 谭雪兰 张炎思 +4 位作者 谭洁 任辉 朱永霞 欧聪 周国华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3,139,共6页
要:以江南丘陵区的长沙市为例,以1989年和2013年的Landsat TM影像及DEM为数据,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沙市1989—2013年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的过程、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点密度不断加大,居民点空间扩展... 要:以江南丘陵区的长沙市为例,以1989年和2013年的Landsat TM影像及DEM为数据,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沙市1989—2013年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的过程、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点密度不断加大,居民点空间扩展特征显著,但居民点布局较为分散;2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低地指向性特征明显,不同地貌类型区的农村居民点地域分异特征较为显著;3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的道路和河流指向性特征明显,距离道路与河流越近,农村居民点面积越大,反之则越少;4自然环境决定了长沙市农村居民点总体空间布局,同时,经济发展、农村城镇化与工业化、交通条件、政策制度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演变 影响因素 江南丘陵区 长沙市
原文传递
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49
14
作者 邓南荣 张金前 +2 位作者 冯秋扬 程炯 韦素琼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84-989,共6页
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农村工业化典型地区晋江市为研究区,利用1985年、1995年、2000年、2005年4期的Landsat TM影像及1997年、2001年的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数据源,通过影像目视解译提取晋江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信息,然后运用景观生... 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农村工业化典型地区晋江市为研究区,利用1985年、1995年、2000年、2005年4期的Landsat TM影像及1997年、2001年的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数据源,通过影像目视解译提取晋江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信息,然后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定量分析方法,对晋江市20a来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1985到2005年间,晋江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了5325.93hm2,年均扩展率为266.30hm2·a-1;(2)20a来农村居民点规模不断扩大,平均规模增长了77.74%;在空间形态上,农村居民点边界越来越破碎;在空间分布上,斑块间邻近距离不断缩短,平均最邻近距离缩短了37.44%,呈现出集中连片、密集分布的特点;(3)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20a来晋江市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农村工业化、农村居住环境、国家政策制度等因素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景观格局 驱动力 晋江市
下载PDF
三峡典型区农村居民点格局及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49
15
作者 朱亮 吴炳方 张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5-331,共7页
与我国平原区农村居民点呈团簇状分布不同,三峡库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密度大、分布散乱,呈现出"满天星"状的分布格局。以渝北、万州和秭归移民区作为三峡典型区,利用面向对象分类和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与我国平原区农村居民点呈团簇状分布不同,三峡库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密度大、分布散乱,呈现出"满天星"状的分布格局。以渝北、万州和秭归移民区作为三峡典型区,利用面向对象分类和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了农村居民点。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规律特征和制约农村居民点分布的要素如海拔、坡度、坡向、道路、水源等进行了分析;借鉴农用地评价方法,利用评价中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生成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图。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农村居民点受到海拔、坡度、坡向等因子的影响呈现出较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三峡典型区农村居民点格局及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结果为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合理规划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局 农村居民点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人居环境 适宜性评价
原文传递
城市近郊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狼垡村为例 被引量:33
16
作者 彭建 蒋一军 +1 位作者 张清春 廖蓉 《资源.产业》 2004年第5期17-20,共4页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旧村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狼垡村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为例 ,初步分析了城市近郊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并对农...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旧村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狼垡村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为例 ,初步分析了城市近郊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并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潜力测算、规划编制、实施策略、运作模式及效益分析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居民点 城市近郊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盘活 存量土地 大兴区 村镇 旧村改造 规划编制
下载PDF
三生空间重构视角下的镇域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以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官垱镇为例 被引量:46
17
作者 李伟松 李江风 +1 位作者 姚尧 谭旭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9-143,共5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规划的基础。以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官垱镇为例,基于三生空间格局重构的视角,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和农户调查法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进行适宜性评价和整治类型划分,为农村土地整治、新农...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规划的基础。以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官垱镇为例,基于三生空间格局重构的视角,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和农户调查法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进行适宜性评价和整治类型划分,为农村土地整治、新农村建设政策提供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GIS叠加分析的方法,对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进行合理评价,并将适宜性结果划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低度适宜和不适宜4种类型。4种类型的面积分别为226.15,282.16,537.53,228.92 hm2。(2)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采用农户调查法,将土地整治类型划分为城镇吸纳型、挖潜型、保留型、迁弃型,并在空间上做出具体的时序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居民点 三生空间 适宜性 荆门市沙洋县官垱镇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模式及其在广西的应用 被引量:30
18
作者 廖赤眉 李澜 +1 位作者 严志强 陆永岗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11,共5页
土地整理有利于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 ,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浪费严重 ,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土地整理十分必要且效益明显。我国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已经形成几种较成熟的... 土地整理有利于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 ,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浪费严重 ,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土地整理十分必要且效益明显。我国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已经形成几种较成熟的基本模式。针对广西的地理环境特点 ,可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模式推行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工作 ,进而促进广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土地整理工作 广西 土地资源 耕地总量 基本模式 中国 有效途径 特点 推行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33
19
作者 葛雄灿 张三庆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00-104,共2页
通过对柯城区农居点的调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分析,最后提出通过编制村镇建设规划,加强农居点用地动态管理,建立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资金保障机制,以及通过健全农居点用地法规等手段来解决农居点的散、小、多、脏、乱、差... 通过对柯城区农居点的调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分析,最后提出通过编制村镇建设规划,加强农居点用地动态管理,建立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资金保障机制,以及通过健全农居点用地法规等手段来解决农居点的散、小、多、脏、乱、差等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城区 农居点 宅基地 调查
全文增补中
北京市平谷区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差异分析 被引量:35
20
作者 曹子剑 张凤荣 +2 位作者 姜广辉 孟繁盈 金明丽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126,共6页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2006年集体土地调查的数据为基础,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区域条件下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生产力水平的不同使农村居民点用地...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2006年集体土地调查的数据为基础,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区域条件下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生产力水平的不同使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形成不同的地域特点,就内部结构多样性指数而言,半山区>平原区>山区,就集中性指数而言,山区>平原区>半山区。同时,各区域农村居民点内部不同用地类型的区位意义指数也在发生规律性变化:就宅基地而言,山区>平原区>半山区,就企业用地而言,半山区>山区>平原区,就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而言,半山区>山区>平原区,就空闲地而言,平原区>山区>半山区。今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从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统筹城乡发展,着力于合理安排城乡产业用地布局,并体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方向;同时,还应根据区域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村镇规模控制标准,提出各自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调整模式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内部用地结构 北京市平谷区 不同区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